題號
int64 1
80
| 題目
stringlengths 9
324
| 選項A
stringlengths 1
59
| 選項B
stringlengths 1
57
| 選項C
stringlengths 1
62
| 選項D
stringlengths 1
69
| 答案
stringclasses 22
values |
---|---|---|---|---|---|---|
43 | 下列何種祛風濕藥最適合用於風濕痹痛,肢體不遂,濕疹搔癢,和胃化濕﹖ | 威靈仙 | 秦艽 | 桑枝 | 蠶砂 | D |
44 | 細辛具有溫肺化痰作用,適用於下列何種咳痰? | 痰多清稀 | 痰白稠 | 痰中帶血 | 癭瘤痰核 | A |
45 | 下列何種祛風濕藥,治療風濕痹痛、止痛、魚骨哽喉﹖ | 五加皮 | 威靈仙 | 桑寄生 | 豨薟草 | B |
46 | 檳榔攤販賣之檳榔,常夾入性味熱性之果穗,為下列何物? | 蓽茇 | 蓽澄茄 | 榧子 | 虎杖 | A |
47 | 治療寒凝濕鬱,脾虛久瀉宜用下列何藥? | 厚朴 | 草豆蔻 | 蒼朮 | 藿香 | B |
48 | 患者面赤心煩,口舌生瘡,兼有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的症狀,最宜選用下列何藥治療? | 防己 | 茯苓 | 滑石 | 木通 | D |
49 | 下列何藥可治小便不利,也可以用於扁平疣及濕疹的治療? | 薏苡仁 | 澤瀉 | 豬苓 | 車前子 | A |
50 | 下列何藥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能應用於胸痹證? | 薤白 | 枳實 | 川楝子 | 佛手 | A |
51 | 砂仁與白豆蔻功效的共同點包括:①化濕 ②行氣 ③止嘔 ④安胎 | ①①① | ①①② | ①①② | ①①② | A |
52 | 凡用以調理氣分疾病,能疏暢氣機,可使氣行通順的藥物,其性味以下列何者為主? | 氣香性溫,其味苦辛 | 氣厚性熱,其味辛甘 | 氣薄性平,其味甘淡 | 氣烈性燥,其味苦鹹 | A |
53 | 關於玄參的應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溫熱病氣血兩燔,高熱煩渴或發斑疹 | 熱毒瘀滯脈絡所致之脫疽 | 脾胃虛寒,胸悶、食少便溏 | 陰虛火旺或外感風熱所致之咽喉腫痛,口乾口渴 | C |
54 | 有關赤芍之敘述,下列何者不宜? | 血熱所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 血滯經閉、痛經、癥瘕 | 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 肝血不足之月經不調 | D |
55 | 紫花地丁性味辛苦而寒,歸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涼血消腫,清肝明目,治肝熱目赤 腫痛,尤善於治療下列何者? | 疔毒癤腫 | 黃疸酒毒 | 下肢丹毒 | 癖癥蠱毒 | A |
56 | 下列何藥不能用於治腸癰? | 川芎 | 大黃 | 蒲公英 | 紫花地丁 | A |
57 | 有關白蘞的功效,下列何者正確? | 清熱解毒,斂瘡,消癰散結,生肌止痛 | 散瘀消癰,癰腫瘡毒,為腸癰要藥 | 治癰腫、丹毒、漆瘡、水火燙傷 | 收斂止血,止痢,殺蟲 | A |
58 | 下列何藥具有解熱利尿功效? | 石膏 | 青蒿 | 馬勃 | 苦參 | A或D或AD |
59 | 關於黃芩之療效,最不適宜用於下列何者? | 痰氣壅結,胸膈痞滿 | 濕溫暑濕,濕熱鬱阻 | 口苦咽乾,濕熱下利 | 肺熱咳嗽、痰稠胸悶 | A |
60 | 黃連配下列何藥,治心腎不交,失眠心悸? | 附子 | 肉桂 | 熟地 | 當歸 | B |
61 | 下列何者非虻蟲的主治病證? | 跌打損傷 | 血滯經閉 | 癥瘕積聚 | 瘡癰腫毒 | D |
62 | 有關蒲黃生用的功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通經脈 | 行血消瘀 | 溫經止血 | 祛心腹、膀胱寒熱 | C |
63 | 下列何者最不是莪朮之臨床應用? | 血瘀頭痛,風濕痹痛 | 飲食積滯,脘腹脹痛 | 癥瘕積聚,肝脾腫大 | 經閉腹痛,產後腹痛 | A |
64 | 關於白芨的性味、功效及臨床應用論述,下列何者最不適合? | 可治吐血 | 可治肺胃實熱出血 | 可治咳血 | 可用於瘡癰腫毒 | B |
65 | 用於血滯經閉、經行腹痛、月經不調、腹中包塊、產後瘀滯腹痛等證。何藥補而不滯,行而不峻為 女科要藥? | 澤漆 | 澤瀉 | 澤蘭 | 香附 | C |
66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肝功能不良患者不宜服用黃藥子 | 製何首烏補力較強而兼收斂,忌用於便秘 | 濕盛中滿、大便泄瀉忌服當歸 | 外感未消、脾胃虛寒忌服熟地黃 | B |
67 | 有關龜板與鱉甲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均應先煎,且砂炒醋淬後使用 | 均能滋養肝腎之陰、平肝潛陽 | 滋陰作用龜板較強;清熱作用鱉甲較強 | 龜板另具軟堅散結之功效;鱉甲另具健骨、養血等功效 | D |
68 | 菟絲子治肝腎不足,於安胎方面,其原理與下列何種藥物同? | 續斷 | 陽起石 | 白朮 | 黃芩 | A |
69 | 關於現代人參、西洋參、太子參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益氣 | 生津 | 均屬同科植物 | 使用部位為根 | C |
70 | 下列何者用於脾胃氣虛之胎動不安? | 白朮 | 黃芩 | 蘇梗 | 益母草 | A |
71 | 肝陽上亢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耳鳴,並出現呃逆、嘔吐者,下列何藥最適宜選用? | 石決明 | 赤石脂 | 刺蒺藜 | 代赭石 | D |
73 | 下列藥物中,何者常配伍全蠍、白附子治中風口眼喎斜? | 地龍 | 白殭蠶 | 羚羊角 | 牡蠣 | B |
74 | 「禹白附」別名白附子,生品一般不作內服,宜炮製後用,下列來源敘述何者正確? | 別名「關白附」為毛莨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 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乾燥塊莖 | 毛莨科植物烏頭的旁生側根 | 毛莨科植物華烏頭旁生側根 | B |
75 | 關於麝香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 | 與蘇合香、丁香等配伍成蘇合香丸,即屬涼開之劑 | 能活血散結,開經絡之壅滯以止痛,用於跌打損傷及痹證諸痛 | 與蘇木、沒藥等配伍成七厘散可用在傷科 | B |
76 | 下列那種藥物於水中能沉澱細菌及雜物,對混濁生水有淨化作用? | 明礬 | 硼砂 | 砒石 | 雄黃 | A |
77 | 下列何藥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用於飲食積滯,且常與麥芽、山楂等同用? | 佛手 | 草果 | 神麴 | 槐花 | C |
78 | 下列何者味甘性涼,可益氣,除熱,止汗? | 五倍子 | 山茱萸 | 浮小麥 | 麻黃根 | C |
79 | 下列何者內服可用於誤服毒物的救治,外用可治疥癬禿瘡? | 藜蘆 | 蜀漆 | 柿蒂 | 遠志 | A |
80 | 辛夷的藥用部位為: | 幼芽 | 花蕾 | 果實 | 根 | B |
1 | 下列方劑之組成何者含有桂枝? | 《傷寒論》越婢湯 | 《金匱要略》溫經湯 | 《和劑局方》三拗湯 | 《和劑局方》華蓋散 | B |
2 | 關於《此事難知》九味羌活湯組成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羌活辛溫芳香,上行發散,用作君藥 | 防風、蒼朮發汗祛濕,是為臣藥 | 石膏瀉氣分之熱,生地泄血分之熱,是為佐藥 | 甘草調和諸藥,是為使藥 | C |
3 | 《傷寒論》十棗湯有攻逐水飲之功用,下列關於十棗湯組成之敘述何者錯誤? | 甘遂善行經遂水濕 | 大戟善泄臟腑水濕 | 白芥子善治皮裏膜外、胸膈間之痰飲 | 大棗益氣護胃,使下不傷正 | C |
4 | 關於《醫學心悟》加味香蘇散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四時感冒,病邪輕淺者,程鍾齡制之以代麻黃湯、桂枝湯二方 | 本方以木香、紫蘇葉為君藥,開腠理而散風寒 | 婦女經期感冒風寒者亦可服 | 對於身體壯實,感受風寒濕邪之表寒重證者不適合 | B |
5 | 關於《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之功用,下列何者最適宜? | 通裏攻下,行氣活血 | 溫陽散寒,瀉結行滯 | 滋陰益氣,瀉結泄熱 |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 B |
6 | 下列何者非《傷寒六書》再造散之組成藥物? | 附子 | 麻黃 | 防風 | 桂枝 | B |
7 | 下列何者非《傷寒六書》柴葛解肌湯之組成藥物? | 黃芩 | 紫蘇 | 羌活 | 白芷 | B |
8 | 下列何者為《備急千金要方》溫脾湯之組成藥物? | 大黃 | 巴豆 | 桂心 | 山藥 | A |
9 | 下列何方不含白朮和人參?①《醫方集解》益氣聰明湯 ②《脾胃論》升陽益胃湯 ③《傅青主女 科》完帶湯 ④《濟生方》實脾飲 | ①② | ①④ | ②③ | ③④ | B |
10 | 下列各項敘述何者正確? 益氣和胃 | 《傷寒論》竹葉石膏湯是白虎湯減去知母加入竹葉、人參、麥門冬、半夏而成,功用是清除暑熱, | 《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用於表裏壯熱,邪在氣分 | 《金匱要略》白虎加桂枝湯主要是治療溫瘧 | 《蘭室秘藏》清胃散是治療胃之陰虛火旺的口舌生瘡的常用處方 | C |
11 | 有關《醫宗金鑑》五味消毒飲與《校注婦人良方》仙方活命飲之敘述,何者錯誤? | 共同之組成藥物為金銀花與蒲公英 | 五味消毒飲與仙方活命飲同具清熱解毒之功 | 仙方活命飲以消散活血為主,兼以清熱解毒 | 五味消毒飲以清熱解毒為主,側重消散疔毒 | A |
12 | 下列何者不是五味消毒飲的組成藥物?①菊花 ②丁香 ③銀花 ④蒲黃 | ①② | ①③ | ②④ | ③④ | C |
13 | 下列敘述有幾項正確?①《蘭室秘藏》清胃散中黃連、生地配伍的方義是散上炎之火、降內鬱之熱 ②《蘭室秘藏》清胃散是以石膏為君藥 ③《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是以桑白皮為君藥 ④《小兒 藥證直訣》瀉白散與《傷寒論》白虎湯相同的組成藥物為粳米、甘草 | 1 | 2 | 3 | 4 | B |
14 | 有關方劑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柳州醫話》一貫煎主治肝腎陰虛,血燥氣鬱之證 | 《醫方集解》益氣聰明湯主治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視物不清,耳鳴耳聾 | 《丹溪心法》玉屏風散之組成為生黃耆、防風、白朮各等分 | 《小兒藥證直訣》異功散為四君子湯加上陳皮,主治食慾不振,嘔吐泄瀉 | C |
15 | 發熱盜汗,面赤心煩,口乾唇燥,便結尿黃,舌紅脈數,最宜使用下列何者? | 清骨散 | 黃龍湯 | 當歸六黃湯 | 秦艽鼈甲散 | C |
16 | 關於小柴胡湯的功效,下列那些正確?①治邪在半表半裏 ②和解少陽 ③苦辛通降 | 僅①② | 僅①③ | 僅②③ | ①②③ | A |
17 | 35 歲男性患者主訴近日牙齦腫痛,偶爾牙齦出血,口臭,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最適合用下列何 方治療? | 清胃散 | 瀉白散 | 龍膽瀉肝湯 | 左金丸 | A |
18 | 75 歲女性糖尿病患者,平素畏寒肢冷,左小腿有一陰疽已三月餘,患處漫腫無頭,難以消散又難以 破潰,皮色不變,酸痛無熱,脈沉細,最適合選用以下何方治療? | 五味消毒飲 | 仙方活命飲 | 當歸四逆湯 | 陽和湯 | D |
19 | 清骨散治療肝腎陰虧,虛火內擾所致之證,方中何藥最能滋陰潛陽、引藥入陰? | 銀柴胡 | 胡黃連 | 鱉甲 | 地骨皮 | C |
20 | 下列何方主治小柴胡湯誤下成痞者? | 半夏瀉心湯 | 甘草瀉心湯 | 生薑瀉心湯 | 附子瀉心湯 | A |
21 | 關於槐花散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本方主治腸風臟毒下血 | 方中側柏葉助槐花,涼血止血 | 方中枳實與厚朴,下氣寬腸且防止血留瘀 | 臨床常用於痔瘡出血 | C |
22 | 下列方劑組成的敘述,何者正確? | 《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的組成包含四物湯 | 《丹溪心法》小薊飲子的組成包含導赤散 | 《備急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的組成包含八珍湯 | 《醫學衷中參西錄》鎮肝熄風湯的組成包含增液湯 | B |
23 | 關於方劑組成,下列那些正確?①暖肝煎含小茴香 ②橘核丸含沉香 ③四磨湯含檀香 ④厚朴溫 中湯含木香 | ①② | ①④ | ②③ | ③④ | B |
24 | 越鞠丸主治痰火濕食氣血諸鬱,若以行氣解鬱為主,則其方中的主藥為何? | 川芎 | 香附 | 蒼朮 | 山梔子 | B |
25 | 若因肝陰血不足,心神失養,而引起心悸多夢有睡眠障礙者,最宜下列何方治療? | 加味逍遙散 | 酸棗仁湯 | 歸脾湯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 B |
26 | 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的共同組成藥物有幾項?①桃仁 ②紅花 ③赤芍 ④川芎 | 1 | 2 | 3 | 4 | B |
27 | 63 歲患者 1 個月前發生腦中風,左側偏癱無力,證見胸痛,口角流涎,二便正常,苔白,質淡紅偏 黯,右脈澀緩左脈細而無力。最宜下列何方治療? | 天麻鉤藤飲 | 大定風珠 | 補陽還五湯 | 丹參飲 | C |
28 | 關於滋陰潤燥劑的敘述,下列那些正確?①燥在上者,治宜清燥潤肺,方如養陰清肺湯 ②燥在中 者,治宜生津養胃,方如麥門冬湯 ③燥在下者,治宜養陰潤腎或潤腸通便,方如增液湯 | 僅①② | 僅①③ | 僅②③ | ①②③ | D |
29 | 關於《和劑局方》川芎茶調散的敘述,下列正確有幾項?①如氣虛、血虛或因肝風、肝陽引起的頭 痛亦為本方所宜 ②食前清茶調下,常服清頭目 ③菊花茶調散由本方加菊花、殭蠶而成,主治風 熱上犯頭痛 ④本方於使用煎法時,宜久煎 | 1 | 2 | 3 | 4 | A |
30 | 平胃散的組成中,下列何者為藿香正氣散所無? | 蒼朮 | 厚朴 | 陳皮 | 甘草 | A |
31 | 用培補脾土的方法,使中氣健運,則津液自上輸於肺,於是胃得其養、肺得其潤,肺清則火自平, 此即「培土生金」之意,下列何方符合此法? | 清燥救肺湯 | 養陰清肺湯 | 麥門冬湯 | 杏蘇散 | C |
32 | 濕溫時疫,濕熱並重,證見發熱倦怠,口渴尿赤,苔白厚膩或乾黃,下列何方治之? | 茵陳蒿湯 | 三仁湯 | 藿朴夏苓湯 | 甘露消毒丹 | D |
33 | 五苓散之主治,下列正確有幾項?①水腫泄瀉,小便不利 ②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 ③身熱, 口渴,小便不利,舌紅苔白,脈細數 ④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 | 1 | 2 | 3 | 4 | C |
34 | 《醫學衷中參西錄》玉液湯主治消渴病,組成中何者可「補脾固腎止便數,潤肺生津止口渴」? | 知母 | 茯苓 | 天花粉 | 生山藥 | D |
35 | 23歲男性患者7月15日來院門診,自訴感冒後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苔白膩, 脈浮而數。則使用下列何方最適當? | 桂苓甘露飲 | 六一散 | 香薷飲 | 新加香薷飲 | D |
36 | 50 歲男性,平時喜好飲酒,抱怨二天前出現惡寒發熱,交替發作,腹部脹痛,嘔吐不止,大便已三 日未解,小便色黃,經檢查發現舌苔黃厚,脈弦滑有力。最宜下列何方治療? | 大黃、柴胡、黃芩、當歸、升麻、甘草 | 大黃、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生薑、大棗 | 大黃、柴胡、當歸、桃仁、紅花、花粉、甘草、穿山甲 | 大黃、枳實、厚朴、芒硝 | B |
37 | 下列何藥在《醫學心悟》半夏白朮天麻湯中,劑量最大,但非君藥? | 半夏 | 白朮 | 天麻 | 陳皮 | B |
38 | 下列何者為保和丸之組成?①山楂、麥芽 ②蓮子、白朮 ③半夏、陳皮 ④神麴、萊菔子 | ①② | ①④ | ②③ | ③④ | D |
39 | 有關溫膽湯組成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半夏為君,燥濕化痰,降逆和胃 | 竹茹為臣,清膽和胃,止嘔除煩 | 陳皮為佐,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消 | 茯苓為使,健脾利濕,俾濕去則痰化 | D |
40 | 若不考慮藥物劑量,下列何方包含了整個《傷寒直格》六一散的藥物組成?①《重訂通俗傷寒論》 蒿芩清膽湯 ②《溫熱經緯》甘露消毒丹 ③《宣明論方》桂苓甘露飲 ④《傷寒論》豬苓湯 | ①② | ①③ | ①④ | ②③ | B |
41 | 下列何種藥物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口眼喎斜,肢體麻木,中風後,半身不遂,皮膚搔癢﹖ | 獨活 | 白花蛇 | 木瓜 | 地龍 | B |
42 | 下列何種祛風濕藥,使用須注意,有血熱陽亢者忌用,本藥物有毒,不可過量和久服﹖ | 桑寄生 | 絡石藤 | 宣木瓜 | 北五加 | D |
43 | 下列何種祛風濕藥,性味辛、苦溫,歸肝、腎、膀胱經﹖ | 秦艽 | 桑寄生 | 五加皮 | 獨活 | D |
44 | 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尤為鼻淵頭痛、鼻塞、香臭不聞、濁涕常流等證的要藥? | 乾薑 | 辛夷 | 生薑 | 細辛 | B |
45 | 下列何藥具有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之功效? | 浮萍 | 牛蒡子 | 薄荷 | 桑葉 | C |
46 | 有關蟬蛻的應用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麻疹初期 | 外感風寒,頭痛 | 小兒夜啼 | 目翳多淚 | B |
47 | 下列何藥物具有利濕濁,祛風濕的功效? | 滑石 | 茯苓 | 萆薢 | 烏藥 | C |
48 | 燈心草不具下列何功能? | 降心火 | 利小腸 | 散結 | 清肺熱 | C |
49 | 肝鬱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乳房脹痛,胸悶不舒等症狀,最適合選擇下列何種藥物? | 檀香 | 香附 | 白丁香 | 藿香 | B |
50 | 下列何藥之功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又能安胎? | 砂仁 | 厚朴 | 佩蘭 | 白豆蔻 | A |
51 | 下列何者為枳實最適當的功效? | 用於咳嗽痰多之證 | 痰濕內阻或寒凝氣滯,以致胸腹間痞滿不舒 | 行氣止痛,溫中和胃 | 降氣止呃,兼有溫腎助陽 | B |
52 | 有關澤瀉之功效與應用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可用於痰飲上蒙清陽之眩暈 | 可用於下焦濕熱諸證 | 可用於水腫脹滿 | 可用於補腎助陽 | D |
53 | 關於牡丹皮之臨床應用,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宜? | 溫熱病初期,發熱汗出,或夜熱早涼,有汗骨蒸 | 溫熱病熱入營血,及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 | 肝鬱火旺而致之發熱,盜汗或自汗,頭痛目澀,月經不調 | 瘀血阻滯經閉、痛經,癥瘕,或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 A |
54 | 下列藥物均可治咽喉腫痛,何者孕婦最不宜使用? | 馬勃 | 射干 | 玄參 | 牛蒡子 | B |
56 | 可理氣、止痛、安胎,用於氣鬱、食滯,下列何藥最適宜? | 黃芩 | 香薷 | 烏藥 | 紫蘇梗 | D |
57 | 下列何種瀉下藥最適合用於寒邪食積,阻結腸道、大便不通,大腹水腫,喉痹﹖ | 甘遂 | 大戟 | 巴豆 | 牽牛子 | C |
58 | 久服夏枯草對胃有刺激,長期服用時,宜加下列何藥? | 菊花、蒲公英 | 黃耆、熟地 | 黃連、梔子 | 黨參、白朮 | D |
59 | 下列何藥性味辛寒,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可用於疔瘡腫毒,乳癰腫痛,水腫及蠱脹,但虛證水 腫忌用? | 豬苓 | 大黃 | 金錢草 | 半邊蓮 | D |
60 | 延胡索之功效,以下列何者最明顯? | 活血 | 止痛 | 行氣 | 生肌 | B |
61 | 功同四物用於月經不調、血滯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以及肢體疼痛等證。能 通行血脈,功擅活血祛瘀,善調婦女經脈不勻。下列何者為女科要藥? | 澤蘭 | 紅花 | 玄參 | 丹參 | D |
62 | 關於白芨的臨床應用,下列何者錯誤? | 常用治腸胃出血 | 常用治咳血 | 常用治外傷出血 | 只可內服,不可外用 | D |
63 | 下列何藥活血宜酒炒,止痛宜醋製,為治血利氣第一藥,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 紅花 | 茜草 | 烏藥 | 延胡索 | D |
64 | 下列何種藥物性涼苦降而善治下部出血? | 槐花 | 三七 | 艾葉 | 川芎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