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69
109k
id
stringlengths
2
7
metadata
dict
多使用者軟體允許多個計算機使用者在同一時間內使用。分時系統就屬於多使用者系統。多數大型計算機使用的批處理任務也常被看作“多使用者” ,以防在CPU等待I/O操作完成時處於空閒狀態。然而,在此語境下,“多工”這個概念更為常用。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Unix及類Unix系統,多個遠端使用者有權在同一時刻訪問Unix Shell系統。另一個例子是在同一臺機器上的多個終端上開啟多個X Window會話——這也是一個使用瘦客戶端的例子。類似的功能也在眾多不屬於類Unix系統的作業系統中可用,如Multics、VM/CMS、OpenVMS和多工DOS.一些多使用者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在容許每個使用者的程序與其他使用者的程序同時執行的前提下進行隔離。管理系統一定是多使用者系統,一般包括一個或多個系統管理員和一大群終端使用者。與之相對的概念“單使用者”常在談到一套作業系統在某個時刻只能由一個使用者操作或一個單使用者軟體的終端使用者許可協議時使用。以Unix為例的多使用者作業系統有時包含單使用者模式或執行級別供緊急維護之用。MS-DOS、OS/2、Classic Mac OS等均為單使用者作業系統。
129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多使用者",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293" }
是微軟於1995年推出的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95是一個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統,是Windows 9x系列的第一代產品,其版本號為4.0,開發代號為Chicago。於1995年8月15日發行給製造商,並於1995年8月24日發行零售版。Windows 95整合了微軟之前獨立的MS-DOS和Windows作業系統,並在其前身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最顯著的是對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重要的改進和和簡化的“即插即用”特性。作業系統的核心元件也進行了重大更改,例如從主要為協作式多工的16位架構轉變為搶佔式多工的32位架構;拋棄了對前一代16位x86的支援,因此它要求英特爾的80386處理器或者在保護模式下運行於一個相容的速度更快的處理器。同時也是第一個特別捆綁一個版本的DOS的視窗版本。這樣,微軟就可以保持由Windows 3.x建立起來的GUI市場的統治地位,同時使得沒有非微軟的產品可以提供對系統的底層操作服務。也就是說,Windows 95具有雙重的角色。它帶來了更強大的、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使用者介面,同時也結束了桌面作業系統間的競爭。歷史.Windows 95以強大的攻勢進行釋出,包括商業性質的滾石樂隊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沒有電腦的顧客受到宣傳的影響而排隊購買軟體,有些人甚至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麼。後來的Windows 95版本附帶了Internet Explorer 3,然後是Internet Explorer 4。當Internet Explorer 4被整合到作業系統後,它將給系統帶來一些新特徵。Internet Explorer被用來給系統的桌面提供HTML支援。這個也是在微軟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點,因為整合後的Internet Explorer排擠了微軟的競爭對手網景的產品。Windows 95的後續產品是Windows 98。版本.Windows 95共有五種版本:OSR2、OSR2.1和OSR2.5並沒有對公眾發行,而是由廠商預先安裝在電腦上。架構.Windows 95的架構由Windows for Workgroups的386增強模式演變而來,旨在最大程度地相容現有的MS-DOS和16位Windows程式與裝置驅動程式,同時提供更穩定和更出色的系統性能。Windows 95的最低運作水平包括以32位保護模式執行的大量虛擬裝置驅動程式、模擬虛擬機器所使用的虛擬裝置或提供各種系統服務。三個最重要的虛擬裝置驅動程式分別是:負責記憶體管理、事件處理、中斷處理、載入和初始化虛擬裝置驅動程式、建立新虛擬機器以及執行緒排程。負責實現隨插即用功能、監控硬體配置變化、使用匯流排列舉器檢測裝置以及以無衝突的方式分配I/O埠、IRQ,DMA通道和記憶體。協調對支援的檔案系統的訪問。Windows 95 最初附帶支援FAT12,FAT16,VFAT擴充套件,ISO 9660和網路重定向器,而後期版本支援FAT32。對物理媒體的訪問請求被髮送到輸入/輸出管理器,由其負責排程請求。每個物理介質都有自己的裝置驅動程式:訪問磁碟由埠驅動程式執行;訪問SCSI裝置則由在SCSI層上運作的微型埠驅動程式處理。埠與微型埠驅動程式繞過MS-DOS和BIOS,以32位保護模式執行讀寫操作,從而顯著提高效能。若儲存裝置沒有原生Windows驅動程式,或者裝置被強制以相容模式執行,則“真實模式對映器”可以透過MS-DOS訪問此儲存裝置。32位Windows程式能夠自行分配記憶體段,且記憶體段的大小可以任意調整。程式無法訪問段外的儲存區。 某個程式崩潰並不會使其他程式收到損壞。而在此之前,程式會使用固定的非獨佔64KB段。雖然64KB大小是DOS和Windows 3.x系統的嚴重障礙,但缺乏對排他性的保證是造成穩定性問題的原因,因為程式有時會彼此覆蓋記憶體段。在Windows 3.x中,崩潰的程式會破壞其記憶體段周圍的程序。Win32 API由三個模組實現,每個模組由一個16位和一個32位元件組成:提供對記憶體和程序管理的高階訪問,以及對檔案系統的訪問。 由KRNL386.EXE、KERNEL32.DLL和VWIN32.VXD組成。負責管理和繪製使用者介面元件,如視窗、選單和按鈕。 由USER.EXE和USER32.DLL組成。負責以獨立於裝置的方式繪製圖形。 由GDI.EXE和GDI32.DLL組成。對MS-DOS的依賴.對於終端使用者來說,MS-DOS是Windows 95的底層元件,例如使用者可以阻止載入圖形使用者介面並將系統引導到真實模式MS-DOS環境中。這引發了使用者和專業人士之間程度不小的爭論:Windows 95究竟是作業系統,還是僅僅在MS-DOS上執行的圖形外殼。在啟動圖形使用者介面時,虛擬機器管理器會接管與檔案系統和磁碟相關的功能。MS-DOS本身被降級為16位裝置驅動程式的相容層。這與依賴於MS-DOS執行檔案和磁碟訪問的Windows早期版本形成對比。將MS-DOS保留在記憶體中允許Windows 95在合適的Windows驅動程式不可用時使用DOS裝置驅動程式。Windows 95能夠使用所有16位Windows 3.x驅動程式。與Windows 3.1x不同,在Windows 95中執行的DOS程式不需要為滑鼠、CD-ROM及音效卡載入DOS驅動程式,而是使用Windows驅動程式。啟動Windows 95仍然需要HIMEM.SYS,但EMM386和其他記憶體管理器僅由舊版DOS程式所使用。此外,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設定對Windows程式沒有影響。要啟用Windows 95的MS-DOS元件,可以在啟動Windows 95之前按下鍵暫停預設啟動過程並顯示DOS啟動選項選單,由此允許使用者繼續正常啟動Windows、以安全模式啟動Windows或開啟DOS提示符。此時系統與早期版本的MS-DOS一樣沒有32位支援,必須為滑鼠和其他硬體載入DOS驅動程式。由於Windows 95基於DOS開發,Windows 95必須保持內部DOS資料結構與的資料結構同步。即使是原生32位Windows程式,啟動程式時MS-DOS也會被短暫執行以建立稱為“程式段字首”的資料結構。MS-DOS甚至可能會在執行此操作時耗盡常規記憶體,從而阻止程式啟動,而Windows 3.x首先在常規記憶體中分配固定段。由於記憶體段是固定分配的,Windows無法移動這些記憶體段,從而導致無法啟動更多的程式。Microsoft在Windows 95 OSR2的支援。FCB功能可以讀取但無法寫入FAT32卷。
129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Windows 95",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296" }
是微軟於1998年推出的電腦作業系統,是一個基於DOS的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統,是Windows 9x系列的一部分,其版本號為4.1,開發代號為Memphis。於1998年5月15日發行RTM版本,零售版則於6月25日發行。特點.這個新的系統是基於Windows 95編寫的,它改良硬體標準的支援,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檔案系統的支援、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援。整合到Windows圖形使用者介面的Internet Explorer稱為活動桌面。此外並在記憶體管理中,改進Windows 95在同一儲存區段混合存放的16位與32位的程式碼,易導致一個程式出錯就會連帶造成整個系統崩潰的問題。從Windows 98開始,儲存管理上有革新的進步,即是將16位與32位程式碼放在不同記憶體區段執行,一旦某一應用程式發生錯誤,可以單獨關閉該程式,不影響整個系統持續正常的運作。從Windows 98開始的多工作業系統,也與Windows 95的搶佔式多工處理有著完全不同的改善。它可以由使用者決定是平均分配系統資源進行多工操作,或是將某一個較不急於達成、或完成時間較長的程式設為背景執行,高度增加了多工的實用性。在Windows 98中,微軟新增一個名為Windows Update的元件,此元件可以自動從微軟官網下載系統的重大更新。第二版.Windows 98 SE。它修復了許多問題,包括一系列的改進,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對DVD-ROM和對USB的支援。核心部分上,Windows 98 SE增加了影音流媒體的接收能力以及5.1聲道的支援。市場反應.由於Windows 98是一個16位和32位的混合作業系統以及基於Windows 9x核心,它執行中仍然容易出現問題,例如藍色畫面宕機發生機率過高。Windows 98被人批評為沒有足夠的革新,第二版被批評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自由升級,但這僅限於OEM版的98SE,只要是98SE正式銷售版,依然可以從98第一版上進行直接升級。Windows 98的後續產品是Windows Me。產品生命週期.根據微軟的消費者產品生命週期政策,對Windows 98的支援計劃於2003年6月30日結束,然而,在2002年12月,微軟將支援延長至2004年1月16日。2004年1月13日,以新興市場的支援量為由,最終支援結束日期再次延長至2006年7月11日。2002年6月30日,Windows 98的零售供應按計劃結束,後來由於微軟與Sun Microsystems達成的Java相關的和解條款,微軟完全無法以任何形式提供。在Windows 98支援結束後,Windows Update網站仍然可用,然而,在2011年期間,Windows Update v4網站退休,並從其伺服器上刪除了Windows 98和Windows 98 SE的更新。
130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Windows 98",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01" }
藍色畫面宕機指的是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在無法從一個系統錯誤中恢復過來時所顯示的螢幕影象。當Windows 9x出現BSOD錯誤時,通常會顯示兩次BSOD畫面。Windows NT系列才能找出原因。Windows 9x/ME發生之BSoD允許使用者選擇繼續或者重新啟動。但是,VxD一般不隨便顯示BSoD──它們一般只在一個不透過重新啟動就無法修復的錯誤發生時才顯示BSoD,因此當BSoD顯示時,系統已經不穩定或宕機。在Windows 9x時代,出現藍色畫面的最常見原因是DLL衝突,意即同一個DLL的多個版本造成的不相容;當應用程式需要使用這些DLL時,Windows將它們載入到記憶體;如果替換了DLL,下一次應用程式載入DLL時它可能不是該應用程式所希望的版本,且這種不相容性隨著安裝更多的新軟體而增加。Windows NT系列的穩定性明顯優於Windows 9x,發生藍畫面宕機的機率遠低於Windows 9x。歷史.藍色畫面宕機自Windows 1.0就已經存在。在Windows 1.x-2.x中,當Windows發現了版本過高的DOS系統時,它將會在繼續啟動前顯示一個藍底白字的介面“Incorrect DOS version”和一個列有核心模組及它們各自記憶體地址的列表。不過,這個藍色畫面宕機仍並非真正的系統錯誤;當真正的錯誤發生時,系統反而會鎖死,或直接退出到DOS。Windows 3.0中設計了一個專門用來顯示重要系統資訊的對話方塊,這些資訊通常會來自386增強模式下的驅動程式,或其他無法正常執行的程式。在Windows 3.1中,這一對話方塊由黑色改為了藍色,並且會在按下Ctrl+Alt+Del時出現,如果當時沒有無響應的程式。當系統錯誤足夠嚴重時,Windows 3.x仍然會直接退出到DOS。現在通常所說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在Windows NT 3.1中首次出現,並延續到了之後的所有Windows系統中。藍色畫面宕機介面通常由編寫不良的驅動程式或故障的硬體引起,如記憶體故障、供電問題、過熱或超出其規格限制的硬體。在Windows 9x的時代,系統核心中不完整的動態連結庫或bug也會導致藍色畫面宕機。Windows 9x相比於後續的Windows版本,藍色畫面宕機非常常見。格式.在Windows 8和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藍色畫面宕機都以皇室藍為背景色顯示銀色的文字,這些文字包含了當前記憶體和暫存器的值。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8和Windows 10則使用了蔚藍色作為背景。Windows 95、98和ME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顯示使用了80×25的文字模式。Windows NT系列使用的是720×400解析度、80×50的文字模式。Windows XP、Vista和7的藍色畫面宕機中使用了Lucida Console字型。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使用Segoe UI,並使用引導幀緩衝。Windows 10版本 1607以後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與Windows 8相同,但多了一個通向微軟公司官網的二維碼,網頁主要是微軟公司對藍色畫面宕機原因的群眾調查。雖然名叫“藍色畫面宕機”,但在Windows 9x時代,藍色畫面畫面的顏色可以由使用者自定義;而在2016年9月及之後的Windows預覽版本中,藍色畫面宕機變成了深綠色,以和正式版本的Windows藍色畫面做區分,方便開發人員快速分辨版本。Windows NT.在Windows NT的系列作業系統中,當核心或者執行在核心模式中的驅動程式發生無法修復的錯誤時,就會發生藍色畫面宕機。此處的藍色畫面宕機官方名稱為停止錯誤。它通常是被一般保護錯誤引起的。此時,作業系統能採取的唯一安全手段只有重新啟動電腦;而作為結果,使用者甚至沒有機會來儲存未儲存的資料。藍色畫面畫面中顯示的文字包括了錯誤碼和它的名稱,並在隨後用括號括住四個與錯誤相關的值以方便維修。根據錯誤的不同,它可能還會顯示問題發生的記憶體地址,以及在該地址下載入的驅動程式。此外,在螢幕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可能還會分別顯示所有已經載入的驅動程式和堆疊轉儲資訊,而所給的驅動程式資訊分為三列,每一列分別是驅動程式的基地址、驅動程式的建立日期和驅動程式的名稱。預設情況下,Windows會在錯誤發生時建立一個記憶體轉儲檔案,根據Windows版本的不同它可以小至64kB進行除錯。偵錯程式是進行堆疊追蹤所必需的;並且由於藍色畫面中的資訊很有限,可能會造成誤導或隱藏真正的原因,因此確定藍色畫面的真正原因也需要它的參與。在預設情況下,Windows XP被配置為只儲存64kB的迷你轉儲檔案,然後自動重啟電腦。由於這一過程發生的非常迅速,藍色畫面可能只會一閃而過甚至完全看不到,因此使用者也很容易把它當作電腦隨機重啟的故障,直到重啟完成後Windows提示剛剛曾發生過嚴重的錯誤。當然,可以透過關閉控制面板中“系統屬性—高階—啟動和故障恢復—系統失敗”中的自動重啟來達到顯示藍色畫面的目的。Windows還可以被設定為將除錯資訊實時傳送到在另一臺計算機上執行的核心偵錯程式。如果此時發生了停止錯誤,Windows將會暫停執行並且中斷偵錯程式,而不是顯示藍色畫面;之後,就可以用偵錯程式檢查記憶體的內容並尋找問題的原因了。藍色畫面宕機也可能由嚴重的引導載入程式錯誤引起。在該錯誤中,Windows由於儲存驅動程式錯誤、檔案系統損壞或其他類似的問題而無法訪問引導分割槽。它的錯誤碼是STOP 0x0000007B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在這種情況下,Windows將不會儲存任何記憶體轉儲檔案。由於此時Windows無法從硬碟啟動,因此要想修復這種錯誤就需要使用在Windows安裝盤中所附帶的工具。細節.在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藍色畫面宕機介面會顯示一個大寫的錯誤名稱和四個引數。一般的顯示格式如下:錯誤碼 (引數 1, 引數 2, 引數 3, 引數 4) 錯誤名稱根據錯誤碼及其性質,引數可能會指出錯誤的原因和/或位置。此外,藍色畫面介面上還會顯示四段一般性的解釋與建議,有時也會指出其他的技術資訊,例如出錯檔案的名稱和記憶體地址。而隨著Windows Server 2012的釋出,藍色畫面宕機的介面大幅改動並刪去了以上的所有資訊,只留下了錯誤名稱和一段簡短的描述。Windows 8加入了一個哭臉的顏文字。不過,十六進位制的錯誤碼和引數仍然能在事件檢視器和記憶體轉儲檔案中被查詢到。從Windows 10 版本 14393開始,增加了一個用於快速故障排除的二維碼。不同版本的Windows發生藍色畫面.預設情況下,BSoD的顯示是藍字。顯示的資訊包括了當前的記憶體值以及暫存器值。BSoD已經極少出現在Windows NT家族中。當在較輕微的軟體錯誤出現時,雖然程式依然可能崩潰,但由於新系統中更好的記憶體管理,類似錯誤並不會損害到整個作業系統。在這些系統中,“真正的”BSoD只在整個系統崩潰時才會出現。BSoD最早出現在Windows 1.0中。另外,在微軟遊戲主機XBOX出現的畫面不是藍色,而是綠色。而在XP/Vista/7中,存在一種比BSoD更嚴重的紅白當機畫面,常見於驅動程式故障。 Windows Insider Preview有綠屏宕機畫面和藍色畫面宕機畫面。在中文版本的作業系統中,Windows 3.2與Windows 95中藍色畫面內容為中文,之後版本的藍色畫面均為英文提示,直到Windows 8之後才重新換回中文。
130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藍色畫面宕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02" }
Windows NT,新技術視窗作業系統的簡稱,是美國微軟公司1993年推出的純32位作業系統核心。其基於OS/2 NT的基礎構造。OS/2是由微軟和IBM聯合研製,分為微軟的Microsoft OS/2 NT與IBM的IBM OS/2。由於雙方在協作後來不歡而散,IBM繼續向市場提供先前的OS/2版本;而微軟則把OS/2 NT改名為Windows NT,並在1988年11月開始了對於“WinNT”的產品研發。在研發初期,Windows NT曾一度被認為將會是原先OS/2的3.0版本,但面世之後的Windows NT是一種純32位作業系統,採用NT核心技術。後期更新的Windows NT支援32與64位元兩種版本,直到2021年發布的Windows 11則只提供64位元版本,不再提供32位元版本。名字由來.有說法認為,NT一名源自原NT首席領導者戴夫·卡特勒,曾經開發過OpenVMS系統的他將“VMS”一詞,利用愷撒密碼原理將每個字母向前遞增一位,使之成為“WNT”。但NT的其中一名原設計師馬克·洛考夫斯基曾提到,NT一名源自該系統的目標處理器,代號為“N-Ten”的處理器。 在1998年比爾·蓋茨的一次問答環節上,他透露“NT”一詞曾經以逆向首字母縮略詞的形式派生為“新技術”,但自Windows 2000之後基於NT架構的系統均拋棄了“NT”一詞。歷史.1988年10月,微軟公司從迪吉多概念。Windows NT核心架構.Windows NT採用使用者模式與核心模式的分層設計並且是搶佔式和可重入的。可執行在單處理器或對稱多處理器之前採用的Windows NT皆為32位元版本的,第一個基於IA-64的64位元Windows NT首先用於64位元的Windows 2000,第二個則是Windows XP 64-bit Edition,而第一個基於x86-64的64位Windows NT則為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採用的核心是屬於混合核心。其體系結構包括簡單核心、硬體抽象層, 這些均屬於核心模式。使用者模式下的程式與子系統僅能存取其可存取的資源,核心模式下的程式則可以存取所有資源與外部裝置。
130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Windows NT",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05" }
,有時被譯為微軟視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和Windows 10 Mobile。歷史.Windows之起源,可追溯到多年前全錄公司所進行的研發工作。1970年,美國全錄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帕羅奧多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區域網路、鐳射印表機、圖形使用者介面和麵向物件技術的研究。全錄於1981年宣佈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Star 8010”工作站。但技術並未得到大眾的重視,也沒有協助商業化的應用。這時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一的史蒂夫·喬布斯在參觀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後認識到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重要性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便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研發工作。之後在1983年研發出第一個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Lisa OS。不久,蘋果電腦又推出第二個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System Software,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蘋果電腦在開發Macintosh時基於市場戰略上的考慮,故意開發了只能在蘋果電腦上作運作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但當時因為Intel x86微處理器晶片的IBM相容電腦已漸露頭角,因此就給了微軟公司所開發的Windows生存空間和市場。微軟公司亦已經意識到建立業界標準的重要性,所以在1983年春季就宣佈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能夠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片計算機上的標準圖形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Windows 1.01和Windows 2.03。但是當時硬體和DOS作業系統的限制,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後,Microsoft對Windows的唯讀記憶體管理、圖形使用者介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使用者介面更加美觀並支援虛擬記憶體功能。此一突破性的由來是亞歷桑那大學物理教授Murray Sargent 1989年去微軟做暑期研究,發現當時Microsoft Windows不能處理大量記憶和同時處理多項程式,這問題可由他發明的一種程式來解決。他幫微軟解決這重大問題後仍回學校教書,後來才加入微軟成為微軟員工。微軟於1990年9月推出Windows 3.0並一砲而紅。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作業系統一面世便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到推出後的六個星期,微軟已經賣出50萬份Windows 3.0,打破了任何軟體產品的六週內銷售記錄,從而開始了微軟在作業系統上的壟斷地位。但在1994年時被蘋果公司控告侵權,展開了著名的“”訴訟官司。蓋茨還譏諷喬布斯說:“我們有一個富鄰居——施樂,他家有一張電視。當我們想偷的時候,發現喬布斯早就偷走了,可他卻說我們是小偷。”喬布斯也反唇相譏:“畢加索不是說過嗎,‘好的藝術家只是照抄,偉大的藝術家則是竊取靈感’。而我們在竊取偉大的靈感的方面上一直都厚顏無恥。”自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以來,這個系統最明顯的特徵是桌面環境。微軟設計的桌面大大增進了人機交流的介面,使得更多簡單的操作只需要少許的書、知識就可以勝任了。但是Windows介面也使得使用者和電腦的內部運作產生隔閡,令使用者控制或設定電腦內部的選項感到更大的困難。Windows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估計現在有90%的個人電腦使用這個系統。但從另一方面看,使用者很難選擇其它的作業系統,因為許多電腦已經預裝Windows系統,而他們必須移除Windows之後才可以安裝其他系統,況且市面上的很多流行軟體及硬體廠商的驅動程式都是為Windows而編寫的,如果使用者安裝其他作業系統便必須面臨辛苦的適應新作業系統,併為新系統尋找驅動及第三方軟體的尷尬,為此將拋棄他們可能獲得的技術支援和常年累積的使用習慣。畢竟一款沒有多數驅動軟體和應用軟體支援的作業系統很難普及。因此,它的市場佔有率或保持市場主導位置的活動都是極富爭議性的。不過目前一部分Linux系統選擇試圖相容Windows的軟體並因此開發了相仿的技術,更甚至有組織試圖用C語言編寫與Windows XP完全相容的非Windows系統,但是這些技術對於普通使用者還是有太高的難度。對中文的支援.早期IBM PC個人電腦並不支援中文處理,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個人電腦逐漸普及,臺灣開始有公司為使用D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編寫能處理中文的外掛式中文系統,著名建基於DOS的中文系統有國喬中文系統、倚天中文系統、震漢中文系統等等。由於實際上是用擷取繪寫螢幕指令的方式,擷取畫面上的文字,將兩個ASCII編碼改為以圖形顯示的大五碼中文字,導致中文文書處理相當複雜。再加上承繼自DOS的固定行列顯示、早期只能顯示16×15圖素的點陣字型,早期的中文系統只能算是勉強能於個人電腦上處理中文訊息。微軟早期的Windows 1.x和Windows 2.x沒有中文版本,臺灣資策會曾研發出配合Windows 2.11之外掛式中文套件,但能配合使用之軟體不多。1990年5月英文版Windows 3.0推出之後,資策會亦曾配合此版與當時甫回臺灣之朱邦復合作研發3.0版之中文套件,微軟原擬收購此技術,但因價錢無法談攏而作罷。其後微軟收回對資策會之授權,採用日本漢字技術,於1991年8月推出繁體中文版Windows 3.0,開始吸引華文地區的用家轉用。然而,迄1992年12月,微軟Windows 3.1正式的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之前,宏碁資訊仍以「中文視窗工作室」為名,推出可搭配英文版Windows 3.0及3.1之資策會版中文套件。隨著微軟於1993年推出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由於支援向量字型TrueType技術,加上Microsoft Word 5.0中文版等軟體的推出,使用者首次能輕易的以「所見即所得」方式處理中文。微軟不久便推出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1,奠定微軟於華文地區的主導地位。1994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部和微軟簽署《Windows 95中文版專案合作備忘錄》。1995年9月20日,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司、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司和美國微軟就Windows95中文版專案標準規範等有關事宜成合作協議。隨著繁體中文版和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95推出,雖然同期倚天中文系統已支援SVGA模式以24×24圖素點陣字型顯示、使用平滑字型、圖龍字型列億、震撼中文系統已支援使用TrueType列印等改進,但各種基於DOS的中文系統,連同少數基於英文版Windows的中文套件,於Windows 95的普及下,很快便舉行告別式。早期的中文版Windows只對應該地區的中文編碼,如正體版Windows只支援大五碼中文,簡體版Windows只支援GB2312中文。隨著以統一碼為基礎的NT核心流行,由Windows 2000開始,基本上已可在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上處理簡體字的Windows上執行仍會出現亂碼,此一現象只能期待統一碼完成取代各種區域性編碼後才可解決。
130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Microsoft Windows",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06" }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舊稱清華學堂、遊美肄業館、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的公立大學。始建於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華園而得名,初為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遊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1925年始設大學部,抗日戰爭爆發後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再遷昆明,易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覆校,擁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清華大學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華大學”;而原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於1955年在臺灣新竹覆校,仍沿用原名。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文、法、理、農、航天等院系外遷,吸納外校工科,轉為多科性工業大學,在土木、水利、計算機、核能等領域貢獻卓越,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後,逐步恢復理科、人文社科、經濟管理類學科。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成立美術學院。2006年,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辦學,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2012年,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學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頂尖的高校之一,現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及「軟科世界百強大學」,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1個學院。清華大學還擁有433個科研機構、數家校辦產業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華控股及其旗下的誠志集團、清華科技園等。清華大學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均排在中國大陸首位。清華大學於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更首次奪得亞洲第一。校名.中文校名.校名「清華」二字乃因「清華園」得名。而「清華園」的命名,則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來自取義「水木清華」,此詞最早來自東晉謝混作《遊西池》詩,有“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清康熙年間建熙春園,後分為近春園、熙春園兩部,咸豐帝為熙春園親書匾額改為“清華園”。1910年,遊美學務處將附屬肄業館改為學堂,依據所在地而定名“清華學堂”。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掌控北京後準備改辦大學,由於清華接收美國退還庚款,對羅家倫校長的委任狀中定名為“清華大學”,未加“國立”二字,後經羅家倫多次爭取,最終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去掉「國立」二字,並延續至今。英文校名.“清華”二字按照晚清流行的威妥瑪拼音寫為“ch'ing hua”,但當時尖團音尚未合流,「清」還讀作「cing」,用國際音標表示即為「[ʦʰiŋ]」,用威妥瑪拼音表示為「ts'ing」。而“清華園”作為地名,採用地名通用的郵政式拼音拼寫。郵政式拼音建立在威妥瑪拼音基礎之上,取消「送氣符」,從“ts'i”被改變為“tsi”,因此郵政式拼音清華的拼寫為“tsing hua”,便沿用至今。在1949年之前,基本將校名寫為“Tsing Hua”,漢語拼音“Qīng Huá”推行後也依舊沿用原名,1981年,校方正式確定校名英文寫為“Tsinghua University”。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使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地名,1987年12月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發出《關於地名標誌不得采用威妥瑪式等舊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所以在一般意義上、從譯名規範性的角度講“清華大學”的翻譯應為“Qinghua University”,但出於對約定俗稱的習慣尊重、減少宣傳成本,尤其是上述採用威妥瑪式拼音的學校幾乎都是百年老字號,其威妥瑪式拼音名稱早已深入人心,尤其在海外比漢語拼音令人更容易識別,故而清華大學官方仍然沿用威妥瑪式拼音演變而來的譯稱「Tsinghua University」,對此,仍然有人對此持有不同意見。校名商標.今日中文校名手寫體為1950年毛澤東手書。1997年開始,學校為毛體“清華”、毛體“清華大學”、“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清華鍾徽、二校門圖案等在內地、香港等近40個國家地區獲得註冊商標,其中“清華”於2006年成為國家馳名商標,是中國大陸高校首個馳名商標,為打擊眾多以清華名義宣傳甚至作假的產品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歷史.清華學堂時期.清華大學源於辛丑條約約定的庚子賠款。1904至1905年,大清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議以黃金還是白銀為準還款時,得知美國政府認為賠款已超過美國應得到的部分,索要過多。梁誠得知後,幾番據理力爭要求美國退回,幾經遊說之後,1908年12月28日,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決定返還賠款基數定為一千餘萬美元,逐年退還。賠款用於人才培養和赴美留學。1909年遊美學務處正式建立,後任命外務部署左丞、左參議兼學部丞參上行走周自齊擔任總辦,學部員外郎範源濂和外務部候補主事唐國安,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任駐美學生監督,三年間共組織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學。外務部選定清華園後,修繕工字廳、建造校門、一院、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校醫院,1911年竣工,校園佔地450畝。1911年2月,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由軍機大臣那桐題寫校名,總辦周自齊兼任監督,會辦範源濂、唐國安兼任副監督。3月30日,4月1日高等科開學,教師多從美國聘請,遊美學務處也遷入工字廳辦公。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挪用退還賠款彌補軍費,學堂經費斷絕,原定正式開學儀式取消,11月9日正式停課。1912年5月1日復課。清華學校時期.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裁撤遊美學務處,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共計八年學制。唐國安為第一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在校生約500人,教員30餘人,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培養“領袖人才”。1913年春,近春園、長春園東南隅、水磨村部分地段併入清華大學。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與為學校規劃校園,佈置留美預備學校和綜合大學。1916年至1920年,建成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大禮堂等早期建築。此期間,經費充足、園林優美,學習環境十分理想。學校強調體育鍛煉和強健體魄,設立體操課,午後“強迫運動”,開辦童子軍訓練和軍事訓練;參加菲律賓第一屆遠東運動會;清華、協和、匯文合辦的“三角運動會”為北京最早校際大賽。1914年11月5日,時任參政院參政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演講,引述易經中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清華學子給予厚望。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定為校訓。1913年3月初,唐國安校長病逝,周詒春繼任,任內勤勉,增加裝置建築,擴充留美名額,於1918年1月辭職。此後因受到政局變化以及學生反對,直到1931年校長更迭頻繁,史稱“清華校長更迭風波”。早期先後有範源濂被任命校長。1924年5月,曹雲祥成為正式校長,在任6年中,將清華從中等留美預備學校改辦為綜合性大學,辦學目的也從從派遣留學逐步轉為培養本國人才,1925年春成立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導師。1925年5月成立大學部,始創四年制本科教育,開始招收大學一年級生,稱為新制生,而留美預備部學生為舊制生,之後清華學校由留美預備部、大學部、國學研究院三個部分組成,並逐步向綜合性大學過渡。至1926年,大學部共成立17個學系,包含中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歷史學系、經濟學系、教育心理學系、物理學系、工程學系、體育學系、音樂系等。至此,清華改辦大學的初步框架形成。清華學校的課程、教材等均仿照「美國學堂」,許多教師來自美國。1911年2月,共有17名美籍教師在清華執教,是清華第一批外籍教師,並承擔大部分教學工作。外籍教師在清華主導教學工作,一直到大學部創立,許多清華留美生返校服務,中國教師才逐步取代外籍教師的優勢地位,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角。清華學校的體育、兵操、課外活動等大多模仿美國學校;學校的行政組織形式,比如董事會、評議會、教授會等,也是仿照美國。英語是校內通用語言文字。英國哲學家羅素訪問清華時表示:「清華學校恰像一個由美國移植到中國來的大學校」。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城內十多所學校示威遊行。清華學生組織演講、會見公使、致電巴黎和會。9日,校內掛半旗,全體同學在體育館舉行“國恥紀念會”,並焚燒校內日貨。共同宣誓“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權”。“五四”運動後,更多新思潮湧入清華,促進了清華學生的覺醒。1926年3月13日,舉行紀念孫中山逝世週年大會,李大釗、陳毅來校演講。3月18日,北京民眾為反日本入侵遊行請願,遭段祺瑞政府打壓,開槍掃射學生,是為三·一八慘案,其中清華學生韋傑三犧牲。1927年6月,國學大師王國維憂憤國事,於北京昆明湖自殺,震驚全國。梁啟超亦因病離校就醫。同月教務長張彭春遭反對勢力攻擊而辭職,校園爆發「挽張去惡」風潮,學生遊行要求改造清華,曹雲祥校長被迫接受「教授治校」的治校原則。國立清華大學初期.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後,任命孫科為清華校長,被孫科婉拒。國民政府遂改派羅家倫為校長,將學校易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於校長就職演講中,提出要四化辦學,並實行軍營化管理,遭學校師生拒絕。任職期間,羅家倫對學校組織結構大加整改,延請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馮友蘭、張子高等幾十位著名教授。1929年4月,羅家倫因查出清華基金帳目虧空,要求改革,與清華大學董事會發生矛盾,提出辭職。同月,清華大學師生發起解散董事會,回歸教育部管轄運動。5月,清華重歸教育部管轄;6月,清華大學董事會解散,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教基金會保管。成立研究院,先辦文法兩科,次辦理工農科。1929年6月21日,學校在大禮堂舉辦最後一屆留美預備部、國學研究院以及第一屆大學部學生畢業典禮,留美預備部與國學研究院在此年停辦。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在北方失勢,北平落入閻錫山之手,校內親閻錫山勢力醞釀“倒羅運動”,再加上羅家倫長期與學校師生意見不合,5月20日請辭離去。閻錫山指派同為山西人的清華校友喬萬選為清華校長,但是遭到清華師生以反對軍閥力量把持校政為由,拒絕喬萬選。6月25日,喬萬選企圖以武力接收清華,遭學生阻擋,並簽下「永不任清華校長」承諾書。清華校務暫由校務會議維持,清華進入長達十至十一月的無校長時期。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吳南軒為校長,然而吳南軒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攜印入城,斷絕學校資金並暗示武力解決,引起全校師生不滿,學生護校委員會和教授會迫使教育部將其撤職。1931年10月14日,梅貽琦被任命為校長,12月3日,在校長就職典禮上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理念,此理念對清華有著深遠的影響。梅貽琦擔任清華校長長達17年,為清華最久任的校長,且對學校建設貢獻巨大,確定了清華著名學府地位,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此時期,梅貽琦大力延聘名師,讓此時的清華園名師雲集,如文學院的馮友蘭、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吳宓、金嶽霖等;理學院的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陳省身、楊武之、黃子卿等;法學院有陳岱孫;工學院有顧毓琇、施嘉煬、劉仙洲、章名濤、任之恭等,體育部還有著名體育教育學家馬約翰。在治校理念上,確立“民主治校原則”,也稱為“教授治校”,清華的教授會、評議會、校務會以及各種專門委員會,多由教授擔任,讓教授能積極參與學校事務。這些學術大師在清華創造出許多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方面,熊慶來的熊氏無窮數、孫光遠對微分幾何的研究、吳有訓對X射線的研究、趙忠堯對γ射線散射的研究、周培源對流體力學湍流的研究、黃子卿在等張比容測定的研究等,在當時都是中國一流研究;在工程方面,機械繫教授王士倬建造中國第一座航空風洞;人文方面,朱自清的散文、聞一多在《詩經》、《楚辭》的研究、俞平伯關於《紅樓夢》的研究、王力在聲韻學、訓詁學的研究等,在學術界影響深遠。1935年秋天,在日軍危及華北之時,部分清華學生成立學生自治會救國委員會,學生蔣南翔草擬《告全國民眾書》,喊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清華大批學生參加運動,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12月16日,更大規模遊行展開。次日,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頭版頭條刊登報道:“5000中國人奮起反對日本統治,警察擊倒60——北平學生被打,‘貞德’被捕”,其中將清華女學生陸璀譽為“中國的貞德”。1936年,因日本侵華戰爭,學校於長沙嶽麓山興建校舍,並將學校珍貴圖書器材南遷,同時決定籌辦特種研究所。2月19日,參予學生運動的救國會與學校教授會為了上學期期末考試補考問題發生對立,教授集體辭職。22日,由學生會與用功讀書學生組成之護校團發起挽留教授。23日,梅貽琦自南京回校,處分救國會帶頭分子,並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務委員長宋哲元派兵進入校園逮捕二十一名左派學運學生,後經校方多方奔走,獲得保釋。12月,西安事變爆發,校園左右派學生對立。28日,由潘光旦教務長宣佈解散校園一切學生運動。抗戰時期.1937年發生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5日,日軍即佔領清華園。9月10日,清華大學奉令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25日,臨大開學,共有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文學院另於南嶽上課。1938年1月,因戰爭吃緊,決議搬遷至昆明,臨大組織師生分三路艱難到達昆明,校名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梅貽琦任設常務委員會主席。5月4日,聯大開課,三校師生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開展教學、科研工作。1939年因戰局吃緊,政府宣佈停付庚款。清華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社會調查五研究所自行設法維持。8月,清華決定恢復文科研究所,設中文、外文、歷史、哲學四部。1940年,因聯大校園屢遭日軍轟炸,教育部命聯大遷川。8月,聯大決定於四川敘永設立分校,命一年級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課。11月,為了培養大後方中小學教師,聯大成立師院附設學校。1941年1月,敘永分校開始上課。4月,清華大學成立卅年,師生於昆明舉行紀念會,出版學報紀念專刊。8月,敘永分校結束運作,學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於昆明東郊龍泉鎮司家營成立,由馮友蘭教授出任校長。11月,與盟軍合作於昆明成立譯員訓練班,並成立師範學院初級部。聯大期間,學生參與青年從軍運動,應徵飛虎隊翻譯、入緬作戰、參加印度遠征軍。聯大期間,清華單獨設立昆明辦事處、研究院、特種研究所。研究院自1939年起逐漸恢復,設有文科、理科、法科3個研究所共12個學部,招收研究生。特種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擁有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國情普查五個研究所,服務軍事研究,研製軍用飛機、,研製出中國第一個電子管。抗戰勝利後,各研究所併入相關各系。戰爭中,清華園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物40%以上損壞,各類裝置全部損壞,未南遷圖書八成被損。1937年夏,清華園陷落後,少量留守教職工成立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保護學校。1939年春,日軍野戰醫院152病院進駐清華園。佔領期間,以各系館為傷病住房,以圖書館為治療室、手術室,以體育館為馬廄,以新南院為妓館,殺害留守教職工。國立清華大學復員時期.1945年日本投降後,學校開始修繕清華園。次年聯大結束,三校復員。清華在戰爭傷痕下努力恢復發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強於北平清華園重新復課。5月4日,西南聯大結束,學生依志願分發,入清華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開者65人。三校於昆明立碑紀念八年之艱苦合作。師生陸續北返,只留下師範學院改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7月,清華中文系教授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刺殺,昆明發生學潮,梅校長赴滇解決。10月10日,正式於清華園上課,收集補充圖書儀器裝置,並招考新生。1948年,清華大學擴充農學、氣象學、法學、航空工程等院系。同年11月24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下,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前來談遷校事宜,並接走清華5位教師。12月13日,解放軍進軍至西郊,繞開圓明園和清華、燕大,佔領豐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指示保護清華、燕京等校。解放軍與國軍戰於學校牆外,不久後國軍退守城內。15日,解放軍進駐海淀鎮,清華園成為最早被解放軍佔領並宣告解放的國立大學。12月18日,解放軍第13兵團政治部張貼布告宣佈嚴加保護學校,阻止搶掠。梅貽琦校長於12月14日因公入城,留在城內,後於21日乘飛機前往南京。12月17日,校務會議推舉馮友蘭為臨時主席,代理主持校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1949年1月10日,北平市軍管會接管清華,5月4日,成立以葉企孫為主席的校務委員會,主持校務。國立清華大學時任校長梅貽琦赴歐洲,後往紐約。1955年,梅貽琦在中華民國臺灣省新竹市主持國立清華大學在臺復校。1990年代以來,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交往頻繁,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美國許多地區的清華校友會同時為北京清華和新竹清華校友服務。1950年6月,營建系主任梁思成為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新國徽。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仿照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進行院系調整,清華法、文、理、農、航空和工學部分院系劃歸北京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航空學院等校,北京大學等校部分工學專業劃歸清華。清華大學從一所全科目綜合類大學變成僅有八個工程系的工程技術大學。這一強制改革把人文教育趕出校園對清華髮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同一時候的三反五反開始控制教授們思想和學術自由。1953年起,清華著手進行以“學習蘇聯先進教育經驗”為藍本的教學改革,按計劃培養技術人才,從學分制轉為學年制,學制延長到6年,建立嚴格統一的教學大綱,翻譯大量蘇聯教材,加強基礎科目,聘請蘇聯專家,學者教授。1955年後,增設實驗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藝學等當時的尖端技術專業,以為工業和國防現代化,尤其是核武器計劃儲備和培訓人才。1958年後,開展教育領域“大躍進”。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勤工儉學、教育支援農業,清華師生承擔了密雲水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實踐工作,前往上莊公社等地區參加農業、水利、機械等工作。1957年至1958年春的反右鬥爭中,清華571人被劃右派。清華逐漸形成“又紅又專”,延續至今。當時的清華被稱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1957年11月29日,蔣南翔校長提出“爭取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口號,使得清華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並激勵清華人至今。在馬約翰等優秀體育教師帶領下,1954年成立體育代表隊,在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上連奪6次男子團體第一和5次女子團體第一。共和國初期,學校校園不斷擴大,原貫穿校園的京張鐵路東移800米至今五道口處。新建中央主樓、西主樓、東主樓、工程物理系館、精密儀器系館。文化大革命時期.清華附中是文革紅衛兵激進學生運動的發源地。1966年5月29日晚,一些對舊教育制度不滿的清華附中學生,討論北大聶元梓等七人所貼的大字報,其中一位學生提議以紅衛兵為名字寫大字報,受到其他同學的贊同,中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誕生。1966年6月2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紅衛兵貼出大字報並在同年8月2號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回信支援。紅衛兵開始“破四舊”、“大串聯”,將運動推向全國。1966年6月8日,工作組進駐清華,將各級幹部打為“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牛鬼蛇神”,13日工作組停止校長蔣南翔的工作並接管清華,批評並壓制以蒯大富為首的造反學生。7月,毛澤東回京,形式扭轉,不久工作組撤回。1966年8月24日,二校門被紅衛兵拉倒,並於次年建立全國第一座大型毛主席塑像。1966年12月19日,經“無產階級司令部”授意,一統清華“文革”的井岡山兵團成立,蒯大富為第一把手。12月25日,5000多師生開展“反劉少奇、鄧小平”遊行,即“一二·二五大行動”。1967年4月10日,召開旨在揭露劉少奇的“批鬥王光美萬人大會”。1967年4月14日,因對文革一系列重大問題存在分歧,井岡山兵團分裂為“兵團總部”,矛盾日益激烈。5月29日晚,“414派”成立“清華大學井岡山四一四總部”,與“團派”正式對立。“團派”屬極端造反派,“414派”屬造反派中的保守派。1968年3月,“楊、餘、傅事件”後,兩派矛盾膨脹,引發清華大學百日大武鬥,是北京最為嚴重的武鬥事件,致使18人死亡,1100多人受傷,30多人終身殘疾,直接經濟損失1000餘萬元人民幣,全校1萬多名師生紛紛逃離清華。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派出工宣隊進駐清華。“團派”襲擊工宣隊工人,導致5人被殺、731人受傷,震動北京城,史稱“七·二七事件”,直接導致毛澤東終止全國群眾武鬥。1968年底,為“清理階級隊伍”,工宣隊進行“人人排隊、層層摸底”的高壓運動,造成非正常死亡約16人。工宣隊被作為北京“六廠二校”典範推廣全國。1969年,在江西南昌鯉魚洲建立試驗農場,上千教職工感染血吸蟲病,實行“勞動改造”和“思想批判”。直到1976年,工宣隊以學軍、學農、學工方式來“再教育”和“改造”學生和教職工,採用“兩個估計”政策對待知識分子。1975年,鄧小平主持工作後,清華黨委副書記劉冰等人寫信給毛澤東,斥責清華一二把手遲群、謝靜宜飛揚跋扈。這被毛澤東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評,後演變為“教育革命大辯論”。12月,演變為全國性“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數十萬群眾和機關幹部前來清華“學習”、“參觀”,教學工作癱瘓,貼出十萬多份大字報。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頓學校。次年4月29日,劉達任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開始整頓領導班子、糾正冤假錯案、改善教職工隊伍結構,不久後取消革委會。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2月,恢復高考之後招收的800多名新生到校。6月23日,鄧小平聽取清華大學情況彙報,並指示辦重點學校、擴大學校規模。1979年,制定五年制教學計劃,更重視基礎訓練,增加選修課。1981年9月,正式實施計劃培養與按學分累計成績的方法。學校迅速恢復教學、科研能力,1978年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1980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1982年,在校學生數量超過8800人。1978年-1982年,學校獲得各級科技獎、專利獎250項,一批科研專案獲得成功,如:新型焊接電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縮機、大規模積體電路、數字式電可控頻率捷變系統、20萬千瓦大型發電機組電子計算機模擬系統。1979年5月,化72班團支部綜合意見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的口號。1980年4月17日的《人民日報》轉載化72班口號相關文章;1981年3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第三次發表社論《為社會主義祖國前途而奮鬥是當代青年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介紹化72班事蹟。這句口號迅速被傳遍全國。1981年10月,校長工作會議決定清華英文譯名為“Tsinghua University”。1982年7月,第六次黨代會明確辦學指導方針為“一個根本、兩個中心、三方面結合”。即: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學校即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學研究中心;教學、科研、生產開發及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的重心逐步從“階級鬥爭”轉移到教學、科研中。1985年8月,第七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從現在起的十年,是把清華大學逐步建設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發展階段。”學校陸續撤銷綿陽分校、水利系三門峽基地、團河農場、西山林場,並逐步確定“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發展策略,逐步增設眾多理科、文科、管理學科等類院系。理科方面,1979年成立應用數學系、1982年6月恢復物理系、1984年6月成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5年10月恢復化學系、1985年12月恢復理學院建制,周光召兼任院長;人文社科方面,1983年7月恢復外語系、1984年4月建立社會科學系、1985年3月恢復中國語言文學系;管理學科方面:1979年成立經濟管理工程系;1984年擴建為經濟管理學院,朱鎔基任院長。其他方面,1984年建立研究生院、1985年成立中國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1986年12月23日晚6時30分,部分學生因民主主張在大禮堂前聚會,兩三千人圍觀,8時20分左右,近千人出西門進入北大、人大遊行。次日,學校廣播指出學生行為“是一件嚴重的錯誤事件”。26日,北京市出臺《北京市關於遊行示威的暫行規定》,限定遊行流程、秩序。29日,北師大部分學生遊行進入人大、清華、北大鼓動遊行。應校友的要求,校方決定拆除毛澤東像,但同時決定在主樓大廳北牆上建立永久性的毛澤東青銅浮雕像,以緬懷毛澤東同志。1987年8月26日,毛澤東浮雕像揭幕,8月29日,拆除位於原二校門位置的毛主席塑像。1990年3月底,校友會決定校友集資重建二校門,並於1991年80週年校慶前重建完成。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校內出現輓聯、標語及大字報。23日,3000餘人集會成立“清華大學和平請願組織委員會”,24日起罷課。24日,和平請願組織委員會提出與國務院負責人對話,但最終未赴約。26日,《人民日報》釋出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學校申明“不贊成罷課”。27日,大量學生出校參與四二七大遊行,後得到市民、教職工、報紙的客觀認可。5月4日,約1000人參加高自聯五四大遊行,並宣佈高校復課。13日,部分清華學生參加廣場絕食。5月20日,國務院宣佈北京戒嚴,28日,學生參加高自聯組織的“全球華人大遊行”。6月4日凌晨戒嚴清場後,學生開始撤離,凌晨3時起,學校派車前往各醫院查詢,最終查明清華學生在復興門等處死亡4人,受傷19人。5日,清華下半旗,部分教授、市民參與悼念。7日,校方安排復課。21日,校方要求“高自聯”、“工自聯”、“籌委會”、“清華人之聲”廣播臺等骨幹主動向公安交代情況。7月10日,校黨委召開全校清查清理工作會議。8月1日起,學校在清華核研院召開黨政幹部會議,學習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此次風波進行反思,之後組織全校師生進行學習。9月22日,清華大禮堂舉行平息風波戒嚴部隊英模事蹟報告會。1990年開展黨員重新登記試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前期.第一個九年.1990年代是清華建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211工程」的制定開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序幕,為清華發展帶來極大動力。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8月23日,暑期黨政幹部會上,學校提出:“到2011年,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爭取把清華大學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1994年,學校制定《清華大學“211工程”整體規劃》,1996年9月開始實施,總投資4.6億元。1995年3月,學校開始制定“九五”事業發展規劃,建設目標確定為:「到2000年,清華大學將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方面成為國際著名的、處於亞洲前列的大學,部分學科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為實現學校總的奮鬥目標奠定全面而堅實的基礎。」。1998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建設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目標,國家開始實施“985工程”。8月,清華最終制定《清華大學建立世界一流大學規劃》,即“985”計劃,並於2003年透過一期驗收。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進行部分院系調整。1993年12月恢復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建制;1994年整合建立資訊學院;1996年整合建立機械工程學院;1999年恢復法學院;1999年併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美術學院;2000年整合建立土木水利學院建制,同年建立公共管理學院;2001年6月8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掛牌成立,成為清華第一個異地辦學實體;2001年建立醫學院,同年工業工程專業從精密儀器系分離出來建立工業工程系;2002年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科研方面,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授予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14位專家曾在清華學習或工作過。2001年4月29日是清華大學90週年校慶日,海峽兩岸的北京清華和新竹清華首次合辦校慶。4月22日,北京清華校長王大中率團訪問臺灣,26日,新竹清華校長劉炯朗率團訪問北京。此外,兩校之間還舉行學生排球友誼賽等諸多慶祝活動。清華的九十週年建校大會在新建成的綜合體育館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海內外及兄弟院校領導、有緊密聯絡的國內外企業代表、輸送優秀生源的中學校長,以及最早為1931年畢業的各級校友出席。江澤民發表講話,激勵青年學子創造時代業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第二個九年.2003年初,清華明確“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戰略,即1994年至2002年,調整結構,初步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過渡;2003年至2011年,重點突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12年至2020年,整體推進,在總體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最終到2050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爭取達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學的水平。2003年以來,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繼續進行部分院系調整。2004年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2006年,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辦學,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2008年恢復心理學系,同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邢賁思任院長;2009年成立教育研究院和生命科學學院,同年復建清華國學研究院,由著名哲學家陳來任院長。2011年,成立環境學院。科技方面,清華開展科研攻關,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清華實行封校措施,取消校慶活動,嚴密控制出校、返校人員,保證師生教學科研安全。同時全校科研機構開展緊急非典科研攻關,生物系饒子和教授領導實驗室研究“非典”冠狀病毒全基因組蛋白質及相關多肽的大規模表達,環境系、清華同方、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開展醫院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紅外線快速體溫檢測儀器研製生產,並大規模投入使用。清華同方還為附中、附小建設網路教育平臺,並對外免費開放遠端教育。然而清華在建設一流大學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境。學科建設方面,人文學科規模不大,醫學部分一直無法與協和合併;青年教師住房問題長期無法妥善解決;2005年的水木清華BBS事件讓學生與校方嚴重對立,最終學生在校外創辦水木社群。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第三個九年與百年校慶.根據清華明確的“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戰略,2012年至2020年是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第三個九年,戰略提出清華大學應整體推進,在總體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最終到2050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爭取達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學的水平。2010年,清華在校慶日上宣佈啟動“百年校慶年”,釋出校慶標識,公佈校內道路命名方案,開始舉辦各類學術活動、社會服務、校友互動等。同年7月,北京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組成“兩岸聯合登山隊”共同攀登唐古拉山脈中段的各拉丹東雪山。2011年4月24日上午,“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於人民大會堂召開,胡錦濤先後回校考察訪談,深圳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在清華舉行,全球130餘所大學校長齊聚清華參加“2011大學校長全球峰會暨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15屆校長年會”,世界知名經濟學者齊聚清華參加“國際經濟學會第16屆全球大會”,清華校友、社會人士成立清華新百年發展基金支援清華髮展。百年校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新的建設一流大學計畫,稱為2011計劃,與985工程、211工程不同,此計畫取消終身制。百年校慶後,清華又接連入選一系列建設名單,2015年,習近平推出雙一流建設。2016年,985工程、211工程相繼取消。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佈雙一流建設名單,清華入選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並同時有34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2017年12月28日,清華正式釋出《“雙一流”建設方案》。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辦學上也同樣有所突破,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成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立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材料學院。2013年4月,美國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宣佈向清華大學個人捐贈1億美元,並籌集2億美元建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專案”,2015年6月18日,清華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微軟公司合作建立全球創新學院,這是中國大學第一次到美國辦學,建立第一個實體校區和教育科研平臺,同年,成立藥學院。 2016年成立專門培養未來的世界領導者的蘇世民書院,並招收第一屆學生。2018年,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與香港大學簽約合辦本科雙學位課程,2019年,成立天文系、車輛與運載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約合辦本科雙學位課程,2020年,成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 2021年,成立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清華大學積體電路學院;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成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成立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成立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氣候變化治理機制與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聯合研究中心;入選國家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成立清華大學-中國電子資料治理工程聯合研究院。2022年,組建清華大學聞泰科技工業與車規半導體晶片聯合研究中心;成立為先書院。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教學上進行一些改革。2015年,進行學分績改革,此年入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開始,學期成績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在選課制度上,執行“候選佇列”方案,取消退課費,並延長退課時間,讓選課更有彈性,降低學生壓力。2017年開始,清華實施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將原本的本科專業分為16個大類,目的是打破學科界限,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2018年起,本科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成立語言教學中心,以提升學生用非母語交流的能力,並從2019年開始,第二外語成為本科生的必修課。辦學概況.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一流A類大學。被公認為是中國大陸最出色的高等學府之一。傳統上,清華大學為文理並重。1952年院系調整後,文理科移出,成為一所工科強勢的學校。改革開放以後,開始致力於建設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在保持工程領域的優勢的形勢下,其理、商、法、新聞、管理、生物、藝術等類專業進入世界前百。近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常被比喻為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但是在2017年,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在工科領域以及電腦科學排名世界第一,超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名校。對高中畢業生來說,清華是中國大陸競爭最激烈的兩所學校之一,與北京大學並稱清北,每年只有中國各省市高考成績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才有機會被清華錄取。清華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後相當一部分到美國的院校攻讀博士學位,在2006年,清華是獲得美國院校博士學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清華大學也是國家工程科研的重要中心之一,在航空航天、資訊產業、計算科學、核物理、應用物理、生命科技等眾多領域不斷創造國家頂尖技術。學科.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現有21個學院、59個系,包含建築、土木水利、環境、機械、航天航空、資訊、理學、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公衛、經管、人文、社科、法學、美術、公管、新聞、馬克思主義、金融、材料等。本科專業共有有88個,第二學士學位18個,碩士專業有66個,博士專業則有有60個。清華入選雙一流學科分別是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資訊與通訊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等34個學科。師生.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在校生共有59270人人,其中本科生16320人。清華的港澳臺僑學生共1001人。清華大學國際化程度高,留學生數量居中國高校前列,留學生共有3440名,其中本科生41%、碩士生28%、博士生8%、交換生15%、中文進修生8%,分別來自126個國家,其中韓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英國、伊朗、印尼的留學生人數居前十四位。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的教職員工共有16270人,其中教師3803人、職工9695人、博士後在站2772人,在職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8人。教學科研機構.清華大學共有21個學院、59個系,是擁有理學、工學、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科評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共有54個一級學科參加,其中共有21個學科評為A+,數量居高校首位。第四輪學科評的結果按照「分檔」呈現,將排名前70%的學科分成9檔:前2%、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科研成就.抗戰時期,清華主要服務軍事研究,1939年起,清華研製了軍用飛機、軍事通訊,研製出中國第一個電子管。抗戰勝利後,各研究所併入相關各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研多受到蘇聯的幫助,在此期間,清華增設實驗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藝學等當時的尖端技術專業,從事工業和國防現代化的科研,尤其是核武器。1958年後,開展教育領域“大躍進”。為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清華進行農業、水利、機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時期,清華大學科研受阻。改革開放後,清華大學科研進一步走向現代化,1978年-1982年,學校獲得各級科技獎、專利獎250項,一批科研專案獲得成功,如:新型焊接電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縮機、大規模積體電路、數字式電可控頻率捷變系統、20萬千瓦大型發電機組電子計算機模擬系統。改革開放後,清華在許多科研領域有所突破。1994年,清華大學國家CIMS工程中心竹簡,大多為歷史類書籍,包括焚書坑儒後失傳的《尚書》,具備極高的歷史價值,稱之為“清華簡”。2012年,由清華大學主持、北京品馳醫療裝置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壇醫院參與共建的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完成了“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專案。2013年1月,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姚期智教授宣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路由器,並在實驗室成功演示;同年3月,薛其坤院士團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清華大學的科研規模宏大,在2010至2014年共發表37342篇論文,其中高被引論文有1177篇,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論文平均年引用次為1.298次,高被引學者有109位,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2021年12月公佈的資料,2011-2020年清華大學被SCI收錄的論文中有43908篇論文被引用1013820次,居全國高校第二位。2019年,清華大學被網路版SCI收錄論文數為5983篇,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九位;被工程索引收錄論文874篇,在中國大陸高校排名第一。科研專案方面,2021年,清華獲批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專案689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34個,國家2030重大專案立項專案11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建設部、環保部等部委專案161個,北京市各類科技計劃基金專案77個。全年合同額超過29億元。同年,清華文科院系新增課題904項,到款經費超過4億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立項1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專案立項1項。在科研獲獎方面,2017年共有18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0項。其中作為第一單位獲獎有11項,數量高居高校首位。2020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科技獎48項,其他各類科技專項獎298項,發表科技論文9808篇,其中國際會議1357篇,國內會議194篇,國外刊物5665篇,全國刊物2592篇。出版專著76本。SCI收錄5968篇,EI收錄4944篇,CPCI-S收錄1493篇。申請大陸專利3860項,授權專利3535項;申請國外專利586項,授權專利311項;軟體登記364項。科研經費收入74.36億元。海外科技合作新籤298項,合同金額5.5億人民幣,海外科技合作到款432項,金額4.27億人民幣。截至2020年底,清華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607項,其中: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8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5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62項。國際交流.清華大學歷史上與國際交流頻繁,早在其創立之前的1909年遊美學務處正式建立,三年間共組織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學。 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與為學校規劃校園,佈置留美預備學校和綜合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起,清華著手聘請大量蘇聯專家,學者教授。改革開放後,1978年6月23日,因鄧小平指示,清華大學經過嚴格考核,選拔,於1978年12月向美國派遣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留學人員52名,其中清華大學校教師9名,從而拉開了中國教育領域改革開放的序幕。近年來,清華更加重視國際交流。清華大學與國際院校合作開設了54項聯合培養雙授聯授學位專案和28個全英文講授研究生學位專案,與全球50個國家的293所大學與研究機構簽署校際合作協議。清華-瑞典皇家工學院核學科雙碩士學位專案、清華-亞琛高階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領軍人才培養專案、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專案等11個專案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專案”,清華-瑞士日內瓦大學可持續發展公共政策雙碩士學位專案和清華-耶魯環境雙碩士學位專案入選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專案”。清華大學還設立了博士生出席國際會議基金,派研究生出席高水平會議或赴國際一流大學訪學研究。自2017年啟動國際組織人才推送工作至2021年底,清華大學累計有300餘名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其中60%實習地點在海外。2007年,清華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相互舉辦“清華-魯汶周”和“魯汶-清華周”,2008年和2010年,與日本東京大學相互舉辦“清華-東大周”和“東大-清華周”,與美國伯克利大學相互舉辦“清華-伯克利周”和“伯克利-清華周”,舉行各類學術研討會和校園文化交流活動。2010年4月,作為99週年校慶專案,清華組織大批教授和學生藝術團訪美交流。6月,清華與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三校聯合成立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廣泛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交流和國際研究專案。在國際化辦學部分清華也取得重要的進展。2014年5月,清華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並啟動交叉創新中心,聯合開展創新性研究與教育。2014年9月7日,清華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圳市聯合創辦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打造全球教育創新平臺,同年,清華-耶魯環境、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與經濟、清華-哥倫比亞商務分析等學位專案相繼設立。2017年,清華與米蘭理工大學合作,在義大利成立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以及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是清華首次在歐洲設立的教育科研基地。清華大學還屢次發起高校聯盟。17年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並擔任主席單位。2019年倡議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並擔任主席學校,包括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東京大學在內的9個國家12所大學成為聯盟成員。2020年12月,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擔任主席單位;2021年12月,“世界慕課與線上教育大會”舉辦,聯盟更名為“世界慕課與線上教育聯盟”。科研合作方面,2017—2021年期間,清華與300家國際企業累計開展1000項科研合作,目前執行的涉外校企聯合研究機構為23家,涉外校校聯合機構10家。截至2021年底,與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東北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阿爾伯塔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帝國理工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1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戰略科研合作協議,並啟動聯合種子基金專案170餘項。國際生源方面,2017年,清華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採取國際通行的“綜合考核”制。2018年,調整國際博士生招生錄取,設立國際學生學者中心,改革國際學生的管理機制。將國際學生納入學生髮展支援體系,提供入學教育、職業發展支援、學習發展指導、團體心理輔導等服務。2018年1月9日,部署啟動“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並由學校20餘個職能部門共同參加。從2017年至2020年,“2020計劃”共完成603項任務,其中涉及資訊化相關問題116項,涉及多語言多文化問題157項,涉及學習和學術研究問題330項。資產.清華大學是2020年兩岸四地辦學經費最多的大學,根據校方統計,2020年清華擁有固定資產240.23億元,2021年的辦學預算為317.28億元。清華大學校園面積廣大,校園面積為442.12公頃,建築面積287.69萬平方米,是中國大陸綜合性大學的第一。校園裡政府批准的科研機構有161個、學校自設的科研機構有148個、聯合共建科研機構有138個、境外合作科研機構有14個,其中國家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6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9個,含有儀器裝置共38.28萬臺件,摺合價值113.91億元。清華大學圖書館總館由老館、逸夫館以及李文正館組成,此外清華還擁有六個專業圖書館,分別為經管圖書館、建築圖書館、法律圖書館、文科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金融圖書館,總建築面積7.86萬平方公尺,閱覽座位4094餘席。截止到2020年底,清華圖書館共藏書548.46萬冊,古籍線裝書22.24萬冊、期刊合訂本約60.84萬冊,還擁有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466種,研究生論文16.82萬篇、縮微資料2.82萬種、各類資料庫913個、電子期刊17.16萬種、電子圖書696.84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1252.04萬篇。為了增加學校收入,清華創立了三家工廠、一家後勤服務企業,以及2015年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其總資產超過3500億人民幣,總市值達到3054.53億人民幣,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有誠志股份有限公司等,在2013年凈利潤總額為19.13億元,是中國最賺錢的校辦企業。傳統.理念.在中國的大學中,清華的校園文化獨具特色。因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但同時擁有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中西文化在校園內和諧共生。校旗與校色.清華早期確定的校旗與校色均對應英文「Color」一詞,指以特定顏色制定的學校旗幟、綬帶等。1916年秋,清華學校為增強學生體魄,成立兵操訓練營,但此時少一面軍旗。1916年12月28日《清華週刊》的訊息稱:“兵操軍旗式現已繪定。旗系紫色,中間置白色圓圈,內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圈下繪槍兩支,亦系白色。”此訊息並沒有提到此旗如何創造的,創意緣由和設計者也沒提及。1917年6月,《清華年刊》刊登兵操軍旗式,兵操軍旗即成為清華校旗,在隆重場合懸掛使用。但在一般場合或印刷品上,通常採用長三角型校旗,該校旗依舊為紫、白兩色,印有中文、英文校名。校旗深受學生尊重,經常被歌頌。時至今日,老校旗不再被使用,一般活動中懸掛旗幟即為今校徽與毛體清華中英文校名圖樣。清華事實上一直以紫色、白色作為校色,但1949年前無準確學校規定。在建校初期的英文校歌中,即有“--”這樣的詞句,說明最初已形成紫、白校色的文化。紫色是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的,紅色代表中國;藍色象徵西土,紅藍相融蘊含著中西文化的融合,符合清華文化的特徵。如今在北京清華官網上,規定了準確的校色。校徽與校標.1917年6月,《清華年刊》刊登兵操軍旗的同時,將其中圓圈內部分作為年刊封面,但未說明此標誌。1918年到1919年期間的《清華週刊》封面上也採用此標誌,略有不同,但沒有對這個圖案作任何文字說明。1926年11月25日,校評議會議決:“透過校徽之格式:圓形、斜十字”。1928年9月,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11月末《清華週刊》目錄頁出現國立清華大學校徽圖案,但孟凡茂認為,此圖案並非正式校徽。1932年3月《國立清華大學校刊》刊登啟事,向全校師生徵求校徽圖案。1934年6月1日《清華週刊》刊登國立清華大學校徽圖案,成為目前校徽的基本形制。1949年,改為清華大學,後調整校徽至今。清華現有校徽為圓形,最中心為五角星,中間層為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外層為“清華大學”及英文與建立年份“1911”字樣。1949年後,梁鴻文根據清華聞亭內的古鐘樣式,製作成新校標,示意警鐘長鳴,亦顯端重大方。如今在清華官方網站上,同樣確定為官方校標,其顏色與校徽相同。校標同樣為圓形,相比校徽裝飾較少,圈內環繞清華大學英文字樣,中心為古鐘樣式,內部書寫篆體“清華”二字,下標明成立年份“1911”。1998年,以“清華鍾型圖案”為名,被註冊為在教育和科研領域類的服務商標,是清華大學第二個服務商標。校歌.清華大學建校之初即制定校歌。第一首校歌由清華學校聘請的美籍音樂教師卡瑟琳·西理等歌頌清華歌曲,但仍然不適合做校歌。1923年前後,清華大學重新公開徵集校歌,最終採用汪鸞翔用文言文寫成的歌詞,並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珍譜曲。於1924年3月18日全體練習試唱,3月20日在大禮堂正式合唱,刊載於1924年3月27日《清華週刊》。為幫助學生理解,汪鸞翔於1925年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對校歌逐段作解析。賀麟先生言之:“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 此後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中間一度被遺忘,後重新拾起,並沿用至今。目前中文校歌在學校內認同率很高。1930年5月4日,國立清華大學19週年校慶遊藝晚會上,校長羅家倫宣佈製作新歌,楊振聲、吳宓修正,趙元任譜曲,並在晚會上請練習者登臺一唱,獲得滿堂喝彩,但半個月後羅家倫被部分學生驅趕而辭職,新校歌不了了之。1939年,西南聯大常委會核定《滿江紅》為聯大校歌。新中國成立後,舊校歌因為不符合新社會的要求,不能繼續使用,改革開放後才恢復校歌的地位。校花.清華大學的校花是紫荊花和丁香花。紫荊和丁香視為清華的校花的時間不可考,至少在1949年前便已約定俗成,其理由最早可能來自1916年除夕,聞一多及其班上同學公開表演莎士比亞演劇“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文題名為《紫荊魂》。之所以將其看做校花,首先紫荊花為紫色、丁香花有紫和白兩種,與校色、校旗相同;再者,清華園內種植許多紫荊花及丁香花,並且均在校慶日前後開放;同時,紫荊花形簇簇群擁,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和睦、團結之意,也代表清華學子親密相處、共發芬芳。清華校內有眾多設施、機構被以“紫荊”或“丁香”命名,目前供部分本科生、博士生與留學生居住的公寓群被稱為“紫荊學生公寓”,還有紫荊園、丁香園食堂等。校慶日.清華大學目前公認的校慶日為四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追溯到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對於清華學堂開學日,歷來說法各異,通常有“1911年4月29日先行開學”。根據清宮檔案《外務部為訂立清華學堂章程事奏摺稿》、《吳宓日記》等記載,清華學堂於1911年3月30日開始上課。建校初期,由於民國成立改換公曆紀年,將陽曆四月初一混作陰曆,即以為4月29日,校內書刊誤傳,各類慶祝活動均定於四月末舉行,又因美式傳統,定做4月最末的星期日,延續至今。校慶日活動通常有校友返校,各系館、實驗室、圖書館開放參觀,以及舉行“馬約翰運動會”等等。早年還有開放女生宿舍供男生參觀的節目。班號與級號.清華以入學年份最後數字命名為“幾字班”,比如2017年入學的,稱為“七字班”。清華的班號命名方式與級號和專業有關。“班號”的是以“專業代號+級號程式碼+班級序號”。級號程式碼是通常是1位數,班級序號一般為1位數,也有2位數的情況。比如化72班,其中“化”是專業代號,代表化學工程學專業;“7”代表7字班,入學年份最後數字為“7”;“2”為班級序號,是此專業的第2班。清華“級號”稱呼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命名方式。最早的稱呼,為第幾批庚款留美生,共有三批。清華學校時期,“級號”為畢業年份,並且農曆年號和西元年號並用,例如1920年畢業生的級號為“庚申級”或“1920級”。1925年創立大學部之後,招收新制生,1925年入學的為“第一級”,1926年入學為“第二級”為止。西南聯大時期,則以公元畢業年為級號。院系調整之後,以入學年為“級”,以畢業年為“屆”,並且以“屆”為級號,並把畢業年的尾數稱為“某字班”,“某”為級號程式碼。比如,胡錦濤1959年入學,學制6年,1965年畢業,則稱為1965屆,5字班。1970年招收工農兵學員之後,以入學年為級號,並以入學年尾數為“某字班”,並延續至今。學生活動.社團活動.清華學生社團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1912年成立第一個社團至今已有百年的發展。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有數十家社團,科學社、文學社、唯真學會、美術社、戲劇社等學生社團留下了創辦者葉企孫、聞一多、梁實秋等前輩的足跡。改革開放後,清華學生社團蓬勃發展,出現一批在校園內外具有影響的優秀社團。社團已成為清華學生成長的「第二集體」,具有豐富校園文化、培養興趣愛好、促進全面發展等重要作用。2016年統計,清華大學有學生社團共245家,分別類屬文化、藝術、體育、科創、公益和素質拓展等六大領域,社團成員總數超過3.2萬人次,平均每位本科生參加2.5個社團。清華社團活動十分活躍,每學期初舉辦的“百團大戰”聯合招新都吸引逾萬人次關注,社團文化節、“地球村”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夢想學校”公益社會實踐專案、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也是較具影響力的社團活動。體育活動.清華大學有著深厚的體育鍛煉傳統,從建校之始就認識只有身體強壯,才能擔負起國家社會的重責大任。新中國成立後,時任校長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延續體育鍛鍊的傳統,清華的運動氛圍再次熱烈起來。每年清華都會舉辦大型運動會——馬約翰杯,此活動將持續一年,全校的師生、教職員工,甚至校友代表,都會組隊參加賽事,比賽專案有田徑、各種球類以及棋類等各種專案。除了大型活動,每個院系內都會舉辦班級間的籃球賽與足球賽,也會組建各種賽事的體育俱樂部和愛好者協會。清華對體育的要求十分高,本科生需完成“陽光長跑”計劃和大一體育專項等,有時被學生戲稱為“五道口體校”,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需要學會游泳才能畢業。每年的畢業季,清華大學還有“畢業長跑”活動。2001年5月,在第三屆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中,清華以18分50秒41戰勝北大代表隊。7月10日,清華大學登山隊5名隊員成功登頂念青唐古拉山中央峰。9月23日,在首屆世界名校賽艇對抗賽決賽中,最終耶魯大學代表隊奪冠,清華獲得亞軍。12月,經管學院諸宸再次奪得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在2001年11月舉行的九運會上,清華參賽選手奪得2金、3銀、1銅;在2005年舉行的十運會上,清華參賽選手奪得4金、5銀、1銅。從2000年開始,清華開始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2004年參加人數增加到6447人,佔總參賽人數2萬5千人的四分之一,其中770人向全程衝刺,627人跑完全程。1999年開始,清華與國家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開展合作,將清華大學射擊佇列入國家射擊訓練隊管理體系,由王義夫擔任教練。到2009年底,在十年中,射擊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奪得149塊金牌、111塊銀牌、58塊銅牌。2005年8月,經管學院體育特長生胡凱在伊茲密爾第23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奪得男子100米賽跑冠軍,被稱為“眼鏡飛人”,王穎奪得女子三級跳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胡凱作為參賽運動員闖入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清華3700餘同學參與志願服務,總服務時長超過52萬小時。環境系郝吉明院士作為“北京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研究領銜專家”開展北京空氣質量研究,陳明游泳館運營團隊接待248批次訓練運動員,體育部主任陳偉強擔任北京奧運會田徑比賽總裁判長,校長辦副主任黃曉霞擔任國家游泳中心場館團隊觀眾服務經理。2012年7月,經濟管理學院2011級學生易思玲在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為中國隊奪得本屆奧運會首金。2021年7月24日,經濟管理學院2018級學生楊倩在2020年東京奧運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為中國隊奪得本屆奧運會首金,並以251.8環的成績破奧運紀錄。學生節日.男生節與女生節是清華大學重要的學生活動,在這兩天男女同學會相互表達祝福及友情。每年的11月12日為男生節,3月7日為女生節。其寓意是祝福男生們度過“光棍”。清華男生節始於2002年,設立它的初衷是在清華校園內男多於女的情況下,營造男女雙方良好的溝通氛圍。男生節的常規活動有:女生在校園四處張貼祝賀男生節的橫幅、男生宿舍樓下獻歌、創意佈置男生寢室、給男生送早餐或獨特禮物、玩轉紫荊活動等。清華女生節始於1993年,當時的女生節活動主要是關愛女生的系列講座以及女生節晚會。2010年,清華掛出第一條女生節橫幅,2012年起,充滿創意女生節橫幅照片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紅色的橫幅成為女生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掛橫幅,節日當天會舉辦“心願牆”、趣味遊戲、“青鳥傳書”等活動,學校部分院系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一些理工科女生們甚至收到三十份禮物。集體建設.清華大學集體主義文化濃厚,「班集體」與「共青團支部」是清華學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一部份,許多集體活動如男生節、女生節、主題教育等,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班級是同學的第一集體,清華學生在此共同學習和集體生活並一起成長,展開豐富的班級文化。主題教育是清華學生培養的重要工作,每年不同的班級進行不一樣的主題,透過開展團日、報告會、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完成思想教育工作。自2013年開始,清華創新主題教育形式,展開面向大一新生的新生夢想秀活動,時間為大一軍訓期間,截至2016年,共有800多位新生向師生展示自己的夢想。團支部等級評估是清華每個班級團支部的年度重要大事,在此活動中,班級團支部會展示在一年中,班級進行的各種集體活動與成果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清華學生假期生活的重要一部份。自1981年開始,清華學生社會實踐已經有30多年歷史。1981年二月,清華大學團委組織學生到京郊平谷縣進行經濟調查,並撰寫「平谷縣農村經濟情況調查報告」。此後,每年寒暑假、雙休日,清華學生到各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從中瞭解社會與服務社會。2006年以來,每年參與社會實踐的總人數均突破一萬人,特色實踐活動包括扶貧支教、社會調研、校友訪談、科技服務,以及與世界著名大學聯合開展的中外支教。2016年寒暑假期間,清華本科生共組織721個支隊、人數6702人進行社會實踐;研究生出行支隊168支、人次數達到1643人,創歷史新高。實踐地點涵蓋33個省級行政區,以及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南美等五大洲20多個國家,其中博士生必修課實踐也首次前往肯亞的蒙內鐵路進行考察。2016年,清華組織「學習調研團」社會實踐,共有294支支隊、2800餘人次深入各地調研宣講;同年,整合校內生科技教育交流協會、書脊支教團、粉刷匠工作室三大公益社團資源,推出「清華夢想學校」專案,到各地從事鄉村教師培訓、學生夏令營、校園環境改造、鄉村調研等方面為當地提升整體教育水平。文藝活動.清華校內有豐富的文藝文化活動,如校園歌手大賽,是清華校內最受歡迎的文藝活動之一,也是北京高校規模最大的學生活動之一,每年有將近500名音樂愛好者參賽;秋季學期有「一二九合唱比賽」,以及「一二九文化周」系列活動;每年各院系還會舉辦學生節,展現學生自編自演的文藝晚會;「新年聯歡晚會」是清華師生迎接新年的大型文藝活動,每年的晚會上有抽獎、各類協會社團表演等環節,以及播放新年賀歲電影。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轄下的十二支隊伍是清華的藝術代表隊,是清華藝術教育成果的集中體現。學生藝術團負責管理的「白楊計劃」是專門培養優秀學生主持人的專案,於2015年啟動,2016年舉辦首屆清華大學校園主持人大賽,展現專案成果。清華師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如話劇《馬蘭花開》、舞蹈《馬蘭花魂》、國標舞《我們的歌》、相聲《衚衕趣聞》和《海峽見聞》等。公益服務.紫荊總隊成立於1996年,是清華大學負責公益專案的學生組織,截至2016年底,紫荊總隊共有76個下級註冊團體,19767名志願者,累積專案1556個,累計志願工時359049小時。清華校內有眾多的志願者服務團,提供各式公益服務,如校園義務講解、展開「情繫母校」回高中母校交流、「紫荊信箱」回覆聯絡中學生、「學友計劃」幫助支援國際交換生等等。清華為大型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如G20峰會第一次協調人會議、世界洲際月季大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等。每年清華會在國際志願者日舉辦志願公益嘉年華,12月的第一週舉辦清華大學公益文化周,在此活動中展現校園優秀志願活動。清華從2006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十佳紫荊志願者」,選出10位清華紫荊志願者中的優秀代表,是清華大學授予校內優秀志願者的最高榮譽。校園環境.清華大學校園基本為一個整體,形狀呈長方形,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京大學、圓明園。此外,建築中的光華路校區、核研院、深圳研究生院、附屬醫院以及少量療養所、教工住宅位於校本部之外。清華校園按照南門主路則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園林風格。東區則以1950年代興建的蘇式主樓為主體,以及建築館、明理樓、經管學院、逸夫科技館等現代風格的建築物。西區老校區多為美式紅磚建築,東區多為白色的現代建築,因此曾被一代人戲稱為“紅區”、“白區”,此外東北部為紫荊學生公寓區、西北部為教工生活區與清華附中、西南部為照瀾院社群。清華校園內綠化程度高,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形成不同風格的建築群落。截至2010年底,校園內共有喬木4.5萬株、灌木20萬株、竹子8.7萬棵、宿根花卉4.4萬株、色塊27.4萬株、百年以上老樹240棵。校園內的樹木種類達1210種,全校綠化面積135公頃,綠化程度54.8%。清華校園內教學與生活設施完善,全校共有6座教學樓,兩個階梯教室,面積達到5.3公頃、教室276間、座位數22806個,其中第六教學樓建築面積3.4公頃,可容納7500餘人上課;清華擁有的學生公寓面積為50公頃,共1.457萬間,新建的紫荊學生公寓佔地約28.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位於校園北邊偏東,紫荊學生公寓區內有c樓,提供超市、銀行、郵局等服務;校園內共有19個食堂與餐廳,其中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的“紫荊園”是大陸高校較大的學生食堂,可容納3000餘人同時就餐。清華體育氛圍濃厚,校內體育設施先進且齊全。體育運動場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尺,有游泳館、射擊館等專業場館,也還有手球、沙灘排球、攀巖、排球、籃球、足球、棒球等專業的戶外設施。擁有三個體育館,分別是西區體育館、東區體育館、綜合體育館;擁有3個操場,分別是東大操場、西大操場、紫荊操場;游泳館兩個,分別是西湖游泳池、陳明游泳館;一個棒壘球場「北操」、一個射擊館「維學館」。2010年3月,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出“全球最美大學校園”。入選的14個校園中,10個來自美國,3個來自歐洲,唯一上榜的亞洲院校是清華大學。福布斯認為自然環境對於校園十分重要,清華所擁有的皇家園林清華園舊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緊靠頤和園,既有傳統中國式景觀建築,又有傳統西式建築和現代景觀建築。早期建築.清華大學早期的建築物現存有二十座,比較著名的有清華學堂、清華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大禮堂、清華科學館等。清華位於原為清代康熙時期修建的熙春園。道光二年的時候,熙春園被分為東西兩園,咸豐年間將東園改名為清華園。早期的建築物分成三批建設:第一期於1909年開工建設,仿製文藝復興券柱式大門的新校門、校醫院、同方部等,於1912年基本完工。一院採用德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二院為行列式平房,三院為折中式平房。第二期則從1914年開始建設,周詒春校長委託美國建築師墨菲擬定首個校園規劃,將一院向東擴建為清華學堂,另外修建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等。1928年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聘請設計師重新規劃校園,興建一些建築,例如西校門、氣象臺以及學生宿舍,另外還擴建了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第三期是1930-1936年間興建的建築,其風格採用美國近代折衷式的校園建築風格,特點是磚混結構,外形對稱,比例端莊,立面三段式劃分,利用清水磚牆面砌出線腳。現代建築區.現代建築區位於清華東部,屬於白區,是1950年代京張鐵路東移後的新校區,由學堂路、至善路、日新路、荷清路所圍成的長方形區域。清華大部分的院系系館、第三至第六教學樓皆位於此。現代建築區的大部分建築都在王大中校長任內完成,佔當時的清華園所建校舍的54%,可謂跨越式發展,主要經費國家撥款、社會捐贈以及銀行貸款。東區以中央主樓為中心,主樓前面有個巨大的綠色草皮,呈現十字狀,綠地周邊環繞四座建築物,西側是經管偉倫樓與法學明理樓;東側是建築學院與逸夫技術科學樓。主樓後面則是綜合體育館、東大操場、東區體育中心,以及羅姆樓、蒙民偉科技大樓、土木何善衡樓、工物館等系館。主樓的東側則有美術學院、環境節能樓、藝術博物館;西測則是新清華學堂、蒙民偉音樂廳以及校史館。歷史名人故居區.歷史名人故居區位於清華大學西南邊,為教工生活區域,有大量住宅,具有早期四座教授住宅院:照瀾院、西院、新林院以及勝因院。此區域由清華路、學堂路、成府路、清華南路圍成的方形區域,許多清華著名教授都曾住在這。這些教授住宅院,被北京市政府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老清華的住宅名稱最初以東南西北為命名,分別有北院、南院、西院。之後隨著校園的擴大,出現了「新南院」、「新新南院」。抗戰勝利後,朱自清提議,根據諧音將舊南院改為照瀾院,新南院改為「新林院」。根據陳岱孫回憶,在昆明的清華委員會為了紀念清華某些研究所曾經設在「大普吉村」,把「新新南院」正式定名為普吉院。因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曾經租借昆明的勝因寺為校舍,因此出現了「勝因院」為教授住宅院。於是在1948年,清華有北院、西院、照瀾院、新林院、勝因院五座教授住宅院,以及一個職工住宅「普吉院」。1990年代,清華擴建圖書館,北院逐漸成為教學區的孤立住宅,於是逐漸被拆除,目前僅存原為朱自清故居的北院16號,現已改建成後勤辦公室。紫荊學生公寓區.紫荊學生公寓區位於清華東北部,由荷清路、清華校河、紫荊路圍成的梯形區域,包含紫荊公寓1至23號樓、老樓31至37號樓,以及一些運動場館。2000年以來,學校宿舍、教室數量與質量逐漸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要求,開始籌劃建設新學生公寓。在王大中校長的努力下,清華全額向銀行貸款,整個工程動態投資14.5億元,並於2000年12月15日開工,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設計可容納學生為2萬2240人,其中本科1萬4千人、碩士3千人、博士1240人、留學生和繼續教育學員各2000人。。學校在清華校園北的大石橋地區的預留髮展用地處徵地,並於2001年初開始建設“大石橋學生公寓”,後依照清華校花之一“紫荊花”更名為“紫荊學生公寓”。2002年9月,近4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成,並迎來本科生新生入住;本科生二期工程於2003年9月前竣工;2004年,留學生、博士生、繼續教育學員公寓建成。紫荊學生公寓採用筒子樓式佈局。本科生柱紫荊1至13號樓,為7層坡屋頂,平面以折線分佈,內部設計為四人一間,上鋪下居,插座、網路埠到桌,每兩間宿舍合用一間小廳,配置電話和電視介面;研究生住平面呈「W」型的白色15層大樓,為紫荊14至17號樓,同時也是清華最高的樓層,內部設計為為一人一間,並配有獨立衛生間與浴室;留學生居住在沿荷清路自北向南排列的6座11層板式樓,為紫荊18至23號樓。全部公寓架空2.2米作為零層,存放腳踏車。此外,在紫荊學生公寓區,配置桃李園和紫荊園兩個大型食堂,在留學生公寓部分還有芝蘭園與玉樹園兩個食堂。配置紫荊公寓學生服務中心提供各類社群服務、商業服務以及活動場地,配置紫荊操場,擁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眾多體育場地,東北角還有氣膜館提供桌球與羽球場地。行政管理.行政隸屬.1909年所建遊美學務處及其附設肄業館,隸屬清政府外務部與學部共同管轄。1911年,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後,隸屬關係未變。1912年5月23日,北洋政府外交部、教育部撤銷遊美學務處,同期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範源濂提議清華歸外交部,不再隸屬教育部。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進入北京後,宣佈接管清華,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幾經磋商後由中華民國大學院會同國民政府外交部共同管理,聘任董事會管理學校。1929年4月,董事會宣佈集體辭職,後召開全體學生大會和教授會議,最終報批南京國民政府,清華僅隸屬教育部。1949年1月10日,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宣佈接管清華大學,6月,隸屬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後,隸屬教育部。1952年,國家成立高等教育部,清華隸屬之;1958年,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合併為教育部;1963年,再次分設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清華隸屬高等教育部;1966年,兩部再次合併;1970年6月,撤銷教育部,成立國務院科教組,清華隸屬之;1975年1月,撤銷國務院科教組,恢復教育部,清華隸屬之;1985年6月,撤銷教育部,設立國家教育委員會,清華隸屬之;1998年,撤銷國家教育委員會,恢復教育部,清華隸屬之至今。主要負責人.清華在不同時期主要負責人有不同名稱與職權,在清華學堂時期,主要負責人叫做監督,負責校內一切行政,改制為清華學校時,負責人為校長。1917年9月,北洋政府為了加強對清華經費的控制,清華逐步推行董事會領導制度,由外交部選任10人擔任董事,負責除了教務以外的事物。然而隨著董事的權力逐步的增大,與學校師生之間的矛盾逐漸擴大,使得校長人事不穩定,多次更迭。1929年6月29日,教育部宣佈取消清華大學董事會,實施校長領導制,並規定校長負責綜理清華校務,校長由教育部長提請國民政府任命,然而因為政權不穩定,國民政府選派的人選有時與師生產生衝突,校長人事仍然不穩,1930年5月至1931年4月,清華甚至沒有校長,學校事務由校務會議處理,直到1931年梅貽琦擔任校長,人事才算穩定。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與南開大學在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教育部派定蔣夢麟、胡適、梅貽琦、張伯苓、傅斯年等11人組成籌備委員會,三校的校長擔任籌備委員會常委,並依照籌備委員會決議處理校務。1938年初,學校由長沙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領導體制與臨大相同。1938年12月21日,常委會決議,由梅貽琦擔任常委會主席,原本應由三校校長輪流擔任,但因其他兩校校長通常不在昆明,實際校務由梅貽琦主持。1946年8月,清華回到清華園,領導體制與抗戰期間相同。1948年12月15日,北平由解放軍佔領,梅貽琦離開北平,學校由校務委員會主持工作,並設定主席,1952年6月,由教育部通知成立清華籌備會,主持院系調整期間的工作,1952年10月清華籌備會工作結束。1952年10月,教育部任命蔣南翔為校長,並實施校長負責制,之後在文革之前,領導體制經過三次變更,1956年,蔣南翔擔任清華黨委書記,實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59年,改為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1962年,改為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1966年,文革爆發,清華的領導體制數次變更,由同年6月的文化大革命工作組、8月的文革籌備臨時委員會、12月以蒯大富為首的清華大學井岡山兵團奪取部分行政權力,之後清華持續的混亂,直到1968年7月27工宣隊進校,穩定局勢,掌管學校全部權力,1969年,清華大學革命委員會成立,全面領導學校工作,直至改革開放。1978年6月,學校取消革命委員會體制,實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並逐漸朝校長負責制過度,1988年9月之後,實施校長負責制至今。1992年開始,清華大學成為副部級大學,校長與校黨委書記行政級別均為副部級,並且須由由中共中央任命、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宣佈任命結果。經費.清華前身遊美學務處本因庚子賠款的美國“退款”而立。根據1901年八國聯軍迫使清政府簽署的《辛丑條約》,共賠償各國白銀45,000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合計98,223.815萬兩,其中美國分得32,939,055兩,按當時1:0.742折算,合美金24,440,778.81元,39年本息合計美元53,551,551.15元。美國總統羅斯福、國務卿海約翰認為賠款“實屬過多”,最終美國國會於1908年5月25日決定賠款限定為13,655,492.69美元,年息4%,後確定其中差額全部用於辦學和赴美留學。從1909年到1914年,每年約還款50萬美元,1915年到1931年,每年近80萬美元,1932年至1937年,每年約138萬美元。1916年之前,清華方面支出無定額,剩餘部分存至外交部,作為“清華基金”。1917年後經費定額每年約70萬美元。1929年8月,清華全部基金移交“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當年確定的校務進行計劃大綱規定:美國退款除留美經費外,全部作為清華經費,每年約40餘萬美元。1932年後,限定清華經費為國幣120萬元。1932年,國民政府停付美國庚款一年,清華經費突然中斷,後由財務部墊付國幣100萬作為維持。1933年7月起,中基會開始每月撥付清華經費國幣10萬元。此期間,加上少量直接收入,學校每年收入約124萬元,經常支出約100萬元,故剩餘部分費用增建建築。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因抗戰將各院校經費按七成支付,長沙臨大的日常費用由各校七成經費中抽出一半支付。1938年西南聯大初期,三校撥付七成經費中4/7撥至聯大,剩餘3/7上交教育部它用。1939年後西南聯大完全由政府負擔,三校不再單獨撥款。此時期,聯大每年預算約為國幣180萬,但國幣不斷貶值,預算猛增致使政府無法撥付,校方只好向銀行高額借貸。同時,清華除併入聯大外的留美學務與特種研究所仍需經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學校在美存款又被凍結,只得由政府擔保不斷向銀行貸款,每年高達數百萬。1946年7月,學校遷回清華園,由政府撥款,但由於貨幣貶值而極度困難,學校不得不動用清華基金利息。1946年底政府撥款39.22餘億元。存於美國銀行的清華基金每年約十三四萬美金。1949年,學校向北平軍管會報告稱“基金存於紐約華美協進社及銀行”,由梅貽琦親自經管,無從查考支付。後於1950年,梅貽琦先生在美國繼續經營清華基金,並於1955年使用清華基金在臺灣籌辦“原子科學研究所”,後發展為臺灣清華大學。1949年初,整理結款共200餘萬元,摺合人民券20餘萬元。從1949年底到1979年,清華經費均依賴政府撥款。其中教育事業費方面,從建國初到1958年大躍進期間,政府撥款迅速從108.9萬元上升到800.8萬元,1959年增至1437.9萬元。由於三年大饑荒,1962年撥款降至971.9萬元,之後迅速恢復。1966年“文革”開始後,經費逐漸降至1969年的677萬元。改革開放後,政府撥款逐步增加,從1978年的2195.2萬元到1990年的5247.5萬元。1981年至1991年,世界銀行向清華貸款四次,其中1981年到1987年的大學發展專案貸款實際執行1.52億美元,用於重點學科實驗室;1989年的教材開發專案貸款,實際執行65.1萬美元;1991年的重點學科建設貸款約140萬美元,重點學科發展專案信貸約853萬美元。1980年後,學校逐步透過校辦企業、校辦工廠、科技成果轉化、對外服務等獲得收入。到2000年,學校產業經營收入65億元,利潤6.45億元,總資產達到122億元,科研經費收入7.3億元。到2009年,科技經費收入達到24.45億元。2014年,清華年度決算175.6億人民幣,年度收入123.57億人民幣,辦學經費82億人民幣,科研經費近40億人民幣,居兩岸四地第一,經費多來自政府。2015年,收入總計達149.78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加26.21億元,增長21.21%。另外總共接受捐贈5.06億元。校友.自建校以來,清華已經培養了20萬名以上的學生,湧現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樑」等各領域的傑出校友,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根據清華大學章程第三十七條,清華校友是在清華學習或工作過的師生,或是獲得清華授予的名譽學位或榮譽職銜人士。根據2009年版的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章程,清華校友包含新竹清華大學師生。校友會.校友總會前身是清華學校留美同學會,成立於1913年6月29日,1981年改為現名。校友總會廣泛聯絡校友,校友聯絡率超過80%,並建立各種校友相關組織。截至2014年,建立各年級校友組織、理事會六十多個;海內外校友會組織196個,其中中國大陸各省市140個,港澳臺3個;海外清華校友會組織53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泰國等14個國家。2003年之後,陸續成立20個行業協會以及校友攝影俱樂部、校友合唱團、校友羽毛球協會等多個組織。學術界.在學術界中,清華校友包括楊振寧與李政道兩位物理諾貝爾獎得主,兩位曾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8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分別是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葉篤正、吳徵鎰、吳良鏞、鄭哲敏;23位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人當中,有14人來自清華,其中包含兩彈元勛鄧稼先以及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錢學森、王大珩、陳芳允、郭永懷、屠守鍔、楊嘉墀、王希季、朱光亞、周光召。人民科學家、世界最大無線電望遠鏡FAST總工程師南仁東也是清華校友。院士部分,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就學於清華的有59人,畢業於清華的則有32位。截至2011年,共有333名清華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47名清華校友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有40位兩院院士畢業於清華。美國院士部分,10位清華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9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軍政界.在政治方面,清華大學培養了中國共產黨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第五任領導人習近平,自1977年以來,有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身清華,包括朱鎔基、吳邦國、姚依林、吳官正、黃菊、宋平,為中國高校之最。政治局委員或候補委員部分有劉延東、曾培炎、王漢斌、胡喬木、李錫銘、陳希、黃坤明、陳吉寧、李幹傑等。軍事部分,有抗日名將孫立人、馮仲雲,被毛澤東譽為「一個人能頂幾個師」的著名情報員熊向暉。商界與其他.清華大學校友中有諸多成功的企業家,其中包含搜狐創辦人張朝陽、美團創辦人王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中國女首富、碧桂園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等。根據中國校友會網調查,清華共培養132個億萬富豪,為中國大陸高校最多。根據Wealth-X公司的調查,清華校友成為共有1090人,排名世界第31名,中國第一。其他行業中,知名校友有亞洲第一位女性雨果獎得主郝景芳、音樂人高曉松、歌手李健、世界圍棋冠軍古力。
131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清華大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11" }
國內生產總值,亦稱國內生產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GDP與國民生產總值不同之處在於:計算公式.生產面.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本地生產總值 = 第一產業產值 + 第二產業產值 + 第三產業產值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分配面.分配面又稱所得面,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所得總和來估計。GNP = W + R + I + π當中 W = 工資,R = 地租,I = 利息,π = 利潤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樣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以此方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又稱為國內總收入。支出面.又稱最終用途衡量法,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GDP = C + I + G + (X - M)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 G = 政府消費開支,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由於出口總值減去進口總值等於淨出口,所以公式可表示成:GDP = C + I + G + NX本地生產總值要計算出口是因為本地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中。出口商品或服務也是以本地為基地的公司的生產所得,應計算在本地生產總值內。而進口成份要減去因為本地消費或投資當中或有進口商品或服務,而這些開支都非本地生產所得。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除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三面等價原則.以上三方面計算結果在理論上應當相同。GDP = c + s + t其他.個人面.當中 c = 消費,s = 儲蓄,t = 稅名目GDP與實質GDP.由於GDP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及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準是不斷變化的。#重定向 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某特定時期的GDP。名目GDP包含了物價水準的因素,若現在的物價水準上漲1倍,名目GDP也會隨之上漲1倍,故名目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因而有了實質GDP的概念。在經濟學中,實質GDP並非捨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準。例如,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則2011年的名目GDP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所計算出,而實質GDP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所計算出。各國比較.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透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會有很大不同,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其中,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以現行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不僅包含了當期產量的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的價格水平資訊。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基準點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用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計算的物價水平衡量指標。目前共有3個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統計比較,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
131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國內生產總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13" }
NTFS,是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專用檔案系統,從Windows NT 3.1開始成為Windows NT家族的預設檔案系統。NTFS取代FAT和檔案系統日誌。其他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作業系統也支援NTFS。Linux和windows提供程式碼的軟體NTFS-system,可用於讀寫NTFS檔案。Mac OS X核心不能對NTFS進行寫操作。歷史.20世紀80年代中期,微軟和IBM合作,希望建立下一代的圖形作業系統。該專案的成果為OS/2,但由於微軟和IBM在很多重要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合作被終止,目前OS/2至今仍屬於IBM,而Microsoft從此後開始研究Windows NT。OS/2的檔案系統HPFS包含許多重要功能,當Microsoft開始建立他們自己的新作業系統時,NTFS檔案系統的很多功能正是從HPFS中借鑑改善的。可能正是因為他們來自於同一個專案,HPFS和NTFS使用相同的磁碟分割槽標識程式碼。這種特例也導致之後用於區分檔案系統的演算法當遇到程式碼0x07時候不得不進行額外的檢測。NTFS的開發者包括:Tom Miller、Gary Kimura、Brian Andrew以及David Goebel。版本.微軟正式釋出的NTFS版本有五個:的檔案版本號混淆。後續的Windows的版本更新增加了許多檔案系統相關的功能,但並沒有改變NTFS本身。例如Windows Vista增加了NTFS符號連結、事務NTFS、磁碟收縮和自我修復,但除了符號連結外其他功能其實都由作業系統實現。功能.相對於之前的版本,NTFS v3.0包含若干新功能:磁碟使用限額、稀疏檔案支援、重解析點、分佈連結跟蹤,以及檔案級加密。可伸縮性.理論上,NTFS卷的最大容量為264-1簇。在Windows XP專業版中,由於分割槽表限制,實際實現的最大容量為232-1簇。例如,在當簇的從大小為64 KiB時,Windows XP的NTFS卷的最大容量為256 TiB減去64 KiB;而當簇大小為預設的4 KiB時,卷最大容量將變為16 TiB減去4 KiB分割槽表最大支援單個分割槽容量為2 TiB,因此如果要建立超過2 TiB的NTFS卷,必須要使用動態卷或者GPT卷。注意:微軟預設的載入程式必須使用UEFI和64位作業系統才能從GPT卷引導系統。日誌.NTFS是一個日誌檔案系統,使用NTFS日誌即使在系統崩潰後仍然能保證一致性,而當在卷被重新載入後,可以非常容易地回滾這些關鍵資料的意外修改。USN日誌是一項系統管理功能,用於記錄卷中所有檔案、資料流、目錄的內容、屬性以及各項安全設定的更改情況。應用程式可以利用日誌追蹤卷的更改。對於非系統卷,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日誌。當新增一個新卷後,預設情況下日誌功能處於開啟狀態。硬連結.硬連結可用於將不同的檔名直接關聯到同樣的檔案內容。硬連結類似於目錄連線,但必須引用到檔案。硬連結只能連線到同一個卷內的檔案,因為每個卷擁有自己的主檔案表。硬連結有自己的元資料,因此如果更改某個硬連結的檔案大小或尺寸,其他硬連結在被開啟前可能不會自動更新這些資訊。硬連結原本用於支援Windows NT的POSIX子系統。Windows使用硬連結實現對8.3檔名的支援。作業系統需要該功能,因為有些古老的應用程式只能使用短檔名。NTFS將會為檔案和目錄建立額外的NTFS記錄,但他們將總是自動同步更新。NTFS檔案系統限制單個檔案只能關聯到1024個硬連結。可選資料流.可選資料流使單個檔案可以關聯到多個數據流。NTFS資料流的表述方式為“檔名:流名”,例如“text.txt:extrastream”。NTFS流從Windows NT 3.1開始被引入,起初設計目的是為了Services for Macintosh,使用者在開啟這些檔案前系統將會顯示一個確認提示。當用戶表示不希望再次看到這個確認對話方塊的時候,這個可選流將會從下載的檔案中被直接刪除。可選資料流不會顯示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也不會算入檢視檔案屬性時顯示的檔案大小。如果將檔案複製到FAT格式的磁碟、附加到電子郵件、上傳到網站,或者移動到任何其它不支援可選流的位置上時,則只有主資料流會被保留下來,其它可選流將被全部丟棄,因此使用可選流來儲存重要資料很可能會發生意外。Microsoft提供了一個叫作Streams的工具,使用者可以使用這個工具檢視卷中的可選流。從Windows Powershell 3.0版本開始,以下cmdlet支援對可選資料流進行操作:Add-Content、Clear-Content、Get-Item、Out-String、Remove-Item,以及Set-Item。有些媒體播放器也嘗試使用可選資料流記錄多媒體檔案的自定義元資料,用於管理媒體檔案。MPEG、OGG等格式通常在檔案內簽入資訊標籤記錄媒體資訊,但不是所有格式都支援這種設計,而使用可選資料流的好處正是他不會影響檔案本身的內容。在Windows中註冊外殼擴充套件程式後,系統就可以解析這些資料,然後可以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資訊欄中顯示它們。但大部分媒體播放器還是選擇使用獨立資料庫而非可選資料流來儲存這些資訊,因為可選資料流可能帶來一些其它問題,一個典型問題是檔案上的資訊對於所有使用者都可見並且是共享的,因此使用可選資料流將無法根據不同使用者的安全設定和喜好進行分別管理和保護。一些惡意軟體會使用可選資料流來隱藏程式程式碼,不過不少惡意軟體掃描程式和特殊工具現在已經能夠檢查可選資料流中的內容。檔案壓縮.NTFS能夠使用LZNT1演算法時受益。小於900位元組的檔案將被直接儲存在MFT的目錄項中。快閃記憶體裝置沒有傳統硬碟的磁頭移動延遲,因此對此類裝置,磁碟碎片的影響非常有限。具有快速多處理器系統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壓縮應用程式檔案和資料以提升速度並降低磁碟空間使用率。請注意,使用Sandforce控制器的SSD本身也會壓縮資料,但檔案系統壓縮會導致傳輸的資料量變少,因此I/O負載會降低。資料壓縮的最佳目標是內容具有重複性、很少寫入、通常順序訪問,並且尚未被壓縮過的檔案。例如,日誌檔案就是一種理想的壓縮目標。壓縮系統引導時需要使用的檔案,如驅動程式、NTLDR、winload.exe,或者BOOTMGR,會導致系統無法正確啟動。不過在較新版本的Windows系統中,重要的系統檔案會被禁止壓縮。當在驅動器或目錄的“高階設定”中更改“將檔案進行壓縮”的設定時,每個檔案將被獨立進行壓縮或者解壓縮。對於壓縮檔案的讀寫絕大部分時候是透明的,但Microsoft建議避免對伺服器系統或者透過網路共享的遠端配置檔案進行壓縮,因為這可能增加處理器的負擔。Microsoft建議不要壓縮超過30MB的檔案,因為這可能會產生效能問題。由於壓縮檔案會產生很多碎片,因此磁碟碎片整理過程通常需要花費更長時間。計算機系統中最慢的裝置通常不是CPU而是硬碟,因此NTFS壓縮通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慢速的非RAM儲存系統,節省空間和時間稀疏檔案.稀疏檔案是包含稀疏資料集的檔案,稀疏檔案只儲存檔案中各個有意義的片段,而片段之間的空白將被忽略,這種設計特別適合實際資料非常少、大部分割槽域空白的檔案。讀取檔案時,對任何被忽略的位置,檔案系統程式都會返回資料0,因此檔案內容看起來幾乎全是零。很多資料庫和科學程式使用稀疏檔案。Microsoft實現對稀疏檔案的高效儲存支援,允許應用程式指定檔案的空資料區域。讀取稀疏檔案的應用程式不需要做單獨處理,可以繼續使用常規方法讀取資料,作業系統將根據讀取的位置決定返回零或者實際資料。和壓縮檔案類似,磁碟限額對稀疏檔案的尺寸判斷以宣告大小而非實際佔用大小為準。卷影複製.卷影複製來儲存NTFS捲上的檔案和資料夾的歷史版本。當用戶請求恢復檔案的早期版本時,舊的檔案資料將會覆蓋新資料。該功能也使得資料備份程式可以存檔當前系統正在使用的檔案。對於負載較重的系統,Microsoft建議將卷影副本設定到單獨的磁碟上,以減小系統主要卷的I/O負載。Windows Vista透過持久卷影副本實現系統還原和先前的版本功能。但舊版本的作業系統載入NTFS卷時,由於其無法識別持久卷影副本的資料格式,這些副本將被刪除。事務.在Windows Vista中,應用程式可以使用事務NTFS將一系列對檔案的更改歸組到一個事務中。事務能夠確保所有更改要麼同時生效,要麼同時作廢,並能確保在事務提交完成前,其它應用程式無法無法檢測到其中的更改。該技術使用和卷影複製類似的技術。事務NTFS並不要求事務是本機NTFS卷的檔案操作,可以包含在其它位置的任意事務資料或操作,例如對其它卷、本地登錄檔、SQL資料庫中、系統服務或者遠端服務中的事務修改。所有這些事務使用Windows系統中的“分佈事務協調器”服務在網路級別協調所有參與者,以確保所有參與者都能接收到同樣的提交狀態,並傳輸所有經過確認的更改。分散式NTFS事務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可以以事務方式建立一個網路級別的分散式檔案系統,並且每個客戶端都保留每個檔案的準確的離線快取。安全.在NTFS中,每個檔案或資料夾具有一個安全描述符,用於說明其所有者,幷包含兩個安全控制列表。第一個列表被稱為自主訪問控制列表。例如,“C:\Program Files”資料夾可能被設定為允許所有使用者讀取並執行,但只有具有管理員許可權的使用者才能修改其內容。Windows Vista為DACL增加了強制訪問控制功能。DACL是Windows Vista及後續作業系統的使用者賬戶控制功能的主要檢查點。第二個列表被稱為系統訪問控制列表,用於描述對檔案或資料夾的特定行為是否應當被稽核,以及在操作成功後是否應當記錄操作。例如,企業可能會對高度敏感的檔案開啟稽核功能,這樣管理員就可以瞭解到是否有人嘗試刪除或複製這些檔案,以及他們的操作是否成功完成。加密.加密檔案系統聯合工作。EFS使用對稱金鑰加密檔案,這比起使用非對稱金鑰加密在加密和解密大量資料時消耗的時間較少。該對稱金鑰使用一個和請求加密檔案的使用者相關的公鑰加密檔案的內容,加密後的資料儲存在被加密檔案的可選資料流中。當需要解密檔案時,檔案系統使用使用者的金鑰解密儲存在檔案頭中的對稱金鑰,然後使用該對稱金鑰解密檔案。這些操作在檔案系統級別完成,因此對使用者來說是透明的。為了處理使用者丟失金鑰的情況,加密檔案系統中還支援多個附加解密金鑰,因此除使用者外,授權過的恢復代理也能訪問資料。NTFS提供的加密和壓縮功能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同時希望加密和壓縮,則NTFS檔案系統級別隻能開啟其中一種功能,另一種功能需要使用其它第三方工具完成。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上不支援EFS功能。要使用這個功能,必須安裝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伺服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業部署工具進行部署。限額.磁碟限額是NTFS v3開始提供的功能。此功能允許計算機管理員在受支援的Windows作業系統上為每個使用者分別設定允許使用的磁碟空間閾值,或者跟蹤檢視每個使用者使用的磁碟空間使用量。管理員可以設定當某個使用者使用特定量的磁碟空間後收到“磁碟空間超限”的警告,甚至拒絕他們繼續佔用更多空間。如果有檔案或者目錄使用NTFS檔案壓縮,則磁碟限額管理的尺寸以壓縮後的實際尺寸為準。如果應用程式透過作業系統介面查詢使用者可用的剩餘磁碟空間大小,開啟限額後程序得到的大小將是在限額範圍內的剩餘空間,而不再是磁碟的總剩餘空間。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不支援磁碟限額功能。要使用這個功能,必須安裝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伺服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業部署工具進行部署。重解析點.該功能從NTFS v3開始可用。該功能可以在使用者空間中為檔案或目錄新增一個關聯的重解析點屬性。當物件管理器解析檔案系統名稱並遇到重解析點屬性時,它將“重新解析”名稱,具體做法是:Windows會將需要重解析的名稱傳遞給已經載入的所有檔案過濾驅動程式,每個過濾驅動程式都會檢查重解析資料並判斷自己是否和該重解析點相關聯。如果某個過濾驅動程式判定自己匹配該重解析點,則它將攔截這次檔案系統呼叫,然後執行對應的特定功能。重解析點是實現卷載入點、目錄連線、分層儲存管理、本機結構儲存,以及單例項儲存等功能的基礎。卷載入點.類似於Unix 載入點,可以將一個卷的根目錄附加到另一個檔案系統的某個目錄下。這項功能可以讓驅動器不需要單獨的卷標就可以被訪問。當卷被載入到另一個卷的某個目錄時,該目錄原來的內容將無法訪問,而被新載入的卷中的內容所代替。被載入的卷仍然可以繼續擁有獨立的卷標。NTFS檔案系統不允許卷之間相互載入。卷載入點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非永久的。前者在系統重啟後會自動載入,而後者需要手動重新載入。被載入的卷可以使用NTFS外的其它檔案系統。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被載入的卷一個遠端共享的目錄,該目錄擁有自己的許可權設定,並且能夠根據實際檔案系統的策略為當前作業系統設定特定的訪問許可權。目錄連線.類似於卷載入點,但目錄連線的連線目標是檔案系統中的某個其它目錄。例如,目錄codice_1帶有一個目錄連線屬性,連線到codice_2。當用戶級別的應用程式訪問時,NTFS將自動把所有引用重定向到codice_2。目錄連線功能在概念上類似於Unix的目錄符號連結,但符號連結可以連線到任何目標,而NTFS目錄連線只允許連線到目錄。目錄連線可以在控制檯中透過命令MKLINK /J連線名目標目錄建立,使用RMDIR連線名刪除。目錄連線是永久性的,如果在客戶端訪問伺服器的目錄連線,則作業系統會使用被連結的目錄所屬的系統的安全設定。但連線本身可能擁有獨立的安全設定,並且刪除一個目錄連線不會同時刪除目標目錄。有些目錄連線是Windows Vista系統建立的,用於保持和早期版本的Windows的相容性,例如系統驅動器中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資料夾會被連線到同一個卷中的Users物理目錄上。這些目錄預設情況下是隱藏的,並且進行相關的安全設定,因此Windows資源管理器不允許外殼或者大部分應用程式直接開啟它們,這樣的設定可能是為了防止使用者發現兩個看上去相同的資料夾,然後錯誤地刪除其中的某一個。預設情況下只有本機的SYSTEM賬戶或者的Administrators使用者組成員可以訪問這些目錄,這是考慮到這些賬戶安裝軟體的許可權,而安裝時可能會產生相容性問題。目錄連線屬於軟連結,但NTFS檔案系統對它們進行特殊最佳化,解析更快,相比於之後提出的NTFS 符號連結,目錄連線的開銷更小,且可以在伺服器端解析,因此可以在遠端共享目錄中使用它們。符號連結.符號連結從Windows Vista開始引入。符號連結在客戶端解析,因此如果伺服器上共享一個符號連結,則客戶端訪問時將服從本機而非伺服器端的訪問限制。符號連結可以連結到檔案,但建立符號連結的時候並不需要目標已經存在或可以訪問,在訪問時才會實際檢查可訪問性。NTFS在訪問符號連結時也會檢查目標的型別,由於NTFS不允許在任何位置有目錄和檔案同名,因此如果目標名稱存在但是型別不正確,系統也會返回一個找不到目標的錯誤。符號連結也可以引用遠端主機上的共享資料夾或者其中的檔案、子資料夾。但目標並不會被立即載入,而是在應用程式使用OpenFile()或者CreateFile() API請求開啟目標的時候才載入到系統中。符號連結是永久的,可以在命令列或者指令碼中使用DEL符號連結刪除它們。分層儲存管理.分層儲存管理是一種轉移一定時間不用的檔案到價值更低的儲存介質中的方法。當檔案再次被訪問時,檔案上的重解析點將判定檔案需要被使用,並將檔案從儲存介質中恢復出來。分層儲存不但可以節省儲存開銷,也可以提高作業系統的資料讀寫和執行效率。本機結構儲存.本機結構儲存是一種已經被Microsoft終止使用的ActiveX文件儲存技術。這項技術允許ActiveX文件使用和ActiveX內部的多流格式相同的方式進行儲存。作業系統會載入一個NSS檔案過濾驅動程式,可以在應用程式使用檔案時透明地處理多流格式。當NSS檔案被傳輸到非NTFS格式的磁碟捲上時,檔案內部的多個流將被合併轉換為一個流。分佈連結跟蹤.分佈連結跟蹤功能允許應用程式跟蹤被重新命名或者移動到同一計算機、域或工作組的其它卷中的檔案、快捷方式和OLE連結。跟蹤功能由一個系統服務提供,使用儲存在元檔案中的物件識別符號索引實現。當應用程式請求跟蹤某個檔案或目錄後,跟蹤服務將會建立物件的OID項並指向目標。在一個NTFS v3上執行檔案重新命名、複製或移動操作時,也會同時複製物件的OID,這樣跟蹤服務就可以有效地尋找到目標。單例項儲存.當若干個不同目錄中存有內容相同的檔案時,單例項儲存允許將相同檔案歸併到一個單一檔案中,並將所有檔案引用到實際的檔案上。單例項儲存功能包含一個用於管理複製、修改和歸併檔案的檔案系統過濾器和一個用於搜尋需要歸併的相同檔案的使用者空間服務。單例項儲存提出時的主要針對目標是遠端安裝伺服器,這些伺服器上往往擁有若干個包含大量相同檔案的安裝映象,單例項儲存可以將它們統一起來,因而節省需要佔用的總尺寸。和硬連結不同的一點是,在SIS下,每個檔案在邏輯上仍然是獨立的,更改被合併為單個檔案的任意其中一個檔案都不會影響其它檔案,而是會取消對該檔案的合併併產生一個新的副本。不過新檔案不會立即寫入到硬碟,NTFS使用類似於寫入時複製的技術,在檔案最終需要儲存時才執行復制。內部實現.在內部,NTFS使用B+樹索引檔案系統資料。這種資料結構的方式實現比較複雜,但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提高檔案的查詢速度。檔案系統日誌用於確保檔案的元資料完整,不存在孤立的檔案內容。相比於FAT檔案系統,NTFS檔案系統的可靠性更高。NTFS允許對名稱。分割槽引導扇區.作業系統首先透過0x30位置的8個位元組找到 $MFT 所在的簇編號,然後將其和每簇扇區數相乘,獲得$MFT的位元組偏移量。主檔案表.在NTFS中,所有檔案資料——檔名、建立日期、訪問許可權服務可以很容易在檔案系統中為檔案新增索引欄位。這種設計方式也使得Everything或者Ultrasearch一類的軟體可以不依賴於Windows Search實現對檔案和資料夾名稱的實時搜尋。MFT結構支援最小化磁碟碎片的演算法。一個目錄項同時包含“檔名”和“檔案ID”,後者是用於在主檔案表中標識檔案的記錄編號。檔案ID也包含“重用次數”資訊,可用於檢測對檔案的過期引用。這點設計非常類似於Files-11檔案系統的W_FID,和NTFS的其他部分迥然不同。元檔案.NTFS包含若干用於定義和組織檔案系統的檔案。總體來說,這些檔案中的絕大多數結構和其它使用者檔案類似,但不能被檔案系統客戶端直接訪問。這些元檔案為定義檔案、備份檔案系統的關鍵資料、快取檔案系統的更改、管理空閒空間的分配、滿足BIOS的要求、跟蹤壞扇區單元,以及儲存安全資訊和磁碟空間使用情況等等多種不同需求提供支援。Windows對這些元檔案的處理方式較為特殊,直接由NTFS.SYS進行處理,因此難以直接檢視,需要使用特殊工具進行提取。從Windows 7開始,NTFS驅動程式完全阻擋了使用者訪問許可權,任何嘗試訪問元檔案的請求都會直接進入藍色畫面宕機介面。微軟“OEM支援工具”中的“nfi.exe。從MFT到屬性、屬性表和流.對於每個MFT記錄所描述的檔案或目錄,都有一個線性存放的流描述符中,然後使用額外的填充符填充以滿足MFT記錄的1Kib對齊要求。這部分資料完整地描述了和檔案相關聯的所有資料流。注意此處的“流”和檔案資料流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所有資料資訊的統稱。每個流、目錄的索引資訊、檔案的可選資料流、以及檔案的所有屬性,處理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他們都是屬性表中的某個屬性而已。可以使用nfi.exe檢視任意檔案或者目錄的資料流,這個實用工具目前包含在Microsoft OEM Support Tools中,可以免費釋出。常駐檔案和非常駐檔案.為了最佳化小資料檔案的資源佔用並降低I/O負荷,在流描述符和檔案資料大小總和不超過單個MFT最大記錄大小時,NTFS會直接將資料放入流描述符區域中。此類直接將資料存入MFT的檔案被稱計算機取證工作者稱為“常駐資料”。常駐檔案允許的資料量受到檔案其它資訊佔用的流描述符大小的影響,通常一個沒有可選資料流、檔名不長且無特殊ACL設定的檔案允許存放700到800個位元組。由於常駐檔案不直接佔據簇,還剩餘19,526,158個簇可用於檔案和索引。由於每個簇有4個MFT記錄,因此卷理論上可以包含將近4×19,526,158 = 78,104,632個常駐檔案。機會鎖.機會鎖允許網路客戶端改變對檔案或資料流的快取策略,以便於增強效能或降低網路佔用。機會鎖應用到檔案某個開啟的流上,不影響同一個檔案的其它流。機會鎖可以用於在後臺透明訪問檔案。如果沒有其它程序訪問伺服器檔案,網路客戶端可以避免向檔案寫入資料;而如果沒有其他程序正在寫入資料,客戶端可以快取即將讀取的資料。Windows支援四種不同型別的機會鎖:在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系統中,機會鎖得到增強,支援每個客戶端使用獨立的機會鎖鍵。時間.Windows NT和後續產品使用UTC作為內部時間戳,並在顯示時進行適當的轉換。也就是說,NTFS時間戳使用UTC模式。由於歷史原因,不支援NTFS的Windows使用本地時區作為時間戳,而目前版本的Windows對非NTFS分割槽也是用此方式進行處理。這意味著當檔案在NTFS和非NTFS分割槽間進行移動時,作業系統需要實時轉換時間戳。如果某些檔案移動時處於夏令時,而某些檔案處於標準時間,則可能移動後的時間可能會產生歧義,特別是當執行時間正好在時制轉換前後時,使用者可能會看到一小時的時間差。基於不同地區的不同夏令時規則,在任意12個月中,可能會產生最多4個小時的永久時間戳錯誤。互操作性.NTFS具體的內部實現細節屬於商業秘密,這給第三方開發者製作NTFS檔案系統處理程式帶來很大的困難。Microsoft Windows.儘管絕大多數NTFS版本的絕大部分都完全向前以及向後相容,但在舊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載入新版本的NTFS卷仍然會產生不少技術問題。這種問題往往來自於同一臺計算機的多重啟動功能,或者使用行動硬碟裝置傳輸檔案。例如,在不支援的作業系統上嘗試使用帶有“先前版本”的NTFS分割槽,會導致先前版本資料丟失。Windows提供了一個命令列工具“convert.exe”可用於將部分檔案系統轉換為NTFS,包括HPFS。Mac OS X.Mac OS X 10.3及後續版本包含對NTFS格式分割槽的只讀支援。基於GPL授權的NTFS-3G也可以透過使用者空間檔案系統在Mac OS X上使用並讀寫NTFS分割槽。NTFS-3G的開發團隊還提供一個性能更好的商業版本,名稱為“Tuxera NTFS for Mac”。 Paragon Software Group也出售可執行讀寫操作的驅動程式,名稱為“NTFS for Mac OS X”,部分希捷硬碟包含該元件。Mac OS X 10.6和後續版本中包含有本機NTFS的寫入支援,預設情況下此功能未啟用,可以透過特定方法開啟。但有使用者報告此功能不穩定並會導致核心錯誤,可能這也是該功能未啟動或者被宣告的原因之一。Linux.完整並安全的對NTFS的讀寫功能由NTFS-3G 驅動程式提供。該驅動程式包含在絕大多數Linux發行版中。同時也存在過時的,大部分僅只讀的解決方案:請注意,上面所有三個使用者級別驅動程式都是以GPL的方式開源的。由於NTFS內部結構非常複雜,內建的2.6.14核心驅動程式和FUSE都不允許修改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卷,以避免發生資料丟失。其他.eComStation和FreeBSD都提供對NTFS的只讀訪問支援,可用於DR-DOS,並曾包含在他們的Nero Burning ROM軟體中。OpenBSD在2011年5月1日釋出的4.9版本中提供了針對i386和amd64體系結構的NTFS只讀支援。 Google開發的Chrome OS作業系統也支援NTFS。調整大小.有許多第三方工具可以安全地重新調整NTFS分割槽的大小。在Windows Vista中,Microsoft新增收縮和擴充套件分割槽的功能,但該功能非常有限,因為該功能無法整理頁面檔案碎片或者標記為不可移動的檔案,因此限制對分割槽的收縮能力。取消頁面檔案重新啟動或使用第三方的工具進行磁碟碎片整理也許能改善收縮效果。
131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NTFS",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19"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出身德國的哲學家、詩人、文化批評家、古典語言學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轉向研究哲學前他是古典語言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24歲時,在完成學業後,他被任命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副教授。1879 年,他因健康原因辭去教職。此後,他開始四處旅行,以尋找適合其健康狀態的環境,主要是在義大利和瑞士。在隨後的十幾年裡,他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中的大部分。1889年起,尼采已精神失常,他在餘生中接受母親及妹妹的照護,最後於1900年去世。人們長期懷疑梅毒的長期影響,在他的疾病過程中發揮作用;然而,愈來愈多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近來,根據他的醫療檔案的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如遺傳性腦中風這類疾病也可能導致他在生命結束時的精神錯亂。尼采的作品涵蓋了哲學論戰、詩歌創作、文化批評及小說等領域,他表現出對格言體和反諷的喜愛。他的哲學思想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對真理的強烈批判和支援觀點主義。他批判宗教和基督教道德並提出主奴道德。他對生命以一種美學式的肯定以回應“上帝已死”和虛無主義危機。他將人類描述為競爭意志的表達,並將其總體理解為權力意志。他還提出了一些有影響力的概念,如超人和永恆輪迴。在他晚期的作品中,他越來越關注個體的創造力以克服傳統文化和道德,以追求新的價值和審美健康。他的作品涉及廣泛的主題,包括藝術、語言學、歷史、音樂、宗教、悲劇、文化、科學。叔本華的哲學給年輕的尼采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後來擺脫了悲觀主義。他的作品包含對道德、宗教、哲學、科學和藝術形式的嚴厲批評。在他看來,當代文化比古希臘文化還要弱。他一再攻擊的目標首先是基督教道德以及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的形而上學。他質疑一般真理的價值,從而成為後現代哲學途徑的先驅。尼采的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重新流行起來,他的思想對20世紀和21世紀早期的哲學思想家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等歐陸哲學流派。生平.早年.尼采在1844年10月15日生於接近萊比錫的小鎮,當時那裡隸屬普魯士的薩克森省管轄。他的名字來自於當時正值49歲生日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這個巧合被他的父母視為是好預兆,不過後來尼采放棄了「威廉」這個名字。尼采的父親卡爾·路德維希河畔的瑙姆堡,與尼采的祖母和父親的兩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於他的母親終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幾乎在充滿女性的環境中成長。在祖母於1856年去世之後,尼采全家搬了出來。尼采就讀於私立的男子學校,在那裡他認識來自顯赫家庭的古斯塔夫·克魯格和威廉·皮德爾,與他們結為至交。這時的尼采希望以父親為榜樣也成為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裡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小牧師的稱謂。他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音樂家,開始他對音樂的愛好。14歲時他進入普夫達和卡爾·馮·格爾斯多夫。尼采在這段時間也專注於撰寫詩賦和音樂。在普夫達中學裡尼采接受希臘和羅馬古文學的訓練,這也是他首次接觸到與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環境。於1864年畢業後,尼采進入波恩大學,開始對神學和古典語文學進行研究,並在此期間做了大量有關於荷馬與古典語文的演講。在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後教授的賞識,並且在隔年追隨他前往萊比錫大學就讀。在那裡他也認識後來成為古典學家的同學歐文·羅德,並且發表了第一份文字學的研究。在1865年尼采研讀了許多亞瑟·叔本華的著作,並在1866年讀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所著的《唯物主義之歷史》一書。他很快便迷上兩本書裡的哲學觀,這促使他將他的研究領域擴充套件至文字學以外,並且決定繼續深入學習。1867年尼采自願入普魯士軍隊於瑙姆堡的砲兵部隊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發生的車禍卻使他無法繼續服役。尼采於是繼續他的研究,在他研究暫停的那年他也認識了理察·華格納。教授生涯.在裡奇爾教授的幫助下,尼采得以輕易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提供的古典哲學教授職位,而無需先取得博士學位或教學的證書。在搬至巴塞爾後,尼采宣佈放棄他的普魯士公民權,從此保持無國籍人士的身分到去世。儘管如此,他仍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參軍,擔任醫護兵職務。短暫的軍旅生涯帶給他極大的震撼,讓他見識到戰爭帶來的毀滅,同時萌發日後“權力意志”思想的雛形。在從軍期間他也染上痢疾和白喉。在1870年回到巴塞爾後,尼采以旁觀者的身分見證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以及接下來奧託·馮·俾斯麥執政的年代。尼采以「荷馬與古典哲學」作為他教授教職演說的主題。在大學裡他認識神學教授弗朗茨·奧韋爾貝克,兩人從此成為終身至交。尼采也認識默默無名的俄國哲學家阿夫裡坎·斯皮爾以及他的同事—歷史學家雅各·布克哈特,尼采還經常前往聆聽布克哈特的授課,兩人對尼采都產生極大影響。尼采也長期與在萊比錫認識的理察·華格納和他的妻子柯西瑪保持聯絡,尼采相當欣賞華格納夫妻,經常前往華格納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訪。華格納夫妻將尼采引入他們的社交圈子,還邀請他共同出席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開幕演奏。尼采在1870年他還將《悲劇的誕生》一書的手稿送給柯西瑪作為生日禮物,後在在1872年正式出版《悲劇的誕生》一書。然而,其他的古典語文學教授包括裡奇爾在內都對尼采的新書不感興趣,甚至還表露極大的失望,認為尼采拋棄了“他的母親”,即古典語文學。因為尼采在這本書裡放棄精確的語言學研究方式,而是改用哲學的演繹方式進行論述。另語言學家烏爾裡希·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則發表了篇嚴厲的批判文章,雖然其默默無聞以及華格納則挺身替他辯護。尼采坦承他在古典語文學界被孤立的處境,以至於曾經人頭攢動的尼采先生的課堂變得冷清,到了來年,只有兩個外來系的學生。這是令人苦惱的,對於尼采更是如此。在1873年至1876年之間,尼采陸續發表四篇長篇論文:《大衛·史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家》、《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家叔本華》、和《理察·華格納在拜魯特》,雷在1876年對於尼采產生極大影響,使他脫離早期著作中的悲觀寫作風格。然而,1876年的拜魯特音樂會卻使尼采大為失望,他被演奏的平庸和大眾的粗俗反應所震怒,從此開始與華格納保持距離。尼采接著在1878年出版《人性,太人性的》一書,以格言方式討論從形而上學到宗教乃至於性別等各種議題,也是在這本書裡尼采明確的拋棄華格納和叔本華的哲學。尼采與歐文·羅德等人的交誼也在這時開始冷淡。尼采在這段時期在尋找合適的婚姻物件,卻始終沒有著落。自從幼年時期開始便為許多慢性疾病所苦的尼采,健康狀況亦越來越差。嚴重的近視使他近乎喪失視力、偏頭痛的疾病、以及劇烈的胃部疾病。1868年的車禍和1870年的大病也進一步惡化了他的健康狀況,迫使他在巴塞爾任教期間必須申請越來越長的病假。終於在1879年,尼采不得不辭去他在巴塞爾的教授職位,正常教學活動完全中止。孤獨的哲學家.由於飽受疾病煎熬,尼采開始四處旅遊以尋找氣候較為理想的地區定居,從此到1889年為止以私人身分遊遍許多城市。他多年在瑞士的格勞邦頓州地區度夏,並多年在義大利的熱那亞、都靈以及法國的尼斯等地過冬。在1881年當法國佔領突尼西亞時,他曾計畫前往突尼西亞以觀賞從非洲眺望歐洲大陸的風景,但後來打消這個主意直到1888年為止,在最後一年裡尼采完成了五本書。在1882年尼采出版《快樂的科學》的第一部分,他在那年也透過瑪畢達·莫森布和保羅·雷認識女作家露·莎樂美。尼采和莎樂美在圖林根一同度夏,妹妹伊莉莎白也經常陪伴他們。尼采最後深深愛上莎樂美,在保羅·雷的協助下開始追求她,但當尼采向她求婚時,莎樂美拒絕了他。尼采與莎樂美和雷兩人的親密關係最終在1882年/1883年的冬季破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自妹妹伊莉莎白的從中阻撓和離間。在失戀的痛苦下尼采的病情再度復發,他與母親與妹妹的關係也由於莎樂美而幾近破裂,更數度萌生自殺的念頭。尼采接著躲至義大利的利古裡亞,在那裡他僅花了十日的時間,寫下第一部分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在徹底切斷他與叔本華的哲學聯絡、以及與華格納的友誼後,尼采的朋友所剩無幾。他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風格之獨特使他更被當時的主流所疏離,著作的賣出量也少得可憐。尼采對此無動於衷,繼續保持他孤獨的生活,儘管他經常對此抱怨。尼采的書籍都是自費出版,且大多僅賣出幾百本,最多也不到兩千本。在1885年他只印出40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只將其分送給他的親密朋友們閱讀。在1886年尼采與他的助理編輯恩斯特·施梅茨斷絕合作關係,對其保持的反猶太思想感到厭惡。尼采寫道他的著作被「完全埋在反猶太的垃圾堆中」,甚至將他與那些「應該被所有理智人類所瞧不起的活動」連結在一起。他接著自費出版《善惡的彼岸》,並在1886~1887年再版了他之前的幾本著作,附上新的引言,重新解釋這些早期的著作。這時尼采認為他的著作已經大致完成,並期望可以吸引新的讀者群。事實上,對於尼采思想的興趣在這段時期的確有所提升,即使尼采本人並沒有發現。也是在這些年裡尼采認識作家卡爾·施皮特勒等人。1886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與一名反猶太主義者結婚,並前往巴拉圭企圖建立純種的「德意志人」殖民地,她們的計劃則被尼采大肆嘲笑。長年下來尼采與伊莉莎白兄妹兩人衝突不斷,最後大多是以和解告終,但這次的分離之後,要到尼采發瘋後兩人才得以再次團聚了。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使得他根本無法進行較長期的寫作計畫。在1887年尼采發表《道德譜系學》一書,引發相當的爭議。在這幾年裡尼采持續接觸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很快便受之影響。他也與依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保持書信聯絡,後來也認識丹麥文學家。在1870年代以講授克爾凱郭爾哲學思想為主的布蘭德斯曾邀請尼采同去研讀克爾凱郭爾的作品,尼采在回信中承諾會抽空前往哥本哈根拜訪他,但在他來得及實現這個承諾前自己便已經被病魔纏身。在1888年初,布蘭德斯於哥本哈根大學首次正式講授尼采的哲學思想,不過這已是他發瘋前夕了。雖然尼采在1886年曾宣佈。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稍有改善,1888年的夏季裡他都保持旺盛的寫作精力。當年秋季的著作和書信中顯示他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地位和「命運」抱持更高的期望,他開始高估社會上對於他的著作的名聲和肯定,尤其是在當時引起相當爭議的《華格納事件》一書。在完成《偶像的黃昏》與《反基督》兩本書後,尼采在他44歲生日時決定替自己寫下一本自傳《瞧!這個人》,尼采在這本自傳中希望讀者認識到自己獨特的一面:「聽我說啊!我是這樣獨特而又這樣傑出的人。不要把我與任何其他人混淆。」在12月,尼采開始與劇作家奧古斯特·史特林堡通訊,由於覺得自己的作品在國際上缺乏重視,尼采向一些以前的出版商買回自己作品的版權,企圖將它們翻至其他的歐洲語言在國外出版。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撰寫《尼采反對華格納》一書。發瘋和去世.在1889年1月3日,尼采開始顯露出精神狀況不穩的徵兆。有日在義大利都靈街上引起公眾騷動後,尼采被義大利警方帶回。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至今已無從得知,經常流傳的一說是尼采在卡羅·阿爾伯託廣場看見一匹馬被馬夫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接著便癱倒在地上。在接下來幾日裡尼采寄出幾封簡訊給他的幾名朋友。在給布克哈特的信中尼采寫道:「我已經被該亞法套上腳鐐了。去年我還被那些德國醫師長期折磨。威廉皇帝、俾斯麥、還有那些反猶太主義者都被廢止吧!」在1889年1月6日,布克哈特把尼采的信拿給奧韋爾貝克閱讀,隔日奧韋爾貝克也從尼采那接獲一封類似的信,他們決定必須想辦法把尼采帶回巴塞爾。很快的奧韋爾貝克趕赴都靈將尼采護送回巴塞爾的精神病診所,在那時尼采顯然已經完全發瘋了,尼采的母親決定將他轉送至耶拿以接受精神病醫師奧圖·賓斯汪格的治療。從1889年11月至1890年2月間尤利烏斯· 朗本也企圖治療尼采,他批評主治醫師的方式對於尼采的情況並無法發揮效果。 朗本對於尼采的控制似乎越來越深入,直到後來他對尼采全權管理的要求和他隱秘的舉止使得他逐漸失去尼采母親等人的信任。在1890年初尼采的母親將他從精神病醫院帶回瑙姆堡的家中療養,在這段期間奧韋爾貝克和彼得·加斯特也討論要如何處理尼采未完成的著作。尼采的《偶像的黃昏》已在1889年1月依照原定計畫出版,他們並在2月下單印刷50份《尼采反對華格納》的複製,但出版商秘密的印刷了100本。奧韋爾貝克和加斯特決定暫停《反基督》以及《瞧!這個人》的出版,因為這兩本書包含更為激進的道德理論。這時尼采的名聲開始第一波的復甦。在1893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從巴拉圭返回德國,殖民地計畫以徹底失敗告終,她的丈夫還在那裡自殺了。回到德國後,伊莉莎白開始閱讀尼采的著作,並且一步接著一步的控制了這些著作以及它們的出版。奧韋爾貝克最後被伊莉莎白驅離,但彼得·加斯特則選擇和她合作。在母親於1897年去世後,尼采搬到魏瑪,由伊莉莎白負責照顧他,伊莉莎白也允許一些包括魯道夫·斯坦納在內的訪客前來探望已經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的尼采。一些人經常舉出梅毒為尼采發瘋的病因,然而,許多尼采的病徵、以及他在發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狀況似乎與傳統的梅毒感染不同。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尼采的發瘋與他的哲學思想無關,但有一些人則主張他發瘋的緣故是他自己哲學思想所帶來的心理失調。在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於肺炎,伊莉莎白將他與父親的墳墓並列安葬。他的朋友加斯特在葬禮上致哀悼詞道:「願你神聖之名受所有後代彰顯!」。在尼采死後不久,妹妹伊莉莎白將他留下的一些筆記整理為《權力意志》一書出版。由於這本書是由他妹妹編彙的,學者一般認為這本書並沒有反應出尼采的真正思想。研究尼采的學者便說《權力意志》一書「根本是假的」。伊莉莎白篡改和刪除許多尼采原稿的段落,例如在《反基督》一書的第35節中,伊莉莎白便刪去尼采為了諷刺聖經而寫下的一段落。哲學思想.作為身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對尼采思想的研究卻可能是在當代哲學界缺乏共識的領域。人們可以容易的看出尼采提出的主要概念,但這些概念背後的真正涵義、以及這些概念的重要性先後都是相當具有爭議的。尼采曾知名的提出「上帝已死」的主張,而這種上帝之死不是為了形塑成激進的觀點主義,便是迫使讀者接受「真相」永遠是具有既定觀點的主張。尼采也區分主人-奴隸道德說,主人的道德是來自於對生命的頌揚,而奴隸的道德卻是來自於對前者的憤恨。這種區分方式直接指出「好與壞」與「善與惡」兩種道德標準的衝突,更重要的是,在主人道德中的「好」卻在奴隸道德中被視為是「惡」。從道德與倫理引發的各種爭議也因此可以被歸屬為心理學的領域,尼采提出的觀點主義可能減少知識論在心理學界的重要性。尼采作品中頻繁地出現了「權力意志」的概念,在最基本上,尼采曾主張意志的力量在解釋人類行為上要比柏拉圖學派的愛慾概念、叔本華的「生存的意志」、或是功利主義的道德主張都要來的清楚有力多了,但若從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尼采的涵義究竟為何則仍有爭議。許多尼采的哲學思想都帶有批判性的風格,尼采常受到「缺乏一套建設性的體系」的批評。然而,尼采自己曾表示他不認為哲學本身可以建構一套思想體系,在《善惡的彼岸》的序言中他指出許多以教條原則建構哲學體系的思想家帶有的往往只是普遍的偏見罷了。不過尼采也有一些帶有建設性色彩的概念例如超人說以及永恆輪迴,尼采認為超人是人類以及個人可以靠著自己力量達成的目標。著作.《悲劇的誕生》.尼采在1872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書《悲劇的誕生:源於音樂的靈魂》為名重新出版。第二版包含序言—「自我批判的嘗試」,之中尼采對他的這本早期作品做了一些評論和檢討。與啟蒙時期傳統中認為古希臘文明屬於高貴、單純、優雅而宏偉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將古希臘文明描述為兩種獨特派系的不斷鬥爭——阿波羅派與狄俄倪索斯派。阿波羅在尼采來看屬於"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作為復興狄俄倪索斯派的可能方式,以挽救歐洲的文化。《悲劇的誕生》剛發表時受到古典文字學家烏爾裡希·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等人的激烈批評。1886年尼采也對這本書抱持保留態度,將其稱為「一本難以忍受的書…寫的很糟糕、沉悶、讓人難堪、瘋狂。」《不合時宜的考察》.尼采在1873年開始撰寫,並於1876年完成了《不合時宜的考察》。這本書收集四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另外還有第五篇原標題為《我們文字學家》的論文要到尼采死後才被出版。# 《大衛·史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家》,1873年,攻擊神學家大衛·史特勞斯所著的《舊與新信仰:自白文》,尼采以此作為當時德國社會思想的代表。他指出史特勞斯的「新信仰」——依據歷史發展而設計出的一套普世制度,批評那是根基於對歷史的誤解之上成立的一套腐敗文化。尼采不但攻擊這本書,還攻擊史特勞斯本人是庸俗的假文化代表。# 《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1874年,突破「知識本身就是目的」的傳統看法,尼采提出另一套解讀歷史的方式,主張活著的人類生命才是主要的關注目標,並描述這種概念可以如何改善社會的健康。尼采也提出一套對於古典人文主義原則的批評。尼采在批評歷史主義的同時,也批評認為人可以用客觀概念瞭解人類本身的主張,因為人之所以活在世上純粹就是因為被其主觀性所驅動。# 《教育家叔本華》,1874年,討論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復甦德國文化尤其是哲學本身的可能性。在該書中,尼采以叔本華為典範,描繪他所讚賞的“真誠的”“不與時代精神同流”的“真正的”哲學家型別,對現代文化尤其是“學者文化”和現代教育進行批判。# 《理察·華格納在拜魯特》,1876年,研究理察·華格納的心理狀況,原先得出較為負面的結論,而沒有反映出當時他與華格納之間的深厚友情,也因此尼采最初沒有將其發表,並在後來將其修改成較為正面的評價。儘管如此,這篇論文預見尼采與華格納兩人在未來的衝突和分裂。《人性的,太人性的》.《人性的,太人性的》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增補的第二部分《各種看法和原則》,1880年出版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陰影》。三個部分一起在1886年以《人性,太人性的:自由靈魂之書》為名出版。這本書代表尼采創作生涯中的「中期作品」的開端,拋棄德國浪漫主義和華格納的影響,開始顯現出完全的實證主義的傾向。這個時期的寫作風格在於很少提出一套建設性的哲學體系,這些作品都是以數百條格言編彙而成,有時只有一句話,有時則長達一頁或兩頁之多。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揭發出許多錯誤的假設,而不是對這些假設提出解釋,雖然尼采也在許多論點中使用一些他的思想:他使用實證主義以及權力意志的概念作為解釋問題的手段,雖然權力意志的概念在這時還沒有發展成熟。《朝霞》.在《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一書中尼采減少快樂主義在驅動人類行為上的重要性,並且改強調「對權力的感覺」所扮演的角色。他的相對主義觀點既是道德上的也是文化上的,而他對於基督教的批評至此也發展成熟。尼采在這本書裡寫下的格言都相當清楚、冷靜、並且都帶有一致的風格,尼采的這本書似乎是要呈現給讀者獨特的體驗,而不是試圖說服讀者接受任何的觀點。在後來幾本書裡尼采會繼續將之中許多的概念發展成熟。《快樂的科學》.《快樂的科學》。尼采提出永恆輪迴的理論作為例子,純粹以一個人的生命來考量一個人應該要採取怎樣的行動。這與基督教傳統主張的死後生命——亦即人可以犧牲當前肉體慾望以換取長久心靈平安喜樂——不同。不過,《快樂的科學》最為人所知的是尼采提出「上帝已死」這個說法,這代表尼采試圖以自然主義與美學取代宗教傳統的概念;在海德格爾《尼采的話“上帝死了”》文中,這句話被闡釋成數千年來西方的理性-宗教傳統所信奉的超感性世界的破滅。《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在1883-1885年間完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本寫給所有人及不寫給任何人的書》這個詞,尼采在之後所有的作品裡都使用了超人這個理論。《善惡的彼岸》.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未來哲學的序曲》最接近於他的中期作品的風格。在這本書裡尼采定義了真正的哲學應該具備的條件:想像力、自我主張、危險、創意、以及「價值的創造」——其他的他都認為是附帶的條件。從這裡觸發尼采質疑了一些哲學傳統上的重要假設,例如許多哲學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識」、「知識」、「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尼采批評這些傳統概念是沒有足夠證據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the will to power)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尼采在書中提出他對「生命的觀點」,並且認為那是「超越善與惡的」,否定人類世上存在著一套普世的道德。在知名的主人-奴隸道德說裡尼采重新評價稱霸西方哲學已久的人文主義傳統,他主張即使是對於弱者施與支配、佔有甚至傷害,也不見得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指責。尼采在這本書裡貫徹道德相對主義以及觀點主義的論點。《道德譜系學》.由三篇專文構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譜系學》一書是尼采在進入混亂的1888年前的最後著作。每篇專文都專注於討論道德概念的發展以及傳統,尼采試著證明當代道德觀的最初起源根本沒有半點道德根據,殘酷的權力鬥爭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與其他作品相較,這本書在寫作形式和語調上都較為傾向哲學論述的風格,也因此這本書成為哲學界對於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在第一篇專文中尼采將基督教的道德觀追溯至那個被他稱為「奴隸藉由道德造反」的時期,他描述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佔的優勢證明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面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一套「想像的復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在第二篇專文中尼采則描述在這套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的景象,在那之前以暴力傷害人的權利來自於人的能力,就如同動物也有記憶和進行承諾的能力一般,違背承諾者會遭致的懲罰就是被暴力傷害。也因此,依據尼采的說法,懲罰的傳統並不是來自於任何道德目標或理論。「壞的結果」也是在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處遊蕩和進行劫掠,他所帶有的暴力的動物本性便會轉而發洩至自己身上。在第三篇專文裡尼采則討論到基督教道德觀裡所呈現的「完美的禁慾者」的概念,尼采主張埋藏在這個禁慾概念之後的只不過是一連串可笑而又沒有根據的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迷信仍然企圖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敗人類。《華格納事件》.《華格納事件:一個音樂家的問題》是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第一本書,1888年是尼采創作的高峰期、但也是他發瘋前最後一年。在這本書裡尼采規模空前而毫無節制的攻擊理查·華格納,他承認華格納的作品是極為傑出的音樂成就,但他批評那隻不過是文化衰退和虛無主義的產物,也因此只是象徵軟弱無能。這本書顯示尼采也是相當犀利的音樂評論家,並且也替他後來在對藝術本質、及藝術在人類未來扮演的角色的思考上奠定基礎。《偶像的黃昏》.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同時古羅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來看要比古希臘高多了。《反基督》.《反基督:對基督教的詛咒》是尼采知名而又具爭議的著作,尼采在這本書中對基督教的道德觀發起論戰式的批判攻勢,後來世人將尼采視為是反基督教的狂熱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於這本書。在這本書裡尼采集結他在之前的作品裡對於基督教的各種批評,但改以諷刺的寫作風格表達他對於基督教倫理中奴隸道德腐敗高尚的古羅馬道德的噁心和痛恨。他舉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書、保羅、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軍,認為那些都屬於奴隸道德中的怨恨,認為基督教企圖鼓吹軟弱和不健康以犧牲掉那些更強壯的道德。尼采也不忘批評耶穌基督以及其他許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徵,這本書也因此拋棄他其他作品中相對而言較為中立的分析風格,轉而採取全然事實的論戰風格批判。尼采並且提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進未來:重新評價所有的價值觀。《瞧!這個人》.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這個人》,他也短暫的評論他所有的作品。最後一章節則名為「為什麼我是一個宿命」,尼采在書的結尾告訴讀者,「永恆輪迴」以及「對所有價值觀的重新評價」是他哲學研究的中心。《尼采反對華格納》.1888年底出版的《尼采反對華格納:來自一個心理學家的檔案》收錄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間撰寫的有關華格納及其音樂的評論。這些檔案說明尼采與華格納之間在美學上的差異,並且記述華格納的音樂如何逐漸的遭到基督教、雅利安人種至上主義、以及反猶太主義的腐化。未出版的筆記.長年下來,尼采寫下大量的文稿和筆記,尤其是記述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在尼采死後,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成為這些檔案的合法繼承人,她將這些文稿編彙後以《權力意志》為名出版。後來的研究發現伊莉莎白對這本書動了許多手腳,包括極為選擇性的挑選文稿、擅改段落的排序,因此當前主流的學界認為由伊莉莎白編彙的這本書屬於修正主義的篡改版本,只不過是她以哥哥的作品為媒介夾帶自己的政治觀點罷了,尼采在世時極為厭惡自己的文稿遭到這樣的篡改。除此之外,伊莉莎白在日後進一步篡改哥哥的作品以迎合納粹的思想,這些紀錄都證明尼采後來被與法西斯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畫上等號有可能是伊莉莎白篡改的後果。1960年代,學者馬齊諾·蒙蒂納裡和喬治·科利出版第一本經過詳細重新檢驗和整理的尼采筆記本,將尼采的文稿依據時間先後排序,這個版本接著也被翻譯為各種語言出版。另外,尼采生前還有幾篇論文,談論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亦在死後以《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為名出版。影響.尼采對20世紀的哲學留下深刻的影響,尤其是歐陸哲學,雖然以分析哲學為主的英美國家要到20世紀後半期才開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重要的貢獻有他企圖揭發社會的既有價值觀的本質,尼采指出人的動物本性和慾望在型塑人類行為上扮演的角色這一點,也大為影響後來的心理學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學說中重視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權力意志說的影響。尼采不僅深深影響後來的存在主義,他的影響所及到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釋學等,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點:如果沒有上帝,那麼就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如果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那麼人類應該如何自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尼采的思想開始被人與納粹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相連結,這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妹妹伊莉莎白對於他作品的篡改;伊莉莎白甚至主動與納粹人士合作,選擇性地解釋尼采的理論以正當化對其他人種及國家的戰爭和侵略,儘管尼采本人曾明確反對反猶太主義。研究書籍.關於19世紀哲學家尼采的相關作品,主要是學者翻譯引入對尼采思想的討論,也包括少量電影。
132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弗里德里希·尼采",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25" }
二十四史為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獲歷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記載逾四千年的中國歷史,上起傳說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且統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正史」一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歷史發展.「二十四史」的概念形成.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範曄《後漢書》問世,唐代以後遂漸取代《東觀漢記》,成為“三史”之一。其後,在《三國志》編成之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於唐代,記載三國至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十部正史,合稱「十史」。後來出現了「十三史」,即包括「十史」和《史記》、《漢書》、《後漢書》。唐朝時吳武陵有《十三代史駁議》二十卷,宗諫注《十三代史目》十卷。於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北宋王令著有《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南宋呂祖謙有《十七史詳節》。於明代,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監本二十一史》說:「宋時止有十七史,今則併宋、遼、金、元四史為二十一史。」清代雍正年間,《明史》編成,合稱「二十二史」,趙翼《廿二史札記》則是依此命名。其後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在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即二十四史。後續.因《元史》撰寫之內容實為缺漏,且用字離疏,故柯劭忞於民國六年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將趙爾巽等編的《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的總數計算,合稱「二十六史」。1971年,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顧頡剛在其《整理國史計劃書》中說:「錢海嶽獨竭數十年的精力,編成紀傳體的《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等到錢氏女婿堵仲偉拜訪顧頡剛並出示《南明史稿》時,顧氏又作題跋,將此書「次於《明史》之後,《清史稿》之前」,但此計劃並未得到支援,眾人認為應等《二十四史》點校完成後再議此事。人物列表.
133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二十四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33" }
鹼土金屬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同屬第2族,其中鐳具有放射性。鹼土金屬有相似的性質:標準情況下,它們都是銀白色的、閃亮、高反應性 且比較軟的金屬 ,密度比其他金屬小。鹼土金屬在化合物中是以+2的氧化態存在。鹼土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陽離子時,最外層一般是8個電子,但鈹離子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鹼土金屬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製成許多合金,如鎂鋁合金等。鹼土金屬對水的溶解度低,且都是活潑金屬、強電離,但仍不如鹼金屬般活潑。在結構上,它們共同具有一個全充滿的s軌道。也就是說,該完整的軌道包含兩個電子,而鹼土金屬容易失去該兩個電子,以氧化態+2 的陽離子出現。目前,所有已被發現的鹼土金屬均存在於自然界中,儘管鐳僅作為鈾和釷衰變鏈的中間衰變產物在地殼中微量存在。 為了合成出可能是該族下一個成員的120號元素,科學家們嘗試了多次實驗,不過目前都以失敗告終。性質.物理性質.鹼土金屬均為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具有相對較低的密度、熔點以及沸點。下表總結了鹼土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原子性質。化學性質.例子: Ca+2 H2O=Ca(OH)2+H2formula_1formula_2鎂還能形成氮化物。化合物性質.氫化物.鹼土金屬的離子氫化物是強還原劑,其和水的反應方程式通式為:鹵化物.放射性.除鎂和鍶外所有鹼土金屬在自然界中都至少存在著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其中鈹-7、鈹-10、鈣-41和鐳-226是微量放射性同位素。鈣-48和鋇-130由於有很長的半衰期,因此它們都以一定的量存在於大自然中。鐳在自然界中沒有穩定的同位素,含量最多的是具放射性的鐳-226。蘊藏量.鈣和鎂在地殼中十分常見,它們分別是現時地球上蘊藏量第五多和第八多的元素。這兩個元素在地殼中形成數種的礦物,如白雲石、石灰石和方解石等。其他非放射性的鹼土金屬在地球的蘊藏量較少,但也形成一些礦物,如綠柱石等。放射性元素鐳最長的半衰期只達1601年,因此它只能由其他較重的元素經放射性衰變所得,從而少量地出現在大自然中,如瀝青鈾礦等放射性礦物中便可能含有鐳。應用.鈹主要用於軍事工業,但鈹還有其他用途。鈹在電子科技方面被用作3-5族化合物半導體的P型摻雜物,而氧化鈹被用作高強度的電絕緣體和導熱體。由於鈹剛性高、密度低,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都可穩定保持形狀,所以在國防及航空航天工業中可做輕質結構部件材料。鎂的用途十分廣泛。它的主要用途是:製造鋁合金、壓模鑄造、鋼鐵生產中脫硫處理、克羅爾法製備鈦等。此外,利用鎂易於氧化的性質,可用於製造許多純金屬的還原劑。也可用於閃光燈、吸氣器、煙花、照明彈等。由於鈣的高活性,因此可用作合金的脫氧劑,以及油類的脫水劑等,另外鈣也用作從礦石中分離出其他金屬的還原劑。鈣也可用於生產多種金屬的合金,例如鋁和銅合金。此外鈣在乾酪、砂漿和水泥的生產中也有起作用。鍶和鋇的用途不及前三種較輕的鹼土金屬,但它們仍有用處。碳酸鍶常用於製造紅色煙花,純鍶則用於研究神經元中神經傳遞物的釋放等。 放射性同位素鍶-90的衰變熱常作為蘇聯/俄羅斯式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熱源中的多餘氣體。硫酸鋇常用於石油和天然氣井中的鑽井液,或用作消化道X光成像中的放射性造影劑,以及製造名為立德粉的白色顏料等。由於鐳具有放射性,因此在現今的用途並不廣。但鐳在過去有著許多應用。鐳曾經常用於發光塗料中,無知的人們甚至經常將鐳新增到飲用水、牙膏和許多其他產品中,認為放射線可以促進健康,直到他們發現放射線對人體的致命危害時才逐漸停止使用。現今鐳被少量地用作工業及醫療上的放射源,但也多被其他更強大且更安全的放射性同位素所取代。
1338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鹼土金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38" }
碳,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6,原子量為,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碳的同素異形體有數種,最常見的包括:石墨、鑽石及無定形碳。這些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包括外表、硬度、電導率等等,都具有極大的差異。在正常條件下,鑽石、碳奈米管和石墨烯的熱導率是已知材質中最高的。所有碳的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條件下都呈固態,其中石墨的熱力學穩定性最高。它們不易受化學侵蝕,甚至連氧都要在高溫下才可與其反應。碳在無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氧化態為+4,並在一氧化碳及過渡金屬羰基配合物中呈+2態。無機碳主要來自石灰石、白雲石和二氧化碳,但也大量出現在煤、泥炭、石油和甲烷水合物等有機礦藏中。碳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種類最多的,目前有近一千萬種已記錄的純有機化合物,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化合物中的冰山一角。碳的豐度在地球地殼中排列第15,名列氫、氦和氧之下。由於碳元素極為充沛,再加上它在地球環境下所能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極為繁多,因此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根本。特性.碳的各種同素異形體的物理特性差異極大,例如鑽石是最堅硬的天然物質,而石墨則是最柔軟的物質之一。碳可以和眾多較小原子,而是會在3,900K左右昇華。因此所有碳同素異形體的固體溫度上限比熔點最高的金屬還要高,如鎢和釕。雖然碳能夠進行氧化反應,但它的耐氧化性比鐵和銅等元素都強。碳化合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基礎。碳氮氧迴圈反應是太陽以及其他恆星內部部分能量的雖然碳擁有上千萬種化合物,但碳在一般條件下的化學性質並不活躍。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碳能夠抵抗幾乎所有的氧化劑,並只會與最強的氧化劑反應。無論是硫酸、鹽酸、氯還是任何鹼,都無法侵蝕碳。在高溫條件下,碳會和氧反應形成碳氧化物,也會把金屬氧化物還原為純金屬,例如將氧化鐵還原為遊離態鐵。這一放熱反應應用於鋼鐵工業中,用以控制鋼鐵的碳含量:碳能和某些金屬在高溫下形成碳化物,如鋼鐵中的Fe3C及用作製造堅硬鑽頭磨料的碳化鎢等。截至2009年,石墨烯是所有已知物質中最堅固的。然而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的過程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才能在工業中應用。碳的各種同素異形體有著兩極化的異常特性:同素異形體.的存活時間極短,因此碳一般以多原子形態穩定存在,這些碳原子的不同排布方式稱為同素異形體。最常見的三種碳同素異形體為無定形碳、石墨及鑽石。富勒烯曾經是新發現的奇異物質,但今天已大量生產,受到了科學家的深入研究。富勒烯共包括巴基球、碳奈米管、碳奈米芽及碳奈米纖維等。其他同素異形體還有:藍絲黛爾石、玻璃碳、碳奈米泡沫及直鏈乙炔碳等等。碳的無定形體是碳原子以非晶體形式不規則排列時形成的玻璃態物質,也就是不具備宏觀晶體結構的石墨。無定形碳呈粉末狀,是煤炭、煤煙。由於石墨中每個碳原子都有一顆外層離域電子,共同形成遍佈整個平面的π-雲,所以電能順著石墨的每個共價鍵合平面上傳導。因此碳的整體電導率低於大部分金屬。由於含有離域電子,因此在標準條件下石墨比鑽石更加穩定。在極高壓力下,碳會形成原子排布更緊密的鑽石,其密度幾乎為石墨的兩倍。鑽石中的每個碳原子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鑽石晶體屬立方晶系與矽和鍺相同。由於碳-碳共價鍵非常強,因此鑽石是最抗刮損的天然材質。雖然民間有「鑽石是永恆的」一說,但實際上鑽石在標準環境下並不具備熱力學穩定性,而且會轉變為石墨。然而由於轉變需要較高的活化能,所以該過程極為緩慢,肉眼無法觀察。碳在某些情況下會結晶成藍絲黛爾石。這一形態為六方晶體,所有碳原子間都以共價鍵鍵合。因此藍絲黛爾石與鑽石特性相近。富勒烯的結構與石墨相似,但除了六角碳原子環以外,它還含有五角環和七角環。這些環鑲嵌成平面,卷縮成球體、橢球體和圓柱體等形狀。各種富勒烯。碳奈米芽同時具有巴基球和碳奈米管的屬性。其他同素異形體還有碳奈米泡沫,發現於1997年,具鐵磁性。碳奈米泡沫由眾多碳原子低密度聚集而成,每個原子與三個碳原子鍵合,形成由六角或七角環串聯而成的鬆散三維網格。它是已知最輕的固體之一,密度約為2kg/m3。同樣,玻璃碳也含有大量的內部氣孔。但與普通石墨不同,其每一層並不平行層疊,而是以相對隨機的方式排布。直鏈乙炔碳的化學結構為。這一分子呈直鏈型,具有"sp"混成軌域,是一種在三鍵和單鍵之間交替的聚合物。其楊氏模量是世\,因此在奈米科技中有相當的研究空間。存量.碳在全宇宙各元素中總質量排列第四,位於氫、氦和氧之後。碳大量存在於彗星、大部分行星大氣層、太陽以及其他恆星中。一些隕石含有太陽系還處於原行星盤時所遺留下來的微鑽石。隕石撞擊時的巨大溫度和壓力也會在撞擊坑處形成微鑽石。碳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於地球大氣中。碳也封存在地球兩極和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中,碳含量估計共有5千億至2萬5千億噸,另有研究估計含量為3萬億噸。過去的碳氫化合物含量比今天要多。從1751年至2008年有大約3470億噸碳在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大氣層中。碳酸鹽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最大的碳礦石煤,佔化石燃料的80%。若以個別同素異形體計算,則石墨主要位於美國、俄羅斯、墨西哥、格陵蘭和印度。天然鑽石主要出現在古火山的「頸部管道」部分的金伯利岩內。大部分鑽石礦藏都位於非洲,其中以南非、奈米比亞、波札那、剛果共和國及塞拉里昂居多。其他礦藏地點包括美國阿肯色州、加拿大、俄羅斯北極圈內、巴西以及西澳洲。好望角對出的洋底也有進行鑽石的開採。雖然自然界中存在著不少鑽石,但是在美國有30%的工業用鑽石都是人工合成的。宇宙射線會在海拔9至15公里的對流層和平流層處產生碳-14。這一反應中,熱中子撞擊氮-14原子核,形成碳-14原子核及一顆質子。同位素.所有碳同位素的原子都有6顆質子,但中子數各異。碳有兩個自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碳-12(。碳-14中經宇宙射線和氮間的反應而不斷產生。14C在大氣層及生物體中的豐度幾乎守恆,但在生物體死亡後有規律地衰減,這就是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原理。該定年法可測量年齡在4萬年以下的含碳物質。碳有15種已知同位素,其中存活時間最短的是有核暈效應,即其半徑比密度均勻的正常球體原子核高得多。星體內部核合成.碳原子核的合成需要在巨星或超巨星內部,透過3顆α粒子幾乎同時互相撞擊而形成,稱為3氦過程。進一步與氫或氦融合後分別產生的鋰-5和鈹-8都很不穩定,因此會迅速衰變回較小的原子核。這種情況下的溫度達到1億開爾文,所需的氦濃度極高。大爆炸後的宇宙迅速膨脹、冷卻,因此大爆炸沒有產生大量的碳元素。赫羅圖中的水平分支恆星則具備3氦過程的所需條件,可以大量生成碳。超新星爆炸再將這些恆星內部的碳散佈到太空中,這些含碳的塵埃聚合形成第二代、第三代恆星及其行星。太陽系屬於第三代恆星系統,因此地球生物所賴以為生的碳元素,最初也是在巨大恆星的內部合成的。另外,透過碳氮氧迴圈過程,碳作為聚變反應的催化劑,為恆星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能量。亞毫米波天文學能夠探測到含不同碳同位素的一氧化碳間的迴圈轉換,這可用於研究分子雲中剛剛形成的恆星。碳迴圈.}-碳能夠形成串連的鍵,形成很長的分子鏈,這種特性叫做成鏈。碳-碳鍵強而穩定。因此,碳可以形成幾乎無限種不同的化合物。其實,碳化合物的數量比其他所有元素的化合物加起來還要多。最簡單的有機分子是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以一條碳鏈為主幹,並有氫原子鍵合在碳鏈上。鏈長、支鏈及官能團等都會影響有機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所有生物體中都含有碳,並以碳作為有機化學的基礎。碳氫化合物在工業上可用作製冷劑、潤滑劑、溶劑、塑膠的製造原料、化石燃料等等。碳與氧和氫結合後,會形成眾多必不可少的生物化合物,包括糖、木酯素、甲殼素、醇、脂、酯、類胡蘿蔔素、萜烯等等。碳與氮結合會形成生物鹼,再加上硫後會形成抗生素、氨基酸及橡膠等等。最後加入磷,會形成生命所需的化學編碼分子DNA及RNA,以及生物細胞用以傳遞能量的三磷酸腺苷。無機化合物.礦石中的含碳物質以及不含氫或氟的碳化合物一般不歸於有機化合物中,但這種定義並不是絕對的。這些無機化合物包括最簡單的各種氧化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但由於有多個氧原子以單鍵連結到一顆碳原子上,所以它並不穩定。然而透過這一中繼狀態,因共振而穩定的碳酸鹽離子得以形成。一些重要的岩石都含有碳酸鹽,如石灰岩、白堊巖和大理石等。另一常見的碳氧化物是一氧化碳。當碳遇到如鎢等活性較強的金屬時,會形成碳化物。金屬有機化合物.金屬有機化合物是任何具有碳-金屬鍵的化合物。金屬有機化合物類別繁多,主要分為烷基金屬化合物;以及過渡金屬卡賓配合物。金屬羰基配合物有很多種,包括四羰基鎳等。歷史.中文的「碳」字為形聲字,以石部表示固體非金屬,並以「炭」旁表示碳元素源自木炭或煤炭等物質。韓文及日文中碳的漢字寫法均為「炭素」。在英文中,carbon來自拉丁文的carbo,即煤炭和木炭;法文中的charbon同樣也是木炭的意思。德文、荷蘭文和丹麥文中碳分別寫作Kohlenstoff、koolstof和kulstof,都是「炭物質」的意思。最早的人類文明就已在煤煙和木炭中發現了碳。中國人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發現了鑽石。人們在古羅馬時代就開始透過在無氧環境下加熱木材製造木炭。1722年,瑞尼·瑞歐莫發現鐵在轉變為鋼的過程中會吸收一種物質,今天人們知道這就是碳。1772年,安東萬·拉瓦節證明鑽石是完全由碳組成的。他燃燒了木炭和鑽石,發現兩者都沒有產生水,而且形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人們曾以為石墨是鉛的一種形態,但卡爾·威廉·舍勒在1779年證明瞭它和木炭相同,但混有小量鐵,並會經硝酸氧化之後釋放二氧化碳。178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貝託萊、加斯帕·蒙日和沙爾·奧古斯丁·範德蒙以拉瓦節對鑽石所用的方法證明,石墨同樣主要由碳組成。石墨在燃燒後同樣留下了鐵,因此他們以為鐵在石墨結構中是必要的。拉瓦節在他1789年的教科書中將碳列為化學元素。1985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碳單質富勒烯,其中包括巴基球、碳奈米管等等。發現者羅伯特·柯爾、哈羅德·克羅託和理查德·斯莫利因此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他奇特的碳同素異形體也被陸續發現了,例如玻璃碳。生產.石墨.大量天然石墨礦藏分佈在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出產國為中國、印度、巴西和朝鮮。石墨礦石都是變質巖,與石英、片岩中的雲母和長石、片麻岩及變質砂岩和石灰岩一同出現,呈透鏡狀或葉脈狀,厚度可達1米多。位於英國坎伯蘭博羅戴爾的石墨礦藏巨大且純度高,直到19世紀,人們都直接鋸下石墨塊,削成條狀後包在木條中,作鉛筆出售。今天,要從較小的石墨礦中提取石墨,需要把礦石壓碎後,用水浮出較輕的石墨。天然石墨以三種形式出現:無定形態、薄片狀或結晶薄片狀以及葉脈狀或塊狀。無定形石墨的質量最低,但也最常見,一般被用於生產價值最低的產品。在工業中「無定形」指的是晶體細小,而非科學中所指的完全缺乏晶體結構。無定形石墨大量出現在位於中國、歐洲、墨西哥以及美國的大型礦藏中。薄片狀石墨的價值更高,也較少見,通常出現在變質巖中。質量較高的薄片石墨價格可以是無定形石墨的4倍,可製成一膨脹性石墨,用作阻燃劑等。薄片石墨出產於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和馬達加斯加。葉脈狀或塊狀石墨最為罕見,是天然石墨中質量與價格最高的一種。這種石墨整塊出現在岩石與岩石之間,目前只有斯里蘭卡出產。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10年全球石墨產量為1100萬噸,其中中國佔了80萬噸,印度13萬噸,巴西7.6萬噸,朝鮮3萬噸,加拿大2.5萬噸。美國沒有開採自然石墨,但2009年共生產了11.8萬噸合成石墨,估計總值9.98億美元。鑽石.全球的鑽石生產由少數大型企業控制,而鑽石礦藏也只分佈在地球的少數地區。鑽石礦石中只有極小部分是鑽石。在最初壓碎礦石時須避免損傷大塊鑽石,壓碎後再以密度分開各種粒子。今天,人們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能夠預先找到鑽石含量較高的部分,接著的分類過程則由人工進行。在X光科技普及之前,人們用塗上油脂的運輸帶提取鑽石。鑽石比礦石中其他的礦物更容易粘在油脂上。歷史上只有南印度出產鑽石。自公元前9世紀左右至公元18世紀中葉,印度都是世界唯一的鑽石產國。18世紀末,印度的礦藏已經衰減了許多,因此巴西1725年發現鑽石後,成為了印度以外的首個鑽石產地。1870年代人們發現了南非的鑽石礦場,才開始了對主要礦藏的開採。產量不斷提高,截至2007年一共已有45億卡拉鑽石從當地開採出來。鑽石在美國主要分佈在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州和蒙大拿州。今天經濟效益最高的鑽石產國有俄羅斯、波札那、澳洲及剛果共和國。俄羅斯的鑽石產量為全球的五分之一。澳洲擁有鑽石含量最高的礦藏,其年產量在1990年代達到4200萬噸的頂峰。其他的商業鑽石礦場位於加拿大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巴西以及澳洲北部和西部。根據貝恩公司的報告,全球2018年鑽石產量為1.47億克拉,預計2019年產量為1.42億克拉。應用.所有生物都依賴碳。如果沒有碳,我們所知的生物形態都不可能存在,如天然氣和石油等。石油化學工業利用煉油廠把原油蒸餾成汽油和柴油。纖維素是一種植物製造的碳聚合物,出現在棉花和麻中。植物中的纖維素主要有支撐結構的作用。動物碳聚合物有羊毛、羊絨和絲綢。塑膠是人工合成的碳聚合物,一般在分子鏈中含有固定間隔的氧和氮原子。塑膠的製造原料都可以從石油加工而成。碳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非常廣泛。碳可以和鐵形成合金,亦即鋼。石墨與粘土混合後可製成鉛筆芯,用於書寫和繪畫。石墨還能用作潤滑劑、顏料、玻璃生產過程中的鑄模材料、亁電池中或電鍍和電鑄過程中的電極、電動機中的碳刷以及核反應爐中的中子減速劑等等。木炭可用於繪畫、燒烤、煉鐵等等。木材、煤炭和石油都可用作燃料,用以發電或保暖。高質量鑽石被用作首飾,而工業用鑽石則可在金屬或石頭上進行鑽孔、切割和磨光。化石燃料中的碳氫化合物能加工成塑膠。聚酯纖維裂解後形成的碳纖維可以為塑膠加固,產生輕盈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的製造原料為經拉伸過的聚丙烯腈以及其他有機物質,其最終的晶體結構和力學屬性取決於初始原料和製作工序。由PAN做成的碳纖維結構與細長的石墨絲相似,而經過熱處理後,結構就會變成連續的一張薄片。這種纖維的拉伸比強度比鋼還要高。炭黑的應用包括:黑色顔料、印刷墨水、藝術油墨和水彩、碳式複寫紙、汽車油漆、墨和鐳射印表機碳粉。炭黑還可以用作橡膠和塑膠的填充劑。活性炭可吸附、過濾物質,其應用範圍包括防毒面具、水淨化、廚房吸油煙機等,也可從消化系統中吸收毒物或氣體作醫學治療。碳在高溫下可以進行還原反應,如焦炭可將鐵礦石轉化為鐵金屬。鋼與碳粉末一起加熱後,可以達到表面硬化的作用。碳化矽、碳化鎢、碳化硼和碳化鈦都是超硬材料,在切割和碾磨時被用作磨料。幾乎所有衣料都由碳化合物組成,如人造紡織品和皮革等。不同形式的碳是有希望的催化劑或催化劑載體和電極材料。鑽石.鑽石工業可基本分為寶石級和工業級鑽石的生產和加工,兩種市場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寶石級鑽石交易市場巨大。但與金、鉑等貴金屬不同,鑽石寶石的交易並不像日用品:其利潤幅度很高,二手市場也不大。工業用鑽石市場主要注重鑽石的硬度和熱導率,而幾乎忽略鑽石的清澈度和顔色。因此開採出來的鑽石中,有80%、高效軸承以及特殊窗戶等。在人工鑽石生產技術的發展下,更多應用將在未來實現,如作為積體電路中的半導體或電子產品中的散熱片等。安全.純碳對人類的毒性很低,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木炭的形式直接安全進食。碳可以抵抗化學侵蝕,包括消化道中的酸。因此當進入人體組織後,碳會長時間存留。炭黑有可能是第一種被用作紋身的顔料。冰人奧茨的身上有碳刺青,一直保留到他死後5200年後的今天。然而,大量吸入煤灰或煤煙卻會刺激肺部,並造成煤工塵肺等阻塞性肺病。作磨料用的鑽石粉末在進食或吸入後同樣會造成危險。柴油引擎排煙中含有碳微粒,這些微粒會在肺部積聚。如果進入身體的含碳物質還有其他的雜質,如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就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碳對大部分地球生物來說毒性都很低,但對某些生物卻有毒。比如,碳奈米微塵對果蠅屬是有毒的。碳在高溫下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如溫斯喬火災就是因加熱的石墨造成的。大量煤炭在無氧狀態下經過數億年後,首次被挖出時,可能會在接觸到空氣後自燃。碳的眾多化合物中,有著多種劇毒,如河豚毒素、蓖麻毒蛋白、氰化物和一氧化碳。
134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40" }
輔助性T細胞又稱助手型T細胞,是一種T細胞,它的表面有抗原受體,可以辨識抗原提呈細胞的MHC-II類分子呈獻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細胞就會增殖和分化成作用性Th細胞。很多Th細胞在細胞表面表達CD4蛋白質。這種親和力使得Th細胞和靶細胞可以在抗原特化反應中緊密地貼在一起。帶有CD4分子的Th細胞稱為CD4+ T細胞。輔助T細胞主要可區分為Th1、Th2、Th17及Thαβ等四種。TH1輔助細胞.TH1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內細菌及原蟲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白介素12,也就是過度的TH1表現將會導致巨噬細胞自體免疫疾病,比如麻風病或結核菌素過度反應以及第一型糖尿病等都屬此類。TH2輔助細胞.TH2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外多細胞寄生蟲的免疫反應,主要為白介素4,也就是過分的TH2啟用將會導致肥大細胞及嗜酸細胞過敏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都屬此類。TH17輔助細胞.TH17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外細菌及黴菌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白介素6等都屬此類。THαβ輔助細胞.THαβ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內病毒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阿爾發或貝他幹擾素,也就是過分的THαβ啟用將會導致自然殺手細胞自體免疫疾病,比如重症肌無力等屬此類。
134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輔助性T細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45" }
Microsoft Office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辦公軟體套裝,有Microsoft Windows、Mac系列、iOS和Android等不同系統的版本。與其他辦公室應用程式一樣,它包括聯合的伺服器和基於網際網路的服務。從2007版的Office被稱為“Office System”而不叫“Office Suite”,反映出它們包括伺服器的事實。Office最初是一個推廣名稱,出現於1990年代早期,指一些以前曾單獨發售的軟體的合集。當時主要的推廣重點是:購買合集比單獨購買要省很多錢。最初的Office版本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專業版」包含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Outlook 當時不存在。隨著時間的改變,Office應用程式逐漸整合,共享特性,例如:拼寫和語法檢查、OLE資料整合和VBA指令碼語言。微軟目前將Office延伸作為一個開發平臺,可以藉由專用商店下載第三方軟體搭配使用。Office常是製作檔案檔案的標準,而且有一些其他產品不存在的特性,但是其他產品也有Office缺少的特性。自從Microsoft 2007 Office System開始,Office採用了被稱為Ribbon的新介面風格,並沿用至今。2022年,微軟表示,後續Office將更名為Microsoft 365並更改網頁、標誌,不過Office 2013/2016/2019/2021不會改變名稱,Windows 10/11、Android、iOS/iPadOS 版將更名為Microsoft 365。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體會保留。版本歷史.Microsoft Office最初的版本在1989年所推出,最初的運作是在蘋果電腦的Macintosh平臺之上。Microsoft Office自從推出文書處理、試算表以及簡報製作的軟體後,直至近年一直居於領導地位。從 Microsoft Office 2013 (Office 15) 起,Office 更多的功能提供跨平臺支援,並提供了供移動作業系統 Android 和 iOS 版本的程式,功能主要可用於 Desktop 版本。自 Microsoft Office 2016 版本發行起,各平臺相同版本號的更新內容大致相等。元件.桌面產品.這些程式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2010的所有版本中,除了Microsoft Office Starter 2010。Microsoft Office Starter 2010並非公開銷售的產品,它是購買品牌電腦時隨機安裝的,只包括簡易版Word及Excel,而且在版面的右方有著無法移除的微軟廣告。Windows 10/11也可安裝Office Mobile,10.1吋以下可編輯Word.Microsoft Word是文書處理軟體,被認為是Office的主要程式,在文字處理軟體市場上擁有統治份額,其私有的DOC格式被尊為一個行業的標準,雖然由Word 2007年已經轉用DOCX格式。Word也適宜某些版本的Microsoft Works。它適宜Windows和Macintosh平臺。它的主要競爭者是LibreOffice、Corel WordPerfect和Apple Pages。Excel.Microsoft Excel是電子試算表程式,與Microsoft Word一樣,它在市場擁有統治份額。它最初對佔優勢的Lotus 1-2-3是個競爭者,但最後它賣得比它多、快,於是它成為了實際標準。它適宜Windows和Macintosh平臺。它的主要競爭者是OpenOffice.org Calc、Apple Numbers和Corel Quattro Pro。Outlook.Microsoft Outlook是個人資訊管理程式和電子郵件通訊軟體。在Office 97版接任Microsoft Mail。它包括一個電子郵件客戶端,日曆,任務管理者和地址本。它的電子郵件程式的主要競爭者是Mozilla Thunderbird和Eudora,它的個人資訊管理程式主要競爭者是蘋果公司的Mail和Lotus Organizer。它的一個版本也被包括在大多數Pocket PC掌上電腦裡。PowerPoint.Microsoft PowerPoint是一個在Windows和Macintosh下流行的介紹程式。它可以建立由文字組合,圖片,電影以及其它事物組成的幻燈片。幻燈片可以在螢幕上顯示,並且可以透過闡述者操控,幻燈片也可以使用反映機或投影儀投射到螢幕上。Windows Mobile 2005將使用本程式在市場上擁有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競爭者是OpenOffice.org Impress,Corel Word Perfect和Apple Keynote。Access.Microsoft Access是由微軟釋出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可以用於製作處理資料的桌面系統。它也常被用來開發簡單的網頁應用程式。只提供Windows版本,且在套裝Office中只有專業版、企業版以上才提供。外掛.第三方外掛程式支援.Office應用程式的一個主要特性是使用者和第三方業者可以編寫以COM為基礎的"Office套件",來擴充應用程式的功能,以及新增自訂的命令和介面。以網路為基礎的服務.從1997年版本開始,Microsoft Agent開始提供Office助手,一個互動式幫助工具。“助手”的綽號經常是“Clippy”或“Clippit”。因為它預設對應CLIPPIT.ACS。從Macintosh Office 98起,Office的Macintosh和Windows版本分享同樣的檔案格式。結果,任意一個安裝Office 98起之Macintosh均能讀取Windows平臺的97版起之檔案,而且反之亦然。彩蛋.部分版本中,藏有開發人員設計的一些彩蛋。其他資訊.基於某些原因,大多數Microsoft Office版本使用獨有的介面庫,沒有使用作業系統的介面庫。儘管Windows使用“服務包”,但是Office習慣於釋出可以單獨安裝的升級版。但是,在Office 2000 Service Release 1之後,Office現在只發布服務包。支援的生命週期.每一個版本的Office的支援期都有5年或新版本Office釋出後的2年,視乎哪個時間較遲。
135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Microsoft Office",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51" }
反美是指對美國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國的政策的抱持強烈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僅僅對美國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單一的一個原因並不能稱為反美主義,只是一種反美情緒。只有當個人或團體將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經影響其本身的價值觀時才稱為反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反美戰爭。反美主義包含了很多內容,例如政治。不論是美國人還是非美國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義傾向。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反美主義大多數是對大美國主義、美國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不滿。可能原因.經濟哲學.美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關注控制、競爭、自由貿易以及自身利益的資本主義經濟體。但有些國家和人民出於各種原因並不同意美國對世界的做法,他們認為美國的制度存在著嚴重漏洞。國內政策.對於居住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較深的人而言,美國毒品戰爭的政策也被視為一種壓迫的行為。禁毒的後果是監獄犯人較多,大多數都是非暴力、低階層的吸毒人士。這也破壞了美國介入毒品貿易活動國家所進行的國際干預行動。美國人始終是全球最多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費和浪費群體,它乘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整合資源達到利己的目的。但美國能源部表示,如今每一美元的經濟產出,美國現在只需要七十年代早期一半的石油。此外,根據美國商業部和美國汽車協會的資料,石油消耗只佔目前美國GDP的2.7%,而1980年則高達8%。在每人消耗量方面,也從1970年代至2002下降了25%。外交.如今的反美主義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在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前或之後,美國曾多次干涉或反對過一些政府和國家,有時候還會因其需要而改變對某一國家或政府的立場,特別是冷戰時期支援一些反民主的右翼軍政權。這種作為世界的拯救者的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美國的門羅主義。美國經常支援一個“比較不專制獨裁”的獨裁政權對付另一個“更專制獨裁”的獨裁政權,以維持自身利益。#重定向冷戰前.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政權成立中華民族反英美協會,組織反美活動。冷戰時期.冷戰時期,美國在拉丁美洲過去大力支援右翼獨裁政權、軍事政變以及暴力政變的行為,推翻的物件包括了一部分民主國家在內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等,這些也引起了一些爭議。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73年為智利皮諾切特的軍事政變提供過很多的協助。由於皮諾切特的一些官員是中情局的線民,所以在反對皮諾切特的左翼及民主派分子中引起了反美情緒,惟皮諾切特下臺後的文人政府仍維持親美的外交。美國曾經支援過尼加拉瓜的一個試圖推翻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左翼獨裁政府的遊擊組織康特拉。這次事件激起了部分尼加拉瓜人的不滿情緒。美國官方以及很多美國人的觀點是,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來阻止共產主義的蔓延。其他美國人,特別是部分自由派人士,則會辯稱美國的主要利益是在經濟上的,因此推論說美國會採取任何手段去幫助被推翻的虛假的民選政府,全部是間接選舉或在“沒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情況下進行的選舉”的政府來派出死亡小組進行大規模謀殺行動,來確保美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利益。1989年,英國約克郡電視臺製作了紀錄片《美萊村的四小時》,採訪當年越南和美國的目擊者,揭露了美萊村屠殺的新證據。冷戰後.冷戰後的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外國政府的干預引起很多民眾對美國的反感情緒。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美國曾經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援過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也激起很多穆斯林的不滿。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援是反美主義情緒的根源,特別是在穆斯林世界。在美國國內,猶太人具有各方面的影響力,也連帶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因此美國在阿以衝突中的角色往往被看成是不公平並且偏袒以色列。例如,美國對巴勒斯坦哈馬斯恐怖分子襲擊以色列平民的事件很快便作出反應,但卻常常對以色列軍隊攻擊巴勒斯坦平民的事件視而不見,並拒絕譴責以色列。這個問題在穆斯林世界中引起了極大憤慨以及對美國的反感情緒,因為他們認為美國人是在協助“霸道”的以色列人欺壓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也有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幫助以色列是因為美國人根深蒂固的歧視阿拉伯人的想法。此外,美國大力支援一些在中東並不受歡迎,並在國內推行高壓統治的親美獨裁政權,例如埃及、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這與美國支援民主自由的價值背道而馳。2012年9月11日,批評伊斯蘭教的電影《穆斯林的無知》播出後,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到來自原利比亞反對派的武裝團伙襲擊,美國大使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及其他三名使館人員死亡。這是美國外交機構近三十年來遭到的最嚴重的破壞。一些國家,例如法國,也因美國冷戰後在聯合國安理會使用了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的否決權,卻將其他國家使用否決權視為對自己的冒犯的行為而感到不滿。他們對外宣稱,作為美國的盟友並不意味著盲目地支援任何美國所提出的建議。在美國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的同時,卻對古巴繼續實行禁運至2015年,這在有些人看來是十分偽善的且極具復仇意味。1996年的《赫爾姆斯-伯頓法》允許美國公民以及企業控告任何與古巴進行貿易往來的外國人士,以此達到強迫所有國家都對古巴進行禁運的目的。美國的自由派人士將該法視為是對他國主權的踐踏以及對世界貿易組織規章的破壞。雖然克林頓總統否決了法案的中心內容,小布什總統卻繼續執行遭否決部分的條款,該法案的存在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美國政府每年都會評估他國是否在對抗毒品的戰爭中合作,那些不合作的國家就會在經濟上或外交上遭制裁。這項制裁被一些不配合的國家,特別是墨西哥視為冒犯。很多較小及較貧窮的並且不擁有核武的國家將美國試圖禁止核武器擴散的行為視為是保持其軍事優勢的手段。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則認為,防止核武的擴散對很多衝突地區而言是十分有益的,而忽視了核武可能保障常規軍力較弱的國家。美國五角大樓在2003年5月宣佈在防止恐怖活動的同時,宣佈將保障美國公民的民權自由。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臺灣問題視作內政問題,故對美國給予臺灣軍事協助感到不滿。而且,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售以及其在西藏問題和新疆問題上的立場常激怒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的指責常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在另一方面,臺灣及日本卻認為美國太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美國也違背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一個中國”的協定。1993年-2001年,由於連續發生了銀河號事件、臺海危機、五八事件和中美撞機事件,中國大陸民眾反美情緒高漲,以至於911事件發生後,中國民間普遍視之為“報應”。1998年2月3日,一架載著4名美國軍人的美軍戰機從義大利東北部阿維亞諾空軍基地起飛,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此機在進入多洛米蒂山脈,穿過費恩梅山谷時,飛行員故意從距地面高度不足80米的切爾米斯山纜車道的纜繩下穿行,造成纜繩被拉斷,導致20名滑雪遊客死亡。此事及之後的一審無罪判決在義大利境內引發了反美遊行抗議。此前,美軍飛機經常無視法規進行超低空飛行,引發當地百姓的反感。1995年9月4日,三名駐日本沖繩美軍士兵輪姦了一名12歲的日本女學生,此事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各種群眾抗議集會和遊行接連不斷,並從沖繩發展到全國。2001年-2012年間,沖繩又相繼發生數起美軍士兵強姦當地婦女案,並多次引發當地民眾抗議,要求美軍撤出沖繩並嚴懲罪犯。2010年4月25日,近10萬人在日本沖繩島南部集會,要求普天間基地撤出沖繩島。2012年12月,樸載相在赴美演出《江南style》之前,被美國媒體曝出過去的反美歷史,2002年6月13日,駐韓美軍裝甲車在公路上碾死了兩名女學生,這場事故在韓國國內造成大規模的反美浪潮。韓國歌星樸載相當年也參加了一次大型反美演出,並在舞臺上砸毀了一件美軍坦克模型。2004年,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曝光,引發各國政府、新聞媒體和各地人權組織的譴責。樸載相又參加了一次反美演出,並演唱了一首名為《親愛的美國人》的反美軍歌曲。在禁入境威脅下,他祇得於12月7日發表宣告,為之前的兩次反美行為表示歉意。2010年至2013年,維基解密洩露了大量美國機密檔案,還公佈了由美軍跨性別士兵切爾西·曼寧提供的美軍2007年4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2009年5月4日在阿富汗法拉省格拉奈村屠殺平民的錄影,這些資料在全球掀起了反美輿論風暴。2013年,前中情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逃出美國後,向全世界曝光了絕密的稜鏡計劃,使得全球民眾和政要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2014年3月,中國昆明發生暴力恐怖事件後,美國駐華大使館因外交辭令不當,引起中國大陸網友的批評與爭議。習近平成為中國領導人後,在處理國際關係上採取更加進取的手段,視美國為中國的頭號敵人,甚至發起「戰狼外交」,中美關係演變成新冷戰,中國反西方情緒也不斷升溫,美國成為中國官方和民間主要的批評物件。2018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發生中美貿易戰和因制裁華為而導致的“科技冷戰”,讓中美關係急速惡化。而當香港於2019年6月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後,美國強烈指責香港警察向示威者使用過份武力並讚揚示威者的抗爭運動,使中國政府、中國大陸民間、香港建制派以及其支持者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上升。而在2020年1月21日,美國開始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後,美國因防疫失敗而導致的疫情失控,出現了很多針對於亞裔美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致使中美關係徹底降到“冰點”。2020年2月3日,《華爾街日報》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發表言論“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認為是種族歧視言論。而3月18日川普在Twitter上美國指控中國散播疫情,還把COVID-19稱之為“中國病毒”的言論已經引起中國政府和民間的多番不滿。到了2020年5月23日,中國因應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而設立《港區國安法》,引起美國等多個與美國為盟友的國家不滿。。2021年1月26日,美國新任總統喬·拜登簽署了關於種族平等的備忘錄,內容主要是圍繞種族平等的一系列行政措施。主要針對打擊美國國內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和仇外心理,特別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亞太裔遭遇的偏見和不平等待遇。其中包括禁用“中國病毒”、“功夫流感”等帶有種族歧視性的詞彙。2023年5月13日,伊朗最高領袖代表穆斯塔法·馬哈米稱塔利班是華盛頓的傀儡集團,伊朗必須對塔利班使用所有壓力工具來實現其目標。對非正規軍的資金支援.美國一直以來就有資金支援非正規軍的歷史。贊助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們將這些非正規軍稱為自由戰士,但是受害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則將這群人稱為恐怖份子。這種資金的支援可能來自美國政府,個人或者兩者兼有之。長久以來有傳言說美國向哥倫比亞的右翼武裝份子販賣武器以及提供訓練的訊息。哥倫比亞的左翼份子控制了該國的部分地區,並被美國指稱侵犯人權。甚至連美國的盟友英國也成為類似行動的目標: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援愛爾蘭統一的臨時共和軍以及正規的愛爾蘭共和軍。這些組織的資金一般來自愛爾蘭裔美國人,他們一直對北愛爾蘭問題採取一種愛國主義的態度。宗教觀.一般認為,美國不少人,特別是居住於相對貧窮的聖經地帶州份的居民,在宗教和各種社會議題上相較於其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要保守一些,美國主流社會仍然維持基督教的價值觀,大部分公職人員信仰基督教,按美國的保守派人士將那些害怕或不喜歡美國文化、保守主義甚至反基督教本身的人都視為反美人士。有些歐洲國家不喜歡美國自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的言論,也不贊同美國扮演的國際警察角色看成是將全世界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們不同意美國國會透過的我們信仰上帝的國家格言,加上反對美國長年以來實際操作上獨厚基督教的宣傳,認為這將挑起宗教戰爭。他們質疑美國是否已經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另一方面,來自宗教上更加保守文化國度的人,卻對美國的宗教寬容與多樣化感到不滿,例如在公立學校的服飾。流行文化.美國流行文化——美國音樂、美國電視劇、美國電影、書籍以及最近興起的網路以及其他流行文化——被認為是美國最成功也是最明顯的出口。在文化產品方面美國賺進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開放國家,美國的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無處不在。在一些國家,美國文化所宣揚的價值觀與當地原有的價值觀有極大的不同。從普通歐洲知識分子的觀點,美國的連續劇及電影包含了很多暴力、色情、性解放、LGBT與性別意識等以及黑種人與白種人還有邪惡與正義的簡單劃分。但是公平來說,大多數美國人確實認同這些文化價值中的大部分。另外一個對美國文化出口的關注點是:不管其內容如何,如此大量的文化出口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的美國化單一性,不同與原創觀點的匱乏。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社會,特別是伊斯蘭社會,認為西方流行文化,特別是美國的流行文化,是一種對一個世俗而且充滿性與暴力的社會的鼓吹。他們反對這些流行文化中所帶有的美國價值觀,雖然他們反對的原因與歐洲人反對的原因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美國的政界、商界則認為文化也是一種應該可以自由貿易的商品,因此希望外國政府取消限制美國文化產品的貿易壁壘。美國對其他國家面臨文化帝國主義時所有的敏感心態認識不足,也因此招至有些人的不滿。生活方式.美國人認為他們的高生活標準以及他們國家所達到的成就感到自豪,而美國立國時所追求的理想,今天也成為世界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基本原則。美式愛國主義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一套政治信仰的國家,而不是基於單一的民族主義或其他本能的愛國主義。但是美國的愛國主義有時可能會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困擾。例如,但值得注意的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會存在,不過往往會由於國外媒體或文化的影響而減弱,而美國則較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135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反美",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56" }
生物又稱生物體、有機體、機體,是指任何以“單一實體”運作的有機生命系統,或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命能表現生命現象,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則生活在水中。生物區別於無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這是類生命現象的基礎。雖然知道生物源自演化,但生命的起源和確切演化史仍有許多待解決的細節。生物學分類在近代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演化而來 。多細胞生物 則指包含多於一個細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共同特徵.代謝和遺傳是最大兩點,但在複雜生命中需要更多屬性來定義,只是這些屬性並非普遍存在,詳見下。例如病毒就是相當特殊的生命表現形式。生物的共有屬性主要有四個,一般我們會包含:較不明顯的有其他三個化學.生物體是複雜的化學系統,其作用在維持生物體的生存及發展,以及繁衍後代。生物化學主要研究生物體內的化學現象。整個生物體的現象可以決定生物是否可以適合其環境,也決定了其中DNA內的基因是否可以繼續存續。生物體的代謝及其他許多內部機能都和化學反應有關,特別那些有關大型有機分子的化學。生物體是化學物質形成的複雜系統,藉由和環境的互動,有各式各樣的角色。生物體是半封閉的化學系統,雖然生物體是生命的單位,但生物體和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生物體會吸收及釋放能量,自養生物利用陽光或其他無機物質來產生可用的能量,異營生物則是利用環境中的有機物質中的能量。有機物質中主要的化學元素是碳,碳原子的特點是有很強的親合力可以和小原子鍵結,也可以和其他的碳原子鍵結,而且因為其體積小,可以同時和多個原子鍵結,因此是有機生物體的基礎。碳可以形成三個原子的簡單分子。高分子.組成生物的分子可以分為高分子用核苷酸的序列來儲存資訊。四種核苷酸(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組成的特殊序列決定了生物體的許多特徵。核苷酸的序列可以拆成許多由三個核苷酸組成的遺傳密碼,對應一種特殊的胺基酸。因此DNA的序列對應某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而且由於其成份胺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會依特殊的方式摺疊,而且會執行一特定的機能。以下是已知蛋白質的機能:雙層的磷脂組成了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主要結構,包覆在細胞的外面,防止化學物質自由的進出細胞。由於磷脂雙分子層的選擇性滲透,只有特定分子才能透過細胞膜。在一些多細胞的生物中,這可以是儲存能量及在細胞間傳播資料的方法。相較於脂質及蛋白質,醣更容易分解,也更容易轉換為能量,在所有生物體中,醣是最常使用的有機分子能量分類.所有的生物可依生物分類學,分類為分類單元或是支序分類。分類單元是生物分類階層中的一個群體,從最廣泛的域到最細的物種,其分類階層如下:例如Homo sapiens是現代人類。所有科學上已知的生物都可依此係統分類,因此同一科的生物在基因上會比同一綱的生物更加接近。因為病毒不屬於生物,病毒的分類相當有挑戰性。最早病毒會依其宿主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及噬菌體,後來會依產生的疾病分類,例如呼吸道病毒。現在病毒是依其核酸、衣殼的對稱性及是否有包膜來分類。病毒.病毒由於不能獨立進行繁殖和新陳代謝而通常不被認為是生物。然而,依據美國法典也缺乏獨立生存能力,所以病毒是否算作生物仍然存在爭議。儘管病毒有酶和其他生物特有的分子,它們在寄主細胞外卻無法生存,並且病毒新陳代謝的過程需要寄主遺傳機制的參與。這種寄生現象的起源還不清楚,但有可能產生於寄主。壽命.壽命是生物的基本引數之一。有的生物只能生存一天,有的生物例如一些植物能生存幾千年。燈塔水母是已知的其中一種目前沒有壽命限制的生物。細胞衰老在決定生物體、細菌、病毒甚至是朊毒體的壽命時很重要。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存在於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序列——端粒與細胞的壽命有著很大的關係。通常情況下,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隨著端粒逐漸縮短,最後造成了位於染色體DNA中間段的對細胞生命活動有意義的DNA序列的缺失。由於此時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細胞便會進行一種由自身控制的程式性死亡——細胞凋亡。此外,腫瘤細胞中的端粒結構通常沒有縮短,這也是腫瘤細胞能夠進行無限制分裂的原因之一。演化.在生物學上,共同起源的理論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或祖先的基因庫,可以在所有生物體之間共同的特徵找到共同的祖先的證據。在達爾文的時代,證據完全是基於共同的特性可見的形態相似,例如所有的鳥有翅膀。
135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生物",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59" }
杜審言,字必簡,唐朝詩人、官員。杜審言是詩人杜甫的祖父。在詩歌創作上,擅長五言律詩。在初唐時期的詩歌發展史上,一般認為排在初唐四傑之後,與沈佺期、宋之問齊名。生年.杜審言生年已無法確定。其卒年已知,但史書只記載他“年六十餘卒”,據此推算只能知道他出生在648年或之前幾年。不少文學著作多根據聞一多《唐詩大系》的646年為生年。生平.家族出於京兆杜氏,晉朝時杜遜遷居襄陽。其父杜依藝終於洛州鞏縣令後,其家定居於鞏縣。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年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在隰城縣任上,其詩作《經行嵐州》有“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之句,被楊萬里評為佳句。永昌元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作詩送行者有陳子昂、宋之問等四十五人。杜審言在吉州任上得罪員外司戶郭若訥、司馬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審言十六歲的兒子杜並為父報仇,潛入刺殺了周季重,杜並也被侍衛當場殺死。此事震驚朝野,皆稱杜並為孝子。武則天聞知此事,召杜審言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再遷膳部員外郎。神龍革命後,因結交張易之兄弟,與大批文人一起被貶,杜審言被流放到峰州。在途中,與一起被貶的沈佺期、宋之問等人互有唱酬的詩,但杜審言的詩今已不存。不久,召回任國子監主簿。景龍二年五月,任修文館直學士,當年冬天病逝。宋之問作祭文,武平一作表。葬於河南郡偃師縣首陽之東原,追贈著作郎。文學評價.杜審言的詩多為寫景、唱和及應制之作,以渾厚見長,杜甫雲:“吾祖詩冠古。”工於五律,對近體詩之形成與發展,頗有貢獻。被後人評論為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五律《》,被明朝的胡應麟讚許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長達四十韻,為初唐近體詩中第一長篇。當時人對杜審言的詩歌評價就很高。陳子昂稱之為“徐陳應劉不得劘其壘,何王沈謝適足靡其旗”。宋朝時不少人認為杜甫的詩作受到杜審言的不少影響。軼聞.《新唐書》本傳記載,杜審言對宋之問等人非常傲慢,但杜審言死後宋之問作祭文對他相當推崇,後人多認為是史書記載不實。新舊唐書還記載杜審言選官蘇味道天官侍郎之事,該事最初見於《太平廣記》所引五代時人所寫的小說《譚賓錄》。但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杜審言只是洛陽丞,並無選官資格。
136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杜審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60" }
代謝;合成代謝則可以利用能量來合成細胞中的各個組分,如蛋白質和核酸等。代謝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交換停止,則生物體的生命就會結束。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歸納為代謝途徑,透過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成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可以透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其變得可行;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一個生物體的代謝機制決定了哪些物質對於此生物體是有營養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如部分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氫作為營養物質,但這種氣體對於部分生物來說卻是致命的。代謝速度,亦稱代謝率也影響了一個生物體對於食物的需求量。代謝有一個特點: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種,基本代謝途徑都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為檸檬酸迴圈中的最為人們所知的中間產物存在於所有的生物體,無論是單細胞細菌還是多細胞生物。代謝中所存在的這樣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於相關代謝途徑的高效率以及這些途徑在演化史早期就出現而形成的結果。關鍵的生化物質.動植物和微生物大部分組成結構是氨基酸、糖類和脂類。由於這些分子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代謝既製造這些分子用於構建細胞和組織,又在攝入食物後將食物中的這些分子消化降解以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許多重要的生化物質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多聚體,如DNA和蛋白質。這些生物大分子對於所有的生物體都是必要的組分。下表中列出了一些最常見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和蛋白質.蛋白質是由線性排列的氨基酸組成,氨基酸之間以肽鍵相互連線。酶是最常見的蛋白質,它們用於催化代謝中的各類化學反應。一些蛋白質具有結構或機械功能,如一同參與形成細胞骨架以維持細胞形態。也有許多蛋白質在細胞訊號傳導、免疫反應、和細胞週期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脂類.脂類是類別最多的生物分子。它們主要的結構用途是形成生物膜,如細胞壁;此外,它們也可以成為機體能量脂類通常被定義為疏水性或兩親生物分子,可溶於苯或氯仿等有機溶劑中。脂肪是由脂肪酸基團和甘油基團所組成的一大類脂類化合物;其結構為一個甘油分子以酯鍵連線三個脂肪酸分子形成甘油三酯。在此基本結構基礎上,還存在有多種變型,包括不同大小長度的疏水骨架是另一類由細胞合成的主要的脂類分子。糖類.糖類為多羥基的醛或酮,可以以直鏈或環的形式存在。糖類是含量最為豐富的生物分子,具有多種功能,如儲存和運輸能量。糖類的基本組成單位為單糖,包括半乳糖、果糖以及十分重要的葡萄糖。單糖可以透過糖苷鍵連線在一起形成雙糖,而連線的方式更多樣就變成多糖。核苷酸和核酸.DNA和RNA是主要的兩類核酸,它們都是由核苷酸連線形成的直鏈分子。核酸分子對於遺傳資訊的儲存和利用是必不可少的,透過轉錄和翻譯來完成從遺傳資訊到蛋白質的過程。這些遺傳資訊由DNA修復機制來進行保護,並透過DNA複製來進行擴增。一些病毒中的RNA還具有類似酶的特性,可以催化化學反應。單個核苷酸是由一個核糖分子連線上一個鹼基來形成。其中,鹼基是含氮的雜環,可以被分為兩類: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也可以作為輔酶參與代謝基團的轉移反應。輔酶.代謝中包含了種類廣泛的化學反應,但其中大多數反應都屬於幾類基本的含有功能性基團的轉移的反應型別。這些反應中,細胞利用一系列小分子代謝中間物來在不同的反應之間攜帶化學基團。這些基團轉移的中間物被稱為輔酶。每一類基團轉移反應都由一個特定的輔酶來執行,輔酶同時是合成它和消耗它的一系列酶的底物。這些輔酶不斷地被生成、消耗、再被回收利用。三磷酸腺苷是生命體中最重要的輔酶之一,它是細胞中能量流通的普遍形式。ATP被用於在不同的化學反應之間進行化學能的傳遞。雖然細胞中只有少量的ATP存在,但它被不斷地合成,人體一天所消耗的ATP的量積累起來可以達到自身的體重。ATP是連接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的橋樑:分解代謝反應生成ATP,而合成代謝反應消耗ATP。它也可以作為磷酸基團的攜帶者參與磷酸化反應。維生素是一類生命所需的微量有機化合物,但細胞自身無法合成。在人類營養中,大多數的維生素可以在被修飾後發揮輔酶的功能;例如,細胞所利用的所有的水溶性維生素都是被磷酸化或偶聯到核苷酸上的。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一種衍生物,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輔酶,可以作為氫受體。數百種不同型別的脫氫酶可以從它們的底物上移去電子,同時將NAD+還原為NADH。而後,這種還原形式便可以作為任何一個的輔酶,用於為酶底物的還原提供電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NADH和NADPH。NAD+/NADH多在分解代謝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而NADP+/NADPH則多用於合成代謝反應中。礦物質和輔因子.無機元素在代謝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在機體內含量豐富中,而氫和氧則主要存在於空氣。含量豐富的無機元素都是作為電解質的離子。體內最重要的離子有鈉、鉀、鈣、鎂等金屬離子和氯離子、磷酸根離子以及碳酸氫根離子。在細胞膜的內外維持準確的離子梯度,可以保持滲透壓和pH值的穩定。離子對於神經和肌肉組織也同樣不可缺少,這是因為這些組織中的動作電位上的離子通道對於鈣離子、鉀離子和鈉離子的流動的控制。過渡金屬在生物體體內通常是作為微量元素存在的,其中鋅和鐵的含量最為豐富。這些金屬元素被一些蛋白質用作輔因子或者對於酶活性的發揮具有關鍵作用,例如攜氧的血紅蛋白和過氧化氫酶。這些輔因子可以與特定蛋白質緊密結合;酶的輔因子會在催化過程中被轉化,這些輔因子總是能夠在催化完成後回到起始狀態。分解代謝.分解代謝中,這些電子轉移反應並不釋放能量,而是用作儲存所吸收光能的一種方式。動物中最普遍的分解代謝反應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步驟:首先,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或脂類被消化分解為小分子組分;然後,這些小分子被細胞攝入並被轉化為更小的分子,通常為乙醯輔酶A,此過程中會釋放出部分能量;最後,輔酶A上的乙醯基團透過檸檬酸迴圈和電子傳遞鏈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並釋放出能量,這些能量可以透過將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還原為NADH而以化學能的形式被儲存起來。消化.澱粉、蛋白質和纖維素等大分子多聚體不能很快被細胞所吸收,需要先被分解為小分子單體然後才能被用於細胞代謝。有多種消化性酶能夠降解這些多聚體,如蛋白酶可以將但蛋白質降解為多肽片斷或氨基酸,糖苷水解酶可以將多糖分解為單糖。微生物只是簡單地分泌消化性酶到周圍環境中,而動物則只能由其消化系統中的特定細胞來分泌這些酶。由這些位於細胞外的酶分解獲得的氨基酸或單糖接著透過血液將蛋白被運送到細胞內。來自有機物的能量.糖類的分解代謝即是將糖鏈分解為更小的單位。通常一旦糖鏈被分解為單糖後就可以被細胞所吸收。進入細胞內的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就會透過糖酵解途徑被轉化為丙酮酸鹽併產生部分的ATP。丙酮酸鹽是多個代謝途徑的中間物,但其大部分會被轉化為乙醯輔酶A並進入檸檬酸迴圈。雖然檸檬酸迴圈能夠產生ATP,但其最重要的產物是NADH——由乙醯輔酶A被氧化來提供電子並由NAD生成,同時釋放出無用的二氧化碳。在無氧條件下,糖酵解過程會生成乳酸鹽,即由乳酸脫氫酶將丙酮酸鹽轉化為乳酸鹽,同時將NADH又氧化為NAD+,使得NAD可以被迴圈利用於糖酵解中。另一中降解葡萄糖的途徑是磷酸戊糖途徑,該途徑可以將輔酶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脂肪是透過水解作用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以進入糖酵解途徑,透過β-氧化被分解並釋放出乙醯輔酶A,而乙醯輔酶A如上所述進入檸檬酸迴圈。脂肪酸同樣透過氧化被分解;在氧化過程中脂肪酸可以釋放出比糖類更多的能量,這是因為糖類結構的含氧比例較低。氨基酸既可以被用於合成蛋白質或其他生物分子,又可以被氧化為尿素和二氧化碳以提供能量。氧化的第一步是由轉氨酶將氨基酸上的氨基除去,氨基隨後被送入尿素迴圈,而留下的脫去氨基的碳骨架以酮酸的形式存在。有多種酮酸。能量轉換.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中,透過如檸檬酸迴圈等代謝途徑,電子從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分子上轉移到氧氣上,並將產生的能量以ATP的方式儲存起來。在真核生物中,這一過程是由位於線粒體膜上的一系列膜蛋白來完成的,被稱為電子傳遞鏈。而在原核生物中,對應的蛋白質則位於細胞內膜上。這些蛋白質利用從電子還原性分子磷酸化,最終產生ATP。來自無機物的能量.化能無機營養是一種發現於一些原核生物中的代謝型別,這些原核生物透過氧化無機物來獲得能量。它們能夠利用氫氣,還原性的含硫化合物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都很重要,並且對土壤的肥沃十分關鍵。來自光的能量.太陽光中的能量可以被植物、藍藻、紫細菌、綠菌和一些原生生物所捕獲。這一獲取光能的程序常常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相偶聯,成為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光能獲取和碳固定系統在原核生物中卻能夠分開執行的,因為紫細菌和綠菌無論在碳固定或是在有機物酵解之時,都可以利用陽光作為能量捕獲太陽能的過程與氧化磷酸化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因為兩者都包括了能量以質子濃度梯度形式存在以及這種濃度差所驅動的ATP的合成。用於驅動電子傳遞鏈的電子是來自於被稱為光合反應中心的蛋白質。根據所含的光合色素型別的不同,可以將反應中心體分為兩類:去鎂葉綠素-醌型和鐵-硫型;大多數的光合細菌只含有一類反應中心體,而植物和藍藻則含有兩類。此外,光系統是在光合作用中發揮主要作用的蛋白質複合物,包括光系統I和II。在植物中,光系統II可以利用光能從水中獲得電子,並釋放出氧氣。電子隨後流入細胞色素b6f複合物,該複合物用能量將質子泵出類囊體。當電子繼續流過光系統I時,它們可以被用於還原輔酶NADP+、用於卡爾文迴圈或回收後用於合成更多的ATP。合成代謝.合成代謝的總稱。一般而言,用於組成細胞結構的複雜分子都是從小且簡單的前體一步一步地構建而來。合成代謝包括三個基本階段:首先生成前體分子,如氨基酸、單糖、類異戊二烯和核苷酸;其次,利用ATP水解所提供的能量,這些分子被啟用而形成活性形式;最後,它們被組裝成複雜的分子,如蛋白質、多糖、脂類和核酸。不同的生物體所需要合成的各類複雜分子也互不相同。自養生物,如植物,可以在細胞中利用簡單的小分子,如二氧化碳和水,來合成複雜的有機分子如多糖和蛋白質。異養生物則需要更復雜的物質如單糖和氨基酸,來生產對應的複雜分子。生物體還可以根據它們所獲得的能量不同而被細分為:獲取光能的光能自養生物和光能異養生物,以及從無機物氧化過程或的能量的化能自養生物和化能異養生物。碳固定.光合作用是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來合成糖類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利用光合反應中心所產生的ATP和NADPH將CO2轉化為3-磷酸甘油酸,並繼續將3-磷酸甘油酸轉化為生物體所需的葡萄糖,因此該過程被稱為碳固定。碳固定反應作為卡爾文-本森迴圈的一部分,由RuBisCO酶來進行催化。發生在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分為三種:C3碳固定、C4碳固定和CAM光合作用。這些光合作用種類之間的差異在於當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迴圈的途徑不同:C3型植物可以直接對CO2進行固定;而C4和CAM型則先將CO2合併到其他化合物上,這是對強光照和乾旱環境的一種適應。在光合型原核生物中,碳固定的機制只見差異性更大。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經由卡爾文-本森迴圈或者乙醯輔酶A的羧化作用而被固定。此外,原核的化能自養菌也可以透過卡爾文-本森迴圈來固定CO2,但卻使用來自無機化合物的能量來驅動反應。糖類和聚糖.糖類的合成代謝中,簡單的有機酸可以被轉化為單糖。從包括丙酮酸鹽、乳酸鹽、甘油、3-磷酸甘油酸和氨基酸在內的化合物來生成葡萄糖的過程被稱為糖異生。糖異生將丙酮酸鹽透過一系列的中間物轉化為葡萄糖-6-磷酸,其中的許多中間物可以與糖酵解過程共享。然而,糖異生過程不是簡單的糖酵解過程的逆反應,其中多個步驟是由不在糖酵解中發揮作用的酶來催化的。這樣就使得葡萄糖的合成和分解可以被分別調控,以防止這兩個途徑進入。雖然脂肪是通用的儲存能量的方式,但在脊椎動物,如人類中,儲存的脂肪酸不能透過糖異生作用而被轉化為葡萄糖,因為這些生物體無法將乙醯輔酶A轉變為丙酮酸鹽。因此,在長期飢餓後,脊椎動物需要從脂肪酸來製造酮體來代替組織中的葡萄糖,因為像腦這樣的組織不能夠代謝脂肪酸。在其它生物體,如植物和細菌中,由於存在乙醛酸迴圈,可以跳過檸檬酸迴圈中的脫羧反應,使得乙醯輔酶A可以被轉化為草醯乙酸鹽,而草醯乙酸鹽可以被用於葡萄糖的生產,因此解決了脊椎動物中存在的這一代謝問題。多糖和聚糖是透過逐步加入單糖來合成的,加入單糖的過程是由糖基轉移酶將糖基從一個活化的糖-磷酸供體。脂肪酸、萜類化合物和類固醇.脂肪酸合成是一個將乙醯輔酶A多聚化並還原的過程。脂肪酸上的乙醯基鏈是透過一個反應迴圈來延伸的,包括加入乙醯基、將其還原為乙醇和繼續還原為烷烴的過程。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發揮作用的酶可以被分為兩類:動物和真菌中,所有的脂肪酸合成反應由一個單一的多功能酶,I型脂肪酸合酶來完成;而在植物質體和細菌中,有多個不同的酶分別催化每一個反應,這些酶統稱為I型脂肪酸合酶。萜烯和異戊二烯類化合物是脂類中的一個大家族,它們組成了植物天然化合物中的最大的一類。這些化合物是以異戊二烯為單位,聚合和修飾而成的;其中,異戊二烯是由具反應活性的前體,異戊烯焦磷酸和二甲烯丙基焦磷酸提供的。這兩個前體可以在不同的途徑中被合成。動物和古菌利用甲瓦龍酸途徑來從乙醯輔酶A生產這兩個化合物;而植物和細菌則透過非甲瓦龍酸途徑利用丙酮酸和甘油醛-3-磷酸作為底物來生產它們。另一個利用這些活化的異戊二烯供體的重要反應是類固醇的生物合成。其中,異戊二烯單位連線在一起聚成角鯊烯,然後摺疊起來,經過一個質子引發的連續成環反應得到羊毛脂甾醇。而羊毛脂甾醇能夠被繼續轉化為其他類固醇,如膽固醇和麥角甾醇。蛋白質.生物體之間合成20種基本氨基酸的能力各不相同。大多數的細菌和植物可以合成所有這20種氨基酸,而哺乳動物只能合成10種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對於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獲取必需氨基酸的途徑只能是攝入富含這些氨基酸的食物。所有氨基酸都可以從糖酵解、檸檬酸迴圈或磷酸戊糖迴圈中的中間產物生成。其中,合成過程所需的氮由穀氨酸和谷氨醯胺來提供。氨基酸合成需要先有適當的α-酮酸形成,然後透過轉氨作用形成氨基酸。氨基酸是透過肽鍵連線在一起並進一步形成蛋白質。每種不同的蛋白質都對應著自己獨特的氨基酸序列來合成,該反應由氨醯tRNA合成酶進行催化。然後,以信使RNA中的序列資訊為指導,帶有正確氨基酸的氨醯tRNA分子就可以結合到核糖體的對應位置,在核糖體的作用下將氨基酸連線到正在延長的蛋白質鏈上。核苷酸.核苷酸是由氨基酸、二氧化碳以及甲酸來合成的。由於其合成途徑需要消耗大量的代謝能量,大多數的生物體內都有有效的系統來進行核苷酸補救。嘌呤是以核苷衍生而來,而次黃苷酸則是由來自甘氨酸、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的原子以及從輔酶四氫葉酸鹽上轉移來的甲酸基來合成的。嘧啶是由鹼基乳清酸鹽合成的,乳清酸鹽則由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轉化而來。異型生物質代謝和氧化還原代謝.所有的生物體如果持續攝入非食物類物質而沒有相應的代謝途徑,這些物質就會在細胞中積累並造成危害。這些存在於機體內可能造成損害的物質被稱為。異型生物質包括合成藥物、天然毒藥和抗生素,所幸的是它們可以在一系列異型生物質代謝酶的作用下被去毒化。在人體中,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轉移酶的生物修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許多這樣的微生物反應在多細胞生物體中也同樣存在,但由於微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使得它們能夠代謝的物質比多細胞生物體要廣泛的多,它們甚至可以降解包括有機氯在內的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在需氧生物中還存在氧化應激的問題。其中,需要對包括氧化磷酸化和蛋白質摺疊中二硫鍵形成所產生的活性氧來清除。生物體的熱力學.生物體也必須遵守熱力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封閉系統中,熵值總是趨向於增加。雖然生物體的高度複雜性看起來似乎與這一定律相反,但生物體實際上是開放系統,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因此,生命系統不是處於平衡之中,而是表現為耗散結構來維持它們的高度複雜性,同時增加周圍環境的熵值。細胞中的代謝則是透過將分解代謝的自發過程和合成代謝的非自發過程偶聯來達到保持複雜性的目的。用熱力學來解釋,代謝實際上就是透過製造無序來保持有序。調控機制.由於生物體的外界環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代謝反應必須能夠被精確的調控,以保持細胞內各組分的穩定,即體內平衡。代謝調控也使得生物體能夠對外界訊號產生反饋並能夠與其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其中,兩個緊密聯絡的概念對於瞭解代謝途徑的調控機制非常重要:第一,酶在代謝途徑中的調節,就相當於其活性是如何根據訊號來升高或降低的;第二,由該酶所施加的控制,即其活性的變化對於代謝途徑整體速率,但如果這些變化對於其所在的代謝途徑的通量基本沒有影響,那麼這個酶就不能夠對於這一途徑發揮控制作用。代謝調控可分為多個層次。在自身調節中,代謝途徑可以自調節以對底物或產物水平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產物量降低可以引起途徑通量的增加,從而使產物量得到補償。這種型別的調節包含對於途徑中多個酶的活性的變構調節。多細胞生物中,細胞在接收到來自其他細胞的訊號後作出反應來改變它的代謝情況,而這就屬於外部調控。這些訊號通常是透過可溶性分子來傳遞的,如激素和生長因子,它們能夠特異性地與細胞表面特定的受體分子結合。在與受體結合之後,訊號就會透過第二信使系統被傳遞到細胞內部,此過程中通常含有蛋白質的磷酸化。由胰島素調節的葡萄糖代謝是一個研究得比較透徹的外部調控的例子。機體合成胰島素是用於對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做出反應。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然後啟用一系列蛋白激酶級聯反應,使細胞能夠攝入葡萄糖並將其轉化為能量儲存分子,如脂肪酸和糖原。糖原的代謝是由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來控制的,前者可以降解糖原,而後者可以合成糖原。這些酶是相互調控的:磷酸化作用可以抑制糖原合酶的活性,卻啟用磷酸化酶的活性。胰島素透過啟用蛋白磷酸酶而降低酶的磷酸化,從而使糖原得以合成。進化.如前所述,代謝的中心途徑,如糖酵解和三羧酸迴圈,存在於三域中的所有生物體中,也曾存在於“最後的共同祖先”中。共同祖先細胞是原核生物,並且很可能是一種具有廣泛的氨基酸、糖類和脂類代謝的產甲烷菌。這些古老的代謝途徑之所以沒有進一步進化,其原因可能是途徑中的反應對於特定的代謝問題已經是一個最佳化的解決辦法,可以以很少的步驟達而到很高的效率。第一個基於酶的代謝途徑和之前的代謝途徑是原始的RNA世界的組成部分。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模型來描述新的代謝途徑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如新增新的酶到一個較短的原始途徑,或是複製而後分化整個途徑,並將已存在的酶和它們的複合體帶入新的反應途徑中。這些進化機制中,哪一種更為重要目前還不清楚,但基因組研究顯示在同一個途徑中的酶可能具有一個共同“祖先”,這就提示許多途徑是透過一步接一步的演化方式利用已存在的反應步驟來獲得新的功能。另一種較為合理的模型來自於對代謝網路中蛋白質結構的演化研究,其結果提示酶具有普適性,同樣的酶能夠在不同的代謝途徑中被利用併發揮相似的作用。這些利用的程序就導致進化,酶在途徑中以類似於馬賽克排列的方式進行拼接。第三種可能性是代謝中的一些部分可以以“模組”的方式存在,而模組可以被用於不同的途徑並對不同的分子執行相似的功能。在進化出新的代謝途徑的同時,進化也可能造成代謝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一些寄生物失去了對於生存非關鍵的代謝程序,代之以直接從宿主體內獲取氨基酸、核苷酸和糖類。類似的代謝能力退化的現象在一些內共生生物體中也被觀察到。相關的研究分析.代謝的經典研究方法是還原法,即對單個代謝途徑進行研究。放射性示蹤劑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它透過定位放射性標記的中間物和產物來追蹤代謝過程,從而可以在整個生物體、組織或細胞等不同水平上對代謝進行研究。隨後,對催化這些化學反應的酶進行純化,並鑑定它們的動力學性質和對應的抑制劑。另一種研究方法是在一個細胞或組織中鑑定代謝相關的小分子,其中所有的這些小分子被稱為一個組織細胞的代謝物組。綜上,這些研究給出了單個代謝途徑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但這些方法卻無法有效應用於更為複雜的系統,如一個完整細胞中的所有代謝。細胞中代謝網路可知是極高的。但現在,利用基因組資料來構建完整的代謝化學反應網路並生成更整體化的數學模型來解釋和預測各種代謝行為已經成為可能。特別是將從經典研究方法中所獲得的代謝途徑和代謝物的資料以及從蛋白質組學和DNA微陣列研究中獲得的資料整合到這些數學模型中,則可以極大地完善這些模型。利用所有這些技術,一個人體代謝模型已經被提出,這一模型將對未來的藥物和生物化學研究提供指導。代謝資訊的一項主要的技術應用是代謝工程。在代謝工程中,諸如酵母、植物和細菌等生物體被遺傳工程改造為生物技術中的高效工具,用於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藥物或工業用化學品的生產。這些改造通常有助於降低產物合成中的能量消耗,增加產量和減少廢物的產生。歷史.對於代謝的科學研究已經跨越了數個世紀,從早期對於動物整體代謝的研究一直到現代生物化學中對於單個代謝反應機制的探索。代謝的概念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3世紀,阿拉伯醫學家提出“身體和它的各個部分是處於一個分解和接受營養的連續狀態,因此它們不可避免地一直髮生著變化”。第一個關於人體代謝的實驗由義大利人於1614年完成並發表在他的著作《醫學統計方法》中。在書中,他描述了他如何在進食、睡覺、工作、性生活、齋戒、飲酒以及排洩等各項活動前後對自己的體重進行秤量;他發現大多數他所攝入的食物最終都透過他所稱的“無知覺排汗”被消耗掉了。在這些早期研究中,代謝程序的機制還沒有被揭示,人們普遍認為存在一種“活力”可以活化器官。到了19世紀,在對糖被酵母酵解為酒精的研究中,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總結出酵解過程是由酵母細胞內他稱為“酵素”的物質來催化的。他寫道:“酒精酵解是一種與生命以及酵母細胞的組織相關的,而與細胞的死亡和腐化無關的一種行為。”這一發現與弗里德里希·維勒在1828年發表的關於尿素的化學合成證明了細胞中發現的化學反應和有機物與其他化學無異,都遵循化學的基本原則。20世紀初,酶首次被愛德華·比希納所發現,這一發現使得對代謝中化學反應的研究從對細胞的生物學研究中獨立出來,同時這也標誌著生物化學研究的開始。從20世紀初開始,人們對於生物化學的瞭解迅速增加。在現代生物化學家中,漢斯·克雷布斯是研究代謝多次的研究者之一,他對代謝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發現了尿素迴圈,隨後又與合作發現了三羧酸迴圈和乙醛酸迴圈。現代生物化學研究受益於大量新技術的應用,諸如色譜分析、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電子顯微學、同位素標記、質譜分析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這些技術使得研究者可以發現並具體分析細胞中與代謝途徑相關的分子。
137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代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70" }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行動通訊集團、中國移動集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從事通訊業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中國移動在中國內地所有三十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提供全業務通訊服務,業務主要涵蓋移動話音和資料、有線寬頻,以及其他通訊資訊服務。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移動使用者總數為9.86億戶,是中國內地最大的通訊服務供應商,亦是全球網路和客戶規模最大、盈利能力領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級電信運營商。歷史.中國內地行動通訊網路早期發展.1987年11月18日,中國內地第一個模擬行動電話通訊網在廣東省廣州市開通。1993年9月19日,中國內地第一個數字行動電話通訊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1994年3月26日,郵電部設郵電部行動通訊局和郵電部資料通訊局。在地方郵電局內設立行動通訊局,以省為單位建立行動網路。1994年10月,中國內地第一個省級數字行動通訊網在廣東省開通。同年中國聯通成立,同樣使用GSM網路。1995年4月,經中央批准,實行郵電政企分開和郵電分營。撤銷郵電部電信總局,組建中國郵電電信總局。作為國務院管理的相當於正部級的特大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進行企業法人登記。同年,郵電部行動通訊局牽頭,在中國內地建立139號段的GSM網路,網路服務定名為“全球通”。1996年1月1日“全球通”網路開始在15省聯網漫遊試執行,至同年9月實現中國內地各省區間聯網漫遊與部分國家的聯網漫遊。全球通網路發展速度很快,1997年即突破1,000萬用戶,1998年則有2,000萬用戶。1997年10月, 中國電信將廣東、浙江兩省行動通訊資產注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並在香港聯交所,紐約證交所上市,1998年至1999年,中國電信在江蘇,河南,福建,海南的行動通訊資產也注入中國電信集團誕生.1999年4月底,根據國務院批覆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行動通訊分營工作啟動。隨後成立“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籌備組”。2000年4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以中國電信集團行動通訊呼叫中心為基礎,組建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特大型企業集團。由此,原先歸屬於中國電信品牌下的“全球通”也被移交給中國行動通訊作為高階使用者品牌。後續發展.2007年1月22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宣佈收購米雷康姆。2007年6月18日,從1996年起設立的中國行動通訊服務熱線1860/1861在全國31省統一升位,變更為10086。2008年5月23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釋出通報,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09年1月7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向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頒發基於TD-SCDMA規格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營業執照。2010年7月14日,中國移動入口網站自2010年7月15日起正式啟用www.10086.cn作為新域名,原www.chinamobile.com域名仍然有效。2013年11月7日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在網站上公佈,從11月7日起正式開售支援TD-LTE網路的4G手機。這使中國移動成為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首家開始公開售賣4G手機的電信公司。2013年12月4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基於TD-LTE制式的第四代行動通訊營業執照。2014年7月1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資委批准,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聯通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等三家電信企業聯合出資100億元,組建成立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聯通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分別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權。2017年12月25日,中國移動集團釋出訊息稱,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企業型別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名稱由“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原有業務、資產、資質、債權債務均由改制後的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承繼。2018年4月3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基於FDD-LTE制式的第四代行動通訊經營許可證。2018年12月10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獲得2600MHz和49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2019年6月6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移動率先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開展5G試點。2019年11月14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簽署《打造5G領先網路賦能廣東數字經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促資訊產業發展和智慧廣東建設。2019年12月30日, 中移動正在實施5G+計劃,推動5G融入百業、服務大眾,利用科學部署5G競品網路,將在50個以上城市正式提供5G商用服務,累計開通超過5萬個5G基站,為全國所有地級市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據中國移動公佈的2020年7月份運營資料,截至2020年7月末,其5G套餐客戶數累計達8,405.7萬戶。美國制裁.2020年11月,唐納德·川普總統發布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國公司或個人持有美國國防部列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聯絡的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中國移動。 2020年12月3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佈將於2021年1月7日至11日暫停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交易並啟動退市,導致股價下跌。 1月4日,退市決定突然被撤銷;兩天后,紐交所表示將繼續進行退市。1月1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中國移動的美國預託證券除牌。據該公司官方微博稱,退市後,該公司宣佈決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至多88億美元。2022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將中國移動美國子公司中國移動國際美國公司認定為國家安全威脅。機構設定.根據有關規定,中國移動集團設定:內設機構.直屬企業.分支機構.業務.中國行動通訊的業務範圍包括基於GSM/GPRS/EDGE號段。目前中國移動集團的經營範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巴基斯坦、英國等地。中國移動集團提供下列服務: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中移動或移動,是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企業。中國移動於1997年9月3日成立,前身是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中國移動註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截至2016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15,210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5,389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35.4%。中國移動擁有全球第一的行動通訊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截至2018年底,中國移動擁有9.2億移動客戶及1.5億有綫寬頻客戶,在中國的行動通訊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0%以上。中國移動連續多年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2013年排名為第71位,曾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伙伴。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透過其全資擁有的中國移動,目前是中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根據福布斯的資料顯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間。2018年6月20日,中國移動在紐約股市市值達到1820億美元,成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電信運營商。2008年5月23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通報,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隨著中國移動對中國鐵通的兼併重組,中國通訊業界史上最大規模的重新整合也隨之展開。在2015年12月31日中國移動對中國鐵通的資產核查完成之前,中國鐵通曾保持相對獨立運營。歷史.1997年9月3日,以廣東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和浙江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為基礎成立中國電信有限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1998年1月27日,中國電信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福建、河南、海南等三省行動通訊網路資產的收購。2000年4月20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成立,中國電信有限公司為其全資擁有的子公司。2000年6月28日,中國電信有限公司。2000年11月13日,中國移動經營電信業務的海外上市中國電信企業。2000年Vodafone斥資25億美元購入2.5%權益,成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策略股東,每股平均作價48元。2002年7月斥資7.5億美元增持,每股平均作價 24.72元。2005年11月10日,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2006年5月29日,經香港公司註冊處批准,中國移動上市公司名稱由“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改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2009年4月30日,將以每股40元新臺幣認購遠傳私募新股4.44億股入股臺灣遠傳電信,持股比例12%。斥資177.7億元新臺幣。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已於浦發銀行簽訂股份認購協議,以每股18.03元人民幣,398億元人民幣現金,認購浦發行發行約22.1億股A股新股。交易完成後,中國移動將透過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 20%股權,並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2010年9月8日 Vodafone以每股79.2港元,出售持有3.2%或6.42億股中國移動股份,股權套現517億元。2011年2月22日,與新華通訊社合作推出“盤古搜尋”,定位是“國家級搜尋引擎”,這是繼“人民搜尋”後第二個由官方媒體控制的搜尋引擎。2011年8月24日 中國移動與深圳上市的安徽科大訊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及戰略合作協議,當中以13.63億元人民幣認購科大訊飛約15%權益7027.39萬股每股發行價19.4元股份有三年禁售期。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語音、智慧語音雲服務、智慧語音技術和創新產品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2012年9月7日在香港成立中國行動通訊集團金融投資有限公司。2014年10月9日,中國移動成立新媒體集團「咪咕文化科技集團公司」,分拆成音樂、影片、閱讀、遊戲、動漫5間子公司,中移動將分三年向新媒體集團注資104億元(人民幣,下同),冀望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2014年12月9日,香港通訊辦公佈中移動香港以近9.74億元價錢投得合共19.6MHz的3G頻譜,新頻譜使用權會在 2016年10月生效,為期15年。2015年10月14日,中國移動將會向中國鐵塔出售其擁有的鐵塔、機房、配套裝置、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資、應付賬款、長期待攤費用及流動資產等。其評估值及賬面值分別為1163.66億元及969.15億元,而中國鐵塔將會向中移動出售511.11億股,約38%股份,每股面值1元,餘額約625.55億元預期會在2017年底前以現金支付。2021年1月1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中國移動的美國預託證券除牌。2022年1月5日,中國移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487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十年來規模最大的IPO。證券程式碼為“600941”。2021年12月28日,中國移動宣佈將於2022年1月5日停止運營。
137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國移動",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74" }
原生質是一古老而含糊的術語,最廣為接受的定義是:「組成活細胞而被原生質膜包圍的全部物質」;其為小分子與大分子的混合物,前者如離子,單糖,氨基酸,後者如蛋白質,多糖,脂質等。但最早在1846年,Hugo von Mohl 首次使用此名稱時,是同義於後來的術語細胞質。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細胞結構愈來愈瞭解,此術語已很少使用,目前均使用細胞質、核質,甚或色素質來精確指稱。原生質並非單一的某種或某些化合物,而是由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複雜的膠體,這種膠體具有不斷自我更新能力,成為一種生命物質的體系。原生質包括細胞質與細胞核,是被原生質膜包圍而具生命的細胞部分,細胞壁則不屬於原生質。原生質構成了原生質體;在植物中,原生質體就是除去細胞壁後被細胞膜包圍的“裸露細胞”。歷史.1839年,捷克生理學家浦金野把填滿細胞的膠狀液體定名為“protoplasma”強調指出,原生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並證明在所有的細胞裡,不論是動物或植物,也不論它們的結構是多麼複雜還是非常簡單,它們的原生質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十九世紀末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給原生質下了一個定義:原生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亞原生質體.在分離原生質體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分離不完整,只能得到部分的原生質,這種情況下稱為亞原生質體。組成.透過各種生物原生質的研究,發現化學成分上雖有區別,但從組成的的化學元素來分析,基本的構成是相似的。其中有6種元素在數量上較多,分別為:碳、氫、氧、氮、磷、硫。原生質層.原生質層由細胞膜、液泡膜和它們之間的細胞質所構成,其作用相當於半透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137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原生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75" }
天花。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不同型別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不一;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古埃及或許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已知最早的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5月8日正式宣佈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臨床分類.天花主要有兩種臨床表現形式。常見的主天花病毒撲滅後事記.1986年,世衛首次提議銷毀剩存的病毒樣本,後引起科學界的熱烈討論。原本的銷毀期限為1993年12月30日,後推後至1999年6月30日。不過,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堅持反對全部銷毀,故2002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同意暫存一小部分的病毒樣本作科研用途。部分科學家不贊同銷毀全部樣本的提議,他們覺得樣本非常具有科研價值且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更佳的抗病毒藥物及疫苗,防範將來可能發生的疫症。反之,2010年一個由世衛委任之公共衛生專家組成的團隊反對此說法,他們認為全部銷毀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而且即使美俄兩國繼續儲存病毒樣本也對改善全球公共衛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整體而言,科學界傾向於後者的觀點。2004年3月,人們在聖菲的一本有關美國內戰醫療議題的書籍內,發現了一個內含天花皮痂的信封。皮痂的主人是一位曾接種疫苗的患者。這給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次機會去研究美國的天花疫苗接種史。2014年7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位於馬裡蘭州一處實驗室的紙箱裡發現了幾小瓶被遺忘的天花病毒樣本。社會文化議題.生物武器.不少國家曾考慮在戰爭中使用天花作為生物武器。1754-1763年的皮特堡圍攻戰期間,英國人曾考慮利用天花對抗法國及其美洲原住民盟友。根據威廉·特倫特於1763年6月24日寫下的日記,曾派遣兩位酋長要求英人停戰,臨走時英方代表給了他們取自天花醫院的兩條毯子與一個手帕。至於這是不是一次官方下令的生物戰行動則不得而知,但多數歷史學家並不認為此舉能有效地散播病毒。除此,有指英國也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派遣已具免疫力的天花患者去感染美國軍隊。《澳洲研究雜誌》上一篇由獨立研究者撰寫的論文表示,英海軍曾於1789年嘗試使用天花病毒對付新南威爾斯的土著部落,《醫學歷史公報》也有提及這個議題。不過,由於當時的人常將輕度天花與水痘混淆,故此生物戰是否真出現則具爭議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日三國的科學家都曾嘗試研發天花武器,但因考慮到疫苗的廣泛度而從沒有大規模地使用。1947年,蘇聯在距離莫斯科東北75公里的謝爾吉耶夫鎮設立了天花武器開發廠。二十四年後,於鹹海一座小島上進行的生物測試不幸發生意外,導致了天花爆發。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蘇方允許美英科學團隊視察其生物製品部門的四個主要設施,雖說有關團隊最終被當地的科學家拒絕入門。1992年,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堅稱蘇方已儲存了20噸抗疫苗性的天花武器製品,亦準備了彈頭將之散播,但此說法從沒有獲得第三方的驗證。1997年,俄國政府宣佈將所有剩存的天花病毒樣本移至國家病毒與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隨著蘇聯的解體及無數前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失業,美國政府擔心天花武器的研究資料可能已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除此,也有人擔憂可使用基因組的電子存檔結合任何現存之痘病毒使天花病毒重新面世。因此,要求加強法律監管私藏天花病毒樣本及徹底消除所有天花病毒資料的意見此起彼落。著名病例.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感染天花。除了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之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皇帝彼得二世及彼得三世均為天花患者。雖然彼得二世最後不敵病魔,但彼得三世與其妻子卻能康復。不過,基於擔心王位繼承者保羅一世的安危,彼得三世的妻子邀請了一位蘇格蘭醫生為她及保羅進行人工接種術,並將之推廣至民間。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安德魯·傑克遜及亞伯拉罕·林肯也都患上過天花:華盛頓是在到訪巴貝多時染病;傑克遜是在獨立戰爭時的英軍監獄中發病;而林肯則應該是從他兒子處沾染了病毒。匈牙利詩人克爾切伊·費倫茨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是曾感染天花的文藝人。在亞洲地區,中國清代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順治皇帝和同治皇帝也是因染天花而死,而康熙皇帝幼年曾感染天花後痊癒 (亦是其中一個令其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原因)。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伊達政宗因幼年感染天花導致右眼失明。宗教信仰.“痘疹娘娘”為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中,施展天花咒語的神靈,人們避之則吉。除夕夜,兒童在臨睡時需配戴面具遮掩容貌,避免在夜裡引起娘娘的注意。若有人罹患了天花,人們會在病人的家裡放置聖壇,祈求疾病能盡快消失。若病人成功康復,他們會用紙製的椅子或船把聖壇運走,將之焚燒;若病人不幸死去,他們會對其施咒,趕走娘娘。明末崇禎年間,江西名醫喻昌在其著作《寓意草》記載顧諟明的次子感染天花,“其痘苗淡紅磊落,中含水色,明潤可愛,且顆粒稀疎,如晨星之麗天。”有醫生說是「狀元痘」,乃是明清痘醫看痘文化的一種說法。古印度同樣有這樣的天花之神,即深受人們敬畏的“”。畫像顯示,她右手執有能散播天花病毒的掃帚,左手同時拿著可舒緩病情的聖水瓶。印度人不論健康與否都會到聖壇拜祭,祈求自己能遠離病魔。有些人為了避免天花之神入屋,會在自己的房頂擺放食物及食水,用以供奉及打發祂走。日本、非洲等地沒有這類受人們拜祭的天花之神,取而代之的是深受人們厭惡的皰瘡神。當地人相信紅色能驅趕皰瘡神,故病患者都會用紅色物件佈置家裡。此習俗在12世紀傳到了歐洲,曾獲英王伊莉莎白一世;zh-hk:英皇伊利沙伯一世採用。參考書目.
138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天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82" }
太史,是中國古代官名。沿革.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後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後來職位漸低,秦朝稱太史令,漢朝屬太常,掌天文曆法,秩六百石;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周朝時其官署名為太史寮,東漢稱太史寺,北齊稱太史署,隋朝稱太史曹,後改作太史局,後又改為太史監,唐朝名為太史局或太史監,唐肅宗時又改為司天臺。宋代稱為太史局或司天監,另設翰林天文院。元代設太史院。至明清兩朝,天文曆法由司天監、欽天監掌管,修史之事則交由翰林院負責,因此又稱翰林為太史。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司馬遷官職即為太史,在《史記》中的作者評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詞有時也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如:唐朝的柳宗元《柳河東集》:“參之太史。”後代作者則模仿司馬遷自稱“太史氏”。
139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太史",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7" }
瞽矇,又稱瞽史,即盲史官。春秋以前,中國有兩種史官:太史和瞽矇。當時人們傳述歷史大致以瞽矇傳誦為主,而以太史的記錄幫助記憶,《國語·楚語上》記載:“史不失書,矇不失誦。”因此,一般認為《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就是一位瞽矇。而《國語》亦為當時各國瞽矇所傳誦歷史的彙編。
1398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瞽矇",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8" }
左丘明,相傳為中國春秋末期魯國的盲人史學家,為《左傳》和《國語》的作者。《左傳》為解釋另一歷史著作《春秋》的作品,戰國時期成為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一。姓名爭議.對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觀點。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還有觀點認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為左史,所以人們尊其為左丘明。生平.左丘明的記載最早見於《論語·公冶長》。據傳左丘明是春秋時期的盲人史官,與孔子同時代或在其前。司馬遷《史記》稱其為“魯君子”,又說他失明或無目,因此許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瞽矇。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據傳,山東省肥城是左丘明的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陰縣令範諷重修左傳精舍記》載:「二年春,餘承命來蒞茲邑。知縣之東古肥子國地即左子故里,古廟猶存。」左丘明死後葬於肥城。《魏書·地形志》載:「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帶。後世.1725年為避孔子名諱,奉旨“丘”旁加“阝”改為邱氏,故左丘明之後改丘氏為邱氏,今肥城市石橫東衡魚村邱氏皆為左丘明之後人。
139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左丘明",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9" }
活性炭、活化炭或活化碳,是黑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碳物質。活性炭在結構上由於微晶碳是不規則排列,在交叉連線之間有細孔,在活化時會產生碳組織缺陷,因此它是一種多孔碳,堆積密度低,比表面積大,也是做一個過濾器的主要成分。歷史.在20世紀初活性炭作為專利被髮明之前,歷史上有載與許多提法的更多的是關於木炭應用的歷史。公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的記載。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及古羅馬科學家老普林尼均有記載用木炭治療癲癇和炭疽病的療法。公元前450年的腓尼基商船,淡水被儲存在燒焦的木桶裡以抑制細菌滋生及變質,此法一直被沿用至18世紀。於同一時期的孔雀帝國,印度教的宗教檔案中提到利用沙子和木炭過濾和淨化恆河河水以作飲用。#重定向157年,克勞迪烏斯醫療論文中提到了蔬菜和動物備的木炭,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中國明代李時珍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1773年,卡爾·威廉·舍勒透過大量實驗發現木炭的吸附能力並且可以吸附各種氣體。1777年,報道了木炭熱效應與吸附氣體的能力,導致後來的“冷凝吸附理論” 的提出。1785年,舍勒研究了木炭吸附氣體,其吸附能力從蒸氣到一系列的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各種水溶液中使用木炭脫色,特別是生產酒石酸的商業應用。這似乎是第一次系統地考慮到在液相上木炭的吸附。在這個時候,製糖行業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糖漿脫色的方法。但是,木材木炭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發揮這一作用,大概是因為孔隙度開發的程度尚未達到糖漿脫色所用木炭的程度的要求。1794年,英國一家糖廠成功的生產出使用木炭脫色的糖漿。1805年,法國利用木炭脫色第一次大規模生產使用甜菜製備的糖漿。1805年至1808年,Delessert在甜菜釀酒中成功的使用木炭脫色。1815年,大部分製糖行業已轉用顆粒狀骨炭作為脫色劑。1822年,Bussy表明,影響活性炭脫色效能的除了固有的原始材料,還取決於熱加工和顆粒大小的成品。他表明,炭化過高溫度或過長,降低了吸附效能和孔隙度,雖然他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因素。 這是第一次記錄活性炭生產的熱和化學過程。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1854年,豪斯介紹了成功應用於倫敦下水道系統過濾器中去除蒸氣和氣體中的雜質的碳。1862年,Lipscombe製備出了使用碳淨化的飲用水。1865年,獵人發現了使用椰子殼為原料的炭具有很好的氣體吸附效能。1881年,凱澤爾首次使用'吸附'這個詞來形容吸收氣體的碳。1901年,Raphael von Ostrejko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源原料或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與炭化材料反應制造活性炭,並先後取得英國和德國專利。1911年,奧地利的一家工廠生產出活性炭,商標名稱為Eponit。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有毒氣體進入戰場,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得到規模化大量生產用於軍事用途的防毒面具。一戰以後,戰時發展大規模的活性炭生產導致戰後活性炭商業化生產及應用。在歐洲製造活性炭的新原料取得了很大進展。加入椰子、杏仁殼及氯化鋅生產出的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機械性和吸附氣體和蒸氣的能力。1935-194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透過木屑及氯化鋅作活化劑生產活性炭,用於清除、回收意外洩漏的揮發性溶劑和煤氣等有害氣體。種類.由於原料製造方法、外觀形狀和應用場合不同,活性炭的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尚無精確的統計材料,大約有上千個品種。活性炭的孔隙半徑大小可分為:活化方法.主要活化方法:活性炭的吸附性減弱後,可以再生。把活性炭置於容器裡,通入一定壓力的水蒸氣,然後在一定量氧氣存在下,加熱到400 ℃,以除掉表面上的吸附物質。用途.活性炭是疏水性的吸附劑,具有對非極性物質有選擇性吸附的特性,還具有由碳表面的官能團產生的催化作用和碳本身作為反應物質的性質。關於它的反應機理現在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活性炭的用途很多。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和日常生活。粉末炭可用於液相脫色,脫臭精製,上下水淨化。粒狀炭應用於氣相吸附,溶劑回收,空氣淨化,香菸濾嘴,此外還可用於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催化劑,貴金屬催化劑的載體。
140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活性炭",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1" }
古典元素以及中國的五行。源起.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曾經把水,後來又把風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組成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說。古印度人有四大種學說,古中國人亦有五行學說。古希臘自然哲學提出了著名四元素說。這不是希臘哲學家創造的,四元素說在古希臘傳統的民間信仰中即存在,但不具有堅實的理論體系支援。古希臘的哲學家是「借用」了這些元素的概念來當作本質。前蘇格拉底哲學.米利都派哲學家泰利斯主張的萬物的本質是水,而且也唯有水才是本質,土和氣這兩種元素則是水的凝聚或稀薄。阿那克西曼德則將本質改為一種原始物質,同時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四大元素由這種原始物質形成之後,就以土、水、風、火的次序分為四層。火使水蒸發,產生陸地,水氣上升把火圍在雲霧的圓管裡。人們眼中看見象是天體的東西,就是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們能從洞眼中望見裡面的火。形成了四元素的最早雛形。另一個米利都派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則把風或者空氣看作是原始物質,並把其他元素說成是由風組成。空氣變得稀薄後就成了火。他的論證是,空氣從嘴裡撥出來是熱的,而在壓力下噴出來時則感到是冷的。同樣,透過凝聚的過程,風先是變成水,然後變成土。這些元素之間的差異只是量變的結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氣。早期以米利督學派為首的哲學家,多以單一元素作為本質,直到恩培多克勒一詞在公元前360年被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先使用,在他的語錄《蒂邁歐篇》(--)中,討論了一些有機和無機的物質,這可算是最早期的化學著作。柏拉圖假設了一些細微的物質有一些特別的幾何結構:正四面體。他隨後不明確的提及了第五種立體,在更早的《斐多篇》中提到過正十二面體。柏拉圖使用正多面體來定義四元素的內涵見於《蒂邁歐篇》:而現在廣為人知的四元素說則是後來亞裡士多德提出的,他的理論中不包含恩培多克勒學說中的愛和恨這兩種抽象元素,而是認為這四種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覺的兩兩對立的性質。進而推論世界上的萬物的本原乃是四種原始性質:冷、熱、乾、溼,而元素則由這些原始性質依不同比例組合而成。亞里斯多德在《論天》等著作中構想出五元素說,在柏拉圖的四種元素中再加上乙太。亞裡士多德認為“沒有和物質分離的虛空”、“沒有物體裡的虛空”。亞裡士多德對“元素”的正式定義見於《形而上學》:在古印度,有四大種之說,與古希臘四元素說的地、水、火、風完全一致。四大種說也認為它們是構成世界和身體的四種基本元素。印度教和佛教經常提到四大。中國五行學說.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不但影響中國文化深遠,更在中國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迴圈不已。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關係: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效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效能。化學元素.元素的研究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已經開始,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著名哲學家亦有研究。建基於古希臘元素理論,在公元790年,阿拉伯化學家賈比爾假設出金屬由兩種元素組成:硫,作為"火石",用以解釋其可燃性,和水銀,用以解釋理想中的金屬性質。總括而言,這逐步形成了三個原理:硫使金屬有可燃性,水銀使金屬有揮發性和穩定性,而鹽使金屬有固體性。在中世紀,四元素說曾經作為了鍊金術的理論依據。鍊金術士們認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這四種原始性質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屬變為黃金。科學發現.1661年,愛爾蘭自然哲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現不止以往古人認為只有四個古典元素。1789年出現了第一個現代化的化學元素列表,其中包含33個元素,並有元素的基本資料。1818年,已發現元素增加至四十多種。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表的元素週期表中,有66種元素。直到20世紀初,元素被定義為不能被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換句話說,一種化學元素不能轉化成其他化學元素。1913年,亨利·莫塞萊發現原子中的核電荷是原子的原子序,介定了目前原子的基礎定義。1919年,有72個已知的元素。1955年,為了紀念門捷列夫,於是把第101種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鍆,在同一年的4月18日愛因斯坦過世為了紀念愛因斯坦在過世後的第4個月把第99個元素命名為鑀。現今,共發現了118種元素,素週期表。
140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古典元素",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4" }
!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識別!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性質!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危險性甲基三級丁基醚,是一種無色透明、粘度低的可揮發性液體,有特殊氣味,含氧量為18.2%的醚。它的蒸汽比空氣重,可沿地面擴散,與強氧化劑共存時可燃燒。甲基叔丁基醚的主要用途是有機溶劑,也可以作為汽油新增劑,使其更抗爆。毒性.MTBE有一定的毒性。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其毒性。研究發現,它易於與水融合,可滲入土壤,破壞地下水質,認為它是可能的汙染物。MTBE主要經呼吸道吸收,也可以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動物在高濃度MTBE中可致癌。對小鼠的麻醉濃度為1.0mM,致死濃度為1.6mM。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刺激上呼吸道、眼睛粘膜,長期接觸可使皮膚乾燥。美國EPA推薦飲用水中MTBE的質量濃度為5.2~10.3μg/L。合成.MTBE一般是以甲醇和異丁烯為原料,藉助酸性催化劑合成,其中催化劑在工業上用得最多的是樹脂催化劑。其中異丁烯的同而形成不同合成路線。異丁烯合成MTBE的催化劑:反應方程式.MTBE的反應是選擇性加成反應,烯烴中的叔碳原子在酸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形成正碳離子,再與醇結合形成醚。反應是可逆放熱反應。主反應:CH₃OH+(CH₃)₂=CH₂ formula_1 CH₃OC(CH₃)₃副反應:formula_2=formula_3=formula_4formula_5=formula_6formula_7用途.汽油新增劑.20世紀70年代開始注意到MTBE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而且化學性質穩定。新增MTBE的汽油還能改善汽車的行車效能,降低排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而且燃燒效率高,可以抑制臭氧的生成。它可以替代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生產無鉛汽油。現在約有95%的MTBE用作辛烷值提高劑和汽油中含氧劑。MTBE也是製取聚合級異丁烯的重要原料。還用於生產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1973年義大利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MTBE工業裝置。1990年美國製定的空氣清潔法修正案,以減少汽車汙染。中國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研究MTBE技術。1983年齊魯石化公司橡膠廠建成了中國第一套MTBE工業試驗裝置,1986年吉化公司建成了中國第一套萬噸級MTBE工業裝置。1999年,中國啟動了“全國空氣淨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開始鼓勵使用含有MTBE的汽油。由於發現了MTBE對人體的影響,1996年美國Santa Monica市部分地區由於飲用水中MTBE含量抬高,使得這些地區50%的供水系統關閉,這是首次引起公眾關注的MTBE汙染事件。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規定從2002年12月31日起,禁止加州新配方汽油中使用MTBE。現已推遲一年到2003年12月31日。紐約州也簽署法案,規定從2004年1月起禁止使用MTBE,2010年全面禁用MTBE。禁用MTBE後,許多廠家開始研究乙醇汽油、烷基化油、改產異辛烷、聚異丁烯新增劑等替代產品。但是迄今為止,歐洲和亞洲尚無禁用MTBE的意向,在一定時期內,MTBE仍將繼續成為清潔汽油的主要組分。有機溶劑.叔丁基能防止生成易爆的過氧化醚,MTBE在工業用作二乙醚的安全替代品;在實驗室也用作有機溶劑。MTBE是弱路易斯鹼,無法用於製備格氏試劑;而且在強酸中不穩定;MTBE會與溴劇烈反應。MTBE能與水共沸。
140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甲基叔丁基醚",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5" }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0世紀。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戰爭與軍事對峙;此外,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影響人們深遠,並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該世紀的殖民主義也曾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以及因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地區後引發的塞拉耶佛事件,及各帝國的領土爭端,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英國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令很多極權主義崛起,如共產主義,從而令俄羅斯帝國在一戰後建立了蘇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及其東歐盟友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日本首先侵華,德國向整個歐洲侵略,義大利企圖重建羅馬帝國並入侵巴爾幹半島及英法殖民地,東歐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亞洲的泰國向德意日靠攏,並與英美蘇為首的盟軍對抗,二戰的爆發,令歐亞非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該世紀廣佈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冷戰,並因此各國從戰爭崛起引發多場危機和戰爭如韓戰、越戰、匈牙利革命、古巴導彈危機、等等,直至世紀末蘇聯解體及東歐共產國家倒臺,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識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則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識,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部分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澳洲,許多土耳其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歐洲則透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美國與小數其他西方國家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重要人物.世界各國領導人.主要領導人.東亞、東南亞、南亞.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科學技術."參看20世紀的科學成就、20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
141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20世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12" }
風車是一種把風能轉變為機械能的動力機;用可調節葉片或梯級橫木輪子收集風能。簡單的風車由帶有風蓬的風輪、支架及傳動裝置等構成;風輪的轉速和功率,可以根據風力的大小,適當改變風蓬的數目或受風面積來調整;在風向改變時,必須搬動前支架使風輪面向風;完備的風車帶有自動調速和迎風裝置等。具備發電用途的風車又稱為風力發電機。歷史.第一架風車大約是出現古希臘。在中國,使用風車的歷史很早。在遼陽三道壕東漢晚期的漢墓壁畫上,就畫有風車的圖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宋代開始應用立帆式風車來驅動龍骨水車以灌溉農田。西元1180年諾曼底的一個風車,這種風車有一個臥式的主動軸和垂直的帆翼,所以許多人認為這很可能和十世紀有垂直主動軸的東方風車無關,而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到十九世紀,風車的使用達到全盛時期。據記載,當時僅荷蘭就有一萬多架風車,美國農村更有一百多萬架風車。到二十世紀初,丹麥還保留有十多萬架風車。在英國、希臘等島嶼國家的鄉村中,都廣泛地使用風車。在一些動力資源缺乏和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區、沿海島嶼,仍然用它來進行一些工作。
142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風車 (動力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0" }
風車以秸稈作支架,紙條作圓形車輪,下面用泥和紙作鼓。風車有一輪、二輪、十幾輪、幾十輪之分。當風吹動輪子時,輪子帶動小鼓發出響聲。古中國用秸稈、紙條製成。現在也用紙或塑膠製作葉片。風車也是象徵吉祥的物品,象徵「貨如輪轉」。過年時許多民眾喜歡買個風車,討個好意頭,希望轉來好運。相關.
142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風車 (玩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4" }
劉希夷人。唐朝詩人。生平.劉希夷少時很有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歡飲酒,又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幼年喪父,隨母在外祖父家居住至20歲。《唐才子傳》上說劉希夷是上元二年進士,是宋之問的外甥,二人年齡相差不多。不喜為官,獨自一人入巴蜀、遊三峽、下揚州遊賞。死時不到三十歲。死後葬於風穴寺南,現稱夷園。劉希夷善作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意旨悲苦,當時不為人重。後來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才為大家所稱賞。傳說.傳說劉希夷作《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句,宋之問得知,非常喜歡這一句,聽說此詩別人還不知道,就要劉希夷把這句詩給他用,劉希夷當時答應了,後來又反悔,被別人知道了。宋之問非常生氣,唆使僕人用土袋壓死劉希夷。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代悲白頭翁》著作.《全唐詩》存詩1卷,共35首。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代悲白頭翁》等。
142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劉希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6" }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和外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長孫皇后之兄,唐高宗的舅父。唐太宗、唐高宗時的宰相:貞觀元年四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家族.祖父長孫兕,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侯。父長孫晟,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氏先世是鮮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漢化時改為長孫氏,世為魏室重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長孫氏是李淵家族奪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長孫無忌是唐太宗一朝長孫皇后的兄長,以及前太子李承乾、李泰及唐高宗李治的親舅。經歷.長孫無忌博學多才,又有謀略,少年時即與李世民交好。隋朝義寧元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在長春宮進見,授任渭北行軍典籤,自此輔佐李世民徵討。武德九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名列第一。貞觀十六年,唐太宗病危,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唐高宗繼位,拜無忌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揚州都督,主持朝政。永徽四年。659年被逼自縊死,天下哀之。雖然不久後他的子孫就被召回仕官襲爵,但長孫一族由此衰敗。唐高宗上元年間,下詔追復無忌官爵。無忌有詩三首留於後世。
143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孫無忌",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5" }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授權頒發副學位和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副學位和學士學位,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歷史.中國.封建時期.「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尚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謂:“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則虞癢近是也”。虞舜時,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鄭玄:“上庠為大學,在王城西郊。”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均是當代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戰國時期,齊國國君田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中國思想史上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可見於稷下的記載。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環淵、魯仲連等戰國名學者,名氣稍遜的彭蒙、季真、王鬥、田巴等都曾在此講學,荀子更是做過祭酒,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寫照。皇朝時代.中國在漢朝時,長安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俾使出色的學生可進至太學深造。隋唐以後太學改稱國子監。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國子監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不同於今日之大學,乃因國情差異所致,惟不可否定其大學的本質。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中國傳統的學校以培養公共政治服務的官員仕人以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偏重儒學人文教育。另外,還有專門學科部或者專科性的高等教育機構。南朝宋時設有儒學館、玄學館、文學館、史學館。合併後,分儒、道、文、史、陰陽五部學。唐朝的國子監設有律學館、書學館、算學館。明朝時,設有專門培養外交翻譯人才的四夷館。此外,尚有兼具人才培養功能的專門性的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的機構,如醫學領域的太醫館等,天文曆法領域的司天監等。還出現過綜合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如南朝之宋朝設立的華林學省,相當於今日的中央研究院。近現代.明天啟三年,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將歐洲的各類學校譯為「小學」、「中學」、「大學」。《職方外紀》卷二雲:「歐邏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有小學。」十九世紀清廷屢次敗於西方國家,從而推動自強運動、推行洋務 ,成立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學堂等翻譯西學。傳教士則在上海等地建立學院(colleges),教授西式課程。1895年甲午戰敗、八國聯軍清廷出逃、再加上1905年日本戰勝俄國,才讓西化成為政治、知識界的主流意見,傳統的科舉也廢止。從此大學開始成為菁英培育的重要機構。民國初期由在德、法國留學過的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1912-1913)。蔡重視學術自由,制訂高等教育法規區分專科學院和大學,對於後續大學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招募陳獨秀、胡適等知名學者任教。北大師生創辦的〈新青年〉、〈新潮〉雜誌引領全國風潮,使北大成為大學的龍頭。蔡的治校觀念深受德國影響,強調學習的自由、教授治校等。隨著蔣夢麟、胡適等留美學者的歸來,美式的大學治理及實用主義的教育理念,透過1922年及1924年的大學法修正而成為主流。大學不只應包含基礎學科科學、還包含應用學科,大學行政由行政,主導,大學在學術研究之外,還負有社會責任。北洋政府大學數目由8所增加為1923年的35所,學生人數則從3,500左右增加到月13,000人。知名的大學,除了北大之外,有浙江、武漢、交通大學,清華學堂則以庚子賠款創校;私立大學則有南開、另有教會創辦的大學,如燕京、金陵、東吳等。國民政府在北伐之後,由於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得以發展,大學數目持續增加、學生在1937年時增加到31,000左右。各學科的必修課程逐漸遵循共同的標準,選修課也開始建立指引,新的教科書逐漸出現,大學教師的水準受到重視,開始教師素質的評鑑。由於對大學教育的品質有所顧慮,教育部邀請國際聯盟派遣團到華考察並提供建議。最後建立全國的大學招生考試,另各校設立畢業考試確保學生的素質。大學的研究、如中國文史、人類學及社會學的田野研究、農業與工業的開發,工程的研究逐漸開展。大學主要分佈在沿岸的城市、上海和北京最多,西北和西南闕如。抗戰時期(1937-1945)則是另一個高等教育的階段。許多學校為躲避戰火而搬遷到原本沒有高等教育的地區。如北京、清華、南開大學在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1938)。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及北洋工學院則成立西北聯合大學,最初落腳在西安。但青海、蒙古、新疆、寧夏等地仍無高等教育。中國共產黨在民國時期開始嘗試高等教育,但由於資源缺乏加上戰亂,成效較為有限。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學由國民黨成立,但由於行政單位及師生有大量的共產黨,訓練出一批共產黨早期人才,卻於1927年四一二事件中廢校。1934年共產黨「長徵」抵達延安後,成立在抗日軍政大學(1933)、中國女子大學(1939)、延安大學(1941)等短期教育機構培養黨內青年。由於以革命為導向,學術自主本來就不是這些學校追求的目的,1942-1944年的整風運動又壓制延安早期的相對自由的思想,奠定以毛澤東主義指導共產黨的高等教育。小學以上的女子教育約在1900年代,最早由教會的書院提供,清末的革命志士如秋瑾也提倡女學。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於1919年升格為學院,是第一個接受女性的女子教育機構。北大則在1920年開始招收女生。1922年已有31所大學接受女性入學。1931年,全國大學的女學生約佔10%。香港.在香港設立大學的構想,於1880年由第八任香港總督軒尼詩提出,但當時教育委員會認為香港尚未具備設立大學的條件,計劃遭到擱置。直至1908年,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公開提出要創辦英國式的香港大學,並向在香港經商的外籍商人籌募開辦大學的經費,居港的印度籍商人麼地率先捐出15萬港元作為建築費用及3萬港元用作營運經費,在香港營商的銀行和洋行,包括太古、滙豐和怡和等,都紛紛出資贊助,而海外華僑亦捐款支援,在籌得所需經費後,大學的首幢教學大樓於1910年在般鹹道與薄扶林道交界處動工興建,政府同時配合首所大學的成立提出條例草案及展開立法工作,於1911年透過《1911年大學條例》,於1911年3月成立的香港大學成為香港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於1912年落成後於同年開課。由於早年香港奉行精英教育制度,香港長期只有一所大學,經多年爭取後,香港第二所大學是196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後來香港政府推動相關香港經濟轉型,1985年10月,香港總督尤德在施政報告中宣佈香港將興建第三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於1991年成立。在香港只有三所大學的時期,香港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考入大學,於是社會便有增加大學學位的意見,香港政府於是將多間學院升格成為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於1990年代相繼獲準升格成為大學,香港樹仁學院於2006年升格為香港樹仁大學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經多年爭取後亦於2016年獲批准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恒生管理學院於2018年10月升格為香港恆生大學,為香港第二間私立大學。香港的大學,除私立大學外,都是法定機構,由專屬法例訂其明其最高管理架構的組成及許可權,並賦予大學享有自主權。私立大學,一般不屬法定機構,則要依據《專上學院條例》註冊,亦可取得比《教育條例》註冊更多的自主權。大學需設有完善的管理架構,確保其開辦課程的質素,並由政府及評核機構授予自行評審資格,尚未獲授予自行評審資格的院校,亦需在最少三個學科範疇取得學科範圍評審資格。香港的學位課程主要分為教資會資助課程及自資課程,前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院校開辦,後者不論教資會資助院校或自資專上院校均有開辦。八間由教資會分配政府撥款,開辦受教資會資助學位課程的院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並由教資會分配以三個學年為一週期的補助金。香港公開大學及香港樹仁大學屬於自資院校界別,由政府設立專項計劃撥款資助,前者透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開辦受政府資助的學位課程,後者亦於2017年獲納入政府為自資院校而設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香港的專上院校除透過以上形式取得政府的資助外,向善長及私人機構籌款亦是經費的主要政府亦設立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專上院校向社會人士及工商機關籌募善款,從而推動香港專上教育的發展。於1990年設立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香港各大學所開辦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主要招生途徑,只有香港樹仁大學的各類學位課程仍需直接提交申請。香港對「大學」及對應英文“University”作為機構名稱的使用設有限制,除了已經由立法會透過或取得行政會議同意之外,任何公司機構及院校都不得在名稱包含「大學」及英文“University”的字詞,海外大學在香港開辦的課程則屬例外。由於「學院」在香港社會有比不上「大學」的觀感,因此除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這三所成立時已為大學的院校外,其他香港大專院校都一直爭取獲準正名為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爭取升格為大學期間,校長張仁良承認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可解決教育學院學生因為「學院」名稱產生自卑感的問題。由於升格大學被認為有助收生,繼教院升格大學後,珠海學院先後向政府提交升格大學的申請,明德學院、東華學院和明愛專上學院亦已表達升格私立大學的意向,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則因為是在香港開辦課程的海外院校,其自行更名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並沒有違反香港對大學命名的規限。西方.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後來才統一改稱“大學”。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西方早期不少大學為教會主導之下設立,在英國和美國,許多大學的校名遺下其影響的痕跡,如:聖安妮等等,均與基督教聖徒相關。歐洲大學之母.歐洲有兩個大學之母。一個是1088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建立的博洛尼亞大學,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所大學,因而有“大學之母”之稱,這所學校先由學生組織起來,然後再招聘教師。而法國巴黎大學則是先由教師組織起來,之後再招收學生。再者,據1987年新編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條中說明:另一個則是1810年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並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這種模式在美國最早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效仿,到現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採用。其他地區.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西北30公里的一座古城--塔克西拉,1980年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原因是早在西元前7世紀這裡已是該地區最早的高等學校所在地。大學的職能和作用.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大學的精神與理念.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大學精神往往內化為大學的操守與觀念,外化為培養人的實踐與大學的社會貢獻。長期形成的大學精神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時間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蘊豐厚。東亞大學的精神.東亞大學的源頭在春秋戰國時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道”的產生標誌著中國精神的起源,也是東亞大學精神的起源。《大學》開篇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士志於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是東亞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自主與他主,是東亞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要根源;明道、變道、弘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發展的走向。在中國曆代大學中,“士”是個關鍵概念。“士志於道”即“士”追求“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多樣性的“士”,透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這便是東亞古代大學精神的基本原理。西方大學的理念.在西方歷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學理念,他在《學部衝突》一書中表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為現代大學的科學探索與人文理性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洪堡的大學理念實際上是康德大學理念的實踐,洪堡大學建立了現代大學制度,確立了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大職能,並把科研看作是大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大學精神的一個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人們探求未知的習慣作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它們解決了大學和公權力、大學和教授之間的關係。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排斥不法干預,鼓勵教授與學生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體。19世紀,英國國教會牛津運動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出了通識教育和智育是大學之本質的理念。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賈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以存在哲學為基礎的大學理念,其最突顯之處在於強調大學應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展的整體性。二戰後的美國在大學理念上頗有建樹,雖聲調不一,但總體上是力求實現人的發展,其指導思想是現代人文主義。大學與社會.大學的發展和所處社會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1975-1995之間的美國大學可作為好例子。1960年代及70年代初美國社會歷經了大規模反對越南戰爭的示威、以及聲援民權運動的遊行,校園裡的學生甚至教授都有密切呼應。1975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社會和大學可說進入新的階段。各大學採取保障弱勢的行動。校園裡,自由派的師生堅持設立政治正確的規範,禁止歧視的言論和行為,而保守派則強烈反對這些限制。大學開始關注女性教師及學生的權益,設立了處理性騷擾和歧視投訴的機制女性教師倡議保障女性教育與工作權等。相關術語.歷史上的類似機構.
1438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大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8" }
長江,又名揚子江,在上海市匯入東海。長江流域覆蓋中國大陸五分之一陸地面積,養育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經濟帶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帶之一。長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河,長江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文化的母親河,孕育了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2019年,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約佔中國GDP的24%,人口規模達到2.27億。長江流域生態型別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多種瀕危動物如揚子鱷和達氏鱘的棲息地。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長江取水、灌溉、排汙、運輸、發展工業、當作邊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工業化年來,長江受到工業汙染、農業徑流、河沙淤積、溼地和湖泊減少的威脅,因而加劇季節性洪水的發生。故長江部分地區已被劃為保護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稱.「江」字.“江”字在文言文經常用來專稱長江。關於漢字“江”的語源,1976年羅傑瑞、梅祖麟提出“江”的上古漢語擬音與南亞語系某些語言的“河流”近似,認為“江”借自南亞語系,例如色當語/tɕhu/,由此批評「江」字源自漢藏語系的假說。春秋戰國時的古籍《尚書·爾雅》、《左傳》等都有對“江”的記載。自漢代起,始稱長江為“大江”,六朝時出現了“長江”的名稱。各河段的名稱.長江自江源至宜賓各段有獨立的名稱。江源至當曲河口稱沱沱河,蒙古語“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緩慢的紅江”,藏語稱瑪曲,即“紅河”;以下至玉樹巴塘河口為通天河,藏語稱“直曲”作為整條長江的名稱。歷史變遷.遠古時期,長江流域大部分被海水淹沒。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生於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了崑崙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同時,雲夢澤、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聯,從東向西,經雲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地中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今長江的形成發在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到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到了新生代始新世時,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併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起,江水浩浩蕩蕩,注入東海,今日之長江形成。流域地理.長江流域位置在北緯24°27′~35°54′,東經90°33′~122°19之間,跨越11個緯距,32個經距,呈東西長,南北短的流域形狀。流域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大階梯狀:一級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橫斷山脈,一般海拔在3500-5000米;二級階梯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在500-2000米;三級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長江流域的地貌型別複雜多樣,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佔84.7%,平原面積僅佔11.3%,河流、湖泊和水庫約佔4%。長江源流當曲以下依次為通天河、金沙江。金沙江以下,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通稱長江。在通稱長江的各江段又有各自的名稱。長江干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計11個省級行政區,支流流經貴州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8個省級行政區部分地區,流域覆蓋19個省級行政區。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梁子湖、巢湖和洪湖等。中國大陸境內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有77%分佈在長江流域。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透過大運河匯入長江。地質地貌.長江可能有4500萬年地質歷史,流域處於中國中部;橫貫東西,地跨中國地貌的三大階梯,面積180萬平方公里,高度從江源的海拔5400米處降至吳淞口海平面。流域內面積廣大,地貌型別複雜,地面高差懸殊,包括: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與平原等各種形態。按形態成因型別與逐級區劃原則,流域內地貌可劃分為西部高原高山區。廣元一雅安以西的高原高山區,又可再劃分為江源高原淺丘區與金沙江高山-峽谷區2個二級地貌區,前者高原面海拔4500-5000米.後者山頂一般3000-4500米.少數是達到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區,被冰川所覆蓋。襄陽-宜昌-凱里以西的中部中山低山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秦巴山地區、南側的鄂黔山地區與處於此二者之間的四川盆地3個二級地貌區。前二者高程均在200米左右,後者在1000米以下。東部丘陵平原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淮陽低山丘陵區、南側的江南低山丘陵區與二者之間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另外,還可依次劃分出若干三級地貌區和四級地貌區,如江漢平原區、洞庭湖平原區、鄱陽湖平原區、巢湖平原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區、漢中盆地區、南陽盆地區、長江三峽高山峽谷區等等。全流域周邊多山地圍繞,西有芒康山,北有崑崙山、巴顏喀拉山、秦嶺與大別山,南有五嶺、武夷山與天目山、在流域內有山地、丘陵、平原等眾多的地貌型別,其中山地和丘陵佔84.7%,平原佔11%。流域地勢呈階梯狀向東降低,大致以廣元一雅安以東和襄樊-宜昌-凱里一線為界。分為西、中、東三大地貌區。西部為高原高山區,面積60.19萬平方公里,總地勢向東南降低,又可分為南北兩區:北部為高原淺谷區,高原面高程在4500-5000米。原面上河谷在近期仍有強烈活動。沿江大的活動斷裂帶常有地震發生。上游.據習慣說法,長江干流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跨越中國地理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長江發源自唐古拉山冰川,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各水系為長江源,以下至四川宜賓的長江干流稱金沙江,岷江匯入後始稱為“長江”。長江干流自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又稱“川江”,在四川盆地南緣和巴東峽谷中穿行。江源.長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部,源流主要有沱沱河、當曲和楚瑪爾河三支,其中沱沱為長江正源。當曲是長江三源之一的南源,源出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河長352公里,流域面積30,219平方公里,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其長度居江源諸河之冠。河口流量220立方米/秒,水流量是沱沱河的數倍。“當曲”藏語意為“沼澤河”,源頭是一條叫“多朝能”的小溪,在穿過地下水源豐富的上游沼澤地帶、並有較大的支流如布曲、尕爾曲等匯入後,得到豐富的水源補給,水量迅速增大。《禹貢》中提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後人自此以為岷山為長江源頭。自漢代一直到唐宋乃至明代,人們普遍認為岷江為長江源頭。《漢書·地理志》曾對金沙江描述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其是長江一條支流。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長江上游的許多河流都進行詳細描述,尤其是金沙江。此後的著作中對金沙江上游不斷推遠。明代徐霞客對金沙江和岷江實地考察後寫下著名的《江源考》,在文中對岷江源頭說提出明確質疑。最後他自己做出判斷:“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江為首。”清代康熙年間繪製的《康熙內府輿圖》繪出通天河和木魯烏蘇河,並指出木魯烏蘇河為通天河最遠的一源。乾隆年間齊召南的《水道提綱》中進一步指出通天河即為金沙江上源。同時文中較為全面的描述尕爾曲、沱沱河、當曲、冬曲和楚瑪爾河。長江最上源河流情況基本清楚,但沒有進一步指明到底哪一條為主源。民國年間,有人對江源進行考察,其結果見於1946年版的《中國地理概論》,書中寫道:“上游青海境內有南北兩源,南源曰木魯烏蘇,北源曰楚瑪爾。”1976年夏中國江源考察隊得出:“長江三源說:沱沱河雖與當曲長度相當,但沱沱河流向順直,位置居中,為正源,當曲水流量和流域面積均遠大於沱沱河,可稱南源,楚瑪爾河橫貫江源地區北部,流域面積較大,可稱北源。”1986年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江源進行一次考察,主張當曲應為正源。經過幾次考察,長江出現“一源”、“兩源”、“三源”諸說。金沙江.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位於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長3464公里。金沙江跨越中國地形兩個階梯。其流域的曲麻萊和宜賓之間正好是第一、第二階梯的過渡帶,金沙江在橫斷山脈深谷中蜿蜒向前。橫斷山脈北高南低,金沙江在其中650千米的距離中下降1400米之多,平均每千米下降2米。在3464千米流程中,河流下切形成的峽谷河道長度逾2000千米,江面與兩岸群山高差在1000米到1500米之間。同時與怒江、瀾滄江構成三江並流的自然奇觀。到達雲南麗江石鼓鎮時金沙江迅速拐彎,由東南折向東北,至三江口再轉向南,然後折向東。這個長達370km的彎曲被一些地理學研究者和長江愛好者稱為長江第一彎。在橫斷山區,金沙江主要被海拔5000米的沙魯裡山和海拔4500米的寧靜山夾峙。四川得榮至雲南奔子欄一帶金沙江段被稱為“乾熱河谷”,植被稀少。川江.長江自四川宜賓岷江口以下經四川、重慶至湖北宜昌的這一段又稱川江,全長1040公里。川江蜿蜒曲折,並沒有從四川盆地中間穿過,而是沿四川盆地邊緣群山中流過,但其支流岷江和青衣江水系則灌溉整個富饒的成都平原。長江三峽位於川江的奉節縣至宜昌市之間一段。長江川江段匯入的主要一級支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川江沿岸有數個大城市,包括宜賓、瀘州等,其中最大的城市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中游.長江中游主河道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其中湖北省宜都市至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口城陵磯一段,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又稱荊江。荊江河道曲折,水流遲緩,造成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長江最易氾濫的河段,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為了減輕洪水的威脅,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下荊江裁彎工程。長江中游沿岸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管理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下游.長江自江西九江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為下游。此段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江西境內段稱“潯陽江”,安徽境內江段又稱“皖江”,大致為東北流向,直至江蘇南京才轉折向東進入鎮江、揚州,因此該段右岸的廣大地區自古又稱江東。這一段河道在皖南、皖中、寧鎮丘陵與北岸平原之間蜿蜒,右岸常有臨江的石磯,河床在石磯處變窄然後又展寬,形成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河床。銅陵大通以下江段受海潮影響,水勢和緩,沙洲顯露。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秦淮河等。長江從鎮江至長江口長約312公里,這一段即將入海的河道因古代有揚子津渡口,因而又稱“揚子江”。江陰以下江段又稱河口段,江面從江陰附近的1200餘米向東迅速展寬呈喇叭狀,至長江口已寬達91公里。京杭運河在揚州、鎮江與長江相交,淮河水量的80~90%經京杭運河從北岸匯入長江。江南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內河網密佈,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太倉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經長江最後一條重要支流黃浦江在吳淞口匯入長江。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形成的長江三角洲西端以鎮江、揚州為頂點,北至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大茅山、天目山為西南界,包括江蘇、浙江兩省部分地區和整個上海市,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是一片坦蕩的大平原,只有少數低山像孤島一樣矗立在平原之上。這裡海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潮間帶淺灘。三角洲自全新世以來,年均向海推進約40米。長江下游有以中國最大的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文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總稱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為中華文明。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稱世界之最。長江文明,特別是長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流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長江上游流域的三星堆古蜀國文明水平不亞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黃河流域同時代的古文明。自從東晉始,江東便開始成為中華經濟的重心地帶之一。長江水利.長江流域綜合利用任務廣泛而複雜,涉及國民經濟各有關部門及流域內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1990年國務院批准同意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的任務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治澇、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水土保持、中下游幹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調、水產、下流沿江城鎮佈局、城市供水、水源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旅遊等,並指出流域規劃工作要堅持“統一規劃,全面發展.適當分工,分期進行”的基本原則,正確地解決遠景與“近期”,幹流與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水電與火電,發電與用電,整體與區域性以及水土和生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關係航運.長江是世界上運輸量最大的河流,2012年長江干流貨物運輸量為18億噸,連續第6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長江江蘇段貨運量約佔整個幹流的七成,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2010年,長江水系內河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佔全國內河運輸總量的75.3%和78.0%。。長江流域內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條,總計通航里程約7×10km,各項運網密度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江全水系干支流3600多條,至2010年底,全水系通航里程8.8665萬公里,佔中國內河通航里程的70%,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6064公里。幹流從雲南水富到長江口通航里程2838公里。運網密度每萬人高於中國平均50%,運網密度每100km為中國平均的3倍多,綜合密度和經濟相關密度也在中國平均2倍以上,顯示出長江水系航運網的優勢和在全國內河航道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於受航道水深和長江大橋淨空高度等條件的限制,歷史上,只有蕪湖以下航道可全年通航海輪,2.5萬噸級海輪必須乘潮才能抵達南京,南京至武漢最大隻能通航5000噸級海輪。經過對長江干流航道進行大規模維護,2011年太倉至長江口建成12.5米深水航道,5萬噸級海輪可滿載雙向通航,10萬噸級滿載貨船可乘潮抵達。南京至太倉建成10.8米深水航道,3萬噸級海輪可以滿載直達南京,12.5米深水航道將於2015年上延至南京,屆時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可乘潮透過。南京至蕪湖段2011年建成豐水期10.5米水深航道,可通航3萬噸級海輪,其他月份航道水深7.5米,可通航1萬噸級海輪。安慶至蕪湖段2013年航道維護水深提高至枯水期6米、洪水期8米,可常年通航1萬噸級海輪。荊江航道條件較差,安慶至武漢枯水期航道水深4.5米,4月至11月可通航5000噸級以下海輪,航道水深5米至7米。城陵磯至武漢江段每年5—9月可通行海輪,航道水深在5米以上。目前,長江海輪航線由武漢向上遊延伸228公里直達城陵磯。按自然條件和經濟聯絡來分,長江水系自上而下大體可分為6個自成體系且又透過長江干流相互聯絡的地區航道網:即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航道網,包括金沙江、長江干流、岷江、沱江、涪江、渠江、烏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橫江、牛欄江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1×10km;以長沙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網,包括湘、資、沅、澧和洞庭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0km;以武漢為中心的漢江航道網,包括長江干流、漢江及其他支流,總計通航里程約9300km;以南昌為中心的鄱陽湖水系航道網,包括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袁河、昌江、鄱陽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5000km;以合肥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網,包括南淝河、巢湖湖區、饒河、洲河、兆河、得勝河、羅昌河等,總計通航里程約30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航道網,包括蘇申內外港線、江南運河、長湖申線、丹金溧漕河、錫澄運河、蘇瀏線、杭申甲線、蕪太運河、張申線、六平申線等等,該地區為長江水系航運最發達的區域,總計通航里程約20000km。水利工程.長江流域有大量大型水電站,其中在幹流上已建成及在建的總裝機容量120萬kW及以上大型水電站及其總裝機容量如下:其他水利工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派出副部級流域管理機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駐武漢市。長江橋隧.在古代,長江干流上曾多次架設臨時性的浮橋。第一座有確切歷史記錄的長江浮橋架於東漢建武十一年,此後幾乎歷代都有在長江上架設浮橋的記載。長江干流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長江大橋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武漢長江大橋作為“一五計劃”的重點專案於1957年建成通車。武漢長江大橋是公鐵兩用橋,1959年又建成了鐵路橋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1968年,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也是長江下游幹流上的第一座大橋。三年後,又一座公鐵兩用橋枝城長江大橋在湖北宜都建成。1955年至1977年,長江干流上共開工新建大橋8座,至1982年已完成7座。然而改革開放初期,自1978年起長達14年間一直沒有新的長江大橋動工,橋墩已於1979年全部出水的九江長江大橋也被迫下馬,直到1991年新的長江大橋才陸續投入建設。1990年代,包括復工的九江長江大橋,共建成大橋9座。進入21世紀後,由於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長江大橋的建設進入井噴期。自2000年至2012年,長江干流上共有50多座大橋建成通車,並有多座大橋正在施工。長江橋隧第一.1957年,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2008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隧道武漢長江隧道通車試執行。2012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地鐵隧道武漢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通車試執行。沿岸中心城市.長江沿岸的中心城市,包括三個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環境.汙染與破壞.由於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流域重大開發工程等的影響,長江流域的湖泊正面臨著面積急劇萎縮,物種喪失、生態系統退化、水體富營養化、洪水調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據長江委釋出的水資源公報,2011年共有342.1億噸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排入長江流域河道,約佔長江入海水量的29.7%,主要超標專案為氨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等。雖然劣Ⅲ類河長比例五年來逐步減少,但部分水體汙染仍然十分嚴重。劣Ⅲ類水體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段岸邊和部分支流,全流域二級水資源區當中以太湖流域、湖口以下幹流和烏江流域水質最差,達到Ⅲ類水質的河長比例分別僅為16.2%、36.2%和50.4%,其餘地區均在65%以上。長江流域水質總體來看,幹流好於支流、幹流非汛期略好於汛期、支流汛期略好於非汛期。最近的研究顯示,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長江源頭和上游區冰川融水增多,多數湖泊面積短期內呈擴大趨勢。但隨著時間推移,冰川面積將大幅度減少,冰川融水將逐步減少,可能導致長江上游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源的湖泊萎縮甚至消亡。2003年“追尋通江湖泊”活動的調查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溼地面積呈急劇萎縮趨勢,原有的100多個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石臼湖3個,導致江湖生態系統遭到重創,防洪蓄洪能力明顯降低。有研究統計,1950年代初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因圍墾所減少的湖泊容積,相當於淮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1.1倍,或五大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1.3倍。橫跨長江的三峽水電站完工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但三峽工程的建設也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態問題。研究報告顯示,三峽工程水庫的執行,導致了庫區富營養化程序加快和支流、庫灣藻類水華頻發。大壩清水下洩引起長江干流河道劇烈沖刷,使得壩下河道水文情勢變化,進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關係改變,使得湖泊水情與溼地生態明顯調整。長江特有魚類繁育和四大家魚魚類產卵場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生存等受到嚴重影響。2010年8月,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發表了《“毒”隱於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該報告稱,在取自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四市的野生鯉魚和鯰魚體內,均測出了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2020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干流已全面達到Ⅱ類水質。長江保護.位於青海省的三江源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云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然而,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生物多因汙染及被捕獲的原因而瀕臨滅絕,包括已長時間未有找到蹤跡的白鱀豚及白鱘被普遍認為已滅絕,另外如揚子鱷,長江江豚,達氏鱘等生物亦因數量急劇下降而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加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宣佈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透過《》,該法律從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長江保護法之下全流域近70%沿岸劃為保護區從此禁止任何工業區,現有工業區逐步關停剩餘流域要取得工廠審批原則上也極度困難,同時禁止重汙染企業向長江上中游轉移,禁止在干支流乾線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專案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岸線三公里範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礦場尾礦庫也全面被禁。202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2025年年底,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幹流水質保持Ⅱ類。旱澇災害.長江歷史旱澇在時間上分配不均勻。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藍皮書第5號《氣候》公佈的全國1000餘年的“旱澇型年表”資料顯示,一千餘年來,長江流域經歷了三個大幹溼氣候週期振動,其溼潤期和乾旱期最短為120年,最長達220年,其間各包括3~5個小旱澇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進人新的溼潤氣候期。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地域分佈特性極強,各地區發生不同程度旱澇災害的差異甚大。根據中央氣象局頻率分佈圖。流域發生比較嚴重乾旱的頻率平均為5.55%,中下游地區受旱機會高於上游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乾旱頻率高達9.0%以上,為全流域最高幹旱頻率區;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區,中心最高幹旱頻率為7.0%以上。流域洪澇災害的平均頻率為7.97%,顯著高於乾旱頻率。洪澇災害的地區分佈大體上與乾旱相同,即中下游地區普遍高於上游地區。在幹流中下游和兩湖地區有一東西向的洪澇災害高頻地帶,其中鄱陽湖北部和洞庭湖沅江、澧水至中游荊江河段為洪澇災害的兩個高頻中心區,中心頻率高達12.0%以上;長江上游的嘉陵江和漢江上游地區為第三個洪澇災害高頻區。上述洪澇高頻地帶和中心與初夏中下游的梅雨雨帶、盛夏上游集中性降雨雨帶以及流域的主要暴雨中心位置基本吻合。
143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長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9" }
衝力說是六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一個學者約翰·斐勞波諾斯提出的。他否認天體由神靈推動的自然觀。他認為造物主創世之初就賦予天體一種“衝力”。這是一種不隨時間流逝的動力,這種動力可以維持物體永遠運動下去。因此,運動的物體一般並不需要經常有個推動者和它接觸。背景.中世紀時,衝力說透過回教徒再傳回歐洲。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的唯名論者奧卡姆的威廉開始對當時佔統治地位的亞里士多德的力學進行批判。理論.奧卡姆的威廉同意斐勞波諾斯的設想,說上帝可能開頭給予天體一種不隨時間消逝的衝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種各樣的天神、天使推動天球。他完全否定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關於上帝存在的第一條證明,即天體運動需要一個原動者。他根據磁棒可以使一塊鐵動起來而不需要直接接觸的事實提出,一個運動的物體不一定需要另一個物體的持續地接觸作用。失敗的初現.在牛津,衝力的討論參與者主要還有沃爾特·伯利和赫特斯柏立的威廉,不過這種學說很快就失勢,到了十五世紀時,牛津的學者大多數都講授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了。布里丹的衝力說.但是衝力說在巴黎大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巴黎大學的校長讓·布里丹和學生薩克森的阿爾伯特 (哲學家)都是衝力學說的堅定支持者。布里丹稱呼促使物體運動的性質為衝力,這衝力是由推動者傳送給物體,促使物體運動。他否定了衝力會自己消耗殆盡的想法。布里丹認為永存不朽的衝力是被空氣阻力或磨擦力等等逐漸抵銷,只要衝力大於阻力或磨擦力等等,物體就會繼續移動。布里丹的衝力與物體密度和體積成正比;速度越大,衝力也越大;物體內部的物質越多,就能夠接受越多的衝力。從日常觀察中,布里丹想出許多反例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儘管與慣性的摩登概念極為相似,布里丹只把自己的理論視為亞里斯多德基本哲學的微小修正,堅持許多其他亞里斯多德派的觀念,例如,他認為運動狀態與靜止狀態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布里丹又主張,衝力不但適用於直線運動,也適用於圓周運動,促使物體呈圓周運動。巴黎衝力說學派的另一代表者是尼克爾·奧里斯姆,他創立了一種用圖解表現速度的方法。他用一條地平線代表運動物體所走的距離,再在地平線盡頭畫一根和地平線垂直的線,代表物體在這已知點的速度。把垂直線的上端聯接起來,就形成一個幾何圖形,是長方形就表明是均勻運動,是三角形就表明是不均勻運動,是曲線就表明是不規則的或“不均勻的”運動。奧里斯姆於1377年發表的著作《天地通論》提出,當自由落體在加速時,其重量並沒有增加,而是衝力增加。假設,挖掘一條直線隧道,從地球表面的A點,穿過地心,挖掘到地球表面的B點,然後將一個重物落入這隧道,則它會從A點,經過地心,移動到B點,就好像單擺從一邊搖擺到另外一邊。但是,從地心到B點的路途中,它是呈升起狀態,而重量只能造成物體掉落,因此衝力與重量不同。式微.衝力說事實上到了十五世紀時已經有點變質了,不過沖力說在十六世紀初葉還有人講授。這個學說的衰退是從英羹恩的馬昔樂開始的。他設想衝力就像熱一樣。物體離開運動最遠部分,衝力最弱,就像一根棍子離開熱源最遠的一頭最冷一樣,物體離開其推動者後,衝力就平均分佈到全身的各個部分,就像棍子離開火之後,熱就平均分佈出去一樣,最後衝力逐漸衰退,就像棍子的熱散掉一樣。
144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衝力說",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1" }
林納斯定律中所提出。該定律表示:「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更正式地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單元測試員及共同開發者,所有問題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發現,而且能夠很容易被解決」。軟體審查的一種形式是將程式碼展示多開發者以達成共識。程式碼審查能讓研究者和開發者工作更有效率,且比軟體測試更高效。
144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林納斯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4" }
晏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晏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祖籍為宋國。春秋後期外交家、思想家。晏嬰的父親晏弱為宋穆公的曾孫,因宋國內亂而到齊國擔任上大夫,被齊國賞賜以萊地作為封地。據說晏嬰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頭腦機敏,能言善辯。靈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曾在景公時用計除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名居功自傲的將軍,亦即二桃殺三士。晏嬰平時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能堅持原則,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生平.哭齊莊公.齊後莊公六年,表示悲痛後就離開了。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他。」崔杼說:「他有民望,放了他,以爭取民心罷。」出使楚國.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人因他身材矮小,看不起他,就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去。晏嬰不肯進去,說:「我若是出使狗國,那我便會走狗門進國,今天我是要出使楚國的,那我便不該走這個門。」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晏嬰見到楚靈王。楚王問:「齊國難道沒有賢明的人了嗎?為何讓你作為使臣來到我國?」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城民只要把袖子抬起足以遮蔽太陽,把身上的汗水灑下有如下雨,人們肩並著肩,腳尖挨著腳跟,怎麼會沒有人?」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是選你做為使臣呢?」 晏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都是把一名使臣派到適合他去的國家。賢能的人會被派去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不夠賢能的人就被派去出使無品德君王的國家,嬰在齊國臣子之中,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出使楚國。」屢勸景公.景公三十二年,東北方出現彗星。景公嘆息說:「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憂然淚下。晏嬰反而大笑,景公惱怒。晏嬰說:「臣笑群臣諛甚。」景公說:「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嬰說:「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景公說:「可禳否?」晏嬰說:「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當時景公大造宮室,養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晏子借機諫止。有一次,景公修建房舍,將要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風下雨,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飲酒。喝得正暢快時,晏嬰起身唱歌,唱道:「穗乎不得獲,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拂殺也,太上之靡弊也。」唱完,轉過頭流下了眼淚,跳起了舞。景公制止住他,說:「今日夫子為賜而誡於寡人,是寡人之罪」於是撤掉了酒席,罷徭役,停止修建房舍。又有一次,連下三天的雪。景公披著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晏嬰謁見,景公說:「奇怪啊!怎麼大雪降了三天,我卻感覺不到天氣寒冷呢?」晏嬰回答:「真的是天氣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嬰說:「嬰聽說過,古代那些被稱為賢明的君主,雖然天天能吃飽卻能體會沒食物的人的饑餓,雖然穿著暖和卻能體會缺乏衣物的人的寒冷,雖然生活安逸穩定卻能體會努力工作的人的辛勞,為何君王您會不知道呢?」景公說:「你說得對!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 於是下令廣發糧食,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就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丘聽到後說:「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拔擢賢才.有一次,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被囚禁之中的越石父。把他贖出來,用車載回家。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屋內,過了很久沒出來,越石父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大吃一驚,道歉說:「嬰雖然不是個仁者,但好歹讓先生倖免於災厄,為何先生這麼快便與嬰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過,君子對於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得笨拙,而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精明。剛才我尚在囚車之中時,先生不知道我這個人如何,卻選擇救了我,既然先生認為我值得相助而出手救了我,那我便將先生視為能理解我的人;一個能理解我的人卻不願以用禮對待我,那我還不如繼續待在囚車之中。」於是請他進屋待為貴賓。晏嬰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遮著大傘,趕著四匹馬,志氣揚揚,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裡,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還不到六尺,但他作為齊國相國,在諸侯之間名聲響亮。今天妾看到他,志向宏達遠大,但態度仍是謙恭。而你身高有八尺,只作為人家的車夫,但態度卻相當得意,妾所以想求離婚。」從此,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嬰感到奇怪,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嬰就推薦他為大夫。去世.景公四十八年,晏嬰病重,在柱子上鑿了個洞,把一封信放在裡面,對他的妻子說:「這柱子裡的信,孩子長大了以後,拿給他看。」不久,晏嬰病逝。待兒子長大後開啟信,見信上寫:「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的;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拉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官可以任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子晏圉。
144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晏嬰",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6" }
俄羅斯語,通稱俄語,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是斯拉夫語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及哈薩克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裡曾經被學校廣泛列為第一外語教學,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非常強調俄語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很多開始強調使用當地語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語仍然是這些地區最廣泛使用的共通語言。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是東斯拉夫語支中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十世紀的內容。俄語是歐亞大陸中分佈區域廣大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語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語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歷史.據記載在1000年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大部分割槽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東支,說著很相近的方言群。約880年統一成為基輔羅斯,以古東斯拉夫語為書面和貿易用語。後來988年基督教傳入,同時南斯拉夫的古教會斯拉夫語被引入成為官方和禮拜儀式語言。來自拜占庭希臘語的藉詞和借譯詞開始在這一時期進入古東斯拉夫語和口語方言,同時影響著古教會斯拉夫語。1100年基輔羅斯瓦解後方言迅速分化。現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域產生羅塞尼亞語,而現代俄羅斯的地域產生中古俄語。二者在13世紀這些地區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國、波蘭、匈牙利和東部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國與臣服韃靼人的多個小公國之間的劃分而成為不同的語言。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的官方語言是教會斯拉夫語,這是由古教會斯拉夫語發展而來的語言,幾個世紀裡都是書面語言,直到彼得大帝時代被限制用於聖經和禮拜儀式用語。俄語在教會斯拉夫語的強烈影響下一直髮展到17世紀末,隨後這種影響發生了扭轉,而且導致了一些禮拜儀式用文字的衰落。彼得大帝政治改革伴隨著字母的改革,而且達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專用詞彙取自西歐語言。1800年,貴族日常用的法語和有時使用的德語佔了很大一部分。許多19世紀的俄語小說,像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頁未翻譯的法語,有著受教育的讀者不需要翻譯的假設。現代的書面語被認為來自亞歷山大·普希金在19世紀前三分之一的時期,他透過排除一些古老的語法和詞彙,提倡當時口語中可以找到的語法和詞彙改變了俄語。現代的年輕讀者或許只能從普希金著作中體會一些明顯難以理解的詞語,自從少數普希金所用的詞語變得古老或者轉變了意思。事實上,許多19世紀俄羅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尼古拉·果戈裡、亞歷山大·格里博也多夫所用的表達方式成為現代俄語口語中常見的方式。20世紀政治劇變和整個意識形態的變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後給俄語帶來了現代化的形式。政治環境和蘇聯在軍事、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俄語帶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是20世紀中期。蘇聯時期對其他民族語言的政策其實是搖擺不定的,即使各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聯合的角色和高一級的地位使俄語保留了下來,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佈成為官方語言。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新獨立的國家鼓勵使用當地語言,其中一部分給予俄語特別待遇,雖然俄語作為後蘇聯國家的國際交流語言的的角色持續下來。由於全世界俄羅斯人的減少和俄羅斯總人口的減少,俄語的使用人口也出現了衰減。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影響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語使用者人數減少。根據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上發表的估計,俄語在全世界逐漸失去了地位,特別是在俄羅斯。2012年A. L. Arefyev釋出了新的學術研究“俄語在20-21世紀的轉變”,其中他得出結論在世界各地俄語趨於進一步的衰落的人口。系屬分類.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一種語言,從口語角度來看,它的近親是烏克蘭語及白俄羅斯語,都屬於東斯拉夫語支。在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境內很多地方,這幾種語言可以互換,在某些地方這種傳統雙語語境導致語言混合。地理分佈.俄語是聯合國和俄羅斯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的少數民族正式語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語是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但在蘇聯時期,每個加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俄語就成為蘇聯一體角色的語言。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獨立國家鼓勵人民使用自己本國的母語,因而扭轉了俄語獨大的狀況,然而作為全國溝通的角色不變。在拉脫維亞,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語人口,主要來自兩次大戰前的俄國和前蘇聯移民。現時俄語不是官方語言,而俄語在課堂的使用依然在辯論中。在愛沙尼亞,蘇維埃時代的俄語使用者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構成國家的當前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語人口佔全國比例是少於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約80%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語交談。而在芬蘭,由於曾經是俄國的一部份,仍然有幾個俄語社群。在20世紀,俄語在華沙條約成員國的學校裡被廣泛地使用,包括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但是,年輕一代的俄語通常都不流利,因為俄語不再於學校廣泛使用。在中國與蘇聯友好期間,俄語被指定為學校的第一外語來教授,以後因中蘇決裂其地位在1964年為英語所取代。此外,由於受到蘇聯影響,一些亞洲國家譬如寮國、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導著俄語。而在阿富汗的幾個部落,俄語仍然被使用作為混合語。在以色列,由於歷史上有大批猶太人從蘇聯或在其解體後移民至當地,俄語是除英語之外,該國使用最廣泛的非官方語言之一。至少75萬名前蘇聯的猶太人移民使用俄語。以色列的新聞、網站及出版物亦經常使用俄語。在北美洲,有相當大的俄語社群,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區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多倫多、邁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郊區的裡士滿高地。單在紐約、洛杉磯俄語人口估計達50萬人。他們發布他們自己的報紙,和居住在自足的區域。20世紀的初期,西歐湧入許多俄語的移民。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希臘、巴西和土耳其,講俄語的社群共計有三百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黑龍江省的部分俄羅斯族亦使用俄語。官方語言.俄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和未得國際承認的聶斯特河沿岸、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六個官方語言之一。在俄羅斯及前蘇聯境內,對於以俄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士來說,用俄語上課是熱門的選擇。雖然俄羅斯族人口在俄羅斯佔了78%,在白俄羅斯佔10%,在哈薩克佔26%,在烏克蘭佔17%,在吉爾吉斯佔9%,在摩爾多瓦佔6%,在亞塞拜然佔2%,在喬治亞佔1.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語授課的學生在俄羅斯佔了97%,在白俄羅斯佔75%,在哈薩克佔41%,在烏克蘭佔25%,在吉爾吉斯斯坦佔21%,在摩爾多瓦佔7%,在亞塞拜然佔7%,在喬治亞佔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2%。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儘管官方減少以俄語教授的科目,仍有學校仍以俄語教學。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部分前蘇聯國家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其中也包括限制使用俄語。比如土庫曼在1996年後不再將俄語列為官方語言,並在2002年將所有以俄語和土庫曼語教學的雙語學校均轉變為土庫曼語普通教育學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語課程,而純粹使用俄語教學的學校僅剩位於阿什哈巴德的一所貴族學校。在烏克蘭,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基輔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禁止俄語的政策,例如在學校中禁止使用俄語溝通、確立烏克蘭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並禁止紙質媒體使用俄語出版。在亞美尼亞,雖然俄語依然被廣泛使用,但是1993年透過的語言法削弱了俄語在亞美尼亞的官方地位,並確定了亞美尼亞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字母表.俄文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俄語字母共有33個。下表展示其大寫字母,以及用標示的這些字母在通常情況下的發音。早期的俄語字母還包括⟨⟩[與⟨⟩(/ĭ/。轉寫.因為在電腦運算上的許多技術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爾字母的鍵盤,這種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來轉寫俄文。例如--會轉寫為moroz,--會轉寫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轉寫一度曾被住在俄羅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過現在說俄語的電腦使用者較常使用Unicode字元編碼,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費軟體利用字元編碼可以讓使用者輸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鍵盤也可以輸入。電腦支援.俄文字母有許多不同的字元編碼系統。KOI8-R是由蘇維埃政府所設計,原意是要成為俄文的標準編碼,此編碼仍在類UNIX系統廣為使用。不過MS-DOS及OS/2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統的混亂,最後Windows-1251成為1995年至2005年俄文網際網路及電子郵件通訊的實質標準。早期使用的8位元編碼已很少用在通訊協定及文字交換的資料格式,現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許多不同的編碼轉換軟體,像iconv即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麥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軟體,也有一些其他的作業系統支援,不過現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製作的文字檔時才會用到轉換軟體。除了現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的編碼,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爾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發音.俄語的語音系統發源於斯拉夫語族,但在早期歷史上改變很多,大約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標準俄語基於莫斯科方言,有很強的重音和適度的音調變化。重音母音有一點拉長,而非重音母音傾向於抬升成閉母音或者模糊母音/ə/。俄語裡一個音節裡的聲母和韻尾最多可以含8個子音,用公式表示如下:語法.俄語中的詞性分為10大類至於語法較為複雜,分別如下:俄語詞性有性、數、格之變化,例如格分為:主格,動詞有「體」之分,還有形動詞和副動詞之分。
146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俄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60" }
拉普拉斯侯爵皮埃爾-西蒙,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對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發展舉足輕重。生平.1749年生於下諾曼底的一個小康之家。1766年入卡昂大學藝術系,因為他父親希望他學習神學,或許是因為在卡昂顯露了數學方面的天賦,拉普拉斯在1768年去了巴黎,達朗貝爾推薦他去軍事學校教授數學作為職業。1773年拉普拉斯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貢獻.拉普拉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大小隻有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宇宙系統論》是拉普拉斯另一部名垂千古的傑作。在這部書中,他獨立於康德,提出了第一個科學的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理論——星雲說。康德的星雲說是從哲學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則從數學、力學角度充實了星雲說,因此,人們常常把他們兩人的星雲說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拉普拉斯是推測到黑洞的存在和重力崩塌概念的最早一群科學家之一。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是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的發現者。這些數學工具今天已經在數學物理的各個分支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拉普拉斯在1806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伯爵,並且他在波旁復辟後於1817年被任命為侯爵。哲學和宗教觀點.拉普拉斯是因果決定論的信徒。1799年出版了鉅著《天體力學》的頭兩卷,主要論述行星運動、行星形狀和潮汐,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1802年出版第三卷,論攝動理論。1805年出版第四卷,論木星四顆衛星的運動及三體問題的特殊解。1825年出版第五卷,補充前幾卷的內容。該書是經典天體力學的代表著作,由於這部鉅著的出版,拉普拉斯被譽為法國的牛頓。據不可靠的傳聞和傳記作品所說,當拿破崙看到這部書時,問拉普拉斯,為何在他的書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明確地回答:「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然而他見拿破崙時,這位執政官還沒做皇帝。所以此說可疑。一般認為他未曾否定上帝存在,是在懷疑論者和自然神論者之間徘徊。拉普拉斯給出了一個古怪的關於太陽會升起的機率的方程,他聲稱這個機率是(d+1)/(d+2),d是過去太陽昇起的天數。拉普拉斯聲稱這個公式可以應用於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事物上,或是在我們已知,但由於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而陷入泥潭的事物上。榮譽.三L之一.法國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數學界著名的三個人物:拉格朗日。因為他們三位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為「L」,又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人們稱他們為「三L」。阿爾克伊協會.1806年,拉普拉斯在阿爾克伊買了一間房子。在那時,有一個村莊而且尚未被巴黎聯合都市吸收。克勞德·貝託萊是那附近的鄰居 - 他們的花園沒有分隔。兩人形成了一個在科學界不拘形式的中間力量,近來被稱為。由於其貼近拿破崙,拉普拉斯和貝託萊能有效地控制了科學的建立和比較享有聲望的辦事處方面的許可。該協會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支援金字塔。1806年,他還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成員。
146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62" }
zh:嗹;嗹=>zh-tw:嗹;嗹=>zh-hk:嗹;嗹=>zh-mo:嗹丹麥居住在首都和最大城市哥本哈根。丹麥人口最多的島嶼是首都所在的西蘭島,其次是菲英島、北日德蘭群島和阿邁格島。地形以低海拔的平原可耕地為主,還擁有沙質海岸和溫和的氣候。丹麥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並與丹麥王國架構下的兩個構成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組成丹麥王國。丹麥在丹麥王國的架構下對海外屬地具有絕對影響力,但在行政方面採取權力下放體系,法羅群島於1948年起自治,1979年地方自治在格陵蘭建立,後者在2009年獲得了進一步的自主權。8世紀,統一的丹麥王國控制波羅的海成為海上強國。1397年,丹麥、挪威和瑞典組成了卡爾馬聯盟,該聯盟一直維持到瑞典於1523年脫離。剩餘的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在17世紀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均被崛起的瑞典帝國擊敗,許多領土被割讓。拿破崙戰爭後,挪威被併入瑞典,丹麥屬地只剩下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冰島。1848年的民族之春運動衝擊了丹麥的君主制,1849年6月5日通過了丹麥憲法,結束了1660年建立的絕對君主制,引入了現行的議會制度。但暴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使得丹麥捲入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與普魯士王國的巨大差距使其在1864年的普丹戰爭中被擊敗,丟失了兩個公國的控制權。作為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農產品出口國,丹麥在20世紀初引入了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改革,為當前的福利國家模式和先進的混合經濟奠定了基礎。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列強為了削弱德意志帝國,於1920年將石勒蘇益格的北半部歸還給了它。二戰期間,儘管丹麥已宣佈保持中立,仍在1940年4月遭到納粹德國“威瑟堡行動”入侵,進攻開始的僅僅4個小時後,丹麥政府就宣佈投降,創下了二戰遭遇入侵國家投降速度紀錄。1943年後本土開始出現抵抗運動,而冰島於1944年宣佈獨立。丹麥在1945年5月被蘇聯紅軍解放。蘇聯軍隊於1946年4月5日離開博恩霍爾姆,撤出丹麥領土。1973年,丹麥與格陵蘭而非法羅群島一起成為現在的歐盟成員,但丹麥保留自己的貨幣——丹麥克朗。今天的丹麥是一個生活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也是北約、北歐理事會、經合組織、歐安組織和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它還是申根區的一部分。丹麥與其斯堪的納維亞鄰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文化和語言聯絡,丹麥語與挪威語和瑞典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詞源.“Danmark”以及“mark”結尾的確切含義上,一些書目和中世紀文學作品對丹人所在地的描述各不相同,使得丹麥詞源爭議更加複雜。大多數詞源詞典和手冊都從一個意思是“平地”的詞派生出“Dan”,與德語Tenne“打穀場”、英語den“洞穴”有關。“mark"被認為是指林地或邊境,可能指的是石勒蘇益格南部的邊境森林,因為前後兩個語素拼起來剛好可以大致代表丹麥傳統的本土疆域。丹麥首次有記載的使用“Danmark”一詞是在兩塊耶靈石,據信這兩塊符文石是由老戈姆出現在同期的Skivum石頭上。丹麥的居民在賓格中被稱為tani ([danɪ]),或“Danes”。中文譯名中,最早由《瀛寰志略》收錄為嗹國,亦有嗹馬、領墨、吝因、丁抹、大尼、丹麻爾、大馬爾齊、雪際亞、蘇厄祭、盈黎馬祿加,低鈉馬爾加、黃旗國等譯名。歷史.史前時期.丹麥最早的考古發現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0至110,000年的。丹麥自公元前12,5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有證據表明公元前3900年丹麥地區就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丹麥的北歐青銅時代以墓冢為特色,留下了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和。在,前羅馬和之間來到該國。羅馬行省與丹麥本土部落保持著貿易路線和關係,並且在丹麥發現了。 強大的凱爾特文化影響力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之丹麥和西北歐大部分地區,貢德斯特魯普釜的發現反映了這一點。以部落為單位的丹麥人來自丹麥東部島嶼和斯堪尼亞,說的是早期的北日耳曼語。歷史學家認為,在他們到來之前,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和附近的島嶼都有朱特人定居。 朱特人最終遷移英國,其中一些人成為布立吞國王的僱傭兵,被授予肯特東南部領土、懷特島和其他地區,並在那裡定居,後來被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吸收或清洗。日德蘭半島上剩餘的朱特人被定居的丹麥人同化。歷史學家約達尼斯在《哥特史》(Getica) 中對Dani所做的簡短說明被認為是對丹麥人的早期提及,現代丹麥人就是其中一支部族的後裔。Danevirke,丹麥最古老的城鎮裡伯也大約在公元700年建立。維京時代和中世紀.8世紀到10世紀,更廣闊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是維京人的源頭。 他們在歐洲各地進行殖民、劫掠和貿易。 丹麥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東部和南部以及西歐最為活躍。 他們於1013年在國王的統治下定居在英格蘭的部分地區。在法國,丹麥人和挪威人效忠法國的羅伯特一世,被允許定居在後來稱為“諾曼底”的地方,羅洛是第一任統治者。在丹麥,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便士。8世紀末,丹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鞏固,其統治者在法蘭克語資料中一直被稱為國王 (reges)。 804年的統治下,丹麥王國可能包括日德蘭半島、斯堪尼亞和丹麥群島的所有土地,但不包括博恩霍爾姆島。現存的丹麥君主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老戈姆,他在10世紀初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正如耶靈石碑所證明的那樣,丹麥人在 965 年左右被戈姆的兒子藍芽哈爾德基督教化,據信丹麥皈依基督教是為了免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入侵。維京人人口過少同時生產力低下,當西歐地區強大的封建王國被建立後,維京時代的結束便是必然的。作為歐洲新興的基督教力量,神聖羅馬帝國是丹麥人的重要貿易伙伴。作為對強鄰的威懾,哈拉爾德在丹麥周圍建造了六座堡壘,稱為,並建造了一個更遠的。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 (Canute the Great) 一度統治丹麥、英格蘭和挪威近30年。在整個中世紀晚期和中世紀,丹麥還擁有斯堪尼地區,丹麥國王統治著丹屬愛沙尼亞以及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國。後兩者中的大部分組成了今天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1397年,丹麥在瑪格麗特一世女王的領導下與挪威和瑞典建立了共主邦聯——卡爾馬聯盟,理論上這三個國家在聯盟中地位平等。 然而,即使從一開始,瑪格麗特可能就沒有那麼理想化——她將丹麥視為聯盟中的“高階”成員。因此,接下來12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圍繞著這個聯盟展開,瑞典不斷分裂、統一。 該問題於1523年6月17日隨著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 (Gustav Vasa) 征服斯德哥爾摩市得到了切實解決。新教改革在 1530 年代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緊隨其後的便是。丹麥於1536年皈依了路德宗。同年晚些時候,隨著瑞典退盟,丹麥與挪威組成聯合王國。近代.在瑞典永久脫離聯合王國後,丹麥曾多次試圖重新控制其鄰國。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1611年至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中進攻瑞典,但未能迫使瑞典迴歸聯邦。儘管戰爭沒有導致領土變化,但瑞典被迫向丹麥支付100萬銀的戰爭賠款。克里斯蒂安國王用這筆錢建立了幾個城鎮和要塞,最著名的是格呂克施塔特和克里斯蒂安尼亞。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啟發,國王建立了一家類似的丹麥東印度公司,並計劃殖民錫蘭,但該公司只設法收購了塔蘭甘巴迪海岸的幾個貿易站。雖然丹麥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鮮為人知,但它在利潤豐厚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光是奧蘇 (阿克拉)的克里斯蒂安斯堡的貿易站就交易了約150萬奴隸。由於丹麥殖民帝國是靠與其他大國的貿易和種植園維持的,最終資源的匱乏導致了它的崩潰。在三十年戰爭中,克里斯蒂安試圖成為德國新教諸侯的領袖,於是對陣領導天主教軍隊的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但在盧特戰役中慘敗。結果是華倫斯坦的軍隊入侵和掠奪了日德蘭半島,迫使丹麥退出戰爭。丹麥設法避免了領土割讓,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對德意志地區進行了強勢干預,標誌著瑞典的軍事力量開始崛起,同時影響力有超越丹麥的跡象。瑞典軍隊於1643年入侵日德蘭半島,並於1644年宣稱擁有斯堪尼亞地區。由於被瑞典佔領導致哥本哈根地區糧食短缺,加上境內糧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麥人口銳減20%,不得不在英法的調解下籤訂了1645年的。在條約中,丹麥放棄了哈蘭、哥特蘭、丹屬愛沙尼亞的最後部分以及挪威的幾個省。1657 年,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三世看到撕毀布羅姆塞布羅條約的機會,向瑞典宣戰,雙方捲入了第二次北方戰爭。不過丹麥軍隊迅速潰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世的軍隊征服日德蘭半島,並指揮瑞典軍隊橫跨結冰的丹麥海峽,佔領了富英島和西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於1658年2月迫使丹麥簽署了,這給了瑞典斯堪尼亞、布萊金厄、布胡斯蘭、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島的控制權。 查理十世很快就後悔沒有徹底擊滅軍力如此孱弱的丹麥,1658年8月,他對丹麥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併成功征服了丹麥的大部分島嶼,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哥本哈根圍城戰。 丹麥國王積極領導城市防禦,召集市民拿起武器,屢次擊退瑞典人的進攻。圍攻在1660年查理十世古斯塔夫 (Charles X Gustav) 去世後結束,在隨後的和平條約中,丹麥設法保持了獨立並重新控制了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由於國王在戰後大受歡迎,弗雷德裡克三世以此解散選舉君主制,轉而支援絕對君主制,這種集權制度在丹麥一直持續到了1848年。丹麥之後又試圖在斯堪尼亞戰爭之後,隨著瑞典被俄羅斯沙皇國削弱,丹麥分別在1720年的和1773年的中重新控制了由荷爾斯泰因-戈託普家族統治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部分地區。丹麥在18世紀的後半葉非常繁榮,因為丹麥的中立地位使得其在戰爭時可以成為交戰雙方的貿易中轉站。為了在拿破崙戰爭中繼續保持獨立地位,丹麥與法國和英國進行貿易,並與俄羅斯、瑞典和普魯士加入了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英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敵對行為,於是在1801年和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一次打擊了丹麥艦隊,另一次炮擊造成的大火燒掉了丹麥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丹英之間爆發炮艦戰爭,丹麥僱傭的小型炮艦根本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接連慘敗使得英國海軍長期控制丹麥海域,丹麥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1813年丹麥-挪威破產。武裝中立聯盟於1814年因基爾條約而解散,丹麥君主“不可撤銷地永遠”放棄了對挪威王國王位的主張,轉而尋求當瑞典國王。丹麥保留了對冰島、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這些已由挪威統治數個世紀島嶼的主權。除了北歐殖民地外,丹麥還在1620年至1869年,1658至1850年,1671至1917年間繼續統治著丹屬印度,和丹屬西印度群島。君主立憲.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獨立運動和普丹戰爭.新生的丹麥自由主義和民族運動在1830年代勢頭強勁;1848年歐洲革命儘管在歐洲各地都遭遇了失敗,然而丹麥和荷蘭卻成為了歐洲唯二兩個從絕對君主制和平演變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丹麥於1849年6月5日透過新憲法和平立憲。新憲法建立了兩院制議會,這種制度延續至今。丹麥在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依靠國際輿論獲得的勝利使得其大大低估了普魯士的危險性,也妄想可以一直依靠援軍保衛領土,使其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越陷越深,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子爵曾說:“只有三個人曾經明白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事務,一個王夫,已經去世了,一個德國教授,已經瘋了,還有我,已經全忘了。”當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捲土重來時,丹麥不得不孤軍奮戰。普丹戰爭從1864 年2月持續到當年10月,丹麥戰敗,不得不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這次損失是17世紀丹麥衰弱後開始的一系列戰爭失敗和領土損失中的最後一次。這次戰敗之後,丹麥在歐洲奉行中立政策。丹麥的工業化.19世紀下半葉,丹麥開始進入世界的工業化浪潮當中。該國的第一條鐵路建於1850年代,儘管丹麥缺乏自然資源,但通訊和海外貿易的改善使工業得以發展。從1870年代開始,工會開始萌芽。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丹麥農業開始以乳製品和肉類產品的出口為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丹麥.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列強提出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歸還給丹麥。由於擔心德國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拒絕考慮在沒有公民投票的情況下接受該地區。兩次石勒蘇益格公投分別於1920年2月10日和3月14日舉行。1920年7月10日,北石勒蘇益格根據公投結果迴歸丹麥,丹麥從而增加了約163,600名居民和3,984平方公里。由於一戰後歐洲左翼力量增長,該國第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府於1924年上臺。丹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威瑟堡行動”.1939年丹麥與納粹德國簽署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於1940年4月9日以一個名為“威瑟堡行動”的演習為名義入侵丹麥,丹麥政府知道兩國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於是進攻開始後僅僅四個小時就宣佈投降,是二戰當中遭受入侵國家抵抗時間最短的,但丹麥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之傷亡和損失,使得丹麥在戰後得以更快復甦。1943年之前,丹麥一直與德國進行經濟合作。隨著納粹德國在東線戰場顯出頹勢,丹麥政府拒絕進一步合作並自沉了大部分船隻,還將許多軍官送往中立的瑞典。進行了一次救援行動,設法將數千名收到納粹政權迫害的猶太人及其家人疏散到了瑞典的安全地帶。一些丹麥人透過加入或自願進入與德國納粹並肩作戰。冰島被美軍佔領後與丹麥斷絕關係,於194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德國於1945年5月投降,丹麥獲得解放。戰後反殖民思想興起,丹麥開始對屬地進行權力下放,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自治權。1949年,丹麥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丹麥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的創始成員。 在1960年代,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通常被稱為外部七國,而不是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的核心六國。1973年,丹麥與英國和愛爾蘭一起,在公投後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涉及進一步歐洲一體化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於1992年被丹麥人民公投否決;它在1993年的第二次全民投票後才被接受,但丹麥拒絕履行其中規定的四項政策。丹麥在2000年的公投中拒絕將歐元作為國家貨幣,繼續使用丹麥克朗。格陵蘭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獲得全面自治權。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都不是歐盟成員國。由於漁業政策,法羅群島從未加入歐共體,格陵蘭也於1986年退出。1953年的憲法修訂通過了以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一院制議會、女性對丹麥王位的繼承權以及丹麥對格陵蘭的永久主權。在20世紀下半葉,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了一系列聯合政府,引入了北歐福利模式。自由黨和保守人民黨也領導過中右翼政府。政治.丹麥受到“民族之春”運動影響,在1849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且並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現任的丹麥女王是瑪格麗特二世,首相為梅特·弗雷澤裡克森。丹麥議會實行一院制,是丹麥王國的立法機關,稱為“Folketing”,議員採用比例代表制選出,由於採取的選舉方法利於小政黨獲得議會席位,所以自1982年來丹麥的聯合政府一直是少數派政府。丹麥議會中的179席中絕大部分屬丹麥本土,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再由女王正式任命,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佈提前舉行大選。議會除立法事務還負責透過國家預算、批准國家賬目、任命和行使政府控制權以及參與國際合作。法案可由政府或議會成員提出。所有議會透過的法案必須在三十天內提交給國務委員會以獲得御準才能成為法律。儘管從理論上丹麥國王可以透過不予御準的方式否決議會的決定,但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國王一般不會這麼做,所以其權力僅有象徵意義。丹麥政治系統在丹麥憲法的框架下動作,修憲需要議會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得到不少於40%的支援票。根據丹麥憲法,國家權力三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各部互不隸屬。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國防、外交等事務由丹麥本土負責,而丹麥本土亦常予兩地經濟援助。其他事務則具完全自治權,並各自設放權議會。女王同樣根據獲議會最多支援的人選分別任命兩地的首相。丹麥王國.丹麥王國是一個包括丹麥本土和兩個自治領土——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單一制國家。格林蘭和法羅群島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它們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特性,王國的這些部分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並在許多領域有立法和行政權。法羅群島於1948年獲得地方自治權,格陵蘭島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完全自治,在此之前二者都是丹麥的一級行政區劃。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議會,除司法系統和貨幣政策外,在國內事務方面實行有效自治。高階專員在法羅群島議會和格陵蘭議會中作為丹麥政府的象徵性代表,他們無權在議會中投票。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被認為是與丹麥本土政府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格陵蘭人民被定義為具有自決權的獨立民族法律與立法體系.丹麥採用大陸法系,法條中有一些參考了日耳曼法。丹麥與挪威和瑞典類似,從未效仿過英美法系那樣的判例體系,不過丹麥的法律體系與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比如丹麥沒有像法國和德國那樣制定過全面的法典,反而與英國一樣,大部分法律都是習慣法。丹麥的司法系統分為具有常規民事和刑事管轄權的法院和對個人與公共行政部門之間的訴訟具有管轄權的行政法院。《丹麥憲法》第六十二條和第六十四條規定法官只能受法律的指導,從而確保司法獨立於政府和議會。丹麥王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司法系統——王國的各個構成國都有一套不同的體系。然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最高法院的裁決可以被上訴至,其是負責王國司法的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行政區劃.丹麥本土總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既不屬於市也不屬於大區,而是國防部直屬。丹麥的省是丹麥的統計區劃,介於大區和市之間。它們不是行政區劃,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政治選舉,而主要作為一個統計單位存在。2007年1月1日丹麥進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將原來的16個縣改為5個大區。與此同時較小的城市被併入大城市,使市減少了270個。這次改制確保了大多數城市的人口至少在20,000以上,以保證其財政和行政管理的專業性不至崩潰。行政部門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理事會領導,每四年按比例代表制改選一次;最近的丹麥地方選舉於2021年11月16日舉行。大區.各大區的管理機構是大區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有四十一名議員,任期四年。 委員會由大區主席 (regionsrådsformand) 領導,主席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區委員會的職責範圍是國家衛生服務、社會服務和地區發展。與原來的“縣”不同,這些地區不允許徵稅,並且醫療服務的部分資金來自2019年後加徵的所得稅,部分資金則來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各大區的面積和人口差異很大;例如,首都大區涵蓋了,還包括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其人口是北日德蘭大區的三倍,而北日德蘭地區的轄地則為日德蘭半島北部那些人口更為稀少的地區。在縣制下,某些人口稠密的市,如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貝,被賦予與縣同等的地位,成為一級行政區劃。這些特殊的城市在2007年的改革中被納入新的地區。軍事.丹麥的武裝部隊被稱為丹麥國防軍,大約4,000人在丹麥國防司令部和國防情報局等非特定部門工作。此外,約44,500人在丹麥國民警衛隊擔任志願者。丹麥長期支援國際維和行動,但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丹麥不再避諱在北約的框架下加入戰爭,積極參與了由北約組織的多次戰爭和侵略。這種新情況激起了一些國內爭議,但丹麥民眾對國家參與戰爭,特別是阿富汗戰爭普遍非常支援。丹麥國防部有大約1,400名人員執行國際任務,這其中並不包括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第1常備水雷對抗大隊中常駐的丹麥部隊。丹麥軍隊在中與在前南斯拉夫境內參與多次交戰。2003年至2007年間,大約有450名丹麥士兵在伊拉克。丹麥還大力支援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併為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了金錢和物質資助。這些舉措經常被當局描述為丹麥新的“積極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外交.丹麥在北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屬於中等強國。近年來,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在漁業、捕鯨和地緣政治等外交政策問題上也獲得了發言權。 丹麥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歐盟 (EU) 成員國身份的影響:丹麥本土與格陵蘭於1973年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丹麥曾七次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最近一次是自2012年的1月至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丹麥結束了其長達兩百年的中立政策。1949年丹麥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創始國之一,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波羅的海與北海交匯處,因此至今它的成員身份仍然非常受歡迎。作為發展援助委員會僅有的六個發達國家之一。該國參與的雙邊和多邊援助,通常由外交部管理。在丹麥政府開展對外援助,特別是雙邊援助時,主要是以的名義。地理.丹麥位於北歐,三面環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以及周圍443個已命名島嶼。丹麥本土最大島嶼且最重要的是菲英島和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位於國家的東部較遠的波羅的海。很多島嶼都用橋樑連線,厄勒海峽大橋連線了西蘭島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馬爾默,而大貝爾特橋連線菲英島與西蘭島,小貝爾特橋連線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其它小島間有渡輪和飛機通航。丹麥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南面與德國共享68公里的邊境線,最北端為旅遊聖地斯卡根,最南端為,最西端為Blåvandshuk,最東端為Østerskær。丹麥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為31米,若不計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的自然最高峰為莫來山,海拔170.86公尺。氣候.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冬季溫和,一月平均氣溫為1.5°C;秋季是一年最潮溼的季節,春季則為最乾燥的季節。由於丹麥位於大陸和海洋氣候的交界處,因此天氣經常不穩定。由於丹麥緯度較北,所以日照時間隨季節變化很大。冬季日照時間短,上午8:45左右日出,下午3:45日落。生態.丹麥位於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交界處,全國可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和波羅的混交林。由於過去近千年的農業活動,丹麥幾乎所有的原始森林都被破壞得支離破碎,而森林砍伐造成了大片荒地和毀滅性的流沙。儘管如此,該國仍有大片次生林,目前其森林總覆蓋率達12.9%。歐洲雲杉是丹麥分佈最廣的樹種,其還是生產聖誕樹的重要材料。丹麥的森林地貌完整指數平均分為0.5/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71位,僅高於聖馬利諾。在丹麥鄉村,狍子的數量不斷增長,日德蘭半島稀疏的林地裡也生活著有大鹿角的歐洲馬鹿。丹麥也是許多小型哺乳動物的家園,如歐洲鼬、野兔和刺蝟。丹麥約有400種鳥類棲息,其中約160種在該國繁殖。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包括無危的的港灣鼠海豚、數量不斷增加的鰭足類動物以及偶爾出現的藍鯨和虎鯨等大型鯨魚。鱈魚、鯡魚和鰈魚是丹麥水域豐富的食用魚類,也是該國形成大規模漁業的基礎。經濟.丹麥擁有發達的混合經濟,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2017年,人均實質國民總收入排名世界第10位。丹麥在經濟自由度和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丹麥是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六。丹麥擁有高等學歷者的比例世界排名第四,該國在工人權益方面的排名更是世界最高。2009年,丹麥工人每工作一小時的GDP世界排名第13位。該國的市場收入差距接近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但扣除稅收和公共現金轉移後,不同職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丹麥可支配收入的基尼係數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丹麥的最低工資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於丹麥沒有關於最低工資的立法,工資下限如此之高被歸因於工會的努力。根據與僱主組織Horesta之間達成的集體談判協議,麥當勞和其他快餐連鎖店的工人每小時可以賺取相當於20美元的收入,這是美國同行業服務員收入的兩倍多,他們甚至還享有五週的帶薪假期、育兒假和養老金。2015年丹麥工會密度為68%。丹麥曾經有許多耕地,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1945後,丹麥以來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其工業基礎和服務業。至2017年,服務業約佔GDP總額的75%,製造業約佔15%,農業則不到 2%。主要行業還包括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裝置、機械和運輸裝置、食品加工和建築。丹麥出口總額的約60%來自貨物出口,其餘40%是第三產業的出口,方式主要為海運。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有各種工業品、肉製品、乳製品、魚類、傢俱和工業設計。丹麥是糧食和能源淨出口國,多年來一直保持國際收支盈餘,使該國從淨債務國轉變為淨債權國。截至2018年7月1日,丹麥的國際投資總額佔到了GDP的64.6%。1797年丹麥進口關稅的自由化標誌著重商主義,這些飼料的輸入加大了丹麥黃油和肉類的出口。如今,丹麥是擁有超過5.08億消費者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部分。一些國內商業政策是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協議和歐盟的立法決定的。丹麥公眾對自由貿易的支援度很高:在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57%的受訪者將全球化視為機遇,僅18%的受訪者將其視為威脅。丹麥經濟高度依附於歐盟,其貿易流有超過70%是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截至2017年,丹麥最大的出口夥伴是德國、瑞典、英國和美國。丹麥貨幣克朗 (DKK) 透過歐洲匯率機制與歐元掛鉤,兌換率約為7.46丹麥克朗/歐元。儘管2000年9月的全民公投使丹麥未採用歐元,該國依然遵循歐盟經濟和貨幣聯盟 (EMU) 制定的政策,並採用歐元所需的經濟趨同標準。儘管議會中的大多數政黨都支援加入經濟和貨幣聯盟,但自2010年以來的民意調查始終顯示多數人反對採用歐元。2018年5月,歐洲晴雨表民調顯示有29%的丹麥受訪者表示支援採用歐元,然而65%的人反對此提議。按營業額排名,丹麥前幾大的公司分別為:馬士基、丹斯克銀行。丹麥政府2023年側重點在於增加對能源經銷商的稅收。政策.丹麥是一個高稅收的福利國家,因而丹麥人生活水平很高,政府也為居民提供了廣泛的福利。丹麥的企業稅率為 22%,併為外籍人士提供特殊的有時限的稅收制度。丹麥的稅收制度基礎廣泛,除消費稅、所得稅和其他費用外,還徵收 25% 的增值稅。2017年的總體稅收水平與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不同,因為2015年丹麥個人所得稅稅率高於經合組織,而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則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且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繳款。丹麥工資稅、增值稅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稅的比例相當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經稅率調整後,丹麥約有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丹麥的相對貧困率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二,低於經合組織11.3%的平均水準。在丹麥,認為自己買不起足夠食物的人口比例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一半。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社會採用了北歐模式,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影響力較大,將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全面的福利國家和強有力的工人組織結合了起來。世界銀行表示,由於其廣受讚譽的“彈性安全”模式,丹麥擁有歐洲最自由的勞動力市場。僱主可以隨時僱用或解僱。根據經合組織的資料,2016年失業人員的初始和長期替代率皆為65%,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為53%。在丹麥註冊一個企業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並且成本非常低。僱員申請加班沒有限制,公司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無休運營。2017年,丹麥15-64歲人群的就業率為74.2%,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9,高於經合組織67.8%的平均水平。2017年失業率為5.7%,被認為接近或低於結構性水平。失業救濟金的水平取決於該僱員失業前的就業情況,通常與失業基金掛鉤以及之前支付的繳款。該資金大約65%來自指定會員捐款,而其餘三分之一來自中央政府,因此資金終來自於一般稅收。科學技術.丹麥在科技的發明和創新的參與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從科學革命開始,丹麥就是創新和變革之國家中的一員。目前,丹麥正在參與許多備受矚目的國際科技專案,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丹麥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0位,不過低於其在2020年的第6位和2019年的第7位。在航運業丹麥企業很具影響力,設計了世界上最大、最節能的集裝箱船“馬士基3E級”,丹麥工程師則為MAN柴油機的設計做出了貢獻。在軟體和電子領域,丹麥為北歐行動電話的設計和製造做出了貢獻,現已解散的丹麥企業“DanCall”是最早開發GSM的公司之一。生命科學是一個已進行了廣泛研究和開發的關鍵領域。2000年,丹麥生物技術公司諾維信率先開發了將用於廢物轉化的酶轉化為纖維素乙醇的技術。麥迪康谷位於西蘭島和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地區,是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產業群之一,在很小的地理區域內擁有許多生命科學企業和研究機構。出生于丹麥的計算機專家和軟體工程師在世界上一些程式語言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安德斯·海爾斯伯格領域的先驅。物理學家萊娜·豪和她的團隊成功在實驗中將光速降為0,推動了量子計算、奈米工程和線性光學的進步。能源.丹麥在北海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20世紀70年代初,該國經濟十分依賴進口石油。後來在北海丹麥海域發現了油田和天然氣田,丹麥才實現能源方面的自給自足,該國還開始使用燃煤發電廠來供應該國大部分電力。21世紀初,丹麥的電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量超過了進口量。2010年,丹麥在原油淨出口國中排名第32。2022年,丹麥是歐盟內部最大產油國,日均產量約10萬桶,不過丹麥政府已考慮在2050年之前停止石油開採。丹麥在風電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丹麥風力能源提供了總電力消耗的42.1%。2011年5月,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的3.1%,即約65億歐元來自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效率。丹麥現已禁止建造更多燃煤發電廠,一些工廠開始使用生物燃料。政府還對風力發電廠提供補貼,目前來自風力發電的電力在該國電力系統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丹麥的輸電線路與其他歐洲國家電網相連。丹麥電力部門已將風電等能源併入丹麥國家電網。丹麥現在致力於交通領域的智慧電池系統的成員國。交通.丹麥在聯絡各地區之間的公路和鐵路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部分就是連線西蘭島和菲英島的大貝爾特橋。 現在可以直接透過高速公路從日德蘭半島北部的腓特烈港駕車前往西蘭島東部的哥本哈根。丹麥主要鐵路運營商是提供客運服務的丹麥國家鐵路和提供貨運的德鐵貨運,鐵路軌道由Banedanmark維護。北海和波羅的海透過各種交織的國際渡輪線路連線在了一起。於2021年開始修建的費馬恩海峽隧道是連線丹麥與德國的第二條交通線。哥本哈根擁有哥本哈根地鐵以及郊區廣佈的電氣化鐵路網——城市快鐵。輕軌預計在2020年左右於四個丹麥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奧胡斯、歐登塞、奧爾堡投入運營。對於年輕人和城市居民而言,騎腳踏車在丹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丹麥擁有完善的腳踏車基礎設施,其腳踏車道綿延超過12,000公里,全國還包括約7,000千米隔離出來專用的腳踏車道。儘管私家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由於高昂的註冊稅還在大多數丹麥人的預算之內。截至2011年,丹麥平均車齡為9.2年。丹麥與挪威和瑞典一樣,航空業都是由北歐航空旗下航空公司承包。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繁忙的客運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超2500萬人次。丹麥其他著名機場還有比隆機場、奧爾堡機場、奧胡斯機場等。人口.丹麥各族裔比例 (2020)根據2020年4月的資料,總人口為582.5萬。丹麥是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年齡達到41.9歲,男性人數約為女性的0.97倍。儘管出生率很低,不過人口依靠移民和接收難民得以維持0.59%的正增長。世界快樂報告常年將丹麥列為世界上人民最快樂的國家之一,這主要歸功於丹麥優秀的高等教育、完善的醫療保健系統和極小的貧富差距。族裔方面89.6%為丹麥人後裔,其餘10.4%為移民或移民後裔。移民的主要亞洲國家,譬如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國家,譬如索馬利亞;還有東南歐巴爾幹國家,譬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移民中的34%沒有西方國家背景。因紐特人是格林蘭島的原住民,其群體很早就定居在了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及格陵蘭等北極圈內的地區。18到20世紀70年代初,丹麥政府一直在試圖同化因紐特人,鼓勵他們融入主流文化,因此今天因紐特氏族中的一些人認同他們的母語為丹麥語。語言.丹麥語是丹麥的法定國語,法羅語和格陵蘭語則分別為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兩地的官方語言。德語在前南日德蘭郡,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丹麥語和德語之間的關係就要遠得多,後者屬於西日耳曼語支,而格林蘭語則是一種因紐特語言,與丹麥語毫無聯絡。佔比相當大。宗教.至2013年1月,79.1%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相較2012年下降了0.7%,相較2011年下降了1.3%。儘管丹麥國教有著眾多信徒,但每週末都去教堂的人不足總人口3%。丹麥憲法規定皇室成員至少有一名信仰丹麥國教,其他成員可以自由信仰其它宗教。1682年, 丹麥賦予羅馬天主教、改革宗和猶太教有限的認可,但改變信仰仍然非法。直到1970年代,改宗才得到丹麥官方認可。現在,宗教團體不需要丹麥政府的認定即可主持婚禮與其它慶典活動。丹麥穆斯林佔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最大的少數宗教。至2009年,丹麥共有19個受認可的穆斯林社群。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佔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根據2010年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顯示,28%的丹麥公民相信上帝的存在,47%表示相信有某種精神或生命力量,24%表示不相信任何精神、上帝或生命力量。教育.丹麥的所有教育專案均由教育部排程並由當地市政部門管理。平民學校結束後參加一次評級測試。如果學生要參加進階教育,則必須進行該測試。學生在丹麥也選擇可以就讀自由學校(--)或私立學校(--),例如基督教或華德福教育。義務教育結束後,丹麥學生有多種繼續教育的選擇:中學側重於理科,高階商業考試專案側重於經濟學科。高等預科考試 (HF) 與中學 (STX) 類似,但時間短一年。對於特定職業,丹麥也提供職業教育,透過教學和學徒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根據政府的記錄,丹麥進階教育,學生每月都可以領取固定金額的補助金。國際生在丹麥大學還有機會獲得國際認可的資質證明。在學士、碩士、博士和交換生的許多課程中,可以用學界通用的英語授課。體育.羽毛球.丹麥被列為五大羽毛球強國之一,經常都會出現羽壇名將。有些更在奧運會賽場上曾奪得冠軍,如波爾-埃裡克·赫耶爾·拉爾森、維克托·阿薩爾森(中文名:安賽龍),以及多位世界冠軍,如卡米拉·馬爾廷、卡米拉·呂特·尤爾等名將。此外,在團體賽方面,丹麥國家羽毛球隊在2016年湯姆斯盃決賽中,打敗同為五大強國的亞洲強隊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首次奪得該專案的男子團體冠軍。足球.丹麥超級足球聯賽、丹麥國家隊都是丹麥人會看的足球比賽。丹麥現今有不少超級球星,例如:馬田·比夫韋治、基斯甸艾歷臣等。醫療.與挪威和瑞典一樣,丹麥建立了由稅收支撐的醫療保險系統。該系統的運營主要依靠本地市政稅收與大區財政撥款。丹麥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佔GDP總額的9.8%。丹麥人平均壽命為78.6歲,平均每名醫生服務294人。根據 LPI,丹麥是擁有最佳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之一。文化.丹麥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它在藝術上成就頗高,與丹麥社會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在丹麥,試圖將某人與眾人彼此區分就可能引起敵意,這違反了已經幾乎是斯堪的納維亞非官方法典的鐵則詹代法則。丹麥政府為文化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基金,其中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因此丹麥平民也直接參與到了其中。丹麥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知識遺產。科學領域有第谷·布拉赫、路德維格·A·柯丁、尼爾斯·玻爾,文學領域有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託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Michael Learns to Rock等,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和拉斯·馮·提爾等導演的電影也都是國際知名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諸多經典與名勝,例如趣伏裡公園、阿馬林堡宮、克里斯欽堡宮、聖母教堂、羅森堡宮、哥本哈根歌劇院、腓特列教堂、託瓦爾森博物館、圓塔和美人魚雕像等。丹麥人喜歡用花做禮物,以表示感謝。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喜歡腳踏車,常用作交通工具,平均不到2人擁有1輛腳踏車。丹麥人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習慣升國旗。足球是丹麥的國民運動。丹麥國家足球隊在1984到2004年間曾6次進入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圈,並在1992年獲得冠軍。丹麥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世界級運動員,包括米歇爾·勞德魯普和布萊恩·勞德魯普兄弟,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舒梅切爾,丹尼爾·阿格,容·達爾·托馬森,尼克拉斯·本特納和托馬斯·赫爾維格等。近年丹麥在腳踏車比賽中表現突出。丹麥腳踏車運動員比雅尼里斯曾獲得1996年環法大賽冠軍,邁克拉斯姆森在2005年和2006年兩度獲得山地之王稱號。丹麥國家隊在2006年和2008年奪得腳踏車競速世界盃冠軍。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宗遠征愛沙尼亞的異教徒,國王克里斯帝安·卡瑪德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據說這面國旗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面國旗,後來歐洲各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制定國旗都是依據丹麥國旗的原則,今天的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仍然沿用。
147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丹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72" }
美國州份除外。美國憲法除了賦予了聯邦政府特定的權力,也對聯邦和各州政府設下權力範圍限制。州政府的權力是由各州人民透過該州自有的憲法賦予。各州同時認可美國憲法,因此其部分的主權被轉移給了聯邦政府,也就形成由50個共享主權的小國家形成的國家,即美國。另外關於未規定的部分,根據第十修正案的解釋,「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或由人民保留。」以此形式授權來進行地方的自治。各州又劃分出不同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歷史上來說,州政府在自己的領土之內主要責任範圍包括公眾安全。由於美國憲法經過多次修訂,其中各條款的解釋與應用也有所改變,主要的原則朝向中央化和合併進行,因此聯邦政府的角色漸漸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對於方面一直有著許多爭論,包括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和主權關係,以及每個人各自的權力等。對於各州許可權的爭論也曾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美國國會有權核准新的國家在與其他各州平等的基礎下加入聯邦成為新的州份,最近一次的核準是1959年加入的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美國憲法中沒有提及各州是否有單方面從聯邦脫離或分裂聯邦的權力,但在南北戰爭後,美國最高法院已裁定分裂行為違憲,意即必要情況下聯邦應該採取某種形式維護憲法。
157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美國州份",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間是五顆五角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3716。天安門城樓上方的四顆小五角星以半弧狀環繞一顆大五角星。齒輪和穀穗象徵中國的工人與農民,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五顆星則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說明》規定:「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穀穗和齒輪,齒輪中心並交結著紅綬;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37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1950年6月2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同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透過,同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公佈:3716。以後歷次憲法都確認了該版本國徽的法律地位:3716。歷史.徵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徵集可追溯到1949年6月15日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隨後成立的第6小組負責國家象徵方案的擬定。1949年7月10日政協籌備會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同年8月20日截止後收到幾十件方案。1949年8月22日召開了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會代表對徵集方案並不滿意,24日第三次會議決定另請專家設計。1949年9月25日晚,在中南海召開了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的會議,會上選定了國旗和代國歌。針對未徵集到滿意的國徽圖案的情況,毛澤東建議可等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再行決定。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國旗、國都、國歌、紀年的決議案,並決定另請專家設計國徽。專家組設計.專家組共提供了三種國徽設計樣式,共計7個方案:《國徽圖案對此設計稿的說明如下:《擬製國徽圖案說明》對此稿的說明如下:1950年6月1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這7個方案進行了討論,決定採用天安門城樓圖案。6月11日,國徽小組會議討論了前一天政協對國徽採用天安門圖案的決定,梁思成在會上表達了反對意見,但有意見認為天安門代表五四運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故會議原則上透過天安門圖案。6月15日晚,全委會第二次會議國徽組第一次會議上,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提交了設計稿。中央美院提交的《國徽應徵圖案設計含義》對其說明如下:會議最終選定了清華大學方案,並建議“將梁先生設計的國徽第一式與第三式合併,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內容,請梁先生再整理繪製。”。選定.6月17日,梁思成、林徽因帶領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第二稿候選方案,將原方案第1號、第3號合併,金色五星、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選擇紅、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其《國徽設計說明書》說明如下:1950年6月2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國徽審議會議對兩設計組提供的候選方案進行審議,多數代表贊同清華大學小組的設計,並決定以該方案為基礎製成國徽。清華大學設計組後將此方案放大,提交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審議。1950年6月23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透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清華大學設計組國徽方案。1950年6月28日下午五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在討論和通過了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建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定型及公佈.國徽圖案通過後,由梁思成推薦,清華大學建築系高莊規範並簡化了國徽的幾何設計圖稿,於當年8月最終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務院會議室召開的關於國徽使用、國旗懸掛、國歌奏唱辦法及審查國徽圖案座談會上,高莊的修正方案被最終採用。修正後的圖案在綢帶、稻粒和形狀上有所變更。會後高莊和徐沛真對國徽進行定型,繪製了墨線圖和剖面圖上報中央政府。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釋出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將這一設計定為國徽:使用.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規範了國徽的使用。該部法律已經於199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1號公佈,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GB 15093-2008 國徽》規定了國徽的樣式、材質及色彩。使用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懸掛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國徽應當懸掛在機關正門上方正中處。國徽印鑑由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管理。懸掛的國徽由國家指定的企業統一製作。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應當懸掛國徽的場所包括:應當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機構包括:以上所列明的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首頁顯著位置使用國徽圖案,且應當使用標準版本,標準版本在中國人大網和中國政府網上釋出。應當印有國徽圖案的文書、出版物等包括:標示國界線的界樁、界碑和標示領海基點方位的標誌碑以及其他用於顯示國家主權的標誌物可以使用國徽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可以使用國徽圖案。可以在證件、證照使用國徽圖案的包括: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的徽章可以將國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公民在莊重的場合可以佩戴國徽徽章,表達愛國情感。其他場合.外事活動和國家駐外使館、領館以及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對外使用國徽圖案的辦法,由外交部規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在國徽法規定的範圍以外需要懸掛國徽或者使用國徽圖案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或者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規定。褻瀆國徽的處罰.#重定向 中國大陸.第二百九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香港.自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香港的使用及保護以國旗及國徽條例訂定。該條例第4條禁止展示或使用破損、汙損、褪色或不合規格的國徽。第5條第款,如未經合法授權或並無合理辯解違反之,即屬犯罪,一經循簡易程式定罪,非法用於商標或廣告可處第5級罰款,而非法用於日常生活的陳設或佈置、或私人慶弔活動可處第2級罰款。第7條規定,公開及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國徽,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3年。澳門.自從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澳門的使用及保護以行政長官限制或禁止展示或使用國徽或其圖案的其他場合或場所。依據第九條,焚燒、毀損、塗劃、玷汙或踐踏國徽,構成對國家象徵的不尊重。第九條也規定,以言詞、動作或散佈文書、又或以其他與公眾通訊的工具,公然侮辱國家象徵,又或對之不尊重者,處最高三年徒刑,或科最高三百六十日罰金。依據第十一條,違反第五條規定者,可科澳門幣五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157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7" }
美國國旗旗面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構成,左上角還有一個包含了50顆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條間紋則象徵著美國最早建國時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真理,藍色則象徵正義。這面旗幟俗稱“星條旗”或美國旗,以向美國國旗以及美利堅合眾國表達忠誠。懸掛國旗的日期.美國國旗在以下日期應當被升至杆頂懸掛:降半旗的日期.另外,無名戰士墓、阿靈頓國家公墓和珍珠港亞利桑那紀念館常年降半旗。摺疊.雖然美國旗典中沒有明確規定,但按照軍隊中的習慣,國旗在不使用時應被摺疊成三角形,步驟如下:摺疊的宗教含義.部分人認為每次摺疊都具有象徵意義,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被權威部門確認。具有象徵意義的摺疊儀式曾被教給士兵,但在發生一些抗議其帶有宗教含義的示威後,美國國防部撤銷了這一決定。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對摺疊有其自己的解釋方法:歷史.演變.在描繪這面國旗的各種各樣的設計的下述表格裡,這面旗的精確的“顏色”直到1934才標準化。未來.美國現在有50州,美國陸軍預想波多黎各與哥倫比亞特區等地成為美國第51州的狀況,因此提案出未在正式場閤中使用的美國五十一星國旗。有圓狀分佈的國旗,和橫列配置星星的兩種方案。
157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美國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9" }
資訊管理系統是研究在一個組織內部的資訊系統之學科。WordNet把它描述為一個由組織內部所有通訊渠道組成的網路體系。這個領域的研究通常屬於計算機科學範籌,其核心學科是以數學理論為特徵的管理運籌學,該學科也是計算機軟體理論的核心。對資訊系統的研究通常劃規管理科學與工程,並通常涉及軟體工程。
158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資訊管理系統",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89" }
約翰內斯·米勒·馮·柯尼希斯貝格,德國天文學家。米勒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柯尼希斯貝格,年僅13隨即成為萊比錫大學學生,三年後轉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就讀,為的學生,曾經到義大利學習托勒密的天文學。米勒後來回到德國,在紐倫堡定居下來後,和他的朋友兼贊助人一起進行天文觀測。兩人一同編印航海曆書,他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者有極大的幫助。米勒是第一個改正天文觀測中光線透過大氣的折射差,也是第一個在天文學上使用機制鐘的人。後來他去羅馬想要改革曆法,但是還沒有改革成功就在當地去世了。
160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約翰內斯·米勒",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0" }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執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開啟了哥白尼革命,並對推動科學革命有相當大的貢獻。哥白尼出生於皇家普魯士,該地區自1466年隸屬於波蘭王國。哥白尼獲得了教會法規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一名醫生,通曉多國語言,瞭解古典文學,能夠勝任翻譯,做過執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經濟學家。1517年,哥白尼總結了貨幣量化理論,成為當今經濟學的重要基礎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馬斯·格雷沙姆之前總結出劣幣驅逐良幣理論的前身。身世.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託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行省。父親是從克拉科夫來的商人,母親是託倫當地商人的女兒,家境寬裕,哥白尼是家中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哥白尼十歲到十二歲間父親去世,由他的舅父盧卡斯·瓦岑羅德領養。1491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市亞捷隆大學學習,在這裡他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1496年他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求學,學習數學、天文學、法律、醫學等,並接受人文主義思想。1503年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舅父提供給他一個在波蘭波羅的海邊上的弗倫堡的神父位置。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擔任他舅父的醫生和秘書。1512年他舅父去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士的責任和醫學研究上,同時利用工作之餘時間研究天文學。在弗倫堡30年間,他建了一個小天文臺,後來被稱為“哥白尼塔”,自17世紀以來被人們作為天文學的聖地儲存下來。但是從當時人的記載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來看,他很少進行天文觀測,他主要透過前人的觀測結果,進行哲學思考與數學計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學體系。父系.哥白尼父親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尼薩附近的一個西里西亞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曾被拼寫為Kopernik,Copernik,Copernic,Kopernic以及Coprirnik,現今為Koperniki。14世紀,父親家族的成員開始遷至西里西亞地區的其他城市,波蘭王國的首都克拉科夫。哥白尼的父親,也是老尼古拉·哥白尼,很有可能是簡的兒子,就是來自遷至克拉科夫的那一支。尼古拉以父親的名字命名,以富商的身份首次出現在記錄中,以經營銅為生,主要在格但斯克銷售銅,於1458年左右從克拉科夫遷至託倫。託倫位於維斯瓦河附近,當時被捲入十三年戰爭規定,條頓騎士團放棄西普魯士,此地區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在隨後的300年裡都歸屬於波蘭王國。尼古拉的父親於1461和1464年間娶了芭芭拉·瓦岑羅德,也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父親於1483年左右逝世。母系.尼古拉的母親芭芭拉·瓦岑羅德是託倫當地貴族和市議員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於1459年嫁給託倫當地商人兼市長泰德曼·馮·艾倫。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是一個富商,也是Sławkowo村莊的所有者。在1439-62 法官統治期間,他是條頓騎士團的堅決敵對方。1453年,以託倫市代表的身份參加格魯瓊茲大會,意圖舉行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在十三年戰爭以及在託倫和格但斯克進行政治活動以積極支援普魯士城市的反抗戰,並親身參與在拉森和馬爾堡的戰役,死於1462年。小盧卡斯·瓦岑羅德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舅舅以及贊助人,在克拉科夫大學建立密切的關係。作為三位國王的朋友和重要顧問,他的影響力加強了瓦爾米亞與波蘭王國的關係。瓦岑羅德被認為是瓦爾米亞權力最大的人,他的財富、關係和影響力為哥白尼的教育以及在法蘭伯克天主教堂的教士生涯提供了保障。語言.據說,哥白尼精通拉丁語、德語和波蘭語,還會說希臘語和義大利語。哥白尼的大部分存世作品都是拉丁語版本,拉丁語當時是學術界廣泛使用的語言。拉丁語當時還是羅馬天主教會和波蘭宮廷的官方語言,所以哥白尼與教會和波蘭領導者的通訊用語都是拉丁語。哥白尼也有一些德語版本的存世作品。德國哲學教授馬丁·凱莉以此為論據認為哥白尼的母語是德語。其他證明德語是哥白尼的母語的論據有:他出生在一個以說德語為主的城市,而且於1496年在博格尼亞學習教會法期間,曾加入一個名為日耳曼民族的學生組織,按其1497年章程,此組織對母語為德語的所有王國和國家的學生開放。然而,根據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的觀點,哥白尼加入日耳曼民族這一行為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意味著他承認自己是德國人,因為來自普魯士和西里西亞的學生都是被如此歸類的,這樣一來,不管他們本身的民族歸屬或自我鑑定,這就相當於一個特權,選擇是說德語的學生就很自然。名字.在哥白尼時代,人民經常以居住地名稱命名。就如西里西亞村莊激發的靈感,哥白尼的姓氏的有多個不同的拼寫。他的姓氏或許與當地西里西亞地區的採銅業有關,儘管一些學者聲稱此姓氏是受到蒔蘿這種植物的啟發,蒔蘿是西里西亞的野生植物。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一個世紀之後的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在其作品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其親戚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拼寫。這個名字首先被用於13世紀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地方,在拉丁語存在多種拼寫方式。哥白尼“其實並不在乎正字法”。1480年左右,在他童年時期,他父親的名字作為哥白尼的名字。教育.在波蘭.父親死後,小尼古拉·哥白尼的舅舅小盧卡斯·瓦岑羅德照顧他長大成人,送他上學甚至在工作上也助他一臂之力。瓦岑羅德舅舅和波蘭的頂級知識分子保持著聯絡,而且還與生於義大利的著名人文學者和克拉科夫朝臣Filippo Buonaccorsi是好友關係。有關哥白尼幼年和上學時期的早期原始檔案並未能得以儲存。哥白尼的傳記作家認為瓦岑羅德舅舅把小哥白尼送往位於波蘭北部城市託倫的聖約翰學校就讀,而他本人就曾在這裡任教。後來,根據Armitage的說法,哥白尼進入了弗沃茨瓦韋克的大教堂學校學習,這裡位於託倫的維斯瓦河畔,這裡的學生都是為考入克拉科夫大學在做準備,該所大學也是瓦岑羅德在波蘭首府的母校。在1491-92年的冬季學期,哥白尼以Nicolaus Nicolai de Thuronia的名字和兄弟安德魯一同被克拉科夫大學所錄取是一名亞里士多德哲學教授,但是他在大學校外私下裡教授天文學;哥白尼就此熟悉了布魯楚斯基廣泛閱讀的評論文章,參加了許多講座。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學習經歷幫他奠定了數學天文學方面的堅實基礎,校方教授的課程包括數學、幾何學、幾何光學、宇宙結構學、天文學的理論和計算等,使他掌握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著作《形而上學》,等等。在這期間的閱讀資料,其中還標註有他最早的科學筆記,現在部分儲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在克拉科夫,哥白尼開始蒐集大量的天文學方面的藏書,後在17世紀50年代的大洪水時代,被瑞典當作戰利品運往本國,現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四年學習生活為他重要才能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促使他在天文學的兩大流行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同心球面學說和托勒密的偏心圓和本輪理論進行邏輯比較分析,對之進行揚棄之後,構建出哥白尼自己對於宇宙結構的理論的第一步。還沒等獲得學位,大概是在1495年秋,哥白尼就離開了克拉科夫,前往舅舅瓦岑羅德的教堂,舅舅已於1489年榮升為瓦爾米亞教堂的采邑主教,並在不久後讓外甥哥白尼接替瓦爾米亞教士之職,前任教士Jan Czanow於1495年8月26日剛剛身故留出這一空缺。具體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牧師會部分人的反對,有人將此事上訴了羅馬,導致哥白尼的任命受到拖延,於是瓦岑羅德將兩個外甥都送往義大利學習教會法,似乎是想借此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教會中的事業發展,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影響力。哥白尼在1496年中期離開瓦爾米亞,也許是隨同牧師會的司祭Jerzy Pranghe的隨員一道離開的那裡,司祭準備前往義大利,於同年秋天他報名加入了博洛尼亞大學法律學生的日耳曼民族組織,其中包括西里西亞、普魯士、波美拉尼亞以及其他國家的的年輕波蘭學生。在義大利.直到1497年10月20日,哥白尼透過代理正式接替了瓦爾米亞教士職位,這是兩年前就授予了他的職位。為此,一份在義大利帕多瓦於1503年1月10日簽署的檔案表明,他將在波希米亞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學院教堂的聖十字教堂擔任一份閒職。儘管教宗於1508年11月29日特許授予他更多的聖俸,哥白尼在牧師會的神職方面並未獲得更多俸祿以及更高的職位,但是在1538年,他放棄了弗羅茨瓦夫的閒職。他是否獲得教士的任命尚不確定,他也許僅僅獲得的是次級神品職位,這也足以勝任牧師會的教士之職。在他在博洛尼亞的三年,相反他對人文學科充滿興趣,很可能他參加了一些相關講座,並認真學習研究了天文學。他遇到著名的天文學家Domenico Maria Novara da Ferrara,併成為他的弟子及助手。哥白尼透過閱讀和雷格蒙塔努斯所著的《大書概論》產生了新的觀點。他就托勒密關於月球運動的理論的特殊性進行觀測,透過1497年3月9日在博洛尼亞對金牛星座中最亮的畢宿五進行的著名觀測,其結果加深了他對地心說理論的質疑。哥白尼透過仔細研究希臘和拉丁作者的著述,還從人文主義學者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他的質疑,特別是在帕多瓦期間,他還蒐集到許多關於古代天文學、宇宙哲學和曆法體系的歷史片段資料。哥白尼在羅馬度過了大赦年1500年,他和兄弟安德魯與當年春天到達了這裡,此行無疑是為在羅馬教宗法院當實習生而來。但也正是在這裡,他繼續著始於博洛尼亞的天文學研究,例如在1500年11月5-6日夜間觀測了一次月蝕現象。據雷提卡斯進行的。在哥白尼的歸程中,無疑要在博洛尼亞做短暫停留,他於1501年中期回到了瓦爾米亞。7月28日,他從牧師會獲得了兩年的延長假期,以便去學習醫學,因為“在將來他可以作為我們尊敬的大人,在1501年秋到1503年夏這段時間,他一直留在帕多瓦。哥白尼學習醫學的過程很可能是在帕多瓦頂級教授,這些構成了他後來醫學藏書的雛形。哥白尼定會對占星術有所研究,因為這被視為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其他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不同,他似乎對占星術從未有過實踐,或是表現出任何興趣。在博洛尼亞,哥白尼並非把自己侷限在官方的研究之中。很可能是在帕多瓦的那些歲月中,他開始對希臘文化產生了興趣。在Theodorus Gaza的語法書的字典的幫助下,他熟悉瞭解了希臘語言和文化,並開始拓展對古典著作的研究,他先是從博洛尼亞入手,研究貝薩里翁和洛倫佐·瓦拉等人的著作。似乎有證據表明,正是當他在帕多瓦的那些時候,有關地球運動的新學說的想法終於得到了清晰。當哥白尼歸程的時間將近,他於1503年前往費拉拉,1503年5月31日,他通過了規定的考試科目,獲得了教會法博士學位。毋庸置疑,在這之後不久他離開義大利返回瓦爾米亞。工作.當他在義大利完成所有學業之後,30歲的哥白尼回到了瓦爾米亞,並在這裡度過了40年的餘生,其間除卻去克拉科夫和附近的普魯士城市做過短暫旅行之外,再沒有去過別處,這其中包括託倫、格但斯克、埃爾布隆格、格魯瓊茲、馬爾堡、柯尼斯堡等。瓦爾米亞采邑主教有著極大的自治權,有著自己的輿論組織以及金庫。哥白尼自1503年到1510年的主教城堡,在這裡他開始研究自己的日心說理論。在公務部分,他幾乎參與了舅舅在政治、教會、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所有工作。從1504年之初,哥白尼陪著舅舅瓦岑羅德在馬爾堡和埃爾布隆格進行了王室普魯士的宣講活動,根據Dobrzycki 和 Hajdukiewicz的記載,他“參與了……複雜外交活動的所有重要活動,這些是有野心的政客和政治家在為了在有敵意的條頓騎士團和忠於波蘭王室之間,維護普魯士和瓦爾米亞的特殊利益而做的努力”。1504-12年間,哥白尼作為舅舅的隨從做了諸多旅行:1504年是到託倫和格但斯克參加王室普魯士議會的活動。舅舅瓦岑羅德的行程顯示在1509年春,哥白尼可能還去過克拉科夫的下議院。也許就是在後來的克拉科夫活動過程中,哥白尼將自己從希臘文翻譯成的拉丁文作品拿到Jan Haller 出版機構付印,內容是7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學家狄奧菲拉克特·西莫卡塔的85篇小詩,題為《書信》於1512年與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完婚所寫的喜詩而作。在1514年前的某個時間,哥白尼寫了日心說理論的初步綱要,這在後來的抄本中才可看到,簡稱《短論》。這是對世界的日心說機理所做的簡明理論說明,並無數學工具測算,與《天體執行論》的朋友。《短論》的完整版本是到1878年才首次出版。在1510年或1512年,哥白尼搬到了弗龍堡,這是波羅的海岸的維斯圖拉潟湖西北的一座城市。在1512年4月,他參加了Lossainen 的富賓恩進行觀測。在弗龍堡,哥白尼有記載的60多項天文觀測中,有半數以上是在這裡完成。在弗龍堡,哥白尼永久定居下來,這裡他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間只有在1516-19年和1520-21年有所中斷,這段時間,他是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經濟和行政中心就職,這裡也是瓦爾米亞兩大政治生活中心。在瓦爾米亞艱難的政治複雜局勢中,對外要受到條頓騎士團的入侵,負責管理牧師會的經濟企業;自1511年起他就擔任了長官之職,並負責視察牧師會的財產。1512-15年,在管理和經濟方面的職務並未讓哥白尼從眾多觀測活動中有所分心。在這一期間,他對火星和土星的觀測結果,特別是在1515年對太陽所作的四大觀測,導致了他發現了地球離心率的變化,以及相對於恆星太陽遠地點的變化,這些使得他於1515-19年對他的學說的部分假設進行了首次修改。在這一期間他所作的部分觀測也許與1513年上半年所提議的對羅馬儒略曆進行改革有關,這是福松布羅內地區的保羅米德爾堡中,在向曆法修訂提交議會審議提案的學者中有哥白尼的名字。在1516-21年間,哥白尼住在奧爾什丁城堡,作為瓦爾米亞的經濟管理者管轄著奧爾什丁堡和佩尼恩日諾兩地的事務。在這裡,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棄封地的位置》 ,旨在將勤勞的農民安置在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興瓦爾米亞的經濟。當奧爾什丁在波蘭條頓戰爭中遭到條頓騎士的包圍時,哥白尼指揮皇家波蘭部隊保衛奧爾什丁和瓦爾米亞的安全。在接下來的和平談判時,他也是代表著波蘭一方參加。哥白尼一連數年都在建議皇家普魯士地區議會進行貨幣改革,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當時的地區性普魯士政治中,這是一個主要問題。1526年,他就貨幣價值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Monetae cudendae ratio"》。在文中,他闡述了現在經濟學中的格雷欣法則的雛形,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這要比托馬斯·格雷欣早了幾十年。在1517年,他還確立了貨幣的量化理論,這也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一個主要概念。為了穩定貨幣,哥白尼為貨幣改革所作的提議在普魯士和波蘭被廣泛閱讀。1533年,教宗克勉七世的秘書Johann Widmanstetter將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向教宗和兩位樞機介紹。教宗非常高興,還贈予了秘書非常貴重的禮物以示感謝。1535年,Bernard Wapowski寫信給維也納的一位紳士,敦促他儘快出版附上的年曆,據他說這是出自哥白尼之手。這是有關哥白尼年曆的唯一歷史記載。這個所謂“年曆”估計就是哥白尼的行星位置圖。Wapowski信中提到哥白尼的理論是關於地球運動的學說。Wapowski所提要求並無結果,因為他與幾周後就離開了人世。在瓦爾米亞采邑主教Mauritius Ferber所產生的懷疑所致,後在1539年,Dantiscus 將其趕出弗龍堡。在哥白尼年輕的時候,他作為醫師曾為舅舅、兄弟和其他牧師會成員治病。晚些時候,他被安排去照顧那些先後在瓦爾米亞任職的年老主教主教Tiedemann Giese。在治療這些重要病患的過程中,他有時需要向其他醫師進行諮詢,其中包括阿爾伯特公爵的醫師以及透過信函向波蘭皇家醫師進行請教。1541年春,阿爾伯特公爵要求哥白尼前往柯尼斯堡來照顧公爵的顧問George von Kunheim,此人病得不輕,而且普魯士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哥白尼很樂意前往,在有關貨幣改革問題上,他曾於von Kunheim進行過磋商。哥白尼本人認為阿爾伯特公爵本人人品並不壞,兩人在學術方面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牧師會鑑於想與公爵保持良好關係,儘管他是路德教派,也準備放行讓哥白尼前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得以康復,哥白尼也回到了弗龍堡。一段時間之內,他還繼續收到Kunheim身體近況的彙報,並透過信函提供醫療建議。在他生命的這段時間之內,只要他所擔任的其他職責允許,而且是佔有自己的業餘時間,哥白尼還是在進行他的天文觀測和計算。哥白尼的部分密友後來轉向了新教,但是哥白尼並未有此意。他所受到的首批打擊就是來自新教徒。Wilhelm Gnapheus是一名荷蘭難民,他在艾爾布蘭格落下了腳,他用拉丁文寫了一出喜劇“愚蠢的聖人”,並把這出戏搬上了自己建立的拉丁學校舞臺。在劇中,他把哥白尼刻畫成一個傲慢自大、冷漠、孤僻的人,醉心於占星術,自以為是受到了上帝的啟迪,據說是完成了一部大部頭著作,結果都要爛在箱子裡。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首批對哥白尼的理論做出了反應。如腓力·墨蘭頓對其理論頗有微詞而這樣寫道:“某些人認為這是讚美如此瘋狂的事物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就像那個使地球移動而太陽靜止的波蘭天文學家一樣。真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壓制無禮的思想。”然而,1551年,在哥白尼死後的8年,天文學家在哥白尼的前軍事反對者新教徒阿爾伯特公爵的資助下,出版了《普魯士星曆表》,這是基於哥白尼的成果所設立的一套天文圖表。天文學家和占星家迅速採納了這一成果,將其代替了以往的理論。去世.1543年5月24日尼古拉·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他本人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生養子孫的記錄。傳說的說法是當《天體執行論》的初版送到他床前時,他從昏迷中甦醒,撫摸著書頁平靜辭世。遺骨當時葬在聖母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的某處,墳墓沒有刻有任何標記,墳墓的具體位置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明。2005年學術界人士在這所教堂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名70歲男子遺骸。後經遺骨面部復原,和遺骨上提取的DNA與哥白尼藏書中的頭髮上的DNA比對,確認遺骸是哥白尼。2010年5月22日,哥白尼的遺骨在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黑色的墓碑上雕著他的天文學模型。天文學觀點.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天文體系是托勒密體系。其基本思想是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天體沿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為了使理論符合觀測資料,托勒密認為天體在一個稱為“本輪”的小圓形軌道上勻速轉動,而本輪的中心在稱為“均輪”的大圓軌道上繞地球勻速轉動,地球不是在均輪圓心。此理論可以和當時的天文觀測資料基本吻合,而且為教會所歡迎,因為這不僅體現了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而且天球之外給天堂和地獄留下了空間。但是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需要很多個本輪均輪甚至小本輪才能解釋實驗現象。這使得堅持簡潔的哥白尼對托勒密的系統產生了懷疑。為了簡化理論,更好的符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哥白尼將不動點從地球移動到了太陽上,提倡日心說。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這個不變的中心執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1514年,哥白尼在一篇四頁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猜想,給最親近的朋友看。1533年,在羅馬舉行了一些關於哥白尼理論的講座,教宗克勉七世和一些主教出席了講座並表示出興趣。講座過後,其中一位主教寫信給哥白尼,希望他儘早正式出版他的作品。雖然朋友們也催促哥白尼儘早出版他的理論,但可能是害怕受到批評,哥白尼本人一直不願意這麼作。學者對於哥白尼到底是擔心受到天文學界的批評還是教會的反對是有爭議的。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哥白尼終於同意出版他的《天體執行論》。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侷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並沒有放棄宇宙中心論和宇宙有限論。雖然哥白尼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但是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哥白尼之書在其死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聳人聽聞的事件莫過於是義大利人布魯諾之死。他是道明會的教士。但極富反叛精神,是一個「狂熱份子」。他從哥白尼的系統向外推展,否定了天球之說。他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他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燒死#重定向關於日心地動學說早在希臘時代約公元前310年,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主張是日月星辰並非繞著地球轉動,而是地球和其他星辰一起繞著太陽轉動。而他的主張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理論,並把中心火的位置改成太陽。他曾經解釋過:恆星的週日轉動,是地球繞軸自轉的結果。但和當時被廣泛認同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相互矛盾,所以當時有人提出這兩個反駁的觀點。目前我們不知道他對第一個觀點所作的回答,但據說他相當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他說:恆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雖然地球自轉對恆星的距離有影響,但是因為地球和恆星距離上太過遙遠,以至於地球軌道與之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恆星位置的變化我們無法察覺到。阿里斯塔克擁有另一項天文成就,測量太陽、地球和月亮的距離,當從地球上看月亮處於半暗半亮的時刻,太陽、月亮和地球正好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月亮處於直角的頂點,可從地球上測得月地和日地的夾角,雖然當時的儀器無法測量的很精確,但是他的方法很正確,在得出相對距離後,推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實際大小,也因此得出太陽比地球大,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有理由推測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事實。畢竟大的物體繞小的物體轉動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近2000年後,哥白尼才繼承他的理念。哥白尼體系.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將主要理論寫在《天體執行論》當中。在此,他總結了幾十年來的一些理論。哥白尼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原理。其中列舉了一些如下“假設”:《天體執行論》全書分為六部分,稱為“卷”:繼承人.喬治·約阿希姆萊提克斯本可以成為哥白尼的繼任者,卻沒能扛起這面大旗。伊拉斯謨萊因霍爾德也有機會成為他的接班人,無奈卻過早夭折了。第谷·布拉赫成為了第一位英勇的接班人,其次便是開普勒,他曾經是第谷在布拉格的助手。如今日心說的基本理念為世人普遍接受,以及約翰內斯·開普勒。”其他的可能追隨者則包括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以及阿基里斯·加瑟、喬治·沃格林、瓦倫丁·奧托、泰德曼·吉澤。阿瑟·庫斯勒在其著作《夢遊者》中斷言道,哥白尼的書在首次出版後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閱讀。然而,這種說法受到了愛德華·羅森的有力批判,另外歐文·金格里奇透過對前兩次出版的幾乎所有幸存本的逐本檢查,發現許多書中都有書主人詳盡的旁註,亦擲地有聲得駁斥了這一偽學說。2004年,金格里奇在《無人問津之書》中正式發表了這一結論。當時的學術界仍是亞里士多德哲學和相呼應的托勒密天文學的天下,哥白尼理論並沒有一席之地——除了數學上的簡單效能被人接受之外在確定行星的位置時避免使用等分。第谷·布拉赫的體系亦與哥白尼的理論針鋒相對。僅僅半個世紀之後,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終於帶來有力的證據為哥白尼理論辯護,它這樣寫道“伽裡略構想了慣性原理之時,……得以解釋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掉落地球的原因”。直到“艾薩克·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力學理論。在他1687年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集大成地統一了地面力學和天體力學,日心說觀點才終於得以普遍接受”。伽利略是因為哥白尼而啟蒙,所以認為哥白尼所論為正,以比薩斜塔實驗、自製望遠鏡觀測星象,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土星有環,但亦使伽利略被認為是異端而遭受宗教審判。最後真正證實哥白尼和伽利略無誤的科學家,是近百年後的牛頓,已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爭議.哥白尼的書一問世並未引發論戰。第一個反對哥白尼學說的名人是天主教的巴託洛米奧·斯皮納一書的附錄中。託洛桑尼模仿托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義風格,借用哲學論據反駁哥白尼學說,但實際上他仍引用基督教《聖經》及其傳統。他力求證明哥白尼學說是荒謬的,他分三點說明哥白尼學說沒有經過驗證且沒有任何基礎。第一,哥白尼假設地球的運動,但卻未提供任何推匯出此運動的物理理論。。第二,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的思維過程是落後的。他說,哥白尼先是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然後再找各種支撐此想法的現象,而不是先觀察現象,然後再思考推理得出引起此現象的理論。在這一點上,託洛桑尼將哥白尼的數學等式將畢達哥拉斯實算聯絡了起來。畢達哥拉斯曾與亞里士多德爭論過,後來托馬斯·阿奎那又繼續進行了這一爭論。他們爭論說,數字只是人智力的產物,不需要任何物理現實的支撐,因此“數字在研究本質的時候不能提供物理原因”。當時,一些天體說。這一“拯救現象”的觀點證明,天文學和學術不能作為決定物理原因的一種正確方式。託洛桑尼借用此觀點,在對哥白尼最後的判定中引用說,哥白尼最大的錯誤是,他從開始借用科學中較“低階”領域來解釋較“高階”領域。哥白尼用數學及天文學來假定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現象,而不是從一開始用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公認原則來評定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這樣一說,在當時,哥白尼似乎正在破壞整個哲學系統。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犯了哲學錯誤,因為他根本不精通物理學和邏輯學-沒有物理學和邏輯學知識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天文學家,更不能分清正確與錯誤。因為哥白尼學說不符合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科學真相,因此被託洛桑尼視為無根據的未經證明的理論。託洛桑尼意識到哥白尼所著書的序言並非哥白尼本人所寫。序言的論點稱,天文學整體不能得出真理。這一論點遭到了託洛桑尼反對。為何在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出版後60年,天主教會才進行公開反對此書這一問題引起了廣泛爭論,就算是託洛桑尼的反對也是被忽視的。造成這一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伽利略·伽利萊的性格和證據的可獲得性,例如望遠鏡觀測。哥白尼之前的理論在神學界糾纏複雜,這可從約翰加爾文著作的一個樣本中看到。在其《〈創世記〉註釋》一書中,他說道,“我們並不是不知天堂的環道是確定的,地球正如一個小球體位於中心”。在評論《聖經》中《約伯記》26:7時,加爾文寫道“約伯確實具體提到‘北部,’但他說的是整個天堂。因為天空繞著其極轉動。正如一個戰車的車輪在中心都會有一個車軸,輪子藉助中心的洞繞著這一車軸轉動,天空也是如此的。這很容易能看見;也就是說,那些熟悉天空執行的人可以天空如此轉動”。加爾文對於詩篇的評論時,展現了他對於前哥白尼理論的依賴性;因為在詩篇93:1“天堂每天都在旋轉,因為其構造無比巨大,旋轉速度快到難以置信,因此我們並未感受到震盪或衝擊-不會打擾它們的和諧的運動。儘管太陽每個晝間旋轉都改變其軌道,但每年都會回到同一點。眾多衛星在其旋轉時都能保持自己的位置。地球怎能懸置在空中不動呢,難道上帝之手並未舉起它?上空的天堂都在不斷地運動,地球是怎麼保持不動呢,難道神聖的製造者未修理它建立它呢”。在評論詩篇19:4時,加爾文說“天空在旋轉時,所有固定的行星也在旋轉。沒有證據證明加爾文知道哥白尼,並且有關加爾文引用完詩篇93:1繼續說“誰敢置哥白尼的權威於聖靈之上”這一說法也缺乏可信度,證實這一說法源於1885年弗雷德裡克·威廉·法勒班普頓的演講。與加爾文不同,許多神學家已經認識到哥白尼理論變得越來越有爭議。哥白尼理論與《聖經》最尖銳的衝突之點是有關《約書亞記》中基遍戰爭的故事。在此故事中,希伯來人取得了勝利,但一旦夜晚降臨他們的對手就可能逃逸。約書亞的祈禱使得太陽和月亮靜止不動阻止了這個結果。馬丁·路德曾評價過哥白尼,雖然未提及其姓名。據安東尼·勞特巴赫稱,在1539年6月4日他與馬丁·路德共同吃飯時,大家聊起了哥白尼的話題。在1539年,當地大學喬治·約阿希姆 雷提卡斯教授被獲准訪問馬丁·路德。據稱,路德說道,“所以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誰想要聰明就得反對大眾認為的事情。他必須有自己的東西。這正是那個傢伙所做的事情,他想把整個宇宙顛倒過來。儘管在這些陷入混亂的事情中,我依然相信《聖經》,因為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而不是地球”。他的這一番評論發表於《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的四年前,雷提卡斯《概論》一書出版的一年前。在約翰·奧利法白有關該談話的記述中,路德稱哥白尼為“那個傻子”而不是“那個傢伙”。這一版本被歷史學家視為缺少史實論證。路德的合作者菲利普·梅蘭希通也對哥白尼學說有所爭論。在看過雷提卡斯《概論》,譴責哥白尼的理論,呼籲政府鎮壓此理論,他寫道“有些人相信這一理論屬於奇蹟般的成就,歌頌這麼瘋狂的理論,似波蘭天文學家使得地球轉動,太陽停止一樣荒唐。 英明的政府應該抑制頭腦上的錯誤”。雷提卡斯曾以為梅蘭希通會理解這一理論,並且接受它。因為梅蘭希通曾教授過托勒密天文學,並且在雷提卡斯與哥白尼共同學習歸來後,推薦其應聘維滕堡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職位。在《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六年後,菲利普·梅蘭希通出版了他的《物理最初教義》一書;在書中阿基米德講到,阿里斯塔克斯曾就提出悖論說,太陽靜止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儘管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專家曾為了證明他們的創新性,進行了諸多調查,但將荒繆的觀點公之於眾有諸多不好影響,樹立了一個有害的例子。梅蘭希通繼續引用《聖經》中的篇章,然後宣稱 “在這一神聖證據的支撐下,讓我們珍視真相,不要因為一些人的詭計而遠離真相,這些人自以為將疑惑帶入藝術中是項學術榮譽。”在《物理最初教義》一書的第一版中,梅蘭希通甚至懷疑了哥白尼的人格,他稱哥白尼創作這一理論“要麼出於對於創新的熱愛,要麼出於想要顯示自己很聰明”,類似於這樣的個人人身攻擊在第二版中被大量刪除。另外一個對哥白尼學說有爭論的新教神學家是約翰·歐文,他稱“最近說太陽位於世界中心的假設建立在不可靠的現象之上,由一些違反《聖經》中清楚的證詞的任意假設支援”。在羅馬天主教內,天主耶穌會會士尼哥拉·賽若瑞斯是其中一名撰書反對哥白尼理論這一異端邪說的教士,在1609–1610年間的一本著作中和在1612年間出版的一本作品中,援引《約書亞記》中篇章。保羅·安東尼奧·弗斯卡利尼在1615年4月12日給一位天主教哥白尼維護者的來信中,他譴責了哥白尼理論,寫道“……不僅是聖父,就是在現代關於創世紀、詩篇、傳道書,和約書亞書的註釋中,都能發現這些文字同意太陽在天空中,高速繞著地球轉,地球距離天堂很遠,靜止位於世界的中心……沒有人說這不是一個信仰問題,因為如果這不是‘有關主題’的信仰,那就是‘有關說話者’的信仰:所以說亞伯拉罕沒有兩個孩子,雅各布沒有十二個孩子還有基督並非處女所生都屬於異端學說,因為這些都是聖靈透過預言家及使徒的嘴所說的。在1616年三月,在伽利略事件影響下,羅馬天主教將《天體執行論》一書加入了禁書目錄中,直到該書被“改正”。禁止理由是這一想象的地球運動而太陽不轉的畢達哥拉斯教條是“錯誤的,違反了《聖經》”。相同的教條還禁止任何維護地球運動論或太陽靜止論的著作,或是任何試圖調和這些論述與《聖經》的著作。可能哥白尼理論最強大的反對者應是弗朗西斯科·英哥利,一名天主教神父。英哥利在1616年一月撰寫一篇散文,譴責哥白尼學說在“哲學上站不住腳,神學上屬於異端學說”。儘管不確定但弗朗西斯科·英哥利極有可能是受到宗教法庭的委派,就此爭議發表一個專業意見”;在1616年3月5號,審定院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教義後,英哥利被正式任命為顧問。英哥利有關哥白尼理論的兩點爭議為“公眾的天主教信仰不能直接追溯到《聖經》:地獄位於地球中心,離天堂最遠的教義;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斷言是週二的讚美詩中提及過地球是靜止的,該部分的詩文作為日課經文中時辰禮儀的一環,被神父們定期頌禱”。英哥利也引用《聖經》中創世紀1:14,耶和華用“天堂中的光將白天和黑夜分開”。跟之前的評論者一樣,英哥利指出有關基遍戰役的篇章,駁回了這些篇章應被作為隱喻理解的爭論,說道“那些稱《聖經》根據我們的理解模式講話的回答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首先在解釋神聖文字時,應儘可能遵守保持字面意思的規則,其次教會教父們一致認為該篇章意思是太陽在運動,只是應約書亞的請求停止了。一項與眾教父一致認可意見相反的解釋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上受到了譴責,具體在會議第四部分有關該版教義以及聖書的使用方面。其次,經過會議上講到有關信仰以及道德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聖父們看到一個違反他們一致認為的《聖經》解釋時肯定會不高興的”。在教宗保祿五世的命令下,羅伯·白敏樞機提前通知伽利略將頒佈該一法案,藉此警告他“不能再支援或維護”哥白尼學說。四年後的1620《天體執行論》被或省略或改動了九個條文後重新發行。在1633年,伽利略·伽利萊因追隨“哥白尼學說”被指控有異端邪說的嚴重嫌疑,哥白尼學說與真相及《聖經》權威相反,最終伽利略被判終身軟禁。天主教在1758年從《禁書目錄》中去掉了對於日心說相關著作的禁令,但仍明令禁止未經審查版的《天體執行論》以及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這些禁令最終在1835版的目錄中取消。紀念.元素--.根據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第112號元素未有正式名稱時,其臨時名稱為Uub。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有很多相似之處。Cp這個名稱未獲得IUPAC的正式承認。IUPAC在此後6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審議,聽取科學界的意見,並於2010年1月公佈審議的結果。2009年9月,有人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指出符號Cp曾是元素鎦。2010年2月19日,即哥白尼537歲壽辰的日子,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正式宣佈,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所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在臺灣,此元素之中文名稱由國立編譯館化學名詞審議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名詞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決定命名為'--'。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於2012年1月確定了--的簡體中文名稱,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准後進入國家規範用字,但目前仍不能正常輸入。哥白尼環形山.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哥白尼命名。哥白尼計劃.哥白尼計劃是由歐洲委員會和歐洲太空總署聯合倡議,於2003年正式啟動的一項重大航天發展計劃,主要目標是透過對歐洲及非歐洲國家現有和未來發射的衛星資料及現場觀測資料進行協調管理和整合,實現環境與安全的實時動態監測,為決策者提供資料,以幫助他們制定環境法案,或是對諸如自然災害和人道主義危機等緊急狀況作出反應,保證歐洲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160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尼古拉·哥白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4" }
秋田縣位處日本本州島東北地方。首府為秋田市。農業生產,特別是稻米種植非常發達。因有“秋田美酒”而稱為酒之國度;森林資源豐富,秋田杉樹被稱為“日本三大美杉”,用秋田杉樹製作的塗漆傢俱銷往日本各地。秋田縣也以美人聞名,當中,被日本人公認排名第一。歷史.在秋田縣發掘的許多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出土了許多手工石器,被認為是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到繩文時代早期之間的文物。秋田縣內發掘的第一個考古遺址是大仙市協和町的米守遺址,從1969年起進行了5次發掘。該遺址出土了大約1,000件石器。大約12,000年前,縣域進入繩文時代。彌生時代開始後,彌生人遷入縣域西部,日本最古老的海洋法規集「廻船式目發生了東北蝦夷族反抗秋田城司的元慶之亂。中央政府的律令政治衰弱後,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強、農民希望得到有力豪族的保護,朝廷多次派兵討伐東北不聽朝廷政令的豪族,豪族間也屢次發生戰爭,最後奧州藤原氏控制了東北,秋田縣縣域內的比內郡河田氏、秋田郡大河氏、由利地方由利氏都是藤原氏的下屬。文治5年鐮倉幕府征服了東北,江戶時代德川氏把該地分封給佐竹氏。到了明治維新前夕,秋田境內有久保田藩、巖崎藩、本荘藩、亀田藩、矢島藩五個藩,明治維新後五個藩陸續被劃入新設的秋田縣。地理.秋田縣位處本州北部,西面面臨日本海。北面與青森縣接鄰;東面為巖手縣;東南面為宮城縣;南面則為山形縣。鹿角郡   小坂町北秋田郡  上小阿仁村山本郡   藤裡町 三種町 八峰町南秋田郡  五城目町 八郎潟町 井川町 大潟村仙北郡   美鄉町雄勝郡   羽後町 東成瀨村經濟.經濟以農業為主,水稻產量在東北地方居首位。盛產杉樹,以美樹林聞名。位於秋田縣和青森縣交界處的十和田湖是日本著名深水湖也是遊覽勝地,秋田產的日本酒暢銷全國。
160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秋田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9" }
芬蘭共和國,是位於歐洲北部的國家,也是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由芬蘭本土及17萬9千多座島嶼所組成,分為19個行政區含309個市鎮,面積約33.8萬平方公里。芬蘭含有湖泊約18.8萬個,因此擁有「千湖之國」的美稱。芬蘭西北方連線瑞典,北臨挪威,東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被波的尼亞灣環繞,西南面面臨波羅的海,南部為芬蘭灣。芬蘭人口達550萬,多數人為芬蘭族,少數是芬蘭瑞典族。人口數量在歐洲排名第二十五。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及瑞典語,而瑞典語主要在一些沿海地區和奧蘭群島使用。芬蘭是世界高度的已開發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幸福感報告》中芬蘭在2018至2023年連續六年排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歷史.瑞典國王埃裡克九世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發表後才受到重視。1808年在芬蘭戰爭中,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脫離瑞典,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林什維克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繼續戰爭其實就是芬蘭加入蘇德戰爭的戰役,1941年6月25日,納粹德國侵蘇行動的三日後芬蘭對蘇聯宣戰,動員兵力47萬人入侵蘇聯,其間收復了冬季戰爭前的領土包括和,為建立「大芬蘭」,芬蘭進一步,9月控制奧涅加湖並攻佔彼得羅扎沃茨克,但在摩爾曼斯克,芬德聯軍受到阻滯。芬蘭助德國的行為令盟軍認定芬蘭是軸心國陣營,儘管芬蘭沒有簽署三國同盟條約。其中英國在1941年12月6日向芬蘭宣戰。1944年6月蘇聯反攻芬蘭,於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攻勢重新擊敗芬軍,同時德軍在愛沙尼亞被蘇軍戰敗,於是芬蘭在1944年9月與蘇聯簽了,放棄了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卡累利阿、佩琴加區和薩拉。在盟軍和蘇聯壓力下,芬蘭發動拉普蘭戰爭,將在拉普蘭地區的德軍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在1940年合約的基礎上,承認了冬季戰爭蘇聯奪得的領土。為了避免捲入冷戰的前沿衝突,芬蘭和瑞典、奧地利一樣成為中立國,並拒絕加入北約和華約。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開始實施不同的外交政策,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為俄羅斯鄰國的芬蘭感到受到威脅,要求加入北約。同年5月18日,芬蘭正式向北約秘書長遞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書,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政治.芬蘭的政治體制以芬蘭議會為主,雖然芬蘭總統也有較大的外交權力。多數行政權力控制在由芬蘭總理領導的內閣中,而總理由議會選出。內閣由總理本人、中央政府各個部的部長及司法長官組成。《芬蘭憲法》規定,200人的一院制議會是芬蘭的立法機關。議會可以修改憲法,解散內閣或否決總統的決定;但議會無權改變司法決議。內閣或任意一名議員都可以提出立法動議。議員任期4年,按比例代表制選出。芬蘭民族聯合黨、正統芬蘭人黨、芬蘭社會民主黨和芬蘭中間黨為現時芬蘭四大政黨。在2023年4月2日舉行的芬蘭議會選舉中,民聯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在6月20日與正統芬蘭人黨、瑞典族人民黨及芬蘭基督教民主黨一起組成執政聯盟,民聯黨主席彼得裡·奧爾波出任總理。司法體系分為一個負責民事以及刑事司法爭議的法庭,以及一個專門負責公眾與行政部分訴訟的行政法庭。芬蘭為大陸法系國家,法庭分為地方法院、地區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行政區劃.芬蘭實行兩級行政體制,即中央政府及市鎮政府。市鎮也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使用“城市”的稱呼。市鎮的公共支出佔所有公共支出的一半左右。市鎮的財政市鎮收入稅、來自中央政府的補貼、以及其它收入。在2022年初時芬蘭全國有309個市鎮,約半數市鎮的居民數量少於6000人。除了市鎮之外,也存在兩個中間層的行政結構。市鎮組合成70個次行政區,及之上的19個行政區。這些次行政區及行政區是由成員市鎮來管理的,且只有有限的行政權力。但奧蘭自治區根據議會制的原則設有自治區政府及自治區議會。薩米人在拉普蘭區北部關於語言和文化事務上設有半自治的薩米原住民地區。芬蘭原先有12個省份。1997年重新劃定行政區後省份減少到6個。2009年底所有省份撤銷,並從2010年起劃為20個行政區。2011年1月1日,東新地區和新地區合併,行政區變為19個。其中奧蘭區享有高度自治。軍事.芬蘭國防軍由職業軍人、現役士兵和人數眾多的預備役人員組成。常備武裝力量為34,700人,其中25%為職業軍人。芬蘭有徵兵制,所有年滿18歲的芬蘭男性公民必須在軍隊服役6至12個月,或者做12個月的民事服務。芬蘭的預備役軍人為90萬,戰時軍隊即刻能有28萬名士兵。兵役後的自願海外維和服務很受歡迎,維和部隊在世界各地執行聯合國、北約及歐盟的使命。每年大約有650名女性選擇自願的兵役,且申請人數在最近十年來逐步上升。女性允許參加包括前線步兵及特種兵的所有戰鬥部隊。芬蘭陸軍包括高度靈活的野戰軍,並得到當地國防部隊的輔助。芬蘭國防軍保衛國家領土,其軍事戰略利用茂密的森林地形和眾多的湖泊來消磨侵略者,而不是試圖在邊界線上抵擋進攻的敵人。芬蘭的人均國防支出在歐盟中佔據高位。芬蘭的軍事理論基於全方位防守的概念。全方位意指政府和經濟的各個領域參與防守計劃中。芬蘭國防軍由國防軍總司令指揮,總司令在軍事指揮上直接向芬蘭總統負責。國防軍分為陸軍、海軍和空軍。隸屬於內務部,但是在國防需要時改編成國防軍的一部分。芬蘭已經加入了北約反應部隊、及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2014年芬蘭簽署了一項北約備忘錄,從而和北約達成一項實用性的聯盟。2015年芬蘭與北約達成一項允許在緊急情況下向北約部隊提供援助的東道主國家支援協議,從而進一步加強了雙邊關係。芬蘭在阿富汗和科索沃一直是個積極參與者。近年來芬蘭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反伊斯蘭國的戰爭中積極討論自己現有及計劃中的角色。2015年5月芬蘭國防軍向全國所有相關男性寄出了近一百萬封信件,通知他們在戰爭情況下他們的角色及責任。在世界範圍內猜測芬蘭在準備戰爭,但是芬蘭官方強調這只是一項標準程式,儘管在芬蘭歷史上從未發生類似事情。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芬蘭向北約提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並於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地理.芬蘭總面積共338,000平方公里,是歐洲第八大國。南北最長距離達1,157公里,東西最寬為542公里。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精確來說全國共有188,000個湖泊和179,000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普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位於挪威一側的最高峰海拔1,365米,其位於芬蘭一側的海拔1,328米的山坡處,為芬蘭最高點。芬蘭最長的河流是凱米河,長550公里。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的69%。可耕種面積較少,僅佔8%。島嶼集中最多的地方是在西南部位於芬蘭大陸和奧蘭群島主島之間的群島海里。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於地平線下,冬天則有51天不出太陽。芬蘭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經濟.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訊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因特網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元件都倚賴進口。芬蘭跟全球經濟緊密聯絡,其國際貿易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與歐盟的貿易佔芬蘭總貿易額的60%。主要的外貿夥伴為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貿易政策主要是由歐盟來制訂的,芬蘭在歐盟內除農業政策之外傳統上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目前為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的玻璃工藝製造世界聞名,金屬處理工藝也相當精細。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傢俱設計和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20世紀初芬蘭設計的傢俱現在看起來依然非常現代。人口.據2017年底芬蘭人口登記中心資料,芬蘭大約有552萬居民。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和5.3%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和韃靼族等。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因為經濟情況的大幅好轉和政治及社會福利的穩定,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語言.芬蘭的官方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在全國範圍內芬蘭語占主導地位,瑞典語則通行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及奧蘭自治區。芬蘭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它是烏拉爾語系芬蘭語支中的一種。芬蘭語是歐盟語言中四種非印歐語系語言之一。跟芬蘭語親屬關係相近的語言是卡累利阿語和愛沙尼亞語,關係稍遠的則有多種薩米語及匈牙利語。芬蘭5.3%的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北歐語言和卡累利阿語在一定範圍內享有特殊待遇。在芬蘭北部的一些市鎮裡薩米語也是官方語言,人數大約在7,000左右的薩米人被認定為原住民。大約四分之一的薩米人的母語為多種薩米語中的一種。在芬蘭說的薩米語有北薩米語、伊納裡薩米語和斯科爾特薩米語。在芬蘭有五千至六千人說羅姆語。羅姆語和在憲法中也得到了承認。在芬蘭使用兩種手語:芬蘭語手語。大約有800芬蘭韃靼人說韃靼語,他們主要是在當芬蘭還處於沙皇統治時的1870年代至1920年代移居到芬蘭的。少數族群的權利在憲法中得到保護。使用人口最多的移民語言是俄語起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宗教.芬蘭為保障宗教自由的國家,國民允許信仰任何宗教,不需要官方批准。基本上如果沒有明顯違反法律的事實,也允許任何宗教活動。基督教在12世紀起傳播至芬蘭,但是直至19世紀在農村中民間信仰裡還保持著基督教到來之前的一些特徵。2019年底芬蘭人口的68.6%是芬蘭福音信義會。另外大約有四萬七千芬蘭人,即將近芬蘭人口的一個百分比,歸屬於沒有正式註冊的五旬節運動宗教組織。其他宗派的成員包括少部分基督新教其他教派的信徒、羅馬天主教信徒、穆斯林和猶太教信徒。文化.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歷史上還有外國侵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並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西蘇精神.西蘇精神是芬蘭文化的一部分,很難直接譯成別的文字,但可以理解為意志、決心、毅力和理性面對逆境。西蘇一詞也被芬蘭人用於命名其它東西,如芬蘭本土汽車品牌和芬蘭一艘名為Sisu號的大型破冰船。據說,過去的芬蘭十分窮困,天然資源比不上鄰國,造就獨特的文化。由於沒有太多資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將灰質轉化成GDP」,突顯優秀人才的可貴,教育成為芬蘭社會重要的一環。藝術.芬蘭有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埃利亞斯·倫羅特蒐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史詩之一;著名建築大師阿爾瓦爾·阿爾託以充滿芬蘭本土傳統浪漫風格的設計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潮流中獨樹一幟。芬蘭還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尤為特別的是,芬蘭極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使許多幾十年前的工藝品和建築物在現代人眼中仍是新穎別緻、富有想象力的傑作。出自芬蘭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簡潔實用的設計風格、優質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譽世界。文學.可以說書面芬蘭語是米卡埃爾·阿格里科拉在宗教改革時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芬蘭語後才出現的。但直到十九世紀及芬蘭民族浪漫主義之前鮮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出現過。這使得埃利亞斯·倫羅特去收集芬蘭和卡累利阿民歌並編撰成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從這時起有很多詩人和小說家開始用芬蘭語來創作,其中著名的作家有阿萊克西斯·基維和埃諾·雷諾。在民族覺醒時期很多作家使用瑞典語創作,例如民族詩人約翰·盧德維格·魯內貝里及薩克里斯·託佩柳斯。芬蘭獨立後出現了一批現代主義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用芬蘭語創作的米卡·瓦爾塔裡和用瑞典語創作的埃迪特·索德格朗。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在193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二戰後芬蘭文學跟國際潮流相比更轉向於自己的民族特性,這以韋伊諾·林納為代表。除了《卡勒瓦拉》和瓦爾塔裡之外,用瑞典語創作的圖葦·楊松是翻譯成外語最多的作家。著名的現代作家包括阿託·帕西林納、伊爾卡·雷梅斯、卡里·霍塔凱寧、索菲·奧克薩寧和。備受尊重的芬蘭文學獎授予每年的最佳小說。教育.相對其他歐盟國家,學前教育在芬蘭並不常見,學童往往要待到七歲才上學。學校通常由多人共同管理。除了芬蘭語,學校普遍而言都會教授英語,較年長的學童會修讀法語和俄語,某些學校會教授其他語言。將近成年的學生,甚至會再多學一種外語。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指出,芬蘭人並不喜歡炫耀學識。舉例說,即使是相識多年的朋友,也不清楚對方的學歷和技能。當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是菁英主義,會因材施教,同一老師會教導學生很多年,陪伴學生成長。設計.芬蘭設計重視實用和耐用,並不會「為設計而設計」,拒絕追逐潮流和拋棄主義,但並不代表墨守成規。除了具實際用途的生活用品,也有芬蘭設計師以較複雜的線條,創造出純粹為觀賞而設的玻璃製品。電影與電視.在電影界著名的導演有阿基·考里斯邁基、毛裡茨·斯蒂勒、,以及在好萊塢成名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雷尼·哈林。考里斯邁基的電影《沒有過去的男人》是芬蘭電影史上揚名國外的電影之一,它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以及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芬蘭每年大約出品12部長篇電影。芬蘭在國際上知名的電視節目有揹包客旅遊記錄系列《》,以及四個好友玩特技及互相開各種玩笑的真人秀《》。遊戲.芬蘭的遊戲社群非常活躍,分會組織遍佈全國,平均每月500名會員來首都赫爾辛基開會,有時還可達到1000人。芬蘭被認為是傳統手機遊戲強國,擁有Supercell、Rovio娛樂等知名手機遊戲公司,《貪吃蛇》、《憤怒鳥》、《部落衝突》、《皇室戰爭》、《荒野亂鬥》、《卡通農場》等手機遊戲均誕生於芬蘭。芬蘭是最頻繁組織的國家,遊戲demo創作大賽亦創立於芬蘭。聖誕老人之家.有人認為聖誕老人的家就在芬蘭境內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蘭電臺的一個廣播節目宣稱,聖誕老人和兩萬頭馴鹿一起就住在芬蘭和蘇聯分界拉普蘭區的“耳朵山”上,正是因為有“耳朵”,聖誕老人才能在北極聽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聲。從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聖誕老人的故鄉。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們在睡覺前將長筒襪掛在壁爐旁,然後帶著熱切的期盼進入夢鄉,聖誕老人晚上就會乘著馴鹿拉的雪橇,把聖誕禮物從壁爐煙囪中分發到孩子們的長筒襪裡。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國家均宣稱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蘭。桑拿文化.芬蘭人還發明瞭桑拿浴,號稱芬蘭的國粹。芬蘭諺語說: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為數不多的進入世界語言範疇的芬蘭詞彙之一。傳統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間和更衣室。現代的桑拿房在設計上變化甚多,一些戶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採光。芬蘭全國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間房屋就有一間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開放予公眾的。在發源地芬蘭,桑拿文化有不少不成文規矩,例如男女一同享受桑拿,有時是可以接受的,視參與者的年齡和親疏,十分難一概而論。有時男女一起,有時男女會分開進行。另外,在蒸汽房穿衣服可能被視為失禮的行為,例如在公眾桑拿有標示牌禁止穿泳裝。體育.在芬蘭有一些深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有點類似棒球的芬式棒球是芬蘭的國民運動,然而觀眾人數最多的運動專案是冰球。在2016年世界冰球錦標賽中芬蘭對加拿大的決賽時,有69%的芬蘭人觀看了那場比賽的電視轉播。其它受歡迎的體育專案包括田徑、越野滑雪、跳臺滑雪、足球及籃球。雖然在觀眾席上座率來講冰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專案,但是足球在參與人員數量上是最大的團體體育專案,也是在芬蘭最受重視的專案。就人均贏得的獎牌和金牌數量上來看,芬蘭在夏季奧林匹克歷史上是最成功的國家。芬蘭早在1908年還是俄羅斯帝國下屬的自治大公國時第一次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最早獲得“”稱號的漢內斯·科萊赫邁寧成功地奪得了三面金牌。在二戰之前芬蘭在奧運會上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芬蘭僅憑三百二十萬的人口而排在獎牌榜上第二名。在1920和1930年代,芬蘭長跑運動員壟斷了奧運會,帕沃·努爾米在1920至1928年間總共贏得了九枚奧運會金牌,並在1921至1931年間打破了22項官方記錄。努爾米經常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芬蘭運動員及史上最偉大的田徑運動員之一。上百年來芬蘭男女運動員在擲標槍專案上表現出色。此項專案給芬蘭帶來了9枚奧運會金牌、5次世界錦標賽冠軍、5次歐洲錦標賽冠軍、及24次世界記錄。芬蘭也是知名賽車王國,擁有過14個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和4個F1世界冠軍。
162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芬蘭",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22" }
愛知縣是位於日本中部地方的縣,首府與第一大城為名古屋市。歷史.根據考古發現,至晚在十萬年前,愛知縣境內已經有「牛川人」生息繁衍。愛知縣在歷史上,是尾張國、三河國這兩個令制國的轄區。戰國時期的「名古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出身於此。1871年,明治新政府實行廢藩置縣,除知多郡外的尾張成為名古屋縣,而三河則與知多合併成額田縣。名古屋縣於1872年4月易名為愛知縣,之後在同年11月27日與額田縣合併成為今天的愛知縣。縣名是由曾管轄名古屋市中心的愛知郡而來。愛知縣和名古屋市獲得2026年亞運會舉辦權。地理.愛知縣位處日本列島中央,向南可經三河灣及伊勢灣通往太平洋。東面與靜岡縣接鄰;東北面為長野縣;北面為岐阜縣;西面則為三重縣。縣的東西端相距106公里,南北端相距94公里;全縣總面積為5153.81平方公里,約佔全日本面積1.36%。最高點為海拔1415公尺的茶臼山。縣內大致分為尾張地區和三河地區,三河地區又分為西三河地區和東三河地區。尾張、西三河、東三河的面積比約為1:1:1,人口比約為7:2:1。行政區劃.轄下共38市7郡14町2村。經濟.愛知縣是日本的工業大縣,是中京工業地帶的中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在日本僅次於東京。製成品年出貨量達48萬億日元,連續44年位居日本第一。2019年商品銷售額為33萬億72920億日元,居日本第3位。愛知縣有以豐田汽車為首的眾多汽車企業。豐田汽車在1937年設立。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愛知縣的汽車產業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產業。產業.縣內總生產有34兆6503億日圓,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7.0%。經濟界.過去的「五攝家」.五攝家是以愛知縣名古屋市為根據地的中部圈財界的一群名門企業,包括有舊伊藤財閥系企業的東海銀行及松坂屋、基建企業的名古屋鐵道、中部電力及東邦瓦斯五家商社所構成。曾經獨佔中部經濟聯合會等經濟團體的代表,名古屋觀光酒店及名古屋波士頓美術館等主導負責的企業。人口.愛知縣的人口在所有都道府縣中排行第四,據2021年10月1日統計有7,519,785人。在縣內市町村中,名古屋市人口最多,有2,327,723;人口最少為豐根村,只有982人。交通.過去愛知的交通主要依靠火車連線,昔日的樞紐機場為名古屋機場,但自從中部國際機場開放以後,對外交通就大大改善。乘搭火車從名鐵名古屋站出發,只要30分鐘就可到達中部國際機場。鐵路有東海旅客鐵道、名古屋臨海鐵道及衣浦臨海鐵道。由於愛知縣是汽車產業重鎮,擁有汽車的人口比例亦高,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東名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及新東名高速公路等。
162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愛知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25" }
人民行動黨是新加坡獨立至今的唯一執政黨,該黨歷任秘書長都擔任新加坡總理的職務。1959-1963年在英聯邦新加坡自治邦,及1963-1965年在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州執政,自1965年在新加坡共和國執政至今。歷史.人民行動黨由剛從英國歸來且受英語教育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於1954年11月21日創立,第一屆中央委員是李光耀、王永元、方水雙、蒂凡那、杜進才、伊斯邁拉欣、曾超卓、李玉成、陳維今、蘇卡寧甘及莫達裡。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首次選舉中勝出,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總理,人民行動黨亦執政至今。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在1963至1965年間,新加坡屬於馬來西亞聯邦制下的一個州,而人民行動黨則作為一個馬來西亞政黨存在。由於馬來西亞以馬來族佔大多數,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若加入華人比例佔多數的新加坡,聯合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的非馬來族人及反巫統政治力量,會推翻「馬來人優先」政策,引起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彈。最後在雙方無法達成妥協的僵局下,馬來西亞決定促使新加坡退出聯邦並宣佈獨立。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人民行動黨撤出馬來半島和砂拉越等地區,當時仍在馬來西亞國會的人民行動黨籍議員蒂凡那於1966年3月18日將馬來西亞的人民行動黨組織改組為民主行動黨,與人民行動黨完全脫離關係。蒂凡那與留在馬來西亞聯邦的人民行動黨黨員吳福源、曾敏興醫生等重新組織新政黨,並把黨名更改為民主行動黨。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實行強烈反共政策,繼續和馬來西亞合作清剿馬來亞共產黨。新加坡共和國.多年來,一直由李光耀任秘書長並兼任新加坡總理,由於人民行動黨一直執政,歷任人民行動黨的秘書長都出任總理職務,秘書長相當於英國等議會制國家的黨魁。現任人民行動黨主席是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現任秘書長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現有黨員約15,000人。在人民行動黨執政下,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成績斐然,然而它也因為被指壓制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其他公民自由而受到批評。與社會黨國際的關係.人民行動黨自成立以來都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在1960年代更曾一度加入社會黨國際執行局,但由於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獨立後的高壓獨裁統治方式,加上其右傾及反共政策,迫害鎮壓左派異見人士及共產黨人,使其得不到歐洲方面的主流左翼社會主義黨派的認同。1976年,在英國工黨和荷蘭工黨的動議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被逐出社會黨國際。李光耀更曾因此組織編寫了文章《Socialism that works: The Singapore Way》與歐洲社會黨國際成員筆戰。爭議.貪汙.彭由國.彭由國,前人民行動黨大巴窯文德區的國會議席議員,因涉嫌失信與挪用公款而被新加坡貪汙調查局調查。1979年12月,彭由國以四項共涉及8萬2520元的失信罪,也牴觸兩項職工會法令,指他未經部長許可,擅自動用1萬7745元工會資金,購買本身開設的實惠超市股票被控上法庭,彭由國也獲准以10萬新元保釋候訊。1979年12月31日,彭由國棄保潛逃離開新加坡,搭火車到吉隆坡,再從吉隆坡乘搭轉機到泰國,自此便開始流亡泰國。控方原本要在1980年1月1日,案件在法院提堂當天,加控他兩項共涉及8000元的失信罪,但彭由國當時已棄保潛逃。2015年6月,彭由國到新加坡駐曼谷大使館自首,回國重新面控,控狀總數最後達34項。2016年1月22日,彭由國被判坐牢5年,2017年10月24日被獲准在家服刑。黃循文.黃循文,前人民行動黨紅山四排埔國會議員和時任環境發展部政務部長,因涉及高達$800,000新元的貪汙案被判坐牢4年6月。上訴後,刑期被減少到18個月。鄭章遠.鄭章遠在1981年和1982年各收取賄賂,最終在被控上法庭前的12月14日服毒自殺。
163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人民行動黨",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35" }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及特別區。日本的地方政府基本上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定,稱為「地方公共團體」。包括都道府縣、市區町村在內的各地方公共團體,其居民可以選舉自己的行政首長與議員。在市町村、特別區等二級行政區之下,還設有數種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的三、四級行政區劃,合稱為「」。此外,部分人口龐大的市可依法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擁有若干都道府縣下放的政治權力;政令指定都市下設「區」,位階介於市與町丁之間,但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因此其行政首長不民選、也不設定議會。概述.日本全國劃分為都、道、府以及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以及特別區,均為地方公共團體,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公法人身分。都道府縣與町村之間尚有「郡」,在1920年代開始虛級化,雖然目前仍具備地址表記、廣域行政圈範圍、都道府縣議會選舉劃分等功能,但已不具備地方公共團體的功能。另外,部分偏遠地區、離島地區還會設立都道府縣的行政派出機關「支廳」,但在平成大合併後多改制並更名為「縣民局」、「振興局」等。在都道府縣的數量上,目前都和道各有1個,縣有43個。在市制度的演變方面,為因應大都市的產生,1956年創設政令指定都市制度,地址表記可省略縣名。截至2012年,日本全國總共有20個政令市。另外,也設定標準較低、不設「區」、但仍有較多自治權的中核市。在2000年至2015年,還設有自治權介於中核市與普通市之間的特例市;2015年後特例市法規廢除,原有的特例市可申請升格中核市,尚未申請的則仍保有過去特例市的許可權並被稱為「施行時特例市」。在更低層級,則有不屬於地方公共團體的兩個行政區劃等級。三級為町和大字,此町跟二級區劃市町村的町在法律上地位不同,並與大字合稱町字,為日本三級區劃的統稱。四級則有丁目、小字;大字小字通常設在較鄉村的地區。地方.日本的都道府縣按照地理方位、經濟聯絡等情況劃分為若干地方。最常見的是八大地方,即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中部地方因為範圍寬廣,群山阻隔,各縣之間的聯絡並不緊密,又常細分為北陸、東海、甲信越三個地方。中國、四國兩大地方常被合稱為中四國地方。
165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日本行政區劃",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53" }
四人幫為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時期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的名稱,形成於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其成員按“粉碎四人幫”時中共中央公佈的順序依次為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合稱“王張江姚反黨集團”。江青為毛澤東第四任妻子,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澤東從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並委以重任,四人在文革後期皆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洪文和張春橋二人在中共十大上成為排名第三和第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四人幫裡最年輕的王洪文更是成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一度被認為是毛澤東的接班人。1976年10月6日,毛澤東逝世一個月後,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與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陳錫聯以及時任北京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吳德等人聯手粉碎四人幫,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以及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五人拘禁,其主要追隨者亦在隨後的政治鬥爭中遭到清洗。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開除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的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0年四人幫被公審的時候,四人幫被正式命名為“江青反革命集團”。詞源.1974年7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批評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搞幫派活動,說:“她算上海幫呢!你們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江青等四人當成一個宗派提出。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澤東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他的住所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親自講話來勸告四人幫。這次會議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主持政治局會議,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長篇講話。談話時,他再次提到「三要三不要」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要照樣搞呀?為什麼不和二百多個中央委員搞團結?搞少數人不好,歷來不好。」此後,「四人幫」就成了江青等四人的代稱。#重定向歷史.四人幫被視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派重要政治勢力,被視為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重定向1965年,在毛澤東的支援下,由江青、張春橋指使,姚文元編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文革前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對文革的發動和打倒所謂“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導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和中央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倒臺。1969年中共九大上,三人全部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是在這次大會上,林彪成為了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1970年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在林彪的支援下,陳伯達、汪東興等人對張春橋發起了含沙射影的猛烈攻擊;但在毛澤東的支援下,大會轉而批判陳伯達。1971年,在“副統帥”林彪出逃並喪命之後,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從上海上調中央,不久就和江青等三人結成聯盟。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四人中最年輕的王洪文被選為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也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四人幫的勢力空前強大。1974年1月,江青等人發動了“批林批孔運動”,將矛頭指向總理周恩來。#重定向晚年的毛澤東雖然並未將最高權力交給四人幫,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之後也沒有再削弱四人幫的勢力。相反,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後,毛澤東卻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為名再次打倒鄧小平。在逝世前,毛澤東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也因此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四人幫在毛澤東逝世時的具體職務是:王洪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主管全國的輿論;江青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雖然沒有具體權力,卻以“毛澤東妻子”的特殊身份成為四人幫的核心人物。粉碎四人幫.1976年4月,有很多群眾在悼念周恩來的四五運動中表示了對四人幫和文革的不滿。同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開始加緊奪權,如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秘書直接繞過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華國鋒命令各地方主要領導有問題需要請示王洪文的秘書米士奇。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兼公安部部長華國鋒、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等人在獲得中央警衛部隊領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的支援後進行逮捕行動,分別拘留了四人幫及該派系的核心成員,繼而隔離審查,一般以此事件作為“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誌。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宣佈“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事後華國鋒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繼續兼任國務院總理和公安部部長,成為最高領導人。王張江姚四人隨後被中共中央永遠開除黨籍,當時給這四個人的定性是“形左實右”。中共中央對王、張、江、姚四人發起大批判,罪名包括“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破壞批林批孔”等等。審判.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逐漸取代華國鋒成為中共實際的最高領導人。在他的倡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對四人幫和林彪等兩個集團在法律上進行審判和定罪。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有意把張春橋的政敵陳伯達劃歸四人幫集團,以避免林彪問題的複雜化。1980年9月2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透過《》,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兼特別法庭庭長。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時第一次開庭,對江青等人進行公開審判。1981年1月25日上午宣判,認定他們均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並判處了相應的刑罰:在法庭上,江青是唯一為自己辯護的四人幫成員,她的辯護理由是她不過是在執行毛澤東的命令,而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衛毛澤東。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由領導者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基本延續了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評價.“四人幫”被打倒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揭露四人幫在文革期間互相勾結,逆行倒施,並對老同志進行無情迫害,對人民、對國民經濟犯下了滔滔罪行。其中用漫畫形式來形容四人幫,如“政治流氓”王洪文、“狗頭軍師”張春橋、“白骨精”江青、“吹鼓手”“文痞”姚文元等。郭沫若所寫的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上半闋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新華社、人民日報指控四人幫生活奢侈,挪用公款,篡黨篡國,試圖代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復辟資本主義,干擾破壞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運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偉大斗爭,提倡玄學、破壞生產。伊文思在《毛澤東以後的中國》中認為“這四個人在黨的最高層佔據了特別的位置,因此,不但群眾恨他們,連很多幹部都恨他們。毛利用他們作為他自己與文革末期所遺留下的有經驗的行政人員之間的緩衝物。這四個人扮演了所謂廚房內閣的角色,這個廚房內閣是由在黨內沒有任何獨立基礎的親戚、隨從及無足輕重的年輕人所組成。毛的周圍只有這些人。”“他們倒臺的原因,並不是他們與毛有分歧,而是他們與毛的路線太一致了,所以一旦政策來個大轉變,他們的位置就保不住。”
167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四人幫",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74" }
數量級又稱數量序、量級、階值,是對某個值取對數的近似值,對數的底數通常為10。數量級代表數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級別,級別間比例固定。常用的比例有10、2、1000、1024、"e"。通常,數量級指一系列10的冪,即相鄰兩級間之比為10。例如說兩數相差三級數量級,其實就是說一數比另一數大1000倍。本文主要描述十進位制的數量級,並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列表.要在物理世界中把事物分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比較它們的大小。本文以下的部份包括了同一數量級的事物的列表,這對於瞭解事物的相對大小及宇宙大概的規模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將會用到國際單位及其字首:這些單位都包含了數量級的概念。參看單位轉換。在下面的表中以下的數量將會被放在同一列:長度及光跨越該距離所需的時間;一正方形的面積及其邊長;一正立方體的體積及其一面的面積;某份量的水的質量及其體積。
1688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數量級",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88" }
威廉·吉爾伯特,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御醫、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物理學家。主要在電學和磁學方面有很大貢獻。威廉·吉爾伯特1544年5月24日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1569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吉爾伯特起先研究化學,1580年前後開始對磁學和電學產生興趣。1600年出版了物理學史上第一部系統性闡述磁學的科學專著《論磁石》。伽利略稱它“偉大到令人妒忌的程度”。1601年擔任御醫。1603年在倫敦逝世。吉爾伯特按照#重定向 的辦法制成球狀磁石,取名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羅盤針和粉筆劃出磁子午線。他證明#重定向 所發現的下傾現象也在出現在球狀磁石上,在球面上羅盤磁針也會下傾。他還證明表面不規則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線也是不規則的,由此認為羅盤針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離是由陸地所致。他發現兩極裝上鐵帽的磁石後,磁力會大大增加,他還研究了某一給定的鐵塊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關係,發現呈正比關係。吉爾伯特根據他所發現的磁力現象建立了一個理論體系。他設想整個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石,上面為一層水、岩石和泥土覆蓋著。他認為磁石的磁力會產生運動和變化。他認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並使宇宙合為一體。在吉爾伯特看來,引力無非就是磁力。吉爾伯特關於磁學的研究為電磁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電磁學中,磁動勢的單位吉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的貢獻。吉爾伯特的工作是實驗和理論結合的範例,是用實驗方法探索自然界和從理論上解釋自然界結合的範例。吉爾伯特是實驗科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但是吉爾伯特沒能避免舊學術傳統的影響。雖然他的理論是建立在實驗上面,但仍然屬於思辨性質。正如弗蘭西斯·培根所指出的,吉爾伯特沒有用他的假說來指導進一步的實驗,他在完成實驗後提出他的理論,但並沒有打算進一步做些實驗來證實他的理論。
170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威廉·吉爾伯特",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00" }
徐家福,男,江蘇南京人,中國計算機軟體學先驅,中國計算機科學奠基人之一,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生平.1948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1957年至1959年去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1981年起任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出中國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學博士。後任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所長、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名譽主任。社會兼職.曾任教育部計算機軟體教材編審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及軟體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學術貢獻.主要研究高階語言、新型程式設計與軟體自動化。代表性成果有:"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建立、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71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徐家福",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13" }
丹麥國旗,又稱為丹尼布洛,意思為「丹麥人的旗」或「紅色的旗」。丹麥的國旗是現今使用的國旗中最古老的,自1219年使用至今。丹麥國旗對北歐國家的北歐十字國旗設計起了重大影響。其他採取類似國旗設計的國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174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丹麥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1" }
西德之俗稱。聯邦德國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冷戰開始時,歐洲被西方集團和東方集團瓜分。德國實際上被劃分為兩個國家和兩個特殊領土,即薩爾州和分裂的柏林。最初,西德聲稱對整個德國擁有專屬授權,將其確定為1871-1945年德意志帝國的唯一民主重組延續。西德西南部的三個州於1952年合併形成巴登-符騰堡州,薩爾蘭州於1957年加入西德。除了由此產生的十個州外,西柏林被認為是非官方的事實上的第十一州。雖然在法律上不屬於西德,但由於柏林在盟軍控制委員會的控制下,西柏林在政治上與西德結盟,並在其聯邦機構中直接或間接代表。1950 年代的經濟奇蹟奠定了德國今天佔據重要地位的基礎,當時西德從二戰造成的巨大破壞中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一直任職到1963年,他致力於與北約完全結盟而不是保持中立,並獲得了軍事聯盟的成員資格。阿登納也是發展成為當今歐盟的協議的支持者。 1975年G6成立時,對於西德是否會成為其成員,並沒有嚴肅的爭論。隨著以柏林牆的開放為標誌的東方集團瓦解,兩個領土都採取行動實現德國統一。東德於1990年投票決定解散並合併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它的五個戰後州與重新統一的柏林一起重組,結束了其特殊地位並形成了一個額外的土地。他們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聯邦共和國,將州總數從10個增加到16個,結束了德國的分裂。重新統一的德國是以前非正式地稱為西德的國家的直接延續,而不是一個新的國家,因為這個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自願加入的行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擴大到包括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另外六個州共和國。擴大後的聯邦共和國保留了西德的政治文化,並繼續其在國際組織中的現有成員資格,以及其西方外交政策與聯合國、北約、經合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等西方聯盟的聯絡。稱呼.西德官方認定的本國名稱只有一個,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政體。西德於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約,相對的,由蘇聯扶植、 德國統一社會黨主政的東德則加入了華沙公約組織,使得東西德間的交界成為兩大對壘陣營的最前線,冷戰的焦點。1957年,根據《薩爾條約》,原被法國託管的薩爾保護領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薩爾州。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東德領土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併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從此覆蓋德國全境,德國統一。1991年3月15日,四個佔領國正式放棄對其的佔領權。西德除了視為是一個分裂狀態下的獨立國家之外,因兩德統一的架構是由東德被併入西德,統一德國的所有制度與統一前的西德完全一致,所以西德也可被視為是當代德國的一段歷史時期。政治制度.有鑑於魏瑪共和國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的失敗教訓,同時避免總統制可能出現的獨裁,西德實行聯立制,政黨需取得5%議席才能進入議會。在西德大部分時期,議會只有四個政黨,分別為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德國社會民主黨及德國自由民主黨。德國綠黨在1980年代後才進入德國聯邦議院。聯邦德國沒有死刑,這點在其基本法第102條中展現。但刑法有關死刑部分則遲至1953年修為無期徒刑。有證據顯示,聯邦德國的廢死,最早來自右翼政黨的提案,原先目的並非是一般罪行的兇手,而是企圖阻礙盟軍對戰犯執行死刑;但實際上廢死並無影響戰犯的處決,也被認為無法對其法院有拘束力,所以相關處決則持續到1951年。詳情可見德國死刑制度一文。領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經濟.曾經被認為經濟會非常落後,但經濟一直勇猛發展。
174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西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7" }
世界語旗幟。根據國際世界語協會理事會推薦的尺寸比例應該為:旗幟寬比旗幟高比旁邊的白色正方形邊長應該是3:2:1。白色部分和包圍五角星的圓的半徑的比例應該為:10:3.5。一些世界語使用者認為這面傳統的旗幟對於一門國際語言來說太富民族主義色彩,所以很多組織已經不再推薦使用它了。很多人則繼續把它當成國際或超國家團結的標誌。雖然一些世界語者把所有人都把世界語作為第二語言當作“最後的勝利”而認為這面旗幟沒有使用的必要,但是有時世界語的旅行者仍會使用這面旗幟以方便和其他地方的世界語使用者見面。
174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世界語旗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9" }
M, m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3個字母,在古典語言和現代語言中都發雙唇鼻子音。它起源於希臘的Μ, μ。閃族人起初用它來表述水。漢語拼音有一個 Unicode 未收的帶重音符的 m 用來表示「呣」的發音。在一些醫學檢驗報告中,參考值標示的M為男性的意思。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175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M",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51" }
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億立方米,為西南亞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語源學.老虎河宗教中的底格里斯河.《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在創世記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依其希伯來名稱譯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及「伯拉大河」,也就是幼發拉底河。歷史的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178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底格里斯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0" }
幼發拉底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被認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安納托利亞的山區,依賴雨雪補給;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下游在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歷史.幼發拉底河中下游從古代起即以灌溉著名,是古文化發祥地之一。聖經中的幼發拉底河.在《聖經》中幼發拉底河被稱為伯拉河的邊界之一。在當時,幼發拉底河並未與底格里斯河合流,而是直接流入波斯灣。後來由於河水帶來的沙泥把河床不斷填高,最終使兩河的河口不斷南移,最終合流在一起。根據《啟示錄》預言,幼發拉底河將會乾涸,為東方眾王預備道路。然而啟示錄的預言有時是以借代的名詞比喻,故不一定是指物理上的幼發拉底河。
178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幼發拉底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1" }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國旗經常被政府機構懸掛,但通常也可被本國的公民使用。不同的國旗有著不同的樣式,包括不同的長寬比例,甚至不同的形狀。對於中國而言,近現代的“國旗”這一概念與國徽一樣同屬清朝中後期與歐美文化交流接軌後的舶來品。但是與國徽的設計與使用的不同之處在於,近代歷史的中國國旗從設計到實際使用的情況都非常混亂,甚至出現過誤用蘇聯國旗的現象。公用和私人建築物經常懸掛國旗。在某些國家,國旗在民用建築上只在幾個規定的國旗懸掛日懸掛。國旗通常分為陸上用旗和海上用旗兩種,各有三種類型,但大多數國家在這幾種型別上採用相同的設計。歷史.國旗作為國家政權的旗幟標誌,其該政權前身的政治實體旗幟標誌有關。這些政治實體的符號旗除軍旗外還可以追溯到政權前身的商會旗、黨旗、殖民地旗等旗幟上,它們在實際使用中會具有很多重性質的疊加,即政治實體的旗幟標誌在升格成為正式的國旗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的代表軍隊、政權的符號含義了。如沙俄、德意志帝國的國旗最早都是應用於海上貿易的“商旗”,而孫中山在廣州領導國民大革命時期所採用國旗也是反清革命的興中會旗幟。國旗起源於古代軍旗,作為戰場識別的標誌,希臘和羅馬的古籍中都有使用軍旗的記載,在歐洲中世紀時大量出現。當時歐洲的騎兵由於使用盔甲難以分辨敵軍,因此使用各自所屬紋章上盾徽的圖案作為軍旗,今日瑞士的州旗和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艦首旗仍採用紋章旗幟,大多數歐洲君主國家的國旗顏色也來自於紋徽色彩。在荷蘭革命期間,開始出現由簡單色條縫製的國旗,之後現代旗幟中簡化的幾何設計開始出現。海上旗幟也影響了國旗的產生。船旗在17世紀早期被設計出來,以便在海上識別船隻所屬的國家。早期的海上旗幟可能用於判斷風向。國旗設計的起源通常與戰爭和軍隊的旗幟有著緊密的關聯,甚至早期二者是共用的——因為一個新生政權往往面對著戰爭的壓力,此外軍事集團”便是一面源於 1219 年丹麥與愛沙尼亞戰爭中的旗幟。直到18世紀民族主義興起後才開始有在民間懸掛國旗的行為。例如英國國旗最初在17世紀作船旗使用,直到1908年才法定確立為國旗。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訂國旗是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開始的。原本沒有確立國旗的國家,如中國,也隨著與世界各國交流的增多而在19世紀末清朝晚期制定了第一面中國國旗;即黃龍旗。大多數歐洲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制定國旗,並且大多建立在先前軍事旗幟的基礎上。例如丹麥國旗在1854年正式採用,圖案源自1219年的設計。1889年確定的瑞士國旗源自中世紀時期的伯爾尼軍旗。近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史中的旗幟史也很具有代表性: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後中共的旗幟設計經歷了無旗幟、軍旗設計為實質“國旗”、正式的國旗設計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制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前和抗美援朝時期,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國旗,勸止懸掛蘇聯國旗。無論國旗的概念如何變化,但它的本質一直都沒有變化——即為辨別身份的“符號旗”,其符號背後所代表的身份、政治、軍事等含義皆是人們在實踐中根據用途和溝通而探索的使用方式。正因國旗的本質上是以旗幟的形式展現一個政權的識別符號,所以有時候能夠代表政權的“符號旗”往往不止一面,在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相互替代,這也就造成了一些國家或者政權在實際使用中以其他旗幟替代國旗使用。分類.陸上用旗.在陸地上,通常分為民用旗三種。政府用旗通常限制用於政府機關,而民用旗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軍用旗通常被陸海空三軍所使用。大多數國家三種陸上旗完全相同。而一些國家,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政府用旗和民用旗不盡相同。民用旗通常是簡化後的政府用旗,例如去掉國徽等。一些國家採用和國旗圖案不同的旗幟作為軍旗。在北歐國旗的燕尾版本經常作為軍旗和船旗,也有時用作國家元首旗幟。菲律賓沒有指定單獨的軍旗,法律上規定國旗在戰爭狀態懸掛時將紅色置於上方,而不是平時的藍色在上方。海上用旗.船隻上使用以辨別所屬國籍的旗幟名為船旗。和陸地上類似的是,船旗也具有三種類型:民船旗。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船旗和國旗完全相同。然而另外一些國家,例如英國和日本使用特別的旗幟作為船旗。大多數國家沒有更為具體的船旗,但英國例外。紅船旗作為民用旗,白船旗作為海軍旗,藍船旗為政府所屬非軍用船隻使用。對於軍艦而言,另需懸掛艦首旗,通常與國旗圖案相關。設計.相似性.另有一些國家的國旗相似度較高:摩納哥國旗和印尼國旗僅在比例上和紅色用色上略有不同,荷蘭國旗和盧森堡國旗僅在比例上和藍、紅色用色上不同。羅馬尼亞國旗和查德國旗僅在藍色的深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有一些國家的國旗有類似的制式和圖案設計,但相似度有所差異,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皆為由五角星及紅色旗幟底面組成;僅星星數量不同,而肯亞和南蘇丹國旗在色彩上也有一定相似性。樣式.以下是常見的旗幟設計樣式及旗幟示例:特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之國旗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為目前全世界唯一非矩形的國旗,亦是唯一縱幅大於橫幅的國旗。使用.規則.懸掛國旗有很多規則,大多數國家透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升掛國旗的辦法。各國有不同的規定,但一般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豎直懸掛.大多數國旗豎直懸掛時只是將旗杆水平放置,但部分國家的國旗在豎直懸掛時有相應的規定。通常是旋轉國旗上的國徽、文字等元素。一些國家制定了豎直懸掛時的規則:加拿大、捷克、希臘、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美國注:"斜體"代表該政體未被普遍承認為國家,刪除線代表該旗幟已作廢,方框代表該政體已不存在,紅色是因為該政體被非戰爭統一,藍色為政府組織。一些國家有另外的豎直版設計:奧地利、德國、匈牙利、墨西哥、波蘭、斯洛伐克、柬埔寨、多明尼加、列支敦斯登、朝鮮、黑山。
178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國旗",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4" }
A/a是拉丁字母的首字母,拉丁語中有低母音/aː/音值的希臘字母--。 其英文名為“a”,讀音為,複數為“aes”#重定向 。這一字母的形狀與其希臘字母alpha相似。其大寫體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大寫形式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小寫形式有兩種形式:雙層a和單層ɑ。單層A通常於手寫體及其衍生字型中使用,特別是供兒童閱讀的字型和斜體。“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不定冠詞。歷史.“A”的最早祖先是第一個腓尼基字母aleph。另外,aleph的祖先可能是受聖書體影響的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中牛頭的象形符號,其形狀為延伸出兩個角的三角形頭部。當古希臘人使用字母系統時,他們沒有用一個字母表示聲門塞音。聲門塞音在腓尼基語和其他閃米特語族下屬語言中用字母aleph表示, 這一子音是這個字母在腓尼基的發音的第一個音位。古希臘人因此用自己版本的這一符號表示母音/a/,並用類似的名稱alpha稱呼之。在公元前八世紀希臘黑暗時代後的最早希臘銘文中,這一字母側靠在一邊, 但在之後的希臘字母中,其通常類似於現代大寫字母,但許多地方字母有一條腿被縮短或交叉線傾斜一定角度的區別。伊特魯里亞人把希臘字母帶到了他們在義大利半島的文明中並把這一字母無差別的保留了下來。羅馬人後來用伊特拉斯坎字母書寫拉丁語,由此產生的字母被儲存在用於書寫包括英語的許多語言的拉丁字母中。印刷變體.從羅馬時代起,字母“A”就存在多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碑體或玉石體,用於在石頭及其他“永久”介質上題刻。另外也存在一種被用於日常或功利寫作、在易腐爛表面寫就的手寫體。因這類表面的“易腐”性質,該字型例項少於碑體,但仍有不同型別的手寫體例項留存,例如大寫手寫體、小寫手寫體以及小寫行書體。也存在介於手寫體和碑體之間的變體也存在。其已知變體包括早期半安色爾體、安色爾體和晚期半安色爾體。羅馬帝國末期,小寫手寫體的幾種變體在西歐有所發展。其中包括義大利的小寫行書,法國的,西班牙的和大不列顛的、盎格魯-愛爾蘭半安色爾體與大寫盎格魯—撒克遜體。到9世紀,與現在的字型相似的卡洛林體出現。它是書籍製作中主要使用的字型,與現代字型極為相似。這一字型是綜合之前的字型產生的。於15世紀,義大利形成目前已知的兩種變體。此些變體,亦即義大利體和羅馬體,均衍生自卡洛林體。a的義大利體形式,亦即"書寫體a,"在大部分筆跡中出現;它由一個圓圈及右側的一條豎線構成,寫作“ɑ”。它於五世紀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並且類似於中世紀愛爾蘭和英國作家手中的希臘字母Τ。a的羅馬形式被用於大部分印刷物中;它由一個小環和上面的弧構成,寫作“a”。這兩種字型都源於大寫體。如圖所示,希臘人在筆跡中把安色爾體的字母“a”左腿和水平線連線成一個環是常見的。在一些例子中,右腿的襯線被髮展為一個圓弧,形成了印刷體;但在另一些例子中,這一襯線脫落,形成了現代手寫體。平面設計師把"義大利"體和"羅馬"體a分別稱為“單層a”和“雙層a”。義大利體通常被用於區別文字的兩個部分在書寫系統中的使用.英語.在古英語中,a代表/æ/在古英語中則由æ表示。而在現代英語正寫法中,字母#重定向 至少代表七個不同母音:二合字母#重定向 在英語本地單詞中不存在,但其可以在一些源於外語的單詞中找到,例如"Aaron"和"aardvark"。但#重定向 出現在許多有自身讀音的常見二合字母中,特別是#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和#重定向 。其他語言.在大部分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重定向 表示開不圓唇母音,如/e/.其他系統.在語言學和音素符號中:其他用法.代數中,字母"a"及字母表中的各個其他字母通常被用於表示變數,它們在不同數學領域擁有不同的傳統意義。此外,勒內·笛卡爾在1637年“創造了用x、y、z表示未知數,a、b、c表示已知數的約定”,它通常會,特別是會在初等代數中會被遵循。在幾何學中,A、B、C等大寫字母通常用於表示線段、直線、射線等。大寫字母A通常也會是表示三角形中一個角的字母之一,而小寫字母a則會被用於表示與角A相對的一邊。“A”通常被用於表示有更好質量的某物或更高地位的某人:A-、A或A+是教師可以分配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的最佳成績,“A級”是對於清潔餐廳的評級,一流名人在英語中被稱為" celebrities",等等等等。這種聯絡可以作為一個動機起到效應,因為接觸字母A已被發現與接觸其他字母相比更能提高績效。“A”被用作某些詞的字首,以表示“非”或“無”,例如在asymmetry中。“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用於名詞短語之前的不定冠詞。字母A也被用於表示尺寸,如窄鞋型的鞋碼尺寸或胸罩中的小罩杯尺寸。在演繹法中,字母A表作形如“甲均是乙”的全肯定命題。字母I、E和O表形如“一些甲是乙”的部分肯定,以及一些形如“一些甲非乙”的部分否定命題。以上可能來自拉丁動詞affirmo。這種用法可溯至13世紀,雖然一些學者認為希臘邏輯學家。在十二小時制,a可代替午前,用於表示上午的時間段。在十六進位制計數中的數字10相對應的數字。碼位.下方為各種系統中字母A的碼位。1 也適用於基於ASCII的編碼,例如DOS、Windows、ISO-8859及Macintosh家族編碼。
180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A",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1" }
G, g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7個字母。字母G是由羅馬人發明的,因為他們覺得共用一個字母C對於表達清音/k/和濁音/g/來說並不足夠。此後,G取代了原來的字母Z來表達濁音/g/。就如同發音/k/的發展那樣,/g/也發展成上顎音以及軟顎音的變體。因此,如今G在羅曼語族的語言和英語之中有不同的發音。發音問題.字母G在臺灣普遍被誤讀作「居」,此現象自何時開始已無從稽考。參看.
180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G",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2" }
V, v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22個字母。就像F那樣,在希臘語中,--。漢語拼音.由於英語不存在「ü」這個字母,所以大部份漢語拼音輸入法以「v」代替「ü」進行鍵入。這也導致翻譯人名時帶「ü」的名字被寫成「v」,如「呂」寫作了「Lv」;另外也存在寫成「Lu」的情況,與「陸」混淆。為解決這一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2012年5月15日新發的電子護照起,對姓名中的「ü」改寫成「yu」,如「呂」寫成「Lyu」,「女」寫成「Nyu」。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180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V",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3" }
印度河的字源就是來自印度河。在古代,India是指印度河東岸的地區,但在西元前300年時,包括麥加斯梯尼的希臘作者用--一詞表示整個印度次大陸。歷史.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曾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文明,以及的石器。在古健馱邏國發現有15,000年之前穴居的證據。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都市,像哈拉帕及摩亨佐-達羅,可以回溯到西元前3300年,是古代世界的最多人口群聚的地方之一。印度河流域文明包括巴基斯坦及西北印度,還延伸到傑赫勒姆河以東,到上薩特萊傑河的魯普納加爾。住在沿海的人從有在伊朗邊界,巴基斯坦的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大部份學者認為的在西元前1700年到600年曾在犍陀羅,當時的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已經荒蕪了。印度河下游的盆地形成伊朗高原及印度次大陸之間的自然邊界,這個區域包括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開伯爾-普什圖省、旁遮普地區及信德省的全部或一部份,以及印度及阿富汗的一部份。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越過印度河,但在馬其頓王國攻克了印度河的東岸以後,他們選擇由河的南邊撤退,結束了這一場戰爭。印度平原之後由波斯帝國及貴霜帝國統治,幾個世紀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伽色尼的馬哈茂德、帖木兒及巴卑爾等人的部隊也越過印度河,入侵印度次大陸的東邊及南邊。地質學.印度河的沈積產生了印度河海底扇,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沈積體,約有從高山上侵蝕的沈積體,體積約五百萬立方公里。研究現在河流中的沈積物,發現沈積物主要是來自北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是第二大的沈積物主要是由旁遮普地區的大河。分析阿拉伯海的沈積物發現在五百萬年前印度河不是流向旁遮普的河流,而是流到恆河,後來印度河才改道,流到旁遮普。較早的研究發現來自在4500萬年前,西西藏的沙子和淤泥已流到阿拉伯海,意味著當時有另一條此流向的古印度河。已在卡塔瓦茲盆地找到原印度河的三角洲,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界上。在南迦帕爾巴特峰地區,印度河的大量侵蝕應該是造成山峰中較低部份的岩石露出的原因。主要支流.以下由河口至源頭依序列出兩側主要支流:經濟.印度河是旁遮普和信德平原最重要的水資源維持巴基斯坦農業及食品生產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印度河下游的降雨十分稀少,因此印度河格外的重要。最早印度河文明時曾經修築灌溉水道,後來貴霜帝國及莫臥兒帝國的工程人員也有修築類似用途的水道。現代的灌溉水道是英屬東印度公司在1850年修築的,修築現代的水道時也同時拻復舊的水道。英國興建了世界上複雜度數一數二的灌溉水道。長,灌溉蘇庫爾、雅各布阿巴德、拉爾卡納及喀拉特縣。灌溉範圍超過。
180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印度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7" }
電子遊戲機是運行遊戲軟體並透過螢幕輸出訊號,提供娛樂功能的一種消費電子產品。該詞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為消費者設計、專司執行電子遊戲一職的裝置,且通常沒有自帶螢幕,與個人電腦或街機有很大不同:個人電腦除了娛樂外,還具備了其他各式各樣的功能,並不侷限於遊戲領域;街機則是螢幕、搖桿、按鍵及主機本體一體化的遊戲機。廿一世紀,電競電腦的興起,使得電子遊戲機的角色開始模糊。此類電腦較一般電腦更適於執行遊戲,甚至比起電子遊戲機通常具同級或更佳的效能,而且還能執行一般電腦的日常用途,但是價格遠貴於電子遊戲機。但因為不少廠商都推出專為電子遊戲機的獨佔版、先行版遊戲,加上作業系統與遊戲機相異,因此一般不會視其為遊戲機的一種。電子遊戲機的主要組成元件包括CPU、記憶體、儲存媒體、影音輸出裝置、訊號輸入裝置等。其中,遊戲機的訊號輸入裝置又被稱為控制器、手把或搖桿。電子遊戲機與採用較開放標準的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不同,多年來皆採用特殊、獨立規格,以與其他競爭對手做出區別。電子遊戲機根據大小、用途不同,可分為家用遊戲機、掌上游戲機、微型遊戲機及專用遊戲機等。隨著時代演進,電子遊戲機不再像過去一般單一,漸漸兼具了CD播放機、DVD播放機、藍光光碟播放機、聯網用裝置及數位視訊轉換盒等多元化功能。歷史.第一世代.第一世代開始於1972年,由美格福斯發售第一款家用遊戲機,稱為美格福斯奧德賽。雖然奧德賽在銷量上可以稱為成功,但是真正令大眾對電子遊戲機產生注視是於同年推出,雅達利的街機遊戲"乓"。1975年,由於"兵"大受歡迎,美格福斯決定分別推出奧德賽100及奧德賽200,同時雅達利亦推出家用遊戲機版本的"兵"。而這三款家用遊戲機都使用比原本的奧德賽更簡單的設計,但在遊戲數目都較少,亦沒有任何配件及卡帶。之後,很多公司都生產相似的家用遊戲機並推出於市場。加上通用儀器稍後時間研發出更便宜的微型晶片,令更多小型發展商推出大量表面上相異但都只是包含相同遊戲的電子遊戲機。當中以Coleco的Coleco Telstar及任天堂的Color TV-Game都是執行晶片的遊戲機,都在當代取得較佳的銷售成績。而此世代大部分電子遊戲機都是專用遊戲機,正式來說只能稱呼為電子遊戲。由於雅達利、美格福斯及Coleco等公司大量推出相似的電子遊戲機,令整個市場都充斥著簡單及相似的電子遊戲。第二世代.第二世代開始於1976年Fairchild Channel F和的Radofin 1292 Advanced Programmable Video System推出。在這一世代的前段時間,各大廠商爭相為進入電子遊戲這一市場而推出了若干主機,而到了後期,推出的遊戲主機則大多是前一階段的改良。雅達利2600是在第二世代中比較有優勢的機型,而類如Intellivision、奧德賽2和ColecoVision也佔有一定的市場。在第二世代亦開始發展掌上遊戲機,這代的掌上遊戲機都是各自每一款內建專門執行指定遊戲,例如Entex Industries的Entex Select-A-Game有一款對應遊戲為太空侵略者。其中任天堂的Game & Watch整個系列在掌上遊戲機市場中脫穎而出,更帶動令其公司獲得可觀的收益效果,在市場受到關注。電子遊戲的第二世代在1984年由於雅達利引起的1983年美國遊戲業蕭條事件戛然而止。第三世代.第三世代一般認為是以1983年7月15日在日本發售的FC即Family Computer在此世代中擁有主導地位。在這個世代經歷了雅達利震蕩令遊戲業大蕭條後,隨著任天堂的遊戲推出,帶動大眾走出因為雅達利對遊戲產業的負面印象,逐漸走出上世代對遊戲的陰霾對遊戲接觸與接受程度得到遞進提升。第四世代.第四世代之爭。任天堂成功繼承在第三世代建立的基業,而SNES亦成為第四世代銷量最高的遊戲機。而世嘉亦在此世代發得重大成功,並創造出能夠與任天堂的吉祥物瑪利歐競爭的角色——超音鼠。除此之外,雖然有不少公司推出其他種類的遊戲機,但沒有一款獲得成功。但同時亦有不少公司認為遊戲機市場已經逐漸成熟,並計劃在將來推出自家研發的遊戲機。在經歷第二世代的掌上遊戲機起始發展後,部份廠商自第三世代起退出掌上遊戲機研發。與此同時亦有部份家用遊戲機廠商加入競爭,這一代同時出現多家廠商開始開發掌上遊戲機,如雅達利、日本電氣、世嘉、萬代等廠家陸續投入研發,同時令第四世代踏入展開掌上遊戲的競爭市場。世嘉的Game Gear為這世代全綵遊戲機的代表,對比其他廠家的色彩顯示更為多變,成為下世代掌上遊戲機的指標。這世代任天堂的Game Boy與其他競爭者相比,以獲得大幅擴大差距的市場佔有率,達至歷史上破億銷量成為當代市場的優勝者。第五世代.第五世代是以1993年10月4日在北美發售的3DO遊戲機作為開始。一開始索尼原打算與任天堂合作推出帶有光碟的,但任天堂看出索尼在合作開發的細節帶有隱憂後中止了計劃,轉為跟飛利浦另議合作,之後索尼為報復任天堂便推出了具有對於家用遊戲機歷史上具有新時代意義的Playstation。Playstation採用了造價低廉而容量可觀的CD-ROM,即使任天堂其後推出的N64擁有在當時非常出眾的3D運算效果,其市場策略使索尼輕鬆擊敗了任天堂原有的市場版圖,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地佔有壟斷地位。任天堂和世嘉分別於1996年和1994年11月推出了他們的主機N64和SATURN,但前者的卡帶式設計影響了主機效能的發揮,後者則缺乏第三方遊戲廠商的有力支援,最終都落敗於PS;N64最後在美國和日本依舊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世嘉 SATURN則僅在日本國內有較小的影響力。除任天堂與世嘉外,SNK及3DO等遊戲公司也推出了他們自己的遊戲主機,雖然其中不乏精品,但都最終都屬於曇花一現的產品,很快便退出了市場。隨著2006年Playstation的停產,第五世代落下了帷幕。在第五世代掌上遊戲機開始踏入彩色時代,多家廠商都投入研發多位元色彩的遊戲機,SNK和萬代正式加入競爭。除了上世代獲得優異成績的任天堂,這世代的主要競爭者為世嘉的Genesis Nomad(Sega Nomad)、SNK的Neo Geo Pocket、萬代的WonderSwan。最終在掌機市場多家加入激烈競爭下,任天堂穩固了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領前位置,繼Game Boy後Game Boy Color在第五世代同樣獲得銷售佳績,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地位穩定下來。第六世代.第六世代是以1998年11月27日,由世嘉DC的發售作為起始的遊戲主機的黃金時代。本世代的特點是DVD和網路的匯入。為挽回頹勢,世嘉於世嘉Saturn推出的第四年便推出了第六世代的世嘉Dreamcast,因不能向下相容Saturn而使得玩家們大為不滿,之後又因為所採用的GD-ROM容量問題和缺乏第三方遊戲廠商的的支援而最終落敗,並直接導致了世嘉完全退出遊戲主機市場;雖然第三方遊戲廠商的響應寥寥無幾,但世嘉DC上依舊不乏經典的大手筆作品,其中則以《莎木》曾被日本玩家評為最希望出續作遊戲排行的第二名,其續作並創下了20億日元天價開發費的世界紀錄,且其記錄直到2008年才被Rockstar Games的《GTAIV》所打破。隨後,索尼於1999年推出了Playstation的後繼機種Playstation2。索尼PS2向下相容上一代的Playstation,並依靠強大的DVD光碟機而輕鬆擊敗了世嘉DC後又面臨著來自微軟XBOX和任天堂Game Cube的威脅,其中微軟XBOX的效能為本世代最強,但最終都被PS2的豐富的遊戲數量和極高的價效比所擊敗;PS2截止至2011年的全球銷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億臺,並且還保持著三個世界之最的記錄,即世界上銷售時間最長、公司支援時間最長、遊戲最多的遊戲機。即使隨著2005年微軟Xbox360的發售遊戲機進入了第七世代,但PS2依舊在長時間內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直到2012年索尼才宣佈在日本地區停止生產PS2主機,而在東歐、北非和東南亞地區則依舊暢銷。在第六世代掌上遊戲機是多位元色彩時代,在這世代定調掌上遊戲機的定位去向。在本世代為掌上遊戲機最後一次的多家競爭,多家廠商如SNK、萬代等在本世代後陸續退出研發掌上遊戲機。世嘉則因為Dreamcast的發展問題,上世代的Genesis Nomad(Sega Nomad)為最後一代的掌上遊戲機。在上世代同樣獲得優異成績的任天堂,面對同樣的競爭者如SNK的Neo Geo Pocket Color、萬代的SwanCrystal,亦有新挑戰者諾基亞的N-Gage。最終任天堂繼Game Boy Color後Game Boy Advance以銷售量大幅拋離對手的佳績,正式殿定往後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主導地位。第七世代.隨著2005年微軟Xbox360的發售,遊戲機進入了競爭白熱化的第七世代,並在市場佔有率上呈現出:任天堂的Wii、索尼的PlayStation 3與微軟的Xbox 360,三分天下的格局。第七世代的顯著特點是高畫質的遊戲畫面、網路服務的完善與體感娛樂的普及。率先於2005年發售的微軟Xbox360是Xbox的後繼機種,擁有著最為完善的網路功能Xbox Live,同時又在部分地區與當地供應商積極合作推出了流媒體服務,在美國地區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同時Xbox360在北美及歐洲地區帶來很好的反應,在對日本亞洲等地影響力亦令不少日本遊戲加入,同時令Xbox360在日本得到一定回應。在本世代中Xbox360開啟了銷路獲得優異成績及市場肯定,在本世代的末年PS3則挽回PS2後因為策略失誤的劣勢,另起爐灶開發了輕度玩家市場的Wii獲得更優秀的成績,最終以超過一億二千萬的銷量佳績成為本世代的競爭優勝者在第七世代掌上遊戲機經歷上世代後,除了任天堂外過往過往的所有研發廠家皆退出市場。在這世代索尼投入研發掌上遊戲機,索尼的PSP成為全新的競爭者,其中有的多媒體相關功能為賣點,則令市場出現了對比過往有力的競爭。在這世代以曾經一度迫近任天堂當代遊戲機的銷量,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優勢,並以獲得超過八千萬的佳績完成在本世代的歷史銷路。任天堂本世代的掌上遊戲機NDS免不了受到挑戰,在本世代則以輕觸式熒幕可用觸控筆使用的創意玩法,以及利用雙熒幕創造大量新概念的遊戲,在遊戲性得到更高的創造力令遊戲機在競爭中獲得市場歡迎與肯定。最終獲得在掌上遊戲機中比game boy更高的歷史首位銷售成績,以超過一億五千萬的銷量佳績成為本世代的競爭優勝者。第八世代.在電子遊戲歷史中,第八世代主要指2012和2013年間推出的數款電子遊戲機。第八世代包括了任天堂在2012年第四季推出的後繼機種Wii U;索尼的PlayStation 4則是在2013年2月20日正式對外公開,並於2013年第四季上市;而微軟是在2013年5月21日宣佈了Xbox 360的後繼機種Xbox One,同樣也在2013年第四季發售。在攜帶型遊戲機方面,第八世代是隨著Nintendo 3DS在2011年2月於日本推出後正式展開,3DS之後於同年3月陸續在北美洲和歐洲地區上市。PlayStation Portable的後繼機種PlayStation Vita則是在2011年12月在日本登場,之後於2012年3月在歐美地區上市。有許多觀點認為第八世代的遊戲機將會面臨來自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慧電視遊戲市場的嚴峻挑戰。由於這些裝置的成長速度極快,許多分析家認為第八世代可能是家用遊戲機的最後一個世代。在發售前就已透過群眾募款獲得數百萬美元資金的遊戲機OUYA,將開源自由開發和免費遊玩的商業模式帶入了第八世代主機。#重定向任天堂在2015年3月17日以「NX」代號首次公佈開發期中的主機,在2016年10月20日首次於線上影片上公開其造型以及正式名稱任天堂Switch(簡稱:NS),於2017年3月3日在多個地區日本、北美、歐洲和香港發售,同年12月1日在韓國和臺灣正式發售。遊戲機發展歷史至今首次出現家用機及掌機兼顧的混合型遊戲機,作為家用機的同時亦可隨時轉換為掌機遊玩,並且擁有可拆卸的控制器和可分離式的主機。在歸類上最初視為獨立待定的新世代主機,及後被歸納與WiiU同時作為第八世代主機記載。第九世代.在電子遊戲歷史中,第九世代主要指自2020年起推出的數款電子遊戲機。第九世代目前包括了索尼的PlayStation 5和微軟的Xbox Series X/S,其中兩款遊戲機均於2020年11月發售。
183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電子遊戲機",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30" }
雙生子佯謬是一個有關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登上超高速飛船作長時間的太空旅行,而另一個留在地球。結果當旅行者回到地球后,他發現自己比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輕。這個結果似乎與狹義相對論矛盾:狹義相對論所探討的是物體慣性參考系的相對運動,比方說物體A為觀察者,觀察到物體B等速率遠離自身。反之,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等速率離開自身,根據狹義相對論,物體A會認為物體B的時鐘走慢了,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的時鐘走慢了。狹義相對論指出所有觀測者都有同等意義,沒有任何一個參考系是會獲得優待的。因此,旅行者覺得回到地球后會看見比他本人更年輕的雙胞胎兄弟,但他兄弟的想法卻恰好相反。不過實際上旅行者的期望是錯誤的:狹義相對論並沒有說所有觀測者都有同等意義,而是隻有在慣性系中的觀測者,所以他能夠把他跟他兄弟分辨開來。有些人在解決這個弔詭時會認為狹義相對論並不能夠用於加速中的物體,而只可使用廣義相對論,這是不正確的。舉個例說,該對雙生兄弟的年齡是可以藉著求時空間隔。當重力的影響是不能被忽略的時候,狹義相對論就變得不適用,這時就真的需要用到廣義相對論。這個結果是由狹義相對論所推測出的,而且能夠透過實驗來驗證。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這種怪異的情況:如果兩人相距一段距離,則A會看到B「縮小」了,但是B也覺得A「縮小」了。這種透視現象已經被人們適應、接受了,因為它存在於平日的生活裡,但是人們對相對論就毫無準備。我們已經對有關距離的相對論見解習以為常了:從甲地到乙地的距離當然等於乙地到甲地的距離。另一方面,當我們考慮到速度方面,會認為如果一個物體在運動,運動一定會是相對於某物:星體、地面或另一人。A物相對B物的速度,是相等於B物相對A物的速度,兩者完全相等。注意要在參考系統中建立「同時」的概念,「到底一件事是否和另一處的另一件事同時發生」這個問題有著關鍵的重要性。所有計算都最終要涉及到哪些事件是同時發生的。也要留意,要建立兩個空間中相隔的事件的同時性,這兩個地方一定要有訊息相互傳遞,這也代表了光速是決定同時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家當然會問到,狹義相對論怎麼能在A相對B有時間膨脹而B相對A也有時間膨脹的情況下不前後矛盾。要消除矛盾,我們必須丟棄人們日常對同時性的直覺概念。同時性,是位於一個參考系中的一位觀測者和一系列事件之間的關係。理論的架構裡有一個同時性的相對論,它影響著特定事件如何根據有相對運動的觀測者被調準。由於每個觀測者對兩個事件是否同時發生都有不同的見解。
184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雙生子佯謬",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41" }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學生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當時的北洋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事情的緣由是,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本期望“公理戰勝強權”,能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參會各國決定把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民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積蓄的民族情緒爆發,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上街遊行,並發展到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五四運動”這個概念一般還包括5月4日後一系列的全國性遊行示威、罷課、罷市、罷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參與的六三運動,導致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被免職,最後中國代表團6月28日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關於“五四運動”跟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關係有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二者基本是一個運動的兩個階段,可以統稱為廣義的“五四運動”,或者“五四新文化運動”;另外一些意見認為二者有聯絡但應該區分開:自由主義者認為一個是文化運動,一個是政治運動;或者一個是啟蒙,一個是救亡;蔣介石認為一個是崇洋媚外,一個是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認為一個是舊民主主義,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個是新民主主義的開始,無產階級開始參與,並在此後成為領導。五四運動是一場學生和知識分子發動的政治運動,基本達成既定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想和政治熱情。五四運動本身得益於此前新文化運動對學生思想和組織的預備,又反過來幫助新文化運動進一步推廣,但也導致了新文化運動的分化。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一大批人積極投入政治活動,胡適等少數人繼續堅持非政治化的文化運動。非政治化的新文化運動廣度擴大了,深度卻停滯了,許多政治思想則被引入。五四激發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削弱了北洋政府統治。青年人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助成了北伐,但國民黨掌權以後自身也被學生運動所困擾。外來政治思潮加劇湧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影響擴大,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許多五四運動的參與者成為共產黨領袖。五四運動大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程序。從1939年起,國共兩黨都各自規定五四為青年節,國民政府於1944年改為文藝節。對五四運動認識和評價眾説紛紜,周策縱大致區分了自由主義者、國民黨、共產黨三大類立場,每一類裡面還有不同看法和歷史變遷。大致而言,自由主義者肯定新文化運動,肯定五四運動本身,但否定五四運動所引發的政治和革命浪潮,認為阻礙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中國國民黨方面,孫中山、蔣介石都提倡傳統文化,否定新文化運動,孫中山肯定五四,蔣介石對五四運動態度很微妙,明著還是褒獎,強調其民族情緒,不談其反傳統的一面,暗中盡量疏遠;共產黨對二者都肯定,從陳獨秀到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評價大大提高,毛澤東認為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將文化革命推進到新階段,開啟了新民主主義,無產階級開始參與,並在此後成為領導。背景.五四運動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革命浪潮之中,俄國十月革命的結果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工人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時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在1919年3月爆發三一運動,同年3月2日,第三國際在莫斯科成立。在外來思想和影響交織影響下,本土傳統的思想、文化、政治等都隨之發生巨大改變。而五四之前很多國家都爆發了群眾運動與民族主義運動,這些事件都為運動帶來催化劑作用。辛亥革命後政局與新思想發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代,到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和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的市民。社團組織在中華民國後發展,新文化運動中各種組織紛紛建立,出現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工讀互助團等組織,打下社會政治動員的基礎。而同時間革命風潮導致政局一直極不穩定,由二次革命到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北洋政府就曾試圖恢復帝制,失敗後至1916年袁世凱去世,各地軍閥相繼各自對峙,期間爆發三次革命。而社會在曲折進步的同時,社會民眾也日益不滿持續動盪的時局。兩個政府與多派系的角力.「五四運動」前後,北京政府總統、內閣、國會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故政治運作較先前為暢順。當時政府領導者為大總統徐世昌、國務總理錢能訓,及「安福國會」幕後領袖段祺瑞。但政府仍深受各個黨派、各地軍閥的制約,政策因之時有變異。國會中段祺瑞操縱的「安福系」親日,梁啟超為首的「研究系」親英美派,研究系在五四前後一直煽動社會不滿情緒,「文治派」與「安福系」也藉機相互攻訐,以謀求自我派系之利益。是以「五四運動」絕對不可以單單理解為群眾在愛國意識之下的自發行為;事件源起、擴大都深受黨派鬥爭之影響。此時南方另有一政府,源於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開展三次革命,又稱護法運動,誓師北伐,但1918年孫中山在內部矛盾中離職,廣州軍政府由桂系軍閥掌控。1919年2月,南北曾經試圖和談,但並無結果。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五人中有一人為南方政府代表。孫中山寓居上海,那裡是蔣介石的勢力範圍,並與在福建的陳炯明來往密切。而同時其他軍閥都有參與角力,除了控制國會的皖係段祺瑞以外,還有直系馮囯璋,奉係張作霖,山西閻錫山,桂系陸榮廷等等,雖非獨立,但都各自為政,關係錯綜複雜。這些錯綜複雜的派系在五四前後都有很多的運作,為運動推波助瀾。周策縱認為:“新式知識分子在五四事件中能夠成功,在諸多原因中,其中之一便是軍事和政治派系之間的實力均衡”。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國內時呈現還有一個角力戰,是介於安徽派軍閥掌握的北京政府勢力,和希望介入中國支配權的日本帝國勢力間。由此於後顯見「運動」性質,非如表面單純反帝反封建,也暗內含反日、反安徽派的意圖。文化進步與學術繁榮.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相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朱家驊、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在思想上五四前夕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中國近代以來,排外與開放兩個思潮不斷鬥爭,甲午戰爭震動中國,一方面開始有更多的人重視思想的引進,另一方面也激發排外情緒,義和團事件是一次排外情緒大爆發,但此後轉入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年代,新政、憲政、基督教、進化論、德先生、賽先生,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等,各種外來思想紛紛進入中國。在外來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重新審視,出現了白話運動,反儒家思潮、整理國故。1915年以來,這些對內對外的思想運動到了一個新高度,稱為新文化運動,《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是這個運動的主要陣地,提倡民主與科學。國際間關係和民族思潮的變化.自從1895年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就在中國不斷擴張勢力。透過1895年甲午戰爭佔有了臺灣等地,使中國藩屬國朝鮮獨立,此後不斷蠶食,於1910年吞併朝鮮。1914年8月23日,大日本帝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對德意志帝國宣戰,旨在奪取德國在東亞的殖民地,包括膠州灣。經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膠州灣租借地。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釋出該協定,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但除跟日本以外,五四前夕的中外關係大部分是空前的好。美國一直是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1868年簽訂蒲安臣條約,承諾尊重中國領土完整,1899年,美國發表門戶開放照會,呼籲各國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義和團運動是一個中外關係的大倒退,但此後美國帶頭,各國主動放棄部分庚子賠款,中外關係大大緩和。1907年到1917年間,中英合作最終禁止了鴉片進口,1912年12個國家簽訂了《國際鴉片公約》,基本解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站在英法協約國一方向同盟國陣營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在跟法英美一同成了獲勝的協約國後,中國民眾歡呼“公理戰勝強權”,跟這些國家的政府關係和民間觀感可以說都在一個空前友好的階段。一戰與民族工商業成長.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戰後自決運動潮流.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為戰後國際和平而提出「民族自決」的口號,包含了十四條原則,連同1919年舉行的巴黎和會,共同促成世界各地獨立運動的快速發展。受蘇聯革命影響,在中國、朝鮮和臺灣等地,同時都注意到民族獨立的問題,在亞洲的各國民族運動者便開始相互交流意見或彼此支援。在五四爆發前兩個月,日據朝鮮爆發三一運動。朝鮮獨立人士在首爾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引發數萬名人民反日遊行示威。三一運動很快席捲整個朝鮮半島。有200萬以上群眾參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暴動。三一運動受到當時中國各界密切關注,得到當時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高度支援與讚揚,成為推進五四運動的思想動力。三一運動被認為是加速了五四程序,成為五四的行為楷模。前奏.1919年1月18日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國總統在會前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包括廢除秘密條約、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成立國際聯盟等,受到各國廣泛歡迎,中國希望藉此解決山東問題2月15日,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正式提交請求《山東問題說貼》,經雙方多輪陳述,幾經曲折,最後美國支援中國,英法傾向於日本,日本以退出國聯相威脅,美國妥協。大會4月30日決定支援日本立場,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代表團向政府直接報告結果的同時,代表團顧問梁啟超則致電外交委員會的汪大燮和林長民:“對德國事, 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 因日使力爭, 結果英、法為所動, 吾若認此, 不啻加繩自縛, 請警告政府及國民, 嚴查各全權, 萬勿署名, 以示決心”。5月1日北京《中國時報》刊登中國代表團所報告之失敗原因:“此次中國主張失敗之原因,一由於1917年2月至3月間,日本與英法諸國有膠澳讓歸日本之密約,二由於1918年9月,我國當局與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之山東換文,遂使愛我者無從為力”。5月2日,外交委員會事務主任林長民在《晨報》上發表文章《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昨得梁任公先生巴黎來電, 略謂青島問題因日使力爭, 結果英、法頗為所動, 聞將直接交於日本云云。嗚呼, 此非我舉國之人所奔走呼號, 求恢復國權, 主張應請德國直接交還我國, 日本無承繼德國掠奪所得之權利者耶? 我政府我專使非代表我舉國人民之意見, 以定議於內折衝於外者耶? 今果至此, 則膠州亡矣, 山東亡矣, 國不國矣。此惡耗前兩日, 僕即聞之, 今得任公電, 乃徵實矣。聞前次四國會議時, 本已決定德人在遠東所得權利, 交由五國商量處置, 惟須得關係國之同意, 我國所要求者, 再由五國交還我國而已, 不知因何一變其形勢也。更聞日本力爭之理由無他, 但執千九百十五年之二十一款及千九百十八年之膠濟換文, 及諸鐵路草約為口實。嗚呼。二十一款出於脅逼, 膠濟換文以該路所屬確定為前提,不得逕為應屬日本之據。濟順、高徐草約為預備合同, 尚未正式訂定, 此皆我國民所不能承認者也。國亡無日, 願合我四萬萬眾誓死圖之。過程.預備.5月2日晚,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議論巴黎和會事,氣氛激昂,決定通知北大全體學生舉行大會。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在北大法科舉行愛國示威遊行,四、聯合全國各界一致奮起力爭。五月四日.5月4日,上午10時,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學生代表召開碰頭會,陸軍學校也派了學生代表列席。教育部代表前去北大勸阻未果。下午1點許,諸院校共計三千餘名學生彙集天安門前廣場,預備進行示威活動:最早到達的學生來自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匯文大學,緊接的學生是來自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工業專門學校、農業專門學校、醫學專門學校、警官學校、鐵路管理學校、稅務學校、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和朝陽大學。最晚到達的是北京大學學生,因為在上午11時左右,教育部代表在幾名軍官警官陪同下到達北京大學,當著蔡元培的面,勸說學生放棄遊行,雙方經過長時間對話和辯論未有達成一致。教育部代表也隨同北京大學校生,抵達諸校學生分組列隊集合的現場,北大學生當場介紹該代表及前涉論辯事由。後教育部代表向學生詢問集會用意,學生便遞上傳單給他作答復,而該代表也繼續勸告學生解散集會,建議他們改推代表向政府和各使館交涉;步軍統領衙門統領李長泰、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相繼到場,勸告放棄遊行。學生們沒有接受勸告,段時間集會經幾名參與者大略闡述了集會意義後,至下午兩點左右,學生們開始有序地從廣場出發出中華門,向東交民巷各國公使館前進。隊伍在遊行過程中,四處分送傳單,手執白布製成之旗,上書「力爭山東問題」、「排除賣國漢奸」及「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字樣,還有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合約簽字」等標語、口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印刷了5萬份,廣泛散發: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併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國亡了,同胞起來呀!隊伍經過中華門到棋槃街向東轉,到了東交民巷的西口。學生們事先曾打電話與美、英、法三國公使館溝通,他們都表示歡迎,而西口內的美國兵營的軍官也在學生們抵達時放行了,還讓隊伍透過了美兵營和美使館。然而東交民巷的捕房拒絕學生隊伍繼續透過,說除非得到大總統的同意,才得準許入內遊行。當由該巡捕打電話與總統府交涉,往返磋商不得要領。據《每週評論》引述當時情景:“大家只好在美使館前連呼‘大美國萬歲!威大總統萬歲!大中華民國萬歲!世界永久和平萬歲!’四聲。”而後學生派代表前往美、英、法、意使館遞送說帖,至美國說帖中這樣説:“二十一條中日協約,乃日本乘大戰之際,以武力脅迫我政府強制而成者,吾中國國民誓不承認之。青島及山東一切德國利益,乃德國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還者。吾人以對德宣戰故,斷不承認日本或其他國繼承之。...吾國與貴國抱同一主義而戰,故不得不望貴國之援助。...請求貴公使轉達此意於貴國政府”。因為是星期天,並未見到各國公使本人。東交民巷未能通行讓學生很懊惱,臨時決定前往位於長安街東端之北的趙家樓二號曹汝霖住宅,下午4點半左右到達,要求曹汝霖出來解釋與日本締結密約的原因。數十名軍警把守,試圖讓學生後退。學生非常激動,翻墻開啟大門湧入。藏匿起來的曹汝霖未被學生尋見,適駐日公使章宗祥正在曹宅有所商議,被眾瞥見攢毆,受傷甚重。闖入者並搗毀傢俱,火燒曹宅,史稱“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聞警前來救火。奉召到場的警察總監吳炳湘及步軍統領李長泰,帶領警隊及步軍遊擊隊,強迫解散剩餘人群,並在街上捕去32名學生。章在警員護送下入醫院調治,據稱腦筋震動,遍體鱗傷。運動擴大.北京政府方面態度嚴厲。5月6日,總統徐世昌下令警察恢復秩序,“倘再有借名糾眾,擾亂秩序,不服彈壓者,著即依法逮捕懲辦,勿稍疏弛”。5月7日驅散社會團體的國恥日紀念活動。5月8日,訓誡教育部,要其整飭學校。5月10日,學生提訊。5月14日,下令將用軍力來鎮壓學生運動。5月18日,日本公使向外交部抗議,要求禁止學生的反日活動,日本軍艦集中於天津、上海、南京等港口遊弋,施加武力威脅。5月23日取消多種學生及社會刊物,5月25日,教育部下令學生3日內復課。學生方面寸步不讓,各校校方在短暫調停之後也與政府對立。5月5日,北京各校開會,重申要求。14所院校校長開會,著手爭取被捕學生的釋放,也勸告學生保持冷靜。5月6日,成立北京學生聯合會。9日,北大校長蔡元培辭職,11日,教育總長傅增湘辭職,多所學校校長紛紛辭職。北京教職員聯合會隨之成立。被捕學生向法庭提交言辭激烈之宣告。罷課開始是各校自行其是,到5月18日,學生聯合會決定全體罷課,上書總統,發表公開宣言,提出六點要求:不可簽字山東條約、懲辦曹章陸、挽回蔡傅、撤銷對學生壓力、抗議日本留學生被捕、重啟南北和談。5月21日,總理錢能訓回復,模稜兩可地表示會“鄭重進行”之意,隨後有更多高壓手段。學生進一步加強組織,設立義勇團、講演團、各校自治十人團。學生運動從大規模集會轉向多樣化小型街頭集會,發表演講,鼓勵抵制日貨。五四運動得到全國各界支援,影響了22個以上省份的200多個大小城市。大中院校的學生迅速響應,遊行、示威、罷課、成立學生聯合會,6月16日在上海成立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全國的報紙、社會團體、工商團體紛紛表示支援學生。各方政治力量也都表示支援學生,南方政府、孫中山發表言辭激烈的宣告,一些軍閥、康有為等也表示支援和同情學生。六三運動.6月3日,北京大逮捕,引發上海罷市罷工浪潮,進而擴充套件到全國,運動進入一個更激烈更廣泛的階段,這既是五四運動的一部分,也可以單獨稱作六三運動。6月1日,總統徐世昌下令北京戒嚴,2號逮捕7名學生,學生非常憤怒,出動更多的人上街,3號逮捕400餘人,4號逮捕700餘人,政府不得不徵用校舍作為拘留所,學生出動更多的人在街頭演講,做好了被捕的準備。1000餘名女學生在總統府遊行請願,教師及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去監獄慰問,送去食物。6月11日陳獨秀在街頭散發他寫的《北京市民宣言》被捕,後來9月16日方獲保釋出獄。5月下旬,上海學生與商人、工人積極聯絡,使得運動的參與面擴大了,成為運動的新的中心。5月31日,上海為在5月7日因傷去世的北大學生郭欽光舉辦追悼會,有10萬名學生和市民參加。6月3日,北京大逮捕開始之後,上海學生與工商界領袖開會,並一家一家地走訪商店,懇請支援。6月5日,上海大罷市開始,包括租界的商店也統統關門。上海工人也開始罷工,參加人數估計6萬到10萬以上。6月5日,上海各界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亦稱“工商學報聯合會”。此後罷工罷市浪潮擴散到全國。政府妥協.在全國各界的壓力下,北京政府終於後退。6月5日,軍警從校園撤退,6月9日,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辭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但沒有被接受,6月13日,總理錢能訓辭職,6月12號,各地的罷工罷市開始停止。6月24日,政府通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改變此前要簽約的指示,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簽約。全國各界各方前後給代表團發了7000多封電報,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巴黎華僑也組織遊行示威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對德《凡爾賽條約》中也包括廢除中德不平等條約的條款,這是中國想要的。代表團跟和會溝通,看是否能簽約但註明保留意見,不承認轉讓山東權益給日本相關條款,和會不允許,一直抗爭到最後無果。最後,6月28日簽約日,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影響.山東問題後續.中國沒有簽署對德《凡爾賽條約》,到1919年9月15日方正式宣佈終止與德國的戰爭狀態。後來與德國單獨談判,於1921年5月20日簽署《中德協約》,德國共和政府放棄《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所獲一切權益,包括膠澳租借地。1921年11月11日,美英法日中等九個一戰戰勝國在華盛頓舉行華盛頓會議。在美國的調停下,1922年2月4日,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將膠澳租借地交還中國,膠濟鐵路交還中國,所駐日軍撤離,等等。2月6日,九國簽訂《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又稱《九國公約》,宣告"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適用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等。這是中國的一個外交勝利,至此,山東問題算是比較圓滿地解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與分化.五四運動大大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新文化運動在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分化。五四運動剛結束,7月份,胡適和李大釗就因為“問題和主義”而辯論起來,陳獨秀和一些《新青年》的同仁因為是否談政治產生分歧,最後陳獨秀把《新青年》變成了共產黨的機關刊物,胡適等人另辦了《努力週刊》,正式分了家。1922年知識分子們關於非基督教運動又有一次爭論。此後各人愈行愈遠。大致上,一派是堅持非政治化的自由主義者,堅持民主、自由,如胡適、傅斯年,這是少數派;另一派是參與政治的左傾人士,這裡面又大致分兩派,一派後來轉向共產黨,如陳獨秀、李大釗,另一派轉向國民黨,如吳稚暉。五四運動大大增強了中國社會的反傳統思潮,杜威在1921年這麼評論說:“世界上似乎沒有一個像中國那樣的國家,學生如此一致和熱切地追求現代和新的思想觀念,特別是關於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思想觀念。同時也很少見到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有些辯論本來可以用來維護既成秩序和現狀的,卻一點也不被重視,事實上,完全沒有用來做辯護”。但相對堅持傳統的思想仍然還是存在,比如蔣介石、梁啟超、梁漱溟。學潮、工會與商會.五四以後,學潮成為中國的一大難題和主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之一,難以列舉。一項調查表明,1922年中國發生125次教育界大騷亂。學生也成立了很多學生組織,活動更加多樣化、社會化、政治化。自由主義者表達希望學生回校學習,左傾主義者則積極鼓勵學生運動。五四以後,現代工會開始發展起來,罷工也增加了,到1925年發展為五卅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積極參與工人的運動。五四以後,大城市中的商人們開始以各種方式組織起來。比如在上海,他們建立起馬路商界聯合會,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組織之一。直皖戰爭與北伐.五四運動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勢力的平衡。它削弱了段祺瑞的力量,1920年7月北方軍閥爆發直皖戰爭,皖系段祺瑞下臺,直系上臺。後來的國民黨、共產黨都積極吸納參加過五四的學生,毛澤東這麼評價五四與北伐:“很明顯,沒有五四運動,第一次大革命是沒有可能的。五四運動的的確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準備了人心,準備了思想,準備了幹部。”馬克思主義與共產黨.五四之前,傳入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不少,比如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五四以後成為一股熱潮。12月,社會主義研究會在北大成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都是成員,各地都有類似的組織。1920年3月,北京大學學生鄧中夏、劉仁靜等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五四的時候最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是無政府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漸漸被排擠、衰落。五四運動引起了蘇聯的注意,認為這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會,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遣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先後認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幫助成立了上海和廣東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6月3日,馬林來到中國,他發起並主持了中國共產黨一大。參加過五四的青年學生成為共產黨成員的重要非基運動與反帝運動.在五四之後日益濃重的政治氣氛中,出現了非基督教運動和反帝運動,蘇聯帶領中國共產黨策劃並發動了這兩項運動,許多參加五四運動的學生和知識分子積極地參與。反對基督教的思想在中國一直就存在,義和團運動就是一次大爆發,但此後進入一個比較寬容發展的時期,孫中山、宋教仁都是基督徒,基督教青年會、中國內地會等發展很快,國語的和合本聖經1919年翻譯出版,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11次大會於1922年4月4日在北京舉行。五四之後共產國際帶領中國共產黨發起了有組織的非基督教運動,得到青年和知識分子的熱烈回應。時任共產國際在華工作全權代表的俄國人利金,擬定了反對基督教運動之計劃。一些青年學生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倡議和領導下,於1922年3月4日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設立章程,規定同盟以反對基督教為宗旨,並於3月9日在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報《先驅》第四期發表特刊,發布《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及其通電,號召全國學生,起來反對將於4月4日召開的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大會。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大多不信基督教,在五四之前許多對宗教持溫和與學術性的批評態度,如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逐漸分成兩派,其中一派受蘇聯影響,積極參與非基督教運動,對基督教發起嚴厲的批判,與幾年前的溫和批評相去甚遠。1922年3月21日李大釗、蔡元培、陳獨秀等77人發表《北京各學校非宗教同人霰電》,4月4日,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12人發表《非宗教宣言》;3月31日,周作人等5人則發表《主張信教自由宣言》,此後雙方公開辯論若干回合。五四的宗旨是反日,不是廣義的反帝。反對帝國主義是列寧主義的重要部分,五四以後在蘇聯的推動下,國內左傾政治思想和民族主義思想不斷發展,推動了反帝運動的發展。前述1922年3月的《非基督教同學同盟宣言》,反對基督教的理由就是因為它幫助“資本主義”“掠奪我國經濟”,就是反帝的意思。1923年7月13日,中國學生聯合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商業聯合會等組織在北京成立“反帝國主義大同盟”。此後成為中國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少數自由主義學者如胡適並不認同將西方國家都歸為掠奪中國的帝國主義。重要參與者.學生.北京天津山東省上海武昌相關團體.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湖南四川其他以「五四」為名的事件.1980年代的新五四運動。2014年,由中華民國的新黨所提出的新五四運動,以發揚五四精神、捍衛民主與法治為號召,呼籲國人手持國旗走上凱達格蘭大道,一同譴責近日來太陽花運動以及426凱道反核的行動。根據警政署的統計,截至當日下午2點20分左右,約有1萬餘人參與。張安樂、王炳忠以及正逢母喪的馬以南、馬冰如皆有參與。2018年,臺大自主行動聯盟發起新五四運動反對政府引發的校長遴選事件。
184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五四運動",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43" }
教育哲學是對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用哲學的方法和語言來研究教育問題。研究的物件包括教育的本質、目的、學習的歷程、知識的架構、人類的課題、權威的問題、教育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教育的方針等等。教育哲學認為人民素養和文化的傳承、演變大多取決於教育,而教育孩子及公民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些班級經營方法,還涉及倫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美學和經濟學等不同面向。自從讓-雅克·盧梭開始,教育哲學開始跟發展心理學發生聯絡。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認為人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從旁協助他對世界的主動探索,而不是由成人來主導一切。東方的教育哲學.儒家.在春秋時期的中國,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道德上,以仁為目標,「忠」為基礎,強調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認為天道、人德、禮樂和人生智慧比知識重要,提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實踐方式,並透過六藝來鍛鍊身心。孔子的教育思想記錄在《論語》中。孔子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者能認清自己的侷限是很重要的。戰國時代的儒者荀子在〈勸學篇〉提出,教育和學習是為了超越人趨於惡的天性,建立人為的善,以達成公共秩序和個人的知識、修養。儒家思想雖有不同派別,都一致同意教育的目的是《大學》提到的明明德,以協助個人自身的提升為方法。在明朝,儒家分為程頤、朱熹的理學和陸象山、王陽明的心學。理學中強調透過明辨外在的事物來充實知識、體悟人生,因此學習的重點是分析客觀的世界。心學中強調知行合一,較重視內在的修行、致良知而較不重視分析客觀的世界。道家.春秋時代的哲學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的教育觀。老子提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方法,認為萬物自然會成長,學習者自然會學習,教育者應扮演協助的角色而不是引導或控制。這對自主學習的思想產生了影響。老子和孔子一樣,認為學習者應瞭解自己的侷限。佛家.主張人原本皆具足無量智慧與善良本性(以電腦比喻,電腦本身可以寫入完美的程式),只是因為累世以來業力蓄積,影響了原本的通達思考與良知良能(即剛開始寫入的程式並不完美,而且後面寫入的程式還受到前面的程式的影響).若能經常加以修行,即能保有一定的修為(不斷的修程式設計式達到完美),不至於因世事矇蔽而墮入六道輪迴,直至成佛.(將程式寫至完美便不再需要修改)淨土宗有一說法,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達到一心不亂,可以前往阿彌陀佛的無量壽佛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學習直至一生補處菩薩的境界,好來生成佛.宋明理學.朱熹陸九淵王陽明西方的教育哲學.教育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第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教育在他的整體哲學視野中只佔一小部分,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認為教育是創造和傳承他的理想國的一把鑰匙。他主張讓孩子遠離個別母親的照顧,接受整個社群的共同看護和公立的教育。透過教育的過程,一面培養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一面觀察他們,依照其能力分為不同的社會等級,最高的接受最多的教育,以使他們成為城市的領袖和衛士。一般的教育的內容以體育、音樂和數學為主。領袖的教育還包含哲學、遊歷等。亞里斯多德.亞裡士多德.盧梭.儘管盧梭(1712-78)對柏拉圖的哲學十分尊敬,但也拒絕了它。它因為社會腐朽而變得不切實際。盧梭卻對人類發展有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存在著一個所有人共同的發展過程。這是一個內在而自然的過程是源於求知慾。這是驅使孩子去學習及適應環境的天性。杜威.約翰·杜威斯金納.斯金納(1904-1990)對教育哲學的一個貢獻Critical responses and counter-哲學.威權體制教育指的是升學主義和管理主義思維下的學校體制。它的特色是:學生對師長的絕對服從、量化的考試成績做為衡量人的價值的主要量尺、幾乎沒有空堂或自由選課的時間、學生的生活規範多半由成人制定和執行。簡單來說,威權體制教育將學生為自己做決定的空間壓縮得很小,而將成人的價值強加在學生身上。為了方便管理,許多不符合教育原則的事也可能發生。其中最為惡名招彰的是體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教育與學習的哲學,同時是一門藝術。相較於其他教育學派,自主學習者認為沒有人能替別人作決定。這與許多教育的現況看似矛盾,因為成人總認為自己有權替孩子作決定,特別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從自主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他人所給予的只有資源和限制,但如何在這些條件下抉擇,以何種價值觀來抉擇,則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旁人最多隻能提供建議,不能替他抉擇,也不能替他判斷什麼對他好,什麼對他不好。
185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教育哲學",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4"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九屆總統選舉,於1996年3月23日舉行。此次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總統、副總統由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為繼1993年新加坡總統選舉之後,華人地區另一個以直接選舉方式產生國家元首的選舉。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雖然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面臨部分黨員出走參選,但在當時發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的推波助瀾下,最終投票率為76.04%,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連戰當選,並於同年5月20日於臺北市總統府宣示就職。總統直選制的建立.時任總統李登輝自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首個六年任期。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許可權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佔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110-111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主張直接選舉制的民主進步黨,不斷在臺北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援。:1111992年12月19日,立法院全面改選。國民黨雖拿到過半席次,但民進黨也成功拿下約三成的席次,「主流派」以立院改選為由,成功的讓「非主流派」的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率領內閣總辭。1993年8月,國民黨十四屆代表大會前。「非主流派」的「新國民黨連線」宣佈退黨,組織「新黨」。國民黨十四全象徵李登輝成功壓下「非主流派」,李氏以「老店新開」來形容此時的國民黨,象徵著國民黨的本土化。1994年4月,國民黨舉行中央委員臨時全體會議,透過總統直選案。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制。:1121992年6月於香港南懷瑾寓所的國共密使密談中,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曾對國民黨「直選」與「委選」衝突表達關切。當時臺灣的密使蘇志誠對汪氏說明,李登輝必須要推動總統直選,因為臺灣的老百姓歡迎直選,如果國民黨不走這條路,「直選會變成民進黨單一的本錢,國民黨將在選舉中失利」蘇志誠並指出,當前只有國民黨主掌政權,才能對兩岸關係有正面的貢獻。並解釋老百姓如果認為總統可以直選,就會比較安心,而不會被掛上「臺奸」之名。他希望汪道涵能夠向對岸領導層轉達李登輝的看法。:198-1991994年7月28日,國民大會透過第三次憲法修正案,《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明定「總統、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當選」,此外亦規定總統、副總統的任期由六年改為四年,僅得連任一次,「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並制定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施行細則。:112憲法增修後,總統任期由六年縮短至四年,可連任一次。已執政八年的李登輝是否繼續連任,成為焦點。1990年總統選舉參選人、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及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為了參選總統,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長職位。總統提名.中國國民黨方面.中國國民黨第十四屆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5年8月23日召開,支援黨主席李登輝連任總統。李登輝與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連戰一同搭配競選正、副總統。李登輝表示在決定參選首屆民選總統前,他並無「非己不可」的想法。當初與李元簇一同競選時,也說過「六年後帶著李元簇一同退休」。後來司馬遼太郎來臺灣訪問時,李登輝也告訴他不打算再選了。:102在提名前,李登輝曾個別把連戰、宋楚瑜、許水德、吳伯雄等中生代找來,一一詢問每個人要推誰出來參選?最後也把大家找來,表明他無意參選,請大家當面公推人選,但中生代面面相覷,還是找不出共主。:102最後在中生代們各自不服對方下,中共壓力紛至,不服輸的個性,加上個人使命感一出,李登輝自是再批戰袍出征。:102後來李登輝決定參選第一任民選總統時,司馬遼太郎已經過世,其中的理由沒來得及告訴司馬遼太郎,李登輝耿耿於懷。直到1999年日本《文藝春秋》預備出版司馬遼太郎的紀念文集,特別來信請李登輝寫一篇文章,他才得以在文中說明:「以當時的情況確實最好不要再選了,但是出於愛臺灣,希望為臺灣做一些事,所以改變初衷又出來參選」。:102-103民主進步黨方面.民主進步黨方面,依據1994年修訂的黨規《公職人員候選人提名辦法》,採兩階段選出候選人:第一階段由黨內幹部及一般黨員進行投票,選出兩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由一般民眾進行投票,最後將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各50%比重進行合計,分數最高者為黨內提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的一般民眾投票,只要持有身分證,任何人都可以投票。:1231995年5月8日,開始接受黨內初選第一階段的登記參選。登記者有四人:分別是知名臺獨運動人士彭明敏。5月27日,在高雄勞工育樂中心舉行電視辯論會,由TVBS全程轉播。6月12日,公佈第一階段的幹部及黨員投票的開票結果。前兩名由許信良及彭明敏勝出。:123第二階段,民進黨自7月10日起,花兩個半月時間在巡迴臺灣各地,舉辦五十場政見說明會並舉行投票。:1239月25日,民進黨內初選結束。一般民眾投票結果,彭明敏獲17萬7477票、許信良為12萬9816票,總投票數約三十萬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合計之後的點數,彭明敏為40.88,許信良為36.12。彭明敏當選為民進黨提名候選人,並指定曾角逐臺北市市長初選失利的時任立法委員的謝長廷為副總統參選人。:125無黨籍參選人方面.林洋港與時任監察院院長陳履安脫黨參選,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獲新黨支援參選。而陳履安則與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的律師王清峰雙雙辭去監察院職務,搭配參選總統。該次選舉成為了五院中有三院的現任及前任院長參與的奇特現象;而所有總統參選人除彭明敏外,均有中央政府機關的現任或曾任職務:一位現任,二位因為要參選總統而離任,一位前任,立法院及考試院並未參與。過程.競選連任的總統李登輝成功在1995年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現任元首。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使李登輝在臺灣政壇的聲望高漲。當時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面臨到民調落後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的情況,1995年11月,當時民進黨內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臺北市市長陳水扁在對媒體分析總統選情時,也以「阿婆生子」來形容彭明敏當選機會低。引發黨內認為陳水扁「失言」,:110抨擊阿扁「向李登輝靠攏」的質疑。並引起國民黨及新黨借題發揮打擊彭明敏選情。:171陳水扁方面評估此事極易被炒作,甚至影響到第三屆立委選舉選情,最後陳水扁於1995年11月12日親赴仁愛路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登門向彭明敏致歉,一見面就以「彭總統」稱彭明敏,並稱「阿婆生子」的意思是要化不可能為可能,就像當年他選上臺北市長一樣。:11彭明敏則笑著說陳市長太客氣,一切都已過去,並稱讚阿扁的風度值得肯定。:111-112陳水扁為展現自己的助選誠意,喊出「要用生命為彭明敏助選」,在講臺上,陳水扁更形容「自己現在看到電線桿都會鞠躬伸手」,凸顯自己的賣力程度。:174飛彈危機.選舉期間,也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臺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演習,企圖影響中華民國選舉,導致美國出動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前往臺灣海峽與花蓮、臺東旁側太平洋海域的事件。這個引發國際關注的事件被稱為臺灣海峽飛彈危機。選舉結果.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飛彈演習,針對著時任總統李登輝,結果不少選民轉向支援李登輝。讓李登輝及連戰成功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正副總統。各縣市詳細投票結果.
185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5" }
第一代語言或機器語言是一種低階的面向計算機的程式設計語言,使用0和1表示各種命令。起初,沒有為第一代語言使用的編譯器或聯結器,指令是透過計算機系統開關的面板輸入到系統中的。機器語言的特點是執行速度快,效率高,但是難以學習、記憶和修改,同時它的移植性很差。
186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第一代程式語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65" }
北戴河區是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個市轄區,瀕臨渤海灣。面積為70.3平方公里,海岸線22.5公里。北戴河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海洋的調節,又具有的海洋性氣候特點。森林覆蓋率70%以上,暑期平均氣溫只有24.5℃。區人民政府駐戴河鎮聯峰北路88號。歷史.清朝光緒年間,許多住在北京的外國人要求在這裡建造別墅。清光緒二十四年,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闢為“各國人士避暑地”。1938年,已有別墅700多棟,中央和許多大型單位在北戴河又新建約200所療養院。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戴河區常住人口為130104人。行政區劃.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牛頭崖鎮原屬撫寧縣,2015年7月該地撤縣設區,同時牛頭崖鎮劃歸北戴河區管轄。旅遊.北戴河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人文.1954年7月26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寫了一首稱頌北戴河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政治.如同俄羅斯的索契或扎維多沃、美國的大衛營一般,許多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經常到這裡避暑、休養,並在此召開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會議,因此北戴河具有一定的政治含義。物種保護.北戴河是東亞最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涉禽和各種其它鳥類遷徙經過北戴河,北戴河溼地被觀鳥者稱為“觀鳥麥加”。北戴河鳥類環志站是目前中國環志鳥類最多的環志站點之一,目前北戴河市轄區內有北戴河市級候鳥保護區一處。
193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北戴河區",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33" }
都道府縣。其下為「基礎型地方公共團體」,即市町村。都道府縣的制度是隨著明治新政府於1871年實施的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的,現行的設定法源則是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目前共設有47個,分別為1都、43縣。這個層級的行政區劃是日本國會參眾兩院基本選區劃分的一部份。概要.都道府縣是日本的行政區劃之一。市町村被定義為“基本地方公共團體”。與市政當局相關的文書工作和聯絡文書工作。全日本分為1,724個市町村,實行兩級地方體制。各都道府縣設有作為決策機構的議會、警察本部、教育委員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委員會及其管理部門。 都道府縣擁有自治權,制定法令和條例,徵收地方稅和捐款,並有權發行地方債券。都道府縣行政事務中心的機關及政府建築物稱為都道府縣,位於都道府縣內的一市。 某些都道府縣的城市名稱可能與都道府縣名稱相同,也可能在其他都道府縣中不同。1947年5月3日,隨著日本憲法的實施,地方自治法也於同日頒佈,開始了以都道府縣、市町村為中心的地方自治制度。 地方自治法確立了統一的都道府縣體制。 但都道府縣中,首都擁有一定的許可權來協調特別區。 都道府縣之間沒有法律上的區別,名稱上的差異純粹是歷史原因。 雖然根據地方自治法,府與縣的待遇相同,警察組織略有不同對道路也有特殊規定。當提及日本的一部分都道府縣時,如果不包括北海道,用「都府縣」,如果不包括東京,也用「道府縣」。都道府縣列表.按地區.青森縣北海道巖手縣秋田縣宮城縣山形縣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新潟縣石川縣富山縣長野縣岐阜縣靜岡縣愛知縣三重縣滋賀縣福井縣京都府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大阪府沖繩縣高知縣愛媛縣德島縣香川縣岡山縣鳥取縣島根縣廣島縣山口縣山梨縣福岡縣大分縣佐賀縣長崎縣熊本縣鹿兒島縣宮崎縣歷史.二戰後失去.以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失去的領土,以所謂的「外地」為主。這並不包括大日本帝國所有實控政權的領土,例如滿洲國。
195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都道府縣",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52" }
歐洲野牛不同。歷史.歷史上,歐洲野牛的棲息地包括了歐洲的大片低地,從法國的中央高原一直延伸到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山脈,可能也一度囊括了烏拉爾山以東的俄羅斯部分地區。不列顛群島、義大利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區未有過歐洲野牛的蹤跡。隨著人類數量增長,森林被破壞,歐洲野牛的棲息地漸漸縮小。巴爾幹地區最晚近的關於該物種的記錄出現在西元3世紀,在現代希臘、北馬其頓共和國和保加利亞的交界處附近。它的高盧種群在8世紀滅絕。在阿登高地和孚日山脈,歐洲野牛於15世紀滅絕。今屬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的最後一頭歐洲野牛死於1790年。在東歐,歐洲野牛被規定為波蘭君主、立陶宛君主及俄國君主的財產。波蘭國王西格蒙德一世在16世紀中葉下令盜獵歐洲野牛為死刑。儘管有這些措施,歐洲野牛的數量在接下來的四個世紀間依然持續地下降著。波蘭的最後一頭野生歐洲野牛於1919年被殺,而世上最後一頭野生歐洲野牛於1927年在西高加索被屠夫所殺。那個年代的歐洲野牛剩下不到50頭,全部都在動物園裡。在1951年,歐洲野牛開始被重新放歸大自然。牠們多發現在一些禁獵區例如西高加索,俄羅斯、波蘭和白俄羅斯。族群多數發現於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和 吉爾吉斯斯坦。分佈在30個國家的動物園中還有許多歐洲野牛,2000年約為3000頭,全部都是12頭野牛的後代,由於基因的限制,其健康程度不樂觀。1996年IUCN將歐洲野牛定為瀕危物種。但近來積極的保育計劃,為歐洲野牛進行人工繁殖及野放,歐洲野牛的數量於2000年開始回升,IUCN於2008年將歐洲野牛定為近危物種。部份歐洲野牛群落的數量仍然正在下降,並未擺脫瀕危狀況。持續的保育工作對歐洲野牛的存活尤其重要。
196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歐洲野牛",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61" }
阿拉伯語字母,也作天方字母尚有別的語言使用阿拉伯字母,如波斯語、達里語、中國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等。在中國,回族地區偶爾也用阿拉伯字母記寫漢語,這叫做“小兒經”。目前阿拉伯語字母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後世界上第二多人使用的拼音文字。阿拉伯字母本身不包含短母音,所以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達里語、普什圖語等語言的很多書籍和雜誌中,短母音並不被標出,所以人們必須從文中推測出這些母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閃族語更多使用子音和長母音來區分詞義。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語言透過修訂阿拉伯字母,使得所有的母音均可表示出來,人們閱讀文章時不再從文中推測讀音,例如維吾爾語。阿拉伯字母屬於亞蘭字母體系,共有28個表示子音的字母,通常在《古蘭經》、幼兒讀物、阿語學習教材,或者給外國人閱讀的書籍中才加母音符號。阿拉伯語是連續書寫的,不同於每個文字都單獨書寫的象形文字,因此每個阿拉伯字母的書寫形式會受到詞法的影響。在阿拉伯字母中,兩個相同子音相連,並且前一個讀靜音的時候,則在該字母上使用一個表示,稱為疊音。《古蘭經》是用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古典阿拉伯語書寫的,參看阿拉伯書法。字母表.太陽字母和太陰字母.阿拉伯文字母分太陽字母和太陰字母兩類。太陽字母.阿拉伯文定冠詞 "--‎" (al-) 中拉姆 /l/ 的發音受後面字母同化影響變成長子音的文字。具體來說,是指與 /l/ 發音部位相同或者接近的舌冠音 (齒音、齒齦音、齒齦後音) 的幾個字母。由於「太陽」一詞 --‎詞首帶有 ش 字母故被稱作太陽字母 --‎。例如, --‎加定冠詞後變成 --‎,而不念做 al-shams。也就是說,阿拉伯文定冠詞 ال 後面遇到太陽字母時,定冠詞不念做 al,而是與後面的太陽字母疊合讀成疊音。具體即 ت, ث, د, ذ, ر, ز, س, ش, ص, ض, ط, ظ, ل, ن 這幾個字母。太陰字母.定冠詞 /l/ 發音不發生同化的字母,即太陽字母以外的字母,稱作太陰字母。「月亮」 --‎字母 --‎。例如 --‎帶定冠詞後變成 --‎。也就是說,定冠詞 ال 後面遇到太陰字母時,定冠詞依然發作 al,具體即 ا, ب, ج, ح, خ, ع, غ, ف, ق, ك, م, ه, و, ي, ء 這幾個字母。另外,二十八個字母中,艾裡夫這三個字母稱為「柔母」,其餘二十五個字母為「剛母」,它們在詞法中會發生不同的語法變化。其他字母.※這個合字用在以 ا (alif) 開頭的詞再加定冠詞「ال」(al) 的場合。另外,在帶有 /(ʔ)a/ /(ʔ)i/ /(ʔ)u/ 音值的詞頭 ا (alif) 之前遇到「ل」(lam, /l/) 時,雖然書寫上變成合字 لا ,但發音不會變成 /laː/ 而還是 /l(ʔ)a/ /l(ʔ)i/ /l(ʔ)u/ 。除去上述特殊情況以外,在詞中、詞尾加上後續字母變成長母音 /aː/ 的場合 ا 之間遇到 ل 變成合字 لا 才發做 /laː/ 音。音符.這些符號在通常情況下通常省略,只用在教育、解說的文字裡。音符分為「動符」和「靜符」,「動符」有合口符、開口符、齊齒符三種。母音符號.用於標註母音,通常只出現在《古蘭經》或者初級啟蒙書中。艾裡夫和子音相關符號.※伊斯蘭教真主安拉在阿拉伯文裡寫作الله, ّ (shadda) 上面有一個短線,這是小艾裡夫的一個特殊形式。鍵盤輸入時輸入 ل (lam) + ل (lam) + ه (ha) 後會自動轉換成帶記號的符號。海姆宰.海姆宰 (hamza) 是表示聲門塞音 /ʔ/ 的文字使用規則如下:列表如下。海姆宰單獨出現「ء」僅限於詞尾以子音結尾結尾,或者以長母音結尾等不適合使用主字母的場合。傳統的字母順序.現在使用的字母順序是按字母造型類似統一放在一起的。除此之外,習慣上還有一種源於腓尼基文字傳統的稱作 abjadī 順序 (أَبْجَدِي)。根據區域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順序如下(從右向左)。阿拉伯字母當做數字使用時,也按照這種順序。通常把這個順序分成八組加上母音念做 'abjad hawwaz ḥuṭṭī kalaman sa‘faṣ qurišat ṯaḵaḏ ḍaẓaḡ,或者 abujadin hawazin ḥuṭiya kalman sa‘faṣ qurishat thakhudh ḍaẓugh。阿拉伯語數字.有兩套數字體系:標準阿拉伯語數字和東阿拉伯語數字,使用於書寫阿拉伯語的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合字.),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199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阿拉伯字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95" }
烏加里特字母是一種楔形文字字母,使用於烏加里特語,它是在烏加里特發現的一種已滅絕的和迦南語支相關的語言。烏加里特字母表含有31個字母。起源.在使用烏加里特文的時代,可能對應於線上形閃米特字母中直線和圓圈:由希臘字母Θ、Ο和拉丁字母Q所保留的三個帶有圓圈的閃米特字母,在烏加里特字母都帶有角形楔:𐎉 Tet、𐎓 Ain和𐎖 Qopa。其他字母看起來也類似:𐎅 Ho相似於其假定同源希臘字母E,而𐎆 Wo、𐎔 Pu和𐎘 Thanna則相似於側傾的希臘字母Y、Π和Σ。Jared Diamond相信這套字母是精心設計的,其證據是越少筆劃的字母就越常用。排列次序.從現時的烏加里特,人們發現烏加里特字母有兩種排列次序,這兩種排列次序分別為:北閃米特語排序南閃米特語排序Unicode編碼.在Unicode中,烏加里特字母被指派至U+10380 - U+1039F。
200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烏加里特字母",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01" }
陳子昂人。唐代詩人,是唐詩革新、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說道:「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故有「唐詩詩祖」之稱。因其詩“風格激昂,詞意高俊”,有漢魏之風,故被稱為詩骨。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生平.陳子昂出生於富有的家庭,早年喜愛跑馬打獵,不好學,慷慨遊俠,「年十八未知書」。後來在學校看到學子刻苦勤學,遂至金華山鄉校,發憤讀書。學業有成後前往長安,但得不到名家的賞識。一日遇到一個賣胡琴者,有胡琴索價百萬,陳子昂買了這把胡琴,邀眾人至家中賞玩,竟當眾摔琴。陳對大家說他只是一介書生,不懂琴藝,但會寫文章,請大家欣賞他的文章。於是名震京師。唐高宗開耀元年,武攸宜北伐契丹,陳子昂為記室,主撰軍中一切檔案。後辭官回家。縣令段簡以其家富豪,誣陷入獄,憂憤而死。也有人說是陳子昂得罪了武三思,因而被武三思命段簡將其殺害。文學觀點.陳子昂批評六朝南朝齊至南朝梁期間,詩體「採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其代表作為《感遇》詩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還有《登幽州臺歌》等。他的詩歌創作在唐代頗有影響。他主張漢魏風骨,提倡風雅比興,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其詩風高昂清峻,雄渾蒼涼,語言深沈質樸。其友人盧藏用說他「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其文學理論主張包括:一為提倡漢魏風骨和風雅寄興。二為反對齊梁詩風。此外陳子昂一說也是古琴曲《平沙落雁》的作者。家庭.父陳元敬早年以明經擢第,後隱居射洪東山。子陳光,官至朝議大夫。孫陳易輔及陳簡輔,易輔官至監察御史。
200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陳子昂",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07" }
《水滸傳》,是以官話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成書年代極具爭議,主流支援「明代嘉靖說」,約1524年。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徵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水滸全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減為七十回本。此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亦是《四大奇書》之一。成書年代.成書年代極爭議。現存最早的完整版本刊於1589年,這是年代下限。主流支援「明代嘉靖說」,約1524年,除了書中出現的物件的年代引證外,主要證據是該書最早被其他及是在1520年代,此說法由於具科學可證偽性,為學界共識。其他學說認為成書於更早,上限在元末明初,但相關證據的可證偽性較差,未廣獲承認。《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晁蓋等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雛型,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而從南宋之史籍《東都事略》以後,已成為了民間文學的主要題材。到了元朝,元雜劇中出現了有關水滸故事的劇本,流傳後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魚》和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等。《水滸傳》全書是到了明朝,經許多作者不斷增添情節乃至定型。也有觀點認為,《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生活原型是與作者施耐庵關係甚密的張士誠領導的鹽民起義。作者.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他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勳託名說,宋人說等。施耐庵說.其中一種觀點認為百回的《水滸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著,後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另一種觀點是全書為施耐庵撰寫,再由羅貫中整理編輯。此說最早見於明代高儒《百川書志》,認為《水滸傳》是「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種觀點在學術界有不少人認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屬於「世代累積型群眾創作」,因為關於梁山泊好漢的故事最早記載於《宣和遺事》,在南宋時代已經開始流傳。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民間傳說、戲曲故事。故此推論施耐庵在創作過程中參考借鑒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筆記和某些完整的小說、戲曲或其選段。但毫無疑問,施耐庵在創作長篇章回小說中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發展。胡適在《水滸傳考證》及《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中主張,「施耐庵」可能為某一生活在明代中期的某一文人的託名,因「其時士大夫還不敢公然出名著作白話小說」;並且書中內容確有「犯上作亂」之嫌,不為當時統治階級所容。羅貫中說.這種觀點認為全書皆由羅貫中所著。明朝嘉靖年間的汪道昆託名「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首次指出《水滸傳》「越人羅氏……為此書,共一百回」。其後,許多明清人士都相繼指出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直到民國年間,魯迅、俞平伯仍然認為水滸傳簡本是羅作,繁本是施編。但是,這種觀點現在普遍沒有得到認同。反對者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明顯不同,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惠康野叟在《識餘》中說:「二書深淺工拙,如天壤之懸,詎有出一手之理?」而且關於羅貫中作《水滸》的證據也大多經不起考證。胡適認為:水滸傳的草本出自羅貫中之筆。內容可能有田王和徵臘,但無徵遼。文筆可能極粗劣。《水滸傳》的後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徵遼和徵方臘,在一百二十回版本還包括徵田虎、徵王慶。《水滸傳》的後半部有時也稱之為《徵四寇》,比較吻合羅貫中的「忠君」思想。施惠說.此說最早見於明人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即君美之傳水滸,意欲供人說唱,聳人觀聽也,原非欲傳信作也。」至清朝時,很多談及施惠的人開始把施惠和施耐庵混為一談。如無名氏《傳奇會考標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至近代,仍然有人力主此說。如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中認為「耐庵即施惠號」。此後又有人考證《水滸傳》中有江浙方言,並發現施惠的《幽閣記》中有一些描寫和《水滸傳》相似,以次推斷二書皆出自同一人之手,乃施惠所作。但是很多人認為該證據難以令人信服,而且有關施耐庵和施惠的關係多數臆斷。郭勳託名說.明朝時,沈德符在《野獲編》中說:「武定侯郭勳……所刻《水滸傳》善本……」。後沈國元在《皇明從信錄》則說:郭勳「仿《三國志演義》及《水滸傳》為《國朝英烈記》。」而錢希言在《戲嘏》中又說他曾刪過水滸。胡適在《水滸傳新考》中則認為郭勳刻水滸乃是假託。戴不凡則認為「疑施耐庵即郭勳」。他認為郭勳刻水滸後才開始署名施耐庵。但是,這個論據並不能夠立足,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署名施耐庵的百回本《水滸》出現。宋人說.這種說法最初是認為《水滸傳》是羅貫中編寫,而考證羅貫中是宋朝人。此說多被視為無稽之談。後程穆衡在《水滸傳注略》中推測施耐庵為宋末元初人。其後黃霖根據《靖康稗史》七種的編者署名「耐庵」,而推斷這位南宋末年的「耐庵」就是施耐庵,並且認為施耐庵所作水滸乃是簡本,而不是當前的版本。版本.現存最早的《水滸》版本,當屬儲存於上海圖書館的《京本忠義傳》,此本大約刻於明朝嘉靖年間,為一百回版本。水滸傳的版本很多,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系統:繁本和簡本。《水滸傳》版本嬗變關係圖:13繁本.繁本也稱「文繁事簡本」,為後人增刪本,寫得比較細緻,也是流傳最廣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種。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一般認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滸》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簡本.簡本也稱「文簡事繁本」,最接近原著原本,包括了受招安、徵遼、徵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後有人將其後段獨立發行,並託名羅貫中,稱《續水滸傳》。已發現的簡本有:情節.故事描寫了一百零八將各自不同的故事,從他們一個個被逼上梁山、逐漸壯大、起義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是張天師禁錮的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因為太尉洪信的無心之過而轉世,他們講究義氣,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不滿貪官汙吏,最後集結梁山,與腐化的朝廷抗爭。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沖、史進、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鮮明形象,也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全書可分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講述的是各個好漢的故事,它們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講述的是好漢們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為寨主的梁山水寨,並發動一系列對官僚惡霸及附近城池的戰爭,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講述的是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的戰爭,到最後鳥盡弓藏,悲壯死亡的故事。逼上梁山.12世紀初,北宋王朝,朝廷內的奸臣蔡京、童貫和高俅權傾朝野,手握重權,視皇帝宋徽宗如傀儡,殘害忠良。地方豪強惡霸也同流合汙,史進、魯智深、林沖、楊志、武松等相繼被冤枉陷害,無路可逃,上了山東的水泊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同時,在黃泥崗,晁蓋、吳用等七人發動了一場震驚全國的搶劫案,奪走了北京大名府官員送給蔡京的生辰綱禮物,逃到梁山泊,與林沖合謀殺掉原寨主王倫,晁蓋做了梁山泊之主。晁蓋的朋友宋江也捲入官府紛爭,差點被處死,幸虧晁蓋與梁山好漢救出他,宋江的朋友李逵及戴宗等跟隨宋江加入梁山泊。隨後,梁山泊向周圍地方官僚惡霸和其他敵對山寨宣戰,攻破了祝家莊、高唐州、青州城、曾頭市和大名府,招降了秦明等數十名大將。其中最後兩次戰爭中,晁蓋戰死,宋江繼承了寨主之位,盧俊義、燕青上山。梁山全盛時足有一百零八個好漢,空前強大。梁山勢力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童貫、高俅傾全國各路水陸大軍,討伐梁山泊,卻慘敗於梁山的精兵良將,數十名大將被斬殺。招安.宋徽宗無奈,只好派人招安。梁山泊的部份首領堅決反對招安,但首領宋江、吳用等人卻不願繼續做強盜,答應了朝廷的招安請求。但在招安之後,朝廷奸臣屢次找茬陷害梁山好漢。這時候,河北的田虎、淮西的王慶、江南的方臘叛亂,朝廷派梁山好漢出兵鎮壓。宋江先是用水淹了田虎的根據地太原城,剿滅田虎勢力,然後揮師南下,大破淮西軍並生擒王慶,但在更激烈的平定方臘之戰中,宋江遭遇強大對手,梁山好漢死傷過半。一場惡戰之後,宋江控制了杭州城和烏龍嶺,攻破了清溪洞,方臘的勢力才被消滅。戰後,梁山好漢僅剩下三十六人,班師途中林沖及張橫等人病逝,武松在六和寺剃髮出家,魯智深在六和寺圓寂,李俊、燕青等人又悄然離去。回京時梁山好漢僅剩二十七人。宋江等人被封為功臣,但童貫、高俅等人野心未死,他們設計毒死了盧俊義、宋江和李逵。吳用和花榮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後自縊而亡,剩下的梁山好漢,除雙鞭將呼延灼與女真戰鬥英勇陣亡,其餘大都善終。主題思想.「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 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基層官吏,後被逼上梁山,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水滸傳》故事豪放、粗獷,全書透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向歷來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毀《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再加上水滸傳內容為聚眾反對朝廷,對封建王朝而言本身就是一大禁忌,因此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此後從崇禎年間至清末,水滸傳一直是禁書,其中清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時期查禁尤為嚴格。1950年代,中國官方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中國大陸的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也是反應北宋新舊黨爭激烈之小説,許多被逼上梁山者,皆舊黨英豪。藝術成就.《水滸傳》深刻地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情節曲折複雜而富戲劇性,善於描寫場面,人物眾多、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對話傳神,善於以對比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從人物的行動表現其性格。《水滸傳》以流暢的白話口語為基礎,再加錘鍊,既生動潑辣,又簡潔洗鍊。《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鑒賞習慣。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的長處不在於政治和戰爭場面的描寫,而在於主要人物的刻畫和市民生活的描寫。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個性鮮明,角色語言各有特色。影響.在古早年代,《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等通俗小說往往透過民間藝人,以戲曲曲藝的形式,成為普通民眾熟悉的文化活動。其中虛構的人物或者虛構的故事變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史實。很多故事,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歷來男女老少皆津津樂道。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各種道德觀如:輕生死重義氣,敢作敢為,劫富濟貧乃至「忠君反貪」等理念,便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大眾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毛澤東在1949年建國後,就曾讚揚水滸傳,並稱推翻蔣介石統治成功,靈感來自於水之三打祝家莊,今都收錄在《毛主席語錄》內。評價.《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小說名著之一,在文學成就上受到後世不少文學評論家的讚許。明清兩代.明末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將《水滸傳》與《離騷》、《莊子》、《史記》、《杜甫詩》、《西廂記》合稱為「六才子書」。李漁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但他本人對宋江的評價非常低,在他的批註本裡,處處可見對宋江的貶損。後來有人把「四大奇書」,加上《紅樓夢》、《儒林外史》合稱為「六大奇書」。民間流傳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嚮往打打殺殺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與江湖義氣,過分反叛,脫離現實;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演義》,因為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鈎心鬥角,作為應該安分守約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現代.到了20世紀,文學評論家除了評論《水滸傳》的文學成就,亦開始對《水滸傳》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價值觀產生興趣。#重定向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閑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從歷史角度看,對於《水滸》的爭論焦點則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現出的「忠君報國」的思想上。反面觀點一般認為宋江的思想有其侷限性,梁山好漢受到招安後又為朝廷去徵討各地山賊,下場悲慘,是齣歷史悲劇;作品歌頌和美化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強調「忠義」,表現出嚴重的思想侷限。正面觀點一般認為宋江相對於其他草莽英雄思想進步,對當時社會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毛澤東在1975年時亦對《水滸傳》的價值觀作了評論:「《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又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論曾使中國掀起一場「評《水滸》運動」。當時有官方媒體觀點認為,《水滸傳》是一部宣揚投降主義的書;宋江所執行的是一條投降主義的路線,否定了晁蓋的革命路線。晁蓋和宋江是兩條路線的鬥爭,宋江上山以後就排斥晁蓋,而且108人就沒有晁蓋的名字、沒有他的地位。翻譯.《水滸傳》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滿文.清朝乾隆初年,已有人將《水滸傳》翻譯成滿語,引發乾隆帝的強烈不滿及嚴厲打壓。日文.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日本自江戶時代開始傳入《水滸傳》整本小說。1728年由岡島冠山執筆將部分篇章翻譯成日語。1773年,作家建部綾足將《水滸》故事改編為以日本為背景的《本朝水滸傳》。到了19世紀,出現了大量《水滸傳》的日文翻譯本和改編文學作品。日本古典文學家曲亭馬琴不僅在創作其代表作《南總裡見八犬傳》和《椿說弓張月》時大量參考了《水滸傳》的情節,還直接創作了《傾城水滸傳》、《新編水滸畫傳》等以《水滸傳》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江戶時代的一些俠客如國定忠治、笹川繁蔵、飯岡助五郎等人的真實故事,在日本民眾口中反覆流傳時,也被染上一層《水滸傳》色彩。進入明治時代之後,隨著漢學研究的發展,日本出版了多部《水滸》譯作,主要的譯本如下:英文.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或《--》。在眾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但是譯本中有很多錯誤。比如書名的翻譯,就不符合原意,受到過魯迅的批評,認為「山泊中人,是並不將一切人們都作兄弟看的」。對一百零八將的綽號,也往往望文生義,比如將花和尚魯智深譯為--,更是將母夜叉孫二孃譯為--。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他的譯本,被認為更加忠實於原著,而且很貼切地反映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可惜由於這個譯本產生於文革時期,影響不大。法文.法文版則將其直譯為《--衍生作品.作為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名著,《水滸傳》對後世影響巨大。戲曲.《水滸傳》被改編成多種曲藝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提到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曲目。評書、蘇州評彈和山東快書都有很多經典節目是取材自《水滸傳》。卡牌遊戲.日本動漫《遊戲王》的卡片中,有出和水滸傳相關的炎星系列卡片。炎星系列的卡片是從2012年7月開始出的,怪獸卡是炎屬性,種族是獸戰士族,卡片叫炎星是根據對應108條梁山好漢的36天罡和72地煞來創作,怪獸卡的圖案是根據水滸傳的人物搭配動物造型的火焰設計的,卡名是用小說人物代表天上的哪顆星和代表動物來命名,比如說宋江是天魁星,代表動物是老虎,所以宋江的卡名叫魁炎星王虎宋江。炎星牌組的專用魔法陷阱卡叫炎舞。炎星牌組的戰術是搭檔炎舞系列的魔法和陷阱卡使用,並結合超量、同步、連結召喚的怪獸卡等多種戰術結合運用。
200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水滸傳",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09" }
新拉丁語指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20世紀前這段時間在學者間與科學使用的拉丁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拉丁語作家,因不滿中古拉丁語脫離古典拉丁語發展,以古典拉丁文為正規化,發展出的較規範和純潔“新拉丁語”,以期在重構古典拉丁文之外建構新拉丁文。概論.在西洋古典學中,新拉丁語指的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地區所講的拉丁語,以及根據這種語言來寫作的拉丁文作品,時間約在14及15世紀之間。新拉丁研究.對新拉丁語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被稱為新拉丁研究,相關主要期刊有Humanistica Lovaniensia - Journal of Neo-Latin Studies等。
201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新拉丁語",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17" }
賓格,又稱對格,德語和俄語語法稱之為第四格,表示一個動詞直接賓語的名詞或一個前置詞的賓語。主賓格語言有賓格,其中包括拉丁語、希臘語、德語、俄語、芬蘭語、維吾爾語、蒙古語、滿語、土耳其語、冰島語、古典阿拉伯語、波蘭語、匈牙利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阿爾巴尼亞語、羌語、錫伯語、鄂倫春語、赫哲語、韓語和藏語等等。世界語也用名詞變格表達賓格。不透過變格體現賓格的語言,則會使用虛詞和語序來表達這個意義。例如:漢語、英語、荷蘭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泰語、越南語等等。例如,名詞詞尾變化較少的英語,在少數一些代詞中存在賓格。但是在英文的名詞中,主格和賓格形式完全一致,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必須透過“SVO”的結構,區分主語和賓語。德語或拉丁語就不需要這樣。舉例來說,「The hunter kills the tiger.,因此這兩句的主賓相反是因為語序相反造成的。以德語舉例,「Der Jäger tötet den Tiger.」與「Den Tiger tötet der Jäger.」:「Den Tiger tötet der Jäger.」與「Den Jäger tötet der Tiger.」這兩句話的意思分別和前述兩句話意義相同。在英語裡,who / whom和he / him在不僅僅是主格和賓格的關係,也是主格和與格的關係;在古英語中有很明顯的區分,him是與格,hine是賓格,這個雙重性使得很多學習英語的學生沒有意識到英語中賓格和與格的不同。
201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賓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19" }
與格( ,,縮寫: 格,德語和俄語語法稱為第三格,是指名詞的語法上的格。與格通常表示動詞的間接賓語。與格存在於梵語、古希臘語、拉丁語、俄語、古英語和德語中。在德語中,一些介詞要求其後的名詞使用與格,例如 --和 --之後,總是跟隨與格。在克丘亞語中,用在詞尾加上-paq來表示與格,比如wasi的與格就是wasipaq。在現代英語中,與格不再是英語語法的一部分,它只出現在一些表達用語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單字methinks。與格在英語中可以不要前置詞,例如在“He gave me a book.”中一樣。在這個例子中,“me”是與格。
2020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與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20" }
屬格,亦稱所有格、領格、生格,德語和俄語語法稱之為第二格,是指名詞的語法上的格。屬格表示一個名詞的所屬,例如一個名詞提及的物件擁有其它的一些屬性。有格範疇的語言一般都有屬格,例如:拉丁語、希臘語、德語、俄語、芬蘭語、梵語、蒙古語、藏語等等。在克丘亞語中,由在詞尾加上詞綴p或pa來表示屬格,比如Inti(太陽)的屬格就是Intip(太陽的)。在天文學上,知道星座拉丁文名字的屬格形式是重要的,因為在命名恆星的時候都會用到它們。在拜耳命名法中,我們會以一顆星所處星座名稱的屬格再加上一希臘字母來為它命名。例如,雙子座的拉丁名Gemini的屬格形式是Geminorum,那麼按照命名法,雙子座中最亮的星北河二又叫做αGeminorum。參看恆星命名法。
202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屬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21" }
離格,又稱奪格、從格,在語法功能上為表示某些意義的狀語。有出現在拉丁語、梵語、俄語等原始印歐語系語言中,但是蒙古語,藏語、芬蘭語中也有類似的格。拉丁語.拉丁語的離格、做某些動詞的受詞以及絕對離格。芬蘭語.在芬蘭語中,離格是六種位置格之一,表示“從某個表面/平面”出來,和出格有明顯的區別。除了離格和出格,芬蘭語位置格還包括:突厥諸語.在突厥諸語的研究與教學中,離格一般稱為從格,突厥諸語普遍具有從格。古突厥語.古突厥語的從格可以表達行為或事物的原因等意義,還可以表示比較,從格字尾為-DIn/-DUn,在回鶻文摩尼教也見-DAn。如äw-din“從屋子裡”,käyiktän“從野獸那裡”。土耳其語.從格在土耳其語除了可以表達空間或時間推移上的起始點外,也可用於以闡述原因、或則表示某物體的組成原料。而土耳其語的從格字尾為-DAn。如ev-den“從屋子裡”,attan“從馬那裡”。。İstanbul'dan lokum aldım. (我在伊斯坦堡買了土耳其式軟糖)。楚科奇語.在楚科奇語中,離格字尾-jpə使陰性的詞根變成陽性:"kupre-n" “網路”的離格形式是"kopra-jpə"。藏語.藏語中的從格-ནས་ལས nas las/-ལས las,還用於比較物件。ཁྲུང་ཁྲུང་ལས་རྨབྱ་གཟུགས་མཛེས། “孔雀比鶴漂亮”。ཁྲུང་ཁྲུང比鶴。
2022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離格",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22" }
磷脫水得到。例如,下列縮合反應在工業上非常廣泛地用於生產三磷酸鈉:十氧化四磷是磷酸的酸酐。它是白色的固體,與水反應非常劇烈。以往一直認為磷化合物中磷的d軌道參與了雜化。然而經過計算機大量計算,事實並非如此:磷只用了s和p軌道雜化。這可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解釋。含硫化合物.磷酸根中的氧可以被硫取代,如硫代磷酸。多種硫化磷也是已知的。用途.磷可用於安全火柴、煙花、燃燒彈和化肥,還可以保護金屬表面免於腐蝕。磷酸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對人體的影響.磷是骨骼和牙齒的構成材料之一。正常成年人骨中的含磷總量約為600~900克,人體每100毫升全血中含磷35-45毫克。磷能保持人體內代謝平衡,在調節能量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是生命物質核苷酸的基本成分。它參與體內的酸鹼平衡的調節,參與體內脂肪的代謝。磷缺乏可以出現低磷血癥,引起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異常,軟骨病。磷過多將導致高磷血癥,使血液中血鈣降低導致骨質疏鬆。短時間內攝取一定分量的白磷單質,可造成急性白磷中毒。
202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磷",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25" }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通稱萬有引力定律,定律指出,兩個質點彼此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平方反比。萬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薩克·牛頓稱之為歸納推理的經驗觀察得出的一般物理規律。它是經典力學的一部分,是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首次發表的,並於1687年7月5日首次出版。當牛頓的書在1686年被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時,羅伯特·胡克宣稱牛頓從他那裡得到了距離平方反比律。此定律若按照現代語文,明示了:每一點質量都是透過指向沿著兩點相交線的力量來吸引每一個其它點的質量。力與兩個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關於牛頓所明示質量之間萬有引力理論的第一個實驗,是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什於1798年進行的卡文迪許實驗。這個實驗發生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111年之後,也是在他去世大約71年之後。庫侖定律類似於牛頓的引力定律,用來計算兩個帶電體之間產生的電力的大小。兩者都是平方反比定律,其中作用力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庫侖定律是用兩個電荷來代替質量的乘積,用靜電常數代替引力常數。牛頓定律的理論基礎,在現代的學術界已經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取代。但它在大多數應用中仍然被用作重力效應的經典近似。只有在需要極端精確的時候,或者在處理非常強大的引力場的時候,比如那些在極其密集的物體上,或者在非常近的距離時,才需要相對論。定律定義.基本定義.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如下:任意兩個質點由透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吸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標量式.其標量式方程表示為:formula_1,其中,依照國際單位制,formula_2的單位為牛頓(N),formula_4、formula_4的單位為千克(kg),formula_6的單位為米(m),常數formula_3大約為6.67×10−11 N m2 kg−2。向量式.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亦可透過向量方程的形式更加準確地進行表述,而用以計算萬有引力的方向和大小。在下列公式中,以粗體顯示的量代表向量。formula_12或formula_13,formula_14:物體2作用於物體1的萬有引力formula_3: 萬有引力常數,其值約等於formula_16formula_4與formula_4:分別為物體1和物體2的質量formula_6:物體2和物體1之間的距離formula_20:物體1到物體2的單位向量可以看出向量式方程的形式與之前給出的標量式方程相類似,區別僅在於在向量式中的F是一個向量,以及在向量式方程的右端被乘上了相應的單位向量。而且,我們可以看出:F12 = − F21.引力加速度.標量式方程.假設質點的引力加速度為formula_2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ormula_22,即formula_23。將這表示式代入牛頓萬有引力方程,則可得到formula_24。類似地,亦可得到formula_25。依照國際單位制,引力加速度的單位被規定為米每平方秒 (記作formula_26或formula_27)。請注意上述方程中的formula_21,質量formula_29的加速度,在實際上並不取決於formula_29的取值,即引力加速度大小僅與formula_31和formula_6有關。向量式方程.同樣,引力加速度的向量式方程與其標量式方程相類似:formula_33。引力場.引力場是用於描述在任意空間內某一點的物體每單位質量所受萬有引力的向量場。而在實際上等於該點物體所受的引力加速度。向量式.以下是一個普適化的向量式,可被應用於多於兩個物體的情況來說,引力場formula_34表示為:formula_35。因此可以得到formula_36。該公式不受產生引力場的物體的限制。引力場的單位為力除以質量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上,被規定為N·kg−1。適用範圍.如果被討論的物體具有空間廣度,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以物體的各個等效質點所受萬有引力之和來計算。在極限上,當組成質點趨近於“無限小”時,將需要求出兩物體間的力在空間範圍上的積分。從這裡可以得出:如果物體的質量分佈呈現均勻球狀時,其對外界物體施加的萬有引力吸引作用將同所有的質量集中在該物體的幾何中心時的情況相同。。存在的問題.儘管牛頓對萬有引力的描述對於眾多實際運用案例來說十分地精確,但它也遭遇到一些理論難題,而且被證實不符合一些重要觀測結果。與觀測結果不符.牛頓的理論並不能完全地解釋出水星在沿其軌道運動到近日點時出現的進動現象。牛頓學說的預言與實際觀察到的進動相比每世紀會出現43弧秒的誤差。牛頓理論預言,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光線的偏折只有實際觀測結果的一半。廣義相對論則與觀察結果更為接近。牛頓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物體的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相同這一觀測現象。廣義相對論則將它作為一個基本條件。更多內容,請目等效原理。定律侷限性.當牛頓的非凡工作使萬有引力定律能夠以數學公式來表達後,他仍然不滿於公式中所隱含的超距作用觀點。他從來沒有在他的文字中給出產生這種能力的原因。在其它情況下,他使用運動的現象來解釋物體受到不同力的作用的原因,但是對於萬有引力這種情況,他卻無法用實驗方法來確認運動產生了萬有引力。此外,他甚至還拒絕對這個由地面產生的力的起因提出假設,而這一切都違背了科學證據的原則。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發現埋葬了“哲學家至今仍在徒勞無功地試圖探索自然”(--)這句所謂的真理,就同他深信著的“有各種因素”使得“各種迄今未知的原因”是所有“自然現象”的基礎。這些基本的現象至今仍在研究中,而且,雖然存在著許多種的假設,最終答案仍然沒有找出。雖然愛因斯坦的假設的確比牛頓的假設更能精確地解釋確定案例中萬有引力的作用效果,他也從來沒有在他的理論中為這種能力賦予一個原因。在愛因斯坦的方程式中,“物質告訴空間怎麼彎曲,空間告訴物質怎麼移動”。但是這個完全異於牛頓世界的新的思想,仍不足使愛因斯坦所給出“產生這種能力的原因”比萬有引力定律使牛頓所賦予的原因更能使空間彎曲。牛頓自己說:如果人類的科學最終能夠發現萬有引力是如何產生的,牛頓的夢想也將隨之實現。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使用的單詞“原因(--)”並不是“起因(--)和影響”或者“被告導致(--)受害者死亡”中所表示的意義。何況,當牛頓使用單詞“原因(--)”時,他意指為一種“解釋”。或者說,像“牛頓學說的萬有引力是行星運動的原因”這個短語的意思就是牛頓學說的萬有引力解釋了行星的運動。參看條目因果。賓利的悖論.賓利的悖論是一個關於宇宙整體的悖論,指出當牛頓的引力理論應用於宇宙學時,會出現問題。牛頓導出了他的萬有引力公式後,他在寫給當時的劍橋哲學家的一封信中說,如果所有的恆星都由萬有引力相互吸引的話,那麼一個會被吸引到另一個;恆星之間的距離將逐漸地縮短,最後它們應該會合併成為一個點。牛頓認為,宇宙中的每顆恆星都應該被其它恆星所吸引,它們之間不會維持固定的距離,而是應該全部疊落在一起,變成單一個恆星。牛頓在信中承認了這一點。他宣稱上帝會“不斷的微調”來防止萬有引力應用上預見的結果。
204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萬有引力定律",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41" }
在希臘神話中,勒達也譯麗達,斯巴達王后,廷達瑞俄斯的妻子,卡斯托耳、波呂克斯、福柏、Philonoe、克呂泰涅斯特拉和海倫的母親。傳說事蹟.勒達受到化身為天鵝的宙斯的引誘,生了兩個蛋,每個蛋變成兩個小孩。第一個蛋中的波呂克斯和海倫是宙斯的孩子,另一個卡斯托耳和克呂泰墨斯特拉則是延德爾斯的孩子。也是天鵝座誕生的故事角色之一。
204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勒達",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45" }
加拿大日,1982年10月27日加拿大取得完全獨立後改名為加拿大日。1867年7月1日這天常常被民眾以及媒體稱為「建國日」,但嚴格來說是一種誤稱,所以這一天在加拿大一直被稱為「自治領日」,而非「國慶節」。直到1982年,英國女王兼加拿大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命令,將加拿大憲法修憲權移交加拿大國會,至此加拿大與英國的特殊關係終結,加拿大成為完全主權獨立的國家,7月1日這一天才被改稱為「加拿大日」。歷史.1868年6月20日,加拿大總督蒙克子爵就此表示此節日就像奉行聯邦制的加拿大般,慶祝模式隨地區而異。縱雖如此,加拿大日慶祝活動的焦點還歸首都渥太華:國會山莊外圍會舉行音樂會和文化匯演,通常由總督和總理擔任主禮嘉賓,但君主本人或其他皇室成員亦可能會出席或主禮慶祝活動。爭議.中華民國(臺灣)列入「不歡迎物件」名單.根據加拿大新聞媒體CBC的報導,加拿大保守黨政府曾命其官員刻意冷落一組精選的被排斥的國家,並要求加國各地使團,不要邀請這些國家代表參與7月1日的國慶活動,這些國家被列在加拿大外交部流通的一份「不歡迎物件」名單上,且每年皆會選出新的名單。CBC聲稱已從另一當地媒體取得此名單2013年的版本,該報導也推測2014年的版本和2013年的或許會沒什麼改變,也可能列入俄羅斯。而被列入2013年名單的國家有:北韓、伊朗、敘利亞、斐濟、白俄羅斯、馬達加斯加、幾內亞比索、蘇丹與臺灣。北韓至幾內亞比索等前七者會被列入名單,主要是因為其政府並非由民選產生。蘇丹的狀況則比較特殊,會入選是因為該國部分政治人物,受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但除此之外,其他官員可以被邀請。臺灣會在名單上,則是因加拿大不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後續反應.中華民國官方.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高安和外交部北美司司長謝武樵表示,加拿大外交部從沒有對外公佈相關資訊,報導所稱的「不受歡迎物件」也是媒體自行加上的,外交部對此相當遺憾。高安:「該報導所稱不受歡迎名單,事實上是媒體報導自行所冠用的說法。報導所稱我國為何列為名單之中,不是因為加國對我們有不滿之處,而是因為加國不承認我國,我們對這樣的報導表遺憾。」高安指出,臺灣和加拿大的雙邊實質關係持續密切發展,例如雙方已在2010年4月簽訂了青年度假打工協定,同年11月加拿大給予臺灣人免簽證待遇,2013年雙方簽署新航約增加互飛航班,足見雙方的互動頻繁。至於國慶活動,高安則低調表示,對渥太華的實際情形他並不瞭解,目前加拿大駐臺機構也並未在臺舉辦國慶慶祝活動,而是由臺灣加拿大商會辦理,準備在月底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我方都有應邀參加,但這項活動加國駐臺代表與外交部代表都是客人。原住民抗議.2021年5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墳墓,原住民在該年加拿大日遊行,呼籲「取消加拿大日」,獲得不少城市響應或改辦為反思和解活動,原住民組織認為國慶日是殖民統治者的節日,他們表示「我們不會為被盜取的原民土地和生活而慶祝,我們聚在一起,是要紀念那些在加拿大統治之下的犧牲者」,示威者喊著「以加拿大為恥」、「帶他們回家」的口號,希望國家反思過去的殖民歷史。
2061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加拿大日",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61" }
加拿大聯合省是19世紀時英國在加拿大東南部的一個殖民地,也被稱為加拿大省,為現今加拿大聯邦的前身。1841年,英國將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併成為加拿大省,而原來的上、下加拿大則改名東、西加拿大。1867年,加拿大省跟另外兩東部省同盟後廢除,然後東、西加拿大分別成為“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
206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加拿大省",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63" }
加拿大聯邦化,所以這一天在加拿大一直被稱為「自治領日」,而非「國慶節」。直到1982年,英國女王兼加拿大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命令,將加拿大憲法修憲權移交加拿大國會,至此加拿大與英國的特殊關係終結,成為完全主權獨立的國家,7月1日這一天才被改稱為「加拿大日」,即俗稱的「加拿大國慶節」。所以雖然1867年7月1日常常被民眾以及媒體稱為「建國日」,但嚴格來說是一種誤稱,比如2017年「建國150週年」。當時大英帝國立法決定將加拿大各省和各領地合併成為一個聯邦制的自治領級別的殖民地。聯邦制的設立由兩部法律完成,其中較早的一部《1867年英屬北美法》在加拿大被尊為“1867年憲法”。聯邦之父.聯邦的形成經過了一系列的統一會議,1867年的最後一次會議決定了後來透過的聯邦政體和自治領的憲法架構。參加這些會議的領袖人士在加拿大被稱作“”,其中包括後來加拿大第一個總理,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1867年成立的聯邦後來又有擴張,主持這些領土併入加拿大的人士不稱為“聯邦之父”,而被尊為該省或領地的“建立人”。第一批非白人的建立人是7個因紐特人,在1999年帶領努納武特脫離西北地方,成為獨立的省級行政區。成員.名字、順序參看加拿大行政區劃列表。其他.Confederation雖然在英語中也有「邦聯制」的意思,但在加拿大延伸出了一種特別的用法,常常指代此事件。所以「Canadian Confederation」並非指代不存在的「加拿大邦聯」,而是同樣指代此事件。
206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加拿大聯邦化",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64" }
英屬北美法令是兩部英國法律,它們建立了加拿大的聯邦制度,並確立了加拿大的自治領地位。共有兩部同名法令,分別於1867年和1871年立法。其中《1867年英屬北美法令》後來在加拿大被改名稱為《1867年憲法法令》。英屬北美法令在加拿大一直實行,直到1982年加拿大憲法通過後才被取代。英屬北美法確立了加拿大的自治領地位,但是大英帝國各自治領獲得完全自治權則要等到《1931年西敏法規》的頒佈。歷史.1867年法令是在幾次聯邦大會中確認下來的:參加這三次大會的人被稱作“聯邦之父”。1982年,加拿大由英國收回修憲權,並將《1867年英屬北美法令》改名稱為《1867年憲法法令》。
2066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英屬北美法令",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66" }
康熙為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玄燁的年號,前後共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清世宗即位沿用。藝術.康熙帝時期發展出來的綠地五彩瓷。其特色是瓷器細緻,最著名的是一系列極白而薄的半透明盤。圖案包括樹枝上的鳥兒、仕女等,瓷器邊緣飾以紅色花紋,並有框起的款識文字。
2073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康熙",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73" }
1月是公曆年中的第一個月,是新一年度全年第一個大月,共有31天。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二個月。該月的節氣:小寒、大寒;在南半球,1月是夏季的第二個月。英文中的1月古羅馬的雙面神雅努斯。
207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1月",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74" }
2月是公曆年中的第二個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在歷史上,曾經有3次,2月出現30天。在北半球,2月是冬季的第三個月,本月節氣有:立春、雨水;在南半球,2月是夏季的第三個月。英文中的2月,也可能是源自於薩拜恩。
2075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2月",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75"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簡稱「香港基本法第23條」,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一條規定香港應自行立法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法律條文。其用意是以法律禁止任何有損該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統一及國家安全的行為。2002年至2003年期間,為實踐這項條文而開始的立法過程在香港引起巨大爭議,甚至引發50萬人參與七一大遊行反對立法。法案表決前夕,代表工商界及自由黨的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辭職,之後不少工商界功能組別議員跟隨自由黨改變立場,特區政府無望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票數支援,最終終止立法程式。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並以全國性法律形式納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中,但此舉不等同取代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工作。條文內容.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章,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的最後一條,即第23條的內容全文如下:條文草擬.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於1988年8月發表《基本法》第一稿,稿內第二十二條全文是:第一稿公佈後社會意見認為條文含糊,認為條文應刪去「顛覆」字眼,草委會隨後在1989年2月發表的《基本法》第二稿《第二十三條》中刪除「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字眼,以釋疑慮:條文中又加入「自行立法」字眼,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在適當時機才立法。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後,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需要收緊有關條文,故於最後修訂的條文中重新加入「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字眼,並於條文中加上禁止香港政治性組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進行政治活動和建立聯絡的內容,以避免香港成為「顛覆基地」。2003年立法未果.董建華任內推出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2003年七一遊行後撤回。重提立法.2004年9月,立法會選舉結束,自由黨晉身為立法會第2大黨,田北俊即時向董建華建議重新提交23條草案予立法會諮詢,但董建華拒絕。2010年8月21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表示,由於國際形勢危急,不時發生恐怖活動,香港不應再迴避問題,愈快立法愈好,因此會在下週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重新要求香港特區政府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2011年5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範徐麗泰表示,行政長官需要面對多項挑戰,更有責任及有需要為在2003年立法失敗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同時表示23條並非洪水猛獸,市民無需過於擔憂。2012年11月22日,時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在報章撰文,指基本法23條規定了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香港需要在適當時候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防止外部勢力幹預香港事務。他強調,在基本法下,中央的權力不限於外交和防務,還包括主要官員的任命和法律的審查。他更指出,香港人要深入瞭解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張的言論,反映了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確肩負了包括為基本法23條立法的政治任務;民主黨亦批評張的言論,是中央企圖加緊對香港人的思想箝制。2017年6月20日,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批評香港回歸二十年仍然未為基本法23條立法,並指出面對港獨需要中央落實全面統治。2020年5月19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時,被問及基本法23條立法時間表的問題時表示,香港迴歸23年來,至今仍未能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令人失望”。而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分別於同年5月21日及22日在北京開幕,當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打算在人大會議上提案,建議中央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議案。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在督促香港儘快就二十三條完成立法的同時,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相關法律,並列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而這部法律就是被民間稱為“港版國安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2021年9月26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電視節目中透露,現在是23條立法的最佳時機,並稱正在研究立法細節。2022年7月20日,《明報》李先知專欄指保安局於2002年就23條立法而設的專題網站已下架。保安局指政府重新就《基本法》23條立法進行預備工程,包括將有關網站更新而故暫時關閉網站,但未有交代關閉網站的時間。政府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認為有關的政府檔案有歷史意義,不應該隨便銷毀。2022年10月11日,政府更新年度立法議程期間,抽起為《基本法》23條於2022年本地立法的計劃。特首李家超出席行會前見傳媒時表示目前國安的風險千變萬化,加上國際地緣政治急速惡劣變化下,過往難以想像目前有不少危害國家的手段。因此需要評估國際形勢而完善法例,以達到可處理極端情況和沒有任何漏洞。又指有普通法國家提出禁止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人士長時間離開處所,甚或可重覆禁止,指出政府會密切留意當地實施情況,包括涉人權方面問題處理。2023年1月17日,特首李家超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已要求保安局草擬23條的第二稿,尤其針對間諜活動、偽裝組織,以及新媒體新科技等手段,「希望在今年,最遲在下年可以完成整個工作」 。2023年2月13日,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在《明報》撰文,列舉四大理由指出今年不宜就《基本法》23條展開立法程式。他認為全面通關後應聚精會神抓機遇謀發展,目前亦有《港區國安法》「保底」,擔憂展開23條立法後會讓民進黨在臺灣大選中以此爭取選票而「撈取執政權繼續搞臺獨」。2023年2月14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當日行政會議前回應說,自己對23條立法的立場沒有改變,希望盡快在今年、否則明年完成立法,至於在甚麼時間推出,要按整體實際情況決定,當局會在認為應該推出時推出。6月21日,李家超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強調,23條必然要盡快立法,「一定在我的任期內立,在今年或最遲明年一定要立法」。影響.《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引發2003年50萬港人上街抗議,最後特區政府撤回立法程式。此舉動讓北京質疑港人對國家觀念不足。到2021年3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社會均出現鼓吹仇視中央及特區政府言論。而港區人大代表、行會成員葉國謙則引述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指,自當年反23條起,香港形勢並非「非民主不民主的問題」,而是「顛覆和反顛覆的問題」。
208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87" }
著作權,俗稱版權,是著作權人對其作品所專有的權利。廣義的著作權還包括鄰接權,許多國家將其一併規定在其著作權法律規範中。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因為在保障著作財產權,此類專屬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尚須兼顧人類文明之累積與知識及資訊之傳播,從而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物件。著作權是有期限的權利,在一定期限經過後,著作財產權即歸於失效,而屬公有領域,任何人皆可自由利用。在著作權的保護期間內,即使未獲作者同意,只要符合「合理使用」的規定,亦可利用。凡此規定皆在平衡著作人與社會對作品進一步使用之利益。名稱.著作權曾被稱為版權,至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仍然將兩者等同。版權最初的涵義是copyright,也就是複製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佈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佈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版權一詞已漸漸不能含括所有著作物相關之權利內容。19世紀後半葉,日本融合大陸法系的著作權法中的作者權,以及英美法系中的版權,制定了日本著作權法,採用了“著作權”的稱呼。中國已知有版權一詞,始於宋朝,當時印書興盛,不少著書人都會在書本後印上「版權所有,敢有翻印,千里必究」,但在尚無法律保障之當時,實屬威嚇之舉。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採日本譯自德文「Urheberrecht」詞彙,當時只涉及重製權:第一條 凡稱著作物而專有重製之利益者,曰著作權。清政府解釋為:有法律不稱為版權律,而名之曰著作權律者,蓋版權多於特許,且所保護者在出版,而不及於出版物創作人;又多指書籍圖畫,而不是以賅刻模型等美術物,故自以著作權名之適當也。此後中國著作權法律都沿用這個稱呼。在香港,仍使用「版權」為正式的法律名詞,例如香港法例第528章《版權條例》:第528章 詳題本條例旨在就版權及有關權利,以及就相關事宜訂定條文。如今華人社會通常還是使用版權一詞。自清著作權律以後的中國政府立法都使用“著作權”作為正式稱呼,但其含義與通稱的“版權”相同。這一立場與關於版權中,則規定“本法所稱的著作權即版權”。著作權的客體.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只要不違反該國家或地區所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要求,對作品如何分類、對各類作品施加何種程度的保護依其各自法律規定。而依在世界範圍內有較多簽約國的《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保護範圍的例外.著作權法在上述客體內,也有不受保護的情況。概念與表述的區分及合併原則.概念與表述的區分,又稱思想、表達二分法,是指著作權不保護概念,只保護由此概念發展出來的表述。也就是著作權法只保護作者有獨創性的表達,而並不保護思想,無論它是否有獨創性。在歐盟,European Union Software Directive 第1.2條即指出,“軟體程式和介面中存在的任何概念和原則,是不受本法保護的。”在美國,最高法院1879年在 Baker v. Selden 一案的裁決中認為,記賬所利用的技術可能能得到專利法的保護;關於該技術的描述性文字可以獲得著作權保護,但技術本身不行。在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v. Nation Enters.一案中,最高法院即指出著作權法對概念和表述的區分是在“著作權法和第一修正案所賦予的言論自由之間所達成的關鍵性平衡”。在 Mazer v. Stein,最高法院再度提及,“著作權法跟專利法不同,對所公佈的技術無法提供保護,只能保護對該技術的表述,而不是技術本身”。在英國的法院判決中,Donoghue v. Allied Newspapers Limited (1938) Ch 106 對該區分進行了如下表述:“對一個概念用任何形式的表述,不管是影象、戲劇還是書籍”,都能獲得該表述的著作權。在澳大利亞的判決中,Victoria Park Racing and Recreation Grounds Co. Ltd v. Taylor (1937) 58 CLR 479 at 498,Latham 大法官用一個人從巴士上跌落為例,第一個報導該事件的人不能用著作權法來防止其他人對該事件進行的相同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合併原則。初售原則和著作權的耗盡.初售原則,著作物的合法擁有者有權基於對著作物的所有權,可以再次發行銷售該著作物,例如自行再次出售、出租、出借、贈與該著作物,著作權人不得限制此種利用。著作權窮竭是指著作權人喪失作品原件或者複製件的再銷售權,著作權本身並沒有終止。但是這一原則也有限制。當然,初售原則一般也適用於著作物出售後,由買家自行對該著作物進行處分的情況,比如對該著作物進行修改、塗改、毀滅等行為。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一些國家和地區將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前者又稱著作人身權或精神權利。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又如臺灣《著作權法》第三條中把“著作權”定義為“指因著作完成所生之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與之相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著作權”一詞在狹義上僅指著作財產權。例如日本《著作權法》中對著作人格權雖有規定,但其權利的內容一節將“著作者人格權”,所謂開始施行,除了非法上載繼續為犯法外,非法下載也列為刑事罪行。不過,法例沒有為非法下載定下任何罰則,法例也不包括音樂及影像以外的非法下載,觀看如Youtube一類的影片串流也不屬犯法。該年1月底,一項調查顯示日本非法下載減少了6成。 2月中,Oricon的調查顯示日本人對法例認知率為51.6%,有12.1%的人表示會繼續非法下載。義大利.義大利版權法 義大利版權主要受1941年4月22日的第633條法律管轄,關於“保護與其行使有關的版權和其他權利”,和“民法典”第2577條及其後續行為。第54條L.218 / 95規定了無形資產的權利如何受到使用國法律的管轄,儘管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確定活動所在地變得複雜。德國.在德國,智慧財產權法包括版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實用新型法和外觀設計法。德國版權有效期限到作者去世70多年為止,並適用於任何承認的作品,無需註冊。根據聯邦議院批准的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政府提出的法案,在德國,侵犯版權等同於盜竊罪。侵犯版權的監獄刑罰與盜竊罪一樣,是五年監禁,是歐洲最嚴重的刑期。即使是18歲以下的人也可以因犯罪而受到調查。此外,根據1993年10月20日關於Phil Collins案的判決,啟動了第12條,根據該條款,各州不能歧視來自其他國家的作品。英國.在英國,版權起源於1709年的“安娜法令”,並因1988年的“版權,設計和專利法”而更新。智慧財產權/財產的型別以及受版權保護的時間如下:擁有“CLA”教育執照的數字可以製作用於教育目的的智慧財產權副本。侵犯版權的行為由民事法院處理,而非刑事法院處理。
208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著作權",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89" }
智慧財產權,是人類用智慧創造出來的無形的財產,主要涉及著作權、專利、商標等領域。 音樂和文學等形式的藝術作品,以及一些發現、發明、詞語、片語、符號、設計都能被當作知識財產而受到保護。 智慧財產權可以分為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類,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工業外觀設計和地理標誌,版權則包括文學和藝術作品等。17世紀中葉,法國學者卡普佐夫在著作中首次提出“智慧財產權”一概念,這被視為“智慧財產權”一詞的後來,比利時法學家皮爾第在此基礎上,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進行了發展;其將“智慧財產權”概括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領域的權利”。到1967年《成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約》簽訂後,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認可。歷史.智慧財產起源已不可考,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歐洲威尼斯,中世紀的威尼斯商業允許買賣技術與紡織的圖樣,可以登記買賣,並且於取得專利權之後獨家販售。其後推廣藝術作品也可以買賣,視為代表作者人格權之一的權利。藝術品因為作者而有不同的價值,例如法國收藏藝術作品時特別強調藝術家身份,以強調藝術品的價值。十三世紀,那就是兩浙轉運司於嘉熙二年行在國子監發給段昌武開雕《叢桂毛詩集解》的《執照》。智慧財產權的分類.工業產權,它包括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以及原產地地理標誌等。專利保護期一般20年,工業設計保護至少10年,而商標則可無限期保護。著作權,它包括文學和藝術作品:諸如小說、詩歌和戲劇、電影、音樂作品;藝術作品諸如繪圖、繪畫、攝影和雕塑以及建築設計。與著作權相關的權利包括表演藝術家對其表演的權利、錄音製品製作者對其錄音製品的權利以及廣播電視組織對其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權利。著作權持續到作者逝世後至少50年。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智慧財產權:商業秘密。企業可以認定任何資訊為“商業秘密”,禁止能夠接觸這些機密的人將秘密透露出去,一般是透過合約的形式來達到這種目的。只要接觸到這些秘密的人在獲取這些機密前簽署合約或同意保密,他們就必須守約。商業秘密的好處是沒有時限,而且任何東西都可被認定為商業秘密。例如可口可樂的配方就屬商業秘密,100多年來外界都無法獲知可口可樂的全部成分。智慧財產權之範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之界定:以及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內其他一切來自知識活動之權利。世界貿易組織之界定:記載於《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議》智慧財產權的特點.專有性.專有性是指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除非透過“強制許可”、“合理使用”或者“徵用”等法律程式,否則權利人獨佔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到嚴格保護,他人不得侵犯。地域性.地域性是除非國家間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範圍內發生法律效力。在特定地區依特定之法或程式產生,也只在該地區生效。時間性.時間性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智慧財產權戰略.智慧財產權戰略是一些國家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他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很大的作用。在2016年,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報告國際專利,商標和工業設計申請達到新高。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數量最大的國家為美國、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際專利和商標申請的數量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1979年,美國政府提出“要採取獨自的政策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振奮企業精神”,並第一次將智慧財產權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從此,智慧財產權戰略成為美國企業與政府的統一戰略。美國在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和擴充。1980年透過《杜拜法案》,1986年又透過《聯邦技術轉移法》以及1998年的《技術轉讓商業化法》。1999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美國發明家保護法令》,2000年10月眾參兩院又通過了《技術轉移商業化法案》,進一步簡化歸屬聯邦政府的科技成果運用程式。此外在國際貿易中,一方面透過其綜合貿易法案的“特殊301條款”對競爭對手予以打壓,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的智慧財產權協議的達成,從而形成了一套有利於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與此同時,美國同時非常注重智慧財產權戰略研究。如美國CHI研究公司的“專利記分牌”系統,運用量分析方法,對科學論文和專利指標進行研究,現在已經被許多國家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透過所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保護智慧財產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7條規定,智慧財產權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智慧財產權出資需要經過評估,評估需要提供如下材料:中華民國.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發布的中華民國智慧財產的規範,有如下的架構方針。各國家和地區智慧財產權管理機構.智慧財產權的思潮.透過授予這種壟斷權利,智慧活動的創造者能夠獲得對其勞動成果的補償。例如一個廠商可能為了開發一種新產品而投入了10年的精力與資金,如果沒有智慧財產權對其新產品的保護,則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在其新產品推出後,其他廠商可以在沒有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立即抄襲其成果,從而也因此能夠以更低價格出售相同或類似產品,損害原創作者的利益。這種例子現在常見於製藥業:許多發達國家的藥廠抱怨,他們在花費多年心血與大量資金投入後開發出來的藥物,最終卻可能被第三世界國家的藥廠仿造,使這些原創藥廠的利益受損,然而,第三世界人們受益。智慧財產權的存在能夠保護創造者利益:在規定的時間內,原創者將獲得相對壟斷權,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參與相同產品的製造,除非獲得權利人的授權。原創者可以對使用者收費。而從長期來講,公眾也將受惠:雖然在短期內他們無法享用更加便宜的產品,但是這樣卻能激勵對原創性創新的更多投入,導致未來更多、更好、更便宜的產品的誕生。而智慧財產權中的相對壟斷也被認為是良性的:智慧活動的創造者若將產品價格定得太高,只可能刺激其他廠商開發類似但是更便宜的產品,最終受害的是創造者自己,而消費者則永遠是受益者。自由軟體.不過近年來,很多人開始相信,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過度擴張,智慧財產權這個概念創立之初的宗旨已經改變:智慧財產權的目的已經從保護公眾利益變為保護知識創造者的利益。在憂心智慧財產權已經觸犯公眾利益的人中,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軟體運動的發起者理查德·斯托曼。中國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指企業或個人以其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後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流動資金貸款。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在中國始於2006年,目前尚需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體系、智慧財產權評估機制、智慧財產權司法制度等。2006年智慧財產權質押誕生,中國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量連續5年保持高速增長,質押金額年均增長78.8%,質押專案年均增長77.63%,涉及專利數量年均增長98.71%,全國實現2073項質押貸款專案,涉及7326件專利,2013年全年專利權質押金額達25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0%。專利權質押金額累計達到638億元,年均增長112%。佛山南海區最早在2008年成為中國全國首批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此後,南海先後制定出臺了《南海區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對企業予以扶持。迄今為止,全區透過海科智慧財產權交易平臺共有44家次企業獲得4.86億元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質押682件智慧財產權,其中專利157件,商標525件,其評估總值超過19億元。
2094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智慧財產權",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94" }
商標是識別某商品、服務或與其相關具體個人或企業的顯著標誌,可以是圖形或文字,也可以以聲音、氣味或立體圖來表示。標記.在採商標註冊標示國家,如美國,圖形「®」表示某個商標經過註冊,並受法律保護,稱作「主要註冊」避免日後其他類似商標註冊混淆,但標示使用上不限商標是否註冊透過。另外,尚有「℠」的服務商標。目前兩岸三地商標法規中,中國大陸有明確規範「®」及圈內中文化的「注」,香港和臺灣則無。起源.商標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當時工匠將其簽字或「標記」印製在其藝術品或實用產品上。這些標記演變成為今天的商標註冊和保護制度。這一制度幫助消費者識別和購買某產品或服務,因為商標所標示的該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和質量符合他們的需求。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北宋時期,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使用的“白兔標識”,已經與現代商標無顯著區別。1904年8月4日,中國第一個商標法規《商標註冊試辦章程》頒佈。作用.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在其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服務上,用於區別商品或服務商標註冊人享有商標的專用權,也有權許可他人使用商標以獲取報酬。一般來說,商標有以下三個作用:從廣義上講,商標對商標註冊人是一種獎勵,使其商品或服務獲得承認和經濟效益,商標也鼓勵創作和積極的態度。商標保護還可阻止仿冒等不正當競爭者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記,來推銷低劣或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商標制度主要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能使有技能、有進取心的人在儘可能公平的條件下,進行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與銷售,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註冊.商標不一定要註冊。未註冊的商標在投入商業使用後,取決於當地法律,也可能獲得一定保護。但註冊過的商標能獲得更多的保護。註冊的種類.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註冊成商標。商標可以是文字、字母和數字,或它們的組合。構成商標的可以是圖形、顏色、符號、立體圖,可以是香味或具區別特徵的顏色,也包括網域註冊商標,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作為商標申請註冊。經國家核准註冊的商標為「註冊商標」,受法律保護。商標透過確保商標註冊人享有用以標明商品或服務,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以獲取報酬的專用權,而使商標註冊人受到保護。商標除了可標明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性還有其他種類的商標。集體商標為某協會所擁有,該協會的成員用集體商標來標明其符合一定的質量標準和該協會所確定的其他要求。這些協會中有代表性的有,會計師協會、工程師協會或建築師協會。證明商標是用來證明達到某些規定的標準的商標,但不限於僅由任何成員使用。任何人只要交驗有關產品達到若干規定的標準的證明,即可取得證明商標。例如,用於乾酪的英國商標“斯第爾頓”即是一種證明商標。註冊流程.首先,必須向適當的國家或地區商標局提交商標註冊申請書,該申請書中必須有一份申請註冊的標誌的清晰圖樣,包括任何顏色、形狀或立體特徵。該申請書中還必須列出使用該標誌的商品或服務的清單。該標誌必須符合若干條件,才能作為商標或其他型別的標記受到保護。該標誌須有顯著性特徵,使消費者能將其作為識別某具體產品的標誌加以區別,並與識別其他產品的其他商標區分開來。該標誌不得誤導或欺騙消費者,也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公共道德。最後,所申請的商標權不得與已經授予另一商標註冊人的商標權相同或相似。這一點可以透過國家局的檢索和審查,或透過提出相似或相同權利主張的第三方所提出的異議,予以確定。例如,中國大陸商標註冊採用審查制,要透過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兩個過程。國際註冊有兩種方式,一種為直接向所在國申請商標註冊,另一種為商標國際註冊及領土延伸。在國際商標註冊領土延伸所需注意者,必須延伸申請於規定的期限之內沒有被所要延伸領土的成員國駁回,依照協定商標才會在該成員國受到保護。保護.各國對商標權的保護期限長短不一,但期滿之後,只要另外繳付費用,即可對商標予以續展,次數不限。商標保護是由法院或行政機關來實施的,在大多數制度中,法院和管理商標的行政機關都有權制止商標侵權行為,一般而言,法院的裁決具有最終效力。保護的範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均對商標進行註冊並加以保護。每一個國家或地區局均有商標註冊簿,其中載有關於所有註冊和續展的全部申請資料,為審查、檢索和可能由第三方提出異議或評定,但商標註冊的效力僅限於所涉的一個國家。為了避免非要在每一個國家或地區局分別註冊不可的情形,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實行一種商標國際註冊制度。目前有所謂的國際註冊簿,可供查詢在哪些國家註冊商標。該制度的依據是兩部條約,即《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定》和《馬德里議定書》。與該一部或兩部條約的成員國有某種聯絡的任何人,根據在該國商標局進行的註冊或提出的申請,可以取得在馬德里聯盟部分或全部其他國家有效的國際註冊,目前,有60多個國家參加了該一部或兩部協定。保護的形式.保護商標如果去法院,一般有兩類訴由,一類是商標侵權之訴。不受保護的情況.合理使用.商標與版權一樣,可以合理使用。在美國有兩種情況可以合理使用,一種是“描述性合理使用”,即不將商標放在商品上使用,僅僅提及該商標以指示擁有該商標的商品或權利人,如在報紙中調查讀者對特定樂隊的印象而使用這些樂隊被註冊為商標的名字。
2097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商標",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97" }
Copyleft體制來保障使用者軟體自由使用權利的授權方式,可以瞭解為允許他人使用、傳播但加了一些小規則。在自由軟體許可證中增加Copyleft條款之後,該自由軟體除了允許使用者自由使用、散佈、改作以外,Copyleft條款更要求作者所授權的人對改作後的衍生作品要使用相同許可證授予作者,以保障其後續所有衍生作品都能被任何人自由使用。與寬容式自由軟體授權條款相比,Copyleft許可被認為具有保護傘且互惠的作用,與目前限制著作內容傳播的著作權體制完全相反。Copyleft授權方式雖然與常見的著作權授權模式不同:選擇Copyleft授權方式並不代表作者放棄著作權,但與目前限制著作內容傳播的著作權體制不同,Copyleft是貫徹始終,強制被授權者使用同樣授權釋出衍生作品,Copyleft授權條款不反對著作權的基本體制,卻是透過利用著作權法來進一步地促進創作自由,與保障著作內容傳播。Copyleft,不是反著作權運動,不主張廢止著作權,也不是公有領域。授權方式.「版權」的概念是藉由賦予對著作的專有權利的方式提供作者從事創作之經濟動機,但相對的此種賦予作者專有權利的方式同時也限制了他人任意使用創作物的自由。Copyleft則是自由軟體運動為了保護這種自由而發展的概念:它允許他人任意的修改散佈作品,惟其散佈及修改的行為和作法,亦限定以Copyleft的方式行之。GNU通用公眾授權條款的序言也有提及:Copyleft作品是有版權的,但它們加入了法律上的分發條款,保障任何人都擁有對該作品及其衍生品的使用、修改和重新釋出的權力,惟前提是這些釋出條款不能被改變。Copyleft不同於傳統的公有領域。因為公共領域的作品,任何使用者雖然都可以使用,但可以不回饋變成已用並獲取利益;而Copyleft作品的使用者若是向外界釋出衍生作品,不按Copyleft的許可證要求保持同樣的授權條款,並將更改的版本公開,就是違反授權的侵權行為。Copyleft是將一個程式變為自由軟體的通用方法,同時也使得這個程式的修改和擴充版本成為自由軟體。提出並使用Copyleft觀唸的是GNU計畫,具體的釋出條款包含在GNU通用公共授權條款、GNU較寬鬆公共許可證、GNU自由檔案授權條款的條款裡。其他使用copyleft概念的還有創作共用的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標誌.Copyleft的標誌是一個反寫的C套上圓圈。這個標誌沒有法律意義。2016被提議加入到Unicode並獲Unicode技術委員會許可。其編碼收錄在Unicode 11。由於現時多數字型沒有實作,可以由或更常用的加上括號組成「(ɔ)」,或者在程式支援的情況下與組合:「ↄ⃝」。
2099
{ "dataset": "erhwenkuo/wikipedia-zhtw", "title": "Copyleft", "ur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2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