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
7
| url
stringlengths 38
43
| 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 text
stringlengths 7
139k
|
---|---|---|---|
137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76 | 天花 (消歧義) | 「天花」主要指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也可以指: |
138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82 | 天花 | 天花。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不同型別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不一;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古埃及或許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已知最早的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5月8日正式宣佈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臨床分類.天花主要有兩種臨床表現形式。常見的主天花病毒撲滅後事記.1986年,世衛首次提議銷毀剩存的病毒樣本,後引起科學界的熱烈討論。原本的銷毀期限為1993年12月30日,後推後至1999年6月30日。不過,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堅持反對全部銷毀,故2002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同意暫存一小部分的病毒樣本作科研用途。部分科學家不贊同銷毀全部樣本的提議,他們覺得樣本非常具有科研價值且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更佳的抗病毒藥物及疫苗,防範將來可能發生的疫症。反之,2010年一個由世衛委任之公共衛生專家組成的團隊反對此說法,他們認為全部銷毀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而且即使美俄兩國繼續儲存病毒樣本也對改善全球公共衛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整體而言,科學界傾向於後者的觀點。2004年3月,人們在聖菲的一本有關美國內戰醫療議題的書籍內,發現了一個內含天花皮痂的信封。皮痂的主人是一位曾接種疫苗的患者。這給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次機會去研究美國的天花疫苗接種史。2014年7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位於馬裡蘭州一處實驗室的紙箱裡發現了幾小瓶被遺忘的天花病毒樣本。社會文化議題.生物武器.不少國家曾考慮在戰爭中使用天花作為生物武器。1754-1763年的皮特堡圍攻戰期間,英國人曾考慮利用天花對抗法國及其美洲原住民盟友。根據威廉·特倫特於1763年6月24日寫下的日記,曾派遣兩位酋長要求英人停戰,臨走時英方代表給了他們取自天花醫院的兩條毯子與一個手帕。至於這是不是一次官方下令的生物戰行動則不得而知,但多數歷史學家並不認為此舉能有效地散播病毒。除此,有指英國也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派遣已具免疫力的天花患者去感染美國軍隊。《澳洲研究雜誌》上一篇由獨立研究者撰寫的論文表示,英海軍曾於1789年嘗試使用天花病毒對付新南威爾斯的土著部落,《醫學歷史公報》也有提及這個議題。不過,由於當時的人常將輕度天花與水痘混淆,故此生物戰是否真出現則具爭議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日三國的科學家都曾嘗試研發天花武器,但因考慮到疫苗的廣泛度而從沒有大規模地使用。1947年,蘇聯在距離莫斯科東北75公里的謝爾吉耶夫鎮設立了天花武器開發廠。二十四年後,於鹹海一座小島上進行的生物測試不幸發生意外,導致了天花爆發。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蘇方允許美英科學團隊視察其生物製品部門的四個主要設施,雖說有關團隊最終被當地的科學家拒絕入門。1992年,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堅稱蘇方已儲存了20噸抗疫苗性的天花武器製品,亦準備了彈頭將之散播,但此說法從沒有獲得第三方的驗證。1997年,俄國政府宣佈將所有剩存的天花病毒樣本移至國家病毒與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隨著蘇聯的解體及無數前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失業,美國政府擔心天花武器的研究資料可能已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除此,也有人擔憂可使用基因組的電子存檔結合任何現存之痘病毒使天花病毒重新面世。因此,要求加強法律監管私藏天花病毒樣本及徹底消除所有天花病毒資料的意見此起彼落。著名病例.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感染天花。除了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之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皇帝彼得二世及彼得三世均為天花患者。雖然彼得二世最後不敵病魔,但彼得三世與其妻子卻能康復。不過,基於擔心王位繼承者保羅一世的安危,彼得三世的妻子邀請了一位蘇格蘭醫生為她及保羅進行人工接種術,並將之推廣至民間。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安德魯·傑克遜及亞伯拉罕·林肯也都患上過天花:華盛頓是在到訪巴貝多時染病;傑克遜是在獨立戰爭時的英軍監獄中發病;而林肯則應該是從他兒子處沾染了病毒。匈牙利詩人克爾切伊·費倫茨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是曾感染天花的文藝人。在亞洲地區,中國清代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順治皇帝和同治皇帝也是因染天花而死,而康熙皇帝幼年曾感染天花後痊癒 (亦是其中一個令其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原因)。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伊達政宗因幼年感染天花導致右眼失明。宗教信仰.“痘疹娘娘”為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中,施展天花咒語的神靈,人們避之則吉。除夕夜,兒童在臨睡時需配戴面具遮掩容貌,避免在夜裡引起娘娘的注意。若有人罹患了天花,人們會在病人的家裡放置聖壇,祈求疾病能盡快消失。若病人成功康復,他們會用紙製的椅子或船把聖壇運走,將之焚燒;若病人不幸死去,他們會對其施咒,趕走娘娘。明末崇禎年間,江西名醫喻昌在其著作《寓意草》記載顧諟明的次子感染天花,“其痘苗淡紅磊落,中含水色,明潤可愛,且顆粒稀疎,如晨星之麗天。”有醫生說是「狀元痘」,乃是明清痘醫看痘文化的一種說法。古印度同樣有這樣的天花之神,即深受人們敬畏的“”。畫像顯示,她右手執有能散播天花病毒的掃帚,左手同時拿著可舒緩病情的聖水瓶。印度人不論健康與否都會到聖壇拜祭,祈求自己能遠離病魔。有些人為了避免天花之神入屋,會在自己的房頂擺放食物及食水,用以供奉及打發祂走。日本、非洲等地沒有這類受人們拜祭的天花之神,取而代之的是深受人們厭惡的皰瘡神。當地人相信紅色能驅趕皰瘡神,故病患者都會用紅色物件佈置家裡。此習俗在12世紀傳到了歐洲,曾獲英王伊莉莎白一世;zh-hk:英皇伊利沙伯一世採用。參考書目. |
139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2 | 沈佺期 | 沈佺期人。唐朝著名詩人。世系.曾祖沈纂,隋秘書正字。祖沈德,唐潞州長子縣令。父沈貞松,唐泗州下邳縣令。貞松生沈佺期、沈全交、沈全宇。沈全交,有墓誌出土。沈佺期生沈子昌、沈之象、沈東美、沈惟清。沈東美,給事中、夏州都督。沈佺期長子《大唐故上津縣令沈子昌墓誌》1997年在洛陽東邊毗鄰的偃師市首陽山出土。生平.上元二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後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工於五言律詩,與宋之問同為當時著名的宮廷詩人,文學史上並稱“沈宋”。他們所作多為歌舞昇平的應制詩,風格綺靡,不脫梁,陳宮體詩風。可是沈、宋倆人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創作的經驗,對律詩的成熟與定型,貢獻頗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著作.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生卒.關於沈佺期的生卒年,歷來有幾種看法: |
139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4 | 邙山 |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郟山,又稱北邙,俗稱邙嶺。位於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距離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黃河邊上,與崤山互為犄角,古有天險之稱。自然地理.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人文古蹟.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比較有名的有東周皇陵、東漢皇陵,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皇陵。不誇張的說,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後漢書》卷十下《桓帝鄧皇后紀》: “詔廢后,送暴室,以憂死。立七年,葬於北邙。”《西京雜記》載: “何武葬北邙山薄龍坂,王嘉冢東北一里。”貞觀元年,李勣愛女卒,葬北邙。故有謂:“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歷代更無數詩詠邙山。晉代詩人張載《七哀詩》-{雲}-:“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陶淵明《擬古詩》-{雲}-: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白居易詩感慨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沈佺期《邙山》-{雲}-: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張籍有詩-{雲}-:“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簞。”王建《北邙行》-{雲}-:“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陽邙山毀損部分的唐代墓葬,發現大量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將其運至北京,引起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的高度重視。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現在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歷史傳說.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張道陵亦在北邙山隱煉修道,所以此山被視為道教的發源地之一。附近還有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築。唐朝詩人張籍詩-{雲}-:“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唐、宋以降,每逢重陽佳節,上邙山遊覽者絡繹不絕。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遺址,這是新石器時期黃河中游地區人類文明的一個標誌。武俠小說中的邙山.邙山流傳最廣的傳說,當數現代武俠小說中的邙山派,其中又以梁羽生小說為佼佼者,位於河南邙山玄女觀。 |
139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5 | 絕句 |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唐詩的形式。概述.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認為絕句分為三種:律絕、古絕、拗絕。王力先生認為,所謂拗絕,實際就是失粘失對的律絕和失粘失對的古絕,所以實際上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兩類。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絕句根據字數主要分成以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第一、二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對)*第二、三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同(稱之為黏)*第三、四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對)絕句規範.其中,第一、三、五個字不受限,第二、四、六個字則必須遵守。句式.五言絕句,平起式,正格:五言絕句,仄起式,正格:五言絕句,仄起式,偏格:五言絕句,平起式,偏格:七言絕句,仄起式,正格:七言絕句,平起式,正格:七言絕句,仄起式,偏格:七言絕句,平起式,偏格:例外.例外之一為拗。定義之為:若相鄰兩字之平仄對調即可符合絕句對仗的要求,則視為有符合,是個在絕句以及律詩中常見的手法。範例.《唐詩別裁》引王漁洋之言:“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 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是公認的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
139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7 | 太史 | 太史,是中國古代官名。沿革.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後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後來職位漸低,秦朝稱太史令,漢朝屬太常,掌天文曆法,秩六百石;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周朝時其官署名為太史寮,東漢稱太史寺,北齊稱太史署,隋朝稱太史曹,後改作太史局,後又改為太史監,唐朝名為太史局或太史監,唐肅宗時又改為司天臺。宋代稱為太史局或司天監,另設翰林天文院。元代設太史院。至明清兩朝,天文曆法由司天監、欽天監掌管,修史之事則交由翰林院負責,因此又稱翰林為太史。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司馬遷官職即為太史,在《史記》中的作者評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詞有時也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如:唐朝的柳宗元《柳河東集》:“參之太史。”後代作者則模仿司馬遷自稱“太史氏”。 |
139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8 | 瞽矇 | 瞽矇,又稱瞽史,即盲史官。春秋以前,中國有兩種史官:太史和瞽矇。當時人們傳述歷史大致以瞽矇傳誦為主,而以太史的記錄幫助記憶,《國語·楚語上》記載:“史不失書,矇不失誦。”因此,一般認為《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就是一位瞽矇。而《國語》亦為當時各國瞽矇所傳誦歷史的彙編。 |
139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399 | 左丘明 | 左丘明,相傳為中國春秋末期魯國的盲人史學家,為《左傳》和《國語》的作者。《左傳》為解釋另一歷史著作《春秋》的作品,戰國時期成為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一。姓名爭議.對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觀點。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還有觀點認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為左史,所以人們尊其為左丘明。生平.左丘明的記載最早見於《論語·公冶長》。據傳左丘明是春秋時期的盲人史官,與孔子同時代或在其前。司馬遷《史記》稱其為“魯君子”,又說他失明或無目,因此許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瞽矇。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據傳,山東省肥城是左丘明的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陰縣令範諷重修左傳精舍記》載:「二年春,餘承命來蒞茲邑。知縣之東古肥子國地即左子故里,古廟猶存。」左丘明死後葬於肥城。《魏書·地形志》載:「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帶。後世.1725年為避孔子名諱,奉旨“丘”旁加“阝”改為邱氏,故左丘明之後改丘氏為邱氏,今肥城市石橫東衡魚村邱氏皆為左丘明之後人。 |
140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1 | 活性炭 | 活性炭、活化炭或活化碳,是黑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碳物質。活性炭在結構上由於微晶碳是不規則排列,在交叉連線之間有細孔,在活化時會產生碳組織缺陷,因此它是一種多孔碳,堆積密度低,比表面積大,也是做一個過濾器的主要成分。歷史.在20世紀初活性炭作為專利被髮明之前,歷史上有載與許多提法的更多的是關於木炭應用的歷史。公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的記載。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及古羅馬科學家老普林尼均有記載用木炭治療癲癇和炭疽病的療法。公元前450年的腓尼基商船,淡水被儲存在燒焦的木桶裡以抑制細菌滋生及變質,此法一直被沿用至18世紀。於同一時期的孔雀帝國,印度教的宗教檔案中提到利用沙子和木炭過濾和淨化恆河河水以作飲用。#重定向157年,克勞迪烏斯醫療論文中提到了蔬菜和動物備的木炭,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中國明代李時珍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1773年,卡爾·威廉·舍勒透過大量實驗發現木炭的吸附能力並且可以吸附各種氣體。1777年,報道了木炭熱效應與吸附氣體的能力,導致後來的“冷凝吸附理論” 的提出。1785年,舍勒研究了木炭吸附氣體,其吸附能力從蒸氣到一系列的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各種水溶液中使用木炭脫色,特別是生產酒石酸的商業應用。這似乎是第一次系統地考慮到在液相上木炭的吸附。在這個時候,製糖行業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糖漿脫色的方法。但是,木材木炭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發揮這一作用,大概是因為孔隙度開發的程度尚未達到糖漿脫色所用木炭的程度的要求。1794年,英國一家糖廠成功的生產出使用木炭脫色的糖漿。1805年,法國利用木炭脫色第一次大規模生產使用甜菜製備的糖漿。1805年至1808年,Delessert在甜菜釀酒中成功的使用木炭脫色。1815年,大部分製糖行業已轉用顆粒狀骨炭作為脫色劑。1822年,Bussy表明,影響活性炭脫色效能的除了固有的原始材料,還取決於熱加工和顆粒大小的成品。他表明,炭化過高溫度或過長,降低了吸附效能和孔隙度,雖然他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因素。 這是第一次記錄活性炭生產的熱和化學過程。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1854年,豪斯介紹了成功應用於倫敦下水道系統過濾器中去除蒸氣和氣體中的雜質的碳。1862年,Lipscombe製備出了使用碳淨化的飲用水。1865年,獵人發現了使用椰子殼為原料的炭具有很好的氣體吸附效能。1881年,凱澤爾首次使用'吸附'這個詞來形容吸收氣體的碳。1901年,Raphael von Ostrejko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源原料或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與炭化材料反應制造活性炭,並先後取得英國和德國專利。1911年,奧地利的一家工廠生產出活性炭,商標名稱為Eponit。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有毒氣體進入戰場,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得到規模化大量生產用於軍事用途的防毒面具。一戰以後,戰時發展大規模的活性炭生產導致戰後活性炭商業化生產及應用。在歐洲製造活性炭的新原料取得了很大進展。加入椰子、杏仁殼及氯化鋅生產出的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機械性和吸附氣體和蒸氣的能力。1935-194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透過木屑及氯化鋅作活化劑生產活性炭,用於清除、回收意外洩漏的揮發性溶劑和煤氣等有害氣體。種類.由於原料製造方法、外觀形狀和應用場合不同,活性炭的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尚無精確的統計材料,大約有上千個品種。活性炭的孔隙半徑大小可分為:活化方法.主要活化方法:活性炭的吸附性減弱後,可以再生。把活性炭置於容器裡,通入一定壓力的水蒸氣,然後在一定量氧氣存在下,加熱到400 ℃,以除掉表面上的吸附物質。用途.活性炭是疏水性的吸附劑,具有對非極性物質有選擇性吸附的特性,還具有由碳表面的官能團產生的催化作用和碳本身作為反應物質的性質。關於它的反應機理現在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活性炭的用途很多。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和日常生活。粉末炭可用於液相脫色,脫臭精製,上下水淨化。粒狀炭應用於氣相吸附,溶劑回收,空氣淨化,香菸濾嘴,此外還可用於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催化劑,貴金屬催化劑的載體。 |
140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4 | 古典元素 | 古典元素以及中國的五行。源起.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曾經把水,後來又把風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組成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說。古印度人有四大種學說,古中國人亦有五行學說。古希臘自然哲學提出了著名四元素說。這不是希臘哲學家創造的,四元素說在古希臘傳統的民間信仰中即存在,但不具有堅實的理論體系支援。古希臘的哲學家是「借用」了這些元素的概念來當作本質。前蘇格拉底哲學.米利都派哲學家泰利斯主張的萬物的本質是水,而且也唯有水才是本質,土和氣這兩種元素則是水的凝聚或稀薄。阿那克西曼德則將本質改為一種原始物質,同時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四大元素由這種原始物質形成之後,就以土、水、風、火的次序分為四層。火使水蒸發,產生陸地,水氣上升把火圍在雲霧的圓管裡。人們眼中看見象是天體的東西,就是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們能從洞眼中望見裡面的火。形成了四元素的最早雛形。另一個米利都派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則把風或者空氣看作是原始物質,並把其他元素說成是由風組成。空氣變得稀薄後就成了火。他的論證是,空氣從嘴裡撥出來是熱的,而在壓力下噴出來時則感到是冷的。同樣,透過凝聚的過程,風先是變成水,然後變成土。這些元素之間的差異只是量變的結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氣。早期以米利督學派為首的哲學家,多以單一元素作為本質,直到恩培多克勒一詞在公元前360年被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先使用,在他的語錄《蒂邁歐篇》(--)中,討論了一些有機和無機的物質,這可算是最早期的化學著作。柏拉圖假設了一些細微的物質有一些特別的幾何結構:正四面體。他隨後不明確的提及了第五種立體,在更早的《斐多篇》中提到過正十二面體。柏拉圖使用正多面體來定義四元素的內涵見於《蒂邁歐篇》:而現在廣為人知的四元素說則是後來亞裡士多德提出的,他的理論中不包含恩培多克勒學說中的愛和恨這兩種抽象元素,而是認為這四種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覺的兩兩對立的性質。進而推論世界上的萬物的本原乃是四種原始性質:冷、熱、乾、溼,而元素則由這些原始性質依不同比例組合而成。亞里斯多德在《論天》等著作中構想出五元素說,在柏拉圖的四種元素中再加上乙太。亞裡士多德認為“沒有和物質分離的虛空”、“沒有物體裡的虛空”。亞裡士多德對“元素”的正式定義見於《形而上學》:在古印度,有四大種之說,與古希臘四元素說的地、水、火、風完全一致。四大種說也認為它們是構成世界和身體的四種基本元素。印度教和佛教經常提到四大。中國五行學說.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不但影響中國文化深遠,更在中國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迴圈不已。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關係: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效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效能。化學元素.元素的研究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已經開始,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著名哲學家亦有研究。建基於古希臘元素理論,在公元790年,阿拉伯化學家賈比爾假設出金屬由兩種元素組成:硫,作為"火石",用以解釋其可燃性,和水銀,用以解釋理想中的金屬性質。總括而言,這逐步形成了三個原理:硫使金屬有可燃性,水銀使金屬有揮發性和穩定性,而鹽使金屬有固體性。在中世紀,四元素說曾經作為了鍊金術的理論依據。鍊金術士們認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這四種原始性質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屬變為黃金。科學發現.1661年,愛爾蘭自然哲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現不止以往古人認為只有四個古典元素。1789年出現了第一個現代化的化學元素列表,其中包含33個元素,並有元素的基本資料。1818年,已發現元素增加至四十多種。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表的元素週期表中,有66種元素。直到20世紀初,元素被定義為不能被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換句話說,一種化學元素不能轉化成其他化學元素。1913年,亨利·莫塞萊發現原子中的核電荷是原子的原子序,介定了目前原子的基礎定義。1919年,有72個已知的元素。1955年,為了紀念門捷列夫,於是把第101種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鍆,在同一年的4月18日愛因斯坦過世為了紀念愛因斯坦在過世後的第4個月把第99個元素命名為鑀。現今,共發現了118種元素,素週期表。 |
140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05 | 甲基叔丁基醚 | !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識別!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性質! style="background:#d6e0dc; text-align: center;" colspan="2" | 危險性甲基三級丁基醚,是一種無色透明、粘度低的可揮發性液體,有特殊氣味,含氧量為18.2%的醚。它的蒸汽比空氣重,可沿地面擴散,與強氧化劑共存時可燃燒。甲基叔丁基醚的主要用途是有機溶劑,也可以作為汽油新增劑,使其更抗爆。毒性.MTBE有一定的毒性。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其毒性。研究發現,它易於與水融合,可滲入土壤,破壞地下水質,認為它是可能的汙染物。MTBE主要經呼吸道吸收,也可以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動物在高濃度MTBE中可致癌。對小鼠的麻醉濃度為1.0mM,致死濃度為1.6mM。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刺激上呼吸道、眼睛粘膜,長期接觸可使皮膚乾燥。美國EPA推薦飲用水中MTBE的質量濃度為5.2~10.3μg/L。合成.MTBE一般是以甲醇和異丁烯為原料,藉助酸性催化劑合成,其中催化劑在工業上用得最多的是樹脂催化劑。其中異丁烯的同而形成不同合成路線。異丁烯合成MTBE的催化劑:反應方程式.MTBE的反應是選擇性加成反應,烯烴中的叔碳原子在酸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形成正碳離子,再與醇結合形成醚。反應是可逆放熱反應。主反應:CH₃OH+(CH₃)₂=CH₂ formula_1 CH₃OC(CH₃)₃副反應:formula_2=formula_3=formula_4formula_5=formula_6formula_7用途.汽油新增劑.20世紀70年代開始注意到MTBE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而且化學性質穩定。新增MTBE的汽油還能改善汽車的行車效能,降低排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而且燃燒效率高,可以抑制臭氧的生成。它可以替代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生產無鉛汽油。現在約有95%的MTBE用作辛烷值提高劑和汽油中含氧劑。MTBE也是製取聚合級異丁烯的重要原料。還用於生產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1973年義大利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MTBE工業裝置。1990年美國製定的空氣清潔法修正案,以減少汽車汙染。中國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研究MTBE技術。1983年齊魯石化公司橡膠廠建成了中國第一套MTBE工業試驗裝置,1986年吉化公司建成了中國第一套萬噸級MTBE工業裝置。1999年,中國啟動了“全國空氣淨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開始鼓勵使用含有MTBE的汽油。由於發現了MTBE對人體的影響,1996年美國Santa Monica市部分地區由於飲用水中MTBE含量抬高,使得這些地區50%的供水系統關閉,這是首次引起公眾關注的MTBE汙染事件。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規定從2002年12月31日起,禁止加州新配方汽油中使用MTBE。現已推遲一年到2003年12月31日。紐約州也簽署法案,規定從2004年1月起禁止使用MTBE,2010年全面禁用MTBE。禁用MTBE後,許多廠家開始研究乙醇汽油、烷基化油、改產異辛烷、聚異丁烯新增劑等替代產品。但是迄今為止,歐洲和亞洲尚無禁用MTBE的意向,在一定時期內,MTBE仍將繼續成為清潔汽油的主要組分。有機溶劑.叔丁基能防止生成易爆的過氧化醚,MTBE在工業用作二乙醚的安全替代品;在實驗室也用作有機溶劑。MTBE是弱路易斯鹼,無法用於製備格氏試劑;而且在強酸中不穩定;MTBE會與溴劇烈反應。MTBE能與水共沸。 |
141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10 | 約翰·洛克 | 約翰·洛克,著名英國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啟蒙哲學家之一,並被廣泛形容為自由主義之父。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同時洛克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約翰·洛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並主張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行政權與對外權的統一;立法權是國家最高權力。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美國獨立宣言》亦受到他的觀念和自由主義觀念影響。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大衛·休謨、讓·雅各·盧梭、與伊曼努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塊“白板”的假設。與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生平.1632年8月29日,洛克生於薩默塞特郡的威靈頓村,一個距離布里斯托大約12英里的地方。他在同一天被受洗。洛克的父親也叫做約翰·洛克,是一名在薩默塞特郡擔任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曾經在英國內戰時擔任議會派部隊的軍官。洛克的母親艾妮絲·金恩是一名製革匠的女兒,據傳長的相當漂亮。洛克的雙親都是清教徒。洛克出生後不久,他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鎮,洛克在那裡的一個農村長大。1647年,在父親的友人、也是議會議員的的資助下,洛克被送至倫敦就讀西敏。在從西敏中學畢業後,洛克接著前往就讀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雖然洛克的成績相當傑出,他卻對大學安排的課程感到相當乏味和不滿,他發現一些當時的哲學家例如笛卡爾等人的著作都要比大學裡教授的古典教材還要有趣。透過在西敏中學認識的同學理查·洛爾的介紹下,洛克開始將興趣轉向一些實驗哲學和醫學的研究,並且成為了皇家學會院士。1656年,洛克獲得學士學位,接著在1658年獲得碩士學位。由於在牛津期間廣泛學習醫學、並且曾與許多知名的科學家如羅伯特·波義耳、羅伯特·胡克共事,1664年,洛克獲得了醫學學士的學位。在1666年,洛克認識了沙夫堡伯裡伯爵,伯爵當時正為肝臟感染疾病所苦,在接受洛克的悉心治療後相當感激,於是說服洛克成為他的助手。找到新工作的洛克於是在1667年搬進了沙夫堡伯裡伯爵於倫敦的住所,兼任他的個人醫師。在倫敦,洛克在知名醫師的指導下繼續研讀醫學,西德萊姆對於洛克在自然哲學上的概念產生極大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在後來洛克所著的《人類理解論》一書裡發現。隨著沙夫堡伯裡伯爵的肝臟病情逐漸惡化,洛克所學習到的醫學知識也備受考驗。洛克負責協調其他幾名醫師一同參與治療,並且說服沙夫堡伯裡伯爵接受一次開刀手術以移除肝臟內的囊腫。手術進行得相當成功,疾病也逐漸復原了,伯爵感激的稱讚是洛克救了他一命。在擔任沙夫堡伯裡伯爵醫師的時期,洛克開始撰寫一些在後來被出版為《人類理解論》一書的草稿,其中有兩份草稿依然儲存至今。也是在這個時期洛克擔任了伯爵所建立的貿易與種植園事務委員會的秘書,提供伯爵有關國際貿易和經濟上的意見。沙夫堡伯裡伯爵身為輝格黨的創立者之一,對於洛克的政治思想有極大影響。伯爵於1672年被指派為英國大法官,洛克也隨之參與各種政治活動。1675年,在伯爵於政壇失勢後,洛克前往法國旅行。在1679年當伯爵的政治情勢稍微好轉時,洛克又回到了英格蘭。也是在這個時期,很可能是出於伯爵的鼓勵,洛克開始撰寫知名的《政府論》一書。本書一度被認為是洛克替後來1688年的光榮革命進行辯護,但後來的學者們卻發現在光榮革命之前本書既已成稿。書中洛克批評了託馬斯·霍布斯等人的獨裁主義政治哲學。雖然洛克是與較具權勢的輝格黨共事,他所提出的自然權利以及政府理論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激進而革命性的。然而到了1683年,由於被懷疑涉嫌一件刺殺查理二世國王的陰謀,洛克逃亡至荷蘭。在荷蘭,洛克終於有時間繼續開始撰寫許多著作,花了許多時間重新校對他的《人類理解論》以及《論寬容》的草稿,直到光榮革命結束為止洛克都一直待在荷蘭。在1688年洛克跟隨奧蘭治親王的妻子一同返回英格蘭。在抵達英國後不久洛克開始將大量的草稿出版成書,包括了《人類理解論》、《政府論》、以及《論寬容》都在這段時期接連出版。洛克的密友邀請洛克前往她在艾塞克斯郡的鄉下住所定居。雖然當時洛克的身體狀況已經因為哮喘病發作而飽受折磨,他仍成為了輝格黨的英雄人物。在這段期間洛克也經常與艾薩克·牛頓等人討論各種議題。從1691年開始洛克一直住在瑪莎姆女士的家中。在此期間,洛克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最終於1704年10月28日去世,並被埋在艾賽克斯郡東部的小鎮的一個教堂墓區。洛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雖然洛克一生中經歷了王政復闢、倫敦大火、倫敦大瘟疫等許多歷史事件,他仍沒來得及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理念被實踐。君主立憲制和議會民主制的發展在洛克的時代都還處於早期階段。著作.洛克的著作中反映出了他的清教徒背景以及身為輝格黨員的一些政治立場。雖然洛克經常被視為是現代政治自由概念的奠基者,他在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也難免與現代的主流觀點有些差別。洛克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是《論寬容》。洛克對研究當時英國的於宗教寬容程度相當感興趣,他在死前寫下了許多主張宗教寬容的論文。非國教徒的新教徒背景長大的洛克對於不同的神學觀點相當敏感。不過後來洛克改變了立場,因為他對許多非國教徒的教派的行徑感到反感,轉而成為了英國國教會的堅定支持者。洛克採取了較為寬容的宗教立場,但仍認為擁有一個國教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而洛克最知名的兩本著作則分別是《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早在1671年便開始撰寫,有如洛克描述的,在接下來18年裡斷斷續續撰寫才完成了整本書,最後於1689年出版。雖然洛克開始撰寫《政府論》的時間仍有待爭議,很明顯的是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1679-1682年期間撰寫的。因此《政府論》一書最初不太可能是為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撰寫的,雖然在光榮革命之後洛克的確曾大幅修訂全書以替革命辯護。《論宗教寬容》.洛克最初是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阿姆斯特丹發表了拉丁文的《論宗教寬容》一書,雖然這本書很快便被翻譯為英文出版。洛克區分了一個教會與民間政府的差異,包括兩者在目標上的差異、以及在實踐的手段上的差異。政府是為了維持和平才存在的,並且必須保有武力才能達成這個目標;而教會則是自願構成的群體,為了提供靈魂救贖才存在的,而且必須使用說服的手段傳教。個人並不能被從他們自己的靈魂上分開,也因此政府並沒有提供他們救贖的責任,武力也不可能達成救贖的目標,即使能夠達成,以這種壓迫方法傳教的宗教也並不一定是真正良善的宗教。因此,即使當政府傾向於支援某個特定的教會時,政府不能為此而幹擾民間的和平。不過,政府可以出自政治上的目標而管制宗教,例如禁止在公共場合宰殺動物以維持環境的衛生,即使是當這些政策妨礙了某些宗教傳統時亦然。而那些不願接受洛克提出的寬容原則的宗教教派必然會企圖改變政府,也因此政府有權以維持和平為由加以鎮壓。由於沒有了對上帝的恐懼便沒有了信守承諾的理由,而社會的和平也需要人們願意保持承諾,因此政府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推廣一部份的宗教發展。《人類理解論》.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洛克批評了宣稱人生下來便帶有內在思想的哲學理論,他主張人所經歷過的感覺和經驗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由於他在這方面的理論,洛克可以被歸類為經驗主義者,而非他的批評者萊布尼茨等人所信奉的理性主義。《人類理解論》的第二卷提出了洛克對於思想的理論,他區分出了被動取得的'“簡單思想”—例如「紅色」、「甜美」、「圓形」等等,與主動架構起來的“複雜思想”—例如數字、因果關係、抽象、實體觀念、本體、以及差異性概念。洛克也區分了物體既有的“主要特質”—例如形狀、動作、和長寬高,以及“次要特質”—亦即「在我們體內產生不同感覺的能力」、以及信仰和輿論。《政府論》.1689年到1690年寫成的《政府二論》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論文。《政府論》的第一篇是對羅伯特·菲爾默的《》,提出了一套正當政府的理論,並且主張當政府違反這個理論時,人們就有權推翻其政權。洛克還巧妙的暗示讀者當時英國的詹姆斯二世已經違反了這個理論。洛克提出了一套與託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然權利,而他們的責任則是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並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權利。透過洛克稱為「理性」的自然法的概念,人們就能理解為何他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權利,包括了尊重他人經過勞動而獲得的財產的權利。由於在實踐上自然法經常被忽略,因此政府的保護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統治也必須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這樣的統治也只有在一個全體的法律體制下才能表現出來。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只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當代理人背叛了人民時,政府就應該被解散。當立定的法律被違反、或是代理人濫用權力時,一個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當政府被宣告解散後,人民便有權再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以對抗舊政府的不正當權威,這種情況又可以稱為「革命」。影響.洛克對於哲學和政治哲學界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自由主義的發展。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也將洛克視為其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他主張生命、自由、財產是人類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洛克對於伏爾泰有極大影響,而他在自由和社會契約上的理論也影響了後來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詹姆斯·麥迪遜、託瑪斯·傑佛遜、以及其他許多的美國開國元勳。洛克的理論激勵了後來的美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洛克在知識論上也有極大貢獻,他提出了「主觀性」——或稱之為「自我」的定義,查爾斯·泰勒等歷史學家認為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一書是現代哲學中有關自我的概念的奠基者。財產理論.在《政府論》中洛克主張公民社會是為了對財產權利提供保護才產生的。洛克所謂的財產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詞為基礎,代表了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包括了擁有他自己。也因此,洛克所謂的「財產」包括了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政治社會創立的目標便是為了提供財產權利更好的保護,因為財產能夠代表其成員私人的利益,但卻無法代表一些只有與共同體裡其他人結合才能實現的利益。從這個理論延伸,每個人必然都在社會以外,那麼所有東西必然是屬於公共所有的,私人財產不可能存在。託馬斯·霍布斯對此也抱持類似的看法。洛克因此提出了一套解釋財產如何在沒有政府的情況下存在的解釋:首先,洛克主張每個個人都「擁有」他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同樣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個人也必然擁有他勞動所得的產品,要否認這點便等同於將他視為奴隸。也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勞動:一顆長在樹上的蘋果對所有人都沒有用處,只有當某個人將其採收後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蘋果便成為了那個採收的人的財產。洛克同時提出另一種論點,他主張我們必須允許蘋果被採收為私人財產,否則無論世界上的資源有多麼豐富,所有人類都只有餓死一途。一個人也必須被允許進食,因此他有權利食用經過他勞動所得的果實。不過這還沒有說明為何一個個人應該被允許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勞動。由於人必須進食,採收蘋果也是必要的,但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何人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財產。因此洛克假設在自然狀態下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只要其他人還有機會取得「同樣多」和「同樣好」的資源,一個人便有權利拿走一部分的自然資源,而由於自然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一個人可以在拿走所有他自己會用到的資源的同時,也不會侵犯到其他人的資源。除此之外,一個人不可以拿走超過他能使用到的數量,以免資源被糟蹋。洛克也因此提出了兩個取得財產的但書:「同樣多和同樣好」的條件、以及避免「浪費糟蹋」的條件。透過這一連串理論,洛克主張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制的確可以在沒有政府的自然狀態下存在。私人財產因此是先於政府而存在的,社會也是為了保護私人財產才形成的。累積的限制.勞動創造財產,但財產的累積也有其限制。依據洛克的說法,沒有被使用的財產是一種浪費,也是對於自然的侵犯。不過,隨著「長久產品」的引進,人便可以賣出他們手上過多的會腐爛的產品以交換長久產品,如此一來便不會違反自然法了。由於黃金、銀塊、和其他各種貴金屬及寶石並不會腐爛,除了美觀價值以外,它們對於人的生存是沒有用處的。也因此一個人可以自由的累積它們,或者以它們進行貿易換取食物。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自願同意,它們便成為了貨幣。透過貨幣的買賣,一個人便能夠避免對於資源的浪費,例如在果實腐爛之前便將它們變賣以讓他人食用。但是貨幣機制的使用也使得對物品的過多佔有。洛克最終對於採用貨幣機制採取了一種至少在表面上看來不太連貫的態度。政治理論.與託馬斯·霍布斯不同的是,洛克相信人的本質是帶有理性和寬容的。但與霍布斯相同的是,洛克認為自私是人性的本質,這也是他在貨幣理論上的基礎。洛克認為在自然狀態下所有人都是平等而獨立的,沒有人有權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洛克也主張應該對政府權力實行監督與制衡,並且認為當政府背叛了人民時,革命不但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這些理論對於美國憲法及其獨立宣言都有極大影響。卡羅來納憲法.洛克經常被視為是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國革命的先驅。不過,學者批評洛克曾透過一間英國公司投資了在新大陸的奴隸交易,也批評他在擔任沙夫茨伯裡伯爵秘書期間曾參與了的起草,那份憲法在新大陸的卡羅來納州建立了一套封建的貴族制度、並且給了奴隸主對奴隸的絕對控制權。一些人認為洛克提出的圈地財產的理論正當化了對於美洲原住民的土地侵佔。學者舉出洛克在著作裡的反貴族和反奴隸理論,質疑他言行不一。自我理論.洛克是不列顛經驗主義的開創者,雖然他本人並沒有完全貫徹這種哲學思想。洛克認為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觀念都來自或反映了人類的感官經驗。洛克將「自我」定義為「會以意識思考的東西的觀念。感覺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則來自於心靈觀察本身。與理性主義者不同的是,洛克強調這兩種觀念是知識的"唯一"洛克還將觀念劃分為簡單觀念和複雜觀念,不過並沒有提供合適的區分標準。我們唯一能感知的是簡單觀念,而我們自己從許多簡單觀念中能夠形成一個複雜觀念。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就是他對於如何教育這種空白心靈的大綱;他相信教育才是構成人最重要的部分,或者更根本的說,心靈開始時都只是一個「空櫥櫃」,他還說:「我想我會說在我們所遇到的人之中,其中有九成的人的好壞或是能力高低,都是取決於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洛克也主張「在我們嬰兒時期所受到的任何瑣碎印象,都會對我們以後有相當重大而持久的影響。」他主張在一個人年輕時所形成的聯想一書中嘗試去發現聯想理論的生物學機制,從而導致了心理學和其他新學科的發展。洛克的墓誌銘.「停下你的腳步阿,路人!躺在這裡的就是約翰·洛克。如果你想問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會說他是一個以自己的小財產過著滿足生活的人。身為一個學者,他以追求真相為他學習的唯一目標,你可以在他的著作裡發現這點,任何有關他的事物都寫在他的著作裡了,也都比本墓誌銘對他的讚美還要真實。確實,他的美德,並不足以讓他自己提出來炫耀、也不足以拿來給你做為典範。讓他犯下的邪惡隨著塵土掩埋吧。如果你要尋求作人的典範,去從聖經裡找尋吧;如果你要尋找邪惡的典範,希望你不會找到它;如果你要尋找死人,你在這裡就可以找到一個、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找到啊。」 |
141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12 | 20世紀 |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0世紀。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戰爭與軍事對峙;此外,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影響人們深遠,並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該世紀的殖民主義也曾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以及因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地區後引發的塞拉耶佛事件,及各帝國的領土爭端,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英國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令很多極權主義崛起,如共產主義,從而令俄羅斯帝國在一戰後建立了蘇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及其東歐盟友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日本首先侵華,德國向整個歐洲侵略,義大利企圖重建羅馬帝國並入侵巴爾幹半島及英法殖民地,東歐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亞洲的泰國向德意日靠攏,並與英美蘇為首的盟軍對抗,二戰的爆發,令歐亞非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該世紀廣佈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冷戰,並因此各國從戰爭崛起引發多場危機和戰爭如韓戰、越戰、匈牙利革命、古巴導彈危機、等等,直至世紀末蘇聯解體及東歐共產國家倒臺,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識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則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識,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部分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澳洲,許多土耳其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歐洲則透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美國與小數其他西方國家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重要人物.世界各國領導人.主要領導人.東亞、東南亞、南亞.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科學技術."參看20世紀的科學成就、20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 |
142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0 | 風車 (動力機) | 風車是一種把風能轉變為機械能的動力機;用可調節葉片或梯級橫木輪子收集風能。簡單的風車由帶有風蓬的風輪、支架及傳動裝置等構成;風輪的轉速和功率,可以根據風力的大小,適當改變風蓬的數目或受風面積來調整;在風向改變時,必須搬動前支架使風輪面向風;完備的風車帶有自動調速和迎風裝置等。具備發電用途的風車又稱為風力發電機。歷史.第一架風車大約是出現古希臘。在中國,使用風車的歷史很早。在遼陽三道壕東漢晚期的漢墓壁畫上,就畫有風車的圖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宋代開始應用立帆式風車來驅動龍骨水車以灌溉農田。西元1180年諾曼底的一個風車,這種風車有一個臥式的主動軸和垂直的帆翼,所以許多人認為這很可能和十世紀有垂直主動軸的東方風車無關,而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到十九世紀,風車的使用達到全盛時期。據記載,當時僅荷蘭就有一萬多架風車,美國農村更有一百多萬架風車。到二十世紀初,丹麥還保留有十多萬架風車。在英國、希臘等島嶼國家的鄉村中,都廣泛地使用風車。在一些動力資源缺乏和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區、沿海島嶼,仍然用它來進行一些工作。 |
142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4 | 風車 (玩具) | 風車以秸稈作支架,紙條作圓形車輪,下面用泥和紙作鼓。風車有一輪、二輪、十幾輪、幾十輪之分。當風吹動輪子時,輪子帶動小鼓發出響聲。古中國用秸稈、紙條製成。現在也用紙或塑膠製作葉片。風車也是象徵吉祥的物品,象徵「貨如輪轉」。過年時許多民眾喜歡買個風車,討個好意頭,希望轉來好運。相關. |
142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5 | 煤煙 | 煤煙是一種因碳氫化合物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之成分不純的碳粒子,泛指包括煤、石油焦等燃料在燃燒之後所殘餘的物質。煤煙被認為是全球暖化的第二主要成因。 |
142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6 | 劉希夷 | 劉希夷人。唐朝詩人。生平.劉希夷少時很有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歡飲酒,又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幼年喪父,隨母在外祖父家居住至20歲。《唐才子傳》上說劉希夷是上元二年進士,是宋之問的外甥,二人年齡相差不多。不喜為官,獨自一人入巴蜀、遊三峽、下揚州遊賞。死時不到三十歲。死後葬於風穴寺南,現稱夷園。劉希夷善作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意旨悲苦,當時不為人重。後來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才為大家所稱賞。傳說.傳說劉希夷作《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句,宋之問得知,非常喜歡這一句,聽說此詩別人還不知道,就要劉希夷把這句詩給他用,劉希夷當時答應了,後來又反悔,被別人知道了。宋之問非常生氣,唆使僕人用土袋壓死劉希夷。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代悲白頭翁》著作.《全唐詩》存詩1卷,共35首。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代悲白頭翁》等。 |
142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27 | 子產 | 子產,姬姓,國氏,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以字行,諡成,又稱公孫僑、公孫成子、東-{裡}-子產、國子、國僑、鄭喬、鄭子產,是春秋末期鄭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子產執政期間,改革內政,慎修外交,捍衛鄭國利益,極受鄭國百姓愛戴,後世對其評價甚高,將他視為中國歷史宰相的典範,清朝的王源更推許他為春秋第一人。身世姓氏.按照《史記·鄭世家》的說法,子產是鄭成公的小兒子,但這種說法多被人質疑。而按杜預注,子產是鄭穆公之孫,公子發之子。這種說法為大多數人所採信。鄭國的始封祖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子產作為鄭國的公族,為姬姓。子產之父被稱作公子發,而公子之子為公孫,因此子產也被稱為公孫僑。公子發字子國,子產以父親的表字為氏,為國氏。世代居住在鄭國的東里,因此又稱之為東里子產,產的意思是生,與名字的意思相合。鄭穆公有十三個兒子,兩個兒子先後成為鄭國國君,其他的十一個兒子中,三家被滅,一家不為卿,人們就將為卿執政的七家統稱為“七穆”。子產所屬的國氏便是執政的七穆之一。後裔.子產有一子國參,繼承了子產的卿位。另據《姓氏辯證書》,國參的兒子國珍,字子玉,國珍的兒子國卑,字子樂。墓祠.子產墓位於河南新鄭市西南陘山的山頂,旁邊有祭仲墓,墓東建有祠廟。子產墓和廟都朝向東北新鄭,杜預稱之為“不忘本”。墓的隧道只堵塞後面而前面敞開,且不填土,以示其中沒有珍寶。墓的修建沒有使用山上美麗的石頭,僅僅收集洧水自然形成的卵石砌成。墓廟前有一枯死的柏樹,樹根和死株之上,生長了許多新的柏樹,甚至成為一片樹林。如今廟樹均廢,只有牆基輪廓尚存。墓高約5米,底周長約100米,1987年3月1日,被列為鄭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有新鄭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立“子產墓”碑。後人為紀念子產,曾在新鄭市城內修建過許多祠,這些祠久已不存,只剩一座殘碑——瓜皮碑,相傳是楊彝在子產祠遊玩,見到一通尚未刻字的石碑,詩興頓發,就在地上撿起一塊帶泥的瓜皮,在碑上題了一首詩,該碑現存於新鄭市文化館。紀念.杜預經過邢山時,曾率領部下祭祀子產墓。657年十月,唐高宗派遣使者祭祀子產墓。748年,唐玄宗下令為子產等十六位忠臣置祠,春秋兩季選擇日期祭祀。1857年,咸豐帝下詔將子產從祀孔廟,稱“先賢公孫子僑”,位列孔廟東廡第一位。其他.漢武帝曾問東方朔自己是怎麼樣的君主,東方朔說「以前堯、舜、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都不能用來比喻現在,漢武帝的功德已經超越三皇五帝,當朝的丞相就有如周公、召公,御史大夫有如孔丘,將軍有如姜太公,郡守有如子產一樣」等等的話。漢武帝聽後開心大笑。趙岐生前預築了墳墓,繪製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畫自己的像居主位,都作讚詞。李矩被劉聰堂弟劉暢以優勢兵力進逼,李矩準備趁夜偷襲他們,但部下認為對方士兵眾多,都很害怕,李矩就派外甥郭誦祭祀子產祠,說:“您昔日做鄭國的丞相,兇惡的鳥兒都不敢叫。兇暴的胡人和惡臭的羯人怎麼能從廳堂經過?”又讓巫師到處傳言:“子產有指教,將派神兵相助。”將士們士氣大振,趁夜進攻,斬獲數千人,只有劉暢逃脫了性命。 |
143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5 | 長孫無忌 |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和外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長孫皇后之兄,唐高宗的舅父。唐太宗、唐高宗時的宰相:貞觀元年四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家族.祖父長孫兕,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侯。父長孫晟,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氏先世是鮮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漢化時改為長孫氏,世為魏室重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長孫氏是李淵家族奪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長孫無忌是唐太宗一朝長孫皇后的兄長,以及前太子李承乾、李泰及唐高宗李治的親舅。經歷.長孫無忌博學多才,又有謀略,少年時即與李世民交好。隋朝義寧元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在長春宮進見,授任渭北行軍典籤,自此輔佐李世民徵討。武德九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名列第一。貞觀十六年,唐太宗病危,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唐高宗繼位,拜無忌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揚州都督,主持朝政。永徽四年。659年被逼自縊死,天下哀之。雖然不久後他的子孫就被召回仕官襲爵,但長孫一族由此衰敗。唐高宗上元年間,下詔追復無忌官爵。無忌有詩三首留於後世。 |
143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6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專案。分佈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干流上,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下游38公里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排程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水壩。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臺70萬瓩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臺、右岸12臺、右岸地下6臺,另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燃燒標煤0.319億噸的發電量,年直接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2020年全年累計發電量1,118億千瓦時,超過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的1,030.98億千瓦時,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世界紀錄。三峽水電站在發電、防洪及航運方面帶來了巨大社會效益,但也連帶引起諸多移民、環境等問題。歷史.1940年代中美合作測量.在長江三峽建造大壩的設想最早可追溯至孫中山《建國方略》。按此設想,1944年4月,生產局顧問潘綏向重慶國民政府提交《利用美貸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報告,建議由美國貸款9億美元並提供裝置,在三峽修建一座裝機容量為1,000萬千瓦的水電廠和年產500萬噸化肥的化肥廠,用向美國出口化肥的辦法還債。1944年5月,曾主持胡佛大壩、總工程師約翰·L·薩凡奇應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邀請到長江三峽考察三峽工程可行性,期間資源委員會派陸欽侃全程陪同。1944年8月18日,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簽署成立美國戰時生產局駐華使團,派遣使團團長兼生產局局長駐中華民國陪都重慶,協助民國政府評估戰後經濟形勢。1944年約翰·L·薩凡奇三度實地考察長江三峽後,寫成《Yangtze Gorge and Tributary Project》設立“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在宜昌設立三峽勘測處,負責壩區的測量鑽探工作。1946年,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孫越崎1947年5月,三峽測量夭折。一個說法是,因為行政院長宋子文受貪汙醜聞而1947年3月下臺,主持三峽測量的行政院資源委員會委員長錢昌照1947年4月亦辭職,直接導致三峽測量被叫停。另一說法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令工程募資艱難。8月,設計工作全部停止,除極少數人員留美外,大部分人員分批返回中國。提前回國的留美工程技術人員,回國悉數被迫改行。約翰·L·薩凡奇兩年間的測繪考察前功盡棄,資源委員會委員長錢昌照回憶約翰·L·薩凡奇離開中國時「難過得快要哭了」。1950-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次年,為確保長江中游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在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援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他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但不久後就因為施工品質實在不合格而停工。在多次修改設計和施工方案後,於1974年復工,1981年實現長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電站為無調節能力的徑流式水電站,共安裝19臺12.5萬千瓦和2臺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發電廠。前期內部論證、論爭.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重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1984年國務院批准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1985年的第六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以周培源院士、李銳等為首的許多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於是組織了以孫越崎為組長的調查組。調查組做出的《三峽工程問題調查報告》,以投資、防洪、泥沙淤積、航運、發電、移民、安全七個方面的原因,反對興建大壩,並得出“三峽工程近期不能上,至少‘七五、八五’期間不該上”的結論。1986年到1988年,國務院又召集張光-{鬥}-、陸佑楣等412位專業人士,分十四個專題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重新論證。結論認為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四川省政協考察組1986年的文章中,歸類的支援和反對者:一、主張三峽工程快上,水利電力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湖北省水利部門和少數工程技術人員;二、主張三峽工程緩上,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調查組,四川、湖北的“絕大多數專家、學者、科技界人士”。孫越崎做為態度激烈的反對者之一,他在1986年12月28日水利電力部三峽工程論證會的發言,以“急建三峽好大喜功,怕將貽害子孫萬代”的題目發表。第6屆全國政協8名委員在1987年8月聯名文章《三峽工程害多利少,不容欺上壓下,禍國殃民》,提出要論證潰壩風險,並提及不要重蹈1975年8月文革期間河南“75·8”水庫潰壩24萬人死亡的前事之師。該文章是最重量級的反方意見,八名第6屆全國政協包括:孫越崎。第6屆全國政協在1987年8月的重量級文章引起一股潮流,不少學者專家,將反對建設的意見彙集出版。第一本是《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作序,該書受打壓。影響力最大的是1989年3月的《長江,長江,三峽工程論爭》,由葉劍英養女、記者戴晴著作。1992年3月,總理李鵬等國務院領導將工程議案提交給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繼1955年三門峽水電站之後第二件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工程建設議案。1992年4月3日,該議案獲得透過,標誌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動工.在全國人大透過興建議案後,1993年設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兼任委員會主任,第一任主任為李鵬。此後,工程專案法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實行國家計劃單列,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直接管理。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需17年,目前已經全部建成。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洩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透過導流明渠下洩,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透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透過洩洪壩段下洩。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臺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洩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建設.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專案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為了實現競爭,還把主要建設專案拆成單項進行招標。三峽工程的業主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設計單位和主要監理單位都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要施工單位有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等,這些企業曾經承擔了包括葛洲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引灤入津工程在內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為900億元人民幣,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及電費附加費。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人民每使用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直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此外,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設計.大壩結構.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公里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援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大壩下游的水位約海拔66米,壩下通航最低水位海拔62米,通航船閘上下游設計最大落差113米。工程主體建築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794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其中金屬結構安裝佔25.65萬噸,鋼筋製作安裝46.30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公里,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水面平均寬度1.1公里,總面積1084平方公里,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功能模組組成,從左至右、左岸大壩及電站、洩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地下電站等。大壩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船閘,建於罈子嶺背對長江的一側,業主單位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三峽船閘處。年透過能力5000萬噸。船閘雙線日均閘次數從初期的23.5閘次提高到31閘次但仍未達到設計指標,過閘船舶平均噸位由初期的1040噸提高到4036噸,平均每閘次過閘運量從3940噸提高到10000多噸,閘船舶的吃水控制標準由初期3.3米提高到4.3米,船閘通航天數也由原設計的335天提高到350多天;2010年後三峽船閘透過量已連續5年超過億噸。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三峽辦和交通運輸部正在組織開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前期工作,籌備三峽大壩左岸新建第二船閘,長度約10多公里,成本預估400多億元,建設週期十年左右。三峽升船機整體設施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業主單位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採用德國引進的齒輪齒條爬升式,過壩時間40-60分鐘,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三峽升船機主體工程土建與裝置安裝工程,由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自2009年4月開工以來,歷時6年半建成,船廂室段塔柱建築高度146米。2015年12月21日下午1時40分,1000噸級旅遊船“長江電力”號從上游進入升船機,成功完成實船試驗。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臺,右岸12臺,地下6臺,另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裝置主要由德國福伊特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制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線至各區域電網。防洪和抗洪能力.經過長江水文工作者50餘年的實地勘察、史料研讀、歷史水文調查,定義了三峽工程壩址的代表性水文站宜昌站不同頻率的洪水流量:“十年一遇”洪水流量為56,700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為72,3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流量為83,7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水流量為98,800立方米/秒,萬年一遇洪水流量為113,00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水的洪水流量為120,000~127,000立方米/秒。三峽工程的設計標準可正常應對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可抵禦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行洪防洪能力方面,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還可以保護下游河段的安全。其中,設計標準指遭遇千年一遇洪水,即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來臨時,大壩本身仍能正常執行,大壩可以“正常運用”洩洪,大壩各項執行指標都不會受到影響。校核標準指遭遇萬年一遇再加10%,即110,000立方米/秒再加10%的特大洪水情況下,大壩主體建築物包括水閘、涵洞可承受衝擊,水庫大壩可以“非常運用”洩洪。大壩主體不會受到破壞,更不會出現潰壩,但其它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如炸開“非常洩洪道”。三峽大壩對下游的荊江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為“十年一遇”標準時,在大壩蓄水攔截作用下,下游荊江河道流量保證控制在不超過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過44.5米,可以保證荊江河道國堤不平槽、不漫堤,荊江沿岸分蓄洪區不破堤運用。歷史上,1860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宜昌斷面流量為92,500立方米/秒,介於百年一遇與千年一遇之間。僅僅相隔10年,1870年,長江又發生非常特大洪水,宜昌斷面流量為105,000立方米/秒,介於千年一遇與萬年一遇之間。由此三峽水庫的洩洪閘最大洩洪流量是按照1870年長江大洪水為設計依據,洩洪流量可達每秒10.25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洩洪能力最大的洩洪閘。三峽庫區洪水調節能力強大,可以消減洪峰流量高達2.7至3.3萬立方米每秒。該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受其保護的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其人口大約為1500萬,土地約為2300萬畝。此外,透過調節洪水到達前的壩前水位以及洩洪閘流量,可實現不同的防洪目標,甚至可以削減上游千年一遇的洪峰,透過庫區錯峰調節避免下游受到洪峰衝擊。然而長江中下游有多條支流如湘江、資江、澧水和沅江經洞庭湖,漢江於武漢,贛江經鄱陽湖,淮河於三江營等匯入;長江干流各水文站年徑流量,宜昌站4510億立方米,漢口站7380億立方米、大通站8940億立方米,長江出海口9620億立方米;宜昌至上海崇明出海口總落差不足50米,其間各支流匯入長江的年徑流量卻達5110億立方米,超出長江出海口年總徑流量的一半。因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任務,並不能僅僅依靠三峽工程的防洪調節能力。由於語境的不同,對於千年一遇、萬年一遇等不同說法,實際上通常分別指的是壩體設計標準和防洪調節情況。在不同的調節情況下,經常會有防洪能力完全不同的新聞出現。產生不少爭議。三峽電廠.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裝置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洩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三峽水輪機額定出力710MW,轉輪直徑10m。 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臺機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千瓦。而三峽右岸電站全部12臺機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40萬千瓦。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臺機組安裝後,達到了1851萬千瓦。左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右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三峽大壩電廠年設計發電量882億千瓦時,2018年已超過1000億千瓦時,超過12座1千兆瓦級別的燃煤電廠。優勢與效益.1992年3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的,三峽工程相關議案說明指出,三峽工程四大效益——防洪、水資源排程、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防洪.歷史上,長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三峽工程設計壩頂高程185米,設計正常執行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設計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相應庫容171.5億立方米。這意味著三峽水庫汛期的防洪庫容共有221.5億立方米。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迎來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最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戰。2012年7月24日,三峽歷史最大洪峰入庫流量71,200立方米/秒,此資料已經超過98年最高峰值,經過三峽大壩的調蓄,下游並未有異樣,體現了良好的防洪效益。三峽工程控制了川江洪水,大大提升了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初步估算,僅2008—2012年,三峽工程累計產生的防洪經濟效益即達770億元。2016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洪澇災害,7月1日長江1號洪峰過境三峽,三峽水庫透過攔蓄,最大削減洪峰38%,避免了與長江中下游形成的“2號洪峰”疊加遭遇,大大緩解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1號洪峰過後,主動多次適時減小出庫流量,有效降低了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2019年7月9日起長江中下游湘江流域、贛江流域大雨,在三峽大壩下方引發長江2019年第1號洪水。三峽水庫接到報告後於7月12日21時開始攔蓄上游來水,逐步減小出庫流量至17,0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了近4,600立方米/秒。至7月15日6時,三峽水庫已攔蓄上游來水量超11億立方米,庫水位從145.06米爬升至147.3米。7月19日,出庫流量20,0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14,000立方米/秒。7月25日8時,出庫流量29,9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12,000立方米/秒,水位到達153.54米。緩解了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至7月25日後,長江中下游南方降雨量減少,三峽出庫流量才開始加大,為氣象預報將於8月初長江上游出現的強降雨騰出庫容。2020年6月,長江上下游同時暴雨,三峽大壩再次發揮防洪作用;6月28日10時,長江干流宜昌市實際水位47.2米;至8月23日8時,三峽庫區入庫流量降至35,000立方米/秒,本輪洪水結束,其間三峽樞紐工程再次攔蓄洪水76.6億立方米,保證了下游宜昌市和荊江河段的安全。水資源排程.三峽工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長江汛期到來之前,水位要消落至145米,騰出足夠防洪庫容迎汛。汛後再蓄水至175米,用於發電和為枯水期中下游河道補水,三峽水庫有221.5億立方米的可用防洪庫容,可以有效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供水補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峽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庫容近400億立方米的巨型水庫,成為中國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地,三峽工程的生態補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發揮和體現,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用水緊張局面。2011年,長江中下游發生50年一遇大旱,三峽工程啟動應急補水排程,將2010年攔蓄的水釋放至下游乾旱地區,有效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線地區人畜飲水安全。在洪水期間的水力資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來發電。在2009年長江汛期的防洪排程中,三峽電站增發5億多千瓦時電量。2010年,長江來水偏豐,汛期遭遇幾輪洪峰,最大峰值過7萬立方米/秒。透過科學進行防洪排程,三峽電站2010年增發63億多千瓦時電量。即便是在來水偏少的2011年,透過多次對汛期中小洪水進行攔蓄,三峽電站當年也增發電量28億千瓦時。發電.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重慶市所轄區,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三峽的上網電價按照各受電省份的電廠平均上網電價確定,在扣除相應的電網輸電費用後,約為0.25元每度。由於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因此利潤非常高。截至2008年10月29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量達到2,700多億度,已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按每度電0.3元人民幣計,已經收回成本810億元。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7045億千瓦時,售電收入達1,831億元人民幣,三峽工程已經收回投資成本。26臺機組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億度,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年消耗2700萬噸標準煤的發電量,因煤炭運輸能耗,實際每年可減少煤耗4000-5000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約1億噸和大量工業廢水,並收回成本250億元。在三峽建設的早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但現在看來,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那時中國總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產生多大影響。而且自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執行的頭兩年裡,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仍然供不應求。航運.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湍急,素有長江天險之稱,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同時,船隻向上遊航行的難度也非常大,並且宜昌至重慶之間僅可通行三千噸級的船舶,所以三峽的水運一直以單向為主。到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而在豐水季節,萬噸級郵輪可在武漢、重慶兩地航行。而且透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建壩前三峽的天然航道水勢落差大水流急,滿載的貨船上行困難,因此主要以下行貨運為主,上行貨輪空載或輕載。且航道曲折狹窄,最窄處約100m,部分航段船舶需輪流單向行駛。最大可行駛的內河船排水量約3000噸。年貨運能力約1千3百萬噸。當時向川中的貨運,實際由5000噸級海輪或長江平底駁船由最遠上海起運至宜昌,然後在宜昌市鐵路壩解除安裝,隨即轉載鐵路貨運列車,再沿川漢鐵路入川,而不是透過船運。建壩後,庫區水流速度減慢,上行貨輪貨流量接近、有的年份甚至超過下行。航道變寬,可雙向行駛並減少了事故率。庫區和船閘最大可允許排水量12000噸的內河船行駛。年貨運量多年超過1億噸,近年達到1.4億噸。三峽河道、船閘可通行萬噸級船舶指配合設計的內河船,吃水較淺上層建築較矮,非指排水量萬噸級的海輪,後者因長江中下游天然航道水深不足,因此早在設計武漢長江大橋及南京長江大橋時即已放棄,當時的設計標準上限為航道深度6.5米,橋下淨高24米。因歧義近年改稱5000噸級海輪,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而武漢揚子江遊船有限公司的12000噸級“總統系列”遊輪則可由宜昌經三峽大壩船閘抵達重慶。三峽庫區和船閘的年通航率已達95.9%,且不再如天然航道受枯水季影響。因為三峽建成後川江航運的發展,本來預計到2030年才會飽和的三峽船閘,在2011年提前19年飽和,達到設計透過能力。三峽船閘自2003年通航以來,其透過量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1年超過1億噸後,2013年第二次過億噸。截止2013年12月7日8時,三峽船閘已執行10211閘次,透過貨船40848艘次,客船2461艘次,正在引發相關人士的討論。目前三峽大壩船閘已近飽和,正在計劃第二船閘或乾式翻壩設施,待完成後庫區年貨運能力將大幅超出1億噸。工程獲獎.2011年9月28日召開的"大壩技術及長效效能國際研討會"上,三峽工程被中國大壩協會評為"混凝土壩國際里程碑工程"。2015年,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榮獲世界工程領域最高獎,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成就獎,這是中國大陸工程師首次獲獎。2016年,三峽工程獲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專案獎。2017年,三峽工程設計總負責人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2019年,長江三峽樞紐工程專案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影響與爭議.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見多偏重於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爭議還包括:三峽工程對當地地質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等。到了19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更加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生態、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政治爭議.三峽工程的支持者們相信該工程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能拉動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反對者們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是政府領導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現。1992年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交三峽工程建設議案的舉動,便被廣泛質疑是江澤民、李鵬等人刻意要把三峽工程辦成「鐵案」。當時有人認為人大代表多非專業人士,由他們來決定工程的命運並不合適。而即使在審議過程中,人大代表們也普遍反映國務院提交議案中的可行與不可行理由嚴重不對稱,甚至還抱怨官方用種種手段干擾和影響人大代表的決策。1992年4月7日該議案終於進入表決程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參與表決,結果是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表決雖然獲得透過,但贊成票只佔出席代表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左右。移民問題與區域經濟.三峽地區轄區面積8萬餘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0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08畝。176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高達1583萬人,城市化嚴重不足,1984年的GDP僅為89.82億元人民幣,人均511元,遠遠低於當時中國的平均線。川東地區流傳一句話,“養兒不用教,萬涪黔走一遭”,來形容當地的貧窮。作為三峽庫區於1997年合併入重慶的15個區縣因移民造成嚴重失業,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問題,而由於這些城市併入相對發達的重慶,更造成重慶市城鄉極為懸殊的經濟差距。2011年的報導稱,三峽工程上馬導致庫區2,000多家企業被關閉,失業者大增。庫區經濟以“吃財政飯”為主,稅收持續下降。2010年BBC中文網報導稱,屬於三峽庫區的萬州當地城鎮失業率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生活。三峽庫區的涪陵及其以下8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率8.95%,人均GDP是重慶主城9區的20%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0%。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沒有到位,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由於三峽移民的巨大規模,政府認為有必要把整個移民的川東地區統一管理。1997年3月14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併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重新掛牌。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淹沒了興山縣等129座城鎮,其中包括大型城市萬州、中等城市涪陵和十多座小城市,預計移民數量將大大超過工程初期計劃的數量,涉及移民超過120萬人,涉及湖北、重慶的20個縣、區,三峽大壩附近地區還將有400萬居民在未來10—15年移居別處。1997年重慶直轄市成立以後,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居第22至24位。從1997年至2008年的12年間,有4年GDP年增長率低於10%,8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2003年突破2千億元,2008年突破5千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98年突破5千元。2012年重慶人均GDP達39083元,超過38449元的全國人均GDP水平。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鑑,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透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並威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淤積。不過樂觀者認為,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大,因此三峽水電站可以採用“蓄清排渾”的方法來應對,即在汛期時加大排水量使渾水出庫,在枯水季節大量蓄積清水,便可以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這種方式與目前水電站的一般執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過於擔心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他們認為在三峽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將發生輕度淤積,但主要是填充死庫容,影響不大,隨著水庫執行時間的增長,排沙比例會逐漸提高,在80至100年後,將基本達到平衡,不再出現新的淤積,舊有淤積也可以透過由臨時船閘改建的洩沙通道和加強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上游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但是工程的反對者如黃萬里等認為,長江上游河流所攜帶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排出,會造成堵塞,並向上遊延伸,進而影響重慶。此後在2002年10月,國務院批准由三峽總公司承建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減緩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速度,這也再度引起人們對三峽泥沙問題的擔憂。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因此擔憂重慶可能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不過三峽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對此解釋,論證報告中計算的是滿蓄水後的情況,而現在的庫尾水位其實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壩水位目前存在著巨大落差並不令人意外。三峽大壩可行性論證中關於水庫水力坡度的論證被質疑存在錯誤,因此會造成更多淹沒地區和移民數量,甚至稱之為“高峽出斜湖”。2010年10月26日,三峽大壩蓄水至175米時,重慶寸灘港的水位為175.91米,相差不足1米。生態環境問題.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中國工程院的評估報告認為,認為長江三峽大壩會改變當地氣候,不過至今為止該現象尚且有爭議。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汙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汙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汙染物不能及時下洩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汙染,併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汙染問題,如果發現汙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洩流量來實現換水。蓄水後,庫灣及支流回水區多次出現水華現象,主要是由於回水區水流減緩,嚴重的只有1.2釐米/秒,幾乎不再流動,引起擴散能力減弱,使庫周圍近岸水域及庫灣水體納汙能力下降。重慶三峽庫區汙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汙染水平。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執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衝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透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佈,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現三峽庫區森林覆蓋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研究報告顯示,三峽工程水庫的執行,導致了庫區富營養化程序加快和支流、庫灣藻類水華頻發。大壩清水下洩引起長江干流河道劇烈沖刷,使得壩下河道水文情勢變化,進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關係改變,使得湖泊水情與溼地生態明顯調整。長江特有魚類繁育和四大家魚魚類產卵場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生存等受到嚴重影響。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形成的,極其複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確切程度。三峽工程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汙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組的報告曾論證大壩建成後庫區氣候會趨於“冬暖夏涼”,才可能在庫區大規模發展柑桔園,才“可以在當地安置農村移民”。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生態與環境組Ⅱ組組長方子云說:三峽水庫形成後,“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左右。”在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慶市遭受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和高溫,重慶市綦江出現了歷史最高氣溫44.5度攝氏度。但在2007年夏天,四川盆地遭受了自1998年洪水以來最大的降雨,證明了三峽大壩並不直接導致旱災,最多間接導致旱災。2011年3月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乾旱,降水達到50年來最低水平,三峽工程再次被公眾推到浪尖上。然而這次乾旱的主因是當年上半年度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是兩湖地區總體降水嚴重減少所致,與三峽工程並無直接太大聯絡。而且三峽工程在這次大旱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由於及時向下遊放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地質災害問題.三峽大壩蓄水容量為100億立方米以上,由於壩底壓力巨大,滲流要比蓄水前高很多,不僅影響地下水水位,還會對周圍地質條件產生影響。根據統計資料,庫容小於0.1億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其發震機率小於萬分之一;0.1億至1.0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小於千分之一;1.0億至10億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大於百分之一;大於1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發震機率則大於十分之一。三峽水庫庫容極大,因此必然會增加庫區地震的頻率。但支援工程的人士認為,當時論證壩址時,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就是地質條件,三鬥坪附近的巖體比較完整,斷裂少,歷史上也極少發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發生破壞劇烈的強震。三-{鬥}-坪的上游地區,地質條件主要是碳酸鹽巖,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大,但烈度估計最高也不會超過6級,而三峽的主要建築物都是按照防7級地震烈度來設計的。由於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因此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這將是三峽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質災害。而工程的反對者們則質疑論證過程只考慮了地質的靜態狀況,沒有考慮蓄水後可能帶來的地質條件質變。蓄水後,庫區微震已經明顯增多。。由於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規模的開山動土,使本來就脆弱的三峽生態環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庫區周圍的建築裂縫,山體滑坡加劇。由於三峽工程而新建的新縣城比如湖北的巴東縣信陵鎮黃土坡社群和奉節的寶塔坪都由於嚴重滑坡,使新縣城不得不轉移陣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震多發,據統計,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14次,最大震級2.9級,其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水庫誘發的地震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區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而為了治理這些災害,截至2010年3月中國已經花費了120億元人民幣。 重慶山下庫區近一半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嚴重。三峽庫區重慶境內有超過一萬處隱患點。截至2010年已發生地質災害252處。截至2010年5月,自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新生突發地質災害增多。庫區共發生形變或地質災害災情30多處。對景觀與古蹟的影響.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蹟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遊”,#重定向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張桓侯廟位於重慶雲陽縣縣城的對岸,依山傍水,是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巨大祠廟建築群,古建、碑刻等頗多。廟前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從長江上抬眼望去,極其宏偉。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門按照“整舊如舊”原則對張桓侯祠實施了整體搬遷,新址在新雲陽縣城的對岸,東距原址32公里。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中國唯一一座穿-{鬥}-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築,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寨後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由於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後將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但是由於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軟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造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丁房闕—無銘闕均為位於重慶忠縣境內的漢代石闕。丁房闕為雙闕,坐落在忠縣縣城,是罕見的廟前闕。無銘闕位於忠縣縣城外的古驛道旁,原為雙闕,今僅存右闕。現在這兩組漢闕現在都已搬到了地勢較高的忠縣白公祠內。此外,地方政府還對千年古鎮大昌鎮和屈原祠等實行了整體搬遷,對原本的三面臨水的白帝城實施原址保護,使之成為一座江中島,而夔州古城等無法搬遷保護的就只能永埋水底。資金籌集問題.1992年三峽工程建設啟動時,中國國務院決定,除西藏、貧困地區的農業排灌用電、縣及縣以下的孤立電網外,電價每度加價3釐錢,與葛洲壩電廠上交利潤一併作為三峽建設基金。之後十多年裡,每度電加收價格慢慢上漲,甚至有區域性達1.24分。該金額總體收入不明,僅有《中國三峽建設年鑑(2009)》表述的2008年底三峽總公司籌集三峽基金1070.96億元的記錄。三峽工程完工後三峽建設基金改名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繼續徵收,收費年限從2010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基金用於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後續工作,其中用於三峽後續工作的資金是1238億元。三峽上網電價為0.25元,低於火電等其他發電方式,體現了一定的補償意義。2017年以來該基金徵收標準多次下調。財政部於2019年釋出通知宣佈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期限延長6年至2025年12月31日,同時將標準再降低50%。此次下調後,實際執行標準為最初征收標準的28.1%。工程建設相關問題.貪腐問題.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道其中存在部分貪汙腐敗現象。到2004年末,查處的貪汙資金已有4000多萬,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佔移民款。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公佈了三峽工程審計結果,因結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夠嚴格增加建設成本4.88億元。環保手續違規.2005年1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佈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專案名單,其中包括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地下電站。三峽總公司一開始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互不讓步,形成頂牛之勢。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停工,繳納罰款。直到2005年4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重新開工。工程品質問題.2004年1月30日,美國之音報道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曾表示三峽工程品質不好,施工質量不好,原因是施工技術、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不如外國,但大壩是倒不了的。2002年三峽施工期間,大壩即出現裂縫,寬度可以插入成年人手掌,最深的有2米多。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表面發現了80多條裂縫,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品質的紛紛議論。但據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解釋,這些裂縫的確存在,但極為細微,最寬不超過0.2毫米,對大壩安全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這些裂縫的產生均為技術問題,絕非品質問題,世界上其他一切水電站也都存在這種裂縫。2019年旅居德國的水電專家王維洛發表研究,包括變形、滲漏。並引用另一位學者(馬可安)的研究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僅用了16.5公斤鋼筋,"比豆腐渣工程還豆腐渣工程"。潰壩的假設.1985年,第六屆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組織的調查組做出《三峽工程問題調查報告》,反對興建大壩,在諸多原因中,提出因戰爭潰壩而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擔憂。1991年2月,中國力學、應用數學家錢偉長在《海灣戰爭點的啟示》一文中,再度提了這一擔憂。三峽大壩完工、執行至今,對大壩可能潰壩的討論仍在持續。潰壩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假設:外來軍事攻擊、自身工程質量問題、自然災害。無論是否承認三峽大壩存在潰壩的可能性,與錢偉長的觀點一般,認為最嚴重的潰壩後果是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數億人受災。2019年以來,兩岸三地輿論中,出現三峽大壩壩體已變形、即將潰壩的觀點。中國官方、專家和媒體對於此類觀點有過論證、反駁。有評論指,中國大陸方面的論述“似乎都無法動搖一些輿論對三峽大壩‘遲早出事’的堅持和追逐”,“這種無視事實而執拗於傳聞的背後”是反中共和反中國大陸的意識形態。外來軍事攻擊造成潰壩.在國防安全方面,錢偉長等人擔心一旦中國捲入戰爭或者恐怖主義襲擊時,三峽大壩將成為受襲的目標,最終潰壩,波及下游數億民眾。不過樂觀者認為,轟炸這種關係數億人民生命的民用目標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在現代戰爭中不會出現。同時,三峽大壩極其龐大,一般恐怖組織所使用的手段都難以對大壩造成整體性損毀,即使是炸較薄弱的船閘,由於有五級船閘,而且建於與大壩並不相連的罈子嶺,因此也不會引起潰壩。由於臺海軍事對立的緣故,美國國防部在2004年5月曾提出中華民國國軍攻擊三峽大壩的觀點。而在當年6月9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質詢中,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答詢表示,“臺灣有能力做這類攻擊,但不會瞄準三峽大壩,也不會挑釁。”工程質量問題造成潰壩.三峽大壩完工後,工程質量成為關注焦點。2019年以來,對大壩質量質疑在於,壩體已發生肉眼可辨的變形、即將潰壩。2019年6月底,長江汛期期間,Twitter使用者附上兩幅Google Map的衛星圖作比較,一幅顯示大壩呈直線並無異樣而另一幅則顯示大壩有扭曲變形的情況。7月初,已引發中國大陸輿論關注。其後三峽集團澄清,指Google衛星圖並非由衛星直接拍攝,而是基於一系列演演算法處理形成,因此在顯示某些場景時會出現偏差,更表示大壩執行正常。出現扭曲狀況圖拍攝於2018年2月23日,而Google地球2018年9月拍攝的另一張圖片顯示大壩一切正常。後來《新京報》稱三峽工程的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並且在設計的允許範圍內,三峽工程專家組組長陳厚群院士表示水壩體隨著水季都有水平方向位移,三峽壩目前在正4.63mm至負0.24 mm之間來回彈性,不足一公分,所以水泥物體彈性變形只能在精準測量工具中顯現;例如鐳射測量儀,無法達到肉眼明顯可見的程度,若達此程度的結構物早已碎裂崩塌。亦有人質疑Google衛星地圖建築物的影像會受大氣環流、天氣、地形修正資料錯誤等因素影響產生扭曲形變,如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之間的伊泰普大壩,Google地圖上看也是嚴重扭曲。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三峽大壩變形、即將潰壩論再起。7月10日,中國電信湖北宜昌分公司與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開通三峽大壩“雲監控”網路直播,採用5個機位、800萬畫素高畫質可旋轉攝像頭24小時公開直播三峽大壩各角度狀態。自然災害造成潰壩.三峽大壩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均有一定的抵抗能力。2010年7月19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評論員白巖松轉述長江水利委主任蔡其華的觀點,“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到三峽大壩上”。引發中國民眾對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關注,是為三峽大壩防洪能力報導爭議。 |
143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8 | 大學 |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授權頒發副學位和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副學位和學士學位,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歷史.中國.封建時期.「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尚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謂:“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則虞癢近是也”。虞舜時,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鄭玄:“上庠為大學,在王城西郊。”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均是當代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戰國時期,齊國國君田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中國思想史上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可見於稷下的記載。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環淵、魯仲連等戰國名學者,名氣稍遜的彭蒙、季真、王鬥、田巴等都曾在此講學,荀子更是做過祭酒,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寫照。皇朝時代.中國在漢朝時,長安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俾使出色的學生可進至太學深造。隋唐以後太學改稱國子監。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國子監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不同於今日之大學,乃因國情差異所致,惟不可否定其大學的本質。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中國傳統的學校以培養公共政治服務的官員仕人以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偏重儒學人文教育。另外,還有專門學科部或者專科性的高等教育機構。南朝宋時設有儒學館、玄學館、文學館、史學館。合併後,分儒、道、文、史、陰陽五部學。唐朝的國子監設有律學館、書學館、算學館。明朝時,設有專門培養外交翻譯人才的四夷館。此外,尚有兼具人才培養功能的專門性的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的機構,如醫學領域的太醫館等,天文曆法領域的司天監等。還出現過綜合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如南朝之宋朝設立的華林學省,相當於今日的中央研究院。近現代.明天啟三年,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將歐洲的各類學校譯為「小學」、「中學」、「大學」。《職方外紀》卷二雲:「歐邏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有小學。」十九世紀清廷屢次敗於西方國家,從而推動自強運動、推行洋務 ,成立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學堂等翻譯西學。傳教士則在上海等地建立學院(colleges),教授西式課程。1895年甲午戰敗、八國聯軍清廷出逃、再加上1905年日本戰勝俄國,才讓西化成為政治、知識界的主流意見,傳統的科舉也廢止。從此大學開始成為菁英培育的重要機構。民國初期由在德、法國留學過的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1912-1913)。蔡重視學術自由,制訂高等教育法規區分專科學院和大學,對於後續大學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招募陳獨秀、胡適等知名學者任教。北大師生創辦的〈新青年〉、〈新潮〉雜誌引領全國風潮,使北大成為大學的龍頭。蔡的治校觀念深受德國影響,強調學習的自由、教授治校等。隨著蔣夢麟、胡適等留美學者的歸來,美式的大學治理及實用主義的教育理念,透過1922年及1924年的大學法修正而成為主流。大學不只應包含基礎學科科學、還包含應用學科,大學行政由行政,主導,大學在學術研究之外,還負有社會責任。北洋政府大學數目由8所增加為1923年的35所,學生人數則從3,500左右增加到月13,000人。知名的大學,除了北大之外,有浙江、武漢、交通大學,清華學堂則以庚子賠款創校;私立大學則有南開、另有教會創辦的大學,如燕京、金陵、東吳等。國民政府在北伐之後,由於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得以發展,大學數目持續增加、學生在1937年時增加到31,000左右。各學科的必修課程逐漸遵循共同的標準,選修課也開始建立指引,新的教科書逐漸出現,大學教師的水準受到重視,開始教師素質的評鑑。由於對大學教育的品質有所顧慮,教育部邀請國際聯盟派遣團到華考察並提供建議。最後建立全國的大學招生考試,另各校設立畢業考試確保學生的素質。大學的研究、如中國文史、人類學及社會學的田野研究、農業與工業的開發,工程的研究逐漸開展。大學主要分佈在沿岸的城市、上海和北京最多,西北和西南闕如。抗戰時期(1937-1945)則是另一個高等教育的階段。許多學校為躲避戰火而搬遷到原本沒有高等教育的地區。如北京、清華、南開大學在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1938)。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及北洋工學院則成立西北聯合大學,最初落腳在西安。但青海、蒙古、新疆、寧夏等地仍無高等教育。中國共產黨在民國時期開始嘗試高等教育,但由於資源缺乏加上戰亂,成效較為有限。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學由國民黨成立,但由於行政單位及師生有大量的共產黨,訓練出一批共產黨早期人才,卻於1927年四一二事件中廢校。1934年共產黨「長徵」抵達延安後,成立在抗日軍政大學(1933)、中國女子大學(1939)、延安大學(1941)等短期教育機構培養黨內青年。由於以革命為導向,學術自主本來就不是這些學校追求的目的,1942-1944年的整風運動又壓制延安早期的相對自由的思想,奠定以毛澤東主義指導共產黨的高等教育。小學以上的女子教育約在1900年代,最早由教會的書院提供,清末的革命志士如秋瑾也提倡女學。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於1919年升格為學院,是第一個接受女性的女子教育機構。北大則在1920年開始招收女生。1922年已有31所大學接受女性入學。1931年,全國大學的女學生約佔10%。香港.在香港設立大學的構想,於1880年由第八任香港總督軒尼詩提出,但當時教育委員會認為香港尚未具備設立大學的條件,計劃遭到擱置。直至1908年,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公開提出要創辦英國式的香港大學,並向在香港經商的外籍商人籌募開辦大學的經費,居港的印度籍商人麼地率先捐出15萬港元作為建築費用及3萬港元用作營運經費,在香港營商的銀行和洋行,包括太古、滙豐和怡和等,都紛紛出資贊助,而海外華僑亦捐款支援,在籌得所需經費後,大學的首幢教學大樓於1910年在般鹹道與薄扶林道交界處動工興建,政府同時配合首所大學的成立提出條例草案及展開立法工作,於1911年透過《1911年大學條例》,於1911年3月成立的香港大學成為香港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於1912年落成後於同年開課。由於早年香港奉行精英教育制度,香港長期只有一所大學,經多年爭取後,香港第二所大學是196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後來香港政府推動相關香港經濟轉型,1985年10月,香港總督尤德在施政報告中宣佈香港將興建第三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於1991年成立。在香港只有三所大學的時期,香港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考入大學,於是社會便有增加大學學位的意見,香港政府於是將多間學院升格成為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於1990年代相繼獲準升格成為大學,香港樹仁學院於2006年升格為香港樹仁大學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經多年爭取後亦於2016年獲批准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恒生管理學院於2018年10月升格為香港恆生大學,為香港第二間私立大學。香港的大學,除私立大學外,都是法定機構,由專屬法例訂其明其最高管理架構的組成及許可權,並賦予大學享有自主權。私立大學,一般不屬法定機構,則要依據《專上學院條例》註冊,亦可取得比《教育條例》註冊更多的自主權。大學需設有完善的管理架構,確保其開辦課程的質素,並由政府及評核機構授予自行評審資格,尚未獲授予自行評審資格的院校,亦需在最少三個學科範疇取得學科範圍評審資格。香港的學位課程主要分為教資會資助課程及自資課程,前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院校開辦,後者不論教資會資助院校或自資專上院校均有開辦。八間由教資會分配政府撥款,開辦受教資會資助學位課程的院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並由教資會分配以三個學年為一週期的補助金。香港公開大學及香港樹仁大學屬於自資院校界別,由政府設立專項計劃撥款資助,前者透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開辦受政府資助的學位課程,後者亦於2017年獲納入政府為自資院校而設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香港的專上院校除透過以上形式取得政府的資助外,向善長及私人機構籌款亦是經費的主要政府亦設立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專上院校向社會人士及工商機關籌募善款,從而推動香港專上教育的發展。於1990年設立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香港各大學所開辦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主要招生途徑,只有香港樹仁大學的各類學位課程仍需直接提交申請。香港對「大學」及對應英文“University”作為機構名稱的使用設有限制,除了已經由立法會透過或取得行政會議同意之外,任何公司機構及院校都不得在名稱包含「大學」及英文“University”的字詞,海外大學在香港開辦的課程則屬例外。由於「學院」在香港社會有比不上「大學」的觀感,因此除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這三所成立時已為大學的院校外,其他香港大專院校都一直爭取獲準正名為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爭取升格為大學期間,校長張仁良承認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可解決教育學院學生因為「學院」名稱產生自卑感的問題。由於升格大學被認為有助收生,繼教院升格大學後,珠海學院先後向政府提交升格大學的申請,明德學院、東華學院和明愛專上學院亦已表達升格私立大學的意向,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則因為是在香港開辦課程的海外院校,其自行更名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並沒有違反香港對大學命名的規限。西方.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後來才統一改稱“大學”。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西方早期不少大學為教會主導之下設立,在英國和美國,許多大學的校名遺下其影響的痕跡,如:聖安妮等等,均與基督教聖徒相關。歐洲大學之母.歐洲有兩個大學之母。一個是1088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建立的博洛尼亞大學,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所大學,因而有“大學之母”之稱,這所學校先由學生組織起來,然後再招聘教師。而法國巴黎大學則是先由教師組織起來,之後再招收學生。再者,據1987年新編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條中說明:另一個則是1810年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並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這種模式在美國最早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效仿,到現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採用。其他地區.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西北30公里的一座古城--塔克西拉,1980年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原因是早在西元前7世紀這裡已是該地區最早的高等學校所在地。大學的職能和作用.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大學的精神與理念.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大學精神往往內化為大學的操守與觀念,外化為培養人的實踐與大學的社會貢獻。長期形成的大學精神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時間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蘊豐厚。東亞大學的精神.東亞大學的源頭在春秋戰國時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道”的產生標誌著中國精神的起源,也是東亞大學精神的起源。《大學》開篇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士志於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是東亞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自主與他主,是東亞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要根源;明道、變道、弘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發展的走向。在中國曆代大學中,“士”是個關鍵概念。“士志於道”即“士”追求“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多樣性的“士”,透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這便是東亞古代大學精神的基本原理。西方大學的理念.在西方歷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學理念,他在《學部衝突》一書中表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為現代大學的科學探索與人文理性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洪堡的大學理念實際上是康德大學理念的實踐,洪堡大學建立了現代大學制度,確立了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大職能,並把科研看作是大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大學精神的一個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人們探求未知的習慣作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它們解決了大學和公權力、大學和教授之間的關係。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排斥不法干預,鼓勵教授與學生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體。19世紀,英國國教會牛津運動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出了通識教育和智育是大學之本質的理念。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賈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以存在哲學為基礎的大學理念,其最突顯之處在於強調大學應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展的整體性。二戰後的美國在大學理念上頗有建樹,雖聲調不一,但總體上是力求實現人的發展,其指導思想是現代人文主義。大學與社會.大學的發展和所處社會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1975-1995之間的美國大學可作為好例子。1960年代及70年代初美國社會歷經了大規模反對越南戰爭的示威、以及聲援民權運動的遊行,校園裡的學生甚至教授都有密切呼應。1975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社會和大學可說進入新的階段。各大學採取保障弱勢的行動。校園裡,自由派的師生堅持設立政治正確的規範,禁止歧視的言論和行為,而保守派則強烈反對這些限制。大學開始關注女性教師及學生的權益,設立了處理性騷擾和歧視投訴的機制女性教師倡議保障女性教育與工作權等。相關術語.歷史上的類似機構. |
143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39 | 長江 | 長江,又名揚子江,在上海市匯入東海。長江流域覆蓋中國大陸五分之一陸地面積,養育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經濟帶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帶之一。長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河,長江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文化的母親河,孕育了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2019年,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約佔中國GDP的24%,人口規模達到2.27億。長江流域生態型別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多種瀕危動物如揚子鱷和達氏鱘的棲息地。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長江取水、灌溉、排汙、運輸、發展工業、當作邊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工業化年來,長江受到工業汙染、農業徑流、河沙淤積、溼地和湖泊減少的威脅,因而加劇季節性洪水的發生。故長江部分地區已被劃為保護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稱.「江」字.“江”字在文言文經常用來專稱長江。關於漢字“江”的語源,1976年羅傑瑞、梅祖麟提出“江”的上古漢語擬音與南亞語系某些語言的“河流”近似,認為“江”借自南亞語系,例如色當語/tɕhu/,由此批評「江」字源自漢藏語系的假說。春秋戰國時的古籍《尚書·爾雅》、《左傳》等都有對“江”的記載。自漢代起,始稱長江為“大江”,六朝時出現了“長江”的名稱。各河段的名稱.長江自江源至宜賓各段有獨立的名稱。江源至當曲河口稱沱沱河,蒙古語“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緩慢的紅江”,藏語稱瑪曲,即“紅河”;以下至玉樹巴塘河口為通天河,藏語稱“直曲”作為整條長江的名稱。歷史變遷.遠古時期,長江流域大部分被海水淹沒。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生於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了崑崙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同時,雲夢澤、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聯,從東向西,經雲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地中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今長江的形成發在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到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到了新生代始新世時,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併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起,江水浩浩蕩蕩,注入東海,今日之長江形成。流域地理.長江流域位置在北緯24°27′~35°54′,東經90°33′~122°19之間,跨越11個緯距,32個經距,呈東西長,南北短的流域形狀。流域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大階梯狀:一級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橫斷山脈,一般海拔在3500-5000米;二級階梯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在500-2000米;三級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長江流域的地貌型別複雜多樣,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佔84.7%,平原面積僅佔11.3%,河流、湖泊和水庫約佔4%。長江源流當曲以下依次為通天河、金沙江。金沙江以下,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通稱長江。在通稱長江的各江段又有各自的名稱。長江干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計11個省級行政區,支流流經貴州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8個省級行政區部分地區,流域覆蓋19個省級行政區。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梁子湖、巢湖和洪湖等。中國大陸境內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有77%分佈在長江流域。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透過大運河匯入長江。地質地貌.長江可能有4500萬年地質歷史,流域處於中國中部;橫貫東西,地跨中國地貌的三大階梯,面積180萬平方公里,高度從江源的海拔5400米處降至吳淞口海平面。流域內面積廣大,地貌型別複雜,地面高差懸殊,包括: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與平原等各種形態。按形態成因型別與逐級區劃原則,流域內地貌可劃分為西部高原高山區。廣元一雅安以西的高原高山區,又可再劃分為江源高原淺丘區與金沙江高山-峽谷區2個二級地貌區,前者高原面海拔4500-5000米.後者山頂一般3000-4500米.少數是達到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區,被冰川所覆蓋。襄陽-宜昌-凱里以西的中部中山低山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秦巴山地區、南側的鄂黔山地區與處於此二者之間的四川盆地3個二級地貌區。前二者高程均在200米左右,後者在1000米以下。東部丘陵平原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淮陽低山丘陵區、南側的江南低山丘陵區與二者之間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另外,還可依次劃分出若干三級地貌區和四級地貌區,如江漢平原區、洞庭湖平原區、鄱陽湖平原區、巢湖平原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區、漢中盆地區、南陽盆地區、長江三峽高山峽谷區等等。全流域周邊多山地圍繞,西有芒康山,北有崑崙山、巴顏喀拉山、秦嶺與大別山,南有五嶺、武夷山與天目山、在流域內有山地、丘陵、平原等眾多的地貌型別,其中山地和丘陵佔84.7%,平原佔11%。流域地勢呈階梯狀向東降低,大致以廣元一雅安以東和襄樊-宜昌-凱里一線為界。分為西、中、東三大地貌區。西部為高原高山區,面積60.19萬平方公里,總地勢向東南降低,又可分為南北兩區:北部為高原淺谷區,高原面高程在4500-5000米。原面上河谷在近期仍有強烈活動。沿江大的活動斷裂帶常有地震發生。上游.據習慣說法,長江干流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跨越中國地理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長江發源自唐古拉山冰川,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各水系為長江源,以下至四川宜賓的長江干流稱金沙江,岷江匯入後始稱為“長江”。長江干流自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又稱“川江”,在四川盆地南緣和巴東峽谷中穿行。江源.長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部,源流主要有沱沱河、當曲和楚瑪爾河三支,其中沱沱為長江正源。當曲是長江三源之一的南源,源出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河長352公里,流域面積30,219平方公里,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其長度居江源諸河之冠。河口流量220立方米/秒,水流量是沱沱河的數倍。“當曲”藏語意為“沼澤河”,源頭是一條叫“多朝能”的小溪,在穿過地下水源豐富的上游沼澤地帶、並有較大的支流如布曲、尕爾曲等匯入後,得到豐富的水源補給,水量迅速增大。《禹貢》中提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後人自此以為岷山為長江源頭。自漢代一直到唐宋乃至明代,人們普遍認為岷江為長江源頭。《漢書·地理志》曾對金沙江描述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其是長江一條支流。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長江上游的許多河流都進行詳細描述,尤其是金沙江。此後的著作中對金沙江上游不斷推遠。明代徐霞客對金沙江和岷江實地考察後寫下著名的《江源考》,在文中對岷江源頭說提出明確質疑。最後他自己做出判斷:“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江為首。”清代康熙年間繪製的《康熙內府輿圖》繪出通天河和木魯烏蘇河,並指出木魯烏蘇河為通天河最遠的一源。乾隆年間齊召南的《水道提綱》中進一步指出通天河即為金沙江上源。同時文中較為全面的描述尕爾曲、沱沱河、當曲、冬曲和楚瑪爾河。長江最上源河流情況基本清楚,但沒有進一步指明到底哪一條為主源。民國年間,有人對江源進行考察,其結果見於1946年版的《中國地理概論》,書中寫道:“上游青海境內有南北兩源,南源曰木魯烏蘇,北源曰楚瑪爾。”1976年夏中國江源考察隊得出:“長江三源說:沱沱河雖與當曲長度相當,但沱沱河流向順直,位置居中,為正源,當曲水流量和流域面積均遠大於沱沱河,可稱南源,楚瑪爾河橫貫江源地區北部,流域面積較大,可稱北源。”1986年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江源進行一次考察,主張當曲應為正源。經過幾次考察,長江出現“一源”、“兩源”、“三源”諸說。金沙江.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位於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長3464公里。金沙江跨越中國地形兩個階梯。其流域的曲麻萊和宜賓之間正好是第一、第二階梯的過渡帶,金沙江在橫斷山脈深谷中蜿蜒向前。橫斷山脈北高南低,金沙江在其中650千米的距離中下降1400米之多,平均每千米下降2米。在3464千米流程中,河流下切形成的峽谷河道長度逾2000千米,江面與兩岸群山高差在1000米到1500米之間。同時與怒江、瀾滄江構成三江並流的自然奇觀。到達雲南麗江石鼓鎮時金沙江迅速拐彎,由東南折向東北,至三江口再轉向南,然後折向東。這個長達370km的彎曲被一些地理學研究者和長江愛好者稱為長江第一彎。在橫斷山區,金沙江主要被海拔5000米的沙魯裡山和海拔4500米的寧靜山夾峙。四川得榮至雲南奔子欄一帶金沙江段被稱為“乾熱河谷”,植被稀少。川江.長江自四川宜賓岷江口以下經四川、重慶至湖北宜昌的這一段又稱川江,全長1040公里。川江蜿蜒曲折,並沒有從四川盆地中間穿過,而是沿四川盆地邊緣群山中流過,但其支流岷江和青衣江水系則灌溉整個富饒的成都平原。長江三峽位於川江的奉節縣至宜昌市之間一段。長江川江段匯入的主要一級支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川江沿岸有數個大城市,包括宜賓、瀘州等,其中最大的城市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中游.長江中游主河道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其中湖北省宜都市至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口城陵磯一段,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又稱荊江。荊江河道曲折,水流遲緩,造成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長江最易氾濫的河段,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為了減輕洪水的威脅,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下荊江裁彎工程。長江中游沿岸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管理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下游.長江自江西九江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為下游。此段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江西境內段稱“潯陽江”,安徽境內江段又稱“皖江”,大致為東北流向,直至江蘇南京才轉折向東進入鎮江、揚州,因此該段右岸的廣大地區自古又稱江東。這一段河道在皖南、皖中、寧鎮丘陵與北岸平原之間蜿蜒,右岸常有臨江的石磯,河床在石磯處變窄然後又展寬,形成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河床。銅陵大通以下江段受海潮影響,水勢和緩,沙洲顯露。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秦淮河等。長江從鎮江至長江口長約312公里,這一段即將入海的河道因古代有揚子津渡口,因而又稱“揚子江”。江陰以下江段又稱河口段,江面從江陰附近的1200餘米向東迅速展寬呈喇叭狀,至長江口已寬達91公里。京杭運河在揚州、鎮江與長江相交,淮河水量的80~90%經京杭運河從北岸匯入長江。江南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內河網密佈,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太倉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經長江最後一條重要支流黃浦江在吳淞口匯入長江。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形成的長江三角洲西端以鎮江、揚州為頂點,北至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大茅山、天目山為西南界,包括江蘇、浙江兩省部分地區和整個上海市,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是一片坦蕩的大平原,只有少數低山像孤島一樣矗立在平原之上。這裡海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潮間帶淺灘。三角洲自全新世以來,年均向海推進約40米。長江下游有以中國最大的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文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總稱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為中華文明。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稱世界之最。長江文明,特別是長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流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長江上游流域的三星堆古蜀國文明水平不亞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黃河流域同時代的古文明。自從東晉始,江東便開始成為中華經濟的重心地帶之一。長江水利.長江流域綜合利用任務廣泛而複雜,涉及國民經濟各有關部門及流域內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1990年國務院批准同意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的任務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治澇、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水土保持、中下游幹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調、水產、下流沿江城鎮佈局、城市供水、水源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旅遊等,並指出流域規劃工作要堅持“統一規劃,全面發展.適當分工,分期進行”的基本原則,正確地解決遠景與“近期”,幹流與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水電與火電,發電與用電,整體與區域性以及水土和生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關係航運.長江是世界上運輸量最大的河流,2012年長江干流貨物運輸量為18億噸,連續第6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長江江蘇段貨運量約佔整個幹流的七成,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2010年,長江水系內河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佔全國內河運輸總量的75.3%和78.0%。。長江流域內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條,總計通航里程約7×10km,各項運網密度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江全水系干支流3600多條,至2010年底,全水系通航里程8.8665萬公里,佔中國內河通航里程的70%,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6064公里。幹流從雲南水富到長江口通航里程2838公里。運網密度每萬人高於中國平均50%,運網密度每100km為中國平均的3倍多,綜合密度和經濟相關密度也在中國平均2倍以上,顯示出長江水系航運網的優勢和在全國內河航道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於受航道水深和長江大橋淨空高度等條件的限制,歷史上,只有蕪湖以下航道可全年通航海輪,2.5萬噸級海輪必須乘潮才能抵達南京,南京至武漢最大隻能通航5000噸級海輪。經過對長江干流航道進行大規模維護,2011年太倉至長江口建成12.5米深水航道,5萬噸級海輪可滿載雙向通航,10萬噸級滿載貨船可乘潮抵達。南京至太倉建成10.8米深水航道,3萬噸級海輪可以滿載直達南京,12.5米深水航道將於2015年上延至南京,屆時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可乘潮透過。南京至蕪湖段2011年建成豐水期10.5米水深航道,可通航3萬噸級海輪,其他月份航道水深7.5米,可通航1萬噸級海輪。安慶至蕪湖段2013年航道維護水深提高至枯水期6米、洪水期8米,可常年通航1萬噸級海輪。荊江航道條件較差,安慶至武漢枯水期航道水深4.5米,4月至11月可通航5000噸級以下海輪,航道水深5米至7米。城陵磯至武漢江段每年5—9月可通行海輪,航道水深在5米以上。目前,長江海輪航線由武漢向上遊延伸228公里直達城陵磯。按自然條件和經濟聯絡來分,長江水系自上而下大體可分為6個自成體系且又透過長江干流相互聯絡的地區航道網:即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航道網,包括金沙江、長江干流、岷江、沱江、涪江、渠江、烏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橫江、牛欄江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1×10km;以長沙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網,包括湘、資、沅、澧和洞庭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0km;以武漢為中心的漢江航道網,包括長江干流、漢江及其他支流,總計通航里程約9300km;以南昌為中心的鄱陽湖水系航道網,包括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袁河、昌江、鄱陽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5000km;以合肥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網,包括南淝河、巢湖湖區、饒河、洲河、兆河、得勝河、羅昌河等,總計通航里程約30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航道網,包括蘇申內外港線、江南運河、長湖申線、丹金溧漕河、錫澄運河、蘇瀏線、杭申甲線、蕪太運河、張申線、六平申線等等,該地區為長江水系航運最發達的區域,總計通航里程約20000km。水利工程.長江流域有大量大型水電站,其中在幹流上已建成及在建的總裝機容量120萬kW及以上大型水電站及其總裝機容量如下:其他水利工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派出副部級流域管理機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駐武漢市。長江橋隧.在古代,長江干流上曾多次架設臨時性的浮橋。第一座有確切歷史記錄的長江浮橋架於東漢建武十一年,此後幾乎歷代都有在長江上架設浮橋的記載。長江干流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長江大橋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武漢長江大橋作為“一五計劃”的重點專案於1957年建成通車。武漢長江大橋是公鐵兩用橋,1959年又建成了鐵路橋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1968年,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也是長江下游幹流上的第一座大橋。三年後,又一座公鐵兩用橋枝城長江大橋在湖北宜都建成。1955年至1977年,長江干流上共開工新建大橋8座,至1982年已完成7座。然而改革開放初期,自1978年起長達14年間一直沒有新的長江大橋動工,橋墩已於1979年全部出水的九江長江大橋也被迫下馬,直到1991年新的長江大橋才陸續投入建設。1990年代,包括復工的九江長江大橋,共建成大橋9座。進入21世紀後,由於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長江大橋的建設進入井噴期。自2000年至2012年,長江干流上共有50多座大橋建成通車,並有多座大橋正在施工。長江橋隧第一.1957年,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2008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隧道武漢長江隧道通車試執行。2012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地鐵隧道武漢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通車試執行。沿岸中心城市.長江沿岸的中心城市,包括三個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環境.汙染與破壞.由於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流域重大開發工程等的影響,長江流域的湖泊正面臨著面積急劇萎縮,物種喪失、生態系統退化、水體富營養化、洪水調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據長江委釋出的水資源公報,2011年共有342.1億噸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排入長江流域河道,約佔長江入海水量的29.7%,主要超標專案為氨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等。雖然劣Ⅲ類河長比例五年來逐步減少,但部分水體汙染仍然十分嚴重。劣Ⅲ類水體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段岸邊和部分支流,全流域二級水資源區當中以太湖流域、湖口以下幹流和烏江流域水質最差,達到Ⅲ類水質的河長比例分別僅為16.2%、36.2%和50.4%,其餘地區均在65%以上。長江流域水質總體來看,幹流好於支流、幹流非汛期略好於汛期、支流汛期略好於非汛期。最近的研究顯示,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長江源頭和上游區冰川融水增多,多數湖泊面積短期內呈擴大趨勢。但隨著時間推移,冰川面積將大幅度減少,冰川融水將逐步減少,可能導致長江上游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源的湖泊萎縮甚至消亡。2003年“追尋通江湖泊”活動的調查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溼地面積呈急劇萎縮趨勢,原有的100多個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石臼湖3個,導致江湖生態系統遭到重創,防洪蓄洪能力明顯降低。有研究統計,1950年代初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因圍墾所減少的湖泊容積,相當於淮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1.1倍,或五大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1.3倍。橫跨長江的三峽水電站完工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但三峽工程的建設也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態問題。研究報告顯示,三峽工程水庫的執行,導致了庫區富營養化程序加快和支流、庫灣藻類水華頻發。大壩清水下洩引起長江干流河道劇烈沖刷,使得壩下河道水文情勢變化,進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關係改變,使得湖泊水情與溼地生態明顯調整。長江特有魚類繁育和四大家魚魚類產卵場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生存等受到嚴重影響。2010年8月,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發表了《“毒”隱於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該報告稱,在取自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四市的野生鯉魚和鯰魚體內,均測出了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2020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干流已全面達到Ⅱ類水質。長江保護.位於青海省的三江源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云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然而,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生物多因汙染及被捕獲的原因而瀕臨滅絕,包括已長時間未有找到蹤跡的白鱀豚及白鱘被普遍認為已滅絕,另外如揚子鱷,長江江豚,達氏鱘等生物亦因數量急劇下降而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加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宣佈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透過《》,該法律從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長江保護法之下全流域近70%沿岸劃為保護區從此禁止任何工業區,現有工業區逐步關停剩餘流域要取得工廠審批原則上也極度困難,同時禁止重汙染企業向長江上中游轉移,禁止在干支流乾線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專案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岸線三公里範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礦場尾礦庫也全面被禁。202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2025年年底,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幹流水質保持Ⅱ類。旱澇災害.長江歷史旱澇在時間上分配不均勻。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藍皮書第5號《氣候》公佈的全國1000餘年的“旱澇型年表”資料顯示,一千餘年來,長江流域經歷了三個大幹溼氣候週期振動,其溼潤期和乾旱期最短為120年,最長達220年,其間各包括3~5個小旱澇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進人新的溼潤氣候期。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地域分佈特性極強,各地區發生不同程度旱澇災害的差異甚大。根據中央氣象局頻率分佈圖。流域發生比較嚴重乾旱的頻率平均為5.55%,中下游地區受旱機會高於上游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乾旱頻率高達9.0%以上,為全流域最高幹旱頻率區;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區,中心最高幹旱頻率為7.0%以上。流域洪澇災害的平均頻率為7.97%,顯著高於乾旱頻率。洪澇災害的地區分佈大體上與乾旱相同,即中下游地區普遍高於上游地區。在幹流中下游和兩湖地區有一東西向的洪澇災害高頻地帶,其中鄱陽湖北部和洞庭湖沅江、澧水至中游荊江河段為洪澇災害的兩個高頻中心區,中心頻率高達12.0%以上;長江上游的嘉陵江和漢江上游地區為第三個洪澇災害高頻區。上述洪澇高頻地帶和中心與初夏中下游的梅雨雨帶、盛夏上游集中性降雨雨帶以及流域的主要暴雨中心位置基本吻合。 |
144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1 | 衝力說 | 衝力說是六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一個學者約翰·斐勞波諾斯提出的。他否認天體由神靈推動的自然觀。他認為造物主創世之初就賦予天體一種“衝力”。這是一種不隨時間流逝的動力,這種動力可以維持物體永遠運動下去。因此,運動的物體一般並不需要經常有個推動者和它接觸。背景.中世紀時,衝力說透過回教徒再傳回歐洲。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的唯名論者奧卡姆的威廉開始對當時佔統治地位的亞里士多德的力學進行批判。理論.奧卡姆的威廉同意斐勞波諾斯的設想,說上帝可能開頭給予天體一種不隨時間消逝的衝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種各樣的天神、天使推動天球。他完全否定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關於上帝存在的第一條證明,即天體運動需要一個原動者。他根據磁棒可以使一塊鐵動起來而不需要直接接觸的事實提出,一個運動的物體不一定需要另一個物體的持續地接觸作用。失敗的初現.在牛津,衝力的討論參與者主要還有沃爾特·伯利和赫特斯柏立的威廉,不過這種學說很快就失勢,到了十五世紀時,牛津的學者大多數都講授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了。布里丹的衝力說.但是衝力說在巴黎大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巴黎大學的校長讓·布里丹和學生薩克森的阿爾伯特 (哲學家)都是衝力學說的堅定支持者。布里丹稱呼促使物體運動的性質為衝力,這衝力是由推動者傳送給物體,促使物體運動。他否定了衝力會自己消耗殆盡的想法。布里丹認為永存不朽的衝力是被空氣阻力或磨擦力等等逐漸抵銷,只要衝力大於阻力或磨擦力等等,物體就會繼續移動。布里丹的衝力與物體密度和體積成正比;速度越大,衝力也越大;物體內部的物質越多,就能夠接受越多的衝力。從日常觀察中,布里丹想出許多反例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儘管與慣性的摩登概念極為相似,布里丹只把自己的理論視為亞里斯多德基本哲學的微小修正,堅持許多其他亞里斯多德派的觀念,例如,他認為運動狀態與靜止狀態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布里丹又主張,衝力不但適用於直線運動,也適用於圓周運動,促使物體呈圓周運動。巴黎衝力說學派的另一代表者是尼克爾·奧里斯姆,他創立了一種用圖解表現速度的方法。他用一條地平線代表運動物體所走的距離,再在地平線盡頭畫一根和地平線垂直的線,代表物體在這已知點的速度。把垂直線的上端聯接起來,就形成一個幾何圖形,是長方形就表明是均勻運動,是三角形就表明是不均勻運動,是曲線就表明是不規則的或“不均勻的”運動。奧里斯姆於1377年發表的著作《天地通論》提出,當自由落體在加速時,其重量並沒有增加,而是衝力增加。假設,挖掘一條直線隧道,從地球表面的A點,穿過地心,挖掘到地球表面的B點,然後將一個重物落入這隧道,則它會從A點,經過地心,移動到B點,就好像單擺從一邊搖擺到另外一邊。但是,從地心到B點的路途中,它是呈升起狀態,而重量只能造成物體掉落,因此衝力與重量不同。式微.衝力說事實上到了十五世紀時已經有點變質了,不過沖力說在十六世紀初葉還有人講授。這個學說的衰退是從英羹恩的馬昔樂開始的。他設想衝力就像熱一樣。物體離開運動最遠部分,衝力最弱,就像一根棍子離開熱源最遠的一頭最冷一樣,物體離開其推動者後,衝力就平均分佈到全身的各個部分,就像棍子離開火之後,熱就平均分佈出去一樣,最後衝力逐漸衰退,就像棍子的熱散掉一樣。 |
144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2 | 法語 | 法語。由於法國和比利時建立的殖民帝國將法語引入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區,非洲法語成為大部份國家的第二語言,特別是加彭、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模里西斯、塞內加爾及象牙海岸等國。現時全世界有1億人將法語作為母語,另有2.8億人使用法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大法語分支,兩者在發音與口語詞彙上有所區別,但書面形式則一致。歷史.4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法國,拉丁語開始在法國流行。至5世紀,拉丁語已經廣泛取代了原先通行於法國的高盧語。在高盧境內,隨著羅馬移民的增加,高盧與之使用的通用拉丁語融合形成通俗拉丁語。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說日耳曼語的法蘭克人在高盧建立王國,這時他們的通俗拉丁語受到日耳曼語的影響,除了部分日耳曼詞彙進入,在發音方面也造成顯著的影響,故現今法語與其他羅曼語言在聲韻上有明顯的差異。6世紀之後通俗拉丁語變化急劇,到了8世紀後高盧地區的居民已經不能理解拉丁語,傳教士改用當地語言傳教。現存最早的法語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言。14世紀後進入中古法語時期,法語丟棄了古法語的格變化,詞尾的子音也脫落,口語已經無法辨別動詞的人稱,變成 Non-pro-drop 語言,不能省略主詞。但在拼寫方面保留了無聲的子音,並依據語源再加上一些無聲的子音,例如「腳」在古法語中是pié,中古法語時期改寫成pied,加上了一個其拉丁語源頭詞裡面才有的d。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頒布的維萊科特雷法令正式規定法語取代拉丁語、方言和其它地方性語言,成為法律和行政上的官方語言。1635年,黎塞留公爵成立法蘭西學術院,規範書面法語與文法。影響與國際地位.1066年征服者威廉把法語帶到了英格蘭,讓英語產生了劇烈的改變。法語在當時是英格蘭王室使用的語言,所以英語裡的法語措詞往往聽起來比較高階。法國在路易十四之後發展成歐洲的強權,18世紀歐洲各國貴族也欣賞法國貴族的生活方式,法語變成歐洲各國的宮廷語言。直至當代的歐洲,法語是外交場合與上流社會的通用語。法語很早就有規範的形式,16世紀開始便取代拉丁語作為歐洲的通用語,也是國際外交及學術語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衰弱、美國崛起,英語逐漸取代了法語的國際地位。二十世紀以後,受到美國流行文化與網際網路的影響,不少英語詞彙被借進法語。法語現在還維持第二大強勢語言的地位,是眾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例如它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是主要的兩大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官方語言之一,在奧會體系運動賽事的典禮上會先說法語,其次英語,再來是主辦國語言。國際民航組織的護照標準也規定護照的資料頁必須至少是雙語,英國、澳洲護照內印有英語及法語,美國護照則使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此外歐盟的護照也都可以找到法語。當今法語在美洲與亞洲的影響力已逐漸式微。在北美說法語的人口比率呈現下降趨勢,在亞洲的前法國殖民地近年改以英語為主要學習的外語。法語在非洲仍是教育及商業的主要語言,隨著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持續成長與發展,法語的影響力被認為還會再增加。法語方言.法語在法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有多種變體。法國人一般使用以巴黎的法語為標準的“本土法語”,法語方言是以此為基礎發展的,與為方言連續體的德語方言不同,差異較小。法國南部人亦使用受奧克語影響的所謂的“南部法語”、毛利塔尼亞、英國王室屬地海峽群島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也有一些法語使用者。書寫系統.法語採用拉丁字母書寫,並使用變音符號和連字來區分發音、區分詞彙和反映歷史拼寫。字母.法語字母表包含26個拉丁字母。帶有附加符號的字母和連字通常不算在字母表內。變音符號.法語主要使用5個變音符號:」只用在字母e上,表示這個字母發/e/音,如--/ekɔl/「學校」。」用在字母e、a、u上。用在e上方時,表示這個字母發/ɛ/音,如--/pɛʀ/。用在a和u上時不改變字母的讀音,只用來區分同音異義詞,如--「或者」和--「哪裡」、--「定冠詞」和--「這裡」。」可以放在a、e、i、o、u上。用在e上方時,表示這個字母發/o/音。用在其他字母上時,通常是用來區分同音異形詞,如sur「在……之上」和sûr「確定的」。它常用來表示母音字母後面曾經有一個被刪去的字母,如--源於古法語--(拉丁語單詞--),中間的--已經隨著語音流變而消失了。」可以和多個母音字母組合,表示這個母音字母不跟前面的母音字母構成一個字母組合,而分別發音。例如,--「天真的」中,因為i添加了分音符,所以不按照字母組合ai的讀音讀作/naif/。」只用於字母c下面。c在a、o、u前通常發/s/音,如français「法國的,法國人」。關於大寫的母音字母上是否需要變音符號,不同的地區的習慣和指引略有不同:法蘭西學術院主張大寫字母上方的變音符號不應該省略,但是則允許在某些情況下省略大寫字母上方的變音符號。發音.母音.法語是一門母音豐富的語言,主要特點有擁有多個前圓唇母音的音位和鼻化母音。要注意的是,/ɑ/對很多法語使用者來說不再是音位。但是對於/ə/是否是法語中的音素還存在爭論。有人認為它與/œ/同音。說現代標準漢語的人對這三組音比較難以掌握。難點在於區分每一組裡面左右兩個音左邊為清子音,右邊為濁子音。原因在於現代標準漢語不存在不送氣清/濁子音。發清子音的時候,聲帶不振動;發濁子音時,聲帶必須振動。[v]音在漢語拼音所採用的字母裡面,只用來拼寫一些少數民族譯音和外來語。/z/像是四川話“人”字的聲母,現代標準漢語裡沒有/v/和/z/兩個音素,僅在部分方言中出現。顎音,發音的時候舌面貼上顎,氣流同時從口腔和鼻送出。同西班牙語的ñ音,類似「捏」。同漢語拼音l;注音符號ㄌ。現代法語裡面通常發小舌擦音,各地的發音方式略有不同;少數地區和少數情況下也用小舌顫音。有少數法語區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部分非洲國家和法國南部少數地區也有僅使用大舌音。小舌即醫學上的懸雍垂,大舌即舌。子音.類似漢語拼音i、u、ü;注音符號ㄧ、ㄨ、ㄩ讀音規則.由於歷史上的語音演變和拼寫演變的滯後,法語的拼寫和實際讀音有許多不一致之處。世界上的拼音文字可分為不需要音標拼寫的直接拼法、需要音標輔助的間接拼法。世界上上絕大多數表音文字都是屬於直接拼法,即是拼寫都非常規則不使用音標就可以直接正確地拼讀出單詞,儘管法語的讀音規則非常簡單,但法語跟英語一樣需要音標輔助拼寫單詞,法語屬於間接拼法,當掌握規律後可以不用音標正確拼出單詞,拼寫比英語規則,通常在普通的法語字典裡佔一頁的篇幅,但是法語單詞中不發音的字母特別多,同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發不同的音,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發相同的音,看單詞一般可以讀出正確的發音,但不一定能根據單詞的發音正確拼寫出單詞,人們舉例拼寫複雜的言語時通常用法語和英語為例。但是對於使用中文的學習者來說,需要了解一下這些規則:文法.法語是一種屈折語,意即透過詞尾變化來達到語法功能。法語隸屬於拉丁語演變而成的羅曼語族,名詞、形容詞僅有數量、性別的變化,而動詞仍有相當複雜的時態、語態變化。關於法語的動詞形態變化, 以下舉動詞 --“是”為例: |
144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3 | 黃河 | 黃河在中國古代稱作河水、大河,簡稱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六長河流。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群峰之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黃河源頭位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是黃河的正源。 黃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蜿蜒東流,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干流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黃河中游因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於興建水庫以及流域林草覆蓋率提高等原因,近年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據歷史記載,黃河頻繁受到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多次大改道。儘管各朝代政府會修建堤壩,黃河每次改道的洪水都會沖毀原有州縣村鎮,帶來巨大傷亡。黃河中下游流域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與文化重心之一,所以黃河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釋名.“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先秦的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徵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裡。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黃河上源由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包含這一段的黃河稱作“瑪曲”,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歷史.河道變遷.相較於長江及其他世界大河,黃河的形成、貫通在地質史上屬於較為晚近的事件。 約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早更新世,現黃河流域還只有一些互不聯通的內陸水系及遠古湖泊。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和襲奪,經歷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後,各湖盆間逐漸聯通,形成黃河水系的雛形。距今約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甚或全新世初期,黃河才逐步演變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周定王五年入海,為史載大禹治水後黃河第一次大改道。宋仁宗慶曆八年六月,黃河沖決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經聊城西至今河北青縣境與衛河相合,然後入海。南宋建炎二年,為防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黃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直到1855年,黃河主要是在南面擺動,雖然時有北衝,但均被人力強行逼堵南流。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清咸豐年間。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入渤海。1938年6月9日,國軍為阻擋日軍,破壞鄭州黃河南岸花園口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賈魯河、潁河、渦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堵復花園口後,黃河才回歸北道。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2540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最嚴重的是1887年黃河決口,當時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人罹難。源流考證.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群山之間,但真正源頭位置長期以來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古代.《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水經注》有河出崑崙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時期。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裡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明洪武十五年,宗泐和尚奉使西藏歸朝,經過河源地區時,曾對其進行考察,並賦詩一首《望河源》,在詩序中他指出河源出自巴顏喀拉山的東北,而且是黃河和長江上源的分水嶺,這在河源認識上成為了一次突破。清代.清初中原地區和河源地區往來更加密切,時人已經逐漸瞭解到在黃河上源區有“古爾班索羅謨”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製出來。清乾隆中期,齊召南利用《皇輿全覽圖》及其他資料,編著《水道提綱》,其中將黃河上源三條支流中間一支阿爾坦河為黃河上源。現代.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蒐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臺裴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組織對黃河源頭進行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公里,長於卡日曲11.9公里。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誌。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公里,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約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公里。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公里、約古宗列曲為2372平方公里。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約古宗列曲為2.5立方米/秒。據此,1978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水文與自然地理.分界.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依據黃河魚類種群的分佈特點和黃河流域地質歷史,李思忠認為甘肅與寧夏交界地段等低海拔地塹谷地及華北平原地區。上游.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上游河道相繼受崑崙山東脈的阿尼瑪卿山、西傾山及廣義祁連山脈南緣的青海南山所制約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經、岷山、阿尼瑪卿山與西傾山間的若爾蓋沼澤草地,再以S形先轉向西北寬峪谷區,又轉向東北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 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從青海龍羊峽到甘肅、寧夏交界的為峽谷段;黑山峽至青銅峽段流經衛寧平原,地勢平坦多沙洲,兩岸河渠甚多。該區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巖系地段形成寬谷。該區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呈“幾”字形,西起寧夏中衛沙坡頭區黑山峽,東至內蒙古清水河縣的喇嘛灣,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中游.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公里,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游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佔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干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接納了黃土高原大小上百條支流,為黃河支流最多的河段。該河段西側有源於鄂爾多斯的窟野河、禿尾河及無定河等,和始於陝北白于山南側的延川河、延河、雲巖河等注入; 東側有始於管涔山西側的渾河、偏關河及朱家川,蘆芽山和呂梁山西側的嵐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及昕水河等注入。 比降很大,河道窄,坡降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重定向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臺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幹流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的132.5公里河道,衝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即指此處河道經常的東西滾變。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游河道的衝淤變化有密切關係,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干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下游.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公里,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佔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下游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游河段決口氾濫頻繁,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下游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淨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與湖泊.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洮河、湟水、莊浪河 、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黃河流域的主要湖泊有鄂陵湖、扎陵湖、崗納格瑪錯、阿湧貢瑪錯、烏梁素海、沙湖、紅鹼淖、運城鹽湖、東平湖等。幹流峽谷.黃河干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游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游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佈。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公里,佔幹流全長的31.2%。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幹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壺口瀑布.黃河流經晉陝峽谷時形成的壺口瀑布是黃河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中國著名瀑布,為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東為山西省呂梁山脈南端的火焰山,西為陝西省黃龍山。黃河干流奔流至此,上寬下窄,水流直下,非常壯觀。環境與生態.水土流失.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5世紀30年代全球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斷流.1970年代起,由於經濟發展、工業及農業的耗水量大增,大量河水被抽走,黃河的徑流量由1950年代的575億立方米,急劇下跌至1990年代中期的187億立方米,黃河的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從1972年到1999年,28年間,黃河下游幹流斷流22年,斷流最嚴重時,距入海口的長度達704公里。斷流,一度讓河流生態系統瀕臨崩潰,溼地面積萎縮,百姓生產生活受到影響。鑑於黃河斷流情況嚴重,中國政府自1998年起,開始限制用水及修整河道。 2006年,《黃河水量排程條例》正式由國務院頒佈實施。從1999年8月至今,黃河已實現連續23年未斷流。懸河.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裡,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的磴口縣,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魚類.由於建壩、引進外來魚種、斷流、水資源過度利用、水域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黃河近年土著魚類的種群數量及多樣性大幅減少。 近來若干論文將李思忠1965年發表的黃河魚類研究資料、何志輝等1980年代調查黃河水系漁業資源資料與現狀調查採集結果相比較,顯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河魚類多樣性大幅降低,土著魚類種類減少了大約一半。根據水產學者的調查和研究,黃河流域漁獲量自197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魚類群體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漁獲物個體年齡、體重組成也在下降。近十幾年的調査結果顯示,黃河上游優勢種是花斑裸鯉、擬鯰高原鰍,中游的優勢種是蘭州鯰,小浪底水庫以下河段的優勢種是鯽魚。黃河流域禁漁期從2018年起被設定為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涵蓋黃河干流、13條支流,及扎陵湖、鄂陵湖和東平湖;黃河上游青海段自2021年8月1日起在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對天然魚類實行禁捕。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宣佈對黃河禁漁期進行調整:黃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肅段和相關支流從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實行全年禁漁;寧夏段及以下黃河干流、相關支流每年禁漁期設為4月1日至7月31日。保護.中國政府計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加大上游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築牢三江源“中華水塔”,提升甘南、若爾蓋等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創新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旱作梯田和淤地壩建設。推動下游二級懸河治理和灘區綜合治理,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和修復。開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清理整頓黃河岸線內工業企業,加強沿黃河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降低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合理控制煤炭開發強度,推進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最佳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格局,統籌沿黃河縣城和鄉村建設。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廊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於2022年10月30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黃河保護法是繼長江保護法後,中國第二部流域法律。設施.水利樞紐.黃河流域潼關以上地區共有大型水庫26座,中型水庫170座。另請參看:黃河大堤、黃河防凌、汴渠、鴻溝、京杭運河、茅津渡、南水北調工程、河套灌區交通.由於黃河的一些地理及氣候的先天性原因,雖然是中國第二大河,但黃河的航運能力有限,目前僅實現區域性河段季節通航。而黃河的全河段通航也在規劃中。跨越黃河的公路、鐵路設施有:文化.黃河文明.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並稱為中華文化的母親河。旅遊資源.黃河博物館 - 花園口 - 壺口瀑布 - 後岡遺址 - 柳灣墓地 - 北首嶺遺址 - 大河村遺址 - 平糧臺城址 - 廟底溝遺址 - 陶寺遺址 - 老官臺文化- 賈湖遺址 - 仰韶文化 - 花樓子遺址 - 河南龍山文化 - 西水坡遺址 - 大地灣遺址 - 三門峽棧道遺蹟 - 元君廟墓地 - 姜寨遺址 - 半坡遺址 - 裴李崗文化 - 風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遺址 |
144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4 | 林納斯定律 | 林納斯定律中所提出。該定律表示:「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更正式地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單元測試員及共同開發者,所有問題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發現,而且能夠很容易被解決」。軟體審查的一種形式是將程式碼展示多開發者以達成共識。程式碼審查能讓研究者和開發者工作更有效率,且比軟體測試更高效。 |
144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6 | 晏嬰 | 晏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晏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祖籍為宋國。春秋後期外交家、思想家。晏嬰的父親晏弱為宋穆公的曾孫,因宋國內亂而到齊國擔任上大夫,被齊國賞賜以萊地作為封地。據說晏嬰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頭腦機敏,能言善辯。靈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曾在景公時用計除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名居功自傲的將軍,亦即二桃殺三士。晏嬰平時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能堅持原則,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生平.哭齊莊公.齊後莊公六年,表示悲痛後就離開了。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他。」崔杼說:「他有民望,放了他,以爭取民心罷。」出使楚國.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人因他身材矮小,看不起他,就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去。晏嬰不肯進去,說:「我若是出使狗國,那我便會走狗門進國,今天我是要出使楚國的,那我便不該走這個門。」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晏嬰見到楚靈王。楚王問:「齊國難道沒有賢明的人了嗎?為何讓你作為使臣來到我國?」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城民只要把袖子抬起足以遮蔽太陽,把身上的汗水灑下有如下雨,人們肩並著肩,腳尖挨著腳跟,怎麼會沒有人?」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是選你做為使臣呢?」 晏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都是把一名使臣派到適合他去的國家。賢能的人會被派去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不夠賢能的人就被派去出使無品德君王的國家,嬰在齊國臣子之中,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出使楚國。」屢勸景公.景公三十二年,東北方出現彗星。景公嘆息說:「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憂然淚下。晏嬰反而大笑,景公惱怒。晏嬰說:「臣笑群臣諛甚。」景公說:「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嬰說:「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景公說:「可禳否?」晏嬰說:「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當時景公大造宮室,養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晏子借機諫止。有一次,景公修建房舍,將要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風下雨,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飲酒。喝得正暢快時,晏嬰起身唱歌,唱道:「穗乎不得獲,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拂殺也,太上之靡弊也。」唱完,轉過頭流下了眼淚,跳起了舞。景公制止住他,說:「今日夫子為賜而誡於寡人,是寡人之罪」於是撤掉了酒席,罷徭役,停止修建房舍。又有一次,連下三天的雪。景公披著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晏嬰謁見,景公說:「奇怪啊!怎麼大雪降了三天,我卻感覺不到天氣寒冷呢?」晏嬰回答:「真的是天氣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嬰說:「嬰聽說過,古代那些被稱為賢明的君主,雖然天天能吃飽卻能體會沒食物的人的饑餓,雖然穿著暖和卻能體會缺乏衣物的人的寒冷,雖然生活安逸穩定卻能體會努力工作的人的辛勞,為何君王您會不知道呢?」景公說:「你說得對!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 於是下令廣發糧食,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就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丘聽到後說:「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拔擢賢才.有一次,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被囚禁之中的越石父。把他贖出來,用車載回家。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屋內,過了很久沒出來,越石父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大吃一驚,道歉說:「嬰雖然不是個仁者,但好歹讓先生倖免於災厄,為何先生這麼快便與嬰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過,君子對於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得笨拙,而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精明。剛才我尚在囚車之中時,先生不知道我這個人如何,卻選擇救了我,既然先生認為我值得相助而出手救了我,那我便將先生視為能理解我的人;一個能理解我的人卻不願以用禮對待我,那我還不如繼續待在囚車之中。」於是請他進屋待為貴賓。晏嬰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遮著大傘,趕著四匹馬,志氣揚揚,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裡,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還不到六尺,但他作為齊國相國,在諸侯之間名聲響亮。今天妾看到他,志向宏達遠大,但態度仍是謙恭。而你身高有八尺,只作為人家的車夫,但態度卻相當得意,妾所以想求離婚。」從此,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嬰感到奇怪,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嬰就推薦他為大夫。去世.景公四十八年,晏嬰病重,在柱子上鑿了個洞,把一封信放在裡面,對他的妻子說:「這柱子裡的信,孩子長大了以後,拿給他看。」不久,晏嬰病逝。待兒子長大後開啟信,見信上寫:「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的;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拉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官可以任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子晏圉。 |
144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47 | 矽 |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14,原子量為。矽是外觀帶著灰藍色金屬光澤且堅硬易碎的晶體,亦是一種四價的類金屬半導體。矽為週期表第十四族元素之一:碳在其排序之上,其下依序為鍺、錫、鉛和鈇。由於它對於氧的高親和力,直至在西元1823年才第一次被永斯·貝採利烏斯成功純化。它的熔點和沸點分別為攝氏1414度及3265度,且分別在金屬和非金屬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硼。矽在宇宙中最常見元素中排名第八,但以元素型態分佈在地殼是非常罕見的。它常以二氧化矽或矽酸鹽等多樣的形式廣泛分佈於土壤、沙和小行星和行星中。地殼的組成超過九成是矽酸鹽類物質,使得矽成為地殼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僅次於氧。元素矽也在世界經濟上有很大的影響,矽通常會與天然礦物一起加工,其用途廣泛:包括建築業使用的粘土、矽砂和石頭。波特蘭水泥中的砂漿和灰泥組成也含有矽酸鹽,可與矽砂和礫石混合成混凝土,用於走道、地基、道路上。它們還用於白色陶瓷,像是瓷器,也可用於製造傳統的石英鈉鈣玻璃和許多其他特殊玻璃。矽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去合成以聚矽氧聚合物為基礎的合成聚合物。有些矽的化合物,像是碳化矽可用作研磨物或高強度陶瓷元件。大多數遊離的矽被用於鍊鋼、鑄鋁和高質量的化工業上,而高純度矽在積體電路上是一種必要的元素,大部分的電腦、手機及現代科技都依靠它。雖然動物通常對於矽的需求是微量的,但在生物學裡,矽是一種必要的元素。在多種的海綿動物門及微生物裡,像是矽藻及放射蟲會分泌由二氧化矽組成的骨骼物質。二氧化矽亦通常沉澱於植物組織中。性質.物理性質.結晶型的矽是暗藍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導體。化學性質.矽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常與氧元素形成化合物。存在於地表的矽幾乎總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尤以包含4個配位鍵的結構居多,少有例外。每1個矽元素搭配4個氧元素的組合可以單獨形成基團,也可以形成鏈、帶、環、層等複雜結構。在常溫下,除氟化氫以外,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固態矽單質不太活潑,不易與氣體或液體試劑反應;液態矽單質則相反,能與多數金屬發生反應。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有兩種,一種為暗棕色無定形粉末,用鎂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性質比較活潑,能夠在空氣中燃燒,稱無定形矽;另一種為性質穩定的晶體,是用炭在電爐中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發現.1787年,拉瓦錫首次發現矽存在於岩石中。然而在1800年,漢弗裡·戴維將其錯認為一種化合物。1811年,蓋-呂薩克和可能已經透過將單質鉀和四氟化矽混合加熱的方法制備了不純的無定形矽。1823年,矽首次作為一種元素被貝採利烏斯發現,並於一年後提煉出了無定形矽,其方法與蓋-呂薩克使用的方法大致相同。他隨後還用反覆清洗的方法將單質矽提純。名稱由來.英文中的--一詞,來自拉丁文的--,意思為燧石。在1831年,蘇格蘭化學家創造了這個名詞。在1823年純化出來後,瑞典化學家永斯·貝採利烏斯利用新拉丁文規則造出--這個單字,再加上-ium字根,以代表它是一種金屬。歐洲許多國家都採用--這個名稱,但英文名稱最終採用了在1817年提出的--這個拼法,去除了代表金屬的-ium字根,因為它的物理特性更接近於碳這一類元素。漢字.1837年,日本第一部西方化學譯著,的《舍密開宗》首先以「珪土」作為矽元素的名稱。該書術語譯自荷蘭語詞彙,由於當時荷蘭語矽的元素名為「--」,是「--」的縮略,日本就專門找了一個玉字旁的同音字「珪」來音譯「kei」。因此「keisteen」就譯成「珪石」,作為SiO2的名稱;由於當時荷蘭語中的鎂、鋁、矽、鋇等元素都是以「--」結尾,因此日語也分別照譯成苦土、礬土、珪土、重土。後來日本摒棄了源自荷蘭語的「土」,改譯為「珪素」,在19世紀後期又出現了「-{矽}-素」的寫法,不過19世紀末日本規定以「珪素」為準。「珪/-{矽}-」進入中國是20世紀初,由於它屬於固態非金屬元素,所以中國採用了石字旁的寫法。在中國,清朝徐壽在1871年出版的《化學鑑原》中,創造「-{矽}-」字作為--的音譯。在中華民國成立後,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33年公佈《化學命名原則》,採用「-{矽}-」為正式譯名,音讀為「si(t),夕」,其中寫道「Silicon舊譯一作-{矽}-,一作-{矽}-,-{矽}-由日名珪素孳演而成,因為固體,故改王旁為石;於義旣無可取,不如用諧聲之-{矽}-。」臺灣以此為標準譯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於1953年2月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化學物質命名擴大座談會。會議邀集全國各地的化學專家以及從事文字改革工作的學者參加。據會議紀要顯示,當日會場上圍繞-{矽}-字等同音字是否需要變更有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派是以顧翼東、方柏容、劉澤先三位先生為代表,主張改;另一派則以符綬璽、侯毓汾二位先生為代表,主張不改。座談會結束後不久,《化學通報》連載了化學名詞審查小組成員陶坤的文章——《化學新字的讀音》上、下兩篇。在下篇中,陶文宣佈將-{矽}-字改為-{矽}-字,在註解中,他陳述了更改的理由:“-{矽}-音夕,與硒、烯、醯、錫不易分辨。”真正全國性的統一變更是在1957年。這一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下發《關於幾個化學名詞訂名問題的通知》,正式宣佈廢-{矽}-改-{矽}-的決定。這一通知中提到了審定理由和過程:“1953年化學名詞審查小組建議將‘-{矽}-’改為‘-{矽}-’,1955年,無機化合物名詞審查小組認為此項建議甚為正確,在徵求全國各有關單位意見後,決議將‘-{矽}-’改為‘-{矽}-’。”不過,在一些術語中,如醫學術語“矽肺”、工業術語“矽鋼片”中,中國大陸仍然保留了-{矽}-字。在香港,兩用法皆有,但「-{矽}-」較通用。分佈.矽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作為僅次於氧的最豐富的元素存在於地殼中,約佔地表岩石的四分之一,廣泛存在於矽酸鹽和矽石中。製備.工業上,通常是在電爐中由高純度碳還原二氧化矽而製得:為減少副產物碳化矽的產生,需要加入過量的二氧化矽:這樣製得的矽純度為97~98%,叫做粗矽。再將它融化後重結晶,用酸除去雜質,得到純度為99.7~99.8%的純矽。如要將它做成半導體用矽,還要將其轉化成易於提純的液體或氣體形式,再經蒸餾、分解過程得到多晶矽。如需得到高純度的矽,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提純處理。同位素.已發現的矽的同位素共有12種,包括矽25至矽36,其中只有矽28,矽29,矽30是穩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用途.矽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可用於製作半導體器件、太陽能電板、光纖和積體電路。還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用於汽車和機械配件。也與陶瓷材料一起用於金屬陶瓷中。還可用於製造玻璃、混凝土、磚、耐火材料、矽氧烷、矽烷。與鐵結合,可以成為矽鋼,這是一種耐磨的鋼件,常用在各種工具上。此外,矽也是不鏽鋼的主成分之一,用來使不鏽鋼具有耐磨的特性。 |
146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60 | 俄語 | 俄羅斯語,通稱俄語,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是斯拉夫語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及哈薩克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裡曾經被學校廣泛列為第一外語教學,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非常強調俄語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很多開始強調使用當地語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語仍然是這些地區最廣泛使用的共通語言。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是東斯拉夫語支中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十世紀的內容。俄語是歐亞大陸中分佈區域廣大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語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語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歷史.據記載在1000年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大部分割槽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東支,說著很相近的方言群。約880年統一成為基輔羅斯,以古東斯拉夫語為書面和貿易用語。後來988年基督教傳入,同時南斯拉夫的古教會斯拉夫語被引入成為官方和禮拜儀式語言。來自拜占庭希臘語的藉詞和借譯詞開始在這一時期進入古東斯拉夫語和口語方言,同時影響著古教會斯拉夫語。1100年基輔羅斯瓦解後方言迅速分化。現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域產生羅塞尼亞語,而現代俄羅斯的地域產生中古俄語。二者在13世紀這些地區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國、波蘭、匈牙利和東部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國與臣服韃靼人的多個小公國之間的劃分而成為不同的語言。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的官方語言是教會斯拉夫語,這是由古教會斯拉夫語發展而來的語言,幾個世紀裡都是書面語言,直到彼得大帝時代被限制用於聖經和禮拜儀式用語。俄語在教會斯拉夫語的強烈影響下一直髮展到17世紀末,隨後這種影響發生了扭轉,而且導致了一些禮拜儀式用文字的衰落。彼得大帝政治改革伴隨著字母的改革,而且達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專用詞彙取自西歐語言。1800年,貴族日常用的法語和有時使用的德語佔了很大一部分。許多19世紀的俄語小說,像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頁未翻譯的法語,有著受教育的讀者不需要翻譯的假設。現代的書面語被認為來自亞歷山大·普希金在19世紀前三分之一的時期,他透過排除一些古老的語法和詞彙,提倡當時口語中可以找到的語法和詞彙改變了俄語。現代的年輕讀者或許只能從普希金著作中體會一些明顯難以理解的詞語,自從少數普希金所用的詞語變得古老或者轉變了意思。事實上,許多19世紀俄羅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尼古拉·果戈裡、亞歷山大·格里博也多夫所用的表達方式成為現代俄語口語中常見的方式。20世紀政治劇變和整個意識形態的變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後給俄語帶來了現代化的形式。政治環境和蘇聯在軍事、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俄語帶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是20世紀中期。蘇聯時期對其他民族語言的政策其實是搖擺不定的,即使各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聯合的角色和高一級的地位使俄語保留了下來,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佈成為官方語言。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新獨立的國家鼓勵使用當地語言,其中一部分給予俄語特別待遇,雖然俄語作為後蘇聯國家的國際交流語言的的角色持續下來。由於全世界俄羅斯人的減少和俄羅斯總人口的減少,俄語的使用人口也出現了衰減。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影響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語使用者人數減少。根據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上發表的估計,俄語在全世界逐漸失去了地位,特別是在俄羅斯。2012年A. L. Arefyev釋出了新的學術研究“俄語在20-21世紀的轉變”,其中他得出結論在世界各地俄語趨於進一步的衰落的人口。系屬分類.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一種語言,從口語角度來看,它的近親是烏克蘭語及白俄羅斯語,都屬於東斯拉夫語支。在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境內很多地方,這幾種語言可以互換,在某些地方這種傳統雙語語境導致語言混合。地理分佈.俄語是聯合國和俄羅斯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的少數民族正式語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語是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但在蘇聯時期,每個加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俄語就成為蘇聯一體角色的語言。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獨立國家鼓勵人民使用自己本國的母語,因而扭轉了俄語獨大的狀況,然而作為全國溝通的角色不變。在拉脫維亞,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語人口,主要來自兩次大戰前的俄國和前蘇聯移民。現時俄語不是官方語言,而俄語在課堂的使用依然在辯論中。在愛沙尼亞,蘇維埃時代的俄語使用者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構成國家的當前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語人口佔全國比例是少於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約80%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語交談。而在芬蘭,由於曾經是俄國的一部份,仍然有幾個俄語社群。在20世紀,俄語在華沙條約成員國的學校裡被廣泛地使用,包括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但是,年輕一代的俄語通常都不流利,因為俄語不再於學校廣泛使用。在中國與蘇聯友好期間,俄語被指定為學校的第一外語來教授,以後因中蘇決裂其地位在1964年為英語所取代。此外,由於受到蘇聯影響,一些亞洲國家譬如寮國、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導著俄語。而在阿富汗的幾個部落,俄語仍然被使用作為混合語。在以色列,由於歷史上有大批猶太人從蘇聯或在其解體後移民至當地,俄語是除英語之外,該國使用最廣泛的非官方語言之一。至少75萬名前蘇聯的猶太人移民使用俄語。以色列的新聞、網站及出版物亦經常使用俄語。在北美洲,有相當大的俄語社群,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區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多倫多、邁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郊區的裡士滿高地。單在紐約、洛杉磯俄語人口估計達50萬人。他們發布他們自己的報紙,和居住在自足的區域。20世紀的初期,西歐湧入許多俄語的移民。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希臘、巴西和土耳其,講俄語的社群共計有三百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黑龍江省的部分俄羅斯族亦使用俄語。官方語言.俄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和未得國際承認的聶斯特河沿岸、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六個官方語言之一。在俄羅斯及前蘇聯境內,對於以俄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士來說,用俄語上課是熱門的選擇。雖然俄羅斯族人口在俄羅斯佔了78%,在白俄羅斯佔10%,在哈薩克佔26%,在烏克蘭佔17%,在吉爾吉斯佔9%,在摩爾多瓦佔6%,在亞塞拜然佔2%,在喬治亞佔1.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語授課的學生在俄羅斯佔了97%,在白俄羅斯佔75%,在哈薩克佔41%,在烏克蘭佔25%,在吉爾吉斯斯坦佔21%,在摩爾多瓦佔7%,在亞塞拜然佔7%,在喬治亞佔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2%。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儘管官方減少以俄語教授的科目,仍有學校仍以俄語教學。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部分前蘇聯國家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其中也包括限制使用俄語。比如土庫曼在1996年後不再將俄語列為官方語言,並在2002年將所有以俄語和土庫曼語教學的雙語學校均轉變為土庫曼語普通教育學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語課程,而純粹使用俄語教學的學校僅剩位於阿什哈巴德的一所貴族學校。在烏克蘭,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基輔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禁止俄語的政策,例如在學校中禁止使用俄語溝通、確立烏克蘭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並禁止紙質媒體使用俄語出版。在亞美尼亞,雖然俄語依然被廣泛使用,但是1993年透過的語言法削弱了俄語在亞美尼亞的官方地位,並確定了亞美尼亞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字母表.俄文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俄語字母共有33個。下表展示其大寫字母,以及用標示的這些字母在通常情況下的發音。早期的俄語字母還包括⟨⟩[與⟨⟩(/ĭ/。轉寫.因為在電腦運算上的許多技術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爾字母的鍵盤,這種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來轉寫俄文。例如--會轉寫為moroz,--會轉寫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轉寫一度曾被住在俄羅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過現在說俄語的電腦使用者較常使用Unicode字元編碼,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費軟體利用字元編碼可以讓使用者輸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鍵盤也可以輸入。電腦支援.俄文字母有許多不同的字元編碼系統。KOI8-R是由蘇維埃政府所設計,原意是要成為俄文的標準編碼,此編碼仍在類UNIX系統廣為使用。不過MS-DOS及OS/2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統的混亂,最後Windows-1251成為1995年至2005年俄文網際網路及電子郵件通訊的實質標準。早期使用的8位元編碼已很少用在通訊協定及文字交換的資料格式,現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許多不同的編碼轉換軟體,像iconv即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麥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軟體,也有一些其他的作業系統支援,不過現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製作的文字檔時才會用到轉換軟體。除了現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的編碼,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爾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發音.俄語的語音系統發源於斯拉夫語族,但在早期歷史上改變很多,大約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標準俄語基於莫斯科方言,有很強的重音和適度的音調變化。重音母音有一點拉長,而非重音母音傾向於抬升成閉母音或者模糊母音/ə/。俄語裡一個音節裡的聲母和韻尾最多可以含8個子音,用公式表示如下:語法.俄語中的詞性分為10大類至於語法較為複雜,分別如下:俄語詞性有性、數、格之變化,例如格分為:主格,動詞有「體」之分,還有形動詞和副動詞之分。 |
146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62 |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 | 拉普拉斯侯爵皮埃爾-西蒙,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對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發展舉足輕重。生平.1749年生於下諾曼底的一個小康之家。1766年入卡昂大學藝術系,因為他父親希望他學習神學,或許是因為在卡昂顯露了數學方面的天賦,拉普拉斯在1768年去了巴黎,達朗貝爾推薦他去軍事學校教授數學作為職業。1773年拉普拉斯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貢獻.拉普拉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大小隻有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宇宙系統論》是拉普拉斯另一部名垂千古的傑作。在這部書中,他獨立於康德,提出了第一個科學的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理論——星雲說。康德的星雲說是從哲學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則從數學、力學角度充實了星雲說,因此,人們常常把他們兩人的星雲說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拉普拉斯是推測到黑洞的存在和重力崩塌概念的最早一群科學家之一。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是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的發現者。這些數學工具今天已經在數學物理的各個分支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拉普拉斯在1806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伯爵,並且他在波旁復辟後於1817年被任命為侯爵。哲學和宗教觀點.拉普拉斯是因果決定論的信徒。1799年出版了鉅著《天體力學》的頭兩卷,主要論述行星運動、行星形狀和潮汐,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1802年出版第三卷,論攝動理論。1805年出版第四卷,論木星四顆衛星的運動及三體問題的特殊解。1825年出版第五卷,補充前幾卷的內容。該書是經典天體力學的代表著作,由於這部鉅著的出版,拉普拉斯被譽為法國的牛頓。據不可靠的傳聞和傳記作品所說,當拿破崙看到這部書時,問拉普拉斯,為何在他的書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明確地回答:「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然而他見拿破崙時,這位執政官還沒做皇帝。所以此說可疑。一般認為他未曾否定上帝存在,是在懷疑論者和自然神論者之間徘徊。拉普拉斯給出了一個古怪的關於太陽會升起的機率的方程,他聲稱這個機率是(d+1)/(d+2),d是過去太陽昇起的天數。拉普拉斯聲稱這個公式可以應用於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事物上,或是在我們已知,但由於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而陷入泥潭的事物上。榮譽.三L之一.法國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數學界著名的三個人物:拉格朗日。因為他們三位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為「L」,又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人們稱他們為「三L」。阿爾克伊協會.1806年,拉普拉斯在阿爾克伊買了一間房子。在那時,有一個村莊而且尚未被巴黎聯合都市吸收。克勞德·貝託萊是那附近的鄰居 - 他們的花園沒有分隔。兩人形成了一個在科學界不拘形式的中間力量,近來被稱為。由於其貼近拿破崙,拉普拉斯和貝託萊能有效地控制了科學的建立和比較享有聲望的辦事處方面的許可。該協會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支援金字塔。1806年,他還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成員。 |
146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63 | 數學家列表 | 以下按國籍排列方法列出的數學家列表。中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古希臘、英國、美國、俄羅斯、挪威、瑞典、荷蘭、瑞士、比利時、匈牙利、丹麥。中國.古代.近現代.法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古希臘.古典時期.亞歷山大時期.英國.美國.俄羅斯.挪威.荷蘭.瑞士.日本.丹麥. |
147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472 | 丹麥 | zh:嗹;嗹=>zh-tw:嗹;嗹=>zh-hk:嗹;嗹=>zh-mo:嗹丹麥居住在首都和最大城市哥本哈根。丹麥人口最多的島嶼是首都所在的西蘭島,其次是菲英島、北日德蘭群島和阿邁格島。地形以低海拔的平原可耕地為主,還擁有沙質海岸和溫和的氣候。丹麥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並與丹麥王國架構下的兩個構成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組成丹麥王國。丹麥在丹麥王國的架構下對海外屬地具有絕對影響力,但在行政方面採取權力下放體系,法羅群島於1948年起自治,1979年地方自治在格陵蘭建立,後者在2009年獲得了進一步的自主權。8世紀,統一的丹麥王國控制波羅的海成為海上強國。1397年,丹麥、挪威和瑞典組成了卡爾馬聯盟,該聯盟一直維持到瑞典於1523年脫離。剩餘的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在17世紀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均被崛起的瑞典帝國擊敗,許多領土被割讓。拿破崙戰爭後,挪威被併入瑞典,丹麥屬地只剩下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冰島。1848年的民族之春運動衝擊了丹麥的君主制,1849年6月5日通過了丹麥憲法,結束了1660年建立的絕對君主制,引入了現行的議會制度。但暴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使得丹麥捲入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與普魯士王國的巨大差距使其在1864年的普丹戰爭中被擊敗,丟失了兩個公國的控制權。作為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農產品出口國,丹麥在20世紀初引入了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改革,為當前的福利國家模式和先進的混合經濟奠定了基礎。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列強為了削弱德意志帝國,於1920年將石勒蘇益格的北半部歸還給了它。二戰期間,儘管丹麥已宣佈保持中立,仍在1940年4月遭到納粹德國“威瑟堡行動”入侵,進攻開始的僅僅4個小時後,丹麥政府就宣佈投降,創下了二戰遭遇入侵國家投降速度紀錄。1943年後本土開始出現抵抗運動,而冰島於1944年宣佈獨立。丹麥在1945年5月被蘇聯紅軍解放。蘇聯軍隊於1946年4月5日離開博恩霍爾姆,撤出丹麥領土。1973年,丹麥與格陵蘭而非法羅群島一起成為現在的歐盟成員,但丹麥保留自己的貨幣——丹麥克朗。今天的丹麥是一個生活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也是北約、北歐理事會、經合組織、歐安組織和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它還是申根區的一部分。丹麥與其斯堪的納維亞鄰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文化和語言聯絡,丹麥語與挪威語和瑞典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詞源.“Danmark”以及“mark”結尾的確切含義上,一些書目和中世紀文學作品對丹人所在地的描述各不相同,使得丹麥詞源爭議更加複雜。大多數詞源詞典和手冊都從一個意思是“平地”的詞派生出“Dan”,與德語Tenne“打穀場”、英語den“洞穴”有關。“mark"被認為是指林地或邊境,可能指的是石勒蘇益格南部的邊境森林,因為前後兩個語素拼起來剛好可以大致代表丹麥傳統的本土疆域。丹麥首次有記載的使用“Danmark”一詞是在兩塊耶靈石,據信這兩塊符文石是由老戈姆出現在同期的Skivum石頭上。丹麥的居民在賓格中被稱為tani ([danɪ]),或“Danes”。中文譯名中,最早由《瀛寰志略》收錄為嗹國,亦有嗹馬、領墨、吝因、丁抹、大尼、丹麻爾、大馬爾齊、雪際亞、蘇厄祭、盈黎馬祿加,低鈉馬爾加、黃旗國等譯名。歷史.史前時期.丹麥最早的考古發現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0至110,000年的。丹麥自公元前12,5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有證據表明公元前3900年丹麥地區就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丹麥的北歐青銅時代以墓冢為特色,留下了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和。在,前羅馬和之間來到該國。羅馬行省與丹麥本土部落保持著貿易路線和關係,並且在丹麥發現了。 強大的凱爾特文化影響力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之丹麥和西北歐大部分地區,貢德斯特魯普釜的發現反映了這一點。以部落為單位的丹麥人來自丹麥東部島嶼和斯堪尼亞,說的是早期的北日耳曼語。歷史學家認為,在他們到來之前,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和附近的島嶼都有朱特人定居。 朱特人最終遷移英國,其中一些人成為布立吞國王的僱傭兵,被授予肯特東南部領土、懷特島和其他地區,並在那裡定居,後來被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吸收或清洗。日德蘭半島上剩餘的朱特人被定居的丹麥人同化。歷史學家約達尼斯在《哥特史》(Getica) 中對Dani所做的簡短說明被認為是對丹麥人的早期提及,現代丹麥人就是其中一支部族的後裔。Danevirke,丹麥最古老的城鎮裡伯也大約在公元700年建立。維京時代和中世紀.8世紀到10世紀,更廣闊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是維京人的源頭。 他們在歐洲各地進行殖民、劫掠和貿易。 丹麥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東部和南部以及西歐最為活躍。 他們於1013年在國王的統治下定居在英格蘭的部分地區。在法國,丹麥人和挪威人效忠法國的羅伯特一世,被允許定居在後來稱為“諾曼底”的地方,羅洛是第一任統治者。在丹麥,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便士。8世紀末,丹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鞏固,其統治者在法蘭克語資料中一直被稱為國王 (reges)。 804年的統治下,丹麥王國可能包括日德蘭半島、斯堪尼亞和丹麥群島的所有土地,但不包括博恩霍爾姆島。現存的丹麥君主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老戈姆,他在10世紀初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正如耶靈石碑所證明的那樣,丹麥人在 965 年左右被戈姆的兒子藍芽哈爾德基督教化,據信丹麥皈依基督教是為了免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入侵。維京人人口過少同時生產力低下,當西歐地區強大的封建王國被建立後,維京時代的結束便是必然的。作為歐洲新興的基督教力量,神聖羅馬帝國是丹麥人的重要貿易伙伴。作為對強鄰的威懾,哈拉爾德在丹麥周圍建造了六座堡壘,稱為,並建造了一個更遠的。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 (Canute the Great) 一度統治丹麥、英格蘭和挪威近30年。在整個中世紀晚期和中世紀,丹麥還擁有斯堪尼地區,丹麥國王統治著丹屬愛沙尼亞以及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國。後兩者中的大部分組成了今天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1397年,丹麥在瑪格麗特一世女王的領導下與挪威和瑞典建立了共主邦聯——卡爾馬聯盟,理論上這三個國家在聯盟中地位平等。 然而,即使從一開始,瑪格麗特可能就沒有那麼理想化——她將丹麥視為聯盟中的“高階”成員。因此,接下來12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圍繞著這個聯盟展開,瑞典不斷分裂、統一。 該問題於1523年6月17日隨著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 (Gustav Vasa) 征服斯德哥爾摩市得到了切實解決。新教改革在 1530 年代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緊隨其後的便是。丹麥於1536年皈依了路德宗。同年晚些時候,隨著瑞典退盟,丹麥與挪威組成聯合王國。近代.在瑞典永久脫離聯合王國後,丹麥曾多次試圖重新控制其鄰國。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1611年至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中進攻瑞典,但未能迫使瑞典迴歸聯邦。儘管戰爭沒有導致領土變化,但瑞典被迫向丹麥支付100萬銀的戰爭賠款。克里斯蒂安國王用這筆錢建立了幾個城鎮和要塞,最著名的是格呂克施塔特和克里斯蒂安尼亞。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啟發,國王建立了一家類似的丹麥東印度公司,並計劃殖民錫蘭,但該公司只設法收購了塔蘭甘巴迪海岸的幾個貿易站。雖然丹麥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鮮為人知,但它在利潤豐厚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光是奧蘇 (阿克拉)的克里斯蒂安斯堡的貿易站就交易了約150萬奴隸。由於丹麥殖民帝國是靠與其他大國的貿易和種植園維持的,最終資源的匱乏導致了它的崩潰。在三十年戰爭中,克里斯蒂安試圖成為德國新教諸侯的領袖,於是對陣領導天主教軍隊的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但在盧特戰役中慘敗。結果是華倫斯坦的軍隊入侵和掠奪了日德蘭半島,迫使丹麥退出戰爭。丹麥設法避免了領土割讓,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對德意志地區進行了強勢干預,標誌著瑞典的軍事力量開始崛起,同時影響力有超越丹麥的跡象。瑞典軍隊於1643年入侵日德蘭半島,並於1644年宣稱擁有斯堪尼亞地區。由於被瑞典佔領導致哥本哈根地區糧食短缺,加上境內糧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麥人口銳減20%,不得不在英法的調解下籤訂了1645年的。在條約中,丹麥放棄了哈蘭、哥特蘭、丹屬愛沙尼亞的最後部分以及挪威的幾個省。1657 年,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三世看到撕毀布羅姆塞布羅條約的機會,向瑞典宣戰,雙方捲入了第二次北方戰爭。不過丹麥軍隊迅速潰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世的軍隊征服日德蘭半島,並指揮瑞典軍隊橫跨結冰的丹麥海峽,佔領了富英島和西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於1658年2月迫使丹麥簽署了,這給了瑞典斯堪尼亞、布萊金厄、布胡斯蘭、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島的控制權。 查理十世很快就後悔沒有徹底擊滅軍力如此孱弱的丹麥,1658年8月,他對丹麥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併成功征服了丹麥的大部分島嶼,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哥本哈根圍城戰。 丹麥國王積極領導城市防禦,召集市民拿起武器,屢次擊退瑞典人的進攻。圍攻在1660年查理十世古斯塔夫 (Charles X Gustav) 去世後結束,在隨後的和平條約中,丹麥設法保持了獨立並重新控制了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由於國王在戰後大受歡迎,弗雷德裡克三世以此解散選舉君主制,轉而支援絕對君主制,這種集權制度在丹麥一直持續到了1848年。丹麥之後又試圖在斯堪尼亞戰爭之後,隨著瑞典被俄羅斯沙皇國削弱,丹麥分別在1720年的和1773年的中重新控制了由荷爾斯泰因-戈託普家族統治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部分地區。丹麥在18世紀的後半葉非常繁榮,因為丹麥的中立地位使得其在戰爭時可以成為交戰雙方的貿易中轉站。為了在拿破崙戰爭中繼續保持獨立地位,丹麥與法國和英國進行貿易,並與俄羅斯、瑞典和普魯士加入了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英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敵對行為,於是在1801年和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一次打擊了丹麥艦隊,另一次炮擊造成的大火燒掉了丹麥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丹英之間爆發炮艦戰爭,丹麥僱傭的小型炮艦根本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接連慘敗使得英國海軍長期控制丹麥海域,丹麥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1813年丹麥-挪威破產。武裝中立聯盟於1814年因基爾條約而解散,丹麥君主“不可撤銷地永遠”放棄了對挪威王國王位的主張,轉而尋求當瑞典國王。丹麥保留了對冰島、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這些已由挪威統治數個世紀島嶼的主權。除了北歐殖民地外,丹麥還在1620年至1869年,1658至1850年,1671至1917年間繼續統治著丹屬印度,和丹屬西印度群島。君主立憲.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獨立運動和普丹戰爭.新生的丹麥自由主義和民族運動在1830年代勢頭強勁;1848年歐洲革命儘管在歐洲各地都遭遇了失敗,然而丹麥和荷蘭卻成為了歐洲唯二兩個從絕對君主制和平演變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丹麥於1849年6月5日透過新憲法和平立憲。新憲法建立了兩院制議會,這種制度延續至今。丹麥在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依靠國際輿論獲得的勝利使得其大大低估了普魯士的危險性,也妄想可以一直依靠援軍保衛領土,使其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越陷越深,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子爵曾說:“只有三個人曾經明白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事務,一個王夫,已經去世了,一個德國教授,已經瘋了,還有我,已經全忘了。”當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捲土重來時,丹麥不得不孤軍奮戰。普丹戰爭從1864 年2月持續到當年10月,丹麥戰敗,不得不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這次損失是17世紀丹麥衰弱後開始的一系列戰爭失敗和領土損失中的最後一次。這次戰敗之後,丹麥在歐洲奉行中立政策。丹麥的工業化.19世紀下半葉,丹麥開始進入世界的工業化浪潮當中。該國的第一條鐵路建於1850年代,儘管丹麥缺乏自然資源,但通訊和海外貿易的改善使工業得以發展。從1870年代開始,工會開始萌芽。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丹麥農業開始以乳製品和肉類產品的出口為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丹麥.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列強提出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歸還給丹麥。由於擔心德國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拒絕考慮在沒有公民投票的情況下接受該地區。兩次石勒蘇益格公投分別於1920年2月10日和3月14日舉行。1920年7月10日,北石勒蘇益格根據公投結果迴歸丹麥,丹麥從而增加了約163,600名居民和3,984平方公里。由於一戰後歐洲左翼力量增長,該國第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府於1924年上臺。丹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威瑟堡行動”.1939年丹麥與納粹德國簽署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於1940年4月9日以一個名為“威瑟堡行動”的演習為名義入侵丹麥,丹麥政府知道兩國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於是進攻開始後僅僅四個小時就宣佈投降,是二戰當中遭受入侵國家抵抗時間最短的,但丹麥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之傷亡和損失,使得丹麥在戰後得以更快復甦。1943年之前,丹麥一直與德國進行經濟合作。隨著納粹德國在東線戰場顯出頹勢,丹麥政府拒絕進一步合作並自沉了大部分船隻,還將許多軍官送往中立的瑞典。進行了一次救援行動,設法將數千名收到納粹政權迫害的猶太人及其家人疏散到了瑞典的安全地帶。一些丹麥人透過加入或自願進入與德國納粹並肩作戰。冰島被美軍佔領後與丹麥斷絕關係,於194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德國於1945年5月投降,丹麥獲得解放。戰後反殖民思想興起,丹麥開始對屬地進行權力下放,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自治權。1949年,丹麥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丹麥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的創始成員。 在1960年代,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通常被稱為外部七國,而不是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的核心六國。1973年,丹麥與英國和愛爾蘭一起,在公投後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涉及進一步歐洲一體化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於1992年被丹麥人民公投否決;它在1993年的第二次全民投票後才被接受,但丹麥拒絕履行其中規定的四項政策。丹麥在2000年的公投中拒絕將歐元作為國家貨幣,繼續使用丹麥克朗。格陵蘭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獲得全面自治權。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都不是歐盟成員國。由於漁業政策,法羅群島從未加入歐共體,格陵蘭也於1986年退出。1953年的憲法修訂通過了以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一院制議會、女性對丹麥王位的繼承權以及丹麥對格陵蘭的永久主權。在20世紀下半葉,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了一系列聯合政府,引入了北歐福利模式。自由黨和保守人民黨也領導過中右翼政府。政治.丹麥受到“民族之春”運動影響,在1849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且並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現任的丹麥女王是瑪格麗特二世,首相為梅特·弗雷澤裡克森。丹麥議會實行一院制,是丹麥王國的立法機關,稱為“Folketing”,議員採用比例代表制選出,由於採取的選舉方法利於小政黨獲得議會席位,所以自1982年來丹麥的聯合政府一直是少數派政府。丹麥議會中的179席中絕大部分屬丹麥本土,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再由女王正式任命,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佈提前舉行大選。議會除立法事務還負責透過國家預算、批准國家賬目、任命和行使政府控制權以及參與國際合作。法案可由政府或議會成員提出。所有議會透過的法案必須在三十天內提交給國務委員會以獲得御準才能成為法律。儘管從理論上丹麥國王可以透過不予御準的方式否決議會的決定,但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國王一般不會這麼做,所以其權力僅有象徵意義。丹麥政治系統在丹麥憲法的框架下動作,修憲需要議會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得到不少於40%的支援票。根據丹麥憲法,國家權力三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各部互不隸屬。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國防、外交等事務由丹麥本土負責,而丹麥本土亦常予兩地經濟援助。其他事務則具完全自治權,並各自設放權議會。女王同樣根據獲議會最多支援的人選分別任命兩地的首相。丹麥王國.丹麥王國是一個包括丹麥本土和兩個自治領土——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單一制國家。格林蘭和法羅群島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它們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特性,王國的這些部分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並在許多領域有立法和行政權。法羅群島於1948年獲得地方自治權,格陵蘭島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完全自治,在此之前二者都是丹麥的一級行政區劃。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議會,除司法系統和貨幣政策外,在國內事務方面實行有效自治。高階專員在法羅群島議會和格陵蘭議會中作為丹麥政府的象徵性代表,他們無權在議會中投票。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被認為是與丹麥本土政府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格陵蘭人民被定義為具有自決權的獨立民族法律與立法體系.丹麥採用大陸法系,法條中有一些參考了日耳曼法。丹麥與挪威和瑞典類似,從未效仿過英美法系那樣的判例體系,不過丹麥的法律體系與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比如丹麥沒有像法國和德國那樣制定過全面的法典,反而與英國一樣,大部分法律都是習慣法。丹麥的司法系統分為具有常規民事和刑事管轄權的法院和對個人與公共行政部門之間的訴訟具有管轄權的行政法院。《丹麥憲法》第六十二條和第六十四條規定法官只能受法律的指導,從而確保司法獨立於政府和議會。丹麥王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司法系統——王國的各個構成國都有一套不同的體系。然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最高法院的裁決可以被上訴至,其是負責王國司法的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行政區劃.丹麥本土總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既不屬於市也不屬於大區,而是國防部直屬。丹麥的省是丹麥的統計區劃,介於大區和市之間。它們不是行政區劃,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政治選舉,而主要作為一個統計單位存在。2007年1月1日丹麥進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將原來的16個縣改為5個大區。與此同時較小的城市被併入大城市,使市減少了270個。這次改制確保了大多數城市的人口至少在20,000以上,以保證其財政和行政管理的專業性不至崩潰。行政部門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理事會領導,每四年按比例代表制改選一次;最近的丹麥地方選舉於2021年11月16日舉行。大區.各大區的管理機構是大區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有四十一名議員,任期四年。 委員會由大區主席 (regionsrådsformand) 領導,主席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區委員會的職責範圍是國家衛生服務、社會服務和地區發展。與原來的“縣”不同,這些地區不允許徵稅,並且醫療服務的部分資金來自2019年後加徵的所得稅,部分資金則來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各大區的面積和人口差異很大;例如,首都大區涵蓋了,還包括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其人口是北日德蘭大區的三倍,而北日德蘭地區的轄地則為日德蘭半島北部那些人口更為稀少的地區。在縣制下,某些人口稠密的市,如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貝,被賦予與縣同等的地位,成為一級行政區劃。這些特殊的城市在2007年的改革中被納入新的地區。軍事.丹麥的武裝部隊被稱為丹麥國防軍,大約4,000人在丹麥國防司令部和國防情報局等非特定部門工作。此外,約44,500人在丹麥國民警衛隊擔任志願者。丹麥長期支援國際維和行動,但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丹麥不再避諱在北約的框架下加入戰爭,積極參與了由北約組織的多次戰爭和侵略。這種新情況激起了一些國內爭議,但丹麥民眾對國家參與戰爭,特別是阿富汗戰爭普遍非常支援。丹麥國防部有大約1,400名人員執行國際任務,這其中並不包括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第1常備水雷對抗大隊中常駐的丹麥部隊。丹麥軍隊在中與在前南斯拉夫境內參與多次交戰。2003年至2007年間,大約有450名丹麥士兵在伊拉克。丹麥還大力支援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併為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了金錢和物質資助。這些舉措經常被當局描述為丹麥新的“積極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外交.丹麥在北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屬於中等強國。近年來,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在漁業、捕鯨和地緣政治等外交政策問題上也獲得了發言權。 丹麥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歐盟 (EU) 成員國身份的影響:丹麥本土與格陵蘭於1973年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丹麥曾七次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最近一次是自2012年的1月至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丹麥結束了其長達兩百年的中立政策。1949年丹麥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創始國之一,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波羅的海與北海交匯處,因此至今它的成員身份仍然非常受歡迎。作為發展援助委員會僅有的六個發達國家之一。該國參與的雙邊和多邊援助,通常由外交部管理。在丹麥政府開展對外援助,特別是雙邊援助時,主要是以的名義。地理.丹麥位於北歐,三面環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以及周圍443個已命名島嶼。丹麥本土最大島嶼且最重要的是菲英島和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位於國家的東部較遠的波羅的海。很多島嶼都用橋樑連線,厄勒海峽大橋連線了西蘭島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馬爾默,而大貝爾特橋連線菲英島與西蘭島,小貝爾特橋連線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其它小島間有渡輪和飛機通航。丹麥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南面與德國共享68公里的邊境線,最北端為旅遊聖地斯卡根,最南端為,最西端為Blåvandshuk,最東端為Østerskær。丹麥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為31米,若不計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的自然最高峰為莫來山,海拔170.86公尺。氣候.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冬季溫和,一月平均氣溫為1.5°C;秋季是一年最潮溼的季節,春季則為最乾燥的季節。由於丹麥位於大陸和海洋氣候的交界處,因此天氣經常不穩定。由於丹麥緯度較北,所以日照時間隨季節變化很大。冬季日照時間短,上午8:45左右日出,下午3:45日落。生態.丹麥位於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交界處,全國可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和波羅的混交林。由於過去近千年的農業活動,丹麥幾乎所有的原始森林都被破壞得支離破碎,而森林砍伐造成了大片荒地和毀滅性的流沙。儘管如此,該國仍有大片次生林,目前其森林總覆蓋率達12.9%。歐洲雲杉是丹麥分佈最廣的樹種,其還是生產聖誕樹的重要材料。丹麥的森林地貌完整指數平均分為0.5/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71位,僅高於聖馬利諾。在丹麥鄉村,狍子的數量不斷增長,日德蘭半島稀疏的林地裡也生活著有大鹿角的歐洲馬鹿。丹麥也是許多小型哺乳動物的家園,如歐洲鼬、野兔和刺蝟。丹麥約有400種鳥類棲息,其中約160種在該國繁殖。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包括無危的的港灣鼠海豚、數量不斷增加的鰭足類動物以及偶爾出現的藍鯨和虎鯨等大型鯨魚。鱈魚、鯡魚和鰈魚是丹麥水域豐富的食用魚類,也是該國形成大規模漁業的基礎。經濟.丹麥擁有發達的混合經濟,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2017年,人均實質國民總收入排名世界第10位。丹麥在經濟自由度和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丹麥是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六。丹麥擁有高等學歷者的比例世界排名第四,該國在工人權益方面的排名更是世界最高。2009年,丹麥工人每工作一小時的GDP世界排名第13位。該國的市場收入差距接近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但扣除稅收和公共現金轉移後,不同職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丹麥可支配收入的基尼係數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丹麥的最低工資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於丹麥沒有關於最低工資的立法,工資下限如此之高被歸因於工會的努力。根據與僱主組織Horesta之間達成的集體談判協議,麥當勞和其他快餐連鎖店的工人每小時可以賺取相當於20美元的收入,這是美國同行業服務員收入的兩倍多,他們甚至還享有五週的帶薪假期、育兒假和養老金。2015年丹麥工會密度為68%。丹麥曾經有許多耕地,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1945後,丹麥以來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其工業基礎和服務業。至2017年,服務業約佔GDP總額的75%,製造業約佔15%,農業則不到 2%。主要行業還包括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裝置、機械和運輸裝置、食品加工和建築。丹麥出口總額的約60%來自貨物出口,其餘40%是第三產業的出口,方式主要為海運。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有各種工業品、肉製品、乳製品、魚類、傢俱和工業設計。丹麥是糧食和能源淨出口國,多年來一直保持國際收支盈餘,使該國從淨債務國轉變為淨債權國。截至2018年7月1日,丹麥的國際投資總額佔到了GDP的64.6%。1797年丹麥進口關稅的自由化標誌著重商主義,這些飼料的輸入加大了丹麥黃油和肉類的出口。如今,丹麥是擁有超過5.08億消費者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部分。一些國內商業政策是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協議和歐盟的立法決定的。丹麥公眾對自由貿易的支援度很高:在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57%的受訪者將全球化視為機遇,僅18%的受訪者將其視為威脅。丹麥經濟高度依附於歐盟,其貿易流有超過70%是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截至2017年,丹麥最大的出口夥伴是德國、瑞典、英國和美國。丹麥貨幣克朗 (DKK) 透過歐洲匯率機制與歐元掛鉤,兌換率約為7.46丹麥克朗/歐元。儘管2000年9月的全民公投使丹麥未採用歐元,該國依然遵循歐盟經濟和貨幣聯盟 (EMU) 制定的政策,並採用歐元所需的經濟趨同標準。儘管議會中的大多數政黨都支援加入經濟和貨幣聯盟,但自2010年以來的民意調查始終顯示多數人反對採用歐元。2018年5月,歐洲晴雨表民調顯示有29%的丹麥受訪者表示支援採用歐元,然而65%的人反對此提議。按營業額排名,丹麥前幾大的公司分別為:馬士基、丹斯克銀行。丹麥政府2023年側重點在於增加對能源經銷商的稅收。政策.丹麥是一個高稅收的福利國家,因而丹麥人生活水平很高,政府也為居民提供了廣泛的福利。丹麥的企業稅率為 22%,併為外籍人士提供特殊的有時限的稅收制度。丹麥的稅收制度基礎廣泛,除消費稅、所得稅和其他費用外,還徵收 25% 的增值稅。2017年的總體稅收水平與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不同,因為2015年丹麥個人所得稅稅率高於經合組織,而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則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且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繳款。丹麥工資稅、增值稅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稅的比例相當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經稅率調整後,丹麥約有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丹麥的相對貧困率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二,低於經合組織11.3%的平均水準。在丹麥,認為自己買不起足夠食物的人口比例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一半。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社會採用了北歐模式,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影響力較大,將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全面的福利國家和強有力的工人組織結合了起來。世界銀行表示,由於其廣受讚譽的“彈性安全”模式,丹麥擁有歐洲最自由的勞動力市場。僱主可以隨時僱用或解僱。根據經合組織的資料,2016年失業人員的初始和長期替代率皆為65%,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為53%。在丹麥註冊一個企業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並且成本非常低。僱員申請加班沒有限制,公司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無休運營。2017年,丹麥15-64歲人群的就業率為74.2%,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9,高於經合組織67.8%的平均水平。2017年失業率為5.7%,被認為接近或低於結構性水平。失業救濟金的水平取決於該僱員失業前的就業情況,通常與失業基金掛鉤以及之前支付的繳款。該資金大約65%來自指定會員捐款,而其餘三分之一來自中央政府,因此資金終來自於一般稅收。科學技術.丹麥在科技的發明和創新的參與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從科學革命開始,丹麥就是創新和變革之國家中的一員。目前,丹麥正在參與許多備受矚目的國際科技專案,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丹麥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0位,不過低於其在2020年的第6位和2019年的第7位。在航運業丹麥企業很具影響力,設計了世界上最大、最節能的集裝箱船“馬士基3E級”,丹麥工程師則為MAN柴油機的設計做出了貢獻。在軟體和電子領域,丹麥為北歐行動電話的設計和製造做出了貢獻,現已解散的丹麥企業“DanCall”是最早開發GSM的公司之一。生命科學是一個已進行了廣泛研究和開發的關鍵領域。2000年,丹麥生物技術公司諾維信率先開發了將用於廢物轉化的酶轉化為纖維素乙醇的技術。麥迪康谷位於西蘭島和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地區,是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產業群之一,在很小的地理區域內擁有許多生命科學企業和研究機構。出生于丹麥的計算機專家和軟體工程師在世界上一些程式語言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安德斯·海爾斯伯格領域的先驅。物理學家萊娜·豪和她的團隊成功在實驗中將光速降為0,推動了量子計算、奈米工程和線性光學的進步。能源.丹麥在北海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20世紀70年代初,該國經濟十分依賴進口石油。後來在北海丹麥海域發現了油田和天然氣田,丹麥才實現能源方面的自給自足,該國還開始使用燃煤發電廠來供應該國大部分電力。21世紀初,丹麥的電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量超過了進口量。2010年,丹麥在原油淨出口國中排名第32。2022年,丹麥是歐盟內部最大產油國,日均產量約10萬桶,不過丹麥政府已考慮在2050年之前停止石油開採。丹麥在風電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丹麥風力能源提供了總電力消耗的42.1%。2011年5月,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的3.1%,即約65億歐元來自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效率。丹麥現已禁止建造更多燃煤發電廠,一些工廠開始使用生物燃料。政府還對風力發電廠提供補貼,目前來自風力發電的電力在該國電力系統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丹麥的輸電線路與其他歐洲國家電網相連。丹麥電力部門已將風電等能源併入丹麥國家電網。丹麥現在致力於交通領域的智慧電池系統的成員國。交通.丹麥在聯絡各地區之間的公路和鐵路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部分就是連線西蘭島和菲英島的大貝爾特橋。 現在可以直接透過高速公路從日德蘭半島北部的腓特烈港駕車前往西蘭島東部的哥本哈根。丹麥主要鐵路運營商是提供客運服務的丹麥國家鐵路和提供貨運的德鐵貨運,鐵路軌道由Banedanmark維護。北海和波羅的海透過各種交織的國際渡輪線路連線在了一起。於2021年開始修建的費馬恩海峽隧道是連線丹麥與德國的第二條交通線。哥本哈根擁有哥本哈根地鐵以及郊區廣佈的電氣化鐵路網——城市快鐵。輕軌預計在2020年左右於四個丹麥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奧胡斯、歐登塞、奧爾堡投入運營。對於年輕人和城市居民而言,騎腳踏車在丹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丹麥擁有完善的腳踏車基礎設施,其腳踏車道綿延超過12,000公里,全國還包括約7,000千米隔離出來專用的腳踏車道。儘管私家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由於高昂的註冊稅還在大多數丹麥人的預算之內。截至2011年,丹麥平均車齡為9.2年。丹麥與挪威和瑞典一樣,航空業都是由北歐航空旗下航空公司承包。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繁忙的客運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超2500萬人次。丹麥其他著名機場還有比隆機場、奧爾堡機場、奧胡斯機場等。人口.丹麥各族裔比例 (2020)根據2020年4月的資料,總人口為582.5萬。丹麥是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年齡達到41.9歲,男性人數約為女性的0.97倍。儘管出生率很低,不過人口依靠移民和接收難民得以維持0.59%的正增長。世界快樂報告常年將丹麥列為世界上人民最快樂的國家之一,這主要歸功於丹麥優秀的高等教育、完善的醫療保健系統和極小的貧富差距。族裔方面89.6%為丹麥人後裔,其餘10.4%為移民或移民後裔。移民的主要亞洲國家,譬如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國家,譬如索馬利亞;還有東南歐巴爾幹國家,譬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移民中的34%沒有西方國家背景。因紐特人是格林蘭島的原住民,其群體很早就定居在了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及格陵蘭等北極圈內的地區。18到20世紀70年代初,丹麥政府一直在試圖同化因紐特人,鼓勵他們融入主流文化,因此今天因紐特氏族中的一些人認同他們的母語為丹麥語。語言.丹麥語是丹麥的法定國語,法羅語和格陵蘭語則分別為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兩地的官方語言。德語在前南日德蘭郡,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丹麥語和德語之間的關係就要遠得多,後者屬於西日耳曼語支,而格林蘭語則是一種因紐特語言,與丹麥語毫無聯絡。佔比相當大。宗教.至2013年1月,79.1%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相較2012年下降了0.7%,相較2011年下降了1.3%。儘管丹麥國教有著眾多信徒,但每週末都去教堂的人不足總人口3%。丹麥憲法規定皇室成員至少有一名信仰丹麥國教,其他成員可以自由信仰其它宗教。1682年, 丹麥賦予羅馬天主教、改革宗和猶太教有限的認可,但改變信仰仍然非法。直到1970年代,改宗才得到丹麥官方認可。現在,宗教團體不需要丹麥政府的認定即可主持婚禮與其它慶典活動。丹麥穆斯林佔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最大的少數宗教。至2009年,丹麥共有19個受認可的穆斯林社群。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佔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根據2010年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顯示,28%的丹麥公民相信上帝的存在,47%表示相信有某種精神或生命力量,24%表示不相信任何精神、上帝或生命力量。教育.丹麥的所有教育專案均由教育部排程並由當地市政部門管理。平民學校結束後參加一次評級測試。如果學生要參加進階教育,則必須進行該測試。學生在丹麥也選擇可以就讀自由學校(--)或私立學校(--),例如基督教或華德福教育。義務教育結束後,丹麥學生有多種繼續教育的選擇:中學側重於理科,高階商業考試專案側重於經濟學科。高等預科考試 (HF) 與中學 (STX) 類似,但時間短一年。對於特定職業,丹麥也提供職業教育,透過教學和學徒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根據政府的記錄,丹麥進階教育,學生每月都可以領取固定金額的補助金。國際生在丹麥大學還有機會獲得國際認可的資質證明。在學士、碩士、博士和交換生的許多課程中,可以用學界通用的英語授課。體育.羽毛球.丹麥被列為五大羽毛球強國之一,經常都會出現羽壇名將。有些更在奧運會賽場上曾奪得冠軍,如波爾-埃裡克·赫耶爾·拉爾森、維克托·阿薩爾森(中文名:安賽龍),以及多位世界冠軍,如卡米拉·馬爾廷、卡米拉·呂特·尤爾等名將。此外,在團體賽方面,丹麥國家羽毛球隊在2016年湯姆斯盃決賽中,打敗同為五大強國的亞洲強隊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首次奪得該專案的男子團體冠軍。足球.丹麥超級足球聯賽、丹麥國家隊都是丹麥人會看的足球比賽。丹麥現今有不少超級球星,例如:馬田·比夫韋治、基斯甸艾歷臣等。醫療.與挪威和瑞典一樣,丹麥建立了由稅收支撐的醫療保險系統。該系統的運營主要依靠本地市政稅收與大區財政撥款。丹麥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佔GDP總額的9.8%。丹麥人平均壽命為78.6歲,平均每名醫生服務294人。根據 LPI,丹麥是擁有最佳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之一。文化.丹麥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它在藝術上成就頗高,與丹麥社會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在丹麥,試圖將某人與眾人彼此區分就可能引起敵意,這違反了已經幾乎是斯堪的納維亞非官方法典的鐵則詹代法則。丹麥政府為文化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基金,其中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因此丹麥平民也直接參與到了其中。丹麥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知識遺產。科學領域有第谷·布拉赫、路德維格·A·柯丁、尼爾斯·玻爾,文學領域有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託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Michael Learns to Rock等,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和拉斯·馮·提爾等導演的電影也都是國際知名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諸多經典與名勝,例如趣伏裡公園、阿馬林堡宮、克里斯欽堡宮、聖母教堂、羅森堡宮、哥本哈根歌劇院、腓特列教堂、託瓦爾森博物館、圓塔和美人魚雕像等。丹麥人喜歡用花做禮物,以表示感謝。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喜歡腳踏車,常用作交通工具,平均不到2人擁有1輛腳踏車。丹麥人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習慣升國旗。足球是丹麥的國民運動。丹麥國家足球隊在1984到2004年間曾6次進入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圈,並在1992年獲得冠軍。丹麥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世界級運動員,包括米歇爾·勞德魯普和布萊恩·勞德魯普兄弟,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舒梅切爾,丹尼爾·阿格,容·達爾·托馬森,尼克拉斯·本特納和托馬斯·赫爾維格等。近年丹麥在腳踏車比賽中表現突出。丹麥腳踏車運動員比雅尼里斯曾獲得1996年環法大賽冠軍,邁克拉斯姆森在2005年和2006年兩度獲得山地之王稱號。丹麥國家隊在2006年和2008年奪得腳踏車競速世界盃冠軍。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宗遠征愛沙尼亞的異教徒,國王克里斯帝安·卡瑪德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據說這面國旗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面國旗,後來歐洲各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制定國旗都是依據丹麥國旗的原則,今天的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仍然沿用。 |
157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6 | 美國州份 | 美國州份除外。美國憲法除了賦予了聯邦政府特定的權力,也對聯邦和各州政府設下權力範圍限制。州政府的權力是由各州人民透過該州自有的憲法賦予。各州同時認可美國憲法,因此其部分的主權被轉移給了聯邦政府,也就形成由50個共享主權的小國家形成的國家,即美國。另外關於未規定的部分,根據第十修正案的解釋,「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或由人民保留。」以此形式授權來進行地方的自治。各州又劃分出不同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歷史上來說,州政府在自己的領土之內主要責任範圍包括公眾安全。由於美國憲法經過多次修訂,其中各條款的解釋與應用也有所改變,主要的原則朝向中央化和合併進行,因此聯邦政府的角色漸漸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對於方面一直有著許多爭論,包括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和主權關係,以及每個人各自的權力等。對於各州許可權的爭論也曾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美國國會有權核准新的國家在與其他各州平等的基礎下加入聯邦成為新的州份,最近一次的核準是1959年加入的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美國憲法中沒有提及各州是否有單方面從聯邦脫離或分裂聯邦的權力,但在南北戰爭後,美國最高法院已裁定分裂行為違憲,意即必要情況下聯邦應該採取某種形式維護憲法。 |
157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間是五顆五角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3716。天安門城樓上方的四顆小五角星以半弧狀環繞一顆大五角星。齒輪和穀穗象徵中國的工人與農民,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五顆星則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說明》規定:「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穀穗和齒輪,齒輪中心並交結著紅綬;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37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1950年6月2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同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透過,同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公佈:3716。以後歷次憲法都確認了該版本國徽的法律地位:3716。歷史.徵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徵集可追溯到1949年6月15日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隨後成立的第6小組負責國家象徵方案的擬定。1949年7月10日政協籌備會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同年8月20日截止後收到幾十件方案。1949年8月22日召開了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會代表對徵集方案並不滿意,24日第三次會議決定另請專家設計。1949年9月25日晚,在中南海召開了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的會議,會上選定了國旗和代國歌。針對未徵集到滿意的國徽圖案的情況,毛澤東建議可等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再行決定。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國旗、國都、國歌、紀年的決議案,並決定另請專家設計國徽。專家組設計.專家組共提供了三種國徽設計樣式,共計7個方案:《國徽圖案對此設計稿的說明如下:《擬製國徽圖案說明》對此稿的說明如下:1950年6月1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這7個方案進行了討論,決定採用天安門城樓圖案。6月11日,國徽小組會議討論了前一天政協對國徽採用天安門圖案的決定,梁思成在會上表達了反對意見,但有意見認為天安門代表五四運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故會議原則上透過天安門圖案。6月15日晚,全委會第二次會議國徽組第一次會議上,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提交了設計稿。中央美院提交的《國徽應徵圖案設計含義》對其說明如下:會議最終選定了清華大學方案,並建議“將梁先生設計的國徽第一式與第三式合併,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內容,請梁先生再整理繪製。”。選定.6月17日,梁思成、林徽因帶領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第二稿候選方案,將原方案第1號、第3號合併,金色五星、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選擇紅、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其《國徽設計說明書》說明如下:1950年6月2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國徽審議會議對兩設計組提供的候選方案進行審議,多數代表贊同清華大學小組的設計,並決定以該方案為基礎製成國徽。清華大學設計組後將此方案放大,提交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審議。1950年6月23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透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清華大學設計組國徽方案。1950年6月28日下午五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在討論和通過了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建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定型及公佈.國徽圖案通過後,由梁思成推薦,清華大學建築系高莊規範並簡化了國徽的幾何設計圖稿,於當年8月最終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務院會議室召開的關於國徽使用、國旗懸掛、國歌奏唱辦法及審查國徽圖案座談會上,高莊的修正方案被最終採用。修正後的圖案在綢帶、稻粒和形狀上有所變更。會後高莊和徐沛真對國徽進行定型,繪製了墨線圖和剖面圖上報中央政府。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釋出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將這一設計定為國徽:使用.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規範了國徽的使用。該部法律已經於199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1號公佈,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GB 15093-2008 國徽》規定了國徽的樣式、材質及色彩。使用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懸掛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國徽應當懸掛在機關正門上方正中處。國徽印鑑由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管理。懸掛的國徽由國家指定的企業統一製作。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應當懸掛國徽的場所包括:應當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機構包括:以上所列明的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首頁顯著位置使用國徽圖案,且應當使用標準版本,標準版本在中國人大網和中國政府網上釋出。應當印有國徽圖案的文書、出版物等包括:標示國界線的界樁、界碑和標示領海基點方位的標誌碑以及其他用於顯示國家主權的標誌物可以使用國徽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可以使用國徽圖案。可以在證件、證照使用國徽圖案的包括: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的徽章可以將國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公民在莊重的場合可以佩戴國徽徽章,表達愛國情感。其他場合.外事活動和國家駐外使館、領館以及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對外使用國徽圖案的辦法,由外交部規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在國徽法規定的範圍以外需要懸掛國徽或者使用國徽圖案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或者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規定。褻瀆國徽的處罰.#重定向 中國大陸.第二百九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香港.自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香港的使用及保護以國旗及國徽條例訂定。該條例第4條禁止展示或使用破損、汙損、褪色或不合規格的國徽。第5條第款,如未經合法授權或並無合理辯解違反之,即屬犯罪,一經循簡易程式定罪,非法用於商標或廣告可處第5級罰款,而非法用於日常生活的陳設或佈置、或私人慶弔活動可處第2級罰款。第7條規定,公開及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國徽,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3年。澳門.自從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澳門的使用及保護以行政長官限制或禁止展示或使用國徽或其圖案的其他場合或場所。依據第九條,焚燒、毀損、塗劃、玷汙或踐踏國徽,構成對國家象徵的不尊重。第九條也規定,以言詞、動作或散佈文書、又或以其他與公眾通訊的工具,公然侮辱國家象徵,又或對之不尊重者,處最高三年徒刑,或科最高三百六十日罰金。依據第十一條,違反第五條規定者,可科澳門幣五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
157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79 | 美國國旗 | 美國國旗旗面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構成,左上角還有一個包含了50顆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條間紋則象徵著美國最早建國時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真理,藍色則象徵正義。這面旗幟俗稱“星條旗”或美國旗,以向美國國旗以及美利堅合眾國表達忠誠。懸掛國旗的日期.美國國旗在以下日期應當被升至杆頂懸掛:降半旗的日期.另外,無名戰士墓、阿靈頓國家公墓和珍珠港亞利桑那紀念館常年降半旗。摺疊.雖然美國旗典中沒有明確規定,但按照軍隊中的習慣,國旗在不使用時應被摺疊成三角形,步驟如下:摺疊的宗教含義.部分人認為每次摺疊都具有象徵意義,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被權威部門確認。具有象徵意義的摺疊儀式曾被教給士兵,但在發生一些抗議其帶有宗教含義的示威後,美國國防部撤銷了這一決定。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對摺疊有其自己的解釋方法:歷史.演變.在描繪這面國旗的各種各樣的設計的下述表格裡,這面旗的精確的“顏色”直到1934才標準化。未來.美國現在有50州,美國陸軍預想波多黎各與哥倫比亞特區等地成為美國第51州的狀況,因此提案出未在正式場閤中使用的美國五十一星國旗。有圓狀分佈的國旗,和橫列配置星星的兩種方案。 |
158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89 | 資訊管理系統 | 資訊管理系統是研究在一個組織內部的資訊系統之學科。WordNet把它描述為一個由組織內部所有通訊渠道組成的網路體系。這個領域的研究通常屬於計算機科學範籌,其核心學科是以數學理論為特徵的管理運籌學,該學科也是計算機軟體理論的核心。對資訊系統的研究通常劃規管理科學與工程,並通常涉及軟體工程。 |
159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594 | 美國總統 |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是美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根據1787年透過的美國憲法而設立,行使憲法賦予的行政權。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於1789年4月30日就職,之後至1933年的歷任總統均為3月4日就職,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開始生效的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規定總統每屆任期4年,連選連任不得多於2次,也不能擔任總統或執行總統職責超過2年後再當選為總統多於1次。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其號稱“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國現任的總統為民主黨籍的喬·拜登,於2021年1月20日上任,其搭檔的副總統為同黨的賀錦麗。自首任總統華盛頓就職以來,美國在230餘年間共產生了46任總統,其中僅第44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擁有一半非裔血統,其餘總統均為白人男性。美國公職只有總統、副總統必須“出生時為美國公民”。美國總統官邸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白宮,常駐辦公場所為白宮內的橢圓形辦公室。總統的妻子稱為“第一夫人”,家庭稱為“第一家庭”。總統專用客機稱為“空軍一號”,專用直升機稱為“海軍陸戰隊一號”,官方的進行曲是《向統帥致敬》。選舉方式.總統每四年選舉一次,個人最多隻能任兩屆。雖然總統和副總統選舉是由全民普選方式舉行,不過產生方式是由選舉人票所決定——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全國選舉人票為538張,候選人至少獲得270票才能當選。選舉人團所謂“間接選舉”只是禮儀性的程式,當選的選舉人在選舉人團投票時絕大多數會把票投給在該州獲勝的總統候選人,因此大選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當天便可根據各州選舉結果算出。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聯邦主義下的特有制度,是費城制憲會議上主張全民直選總統和主張國會選舉總統的代表之間的一種妥協。基於該制度,每個州獲得若干選舉人團代表名額的候選人,其選舉人票可能不及在個別大州以微弱優勢勝出者,由此導致獲得全國最多選民票的候選人可能未獲最多的選舉人票,從而在競選中落敗。換言之,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選民票少於對手,卻因得到足夠的選舉人票而當選,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曾於1876年、1888年、2000年和2016年發生過4次。此外在1824年更出現未有候選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由眾議院中代表各州多數黨的眾議員表決選出總統。總統徽章.該徽章的最後一次修改是在1959年,加入了代表夏威夷州的第50顆星。總統休假.總統每年都會前往大衛營休假。職權.美國是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總統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擁有很大實權。總統是美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三軍統帥。美國總統的職權依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第一條第七款也規定總統能夠影響立法權。行政.總統是政府首腦,處理各種國政,包括內政、經濟、國防、外交、國家安全等,也任命各個內閣人事,需經過參議院同意與建議。總統為了處理外交及國安事務並制定相關政策,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並成為其主席,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是法定正式成員。總統同時兼任三軍統帥,統率陸、海、空軍。立法.總統可以否決任何獲國會透過的法案,但需要於法案透過後10日內提出。如果法案獲國會兩院均以三分之二票數透過,總統的否決權將會被推翻。總統亦可於國會休會的時候單方面否決任何獲國會透過的法案。另一方面,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諮文,包括國情諮文、預算諮文、經濟諮文、特別諮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方式。此外,總統還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司法.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破壞聯邦法律的人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總統擁有對聯邦罪名的赦免權。但如該罪名為州法所訂,其赦免權屬於該州州長。外交.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係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所以,總統往往以簽定行政協定來代替締結條約。繼任順序.根據1947年透過的《總統繼任法案》,美國總統一旦離開其職務,將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及內閣首長們依順位依序遞補,而內閣的排名順序基本上以內閣職務的成立時間為準。由於美國法律規定美國總統必須是由出生即是美國公民的人出任,因此繼任順序的成員中若有歸化美籍者時,將會自動跳過該順位輪到下一順位。雖然擁有荷蘭姓羅斯福,但兩位羅斯福總統都只有1/4荷蘭血統。老羅斯福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是英國北方人,小羅斯福的三位祖父母則都是清教徒。各項紀錄.支援率.自哈里·杜魯門開始算起:待遇.以下為美國總統的待遇: |
160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0 | 約翰內斯·米勒 | 約翰內斯·米勒·馮·柯尼希斯貝格,德國天文學家。米勒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柯尼希斯貝格,年僅13隨即成為萊比錫大學學生,三年後轉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就讀,為的學生,曾經到義大利學習托勒密的天文學。米勒後來回到德國,在紐倫堡定居下來後,和他的朋友兼贊助人一起進行天文觀測。兩人一同編印航海曆書,他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者有極大的幫助。米勒是第一個改正天文觀測中光線透過大氣的折射差,也是第一個在天文學上使用機制鐘的人。後來他去羅馬想要改革曆法,但是還沒有改革成功就在當地去世了。 |
160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4 | 尼古拉·哥白尼 |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執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開啟了哥白尼革命,並對推動科學革命有相當大的貢獻。哥白尼出生於皇家普魯士,該地區自1466年隸屬於波蘭王國。哥白尼獲得了教會法規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一名醫生,通曉多國語言,瞭解古典文學,能夠勝任翻譯,做過執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經濟學家。1517年,哥白尼總結了貨幣量化理論,成為當今經濟學的重要基礎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馬斯·格雷沙姆之前總結出劣幣驅逐良幣理論的前身。身世.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託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行省。父親是從克拉科夫來的商人,母親是託倫當地商人的女兒,家境寬裕,哥白尼是家中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哥白尼十歲到十二歲間父親去世,由他的舅父盧卡斯·瓦岑羅德領養。1491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市亞捷隆大學學習,在這裡他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1496年他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求學,學習數學、天文學、法律、醫學等,並接受人文主義思想。1503年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舅父提供給他一個在波蘭波羅的海邊上的弗倫堡的神父位置。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擔任他舅父的醫生和秘書。1512年他舅父去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士的責任和醫學研究上,同時利用工作之餘時間研究天文學。在弗倫堡30年間,他建了一個小天文臺,後來被稱為“哥白尼塔”,自17世紀以來被人們作為天文學的聖地儲存下來。但是從當時人的記載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來看,他很少進行天文觀測,他主要透過前人的觀測結果,進行哲學思考與數學計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學體系。父系.哥白尼父親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尼薩附近的一個西里西亞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曾被拼寫為Kopernik,Copernik,Copernic,Kopernic以及Coprirnik,現今為Koperniki。14世紀,父親家族的成員開始遷至西里西亞地區的其他城市,波蘭王國的首都克拉科夫。哥白尼的父親,也是老尼古拉·哥白尼,很有可能是簡的兒子,就是來自遷至克拉科夫的那一支。尼古拉以父親的名字命名,以富商的身份首次出現在記錄中,以經營銅為生,主要在格但斯克銷售銅,於1458年左右從克拉科夫遷至託倫。託倫位於維斯瓦河附近,當時被捲入十三年戰爭規定,條頓騎士團放棄西普魯士,此地區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在隨後的300年裡都歸屬於波蘭王國。尼古拉的父親於1461和1464年間娶了芭芭拉·瓦岑羅德,也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父親於1483年左右逝世。母系.尼古拉的母親芭芭拉·瓦岑羅德是託倫當地貴族和市議員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於1459年嫁給託倫當地商人兼市長泰德曼·馮·艾倫。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是一個富商,也是Sławkowo村莊的所有者。在1439-62 法官統治期間,他是條頓騎士團的堅決敵對方。1453年,以託倫市代表的身份參加格魯瓊茲大會,意圖舉行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在十三年戰爭以及在託倫和格但斯克進行政治活動以積極支援普魯士城市的反抗戰,並親身參與在拉森和馬爾堡的戰役,死於1462年。小盧卡斯·瓦岑羅德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舅舅以及贊助人,在克拉科夫大學建立密切的關係。作為三位國王的朋友和重要顧問,他的影響力加強了瓦爾米亞與波蘭王國的關係。瓦岑羅德被認為是瓦爾米亞權力最大的人,他的財富、關係和影響力為哥白尼的教育以及在法蘭伯克天主教堂的教士生涯提供了保障。語言.據說,哥白尼精通拉丁語、德語和波蘭語,還會說希臘語和義大利語。哥白尼的大部分存世作品都是拉丁語版本,拉丁語當時是學術界廣泛使用的語言。拉丁語當時還是羅馬天主教會和波蘭宮廷的官方語言,所以哥白尼與教會和波蘭領導者的通訊用語都是拉丁語。哥白尼也有一些德語版本的存世作品。德國哲學教授馬丁·凱莉以此為論據認為哥白尼的母語是德語。其他證明德語是哥白尼的母語的論據有:他出生在一個以說德語為主的城市,而且於1496年在博格尼亞學習教會法期間,曾加入一個名為日耳曼民族的學生組織,按其1497年章程,此組織對母語為德語的所有王國和國家的學生開放。然而,根據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的觀點,哥白尼加入日耳曼民族這一行為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意味著他承認自己是德國人,因為來自普魯士和西里西亞的學生都是被如此歸類的,這樣一來,不管他們本身的民族歸屬或自我鑑定,這就相當於一個特權,選擇是說德語的學生就很自然。名字.在哥白尼時代,人民經常以居住地名稱命名。就如西里西亞村莊激發的靈感,哥白尼的姓氏的有多個不同的拼寫。他的姓氏或許與當地西里西亞地區的採銅業有關,儘管一些學者聲稱此姓氏是受到蒔蘿這種植物的啟發,蒔蘿是西里西亞的野生植物。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一個世紀之後的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在其作品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其親戚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拼寫。這個名字首先被用於13世紀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地方,在拉丁語存在多種拼寫方式。哥白尼“其實並不在乎正字法”。1480年左右,在他童年時期,他父親的名字作為哥白尼的名字。教育.在波蘭.父親死後,小尼古拉·哥白尼的舅舅小盧卡斯·瓦岑羅德照顧他長大成人,送他上學甚至在工作上也助他一臂之力。瓦岑羅德舅舅和波蘭的頂級知識分子保持著聯絡,而且還與生於義大利的著名人文學者和克拉科夫朝臣Filippo Buonaccorsi是好友關係。有關哥白尼幼年和上學時期的早期原始檔案並未能得以儲存。哥白尼的傳記作家認為瓦岑羅德舅舅把小哥白尼送往位於波蘭北部城市託倫的聖約翰學校就讀,而他本人就曾在這裡任教。後來,根據Armitage的說法,哥白尼進入了弗沃茨瓦韋克的大教堂學校學習,這裡位於託倫的維斯瓦河畔,這裡的學生都是為考入克拉科夫大學在做準備,該所大學也是瓦岑羅德在波蘭首府的母校。在1491-92年的冬季學期,哥白尼以Nicolaus Nicolai de Thuronia的名字和兄弟安德魯一同被克拉科夫大學所錄取是一名亞里士多德哲學教授,但是他在大學校外私下裡教授天文學;哥白尼就此熟悉了布魯楚斯基廣泛閱讀的評論文章,參加了許多講座。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學習經歷幫他奠定了數學天文學方面的堅實基礎,校方教授的課程包括數學、幾何學、幾何光學、宇宙結構學、天文學的理論和計算等,使他掌握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著作《形而上學》,等等。在這期間的閱讀資料,其中還標註有他最早的科學筆記,現在部分儲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在克拉科夫,哥白尼開始蒐集大量的天文學方面的藏書,後在17世紀50年代的大洪水時代,被瑞典當作戰利品運往本國,現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四年學習生活為他重要才能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促使他在天文學的兩大流行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同心球面學說和托勒密的偏心圓和本輪理論進行邏輯比較分析,對之進行揚棄之後,構建出哥白尼自己對於宇宙結構的理論的第一步。還沒等獲得學位,大概是在1495年秋,哥白尼就離開了克拉科夫,前往舅舅瓦岑羅德的教堂,舅舅已於1489年榮升為瓦爾米亞教堂的采邑主教,並在不久後讓外甥哥白尼接替瓦爾米亞教士之職,前任教士Jan Czanow於1495年8月26日剛剛身故留出這一空缺。具體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牧師會部分人的反對,有人將此事上訴了羅馬,導致哥白尼的任命受到拖延,於是瓦岑羅德將兩個外甥都送往義大利學習教會法,似乎是想借此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教會中的事業發展,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影響力。哥白尼在1496年中期離開瓦爾米亞,也許是隨同牧師會的司祭Jerzy Pranghe的隨員一道離開的那裡,司祭準備前往義大利,於同年秋天他報名加入了博洛尼亞大學法律學生的日耳曼民族組織,其中包括西里西亞、普魯士、波美拉尼亞以及其他國家的的年輕波蘭學生。在義大利.直到1497年10月20日,哥白尼透過代理正式接替了瓦爾米亞教士職位,這是兩年前就授予了他的職位。為此,一份在義大利帕多瓦於1503年1月10日簽署的檔案表明,他將在波希米亞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學院教堂的聖十字教堂擔任一份閒職。儘管教宗於1508年11月29日特許授予他更多的聖俸,哥白尼在牧師會的神職方面並未獲得更多俸祿以及更高的職位,但是在1538年,他放棄了弗羅茨瓦夫的閒職。他是否獲得教士的任命尚不確定,他也許僅僅獲得的是次級神品職位,這也足以勝任牧師會的教士之職。在他在博洛尼亞的三年,相反他對人文學科充滿興趣,很可能他參加了一些相關講座,並認真學習研究了天文學。他遇到著名的天文學家Domenico Maria Novara da Ferrara,併成為他的弟子及助手。哥白尼透過閱讀和雷格蒙塔努斯所著的《大書概論》產生了新的觀點。他就托勒密關於月球運動的理論的特殊性進行觀測,透過1497年3月9日在博洛尼亞對金牛星座中最亮的畢宿五進行的著名觀測,其結果加深了他對地心說理論的質疑。哥白尼透過仔細研究希臘和拉丁作者的著述,還從人文主義學者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他的質疑,特別是在帕多瓦期間,他還蒐集到許多關於古代天文學、宇宙哲學和曆法體系的歷史片段資料。哥白尼在羅馬度過了大赦年1500年,他和兄弟安德魯與當年春天到達了這裡,此行無疑是為在羅馬教宗法院當實習生而來。但也正是在這裡,他繼續著始於博洛尼亞的天文學研究,例如在1500年11月5-6日夜間觀測了一次月蝕現象。據雷提卡斯進行的。在哥白尼的歸程中,無疑要在博洛尼亞做短暫停留,他於1501年中期回到了瓦爾米亞。7月28日,他從牧師會獲得了兩年的延長假期,以便去學習醫學,因為“在將來他可以作為我們尊敬的大人,在1501年秋到1503年夏這段時間,他一直留在帕多瓦。哥白尼學習醫學的過程很可能是在帕多瓦頂級教授,這些構成了他後來醫學藏書的雛形。哥白尼定會對占星術有所研究,因為這被視為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其他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不同,他似乎對占星術從未有過實踐,或是表現出任何興趣。在博洛尼亞,哥白尼並非把自己侷限在官方的研究之中。很可能是在帕多瓦的那些歲月中,他開始對希臘文化產生了興趣。在Theodorus Gaza的語法書的字典的幫助下,他熟悉瞭解了希臘語言和文化,並開始拓展對古典著作的研究,他先是從博洛尼亞入手,研究貝薩里翁和洛倫佐·瓦拉等人的著作。似乎有證據表明,正是當他在帕多瓦的那些時候,有關地球運動的新學說的想法終於得到了清晰。當哥白尼歸程的時間將近,他於1503年前往費拉拉,1503年5月31日,他通過了規定的考試科目,獲得了教會法博士學位。毋庸置疑,在這之後不久他離開義大利返回瓦爾米亞。工作.當他在義大利完成所有學業之後,30歲的哥白尼回到了瓦爾米亞,並在這裡度過了40年的餘生,其間除卻去克拉科夫和附近的普魯士城市做過短暫旅行之外,再沒有去過別處,這其中包括託倫、格但斯克、埃爾布隆格、格魯瓊茲、馬爾堡、柯尼斯堡等。瓦爾米亞采邑主教有著極大的自治權,有著自己的輿論組織以及金庫。哥白尼自1503年到1510年的主教城堡,在這裡他開始研究自己的日心說理論。在公務部分,他幾乎參與了舅舅在政治、教會、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所有工作。從1504年之初,哥白尼陪著舅舅瓦岑羅德在馬爾堡和埃爾布隆格進行了王室普魯士的宣講活動,根據Dobrzycki 和 Hajdukiewicz的記載,他“參與了……複雜外交活動的所有重要活動,這些是有野心的政客和政治家在為了在有敵意的條頓騎士團和忠於波蘭王室之間,維護普魯士和瓦爾米亞的特殊利益而做的努力”。1504-12年間,哥白尼作為舅舅的隨從做了諸多旅行:1504年是到託倫和格但斯克參加王室普魯士議會的活動。舅舅瓦岑羅德的行程顯示在1509年春,哥白尼可能還去過克拉科夫的下議院。也許就是在後來的克拉科夫活動過程中,哥白尼將自己從希臘文翻譯成的拉丁文作品拿到Jan Haller 出版機構付印,內容是7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學家狄奧菲拉克特·西莫卡塔的85篇小詩,題為《書信》於1512年與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完婚所寫的喜詩而作。在1514年前的某個時間,哥白尼寫了日心說理論的初步綱要,這在後來的抄本中才可看到,簡稱《短論》。這是對世界的日心說機理所做的簡明理論說明,並無數學工具測算,與《天體執行論》的朋友。《短論》的完整版本是到1878年才首次出版。在1510年或1512年,哥白尼搬到了弗龍堡,這是波羅的海岸的維斯圖拉潟湖西北的一座城市。在1512年4月,他參加了Lossainen 的富賓恩進行觀測。在弗龍堡,哥白尼有記載的60多項天文觀測中,有半數以上是在這裡完成。在弗龍堡,哥白尼永久定居下來,這裡他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間只有在1516-19年和1520-21年有所中斷,這段時間,他是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經濟和行政中心就職,這裡也是瓦爾米亞兩大政治生活中心。在瓦爾米亞艱難的政治複雜局勢中,對外要受到條頓騎士團的入侵,負責管理牧師會的經濟企業;自1511年起他就擔任了長官之職,並負責視察牧師會的財產。1512-15年,在管理和經濟方面的職務並未讓哥白尼從眾多觀測活動中有所分心。在這一期間,他對火星和土星的觀測結果,特別是在1515年對太陽所作的四大觀測,導致了他發現了地球離心率的變化,以及相對於恆星太陽遠地點的變化,這些使得他於1515-19年對他的學說的部分假設進行了首次修改。在這一期間他所作的部分觀測也許與1513年上半年所提議的對羅馬儒略曆進行改革有關,這是福松布羅內地區的保羅米德爾堡中,在向曆法修訂提交議會審議提案的學者中有哥白尼的名字。在1516-21年間,哥白尼住在奧爾什丁城堡,作為瓦爾米亞的經濟管理者管轄著奧爾什丁堡和佩尼恩日諾兩地的事務。在這裡,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棄封地的位置》 ,旨在將勤勞的農民安置在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興瓦爾米亞的經濟。當奧爾什丁在波蘭條頓戰爭中遭到條頓騎士的包圍時,哥白尼指揮皇家波蘭部隊保衛奧爾什丁和瓦爾米亞的安全。在接下來的和平談判時,他也是代表著波蘭一方參加。哥白尼一連數年都在建議皇家普魯士地區議會進行貨幣改革,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當時的地區性普魯士政治中,這是一個主要問題。1526年,他就貨幣價值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Monetae cudendae ratio"》。在文中,他闡述了現在經濟學中的格雷欣法則的雛形,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這要比托馬斯·格雷欣早了幾十年。在1517年,他還確立了貨幣的量化理論,這也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一個主要概念。為了穩定貨幣,哥白尼為貨幣改革所作的提議在普魯士和波蘭被廣泛閱讀。1533年,教宗克勉七世的秘書Johann Widmanstetter將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向教宗和兩位樞機介紹。教宗非常高興,還贈予了秘書非常貴重的禮物以示感謝。1535年,Bernard Wapowski寫信給維也納的一位紳士,敦促他儘快出版附上的年曆,據他說這是出自哥白尼之手。這是有關哥白尼年曆的唯一歷史記載。這個所謂“年曆”估計就是哥白尼的行星位置圖。Wapowski信中提到哥白尼的理論是關於地球運動的學說。Wapowski所提要求並無結果,因為他與幾周後就離開了人世。在瓦爾米亞采邑主教Mauritius Ferber所產生的懷疑所致,後在1539年,Dantiscus 將其趕出弗龍堡。在哥白尼年輕的時候,他作為醫師曾為舅舅、兄弟和其他牧師會成員治病。晚些時候,他被安排去照顧那些先後在瓦爾米亞任職的年老主教主教Tiedemann Giese。在治療這些重要病患的過程中,他有時需要向其他醫師進行諮詢,其中包括阿爾伯特公爵的醫師以及透過信函向波蘭皇家醫師進行請教。1541年春,阿爾伯特公爵要求哥白尼前往柯尼斯堡來照顧公爵的顧問George von Kunheim,此人病得不輕,而且普魯士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哥白尼很樂意前往,在有關貨幣改革問題上,他曾於von Kunheim進行過磋商。哥白尼本人認為阿爾伯特公爵本人人品並不壞,兩人在學術方面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牧師會鑑於想與公爵保持良好關係,儘管他是路德教派,也準備放行讓哥白尼前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得以康復,哥白尼也回到了弗龍堡。一段時間之內,他還繼續收到Kunheim身體近況的彙報,並透過信函提供醫療建議。在他生命的這段時間之內,只要他所擔任的其他職責允許,而且是佔有自己的業餘時間,哥白尼還是在進行他的天文觀測和計算。哥白尼的部分密友後來轉向了新教,但是哥白尼並未有此意。他所受到的首批打擊就是來自新教徒。Wilhelm Gnapheus是一名荷蘭難民,他在艾爾布蘭格落下了腳,他用拉丁文寫了一出喜劇“愚蠢的聖人”,並把這出戏搬上了自己建立的拉丁學校舞臺。在劇中,他把哥白尼刻畫成一個傲慢自大、冷漠、孤僻的人,醉心於占星術,自以為是受到了上帝的啟迪,據說是完成了一部大部頭著作,結果都要爛在箱子裡。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首批對哥白尼的理論做出了反應。如腓力·墨蘭頓對其理論頗有微詞而這樣寫道:“某些人認為這是讚美如此瘋狂的事物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就像那個使地球移動而太陽靜止的波蘭天文學家一樣。真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壓制無禮的思想。”然而,1551年,在哥白尼死後的8年,天文學家在哥白尼的前軍事反對者新教徒阿爾伯特公爵的資助下,出版了《普魯士星曆表》,這是基於哥白尼的成果所設立的一套天文圖表。天文學家和占星家迅速採納了這一成果,將其代替了以往的理論。去世.1543年5月24日尼古拉·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他本人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生養子孫的記錄。傳說的說法是當《天體執行論》的初版送到他床前時,他從昏迷中甦醒,撫摸著書頁平靜辭世。遺骨當時葬在聖母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的某處,墳墓沒有刻有任何標記,墳墓的具體位置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明。2005年學術界人士在這所教堂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名70歲男子遺骸。後經遺骨面部復原,和遺骨上提取的DNA與哥白尼藏書中的頭髮上的DNA比對,確認遺骸是哥白尼。2010年5月22日,哥白尼的遺骨在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黑色的墓碑上雕著他的天文學模型。天文學觀點.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天文體系是托勒密體系。其基本思想是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天體沿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為了使理論符合觀測資料,托勒密認為天體在一個稱為“本輪”的小圓形軌道上勻速轉動,而本輪的中心在稱為“均輪”的大圓軌道上繞地球勻速轉動,地球不是在均輪圓心。此理論可以和當時的天文觀測資料基本吻合,而且為教會所歡迎,因為這不僅體現了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而且天球之外給天堂和地獄留下了空間。但是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需要很多個本輪均輪甚至小本輪才能解釋實驗現象。這使得堅持簡潔的哥白尼對托勒密的系統產生了懷疑。為了簡化理論,更好的符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哥白尼將不動點從地球移動到了太陽上,提倡日心說。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這個不變的中心執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1514年,哥白尼在一篇四頁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猜想,給最親近的朋友看。1533年,在羅馬舉行了一些關於哥白尼理論的講座,教宗克勉七世和一些主教出席了講座並表示出興趣。講座過後,其中一位主教寫信給哥白尼,希望他儘早正式出版他的作品。雖然朋友們也催促哥白尼儘早出版他的理論,但可能是害怕受到批評,哥白尼本人一直不願意這麼作。學者對於哥白尼到底是擔心受到天文學界的批評還是教會的反對是有爭議的。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哥白尼終於同意出版他的《天體執行論》。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侷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並沒有放棄宇宙中心論和宇宙有限論。雖然哥白尼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但是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哥白尼之書在其死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聳人聽聞的事件莫過於是義大利人布魯諾之死。他是道明會的教士。但極富反叛精神,是一個「狂熱份子」。他從哥白尼的系統向外推展,否定了天球之說。他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他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燒死#重定向關於日心地動學說早在希臘時代約公元前310年,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主張是日月星辰並非繞著地球轉動,而是地球和其他星辰一起繞著太陽轉動。而他的主張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理論,並把中心火的位置改成太陽。他曾經解釋過:恆星的週日轉動,是地球繞軸自轉的結果。但和當時被廣泛認同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相互矛盾,所以當時有人提出這兩個反駁的觀點。目前我們不知道他對第一個觀點所作的回答,但據說他相當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他說:恆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雖然地球自轉對恆星的距離有影響,但是因為地球和恆星距離上太過遙遠,以至於地球軌道與之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恆星位置的變化我們無法察覺到。阿里斯塔克擁有另一項天文成就,測量太陽、地球和月亮的距離,當從地球上看月亮處於半暗半亮的時刻,太陽、月亮和地球正好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月亮處於直角的頂點,可從地球上測得月地和日地的夾角,雖然當時的儀器無法測量的很精確,但是他的方法很正確,在得出相對距離後,推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實際大小,也因此得出太陽比地球大,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有理由推測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事實。畢竟大的物體繞小的物體轉動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近2000年後,哥白尼才繼承他的理念。哥白尼體系.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將主要理論寫在《天體執行論》當中。在此,他總結了幾十年來的一些理論。哥白尼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原理。其中列舉了一些如下“假設”:《天體執行論》全書分為六部分,稱為“卷”:繼承人.喬治·約阿希姆萊提克斯本可以成為哥白尼的繼任者,卻沒能扛起這面大旗。伊拉斯謨萊因霍爾德也有機會成為他的接班人,無奈卻過早夭折了。第谷·布拉赫成為了第一位英勇的接班人,其次便是開普勒,他曾經是第谷在布拉格的助手。如今日心說的基本理念為世人普遍接受,以及約翰內斯·開普勒。”其他的可能追隨者則包括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以及阿基里斯·加瑟、喬治·沃格林、瓦倫丁·奧托、泰德曼·吉澤。阿瑟·庫斯勒在其著作《夢遊者》中斷言道,哥白尼的書在首次出版後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閱讀。然而,這種說法受到了愛德華·羅森的有力批判,另外歐文·金格里奇透過對前兩次出版的幾乎所有幸存本的逐本檢查,發現許多書中都有書主人詳盡的旁註,亦擲地有聲得駁斥了這一偽學說。2004年,金格里奇在《無人問津之書》中正式發表了這一結論。當時的學術界仍是亞里士多德哲學和相呼應的托勒密天文學的天下,哥白尼理論並沒有一席之地——除了數學上的簡單效能被人接受之外在確定行星的位置時避免使用等分。第谷·布拉赫的體系亦與哥白尼的理論針鋒相對。僅僅半個世紀之後,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終於帶來有力的證據為哥白尼理論辯護,它這樣寫道“伽裡略構想了慣性原理之時,……得以解釋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掉落地球的原因”。直到“艾薩克·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力學理論。在他1687年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集大成地統一了地面力學和天體力學,日心說觀點才終於得以普遍接受”。伽利略是因為哥白尼而啟蒙,所以認為哥白尼所論為正,以比薩斜塔實驗、自製望遠鏡觀測星象,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土星有環,但亦使伽利略被認為是異端而遭受宗教審判。最後真正證實哥白尼和伽利略無誤的科學家,是近百年後的牛頓,已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爭議.哥白尼的書一問世並未引發論戰。第一個反對哥白尼學說的名人是天主教的巴託洛米奧·斯皮納一書的附錄中。託洛桑尼模仿托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義風格,借用哲學論據反駁哥白尼學說,但實際上他仍引用基督教《聖經》及其傳統。他力求證明哥白尼學說是荒謬的,他分三點說明哥白尼學說沒有經過驗證且沒有任何基礎。第一,哥白尼假設地球的運動,但卻未提供任何推匯出此運動的物理理論。。第二,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的思維過程是落後的。他說,哥白尼先是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然後再找各種支撐此想法的現象,而不是先觀察現象,然後再思考推理得出引起此現象的理論。在這一點上,託洛桑尼將哥白尼的數學等式將畢達哥拉斯實算聯絡了起來。畢達哥拉斯曾與亞里士多德爭論過,後來托馬斯·阿奎那又繼續進行了這一爭論。他們爭論說,數字只是人智力的產物,不需要任何物理現實的支撐,因此“數字在研究本質的時候不能提供物理原因”。當時,一些天體說。這一“拯救現象”的觀點證明,天文學和學術不能作為決定物理原因的一種正確方式。託洛桑尼借用此觀點,在對哥白尼最後的判定中引用說,哥白尼最大的錯誤是,他從開始借用科學中較“低階”領域來解釋較“高階”領域。哥白尼用數學及天文學來假定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現象,而不是從一開始用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公認原則來評定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這樣一說,在當時,哥白尼似乎正在破壞整個哲學系統。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犯了哲學錯誤,因為他根本不精通物理學和邏輯學-沒有物理學和邏輯學知識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天文學家,更不能分清正確與錯誤。因為哥白尼學說不符合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科學真相,因此被託洛桑尼視為無根據的未經證明的理論。託洛桑尼意識到哥白尼所著書的序言並非哥白尼本人所寫。序言的論點稱,天文學整體不能得出真理。這一論點遭到了託洛桑尼反對。為何在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出版後60年,天主教會才進行公開反對此書這一問題引起了廣泛爭論,就算是託洛桑尼的反對也是被忽視的。造成這一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伽利略·伽利萊的性格和證據的可獲得性,例如望遠鏡觀測。哥白尼之前的理論在神學界糾纏複雜,這可從約翰加爾文著作的一個樣本中看到。在其《〈創世記〉註釋》一書中,他說道,“我們並不是不知天堂的環道是確定的,地球正如一個小球體位於中心”。在評論《聖經》中《約伯記》26:7時,加爾文寫道“約伯確實具體提到‘北部,’但他說的是整個天堂。因為天空繞著其極轉動。正如一個戰車的車輪在中心都會有一個車軸,輪子藉助中心的洞繞著這一車軸轉動,天空也是如此的。這很容易能看見;也就是說,那些熟悉天空執行的人可以天空如此轉動”。加爾文對於詩篇的評論時,展現了他對於前哥白尼理論的依賴性;因為在詩篇93:1“天堂每天都在旋轉,因為其構造無比巨大,旋轉速度快到難以置信,因此我們並未感受到震盪或衝擊-不會打擾它們的和諧的運動。儘管太陽每個晝間旋轉都改變其軌道,但每年都會回到同一點。眾多衛星在其旋轉時都能保持自己的位置。地球怎能懸置在空中不動呢,難道上帝之手並未舉起它?上空的天堂都在不斷地運動,地球是怎麼保持不動呢,難道神聖的製造者未修理它建立它呢”。在評論詩篇19:4時,加爾文說“天空在旋轉時,所有固定的行星也在旋轉。沒有證據證明加爾文知道哥白尼,並且有關加爾文引用完詩篇93:1繼續說“誰敢置哥白尼的權威於聖靈之上”這一說法也缺乏可信度,證實這一說法源於1885年弗雷德裡克·威廉·法勒班普頓的演講。與加爾文不同,許多神學家已經認識到哥白尼理論變得越來越有爭議。哥白尼理論與《聖經》最尖銳的衝突之點是有關《約書亞記》中基遍戰爭的故事。在此故事中,希伯來人取得了勝利,但一旦夜晚降臨他們的對手就可能逃逸。約書亞的祈禱使得太陽和月亮靜止不動阻止了這個結果。馬丁·路德曾評價過哥白尼,雖然未提及其姓名。據安東尼·勞特巴赫稱,在1539年6月4日他與馬丁·路德共同吃飯時,大家聊起了哥白尼的話題。在1539年,當地大學喬治·約阿希姆 雷提卡斯教授被獲准訪問馬丁·路德。據稱,路德說道,“所以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誰想要聰明就得反對大眾認為的事情。他必須有自己的東西。這正是那個傢伙所做的事情,他想把整個宇宙顛倒過來。儘管在這些陷入混亂的事情中,我依然相信《聖經》,因為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而不是地球”。他的這一番評論發表於《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的四年前,雷提卡斯《概論》一書出版的一年前。在約翰·奧利法白有關該談話的記述中,路德稱哥白尼為“那個傻子”而不是“那個傢伙”。這一版本被歷史學家視為缺少史實論證。路德的合作者菲利普·梅蘭希通也對哥白尼學說有所爭論。在看過雷提卡斯《概論》,譴責哥白尼的理論,呼籲政府鎮壓此理論,他寫道“有些人相信這一理論屬於奇蹟般的成就,歌頌這麼瘋狂的理論,似波蘭天文學家使得地球轉動,太陽停止一樣荒唐。 英明的政府應該抑制頭腦上的錯誤”。雷提卡斯曾以為梅蘭希通會理解這一理論,並且接受它。因為梅蘭希通曾教授過托勒密天文學,並且在雷提卡斯與哥白尼共同學習歸來後,推薦其應聘維滕堡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職位。在《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六年後,菲利普·梅蘭希通出版了他的《物理最初教義》一書;在書中阿基米德講到,阿里斯塔克斯曾就提出悖論說,太陽靜止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儘管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專家曾為了證明他們的創新性,進行了諸多調查,但將荒繆的觀點公之於眾有諸多不好影響,樹立了一個有害的例子。梅蘭希通繼續引用《聖經》中的篇章,然後宣稱 “在這一神聖證據的支撐下,讓我們珍視真相,不要因為一些人的詭計而遠離真相,這些人自以為將疑惑帶入藝術中是項學術榮譽。”在《物理最初教義》一書的第一版中,梅蘭希通甚至懷疑了哥白尼的人格,他稱哥白尼創作這一理論“要麼出於對於創新的熱愛,要麼出於想要顯示自己很聰明”,類似於這樣的個人人身攻擊在第二版中被大量刪除。另外一個對哥白尼學說有爭論的新教神學家是約翰·歐文,他稱“最近說太陽位於世界中心的假設建立在不可靠的現象之上,由一些違反《聖經》中清楚的證詞的任意假設支援”。在羅馬天主教內,天主耶穌會會士尼哥拉·賽若瑞斯是其中一名撰書反對哥白尼理論這一異端邪說的教士,在1609–1610年間的一本著作中和在1612年間出版的一本作品中,援引《約書亞記》中篇章。保羅·安東尼奧·弗斯卡利尼在1615年4月12日給一位天主教哥白尼維護者的來信中,他譴責了哥白尼理論,寫道“……不僅是聖父,就是在現代關於創世紀、詩篇、傳道書,和約書亞書的註釋中,都能發現這些文字同意太陽在天空中,高速繞著地球轉,地球距離天堂很遠,靜止位於世界的中心……沒有人說這不是一個信仰問題,因為如果這不是‘有關主題’的信仰,那就是‘有關說話者’的信仰:所以說亞伯拉罕沒有兩個孩子,雅各布沒有十二個孩子還有基督並非處女所生都屬於異端學說,因為這些都是聖靈透過預言家及使徒的嘴所說的。在1616年三月,在伽利略事件影響下,羅馬天主教將《天體執行論》一書加入了禁書目錄中,直到該書被“改正”。禁止理由是這一想象的地球運動而太陽不轉的畢達哥拉斯教條是“錯誤的,違反了《聖經》”。相同的教條還禁止任何維護地球運動論或太陽靜止論的著作,或是任何試圖調和這些論述與《聖經》的著作。可能哥白尼理論最強大的反對者應是弗朗西斯科·英哥利,一名天主教神父。英哥利在1616年一月撰寫一篇散文,譴責哥白尼學說在“哲學上站不住腳,神學上屬於異端學說”。儘管不確定但弗朗西斯科·英哥利極有可能是受到宗教法庭的委派,就此爭議發表一個專業意見”;在1616年3月5號,審定院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教義後,英哥利被正式任命為顧問。英哥利有關哥白尼理論的兩點爭議為“公眾的天主教信仰不能直接追溯到《聖經》:地獄位於地球中心,離天堂最遠的教義;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斷言是週二的讚美詩中提及過地球是靜止的,該部分的詩文作為日課經文中時辰禮儀的一環,被神父們定期頌禱”。英哥利也引用《聖經》中創世紀1:14,耶和華用“天堂中的光將白天和黑夜分開”。跟之前的評論者一樣,英哥利指出有關基遍戰役的篇章,駁回了這些篇章應被作為隱喻理解的爭論,說道“那些稱《聖經》根據我們的理解模式講話的回答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首先在解釋神聖文字時,應儘可能遵守保持字面意思的規則,其次教會教父們一致認為該篇章意思是太陽在運動,只是應約書亞的請求停止了。一項與眾教父一致認可意見相反的解釋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上受到了譴責,具體在會議第四部分有關該版教義以及聖書的使用方面。其次,經過會議上講到有關信仰以及道德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聖父們看到一個違反他們一致認為的《聖經》解釋時肯定會不高興的”。在教宗保祿五世的命令下,羅伯·白敏樞機提前通知伽利略將頒佈該一法案,藉此警告他“不能再支援或維護”哥白尼學說。四年後的1620《天體執行論》被或省略或改動了九個條文後重新發行。在1633年,伽利略·伽利萊因追隨“哥白尼學說”被指控有異端邪說的嚴重嫌疑,哥白尼學說與真相及《聖經》權威相反,最終伽利略被判終身軟禁。天主教在1758年從《禁書目錄》中去掉了對於日心說相關著作的禁令,但仍明令禁止未經審查版的《天體執行論》以及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這些禁令最終在1835版的目錄中取消。紀念.元素--.根據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第112號元素未有正式名稱時,其臨時名稱為Uub。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有很多相似之處。Cp這個名稱未獲得IUPAC的正式承認。IUPAC在此後6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審議,聽取科學界的意見,並於2010年1月公佈審議的結果。2009年9月,有人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指出符號Cp曾是元素鎦。2010年2月19日,即哥白尼537歲壽辰的日子,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正式宣佈,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所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在臺灣,此元素之中文名稱由國立編譯館化學名詞審議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名詞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決定命名為'--'。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於2012年1月確定了--的簡體中文名稱,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准後進入國家規範用字,但目前仍不能正常輸入。哥白尼環形山.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哥白尼命名。哥白尼計劃.哥白尼計劃是由歐洲委員會和歐洲太空總署聯合倡議,於2003年正式啟動的一項重大航天發展計劃,主要目標是透過對歐洲及非歐洲國家現有和未來發射的衛星資料及現場觀測資料進行協調管理和整合,實現環境與安全的實時動態監測,為決策者提供資料,以幫助他們制定環境法案,或是對諸如自然災害和人道主義危機等緊急狀況作出反應,保證歐洲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
160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6 | 日心說 | 日心說,也稱為-{zh-hans:地動說; zh-hant:日心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簡潔而有力,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日心說的歷史.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在公元前3世紀已提出這種看法。通常認為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執行論》中提出的,實際上在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利特和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能與當時的觀測資料相當吻合,因此即使在《天體執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日心說仍然很少受到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事實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聽聞且自己製作了天文望遠鏡,並以此發現了一些可以支援日心說的新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關注。這些天文現象主要是指:木衛體系的發現直接說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唯一中心,金星滿盈的發現也暴露了托勒密體系的錯誤。然而,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資料和托勒密體系的資料都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因此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直至克卜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與地心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日心說大概在17世紀左右傳到中國。哥白尼的日心說.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題為《短論》的論文。他認為地球有三種運動:哥白尼在他的《天體執行論》一書中認為天體運動必須滿足以下七點:哥白尼用以支援他的學說的論據,主要屬於數學性質。他認為一個科學學說是從某些假說引申出來的一組觀念。他認為真正的假說或者定理必須能夠做到下面兩件事情:反對的觀點.當時有許多反對的觀點,但是哥白尼只能用當時的知識進行了反駁,故某些觀點在現在看來未免錯謬。 |
160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09 | 秋田縣 | 秋田縣位處日本本州島東北地方。首府為秋田市。農業生產,特別是稻米種植非常發達。因有“秋田美酒”而稱為酒之國度;森林資源豐富,秋田杉樹被稱為“日本三大美杉”,用秋田杉樹製作的塗漆傢俱銷往日本各地。秋田縣也以美人聞名,當中,被日本人公認排名第一。歷史.在秋田縣發掘的許多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出土了許多手工石器,被認為是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到繩文時代早期之間的文物。秋田縣內發掘的第一個考古遺址是大仙市協和町的米守遺址,從1969年起進行了5次發掘。該遺址出土了大約1,000件石器。大約12,000年前,縣域進入繩文時代。彌生時代開始後,彌生人遷入縣域西部,日本最古老的海洋法規集「廻船式目發生了東北蝦夷族反抗秋田城司的元慶之亂。中央政府的律令政治衰弱後,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強、農民希望得到有力豪族的保護,朝廷多次派兵討伐東北不聽朝廷政令的豪族,豪族間也屢次發生戰爭,最後奧州藤原氏控制了東北,秋田縣縣域內的比內郡河田氏、秋田郡大河氏、由利地方由利氏都是藤原氏的下屬。文治5年鐮倉幕府征服了東北,江戶時代德川氏把該地分封給佐竹氏。到了明治維新前夕,秋田境內有久保田藩、巖崎藩、本荘藩、亀田藩、矢島藩五個藩,明治維新後五個藩陸續被劃入新設的秋田縣。地理.秋田縣位處本州北部,西面面臨日本海。北面與青森縣接鄰;東面為巖手縣;東南面為宮城縣;南面則為山形縣。鹿角郡 小坂町北秋田郡 上小阿仁村山本郡 藤裡町 三種町 八峰町南秋田郡 五城目町 八郎潟町 井川町 大潟村仙北郡 美鄉町雄勝郡 羽後町 東成瀨村經濟.經濟以農業為主,水稻產量在東北地方居首位。盛產杉樹,以美樹林聞名。位於秋田縣和青森縣交界處的十和田湖是日本著名深水湖也是遊覽勝地,秋田產的日本酒暢銷全國。 |
161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16 | 天體執行論 | 《天體執行論》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講述他自己的天文學說的著作。簡介.1506年,哥白尼在回國任教士不久,開始寫作《天體執行論》。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職城堡西北角的箭樓建為自己的小型天文臺,用自制簡陋的儀器進行天文觀測,計算、研究。他在《天體執行論》一書中所引用的27個觀測資料,大部分是在這裡記錄下來的。約在1536年,哥白尼寫成了《天體執行論》,創立了“日心說”。1543年,《天體執行論》出版。由於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擊,他在書的序中寫明將他的著作獻給教宗保祿三世。他認為,在教皇的庇護下,《天體執行論》也許可以問世。除了這篇序之外,《天體執行論》還有另外一篇教士安德烈亞斯·奧西安德寫的前言。當時哥白尼重病在身,委託這位教士出版發行。奧西安德爾為使這書能安全發行,假造了一篇無署名的前言,說書中的理論不一定為行星在空間的真正運動,不過是為編算星表、預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來的一種人為的設計。這篇前言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騙過了許多人。據說,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從紐倫堡寄來的《天體執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但據記載,哥白尼在著作出版前半年已因腦中風喪失知覺,並長期昏迷在床。評價.《天體執行論》出版後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許多天文工作者只把這本書當作編算行星星表的一種方法。《天體執行論》在出版後七十年間,曾經遭到馬丁·路德的斥責:"「聲名暴起的占星術士...這個笨蛋想要把整個天文科學逆轉過來,可是《聖經》告訴我們,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沒有說要地球不動。」",但未引起羅馬教廷的注意。後來布魯諾和伽利略公開宣傳日心說,危及了教會的統治,羅馬教廷才於公元1616年把《天體執行論》列為禁書。《天體執行論》中的天體實際上是指天球,因為哥白尼並沒有拋棄托勒密天文學中的天球概念。行星仍然是被鑲嵌在水晶球殼中,隨著球殼運轉。哥白尼本人也沒有想擺脫托勒密傳統。《天體執行論》不是革命的文字,是開啟革命的文字。目錄.《天體執行論》共六卷。 |
162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22 | 芬蘭 | 芬蘭共和國,是位於歐洲北部的國家,也是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由芬蘭本土及17萬9千多座島嶼所組成,分為19個行政區含309個市鎮,面積約33.8萬平方公里。芬蘭含有湖泊約18.8萬個,因此擁有「千湖之國」的美稱。芬蘭西北方連線瑞典,北臨挪威,東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被波的尼亞灣環繞,西南面面臨波羅的海,南部為芬蘭灣。芬蘭人口達550萬,多數人為芬蘭族,少數是芬蘭瑞典族。人口數量在歐洲排名第二十五。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及瑞典語,而瑞典語主要在一些沿海地區和奧蘭群島使用。芬蘭是世界高度的已開發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幸福感報告》中芬蘭在2018至2023年連續六年排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歷史.瑞典國王埃裡克九世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發表後才受到重視。1808年在芬蘭戰爭中,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脫離瑞典,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林什維克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繼續戰爭其實就是芬蘭加入蘇德戰爭的戰役,1941年6月25日,納粹德國侵蘇行動的三日後芬蘭對蘇聯宣戰,動員兵力47萬人入侵蘇聯,其間收復了冬季戰爭前的領土包括和,為建立「大芬蘭」,芬蘭進一步,9月控制奧涅加湖並攻佔彼得羅扎沃茨克,但在摩爾曼斯克,芬德聯軍受到阻滯。芬蘭助德國的行為令盟軍認定芬蘭是軸心國陣營,儘管芬蘭沒有簽署三國同盟條約。其中英國在1941年12月6日向芬蘭宣戰。1944年6月蘇聯反攻芬蘭,於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攻勢重新擊敗芬軍,同時德軍在愛沙尼亞被蘇軍戰敗,於是芬蘭在1944年9月與蘇聯簽了,放棄了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卡累利阿、佩琴加區和薩拉。在盟軍和蘇聯壓力下,芬蘭發動拉普蘭戰爭,將在拉普蘭地區的德軍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在1940年合約的基礎上,承認了冬季戰爭蘇聯奪得的領土。為了避免捲入冷戰的前沿衝突,芬蘭和瑞典、奧地利一樣成為中立國,並拒絕加入北約和華約。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開始實施不同的外交政策,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為俄羅斯鄰國的芬蘭感到受到威脅,要求加入北約。同年5月18日,芬蘭正式向北約秘書長遞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書,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政治.芬蘭的政治體制以芬蘭議會為主,雖然芬蘭總統也有較大的外交權力。多數行政權力控制在由芬蘭總理領導的內閣中,而總理由議會選出。內閣由總理本人、中央政府各個部的部長及司法長官組成。《芬蘭憲法》規定,200人的一院制議會是芬蘭的立法機關。議會可以修改憲法,解散內閣或否決總統的決定;但議會無權改變司法決議。內閣或任意一名議員都可以提出立法動議。議員任期4年,按比例代表制選出。芬蘭民族聯合黨、正統芬蘭人黨、芬蘭社會民主黨和芬蘭中間黨為現時芬蘭四大政黨。在2023年4月2日舉行的芬蘭議會選舉中,民聯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在6月20日與正統芬蘭人黨、瑞典族人民黨及芬蘭基督教民主黨一起組成執政聯盟,民聯黨主席彼得裡·奧爾波出任總理。司法體系分為一個負責民事以及刑事司法爭議的法庭,以及一個專門負責公眾與行政部分訴訟的行政法庭。芬蘭為大陸法系國家,法庭分為地方法院、地區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行政區劃.芬蘭實行兩級行政體制,即中央政府及市鎮政府。市鎮也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使用“城市”的稱呼。市鎮的公共支出佔所有公共支出的一半左右。市鎮的財政市鎮收入稅、來自中央政府的補貼、以及其它收入。在2022年初時芬蘭全國有309個市鎮,約半數市鎮的居民數量少於6000人。除了市鎮之外,也存在兩個中間層的行政結構。市鎮組合成70個次行政區,及之上的19個行政區。這些次行政區及行政區是由成員市鎮來管理的,且只有有限的行政權力。但奧蘭自治區根據議會制的原則設有自治區政府及自治區議會。薩米人在拉普蘭區北部關於語言和文化事務上設有半自治的薩米原住民地區。芬蘭原先有12個省份。1997年重新劃定行政區後省份減少到6個。2009年底所有省份撤銷,並從2010年起劃為20個行政區。2011年1月1日,東新地區和新地區合併,行政區變為19個。其中奧蘭區享有高度自治。軍事.芬蘭國防軍由職業軍人、現役士兵和人數眾多的預備役人員組成。常備武裝力量為34,700人,其中25%為職業軍人。芬蘭有徵兵制,所有年滿18歲的芬蘭男性公民必須在軍隊服役6至12個月,或者做12個月的民事服務。芬蘭的預備役軍人為90萬,戰時軍隊即刻能有28萬名士兵。兵役後的自願海外維和服務很受歡迎,維和部隊在世界各地執行聯合國、北約及歐盟的使命。每年大約有650名女性選擇自願的兵役,且申請人數在最近十年來逐步上升。女性允許參加包括前線步兵及特種兵的所有戰鬥部隊。芬蘭陸軍包括高度靈活的野戰軍,並得到當地國防部隊的輔助。芬蘭國防軍保衛國家領土,其軍事戰略利用茂密的森林地形和眾多的湖泊來消磨侵略者,而不是試圖在邊界線上抵擋進攻的敵人。芬蘭的人均國防支出在歐盟中佔據高位。芬蘭的軍事理論基於全方位防守的概念。全方位意指政府和經濟的各個領域參與防守計劃中。芬蘭國防軍由國防軍總司令指揮,總司令在軍事指揮上直接向芬蘭總統負責。國防軍分為陸軍、海軍和空軍。隸屬於內務部,但是在國防需要時改編成國防軍的一部分。芬蘭已經加入了北約反應部隊、及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2014年芬蘭簽署了一項北約備忘錄,從而和北約達成一項實用性的聯盟。2015年芬蘭與北約達成一項允許在緊急情況下向北約部隊提供援助的東道主國家支援協議,從而進一步加強了雙邊關係。芬蘭在阿富汗和科索沃一直是個積極參與者。近年來芬蘭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反伊斯蘭國的戰爭中積極討論自己現有及計劃中的角色。2015年5月芬蘭國防軍向全國所有相關男性寄出了近一百萬封信件,通知他們在戰爭情況下他們的角色及責任。在世界範圍內猜測芬蘭在準備戰爭,但是芬蘭官方強調這只是一項標準程式,儘管在芬蘭歷史上從未發生類似事情。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芬蘭向北約提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並於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地理.芬蘭總面積共338,000平方公里,是歐洲第八大國。南北最長距離達1,157公里,東西最寬為542公里。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精確來說全國共有188,000個湖泊和179,000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普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位於挪威一側的最高峰海拔1,365米,其位於芬蘭一側的海拔1,328米的山坡處,為芬蘭最高點。芬蘭最長的河流是凱米河,長550公里。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的69%。可耕種面積較少,僅佔8%。島嶼集中最多的地方是在西南部位於芬蘭大陸和奧蘭群島主島之間的群島海里。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於地平線下,冬天則有51天不出太陽。芬蘭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經濟.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訊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因特網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元件都倚賴進口。芬蘭跟全球經濟緊密聯絡,其國際貿易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與歐盟的貿易佔芬蘭總貿易額的60%。主要的外貿夥伴為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貿易政策主要是由歐盟來制訂的,芬蘭在歐盟內除農業政策之外傳統上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目前為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的玻璃工藝製造世界聞名,金屬處理工藝也相當精細。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傢俱設計和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20世紀初芬蘭設計的傢俱現在看起來依然非常現代。人口.據2017年底芬蘭人口登記中心資料,芬蘭大約有552萬居民。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和5.3%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和韃靼族等。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因為經濟情況的大幅好轉和政治及社會福利的穩定,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語言.芬蘭的官方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在全國範圍內芬蘭語占主導地位,瑞典語則通行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及奧蘭自治區。芬蘭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它是烏拉爾語系芬蘭語支中的一種。芬蘭語是歐盟語言中四種非印歐語系語言之一。跟芬蘭語親屬關係相近的語言是卡累利阿語和愛沙尼亞語,關係稍遠的則有多種薩米語及匈牙利語。芬蘭5.3%的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北歐語言和卡累利阿語在一定範圍內享有特殊待遇。在芬蘭北部的一些市鎮裡薩米語也是官方語言,人數大約在7,000左右的薩米人被認定為原住民。大約四分之一的薩米人的母語為多種薩米語中的一種。在芬蘭說的薩米語有北薩米語、伊納裡薩米語和斯科爾特薩米語。在芬蘭有五千至六千人說羅姆語。羅姆語和在憲法中也得到了承認。在芬蘭使用兩種手語:芬蘭語手語。大約有800芬蘭韃靼人說韃靼語,他們主要是在當芬蘭還處於沙皇統治時的1870年代至1920年代移居到芬蘭的。少數族群的權利在憲法中得到保護。使用人口最多的移民語言是俄語起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宗教.芬蘭為保障宗教自由的國家,國民允許信仰任何宗教,不需要官方批准。基本上如果沒有明顯違反法律的事實,也允許任何宗教活動。基督教在12世紀起傳播至芬蘭,但是直至19世紀在農村中民間信仰裡還保持著基督教到來之前的一些特徵。2019年底芬蘭人口的68.6%是芬蘭福音信義會。另外大約有四萬七千芬蘭人,即將近芬蘭人口的一個百分比,歸屬於沒有正式註冊的五旬節運動宗教組織。其他宗派的成員包括少部分基督新教其他教派的信徒、羅馬天主教信徒、穆斯林和猶太教信徒。文化.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歷史上還有外國侵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並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西蘇精神.西蘇精神是芬蘭文化的一部分,很難直接譯成別的文字,但可以理解為意志、決心、毅力和理性面對逆境。西蘇一詞也被芬蘭人用於命名其它東西,如芬蘭本土汽車品牌和芬蘭一艘名為Sisu號的大型破冰船。據說,過去的芬蘭十分窮困,天然資源比不上鄰國,造就獨特的文化。由於沒有太多資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將灰質轉化成GDP」,突顯優秀人才的可貴,教育成為芬蘭社會重要的一環。藝術.芬蘭有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埃利亞斯·倫羅特蒐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史詩之一;著名建築大師阿爾瓦爾·阿爾託以充滿芬蘭本土傳統浪漫風格的設計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潮流中獨樹一幟。芬蘭還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尤為特別的是,芬蘭極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使許多幾十年前的工藝品和建築物在現代人眼中仍是新穎別緻、富有想象力的傑作。出自芬蘭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簡潔實用的設計風格、優質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譽世界。文學.可以說書面芬蘭語是米卡埃爾·阿格里科拉在宗教改革時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芬蘭語後才出現的。但直到十九世紀及芬蘭民族浪漫主義之前鮮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出現過。這使得埃利亞斯·倫羅特去收集芬蘭和卡累利阿民歌並編撰成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從這時起有很多詩人和小說家開始用芬蘭語來創作,其中著名的作家有阿萊克西斯·基維和埃諾·雷諾。在民族覺醒時期很多作家使用瑞典語創作,例如民族詩人約翰·盧德維格·魯內貝里及薩克里斯·託佩柳斯。芬蘭獨立後出現了一批現代主義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用芬蘭語創作的米卡·瓦爾塔裡和用瑞典語創作的埃迪特·索德格朗。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在193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二戰後芬蘭文學跟國際潮流相比更轉向於自己的民族特性,這以韋伊諾·林納為代表。除了《卡勒瓦拉》和瓦爾塔裡之外,用瑞典語創作的圖葦·楊松是翻譯成外語最多的作家。著名的現代作家包括阿託·帕西林納、伊爾卡·雷梅斯、卡里·霍塔凱寧、索菲·奧克薩寧和。備受尊重的芬蘭文學獎授予每年的最佳小說。教育.相對其他歐盟國家,學前教育在芬蘭並不常見,學童往往要待到七歲才上學。學校通常由多人共同管理。除了芬蘭語,學校普遍而言都會教授英語,較年長的學童會修讀法語和俄語,某些學校會教授其他語言。將近成年的學生,甚至會再多學一種外語。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指出,芬蘭人並不喜歡炫耀學識。舉例說,即使是相識多年的朋友,也不清楚對方的學歷和技能。當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是菁英主義,會因材施教,同一老師會教導學生很多年,陪伴學生成長。設計.芬蘭設計重視實用和耐用,並不會「為設計而設計」,拒絕追逐潮流和拋棄主義,但並不代表墨守成規。除了具實際用途的生活用品,也有芬蘭設計師以較複雜的線條,創造出純粹為觀賞而設的玻璃製品。電影與電視.在電影界著名的導演有阿基·考里斯邁基、毛裡茨·斯蒂勒、,以及在好萊塢成名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雷尼·哈林。考里斯邁基的電影《沒有過去的男人》是芬蘭電影史上揚名國外的電影之一,它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以及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芬蘭每年大約出品12部長篇電影。芬蘭在國際上知名的電視節目有揹包客旅遊記錄系列《》,以及四個好友玩特技及互相開各種玩笑的真人秀《》。遊戲.芬蘭的遊戲社群非常活躍,分會組織遍佈全國,平均每月500名會員來首都赫爾辛基開會,有時還可達到1000人。芬蘭被認為是傳統手機遊戲強國,擁有Supercell、Rovio娛樂等知名手機遊戲公司,《貪吃蛇》、《憤怒鳥》、《部落衝突》、《皇室戰爭》、《荒野亂鬥》、《卡通農場》等手機遊戲均誕生於芬蘭。芬蘭是最頻繁組織的國家,遊戲demo創作大賽亦創立於芬蘭。聖誕老人之家.有人認為聖誕老人的家就在芬蘭境內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蘭電臺的一個廣播節目宣稱,聖誕老人和兩萬頭馴鹿一起就住在芬蘭和蘇聯分界拉普蘭區的“耳朵山”上,正是因為有“耳朵”,聖誕老人才能在北極聽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聲。從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聖誕老人的故鄉。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們在睡覺前將長筒襪掛在壁爐旁,然後帶著熱切的期盼進入夢鄉,聖誕老人晚上就會乘著馴鹿拉的雪橇,把聖誕禮物從壁爐煙囪中分發到孩子們的長筒襪裡。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國家均宣稱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蘭。桑拿文化.芬蘭人還發明瞭桑拿浴,號稱芬蘭的國粹。芬蘭諺語說: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為數不多的進入世界語言範疇的芬蘭詞彙之一。傳統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間和更衣室。現代的桑拿房在設計上變化甚多,一些戶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採光。芬蘭全國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間房屋就有一間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開放予公眾的。在發源地芬蘭,桑拿文化有不少不成文規矩,例如男女一同享受桑拿,有時是可以接受的,視參與者的年齡和親疏,十分難一概而論。有時男女一起,有時男女會分開進行。另外,在蒸汽房穿衣服可能被視為失禮的行為,例如在公眾桑拿有標示牌禁止穿泳裝。體育.在芬蘭有一些深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有點類似棒球的芬式棒球是芬蘭的國民運動,然而觀眾人數最多的運動專案是冰球。在2016年世界冰球錦標賽中芬蘭對加拿大的決賽時,有69%的芬蘭人觀看了那場比賽的電視轉播。其它受歡迎的體育專案包括田徑、越野滑雪、跳臺滑雪、足球及籃球。雖然在觀眾席上座率來講冰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專案,但是足球在參與人員數量上是最大的團體體育專案,也是在芬蘭最受重視的專案。就人均贏得的獎牌和金牌數量上來看,芬蘭在夏季奧林匹克歷史上是最成功的國家。芬蘭早在1908年還是俄羅斯帝國下屬的自治大公國時第一次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最早獲得“”稱號的漢內斯·科萊赫邁寧成功地奪得了三面金牌。在二戰之前芬蘭在奧運會上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芬蘭僅憑三百二十萬的人口而排在獎牌榜上第二名。在1920和1930年代,芬蘭長跑運動員壟斷了奧運會,帕沃·努爾米在1920至1928年間總共贏得了九枚奧運會金牌,並在1921至1931年間打破了22項官方記錄。努爾米經常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芬蘭運動員及史上最偉大的田徑運動員之一。上百年來芬蘭男女運動員在擲標槍專案上表現出色。此項專案給芬蘭帶來了9枚奧運會金牌、5次世界錦標賽冠軍、5次歐洲錦標賽冠軍、及24次世界記錄。芬蘭也是知名賽車王國,擁有過14個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和4個F1世界冠軍。 |
162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25 | 愛知縣 | 愛知縣是位於日本中部地方的縣,首府與第一大城為名古屋市。歷史.根據考古發現,至晚在十萬年前,愛知縣境內已經有「牛川人」生息繁衍。愛知縣在歷史上,是尾張國、三河國這兩個令制國的轄區。戰國時期的「名古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出身於此。1871年,明治新政府實行廢藩置縣,除知多郡外的尾張成為名古屋縣,而三河則與知多合併成額田縣。名古屋縣於1872年4月易名為愛知縣,之後在同年11月27日與額田縣合併成為今天的愛知縣。縣名是由曾管轄名古屋市中心的愛知郡而來。愛知縣和名古屋市獲得2026年亞運會舉辦權。地理.愛知縣位處日本列島中央,向南可經三河灣及伊勢灣通往太平洋。東面與靜岡縣接鄰;東北面為長野縣;北面為岐阜縣;西面則為三重縣。縣的東西端相距106公里,南北端相距94公里;全縣總面積為5153.81平方公里,約佔全日本面積1.36%。最高點為海拔1415公尺的茶臼山。縣內大致分為尾張地區和三河地區,三河地區又分為西三河地區和東三河地區。尾張、西三河、東三河的面積比約為1:1:1,人口比約為7:2:1。行政區劃.轄下共38市7郡14町2村。經濟.愛知縣是日本的工業大縣,是中京工業地帶的中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在日本僅次於東京。製成品年出貨量達48萬億日元,連續44年位居日本第一。2019年商品銷售額為33萬億72920億日元,居日本第3位。愛知縣有以豐田汽車為首的眾多汽車企業。豐田汽車在1937年設立。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愛知縣的汽車產業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產業。產業.縣內總生產有34兆6503億日圓,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7.0%。經濟界.過去的「五攝家」.五攝家是以愛知縣名古屋市為根據地的中部圈財界的一群名門企業,包括有舊伊藤財閥系企業的東海銀行及松坂屋、基建企業的名古屋鐵道、中部電力及東邦瓦斯五家商社所構成。曾經獨佔中部經濟聯合會等經濟團體的代表,名古屋觀光酒店及名古屋波士頓美術館等主導負責的企業。人口.愛知縣的人口在所有都道府縣中排行第四,據2021年10月1日統計有7,519,785人。在縣內市町村中,名古屋市人口最多,有2,327,723;人口最少為豐根村,只有982人。交通.過去愛知的交通主要依靠火車連線,昔日的樞紐機場為名古屋機場,但自從中部國際機場開放以後,對外交通就大大改善。乘搭火車從名鐵名古屋站出發,只要30分鐘就可到達中部國際機場。鐵路有東海旅客鐵道、名古屋臨海鐵道及衣浦臨海鐵道。由於愛知縣是汽車產業重鎮,擁有汽車的人口比例亦高,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東名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及新東名高速公路等。 |
162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29 | 約翰內斯·開普勒 | 約翰內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開普勒定律,這是爾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得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曾在奧地利格拉茨的一家神學院擔任數學教師,成為的同事。後來,他成了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並最終成為皇帝魯道夫二世及其兩任繼任者馬蒂亞斯和費迪南二世的皇家數學家。他還曾經在奧地利林茨擔任過數學教師及華倫斯坦將軍的顧問。此外,他在光學領域做了基礎性的工作,發明了一種改進型的折光式望遠鏡,並提及了同時期的伽利略利用望遠鏡得到的發現。開普勒生活的年代,天文學與占星學沒有清楚的區分,但是天文學卻有著明顯的區分。因為宗教信仰,開普勒將宗教論點和理由寫進他的作品。因為相信上帝用智慧創造世界,人只要透過自然理性之光,也可理解上帝創造的計畫。。開普勒將他的新天文學描述為“天體物理學”、“到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的旅行”、“亞里士多德宇宙論的補充”、透過將天文學作為通用數學物理學的一部分改變古代傳統的物理宇宙學。早年.約翰內斯·開普勒於1571年12月27日,也就是當年的聖若望慶日,在帝國自由城魏爾德爾斯塔特是一名旅店老闆的女兒,同時是一名醫生和草藥商。約翰內斯是早產兒,孩提時體弱多病。然而,他超常的數學才能經常給他外祖父旅館內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很早的年紀就接觸到並喜歡上了天文學,而這種喜歡貫穿了他的一生。在他6歲時,他看到了1577年的大彗星,並寫道他“被媽媽帶到一處高地看彗星。”在他9歲時,他觀察到了另外一次天文事件——1580年的月食,並記錄道他記得他被“叫到門外”看月食,月亮“看起來非常紅”。然而,童年患上天花,使他的視力衰弱,雙手殘廢,因此限制了他天文觀察的能力。1589年,在經歷過文法學校、拉丁學校以及毛爾布勞恩的數學與天文學教師。他於1594年4月接受了該職位,時年23歲。格拉茨.《宇宙的神秘》.開普勒的第一部主要天文學作品——《宇宙的神秘》是第一部捍衛哥白尼學說、公開發表的作品。開普勒聲稱在格拉茨教學的1595年7月19日頓悟,在黃道十二宮圖中展示了土星和木星的定期相遇:他意識到正多邊體按照規定的比率與一個內切圓和外切圓相連,他推測這可能是宇宙的幾何基礎。在尋找符合已知的天文學發現。開普勒還發現了一個公式,將每個星球的軌道大小與其軌道週期進行關聯:從裡星球到外星球,軌道週期的增長率是軌道半徑差的兩倍。然而,開普勒後來又否定了這個公式,因為這個公式不夠精確。正如他在標題中所表明的,開普勒認為他已經揭示了上帝對宇宙的幾何規劃。開普勒對於哥白尼學說的許多熱情源於他對於物質與精神之間的聯絡的神學信仰;宇宙本身是上帝的一個影像,太陽對應聖父,星球對應聖子,它們之間的間隔對應聖靈。《宇宙的神秘》的最初手稿包含了一延伸章節,用以調和太陽中心說與貌似支援地球中心說的聖經選段。在其老師邁克爾·馬斯特林的支援下,開普勒獲准在圖賓根大學理事會發表他的手稿,期間他刪掉了《聖經》註釋,增加了對哥白尼學說及他的新想法更簡單易懂的描述。《宇宙的神秘》於1596年年底發表,開普勒於1597年年初收到了發表的版本,並將其傳送給著名的天文學家與贊助人。該書並未被廣泛閱讀,但是它建立了開普勒作為一名高水平的天文學家的聲譽。對贊助人及格拉茨管理他職位的人充滿熱情的付出,也是他進入贊助體系的關鍵之路。開普勒從未放棄柏拉圖式的多面體-球體宇宙學說——《宇宙的神秘》,雖然根據他後來的作品,其中的一些細節可能需要修改。他後來的主要作品,透過計算行星軌道的離心率,發現更精確的球體內外尺寸,但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對該作品的進一步發展。1621年,開普勒發表了他擴充套件後的第二版《宇宙的神秘》,比第一版長一半,在腳註部分詳細記錄了在第一版發表之後的25年內他所作的修正與改進。關於其影響,《宇宙的神秘》可以視為將尼古拉斯·哥白尼在他的作品《天體執行論》中提出的理論進行現代化的重要的第一步。當哥白尼試圖在該書中發展日心學說的時候,他用托勒密工具解釋星球軌道速度的變化,並繼續用地球軌道中心作為參考點,而不是用太陽中心“輔助計算以便使讀者不會因偏離托勒密太多而感到混淆。”現代天文學家很大部分歸功於《宇宙的神秘》,儘管它的主要論點有瑕疵,“因為它代表了清除哥白尼學說中托勒密理論殘留的第一步。”與芭芭拉·穆勒的婚姻.1595年12月,開普勒被介紹給了芭芭拉·穆勒最初也反對他們的婚姻;雖然開普勒繼承了他祖父的高貴身份,但是他的貧困使他與芭芭拉不般配。開普勒完成《宇宙的神秘》之後,約布斯特動了憐憫之心,但是這個婚約差點告吹,因為開普勒外出專注於出版的各項事宜。然而,幫忙建立該婚配的教會官員強迫穆勒遵守他們的協議。1597年4月27日,芭芭拉和開普勒結婚。在他們婚姻的早年,他們生育了兩個子女。其它研究.《宇宙的神秘》出版之後,在格拉茨學校檢察員的支援下,開普勒開始了他的雄心計劃,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他的作品。他計劃編寫另外4部書籍:一部關於宇宙的靜止事物;一部是關於天空對地球的影響,涵蓋大氣光學、氣象學和占星術。他還收集許多他曾經贈送《宇宙的神秘》的天文學家們的意見,其中包括瑞瑪奴斯·烏爾蘇斯。但是沒有第谷天文臺更精確的資料,開普勒無法涉及其中的許多議題。結果,開普勒將精力轉向年代學與“和諧”,即音樂、數學及物質世界之間的命理關係,以及它們的占星結果。透過假設地球擁有精神,開普勒就啟程,希望第谷的資助能夠幫解決他的哲學問題以及社會與經濟問題。布拉格.效力於第谷·布拉赫.1600年2月4日,開普勒在伊澤拉河畔貝納特基的幫助下,開普勒嘗試與第谷協商一個更為正式的僱傭安排,但是協商在激烈的爭吵中破裂。於是開普勒在4月6日就前往布拉格。之後,開普勒和第谷很快就和解了,並最終就工資和生活安排達成了協議,6月,開普勒回到格拉茨去接他的家人。格拉茨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麻煩打碎了他立刻回到第谷天文臺工作的想法;為了繼續他的天文學研究,開普勒以數學家的身份向斐迪南大公尋求了一份工作。為此,開普勒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給斐迪南。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個月球運動力學理論:“地球上有一種力量,引起了月球的運動”。雖然這篇文章並未使他在費迪南宮廷獲得職位,但是卻詳細介紹了一種測量月食的新方法,他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了7月10日格拉茨的月食現象。這些觀察成了他進行光學規律探索的基礎,而《天文學的光學需知》則是他光學探索的頂峰。1600年8月2日,在拒絕皈依天主教之後,開普勒和他的家人被驅逐出格拉茨。幾個月後,開普勒及他的家人來到了布拉格。差不多1601年一整年,他得到了第谷的直接資助,第谷安排他分析行星觀測結果與編寫反對第谷對手——烏爾蘇斯的小冊子。9月,第谷幫開普勒獲得了作為他先前向皇帝提議的新專案的合作者的委任:將取代所作的《普魯士星表》的《魯道夫星表》。1601年10月24日第谷出人意料的逝世了,兩天之後,開普勒被委任成為他的繼任者,作為皇家數學家負責完成第谷未完成的工作。接下去作為皇家數學家的11年是開普勒一生中最為多產的時間。皇帝魯道夫二世的顧問.作為皇家數學家,開普勒的主要職責是向皇帝提供占星術方面的建議。雖然開普勒對同時代占星家對未來或特定神學事件進行準確預言的努力採取懷疑態度,但是當他還是圖賓根大學的一名學生時,他已經向他的朋友、家人和贊助人展示了極受歡迎的占星水平。除了給同盟國和外國領導人占星外,皇帝在遇到政治麻煩時,也向開普勒尋求建議。魯道夫對許多其宮廷學者的工作有著積極興趣,並跟蹤開普勒在物理天文學方面的工作。布拉格正式被認可的宗教教義是天主教和主穩健派,但是開普勒憑藉他在宮廷的地位可以信仰他的路德教會而不受阻礙。皇帝名義上為其家庭提供了豐厚的收入,但是皇家國庫開支過度,這意味著想要實際上獲得足夠的錢應對經濟負擔還是需要不斷的爭取。一部分源於經濟困難的原因,他和芭芭拉的家庭生活並不如意,經常為爭吵和疾病所擾。然而,宮廷生活為開普勒帶來了與其他著名學者[其中包括、約斯特·比爾吉、大衛·法布里奇烏斯、馬丁·巴查傑克]接觸的機會,因此他的天文學工作進展迅速。《天文學的光學需知》.在開普勒繼續慢慢分析第谷的火星觀測資料——現在他可以擁有整體的資料——並開始了魯道夫星表的緩慢編制過程的同時,他還從其1600年關於月球的文章中拾起了對光學規律的研究。不論是月食或是日食現象都展現了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不可預期的陰影大小、月全食的紅色、以及傳說中環繞日全食的罕見光線。大氣折射的相關議題適用於所有天文學觀測。1603年的大部分時間,開普勒暫停了他的其它工作,而專注於光學理論研究;並由此撰寫的手稿在1604年1月1日呈給了皇帝,並以《天文學的光學需知》為題發表。文中,開普勒對控制光強的平方反比定律、平面鏡與曲面鏡的反射、針孔相機原理以及光學的天文學含義,如視差與天體的可見大小,進行了描述。他還將光學研究延伸到人的眼睛,並被神經學家廣泛認為是意識到影象由眼睛晶狀體翻轉投射到視網膜上的第一人。這個困境的解決辦法對於開普勒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他並不將其視為屬於光學的範疇,雖然他確實表明,影像由於“精神運動”在“腦穴”中得到修正。今天,《天文學的光學需知》通常被認為是現代光學的基礎。關於投影幾何學的根源,開普勒在他作品中引入了數學實體連續變化的概念。他主張到,如果一個圓錐截面的焦點可以沿著連線焦點的線運動,那麼這個幾何形狀會把一個焦點改變或退化成另外一個。因此,當一個焦點沿著無窮大運動時,橢圓形就變成了一條拋物線,當一個橢圓的兩個焦點互相融合時,就形成了圓圈。超新星1604.1604年10月,出現了一顆明亮的新晚星。一顆新星的誕生意味著天體的可變性。在附錄中,開普勒還討論了波蘭歷史學家最近的年代學工作;他計算到,如果蘇斯萊格是正確的,年表提前四年,那麼伯利恆之星——類似於今日的新星——將已經正好碰到了週期800年的第一次大交匯。《新天文學》.《新天文學》是根據第谷的方向進行的火星軌道研究基本上與第谷的發現相一致的模型。但是他對這個複合體以及仍然有點不準確的結果感到不滿意;在某些點,這個模型與資料的差異達到8弧分。一系列傳統的數學天文學方法都使開普勒感到失望,他開始嘗試為這些資料設定一個卵形軌道。根據開普勒對宇宙的宗教觀點,太陽隨著距離減弱,當行星靠近或遠離太陽,運動會加快或減慢。可能這個設想的前提需要一種修復天文學秩序的數學關係。根據對地球和火星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測量,他創立了一個公式。根據這個公式,行星的運動速度與它距太陽的距離成反比。然而,想要在整個軌道週期證實這種關係,需要進行非常廣的計算;為簡化計算任務,1602年底,開普勒運用幾何學重新闡述了這個比例:行星在同樣的時間內掃過同樣的面積——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二定律。之後,他運用幾何速率法則,假定軌道是蛋形軌道,開始計算火星的整體軌道。在經歷大約40次的嘗試失敗以後,1605年初,他最終偶然想到了橢圓形這個概念,他之前認為這個解決方法太簡單,以至於早期的天文學家們都忽略了。在發現橢圓形軌道適用於火星的資料之後,他立即推斷出所有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按照橢圓形運動——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一定律。然而,他沒有聘用計算方面的助手,所以他未將該數學分析擴充套件到火星之外。當年年底,他完成了《新天文學》的手稿,但是由於第谷天文臺使用的法律爭議,直到1609年才發表。《折射光學》、《夢》及其它著作.在《新天文學》完稿之後的幾年,開普勒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魯道夫星表》的編撰以及基於該星表的一整套星曆的預言]。正當開普勒和羅斯林忙於發表一系列攻擊與回擊時,菲利普·法賽里爾斯醫生。一方面是出於對其所認為是占星學的多餘的回應,另一方面是出於對過度的反對聲音的回應,開普勒撰寫了《第三方調解》。表面上,這篇文章——主要是給羅斯林和法賽里爾斯的普通贊助人看的——是對爭論的學者之間的一次中立調解,但是文中體現了開普勒對占星學價值的基本觀點,文章包含了行星與個體精神之間互動的一些假設機制。開普勒認為多數傳統的占星學法則與方法是被“一隻勤勞的母雞”扒爛的“臭糞”,但是實際上認真的科學的占星家“偶爾會找到穀粒,甚至是珍珠或金塊”。1610年的頭幾個月,伽利略用他強大的新望遠鏡,發現了四顆繞著木星運動的衛星。在發表他的報告——《星夜的差使》時,伽利略諮詢了開普勒的意見,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增加其觀測發現的可信度。開普勒給予了積極的回應,撰寫並發表了一篇簡短的回覆——《與星夜信使的對話》。他支援伽利略的觀測,並對伽利略的發現以及望遠鏡觀測方法對於天文學和光學以及宇宙學和占星學的含義進行了一系列的推斷。同年年底,開普勒在《四顆衛星的觀測報告》中發表了其利用望眼鏡對月球的發現,進一步支援伽利略的發現。但是令開普勒失望的是,伽利略從未發表過其對《新天文學》的反應。在聽說了伽利略用望遠鏡得到的發現之後,開普勒從科隆歐內斯特公爵那裡借來了一個望遠鏡,開始對望遠鏡光學進行理論和實驗研究。1610年9月,作為研究成果的手稿完成,並在1611年以《折射光學》為題發表。文中,開普勒提出了雙凸會聚透鏡與雙凹發散透鏡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如何組合製作出一個伽利略望遠鏡——以及真實與虛擬影像、直立與倒立影像的概念和焦距對放大與縮小的影響。他還介紹了一個改進型的望遠鏡——現在稱為天文望遠鏡或開普勒望遠鏡——該望遠鏡有兩個凸透鏡,可以比伽利略的凸凹組合透鏡產生更大的放大率。1611年左右,開普勒傳閱了他的一份手稿,這份手稿最終以《夢》為題進行了解釋。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工作.作為那年新年的禮物,他為他的朋友也是多年的贊助人——瓦克·瓦克亨菲爾斯男爵,寫了一本簡短的小冊子,題為《新年禮物——六角雪花》。文中,他發表了他首次對雪花六角對稱性的描述,並將該問題擴充套件成為對稱性的一個假設性原子論物理基礎,並造就了後來人們所知道的開普勒猜想——最有效的球體填充方法說明。開普勒是將無限小應用到數學的先驅,請參考連續性定律。個人及政治麻煩.1611年,布拉格政治與宗教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魯道夫皇帝的健康狀況也在衰退,被他的弟弟馬蒂亞斯。然而,很清楚的是開普勒在馬蒂亞斯宮廷的前景已變暗淡。就在同一年,芭芭拉感染了匈牙利斑疹熱,之後開始突然發作。當芭芭拉正在康復的時候,開普勒的三個孩子都患了天花;6歲的弗里德里希最終夭折了。之後,開普勒寫信給紐倫堡和帕多瓦的潛在贊助人。位於紐倫堡的圖賓根大學,擔心開普勒已經接觸了違反《奧格斯堡信綱》與《協同信條》的加爾文主義異端學說,因而阻止他迴歸。而帕多瓦大學,在將要去世的伽利略的推薦下,希望開普勒能夠填補數學教授職位的空缺,但是開普勒不喜歡他的家庭離開德國的領土,因而他來到了奧地利的林茨,確定在這裡當一名教師和教區數學家。然而,芭芭拉病情再次復發,在開普勒回去之後不久就去世了。開普勒推遲了搬到林茨的計劃,繼續留在布拉格直到魯道夫於1612年初去世。同時遭遇了政治劇變、宗教緊張以及家庭悲劇並允許他搬到林茨。林茨和其它地方.在林茨,開普勒的主要職責,該作品對耶穌誕生的年份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他還參加審議,確定是否將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改革的歷法引入新教徒的德國地區;同年,他還寫了影響巨大的數學著作《求酒桶體積之新法》。該著作發表於1615年,介紹了測量容器容積的方法,如酒桶。第二段婚姻.1613年10月30日,開普勒娶了24歲的蘇珊娜·羅伊特林格。根據開普勒傳記的作者,開普勒這段婚姻比第一段幸福。《哥白尼天文學概要》、曆法以及其母親審巫案.自從完成了《新天文學》之後,開普勒就開始計劃編制天文學教科書。1615年,他完成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三卷中的第一卷;第一卷擴充套件到其它行星、月球及木星的美第奇衛星,但是它並沒有解釋橢圓軌道如何從觀測資料中獲取。作為《魯道夫星表》與相關的星曆的副產品,開普勒發表了天文曆法,這套曆法非常受歡迎,並抵消了他創作其它作品的費用,特別是當皇家國庫的資助被中止後。根據他的歷法,1617年-1624年間的6年中,開普勒預測了行星位置和天氣以及政治事件;後者經常非常準確,得益於他敏銳的掌握了那個時期政治與神學的緊張關係。然而到1624年,緊張關係的升級以及預言的不準確意味著給開普勒自身帶來的政治麻煩;他最後的歷法在格拉茨被公開燒燬。1615年,一個與開普勒的弟弟克利斯朵夫,以最終逼迫她認罪。在這次審判期間,開普勒推遲了他的其它工作,轉而專注於他的“和諧理論”,並在1619年發表了他的成果——《世界的和諧》。《世界的和諧》.開普勒深信“幾何事物向造物主提供了裝飾整個世界的模型”。在《世界的和諧》中,他嘗試用音樂解釋自然世界的比例,特別是天文學與占星學方面。“和諧”的中心是“天體音樂”,而畢達哥拉斯、托勒密以及開普勒之前的許多人都對“天體音樂”進行過研究;實際上,在《世界的和諧》剛發表之後,開普勒就捲入了與羅伯特·弗勒德的先後順序糾紛,因為後者最近剛發表了他的和諧理論。開普勒從研究正多邊形和多面體開始,包括後來被人們所熟知的開普勒多面體。從那裡,他把他的和諧分析擴充套件到音樂、氣象學和占星學;和諧產生於天體靈魂所作的音調,對於占星學來說,和諧源於這些音調與人類靈魂的互動。在這部作品的最後部分,開普勒介紹了行星運動,特別是軌道速度與距太陽的軌道距離之間的關係。其它天文學家也使用了類似的關係,但是開普勒利用第谷的資料和他自己的天文學理論,更加準確的處理這些關係,並賦予了他們新的物理學意義。在許多其它和諧中,開普勒清楚的說明了人們所知的行星運動第三定律。之後,他嘗試了許多組合,直到發現在其1666年的天體力學中所描述的一樣。威廉·吉爾伯特在用磁鐵做實驗之後,確定地球的中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他的理論引導開普勒認為太陽的磁力驅動行星在它們自己的軌道運動。這是對行星運動的一個有趣的解釋,但是對開普勒來說,很不幸,這種解釋是錯的。在找到正確的答案之前,科學家們需要對運動有更多的瞭解。《魯道夫星表》及開普勒晚年.1623年,開普勒最終完成了《魯道夫星表》,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他主要的工作。然而,由於皇帝的出版要求以及與第谷後人之間的協商,該星表直到1627年才開始印刷。同時,宗教緊張——正在發生的“三十年戰爭”的根源——再一次使開普勒及他的家人陷入危險的境地。1625年,天主教反改革派的代理人將開普勒大部分的藏書查封,1626年,林茨城被包圍。開普勒搬到烏爾姆,在那裡他自費印刷了該星表。1628年,隨著皇帝費迪南德的軍隊在華倫斯坦將軍的指揮下獲得軍事上的勝利,開普勒成為華倫斯坦的官方顧問。雖然本質上不是將軍府的占星家,但是開普勒為華倫斯坦的占星家們提供天文學計算,並偶爾為華倫斯坦本人撰寫天宮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開普勒花了很多時間旅行,從布拉格皇宮到林茨,從烏爾姆到薩根臨時的家,以及最後到雷根斯堡。到雷根斯堡不久以後,開普勒就患病了。他於1630年11月15日去世,並安葬在那裡;它安葬的地點在瑞典軍隊毀壞墓地之後不再存在。只有開普勒自創的墓誌銘還流傳下來:"Mensus eram coelos, nunc terrae metior umbras""Mens coelestis erat, corporis umbra iacet."“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對開普勒天文學的認可.開普勒的定律並沒有立即得到認可。幾個重要人物如伽利略和勒內·笛卡爾完全忽視了開普勒的《新天文學》。許多天文學家,包括開普勒的老師——邁克爾·馬斯特林,反對開普勒將物理學引入天文學。一些人採取了折中立場。關於橢圓的虛焦點,伊斯梅爾·布羅則使用等徑運動的橢圓軌道。幾位天文學者對開普勒的理論進行了試驗,對其的各種修改違背了天文觀測的結果。在這兩顆行星沒法正常觀測到的情況下,金星與水星的兩次凌日為開普勒的理論做了靈敏的試驗。1631年的水星凌日,開普勒極其不確定水星的引數,建議觀測者在預測日期的前一天與後一天尋找凌日現象。皮埃爾·伽桑狄在預測的日期觀察到了凌日現象,證實了開普勒的預測。這是首次觀測到水星凌日。然而,他試圖在一個月以後觀測金星凌日,卻因為《魯道夫星表》的誤差而失敗。伽桑狄並未意識到那次的凌日現象並非在歐洲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觀測得到,包括巴黎。傑雷米亞·霍羅克斯在1639年觀測到了金星凌日。在這之前,他用自己的觀測結果修改了開普勒模型的引數,並預測了這次凌日現象,然後製作了觀測工具。他一直是開普勒模型的堅定支持者。全歐洲的天文學者們都閱讀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開普勒死後,該書成為傳播其思想的主要工具。1630-1650年間,該書成為使用最多的天文學教科書,使許多人改信橢圓為基礎的天文學。然而,很少人接受他建立於物理基礎上的天體運動的觀點。在17世紀後期,許多從開普勒的著作產生出來的物理天體學理論——尤其是喬瓦尼·阿方索·博雷利和羅伯特·虎克的理論——開始包含引力和笛卡爾慣性概念。而牛頓的《數學原理》則是這些理論的頂峰,在該著作中,牛頓從以力為基礎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歷史和文化遺產.開普勒在哲學和科學編史學方面的作用超出了其在天文學與自然哲學的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開普勒及其天體運動定律對早期的天文學史非常重要,比如孟都克拉認定開普勒是“科學革命”的鑰匙。阿貝爾特看過開普勒的關於數學、美感、物理學以及作為整個思想體系一部分的神學的觀點,對開普勒的生活與工作首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普勒書籍出現了大量的現代翻譯版本,而他的全集的系統出版則在1937年才開始。科瓦雷將開普勒的理論工作而不是實驗工作置於從古代到現代世界觀的知識轉變過程的中心位置。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後,對於開普勒的歷史學術研究得到很大發展,涉及他的占星學與氣象學、幾何方法、他的宗教觀在他工作中的作用、他的文學及修辭手法、他與同時期更廣闊的文化與哲學思潮的互動,甚至是他作為一名科學歷史學家的作用。對於開普勒在“科學革命”中的地位的爭論也產生了一系列哲學和大眾的作品。其中亞瑟·凱斯特勒所作的《夢遊者》,該書聲稱開普勒謀殺了第谷以獲取他的資料。開普勒獲得了作為科學現代性的象徵與超出時代的人物的大眾形象;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稱他為“第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與最後一個科學占星家”。德國作曲家保羅·欣德米特寫了一部關於開普勒的歌劇——《世界的和諧》,以及一首源於該歌劇音樂的同名交響樂。在奧地利,開普勒留下的歷史遺產使他成為一枚銀質收藏幣的圖案之一:2002年9月10日的10歐元約翰內斯·開普勒銀質硬幣。該硬幣的反面是開普勒的畫像,他曾經在格拉茨及附近地區教學。開普勒私下與漢斯·烏爾裡奇·艾根伯格親王。硬幣上,在他的前面鑲嵌了一個《宇宙的神秘》中的球體與多面體模型。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將開普勒對天文學領域的貢獻命名為“開普勒使命”。在紐西蘭的峽灣國家森林公園,也有一座群山以開普勒命名,稱為“開普勒山”,以及一條穿過該群山的被稱為“開普勒小道”的“三日步行道”。紀念活動.聖公會禮儀歷的5月23日是紀念開普勒與哥白尼的節日。天文學著作.",1596)","On Firmer Fundaments of Astrology ",1604)",1604)",1609)",1610年)",1610年)",1611)",1611年)",1614)",1615年,和《與星夜信使的對話》一起發表)",1615年)",從1618-1621年分三部分發表)",1618)",1621年)",1627)",1634年) |
163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35 | 人民行動黨 | 人民行動黨是新加坡獨立至今的唯一執政黨,該黨歷任秘書長都擔任新加坡總理的職務。1959-1963年在英聯邦新加坡自治邦,及1963-1965年在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州執政,自1965年在新加坡共和國執政至今。歷史.人民行動黨由剛從英國歸來且受英語教育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於1954年11月21日創立,第一屆中央委員是李光耀、王永元、方水雙、蒂凡那、杜進才、伊斯邁拉欣、曾超卓、李玉成、陳維今、蘇卡寧甘及莫達裡。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首次選舉中勝出,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總理,人民行動黨亦執政至今。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在1963至1965年間,新加坡屬於馬來西亞聯邦制下的一個州,而人民行動黨則作為一個馬來西亞政黨存在。由於馬來西亞以馬來族佔大多數,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若加入華人比例佔多數的新加坡,聯合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的非馬來族人及反巫統政治力量,會推翻「馬來人優先」政策,引起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彈。最後在雙方無法達成妥協的僵局下,馬來西亞決定促使新加坡退出聯邦並宣佈獨立。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人民行動黨撤出馬來半島和砂拉越等地區,當時仍在馬來西亞國會的人民行動黨籍議員蒂凡那於1966年3月18日將馬來西亞的人民行動黨組織改組為民主行動黨,與人民行動黨完全脫離關係。蒂凡那與留在馬來西亞聯邦的人民行動黨黨員吳福源、曾敏興醫生等重新組織新政黨,並把黨名更改為民主行動黨。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實行強烈反共政策,繼續和馬來西亞合作清剿馬來亞共產黨。新加坡共和國.多年來,一直由李光耀任秘書長並兼任新加坡總理,由於人民行動黨一直執政,歷任人民行動黨的秘書長都出任總理職務,秘書長相當於英國等議會制國家的黨魁。現任人民行動黨主席是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現任秘書長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現有黨員約15,000人。在人民行動黨執政下,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成績斐然,然而它也因為被指壓制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其他公民自由而受到批評。與社會黨國際的關係.人民行動黨自成立以來都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在1960年代更曾一度加入社會黨國際執行局,但由於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獨立後的高壓獨裁統治方式,加上其右傾及反共政策,迫害鎮壓左派異見人士及共產黨人,使其得不到歐洲方面的主流左翼社會主義黨派的認同。1976年,在英國工黨和荷蘭工黨的動議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被逐出社會黨國際。李光耀更曾因此組織編寫了文章《Socialism that works: The Singapore Way》與歐洲社會黨國際成員筆戰。爭議.貪汙.彭由國.彭由國,前人民行動黨大巴窯文德區的國會議席議員,因涉嫌失信與挪用公款而被新加坡貪汙調查局調查。1979年12月,彭由國以四項共涉及8萬2520元的失信罪,也牴觸兩項職工會法令,指他未經部長許可,擅自動用1萬7745元工會資金,購買本身開設的實惠超市股票被控上法庭,彭由國也獲准以10萬新元保釋候訊。1979年12月31日,彭由國棄保潛逃離開新加坡,搭火車到吉隆坡,再從吉隆坡乘搭轉機到泰國,自此便開始流亡泰國。控方原本要在1980年1月1日,案件在法院提堂當天,加控他兩項共涉及8000元的失信罪,但彭由國當時已棄保潛逃。2015年6月,彭由國到新加坡駐曼谷大使館自首,回國重新面控,控狀總數最後達34項。2016年1月22日,彭由國被判坐牢5年,2017年10月24日被獲准在家服刑。黃循文.黃循文,前人民行動黨紅山四排埔國會議員和時任環境發展部政務部長,因涉及高達$800,000新元的貪汙案被判坐牢4年6月。上訴後,刑期被減少到18個月。鄭章遠.鄭章遠在1981年和1982年各收取賄賂,最終在被控上法庭前的12月14日服毒自殺。 |
163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38 | 開普勒定律 | 開普勒定律是由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所發現的、關於行星運動的定律。開普勒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開普勒幸運地得到了著名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所觀察與收集、且非常精確的天文資料。大約於1605年,根據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資料,開普勒發現行星的移動遵守著三條相當簡單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寫完成了發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學》科學雜誌發表,這是因為布拉赫的觀察資料屬於他的繼承人,不能隨便讓別人使用,因此產生的一些法律糾紛造成了延遲。在天文學與物理學上、開普勒的定律給予亞里士多德派與托勒密派極大的挑戰。他主張地球是不斷地移動的;行星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行星公轉的速度不等恆。這些論點,大大地動搖了當時的天文學與物理學。經過幾乎一個世紀的研究,物理學家終於能夠運用物理理論解釋原理。牛頓應用他的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嚴格地証明瞭開普勒定律,也讓人瞭解了其中的物理意義。開普勒定律.開普勒的三條行星運動定律改變了整個天文學,徹底摧毀了托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開普勒第一定律.開普勒的第一定律,亦稱為橢圓定律、軌道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著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著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開普勒第二定律.開普勒第二定律,也稱為等面積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這一定律實際揭示了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角動量守恆。用公式表示為formula_1 。由此定律可以推知,行星離太陽較近時,執行速度較大,離太陽較遠時,執行速度較小。開普勒第三定律.開普勒第三定律,也稱為週期定律:各個行星繞太陽公轉週期的平方及其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為formula_2 ;其中formula_3是常量,它只與中心天體有關。由這一定律匯出: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與半徑的平方成反比。這是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重要基礎。用公式表示為formula_4 ;這裡,formula_5 是行星公轉軌道半長軸,formula_6 是行星公轉週期,formula_7 是常數。數學推導:由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匯出開普勒定律.開普勒定律描述的是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牛頓定律可以更廣義地描述幾個粒子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運動。假設只有兩個粒子,其中一個粒子超輕於另外一個粒子,則輕的粒子會繞著重的粒子運動,就好似行星根據開普勒定律繞著太陽運動。另外,牛頓定律還可計算出關於其它方面的解答,行星軌道可以呈拋物線運動或雙曲線運動。這是開普勒定律所無法預測到的結果。在一個粒子並不超輕於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況下,依照廣義二體問題的解答,每一個粒子會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運動。這也是開普勒定律無法預測到的。開普勒定律使用幾何語言將行星的座標及時間跟軌道引數相連結。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微分方程式。開普勒定律的推導涉及一些解析微分方程式的技巧。在推導開普勒第一定律之前,必須先推匯出開普勒第二定律,因為開普勒第一定律需要用到開普勒第二定律裡的一些計算結果。開普勒第二定律推導.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表明,任意兩個粒子由透過連線方向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由於太陽超重於行星,可以假設太陽是固定的。用方程式表示,formula_8 ;這裡,formula_9 是太陽作用於行星的萬有引力,formula_10 是行星的質量,formula_11 是太陽的質量,formula_12 是行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移向量,formula_13 是 formula_12 的單位向量。牛頓第二定律表明,物體受力後所產生的加速度 formula_15 ,和其所受的淨力 formula_9 成正比,和其質量 formula_10 成反比,以方程式表示,formula_18 。合併這兩個方程式,formula_19 。 (1)思考位置向量 formula_20 ,對於時間 formula_21 微分一次可得到速度向量,再微分一次則可得到加速度向量:formula_22 ,formula_23 。(2)在這裡,用到了單位向量微分方程式:formula_24 ,formula_25 。其中,formula_26 是向量 formula_13 的極角,formula_28 是該向量逆時針旋轉 90 度的向量。合併方程式 (1) 與 (2) ,可以得到向量運動方程式:formula_29取各個分量,可以得到兩個常微分方程式,一個是關於徑向加速度,另一個是關於切向加速度:formula_30 ,(3)formula_31 。(4)導引開普勒第二定律只需切向加速度方程式。試想行星的角動量 formula_32 。由於行星的質量是常數,角動量對於時間的導數為formula_33 。角動量 formula_34 也是一個運動常數,即使距離 formula_35 與角速度 formula_36 都可能會隨時間變化。在很小的時間 formula_37 中,恆星與行星連線掃過的面積 formula_38 近似於一個以 formula_35 為底,以 formula_40 為高的三角形,故從時間 formula_41 到時間 formula_42 掃過的區域 formula_43 ,formula_44 。行星太陽連線掃過的區域面積相依於間隔時間 formula_45 。所以,開普勒第二定律是正確的。開普勒第一定律推導.設定 formula_46 。這樣,角速度是formula_47 。對時間微分和對角度微分有如下關係:formula_48 。根據上述關係,徑向距離 formula_49 對時間的導數為:formula_50 。再求一次導數:formula_51 。代入徑向運動方程式 (3) ,formula_30 ,formula_53 。將此方程式除以 formula_54 ,則可得到一個簡單的常係數非齊次線性全微分方程式來描述行星軌道:formula_55 。為了解這個微分方程,先列出一個特解formula_56 。再求解剩餘的常係數齊次線性全微分方程式,formula_57 。它的解為formula_58 ;這裡,formula_59 與 formula_60 是常數。合併特解和與齊次方程解,可以得到通解formula_61 。選擇座標軸,讓 formula_62 。代回 formula_63 ,formula_64 ;其中,formula_65 是離心率。這是圓錐曲線的極座標方程式,座標系的原點是圓錐曲線的焦點之一。假若 formula_66 ,則 formula_35 所描述的是橢圓軌道。這證明了開普勒第一定律。開普勒第三定律推導.在建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與數學架構上,開普勒第三定律是牛頓依據的重要線索之一。假若接受牛頓運動定律。試想一個虛擬行星環繞著太陽公轉,行星的移動軌道恰巧呈圓形,軌道半徑為 formula_35 。那麼,太陽作用於行星的萬有引力為 formula_69 。行星移動速度為 formula_70 。依照開普勒第三定律,這速度 formula_71 與半徑的平方根 formula_72 成反比。所以,萬有引力 formula_73 。猜想這大概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路,但這個猜想無法被證實,因為在他的計算本里,並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證據。開普勒第一定律闡明,行星環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橢圓的面積是 formula_74 ;這裡,formula_5 與 formula_76 分別為橢圓的半長軸與半短軸。在開普勒第二定律推導裡,行星-太陽連線掃過區域速度 formula_77 為formula_78 。所以,行星公轉週期 formula_6 為formula_80 。(5)關於此行星環繞太陽,橢圓的半長軸 formula_5 ,半短軸 formula_76 與近拱距 formula_83 的關係分別為formula_85 ,(6)formula_86 。(7)如果想要知道半長軸與半短軸,必須先求得近拱距與遠拱距。依據能量守恆定律,formula_87 。在近拱點 A 與遠拱點 B,徑向速度都等於零:formula_88 。所以,formula_89 。稍微加以編排,可以得到 formula_35 的一元二次方程式:formula_91 。其兩個根分別為橢圓軌道的近拱距 formula_83 與遠拱距 formula_84 。formula_94 ;formula_95 。代入方程式 (6) 與 (7) ,formula_96 ,formula_97 。代入方程式 (5) ,週期的方程式為formula_98 。 |
165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53 | 日本行政區劃 |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及特別區。日本的地方政府基本上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定,稱為「地方公共團體」。包括都道府縣、市區町村在內的各地方公共團體,其居民可以選舉自己的行政首長與議員。在市町村、特別區等二級行政區之下,還設有數種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的三、四級行政區劃,合稱為「」。此外,部分人口龐大的市可依法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擁有若干都道府縣下放的政治權力;政令指定都市下設「區」,位階介於市與町丁之間,但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因此其行政首長不民選、也不設定議會。概述.日本全國劃分為都、道、府以及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以及特別區,均為地方公共團體,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公法人身分。都道府縣與町村之間尚有「郡」,在1920年代開始虛級化,雖然目前仍具備地址表記、廣域行政圈範圍、都道府縣議會選舉劃分等功能,但已不具備地方公共團體的功能。另外,部分偏遠地區、離島地區還會設立都道府縣的行政派出機關「支廳」,但在平成大合併後多改制並更名為「縣民局」、「振興局」等。在都道府縣的數量上,目前都和道各有1個,縣有43個。在市制度的演變方面,為因應大都市的產生,1956年創設政令指定都市制度,地址表記可省略縣名。截至2012年,日本全國總共有20個政令市。另外,也設定標準較低、不設「區」、但仍有較多自治權的中核市。在2000年至2015年,還設有自治權介於中核市與普通市之間的特例市;2015年後特例市法規廢除,原有的特例市可申請升格中核市,尚未申請的則仍保有過去特例市的許可權並被稱為「施行時特例市」。在更低層級,則有不屬於地方公共團體的兩個行政區劃等級。三級為町和大字,此町跟二級區劃市町村的町在法律上地位不同,並與大字合稱町字,為日本三級區劃的統稱。四級則有丁目、小字;大字小字通常設在較鄉村的地區。地方.日本的都道府縣按照地理方位、經濟聯絡等情況劃分為若干地方。最常見的是八大地方,即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中部地方因為範圍寬廣,群山阻隔,各縣之間的聯絡並不緊密,又常細分為北陸、東海、甲信越三個地方。中國、四國兩大地方常被合稱為中四國地方。 |
166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61 | 漢朝 | 漢朝。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第一位皇帝是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東漢第一位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合共29位皇帝。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地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帝國,漢朝常被稱為“強漢”,並與後來的唐朝並稱“強漢盛唐”,唐朝人亦有“以漢代唐”的現象。漢朝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及文明的強大帝國。在漢武帝期間,又開疆拓土,漢朝陸續攻滅南越、閩越、衛滿朝鮮,在河西四郡和西南夷聚居地建立漢朝直屬郡縣。漢疆域在初期時期不包括今廣東、廣西、越南、福建、浙江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南部,貴州和雲南,到了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其疆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公里。西漢時期海南島得到短暫的統治,但於前46年放棄該地的統治;福建和江西前閩越王國地區到了很晚才設有一個縣;朝鮮地區的真番、臨屯二郡於前82年被撤銷和高句麗的崛起,統治範圍在東北開始收縮。東漢中期邊郡開始內遷,導致失去對今河套、陝北和寧夏地區的統治。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以及周邊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後世,亦出現漢人、漢字等稱呼。漢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歸屬感強,至西晉時依舊有義陽蠻張昌,匈奴人劉淵、劉芒蕩以漢朝名號造反;直至唐代,“卯金刀”、“劉舉”、“劉氏當王”、“劉氏主吉”、“伐武者劉”等一系列宣揚劉氏復興的金刀之讖都絡繹不絕;五代十國時期有以劉氏後裔身份建立的割據政權南漢,更有沙陀人以漢裔名義建立的後漢和北漢。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首個年號,但實際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元鼎,之前的年號系追認。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和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及《三國志》等皆採用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歷史.西漢歷史.楚漢之爭.前209年,秦末,由於政令愈發嚴苛,而最終爆發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的事件,先秦六國舊貴族也藉此時機紛紛復國。秦二世三年十月,楚分兵,拜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救趙;同時令沛公劉邦將碭郡兵西向攻秦。沛公先率楚軍北上收陳勝、項梁散卒,至東郡,與王離軍相遇。楚軍出擊秦軍,於槓裡大破東郡尉與王離所率領的秦軍。宋義率楚軍行至安陽按兵不動, 前207年四月,楚國貴族後代項羽率領諸侯聯軍在鉅鹿之戰消滅王離、降章邯秦軍,同時劉邦北上先後開封之戰 白馬之戰 穎川之戰 洛陽之戰 武關之戰 蟯關、藍田之戰等戰役後滅秦進軍鹹陽,而劉邦則入關推翻秦廷。。其後,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並自行分封天下,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之後兩股勢力開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在蕭何、韓信、曹參、灌嬰、靳歙、周勃、酈食其、張良等人的協助下,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登基正式稱帝,立國號“漢”,史稱西漢。西漢開國.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治術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異姓王、臧荼、彭越、英布等為王,以及一些功臣為列侯。稱帝之後,異姓諸侯王勢大,因此漢初幾年對異姓王一一分別翦除,改封劉氏宗親為王,僅存長沙王吳臣。後劉邦與功臣刑白馬立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稱「白馬之誓」。漢初政府官員基本上由大大小小的功臣充任,從而形成漢初“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此時,由於秦末以來動亂多年,國力虛弱,漢高祖在平定異姓王韓王信的叛亂時雖三次野戰打敗冒頓。匈奴越過句注山逃跑,採取誘敵之計包圍劉邦,劉邦看出了端倪,派人前往打探情況,婁敬認為不可攻擊,但數萬漢軍已越過句注山追擊,劉邦不想打擊漢軍高漲計程車氣,部署追擊,為了防止不測,派周勃南下攻打樓煩的三座城池,再跟主力會合,以備後援,後來劉邦被冒頓包圍在平城,劉邦堅守白登山,冒頓一時不能攻下,7日後周勃的軍隊趕到,攻打冒頓的包圍圈,為劉邦解圍,漢軍打敗匈奴,由於國力虛弱無法大規模反擊匈奴。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據史料記載,前後一共送去10位宗室之女,即冒頓單于於前200年、前192年、前176年所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單于於前174年、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軍臣單于於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呂后專政.公元前196年,呂雉利用計謀於長樂宮鐘室將淮陰侯韓信殺死,滅三族。漢高祖去世後,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惠帝時年16歲,大權盡為太后呂雉掌握。因漢高祖劉邦在世時,劉邦之寵姬戚夫人曾想謀立己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結果遭到呂后和功臣們的強烈抵制而未能成功。劉邦去世後,呂后即毒死趙王劉如意。劉如意死後,呂后使人挖去戚夫人的雙眼、燻聾其耳、灌藥致啞、斷其手足,然後丟進茅房裡,命名為“人彘”,意即「如豬之人」。對其他劉氏諸王也多加殘害。又逼漢惠帝立自己年僅十歲的外甥女張嫣為-{後}-,史稱「孝惠張皇后」。但張氏實在年紀太小,一直無法懷孕。呂后於便設計張氏假裝懷孕,然後強取惠帝宮女所生之子,即前少帝,並偽稱為張皇后所生,又秘密處決了那個宮女,於是前少帝被立為皇太子。惠帝因呂后的殘暴而驚恐,數年後抑鬱病逝。前少帝逐漸成長,獲悉他的生母已為呂后所殺,公然表示長大後將會報復呂后。呂太后盛怒之下,便將他監禁於永巷中,並對外宣稱前少帝生病,大臣均不得見。後來更廢了前少帝,並暗中誅殺。五月,立恆山王劉山為皇帝改名劉弘,即後少帝。呂后臨朝稱制,開漢代皇太后臨朝稱制之先河,且數為後世所效仿。呂后稱制,大封諸呂,並欲王諸呂,遭到時為右丞相的安國侯王陵堅決抵制。呂后偽升王陵為太傅,實欲奪其大權,然後大封呂氏外戚為諸侯王和列侯。呂后為了增加呂氏的籌碼,將呂氏之女與劉氏宗室聯姻,不僅擁有權力,也可以藉此監視劉氏子孫的一舉一動。並且呂氏外戚亦掌控禁軍,劉氏皇權遭到嚴重威脅。而朝中大臣多為隨漢高祖的開國功臣,他們表面上不敢反對呂后,但卻已經開始為此準備。呂后臨終時任命呂產為相國,先封呂祿為趙王,再任命他為上將軍,獨掌軍權。而以陳平、周勃為首之功臣派亦做好準備,並與劉氏皇族聯合。呂后一死,功臣派與皇族立即先發制人,發動政變,一舉誅平呂氏外戚,廢掉少帝劉弘,迎立漢高祖劉邦與薄氏之子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呂后掌權時代,惠帝七年,臨朝稱制八年,前後共15年。高層之權的奪權並沒有影響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呂后仍能忠實執行劉邦生前所定的休養生息、恢復民力的政策。相國之人選一如劉邦生前安排。蕭何去世後,曹參繼任,舉事無所更改,一遵蕭何約,力行清靜無為之政,史稱蕭規曹隨。除此之外,呂后秉政,繼續寬刑薄罰,如廢除“三族罪”、“挾書律”等秦朝惡法。對外政策上亦能理性冷靜處理,繼續“和親”政策,避免戰爭。這樣,呂后時期,國家經濟呈上升之勢,國力亦有很大增強。史稱:「孝惠皇帝、高祖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文景之治.漢文帝之皇后竇太后非常喜歡《道德經》,尊崇道家,因此漢景帝與竇氏宗族都必須學習道家學說。漢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在位期間,繼續秉持黃老無為的治國理念,奉行「無為無不為」的方針,實行輕徭薄賦、力行節儉的與民休息政策,恩威並施,以彌補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的多年動亂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大大得到減輕,社會生產得以迅速恢復。通常認為文景之治的主要作為是漢文帝與漢景帝。實際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時代所起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對文景之治作出仔細的描述,當中提到兩帝在位其間,並無重大事故,百姓人給家足。國庫累積上億的銅錢,因為久而不用,串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裡堆滿穀子,由於太多放不下而只能放在倉外,以致腐爛而不能食用。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文帝對待這些問題採取的是異常謹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對待諸侯王,文帝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小錯不糾,在中央弱勢的時候成功的安撫住各地蠢蠢欲動的諸侯,為後來景帝處理七國之亂造就一批忠心耿耿的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兩個大動作是:安撫吳王,使得吳王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沒有假借喪子之仇反叛;在齊王死後將齊國一分為七,既滿足齊王的兒子們稱王的需求,為自己贏得賢德之名,又消除最大的一個諸侯國齊國。假如文帝的謹慎穩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續下去,漢朝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七國之亂,諸侯王問題亦有希望能夠和平解決。文帝二年。文帝十三年,還把土地稅完全免了。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文帝時,緹縈上文帝,痛陳肉刑的弊端,並願意代父贖罪,亦即後人熟悉的故事「緹縈救父」。文帝納言廢除肉刑,下詔廢除黥刑、劓刑、刖刑等刑罰,改用笞刑代替,並饒恕其父,可見文帝是寬容的一代賢君。景帝即位不久,就採納晁錯的建議,削奪諸藩王的封地,引發各王的擔憂,而在景帝三年正月爆發以「清君側」為名義的「七國之亂」,漢景帝因此腰斬了晁錯,以寄達到平息叛亂的目的。但是七國之亂並未因此緩和,景帝任用周亞夫出兵平叛,在三月即告弭平,各諸侯國的勢力因此極大削弱。七國之亂以後,景帝開始專心打理朝政,據說景帝十分樸素,仁厚愛民。除了平定七國之亂以外,從來沒有大規模用過兵,和匈奴的戰爭始終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依然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在與匈奴和南越國保持和平的同時,也在積蓄國力,透過馬復令等措施來積極備戰;此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帝國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讚譽的時期。漢武盛世.景帝駕崩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共五十四年,是清朝康熙皇帝以前以及漢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也就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三長的皇帝。在位期間承上啟下,開創了漢武盛世,並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西漢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大展新風貌,開創中國前所未見的波瀾盛世。可惜他好大喜功,在其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一大汙點。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建立年號「建元」,始開中國以皇帝年號紀年的先例,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藩王的勢力,從此,諸侯藩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朝廷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過去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從此逐步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對外關係上,積極對付西漢的最大外患—匈奴。在此期間,先後出現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李廣利、公孫賀、公孫敖等傑出名將,經過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數十年用兵後,終於徹底擊潰匈奴單-{於}-,使其「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徵討朝鮮,使漢朝成為當時的東方霸主。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公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烏孫,而達到離間西域和匈奴關係,進而聯絡西域的目的。漢武帝晚年篤信巫術,聽信江充讒言,導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在這件事中,公孫敖、公孫賀、公孫敬聲、衛君孺、及太子劉據因而死亡。而皇后衛子夫也因過度傷心而自殺。西漢經過多年對外戰爭,文景之治的積蓄耗費殆盡,經濟遭受巨大衝擊,國力也出現衰退的局面。為此,在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利用遠徵軍失利的時機發表著名的“輪臺之詔”。辛德勇認為,輪臺詔不是罪己詔,關於漢武帝罪己是資治通鑑的虛構,漢武帝死後並未改變西漢對外戰爭的基本國策。而田餘慶認為漢武帝晚期改弦易轍。為提振經濟,漢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統購統銷,干預物價,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昭宣中興.武帝去世後,鉤弋夫人設立西域都護以加強對西域三十六國所處地區的聯絡與控制。經過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得以從武帝中期以來的衰頹困境下明顯恢復,並使漢帝國達到空前臻美的狀態,史稱“昭宣中興”。王莽奪位.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落。元帝「柔仁好儒」,對於社會秩序採取放縱態度,經常下令大赦,並且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充實關中陵寢地區的制度,導致盜賊遍地,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也致使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成帝劉驁即位。漢成帝時漢成帝的舅舅、王鳳與許平君的堂弟、孝成許皇后的父親許嘉並立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後來小許皇后失寵、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崛起,漢成帝沒有男性後代,外戚王鳳、王莽,王莽正式稱帝,以劉嬰為定安公,建立新朝。東漢歷史.光武中興.新莽天鳳五年綠林起義爆發,23年,僅十五年的新莽政權在赤眉、綠林民變下滅亡。同年2月,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的國號,年號更始。25年赤眉軍向城陽景王劉章占卜,立景王後人劉盆子為帝,隨後擊敗綠林軍,更始帝劉玄向赤眉軍投降。通常劉玄被認為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但也有認為是孺子嬰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因是他被王莽篡位。若把一代而亡的新朝計入漢代歷史,那劉玄可算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因為劉秀建立的是新的劉氏宗室政權。漢更始三年之南即皇帝位,是為光武帝,滅劉盆子,仍沿用漢的國號,以這一年為建武元年,定都雒陽,史稱東漢。即位後,於37年終於消滅赤眉、隗囂、公孫述等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漢光武帝廢除王莽時的弊政,建武二年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同時清查土地、新定稅制、振興農業,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另外提倡儒術,建立太學,設定五經博士,與尊儒並行的便是表彰氣節,因此士大夫爭相以名節為目標,為淳美的政教,奠下基礎;對匈奴等外部勢力實行防禦的策略,對外戚嚴加限制,史稱光武中興。但由於分封土地,也造成土地兼併情況日益嚴重,地方豪強勢力興起,為東漢的最終滅亡埋下隱患。明章之治.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此時推行的是儒家,與西漢的「文景之治」同為各時期的鼎盛。期間,竇固以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長駐三四十年,不僅善於使用武力威懾各國,更善於運用外交手段去聯絡距離較遠的國家。但匈奴人亦同樣在開展類似的行動,推翻各國親漢的政權,再與新政權結盟。雙方不斷地反覆攻防,一直到20年後,班超之子班勇才完全掌控西域。章和二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裡進攻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單於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於皇太后,北單於倉皇逃竄不知所終,從此掃除數百年來匈奴對漢朝北方邊境的威脅,漢朝國勢也再一次到達漢武帝時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時傳入中國。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竇氏日益跋扈,揭開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爭鬥的序曲。戚宦爭權.88年,年僅卅一歲的漢章帝突然駕崩,時僅十歲的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他即位伊始,實際上朝政都由竇皇后操縱,國家政治日益腐敗。竇氏的跋扈引發和帝的不滿,不久年僅14歲的和帝就抓捕外戚竇憲,外戚勢力開始衰弱,和帝信用宦官,從此東漢的政治淪為外戚和宦官兩股勢力的爭鬥。不過,和帝仍然在政事上非常勤奮,不失為英明之主。元興元年冬十二月,年僅廿七歲的和帝病逝。出生僅百日的少子劉隆即位,是為殤帝。殤帝僅在位8個月就駕崩。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劉慶之子安帝劉祜。他即位早期由太后鄧綏臨朝理政。鄧太后勤儉節約,任用賢良,同時對自己家族的勢力有所限制,卻也對宦官勢力縱容。建光元年正月初六,劉炳駕崩,年僅三歲。正月廿五日,梁冀擁立劉纘即位,是為質帝。質帝非常聰穎,稱梁冀為「跋扈將軍」,結果不久質帝就被毒殺。本初元年閏六月初七日,大將軍梁冀擁立漢章帝之孫劉志即位,是為漢桓帝。桓帝年少,因此繼續由梁太后臨朝執政。桓帝即位之初,朝政由梁冀把持。桓帝對他暗中也頗為不滿,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圍梁宅,梁冀與妻子雙雙自殺,梁氏外戚勢力土崩瓦解。宦官成為新的權力中心。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被封為縣侯;單超食邑兩萬戶,後又封為車騎將軍,其他四人各一萬戶,世稱五侯。五侯貪婪放縱,終致在延熹九年,漢桓帝駕崩。桓帝沒有留下子嗣,由河間王劉開的曾孫劉宏繼位,是為漢靈帝。靈帝即位之初,就引發以竇太后、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勢力的激烈權力鬥爭。宦官成功發動政變,殺死竇武。外戚勢力被削弱。宦官隨後製造第二次黨錮之禍。而靈帝本人驕奢淫逸,為填補財政公開賣官,朝政腐敗。大亂國崩.數十年的政爭,長時間的羌亂以及天災動搖漢朝的民生,終於在184年爆發由太平道教主張角引發的黃巾之亂,黃巾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號召數十萬民眾參與,雖然叛亂不久即告平定,但是東漢朝廷經此一役已實力大減,之後相繼爆發北宮伯玉之亂和張舉、張純叛亂。中央朝廷為了儘快平叛,又將軍政權力下放給各州的州牧。劉昭認為設立州牧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漢靈帝死後,外戚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雙雙火併同時死亡,終於結束戚宦之爭。但董卓掌權後,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劉協。此舉引發關東州郡背叛中央,最終演變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董卓為了躲避關東聯軍,焚燬首都雒陽並遷都長安。董卓被呂布誅殺後,經過幾年混戰,出現把持朝廷的曹操、位於河北的袁紹、位於淮南的袁術、位於江東的孫策、位於荊州的劉表、位於益州的劉焉等勢力。其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漢室權力,消滅各路割據勢力,並在官渡之戰中消滅最強大的敵人袁紹軍隊的主力,基本統一北方。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罷三公官,復置丞相,曹操任丞相,獨攬大權。曹操揮軍南征,卻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曹操被迫回北方,鞏固中原。不久劉備以荊州為根本,進佔益州,曹劉孫三分天下之勢開始形成。而在這段期間,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皇帝,真正實權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先是晉位為魏公,不久又晉位魏王。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不再頒下詔書,漢皇帝向臣下發布詔書的權力被剝奪。漢至此已名存實亡。建安25年才被廢除。疆域.漢初,因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致使國力虛弱,只得退讓防守。河南地區在秦末民變爆發時為匈奴佔領:160。期間南越,黔中地區亦先後獨立。國土大幅減縮。文景之治後,漢武帝時期,武功鼎盛,國土大幅擴充套件。元朔二年,漢軍在東北地區平定衛氏朝鮮,設定遼東四郡。邊疆形勢蔚為改觀。新莽末年,疆域萎縮。東北撤銷真番、臨屯二郡。西南地區由七郡變成五郡,並且放棄海南島上的珠崖、儋耳二郡。光武中興後形勢得到改觀,版圖基本恢復。東漢末期,中原戰亂不斷。曹操放棄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陝北、晉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後放棄。高句麗與林邑兩國蠶食東北及南方國土。只有西南地區擴充套件至大盈江一帶,其中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與西南滇王及鉤町王共同並存。在漢朝最大“領土”範圍內:東北的鮮卑、北邊的匈奴、青海西藏的羌人都是附屬國。漢朝打敗了匈奴後,漢朝在現代西伯利亞以及北極圈地區修建了阿巴坎遺址、燕然勒石等建築。西域在漢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帶,後來擴充套件到天山以北和中亞東部。西漢中早期,西域地區為匈奴所控制, 隨後武帝征服西域,西域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時期,於建元三年才返回長安,回來時只剩他和隨從堂邑父兩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併來到長安。元狩四年以解憂公主續嫁。同年,漢朝大破大宛,西域南道各國都轉投漢朝。漢武帝在烏壘設使者校尉,又在渠犁屯田。到宣帝神爵二年,漢又驅逐匈奴駐在西域的僮僕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還在烏孫國都赤谷一帶屯田。元帝時,又增戊己校尉,在車師前王庭屯田。西漢末年,西域分為五十五國。王莽時期,貶去其王號,降為侯,西域與漢關係趨緊,匈奴勢力再入。東漢明帝初年以後,漢朝又恢復同西域的聯絡,並於永平十六年派將軍竇固入伊吾廬屯田駐兵,次年在烏壘設西域都護,派班超負責西域事務。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經條支、安息等國,到大秦西界望海而還。隨著西域局勢的逐步趨於穩定,商旅往來日益頻繁,絲綢之路在西漢後期形成。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漢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條支和身毒等國,一年多則十餘批,少則五六批,攜帶金幣帛等物品,需要至少兩三年,甚至八九年才能返回長安。中國運往西方的物產以絲綢、鐵器和漆器為主;而良馬、駱駝、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黃瓜、胡豆和胡桃等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國。政治體制.西漢前期的中央行政制度早期仿效秦朝實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為副相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西漢,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御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與九卿並稱“十二卿”。漢武帝時期,皇權開始大幅膨脹,為壓制位高權重的丞相,內廷尚書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漢武帝將身邊重臣如嚴安、主父偃、朱買臣等為郎加以侍中,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宰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綏和元年,漢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元壽二年,漢哀帝把丞相改稱大司徒,東漢時改稱司徒,負責掌理教化,東漢光武帝時,三公權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東漢早期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職位雖高,但其權力不復西漢之巨,僅餘每年考核天下州郡人民、土木、兵馬之政及分督九卿的督察權,政事綜理之責內移至禁中尚書檯。尚書臺掌管全國政事,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臺設尚書令一人,為其主管長官;尚書僕射一人,為尚書令之副;左右丞各一人,為令、僕之佐。尚書令原分四曹,後增至六曹,每曹有尚書一人,侍郎六人。同時,東漢政府還設立三套監察機構,分別是中央的御史臺、兼具京官和地方官身份的司隸校尉與地方的州刺史。光武帝同時設立中常侍等宦官職務。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削弱的三公的權力,尚書則權高位低,同時也為之後的宦官亂政埋下隱憂。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掌控下的朝政下令廢除三公制,恢復漢初舊制,復設丞相,由曹操出任,軍國大事一由丞相統任。行政區劃.西漢初,劉邦封異姓王七人。但由於對功臣的猜忌,不久又相繼削除,同時大封同姓諸侯,這些王國「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譖於天子」。地方王國勢力的強大導致中央政府所實際控制的區域萎縮。呂后時期,增加外戚諸侯王。到文帝時期又紛紛剷除,增加劉氏諸侯王。但是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嚴重威脅。文帝接受賈誼的建議,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諸侯的勢力。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直接縮減王國的封地,引發諸侯王的強烈反彈,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但未幾就宣告失敗。武帝后,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餘子皆分一縣或一鄉的土地。因此王國不斷縮小,漢郡不斷擴大,加上邊郡的開擴,漢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強。同時,政府將大量面積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國、公主沐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州”作為行政區劃,在西漢時期萌芽,到東漢宣告形成。武帝元封五年,朝廷選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軍民。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至此,中國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十三個州部為:司隸校尉部,又分涼州置雍州刺史部。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教育.漢承秦制,於諸子百家各立博士,統屬於太常,秩比六百石,其數多至數十人,數量多達數十人。但漢初朝廷所崇信的學術,黃老之外,便是申韓法家學說,對於儒家思想並不重視。到文帝.一時的賈誼,儒家思想才逐漸興起。武帝建元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以受經術,期限為一年。弟子員的主要選自民間十八歲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具低階官吏品學兼優者,也可擔任弟子。畢業後,能通一經以上的可補「文學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於白身受業者。地方官吏出身的,則多派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屬官。宣帝時,五經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時,增設樂經,共為六經,每經設博士五人。弟子員也代有增加,昭帝時已滿百人,宣帝末至二百人,元帝時千人,到成帝時多至三千人。從太學的大量擴充,顯示西漢儒學教育的日益發展與儒家政治勢力的日益膨脹。東漢光武帝也於建武五年設學於京師,置博士十四人。太學生更不斷增加,質帝時,太學生已多至三萬人。察舉制度.漢代察舉制度可分為兩類:一是詔舉,當國家有特殊需要時,下詔命官吏推擧人才。二是孝廉之舉,是由郡國按時向中央保薦當地的人才。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高祖曾於十一年,再度詔擧上項人才,保擧者的範圍則擴大到侯王、公卿和郡守,由皇帝親自策問,漢的選擧制自此開始普遍推行。其後武、昭、宣等朝,也曾屢次詔擧人才,都以賢良為主。西漢的名臣鼂錯、董仲舒、公孫弘等都以賢良入朝為官。漢代詔擧,除賢良外,尚有「文學高第」、「茂材異等」、「孝悌敦厚」、「勇猛知兵法」、「明當之務、習先聖之術」、「明陰陽災異」等名目,被擧者大抵為現任官吏。東漢時,詔擧由特擧變為歲擧,又稱茂材之擧。選擧的標準有四:即德行高超,經明行修,明曉法律和剛毅多略。每年由光祿勳、御史、司隸校尉及各州剌史等實責推擧。推行薦舉、察舉等方法的結果是門閥制度的大大發展,大量士族世家出現,與外戚、宦官形成東漢時期的三大勢力,基本壟斷國家政治。漢朝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過後是還要經過考試覆核;覆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覆試。漢代察舉制下的考試,在西漢時並不佔主導地位,考試只是區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參考 ,這與後世以考試為主、以推薦為輔的科舉制截然不同。至東漢時,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制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漢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法律.漢朝的法律是律、令、科、比四種。律是有系統的成文法律,具有傳統性;令,則是君主視需要隨時頒布的法律,與律具有相同的效力;比,或稱決事比及法比,是無成法可引用時用來比類決事的法律。漢律最早是蕭何制定的《九章律》,後來加上叔孫通《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還有趙禹《朝律》六篇。漢律到武帝時期便已完備,但也由於法條過多,產生判決不公的情況發生,亦難免有自相矛盾之處,給予官吏做壞事的機會,昭帝以後的幾位皇帝,雖然有心改善,但始終沒有徹底執行。西漢中期以後,儒學開始興盛,學者論法,多主張以德為主,以刑為輔。到了東漢時期,光武、明帝,雖然提倡儒術,仍然崇尚法制。章帝時,採納陳寵的建議,除去嚴酷的法律五十幾條。和帝後,外戚與宦臣,輪流把持朝政,他們一向違法亂紀,視法典於無物,法家的儒化,使東漢政治趨於迂緩,喪失西漢盛時發揚蹈厲的政治精神,儒家雖然興盛,卻對國事幫助不大,這種情況維持至東漢結束為止,獻帝時,曹操當國,用法尚嚴,命應劭刪定律令,作《漢儀》二百八十篇,雖然一度走向法治,但東漢不久被曹丕篡位而滅亡。軍事制度.徵兵制.漢朝早期實行徵兵制度,男子廿三歲起至五十六歲之間,服役兩年。一年在地方服役,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劃分兵種,加以訓練。屯戍各分為兩種:在京城或王國都城屯戍的稱「衛士」,在邊郡屯戍的稱「戍卒」。服役期滿後,役男即可返鄉,不過仍有隨時應召服役的義務。兵役之外,還有繇役,即每年為郡縣政府服力役一月,服役者稱「更卒」,同樣也是五十六歲免役。京師的駐軍分為兩支,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和官署,另一支為北軍,屯駐於三輔地區保衛首都其他地區。它們名稱的是漢的長樂宮、未央宮等宮,都在長安城的南部,故宮廷衛軍集中於城南,守城軍隊的重心則在城北,因此有南北軍之稱。所謂衛士,即是指南軍士兵,由三輔以外的各郡役男輪番充任。但衛士是有經過選拔的,並非所有的役男都當衛士,不充衛士的則當戍卒。北軍計程車兵,則由三輔的役男輪流擔任,可能即是服正卒役。至於王國的衛士,則只在本國首都服役,不須屯戍京師。屯邊的戍卒,大都是關東人,此外尚有少數當地人;他們在邊塞城堡中,擔任守望的工作。服正卒役的役男,由各縣集中於郡,劃分兵種,給予訓練。當時的兵種,主要有四種,即步卒、材官的役男,則多編為樓船士。此外還有一種車士,多用於喪儀。各郡的正卒統屬於太守,而由都尉指揮監督,每年八月,由太守,都尉會同各縣令長丞尉一同檢閱,評定高下,名曰「都試」。都試的科目,以射為主,並加試其他技術。靠水的地方,則作水師演習;邊郡地方,則由太守率領馬隊巡行塞障。正國的正卒,則統屬於相,而由中尉率領。漢代雖沒有固定的免役法,但也有若干免役的規定,由皇帝隨時以詔令頒行,大致上可分為四類:一是有政治地位的人,可以免役。惠帝時,曾下詔規定官吏秩六百石以上與父母妻子同居的,或曾做過將軍,都尉、二千石的,都可免役。此外,如宗室、關內侯,也曾數見於詔令。二是用以獎勵才德。惠帝時,曾下詔免除「孝悌力田」者的免役。元帝時,能通一經的儒者也可免役。三是有功的人,可以免役。如高祖規定,凡曾隨他入蜀漢定三秦的二千石吏,可世世免役;跟他參加平城之役的吏卒,可終身免役。宣帝時,也曾詔準霍光的後代免役。四是特殊情況下的免役。如人民九十歲以上只有一子,或是身材短小與染有疾病者,均可免役。編制與調發.漢朝軍隊的編制,可分為三項:一是京師駐軍及中央設立的地方常駐軍隊的編制,二是地方郡兵以及邊郡亭障的組織,三是戰時的統率系統。京師駐軍有南北軍之分,其任務也不相同,南軍由衛尉統領,守衛宮城。官城以內各殿舍的守衛,則以衛郎擔,由郎中令統領。衛郎雖屬南軍系統,但其份子並非從各地的役男中抽調而來,而多半由二千石以上大官的子弟,有軍官的良家子,郡國推舉的孝廉的博士弟子員等來充任,此外還有不少富人子弟。這個集團可以說是皇帝最親信的衛隊,也是未來將相大臣的儲備所。武帝時,於南軍增置羽林、期門等兵,為皇帝的隨從護衛,由光祿勳統領。北軍由中尉統領,它的職責是拱衛都城,維持京師的治安。武帝時,改中尉為執金吾,並增置八校尉及城門校尉,於是北軍大幅擴充,東漢分北軍為五校,卽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各由校尉率領;並另設城門校尉。正南北兩軍原各有兩萬人,武帝時期各減為萬人。京師沒有長期駐紮的軍隊,正卒一年一輪換。同時另外組織三支侍從軍,又成立八支禁衛軍,每支有士卒約七百人,由八個校尉率領,因稱「八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募兵制的開始。到東漢光武帝時期,軍權進一步集中到中央。東漢時的南軍,按編制衛尉以下共有官長公車司馬令,衛士令、都候、宮掖門司馬及丞、尉等十九人,員吏二百九十九人,衛士二千五百零七人。北軍五校則有官長校尉五人,司馬六人,員吏六百十四人,士兵三千五百三十六人。西漢南北軍計程車兵,是按兵役法自各地徵調而來,東漢則是招募來的。南北兩軍因是首都衛戍部隊,都不負野戰勤務。但從武帝起,時有以京兵遠徵的事,東漢因行募兵制,民不知兵,一遇有事,多以京兵出戰。東漢和帝以後,宦官權勢日大,至靈帝時,更擁有自己的武力,置西園八校尉,即上軍、中軍、下軍、典軍、助軍左、助軍右、及左右八校尉,以宦官蹇碩為統帥。又因有皇帝的支援,原有的南北軍自然無法與之為敵。朝中大臣、想要鏟除宦官,甚至想仰賴地方軍隊,因此造成董卓之亂。東漢時,除了京師軍隊北軍五營、虎賁、羽林之外,中央在地方設立常駐軍隊,號稱“營兵”。營兵主要受朝廷特別設立的都尉、校尉、謁者、將軍、中郎將等指揮,並和地方太守聯絡不大。其中主要有黎陽營、虎牙營、雍營、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度遼將軍、匈奴中郎將、漁陽營、扶黎營、戊己校尉。地方各郡郡兵則是平時只有千人,遇戰事臨時擴招,且受太守直接指揮。屯邊的戍卒,多在邊防工事的亭障中服役。亭的防禦裝置有用土做成的高墩,為四方或六角形,上有通訊用的旗桿。士墩叫烽臺,又叫堠;四圍有牆叫塢,塢高約合市尺一丈鄉右,每邊長五丈餘。烽臺和塢合稱為燧。發現敵人時,則於烽臺上點燃烽火,敵人逼近,則據塢以守。兩亭之間,相距約十里。每隔三亭以上,有特備公務人員食宿的「傳舍」,設於亭的附近。備有傳舍的亭的,稱都亭。障較亭為大,亦有圍牆,可容二百人,也可以放烽火。亭多設於長城以外,障多設於長城沿線。障的首長為障尉;燧有燧長,由亭長兼任;均受太守、都尉的指揮。漢代遇有徵伐,多自各郡國調兵出戰。戰時的統率系統,最高者為大將軍或將軍,皆臨時派定。將軍之下有部,大將可統五部,每部的首長為校尉和軍司馬。部下有曲,首長為軍候,曲下有屯,首長為屯長。至於地方的區域性戰爭,則由郡都尉或縣尉、鄉官等統兵應戰。東漢後期的刺史,也可以統兵。至於軍隊的調發,其權掌握在中央政府。國家有事,由中央下令調兵,太守發兵,西漢時由郡國都尉率領,東漢時郡國都尉裁撤,太守直接率領;至於中央下令時所頒的信物,高祖時用羽檄,是一塊長一央二寸的木偶,上插羽毛,表示疾速。文帝時,以虎符及竹使符調兵,虎符是銅製的虎形,竹使符是五寸長的竹片,上刻篆書。兩種符都是分成兩半,一半存於中央,一半存於郡國,中央欲調某一郡軍隊,則派使者持符前往徵調,太守勘驗屬實,然後指揮軍隊出發。但這辦法只限於內部,邊郡因應情形特殊,太守有自行發兵之權,漢代太守對軍事所負的責任很重,如有過失,會被彈劾為「乏軍興」,其罪重則死,輕則免。募兵制.漢代的募兵,是東漢徵兵制破壞後才普遍施行的,但早在西漢武帝時,那時便已經兼用募兵。當時對外戰爭頻仍,徵兵不敷使用,因此必須於徵兵之外,再另外招募,八校尉計程車卒,就是招募來的。此外,武帝也曾利用大量的刑徒及惡少年從軍。武帝以後,募兵事由更為常見,有時甚至招募異族為兵,例如宣帝時代的羌騎,就是招募羌人組成的騎兵。東漢光武初年,鑑於多年水旱為災、連年戰爭造成戶口銳減,決定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從建武六年至建武二十三年,共計五次罷省郡國兵。雖然百姓仍有隨時應召當兵的義務,但平時沒有受軍事訓練的機會,因此士兵素質大為降低。此外郡都尉也因節省軍費而停止執行訓練,各郡國的役政,乃陷於停頓狀態。但這種情形只限於內郡,邊郡則不廢都尉和都試。這種情況從光武帝之後,便一直持續下去,因此政府不得不募兵來臨時補充兵源。再來官部郡徵兵機構的撤銷,雖然東漢法律有徵兵的條文,但有事時臨時徵兵遠不如招募來得方便,因此徵兵的事,很少實行。靈帝時,黃巾亂起,屯兵不足以應付,因此大舉招募,皇甫嵩、朱儁等人的平亂軍隊中,便有大量的募兵。其後大將軍何進也會招兵買馬,以制宦官。由於東漢政府提倡儒學,人民風從,藉由經術取得高官之位,對兵事自然感到厭棄。既然人民不願從軍,募兵的數量常感到不夠。而自光武帝以來,各種胡族,聚集於近塞或塞內,他們仍保持其原有的勇悍風俗,於是漢朝又招募胡人為兵。招募的胡人,大都用來守邊或用來攻伐不順的外族。光武時,匈奴南單於投降,光武移之於塞內,命其捍衛邊疆,兼拒北匈奴及鮮卑。東漢一代,除南匈奴外,尚有大批投降的鮮卑、烏桓、羌,為政府招募為兵。東漢採「以夷制夷」的政策,用這些歸降的胡人軍隊從事對外的戰爭。這種現象成為東漢滅亡的誘因之一。募兵制的最大缺點,就是非常容易把國家的軍隊變成私人武力。因為募兵常為無家無業的人,沒有家庭和產業的牽掛,也沒有一定的服役期限;長官與他們長年生活在一起,只要善待之,他們自然會視長官如父兄,為之出生入死;這樣一來便會形成私人為中心的中心集團,於是軍閥就是這樣產生的。東漢時,羌人強盛,屢次侵犯西疆,中葉之後,成為東漢邊疆一個很大的威脅,政府見此情況之下,只好讓大軍長期防衛西邊各郡。這些軍隊因為經常與羌人作戰,戰鬥力很強,與內部缺乏軍事訓練的各郡比較起來,戰鬥能力自然相差很大。東漢末年,涼州爆發北宮伯玉之亂,隨後馬騰、韓遂等紛紛加入,漢靈帝多次派遣大軍都不能平叛。涼州也成為東漢末年率先脫離漢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區之一。而出身涼州的董卓,控制了漢朝中央政府後導致各地郡守反抗,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對外關係.匈奴.西元前3世紀,匈奴汗國被冒頓單-{於}-統治,武力十分強大,多次侵犯西漢邊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後退,漢軍則迅速北進到平城白登山,卻在白登被冒頓單-{於}-的三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白登之圍後,西漢元氣大損,從此之後一直被迫與匈奴汗國和親。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期間,西漢接續秦朝,繼續擴建延長長城,其西到起蒲昌海、東至鴨綠江以南、全長近一萬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景帝在位時,西漢一方面繼續和親,同時也在邊境進行屯田移民,在國內則實行複馬令來增加馬匹,加強士卒訓練並大量製造兵器,這些都是預備反抗的準備。漢武帝即位後,於元光二年,匈奴入右北平郡和定襄郡,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大舉回擊,至狼居胥山而還。從此,匈奴北徙漠北一直到公元前112年又南下。但是,漢匈之間連年的戰爭嚴重損耗兩國的國力。武帝后期,漢改變國策,重新執行休養政策,而匈奴亦無力攻漢,僅能進行小規模騷擾。宣帝時期,匈奴虛閭權渠單于駕崩,隨後發生五單于爭立事件,分裂為五部;五單于爭立事件持續多年,剛平息後又是三單于爭立。其中一部首領呼韓邪單-{於}-透過臣服於漢的方式得到漢的支援,打敗各個競爭對手。但其三單于之一的郅支單于逃到西方,繼續與漢作對,元帝時期為漢校尉陳湯率軍擊斬。郅支單于被殺後,前已臣服於漢的呼韓邪單于深為驚恐,再次款塞,要求與漢和親。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漢元帝以王昭君嫁與呼韓邪單-{於}-,號寧胡閼氏,是為昭君出塞,漢匈關係因此長期友好,邊境和睦,互市頻繁。其他的部分匈奴部落西遷到中亞康居一帶。東漢前期,匈奴分為兩部,分別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立呼韓邪之孫比為單-{於}-,對漢奉藩稱臣,漢在南匈奴設使匈奴中郎將,並把單于庭設於五原,以便支援和控制南匈奴。北匈奴立蒲奴為單-{於}-,在明帝在位時一度侵擾漢朝邊境,被擊退。章和元年,北匈奴為鮮卑所破,單-{於}-被殺,其中五十八部降漢。永元八年,車騎將軍竇憲等征伐北匈奴餘部,單-{於}-遁逃,竇憲在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此後,一些北匈奴南降東漢,另外一些則向西遷徙。而北匈奴故地逐漸為鮮卑侵佔。東漢後期,附屬於漢的南匈奴由於受鮮卑壓迫,屯居於五原、朔方、雲中、西河、美稷一帶,並逐步向內郡移徙。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匈奴中郎將權力越來大,甚至擅行廢立匈奴單于。。獻帝時期,至曹操為丞相,分匈奴為五部,至此南匈奴不復存在。三越.西漢立國之始,它的南邊有三個華夏部族和百越部族共同建立的國家,即東甌國、閩越國及南越國,統稱三越。東甌國據今浙江省南部,閩越國據今福建,南越國據今兩廣,南越國地區發生叛亂,漢派馬援平亂,大破叛軍於浪泊,此後直到東漢滅亡,漢朝南疆未再發生動亂。西羌.羌人分佈於今天青海省和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一帶。秦時羌人開始強盛,他們北與匈奴的河西地區為鄰,西北與西域相通。西漢初,匈奴冒頓單於勢力強大,西羌臣服於匈奴,中國與西域間的通道,完全被這兩個民族所隔絕。羌在漢武帝時期被封閉在青海湖到西寧湟源縣湟中縣一線。“初開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羌乃去湟中,依西海、鹽池左右。”漢宣帝時代羌漢軍事對峙線在蘭州,“遂寇金城。”漢光武帝時代羌漢軍事對峙線在從西寧到蘭州一線來回拉鋸。總地來說東漢初年羌漢軍事對峙線在今天京藏高速公路偏向西寧一帶拉鋸,期間羌漢雜居,時有衝突,臨羌縣是漢羌軍事對峙線最前沿。羌稱帝后,羌漢形勢發生鉅變。羌人第一次攻入甘肅東南部。長安開始戒嚴,“置京兆虎牙都尉於長安,扶風讀為於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羌漢軍事對峙線發展到長安一帶,而一部分羌軍已經攻入山西上黨,而甘肅省西部已經不再屬於東漢。差不多在這個時候,甘肅戰場與寧夏打通,羌人和匈奴可以直接聯絡了。其後任尚、鄧遵、馬賢時代,羌人稍弱,東漢稍微恢復了甘肅東部,“帝乃復三郡。使謁者郭璜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驛。既而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內郡費歲一億記。遂定安定、北地、上郡及隴西、金城常儲谷粟,令週數年。”“自羌叛十餘年間,兵連師老,不暫寧息。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延及內郡,邊民死者不可勝數,並涼二州遂至虛耗。”東漢國家國力在漢羌戰爭中被大大損耗。“今三郡為未復,園陵單外。”充分說明了漢長陵等陵園直接暴露在羌人的進攻矛頭下。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漢羌決戰。以來機為幷州刺史,劉秉為涼州刺史,……種羌等遂反叛,攻金城郡,與西塞及湟中雜種羌胡大寇三,殺害長吏。機、秉並坐徵。於是發京師近郡及諸州兵討之,拜馬賢為徵西將軍,以騎都尉耿叔副,將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諸州郡兵十萬人屯漢陽。……賢軍敗,賢及二子皆戰歿。馬賢、趙衝之死標誌著羌軍對東漢全面戰略進攻的開始。於是東西羌遂大合。……自永和 (東漢)羌叛,至乎是歲,十餘年間,費用八十餘億。諸將多斷盜牢稟,私自潤入,皆以珍寶貨賂左右,上下放縱,不恤軍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於野。……諸種併力寇並、涼及三輔。總結:由於西羌的內遷,和河西走廊、隴西當地的漢朝人時常發生衝突。最初,西北的地方官多數都殘酷苛暴,導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殺漢朝人,西羌人在東漢取代了北匈奴成為漢朝第一外患,西北地區尤其是關中多次淪為戰場,羌人還曾一度兵進至山西河東。不但如此,剛崛起的鮮卑、南匈奴亦不時起兵南下,戰亂波及關中、陝北、陝南等地。此戰之後,使得關中更加荒蕪,成了羌、氐、匈奴、拓跋等族的混雜區,東漢西北人口大量內遷,導致河套以南地區也成了“羌胡區”。關中地區的經濟、人口一直等到北周時期才逐漸復甦。唯一倖免戰亂的西北地區是涼州西部,尤其是敦煌、酒泉和張掖等郡在戰爭時相對穩定,此地是後來張氏前涼的根據地。東漢與西羌的戰爭嚴重損耗漢朝的國力,成為漢朝滅亡的誘因之一。董卓就是在東漢與羌的戰爭中崛起的漢軍將領。西南夷.今雲南、貴州兩省,加上四川省的西部和南部以及甘肅省的南隅,這一片廣大的地區,在漢朝初期被許多異族所盤據,漢人統稱為「西南夷」,它們有的進入農業社會,有的則維持遊牧生活,並且建立許多國家。武帝時期,令唐蒙由筰關入夜郎,見其君多同,給予豐厚的賞賜,並告知其漢朝的聲威,說服其臣屬於漢朝,夜郎願意臣屬於漢朝。元光五年,漢於夜郎及其附近之地置犍為郡;並於夜郎置夜郎縣,以多同之子為令。同年,邛、筰、冉、駹等族,也希望得到漢朝的賞賜,請求成為漢朝的臣屬,於是漢在其地置十餘縣,由都尉統之,隸屬於蜀郡。但是過了幾年,西南夷屢次反叛,漢朝發動軍隊平亂,需要花費許多軍費。最後,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放棄西南夷的經營,全力對付匈奴。已設的縣,大都廢棄。元鼎五年,南越反叛,漢朝下令西南夷發兵幫忙徵討,西南夷不從。隔年,漢朝派郭昌、衛廣擊敗西南夷,在這些地方設立益州等郡。新設諸郡轄區中的各部族,皆因其舊俗而治理,不徵賦稅。地方政府的開支,則由內地各郡分攤供給。西南夷至此歸入漢朝疆域,西南夷內屬後,仍有小規模的叛亂,終西漢之世,未發生大型動亂。王莽時才開始大亂。東漢光武帝,敉平動亂後。到東漢時期,漢朝與這些地方聯絡更加緊密。朝鮮.漢高祖時,衛滿朝鮮滅亡箕子朝鮮後,定都於王險,惠帝呂后時,為漢藩臣,雙方平安無事數十年。漢武帝時,衛滿的孫子右渠在位,對漢的態度轉為強勢,武帝派楊僕、荀彘率軍討伐,費時一年方能平定,漢在其地設定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其中以樂浪為最重要。昭帝始元五年,漢朝撤除臨屯、真番二郡,以其地合併到樂浪、玄菟。半島上的民族,非常複雜。半島北部,除了來自中國的朝鮮人外,尚有濊貉、沃沮等族。半島南部,尚有辰韓、馬韓、弁韓並立,通稱三韓。在玄菟郡東北今松花江上游一帶,尚有一個夫餘國,高句驪人便是夫餘人的別支。元帝時,夫餘人朱蒙,率眾南下至朝鮮舊壤,建高句驪國,以高為氏,逐漸侵佔漢玄菟郡地。半島南部的「三韓」地區,也慢慢發生變化,宣帝五鳳元年,朝鮮遺族據辰韓地建國,號「徐羅伐」,後改稱「新羅」,新羅不久便奪取弁韓。到成帝鴻嘉三年,高句驪王族據馬韓地建國,號「百濟」。西漢末年朝鮮半島的形勢,大致是西北部是漢樂浪郡轄區,東北大部為高句驪所據;新羅據東南部地,百濟據西南部地。百濟、新羅因居半島南部,與漢朝沒有什麼關係,惟高句驪與漢接近,關係較密。它自建國後,對漢一直是稱臣的。後來東漢之後,高句驪時叛時降,成為漢帝國的東北大患。倭國.漢朝時期,日本列島共有一百多個國家,皆是倭人建立的,漢人統稱為倭國。倭奴則是諸倭國中的大國,它座落倭國的極南界,當在今日本南部的九州島上。因倭奴的勢力較大,且距大陸較近,所以它首先代表諸倭國與中國交通。據說當時倭人飲食以手抓取食物,並有紋身、赤足、蹲踞的習慣;男子則盛行多妻,女子則不淫不妒。同時社會安定,極少盜竊爭訟的事。自漢武帝於朝鮮設四郡後,中國文化開始影響諸倭,諸倭通使於漢者達三十餘國,倭國也於此時開始對漢作歲時的貢獻,納貢的地點大概在樂浪郡。光武初年,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建武中元二年兩度來朝。到三國時代,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烏桓與鮮卑.烏桓與鮮卑均屬東胡族。東胡位置在匈奴東邊,其活動範圍在內蒙古東部與遼寧省一帶。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因此被匈奴雄主冒頓單於擊敗,餘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漢初,二族皆臣屬匈奴,武帝時,漢擊破匈奴左部,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等郡,為漢朝監視匈奴的行動,並設護烏桓校尉管理,昭帝到西漢結束為止,烏桓雖然發動一些叛亂,不過沒有造成西漢太大威脅。王莽篡漢後,因討伐匈奴,徵烏桓兵屯代郡,並以其妻子為質。烏桓因不服水土,相率逃亡,王莽因為這樣而殺害人質,烏桓決定投降匈奴。光武初年,烏桓與匈奴一同入侵漢朝,烏桓早已遷入中國塞內,造成中國北部居民,其生命與財產受到很大的侵害。建武二十年,東漢派馬援徵討烏桓,烏桓聞訊先行撤退。其後烏桓趁匈奴內亂之時進攻匈奴,把匈奴趕出大漠以南。東漢對烏桓的態度轉趨懷柔,允許烏桓人部分移居太原關內各地,駐牧於遼東屬國,再度為東漢監視匈奴,並複設護烏桓校尉管理,自此之後,烏桓為東漢保衛疆界。[需要古代史料證]鮮卑居地與烏桓相接,言語風俗也與烏桓相同,但它在西漢時代,與中國沒有交通。東漢光武初年,匈奴又再度強大起來,命令鮮卑、烏桓一同劫掠中國北部。建武二十一年,鮮卑與匈奴入侵遼東,為遼東太守祭肜打敗,鮮卑對東漢才感到畏懼。次年,匈奴南單於降漢,北單於孤立,鮮卑開始通使於東漢,東漢命令鮮卑攻擊北匈奴,鮮卑因此受到東漢許多賞賜。其後經明、章二代,鮮卑均恭順無事。不過到和帝初年,竇憲大破北匈奴後,鮮卑趁機佔據其地,此後漸漸強大,而成為東漢的邊患。人口.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大量人口死亡。司馬遷在《史記》中感嘆:“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漢五年有12,233,602戶,口數為59,594,978人。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人口密度分佈為北多,南少。若以淮河、秦嶺為界,北部人口占據85%以上的比例,以南人口占據不到15%的比例。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佈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新莽末期,自然災害頻發,天鳳四年,全國人口又只有1885萬人;只相當於125年前的三分之一。經濟.農業.從西漢開始,鐵製農具已經開始成為主要的生產工具,著名的農具種類有鐵犁壁、矩犁、全鐵曲柄鋤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槓。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在雒水附近有一條龍首渠,由於附近地區土質松軟易坍塌,就用鑿井的方法代替地上渠道,叫做井渠,極類似於今天新疆地區的坎兒井。東漢初期,出現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農業生產效率。著名的農書有《氾勝之書》,裡面提到的相關技術,有效提昇農作物的產量。手工業.西漢前期,冶鐵業分國營和民營三種型別。當時著名冶鐵家有卓王孫、南陽孔氏等。漢武帝於元狩三年收冶鐵為國營,自此之後冶鐵業開始衰落,但由於此對國家財政較有利,之後一直沒有改變此政策。到了東漢光武帝在位時,冶鐵業改由社會自營,加上水排的發明,冶鐵業更加發達。銅器雖出現變少,但在兩漢時期仍是重要的金屬器。漆器則是兩漢時期重要的工藝品。漢朝的紡織業亦有國營與民營之分,民間著名紡織業者有陳寶光妻,她是織花機的發明者。到東漢前期時,蠶桑養殖在長江流域和嶺南等地開始推廣,特別是巴蜀地區。蜀錦更價值連城,在三國時代甚至成為蜀漢一大財源。麻葛製品中,最出名的是產於會稽地區的越布。商業及貿易.西漢初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不過由於實施黃老政策,對於商人的影響不大。經過文景之治後,商業勢力大為篷勃發展,社會心理也隨之改變,當時俗諺流傳著「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雖然曾受到武帝「富國抑商」政策打擊,西漢後期,由於漢室政權中衰,商人勢力於是重新抬頭。到了東漢,政府並未制定限制商人獲利的法令,所以商業發展一向順利,但也造成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加深經濟矛盾,東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衰亡。兩漢的商業都會的分佈,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商業活動以黃河流域為主,淮河流域次之,長江流域又次之。當時各都會分佈的區域,可以劃分為三大部:關東黃河南岸—主要為河南區,並控馭齊魯梁宋三楚南越及穎川南陽區。河南區以雒陽為中心都會。兩漢與西域的貿易最為盛行。。主要有兩條線南道與北道。南道以敦煌為起點,出玉門關至樓蘭,經大夏、安息、條支,過地中海至大秦,這條路線主要運送的貨物是絲織品,所以西方人稱為「絲路」。北道沿今天山南坡西行,越過蔥嶺北部,可抵奄蔡,並可通向大秦。這條路線主要運送的貨物是貂皮,因此被稱為「毛皮路」。南越於武帝設郡後,南海的商業與交通開始蓬勃發展,當時這個地區中最大的商業都市是番禺,它是珠璣、玳瑁、果布的交易之處。其他如徐聞、龍編、也都是著名的商業城市。西漢時代的海上交通,可到達馬來半島的都元國與諶離國。東漢時,中國商船可到達錫蘭島的獅子國一帶,與印度也有直接交通。因此錫蘭島與南印度的佛教,也經由海上來到中國南部傳教,桓帝延熹九年,羅馬帝國皇帝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遣使由印度洋經日南徼外來漢,貢獻方物。貨幣制度.西漢自建立以來,貨幣沿襲秦朝的半兩,但是品質低劣,實際重量往往只有八銖、四銖、甚至更輕,有的薄如榆聯,被稱為「榆莢錢」,貴族、豪商大肆盜鑄錢幣,造成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也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漢武帝即位後,一方面出於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需要,另一方面由於對外征伐帶來的歲出增加令國庫日窘,故十分重視幣制問題,先後進行六次幣制改革。第六次改革推行“三官五銖”,一舉解決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既穩定金融,又將漢高帝下放民間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政府,於是幣製得到長期穩定。五銖錢成為自漢武帝時代直到隋朝七百餘年間國家鑄幣的主要形式。現在漢墓中經常出土的直徑約2.3公分,重量約3.5克的五銖錢,就是漢武帝時代第六次幣制改革產生的“三官五銖”。西漢末期至新朝,王莽推行的一系列幣值改革一度引起幣制的混亂。到東漢初期,王莽幣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土地與賦稅制度.漢代的土地所有制與秦代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納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口賦是兒童稅,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廿錢。西漢早中期,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富商豪強勢力,土地、農業問題曾一度穩定。到西漢後期,漢元帝廢除遷徙關東豪強前往關中漢帝陵區政策,土地集中日益嚴重,中央朝政腐敗黑暗,造成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豪強莊園勢力日益強大。東漢早期,雖然重新推行重農政策,卻因富商豪強勢力已成,而無法撼動,造成地主莊園勢力的膨脹,其後東漢諸帝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加上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生產又沒有跟上人口成長,終於爆發黃巾之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宗教及信仰.漢朝為道教、佛教兩大宗教的形成及傳入期。道教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中國人固有的多神教信仰傳統、巫術信仰以及神仙說的崇拜。在這三者各自發揮的影響下,另外儒家學說又與黃老思想合流,加上災異、讖緯之說,濔漫兩漢社會,為道教信仰奠定群眾基礎,最後促使宗教性質的道教產生,是黃老思想和神仙家緊密結合的成果,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黃老思想便開始消沉,此後便被神仙家方士運用,朝向宗教方面發展。方士們將其思想拿來與他們鼓吹的神仙方術互相結合,於是老子日趨神化,時間久了便成了道教的始祖。到了東漢,黃老已經成為宗教的名稱。叫做「黃老道」,不過此時還是道教的前身,直到張陵出世後,編纂經典,傳道收徒,建立固定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後,道教的雛形便宣告完成。東漢末年,道教分為兩大流派,一支為太平道;另外一支為天師道,亦稱為五斗米道。而五斗米道內部還有一個大支派,以于吉為教主,在長江下游地區傳播。佛教在漢朝由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馬伯樂認為這些記載純屬捏造,湯用彤則認為可能有部分屬實。147年安息人安世高到漢朝傳教譯經,167年月氏人支婁迦讖到漢朝傳教譯經。巫覡活動,術數之學,這些民間禮俗迷信在漢朝社會相當普遍。比如傳統禁忌形式,曾經十分嚴格。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中,就有關於行歸宜忌的規定。《日書》是選擇時日吉凶的術數書。在總計四百二十五支簡中,簡文直接涉及行歸宜忌的多達一百五十一支。漢武帝同樣「尤敬鬼神之祀」,曾經「作畫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闢惡鬼」。又在皇室活動中始用「越祠雞卜」之術。甚至在軍事行動中應用巫術,「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民間禮俗迷信對正統社會機制有修補與維護的作用。中國古代「符瑞」迷信曾經成為政治文化的特殊內容之一。西漢時,漢文帝時見黃龍,漢武帝時獲白麟、寶鼎、赤雁,漢昭帝時鳳凰集、神爵集,漢成帝時甘露降,都被看作體現統治成功的「嘉瑞」。文化.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科技與文化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學識。文翁蜀郡作石室立學堂,為地方學校之始,爾後武帝令地方郡縣皆立學校,遂致「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後漢國學猶盛,順帝以降,中央太學增至三萬餘生。漢人之學,皆重經驗、積往古之學說,因當時之風習,遂有發明製作之專家。學術思想.漢朝初建,承襲秦法,當時的學術思想界,卻恢復春秋戰國時代,各家並立的狀態,因為秦朝滅亡後,學術思想的研究障礙已解除,雖然秦朝的「挾書律」及「妖言令」到惠帝、呂后時才廢除,但實際上未廢除前,政府對學術思想的研究,是不太過問的。戰國時代的儒、法、道、陰陽、縱橫五家,在漢朝初期依然活躍,但在中期以後,由於政府的提倡,學術界變成以研究經學為主。漢代的治國思想。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之法,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文景時期,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而從漢武帝之後,統治者又確立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並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輔”,即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成為漢武帝以後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很大。漢宣帝曾有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便是這種思想的精闢闡述。早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毀壞的很多透過漢代學者的記錄得以重現,包括五經當中的古文尚書,也是這時候發掘整理出來的。漢初的經書,全由私人傳授,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經學成為學術主流,經學家也愈分愈多。由於不同學者對經書的理解與記憶有所不同,經學也被分為不同流派。宣帝時期,在太學中立學官的,《易》有三家,《書》有三家,《詩》有三家,《禮》有一家,《春秋》有兩家,共十二博士。東漢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學者都尊崇其師以及學說,世代不替,因此學派的區分,日益嚴格。兩漢的儒家,雖然尊崇孔子,不過也受到陰陽學家的影響,因此他們的學說,開始出現宗教的迷信色彩。例如京房易專重卜筮,大小夏侯尚書喜論五行之說。武帝時,董仲舒治公羊,著春秋繁露一書,其中也有不少離奇的話,此外他也提出「天人感應」,敦促君主施行仁政。成帝時的劉向,治穀梁,也多次以禍福附會其說。總之,這些學者認為天降的祥瑞或災禍,全是受到人事的影響,尤其是君王的賢愚勤怠,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由於武帝以來,君王的權力已經大為提高,唯一還有所顧忌的便是天災異變,當時學者常使用這種論調來批評當時朝政。西漢末年,儒學附會陰陽學說後,天象人事的比附,演變為「讖緯之學」的出現,內容更為奇特。讖緯大都出於當時人之手,而偽託為古人的著作。這種神話思想的風行,使得儒學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遭到敗壞,也造成王莽篡位的理論基礎,光武帝同樣因為圖讖,最終建立東漢王朝,統一天下後,由於他特別篤信讖緯,在處理政務遇到紛爭,猶疑不定時,常常借重讖緯來幫助決策。又在建武中元元年,又曾經正式「宣佈圖讖於天下」,進一步確定圖讖作為法定經的地位。讖緯神學的尊嚴得到政治權力的庇護。造成當時「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因此讖緯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經書。後來曹魏代漢,也造作讖言「代赤者,魏公子」,「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利用民間讖緯迷信,以實現政權的更替。西漢晚期,劉歆發起研討古本經籍的運動,他根據漢代陸續發現的古文經書,如春秋左氏傳、古文尚書、逸禮等,另立解說,此外他也將毛詩也列為古文,與今文家相抗衡,引起「今古文之爭」,他不但提倡研究古文經書,更主張設定上述四經博士,不過為當時今文家所反對,立學官的事,終告失敗。不過民間研究古文之風大盛,學者輩,明帝時的賈逵,桓帝時的馬融,都以治古文名家,到東漢晚期,古文經學走向發達,今文經學日益衰微。古文學最大的貢獻,是把經學從今文家的荒誕迷信的經說,引導考據訓詁之途。文學與史學.賦是漢朝流行的主要文學體裁,由《楚辭》發展而來,賈誼是為賦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弔屈原賦》、《鵬鳥賦》等作,借物抒懷,意境深沉,同時在抒發情感之外,兼言哲理,這是文學由通俗體走向文人體的表現。賈誼的賦作氣力雄勁,但文采不艷,在他之後的賦家,則完全著重於辭藻的鋪陳,作品更趨文人化。武帝時代的枚乘、枚臯、東方朔,更趨向於這個方向,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這些賦作氣勢恢宏,代表時代精神的豪邁勇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西漢後期,最有名的賦作家是揚雄。東漢時期,則以班固、張衡的作品地位最高。東漢後期,長篇賦逐漸變少,各種抒情寫物的短篇賦開始流行,與先前的長篇賦文辭藻華麗的風格逐漸漸行漸遠,意境較為清新。漢武帝時設立樂府,蒐集民間詩歌,並令詞臣製作詩歌,協以音律,即為樂府詩,樂府的句府雖然參差,但以五言最為突出,它促進五言詩的產生。樂府歌辭本來配題、配樂,各有其特定用途,其後,襲舊題舊樂而改歌辭;或僅借舊題,樂辭均改;乃至題、樂、辭均改之例日益孳多,辭與樂的關係乃漸漸疏離,最後完全無關,成為徒詩—僅供閱讀的作品。其特色是詩人以極昏混亂的景、極沉重的口吻描寫戰爭之頻繁、慘烈、以及陣亡者的忠勇與悲哀,完全呈現現實世界的不堪,給人極為強烈的震撼。樂府詩為中國古典詩注入寫實的精神,建構寫實傳統堅實的基礎。代表作品為《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古詩與樂府詩同起源於漢代,主流形式是五言,五言之外,也有七言的形式。大抵由樂府詩演變而成。兩漢時代處於發展階段,到東漢末年才趨於極盛。其特色為:章法上,句數不定,可自由伸縮,不受限制,但通常為雙數句;韻法上,以連句韻及隔句韻為常見,可自由換韻,用韻較寬。代表作品為:東漢班固的《詠史詩》,象徵五言詩的正式成立、《古詩十九首》,樸實自然,感傷抒情,為五言詩最早成熟的作品,後來在魏晉南北朝更為篷勃發展,曹魏曹丕的《燕歌行》,象徵七言詩的正式成立,南朝宋鮑照以後才逐漸發展。漢代的散文,繼承先秦諸子系統的論說理文,作品特色是大段鋪排,氣勢雄渾。句式厚重樸實又不失變化,最具代表作者仍是賈誼。他的《治安策》,對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政治情況的發展有著深厚的影響,僅以文章而論,其辭理的暢達,剖析的深刻,以及氣勢的高昂,為散文開創獨樹一格的境界。他的另一本著作《過秦論》,體裁與賦接近,這篇論成為魏晉六朝人著論的典範。其他有名的書策作者有晁錯、董仲舒、司馬遷等。晁、董的作品,皆流暢適切;司馬遷的文章,與當時辭藻華麗的風格與眾不同,以「辨而不華,質而不俚」的手法建立自家的風格,他的最具代表作品為《報任少卿書》,字句間充滿情感,也是漢代的散文名作之一。在史學方面,漢朝史官司馬談之子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為以後兩千年正史的編纂提供規範。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卅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卅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編寫的《漢書》分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全書體例仿效《史記》,惟改「書」為「表」,廢「世家」入「列傳」,還開創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漢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斷代史。更是成為以後歷代王朝撰寫本朝歷史的範本。而兩漢時期其他的史書還有《東觀漢記》、《漢紀》和《吳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準,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書法.漢代的主要書寫文字為隸書,從秦代隸書發展而來。「隸書」又稱「佐書」、「古隸」、「今隸」、「八分書」。隸書具有以下特色:一、隸書的最大特點是由直線構成,它不像小篆由相互連線的圓轉,有時又有逆向書寫的線條組成,而是由散開而平直方折的筆畫構成,凡逆筆都變為順筆,書寫起來不僅順手,而且快速。二、筆畫難以呈現具體的形象,古文字象形的特質從此消失,而且形體多已不合六書原則。三、漢字發展至隸書已經徹底「符號化」。隸書對大、小篆加以省略、簡化,結構單純許多,就是做為日常生活書寫工頁,不啻為一大進步。另外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主流,漢代時期,隸書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型,隸書的出現奠定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書法。隸書經過兩漢的發展後,又發展出另一種字型「楷書」,最後成熟於唐代。藝術及工藝品.漢代的藝術活動,繼承和發揚先秦多種形式藝術與技術的基礎,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西域與佛教外來藝術的傳入,更豐富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表現出極高的原創性。無論陶兵馬俑、歌舞俑還是畫像石、畫像磚,工匠懂得雕刻這些作品的人、神、獸。工匠除了用特殊的藝術手法塑造和描畫古代著名人物、神仙妖魔和珍禽異獸,也能以寫實的手法描繪當時生活中的達官貴人、文臣武將乃至工匠農夫。漢代陶俑的最高水平表現在歌舞俑上。西安出土的舞女俑,扭動腰肢,揮舞雙臂,挪動舞步,正在輕歌曼舞。舞女身穿舞裙,纖細的腰上束著寬腰帶,兩條寬大的舞袖隨風擺動,像長而輕的紅綢。這座塑像體態輕盈,動作優美富於動感;舞衣和長袖柔軟而飄,顯得非常生動。從歌舞俑的造型來看,漢代工匠已經確實掌握人像塑造的技巧,尤其是人物在運動時,肩、胸、腰、腿的變化關係,給人像注滿活躍的生機。漢代最具代表性的石雕為霍去病陵墓石雕。內部有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臥牛、石蛙、石魚、野人、野豬、石蟾、母牛與小牛,人與熊等造型。。麻浩崖墓的石雕佛像是中國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由於近代以來,漢代青銅器大量出土。這些青銅器有兩個特點:一、青銅器出土的地域非常廣大,除了文化發達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外,偏遠的雲南、貴州、廣東等地,也發現精美的青銅器。二、青銅器的種類比較齊全,既有皇親國戚墓葬裡的豪華器具,也有一般墓葬裡的各式生活用品,還有雲南、貴州等地各民族的具有充滿地方特色的青銅器。繪畫品類多為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漢朝帛畫作品極多,然而至今已幾乎無存,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就指出漢朝帛畫數量繁多,然而經天災人禍後毀壞極為嚴重。現在能見到的漢代帛畫作品是出自漢墓的「非衣」、「銘旌」等隨葬品。這是時下所見最早的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作品。惜剝損較重,只能觀其大略。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而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是中國最早繪畫作品之一。西漢壁畫的幻想氣氛相當濃厚,從已發現的雒陽墓室壁畫來看,題材多集中於青龍、白虎、朱維等方位神,荷花,靈芝等仙草,還有日月星象、後龍昇天、乘風成仙等神話內容,其風格與戰國帛畫有承襲關係。東漢墓室壁畫雖然以仍然以昇天、避邪、鬿福為主要內容,但是加強繪畫的人文因素,表現生活的場景明顯增多。畫像石在漢代陵墓地面建築的石闕、石亭祠的壁面上,地下建築墓室的石構件上,往往雕刻出各種人物故事、生活過程和動植物形象,人們一向稱之為「畫像石」。漢代畫像磚的數量上雖然沒有比畫像石多,但仍有其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漢代畫像磚是由戰國和秦代的瓦當、空心磚上的畫像演變而來的。表演藝術.西漢初年,先秦雅樂已多數失傳,但民間音樂在上層社會上中頗為盛行。他們尤其喜愛楚歌。,楚漢戰爭末期,西楚霸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對著虞姬唱出《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張騫通西域後,把西域的摩訶兜勒曲和蒙古的北狄樂帶回中國,當時樂官李延年據以製成「新聲二十八解」,聽到的人都大受感動。從此,中國的音樂在民間音樂和外族音樂的互相交融下更加彭勃發展。從這個時侯開始,中國音樂有古樂和胡樂之分。古樂是指上古以來的傳統的本土音樂,胡樂則指從外族胡人吸收的音樂。另外漢武帝時設樂府,採集許多民間歌謠與外來歌曲後,在東漢末年,出現琴曲《垓下歌》,表現出中國古代音樂的陽剛之美。漢代舞蹈是以楚舞與中原舞蹈、中原與西域舞蹈的結合為特色。它改變先秦以來縱向承襲為主的格局,開闢縱橫吸收、交流、結合發展的新局面。由於西域和西南越等少數民族樂舞、雜技、幻術的傳入,表演性質舞蹈技藝的大幅提高,著名舞蹈作品和舞人的出現,樂府對民間樂舞的廣泛採集,舞蹈表演活動普遍興盛起來,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舞蹈藝術發展的高潮。中國戲劇在漢代處於發展階段,漢代民間的各種演出總稱為「百戲」,包括歌舞、雜技、武術等各類伎藝形式。秦二世就有「角抵」戲,到了漢朝蔚為風行。張衡《西京賦》描繪,就有角抵戲,提到「東海黃公」,「戲」裡一個演員扮黃公,以紅綢束髮,佩赤金刀;一個演員扮成猛虎。博鬥的結果,黃公被虎咬死。表演為代表體,顯示出簡單的戲劇性,可以視為中國戲劇的胚胎。建築.漢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承先起後的時代。漢代建築有以下特色:一、佈局和結構均勻、對稱。二、門窗變化自由,有多種樣式出現。三、頂部舒展而優美,基部氣派而穩固。四、常分利用其他造型藝術,使繪畫、雕塑等各方面藝術裝飾於建築。五、木料的框架總是顯露出,建築物的基本輪廓。六、城市規畫嚴謹方整。七、園林佈置靈巧別緻。漢代聞名於世的建築,如:兩都長安、雒陽和成都的建設,大量宮室、離宮、苑囿的興建,長城防禦體系的延伸與修繕,大規模營造陵墓、壇廟等等。其面積廣大、數量亦多,達到前世前所未有的地步,形成中國建築發展史上的高峰。漢代生產技術的發展和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對建築上的材料與應用,甚有幫助。科技.數學.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及東漢初年的《九章算術》則是數學領域的傑作。其中,《九章算術》是戰國、秦、漢古代社會創立並鞏固時期數學發展的總結,列有分數四則運算、今有術等籌算方法,形成一個以籌算為中心、與古希臘數學完全不同的獨立體系。1983年至1984年,《算數書》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中出土,《算數書》的發現,對《九章算術》的完成,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改寫中國古代數學史,將中國古代數學的歷史推前三百年。天文學.在科技方面,東漢張衡製成世界上第一臺能夠感知地震的地動儀,另外撰有《靈憲》一書,解釋天體演運。前104年,司馬遷、唐都、落下閎等人制定的《太初曆》第一次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85年,又改用《四分歷》。醫學.兩漢出現許多名醫。西漢的淳于意、東漢的張仲景、華佗等等。西漢淳于意,留下25例病歷紀錄,對治癒和不治都有客觀的分析,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具有創始的意義。張仲景因《傷寒雜病論》而被尊為「醫聖」。而史書記載華佗更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的醫師。俞跗運用人體解剖術治病。《神農本草經》是這一時期著名的藥典,共收錄藥物365種,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敘述滋補藥物,中品敘述滋補和治病兩種效能的藥物,下品是專門治病的藥物,這為中國後世的藥物分類法提供一定的參考。針灸也得到突破性發展,東漢前期的《黃帝明堂經》,初步建構傳統的腧穴學,用來服務於針灸臨床。與《黃帝明堂經》同時問世的《難經》,提出「命名」的新說,進一步確立陰陽五行學說對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地位。農學.漢代出現不少農學著作,其中以《氾勝之書》與《四民月令》最為著名。《氾勝之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該書講及當時的耕作的基本原則、播種日期、種子處理、個別作物的栽培、收穫、留種和貯藏技術、區種法等。氾氏的農學成就在漢代產生深遠的影響。東漢末年鄭玄注《周禮》和《禮記》,都曾經引用「氾勝之術」和《氾勝之書》。唐朝人賈公彥《周禮疏》:「漢時農書有數家,《氾勝》為上。」,成書於二世紀中期,敘述田莊從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農業活動,對古時穀類、瓜菜的種植時令和栽種方法有所詳述,亦有篇章介紹當時的紡績、織染和釀造、製藥等手工業。工藝技術.漢代也是中國最早發明瓷器燒造的時代。這個時期還發明蒸餾法、水力磨坊、現代馬軛和肚帶的原型、漆器、用於冶金的往復式活塞風箱、出現於漢末的獨輪車、水車和吊橋。造船已經採用船尾柱舵。兩漢時期,中國的冶煉技術也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鑄錢技術成熟,如三銖錢、五銖錢等。彩繪工藝獨特,如馬王堆所出土的帛書彩繪,各種生活用品齊全,如有「漢代魔鏡」之稱的銅鏡,煮鹽技術也不斷提高,兩漢出現蒸餾酒,釀酒水平臻於完美。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東漢早期出現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紙的發明與傳播.西漢中後期,宮廷內已出現一種絲質的紙,叫做赫蹏。在東漢,漢和帝時,宮內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大大降低造紙成本,取代簡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造紙術在西元3世紀後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在751年發生的怛羅斯之戰後又傳入中亞,之後透過阿拉伯諸國進入北非與歐洲,改變世界文明史。交通.漢朝社會頻繁的移動行為,成為商業發展有利的條件,加速物資的流通速度,「農商交易,以利本末」,因而使得經濟生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當時「重灌富賈,周流天下,道無不通」,「千里遊赦,冠蓋相望,乘堅策肥」,「船車賈販,周於四方」,「東西南北,各智巧」。以繁忙的移動行為為基礎的民間自由貿易,衝破政府抑商政策的多重限制,對於秦漢經濟的繁榮表現出顯著的歷史作用。另一方面,交通建設的發達,對於漢朝政權統一也有所助益,有的學者曾經指出:「交通的便利,行旅安全的保障,商運的暢通,驛傳制度的方便,這些因素都使漢代的人民得以免除自身的地域中心之見,他們的所見所聞比較全面且充實,知識容易傳播。漢代上層階級大多走過許多地方,因此對於「天下」全貌瞭解得較為清楚,也加強他們對於統一的信心。這一點不僅影響到當時人政治生活心理的健康,而且能鞏固全國文化的統一性。交通建設技術性的進步,除了表現在道路和運河的建設外,車輛和舟船的普及和運輸動力的改良,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段時間。「鹿車」製作簡易,偶爾也可以用來運貨和載人,戰國時期發明的雙轅車,漢代民間社會也開始普遍使用。由於畜牧業的發展,馬、牛、駱駝等牲畜,廣泛作為車輛動力的牽引這些物品與動物的應用,為當時的生活帶來不少的方便。社會.兩漢均是初期經歷戰爭,天下殘破,經濟凋敝,初期的皇帝往往會自奉節約,以身作則,社會風氣較為儉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富裕後,這時的皇帝沒有繼續維持節儉風氣,甚至起來帶頭放縱享樂,於是奢侈之風便會由上而下蔓延,社會風氣自然會轉向浮華與奢靡,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而導致王朝的解體。漢代社會根據政治、經濟、法律地位及享受特權的多寡,社會民戶可以劃分為「貴」、「良」、「賤」三個等級。「貴」包括皇帝及其宗室、外戚、軍功後裔等。這個等級高居社會上層,掌握統治權力,享受很大特權。「良」包括豪族地主、商人地主、廣大的自耕農和半自耕農。這個等級具有自由身份,雖然財產貧富懸殊很大,不過一樣處在被統治地位,沒有享受到多少特權。「賤」包括豪強底下依附民、賓客、奴婢等,這個等級的最大特點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處在被國家或豪強大族嚴格管理和控制的地位。漢代的社會生活方面,貴族人士穿著長袖的袍服,並穿戴頭巾,平時收取田租為主,他們得以養尊處優,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後,讓其子弟研習經學,將勢力擴散至政治地位上,於是土地兼併現象便難以阻止且日益嚴重,一般平民則穿著睡衣寬鬆褐和續鼻褲,偶爾還加一件及膝之短袍。一般以小家庭為最基本的經濟組織,但種田時需要鄰裡的合作。主要的農作物為米及稷黍。婦女以蠶桑為常業,由於大部分收入要繳交給地主,因此僅能勉強維持生活,當政府給予傜役過重或遇到天災人禍,這時農民不是依附豪強為奴,就是鋌而走險發起革命。漢代延續秦代,以皇帝為核心,以郡縣制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中的中央集權制正式成為主要的政治制度;地主經濟取代領主制在統一國家範圍內得以確其主導地位;「書同文,行同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思想統一等,這些都成為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開創先河。在社會結構上,皇帝、皇室貴族及異姓貴族、官僚士人、平民、奴婢賤民之類的等級集團,大體形成。漢代土地兼併、農民起義及社會週期性動蕩等社會現象,都在後代各王朝不斷重演。西漢立國,以軍事功臣作為統治集團的核心,戰爭中「攻城先登」與「趣功戰疾」者得以立功封候。戰爭的特殊背景對社會生活心態產生深刻的影響,所謂「剽輕」、「剽疾」的節奏風格,一時在當代文化心理比較中居於顯著的優勢。接著在文景時代視社會背景,實行寬仁之政,政府對秦時苛急之政深切反省,以「無為」原則加以改變。但是「無為」並不代表消極怠惰。其實漢文帝和漢景帝二人本身是相當勤政的。那時政府鼓勵「勤身從事」,文景之世所謂「天下翕然,大安殷富」。漢武帝親政後,以武力征討四方,開疆拓土,尚武之風大起,影響到社會節奏而轉為緊湊。一時「有氣敢狂」之士多以「用善騎射」而得功名。戰爭背景所啟動的勇進精神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可以說一直持續到西漢結束為止,雖外西漢有「輕俠」之稱。西漢官吏尹賞曾以嚴厲手段打擊威脅治安的「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西漢「少年」好勇鬥狠,激進豪放的性格特徵,代表時代精神的某種傾向。東漢立國,社會風氣有所轉變。社會生活節奏趨於舒緩,由於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推崇儒學,民間學子爭相學習儒學,儒學正統對民間所謂「輕」的風習,一向持否定的態度。儒者講究安詳凝重,而鄙視輕狂疏放,另外馬援侄子馬嚴、馬敦「通輕俠客」。馬援曾在交趾前線寫信提醒他們,不要仿效俠者的行為,此舉不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以致「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以「輕薄」指違背儒學生活的行為傾向。以「輕」為特徵的生活節奏當時受到社會的非議。而東漢時期北邊軍事形勢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匈奴既分,羽書怖聞」,南疆蠻夷也「往化既孚,改襟輸寶」,在外患壓力減輕之下,光武帝中期後以後,國家無戰爭,於是東漢長期以來是輕武備而重文治,而「專事經學」,社會上瀰漫著淳美的政教之風,並且士人也開始輕視武人。漢代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多數朝代來的高。呂后曾把持朝政十五年,東漢時期,臨朝太后多達六位,「多女主臨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於是權勢太盛。」,造成外戚勢力一再抬頭的原因。漢代貴族婦女在婚姻關係和家庭生活中佔據較高地位,也留下深刻的歷史烙印。「使男事女,夫詘於婦」的情形在民間也有表現。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有些地區甚至長期成為一種民俗特徵。漢代寡婦不受約束,西漢丞相陳平的妻子,嫁給陳平之前曾五次守寡。在婚姻離異時也可以採取主動,同樣是漢代婦女的權利。但在劉向、班固、班昭等人提倡從一而終情況下東漢時期恪守貞節的女性人數較西漢時期有了大幅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自動守節。漢代文化融合多種文化因素初步形成的時代,儒學禮制尚未能規範所有的社會層面,「夫為妻綱」的性別統治局面也尚未成型,於是存在「婦人尊貴」的現象。 |
167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74 | 四人幫 | 四人幫為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時期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的名稱,形成於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其成員按“粉碎四人幫”時中共中央公佈的順序依次為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合稱“王張江姚反黨集團”。江青為毛澤東第四任妻子,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澤東從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並委以重任,四人在文革後期皆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洪文和張春橋二人在中共十大上成為排名第三和第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四人幫裡最年輕的王洪文更是成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一度被認為是毛澤東的接班人。1976年10月6日,毛澤東逝世一個月後,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與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陳錫聯以及時任北京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吳德等人聯手粉碎四人幫,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以及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五人拘禁,其主要追隨者亦在隨後的政治鬥爭中遭到清洗。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開除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的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0年四人幫被公審的時候,四人幫被正式命名為“江青反革命集團”。詞源.1974年7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批評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搞幫派活動,說:“她算上海幫呢!你們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江青等四人當成一個宗派提出。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澤東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他的住所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親自講話來勸告四人幫。這次會議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主持政治局會議,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長篇講話。談話時,他再次提到「三要三不要」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要照樣搞呀?為什麼不和二百多個中央委員搞團結?搞少數人不好,歷來不好。」此後,「四人幫」就成了江青等四人的代稱。#重定向歷史.四人幫被視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派重要政治勢力,被視為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重定向1965年,在毛澤東的支援下,由江青、張春橋指使,姚文元編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文革前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對文革的發動和打倒所謂“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導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和中央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倒臺。1969年中共九大上,三人全部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是在這次大會上,林彪成為了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1970年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在林彪的支援下,陳伯達、汪東興等人對張春橋發起了含沙射影的猛烈攻擊;但在毛澤東的支援下,大會轉而批判陳伯達。1971年,在“副統帥”林彪出逃並喪命之後,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從上海上調中央,不久就和江青等三人結成聯盟。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四人中最年輕的王洪文被選為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也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四人幫的勢力空前強大。1974年1月,江青等人發動了“批林批孔運動”,將矛頭指向總理周恩來。#重定向晚年的毛澤東雖然並未將最高權力交給四人幫,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之後也沒有再削弱四人幫的勢力。相反,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後,毛澤東卻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為名再次打倒鄧小平。在逝世前,毛澤東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也因此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四人幫在毛澤東逝世時的具體職務是:王洪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主管全國的輿論;江青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雖然沒有具體權力,卻以“毛澤東妻子”的特殊身份成為四人幫的核心人物。粉碎四人幫.1976年4月,有很多群眾在悼念周恩來的四五運動中表示了對四人幫和文革的不滿。同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開始加緊奪權,如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秘書直接繞過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華國鋒命令各地方主要領導有問題需要請示王洪文的秘書米士奇。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兼公安部部長華國鋒、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等人在獲得中央警衛部隊領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的支援後進行逮捕行動,分別拘留了四人幫及該派系的核心成員,繼而隔離審查,一般以此事件作為“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誌。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宣佈“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事後華國鋒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繼續兼任國務院總理和公安部部長,成為最高領導人。王張江姚四人隨後被中共中央永遠開除黨籍,當時給這四個人的定性是“形左實右”。中共中央對王、張、江、姚四人發起大批判,罪名包括“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破壞批林批孔”等等。審判.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逐漸取代華國鋒成為中共實際的最高領導人。在他的倡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對四人幫和林彪等兩個集團在法律上進行審判和定罪。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有意把張春橋的政敵陳伯達劃歸四人幫集團,以避免林彪問題的複雜化。1980年9月2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透過《》,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兼特別法庭庭長。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時第一次開庭,對江青等人進行公開審判。1981年1月25日上午宣判,認定他們均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並判處了相應的刑罰:在法庭上,江青是唯一為自己辯護的四人幫成員,她的辯護理由是她不過是在執行毛澤東的命令,而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衛毛澤東。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由領導者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基本延續了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評價.“四人幫”被打倒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揭露四人幫在文革期間互相勾結,逆行倒施,並對老同志進行無情迫害,對人民、對國民經濟犯下了滔滔罪行。其中用漫畫形式來形容四人幫,如“政治流氓”王洪文、“狗頭軍師”張春橋、“白骨精”江青、“吹鼓手”“文痞”姚文元等。郭沫若所寫的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上半闋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新華社、人民日報指控四人幫生活奢侈,挪用公款,篡黨篡國,試圖代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復辟資本主義,干擾破壞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運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偉大斗爭,提倡玄學、破壞生產。伊文思在《毛澤東以後的中國》中認為“這四個人在黨的最高層佔據了特別的位置,因此,不但群眾恨他們,連很多幹部都恨他們。毛利用他們作為他自己與文革末期所遺留下的有經驗的行政人員之間的緩衝物。這四個人扮演了所謂廚房內閣的角色,這個廚房內閣是由在黨內沒有任何獨立基礎的親戚、隨從及無足輕重的年輕人所組成。毛的周圍只有這些人。”“他們倒臺的原因,並不是他們與毛有分歧,而是他們與毛的路線太一致了,所以一旦政策來個大轉變,他們的位置就保不住。” |
167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77 | 孟子 |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約與莊子同時,鄒國較為多數學者採用。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併發揚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獲尊稱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生平.據說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孟慶父的後代,孟慶父之子孟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魯穆公八年,於是孟子自此成了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之姓氏也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子思為師,但根據史書考證發現子思去世時離孟子出生還早幾十年,故而《史記》中所記載的受業於子思的門人的說法比較可信。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為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辯論。思想.孟子思想主要分為政治哲學,即仁愛,以及人生哲學,即性善以及重義輕利。性善論與性惡論.先秦儒家對於人性善惡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人性論史上,第一個提出性善論的是孟子。他認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認為,人生來都有最基本的共同天賦本性,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裡去,都會有驚懼和同情的心理。這種同情心,並不是為討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友中獲得好名聲,也不是厭惡見死不救的名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所發,這就是“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亦謂“惻隱之心”。此外還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心,便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甚微,僅僅在於人有這些“心”。若無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在他看來,若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問題,而是由於捨棄本性,沒很好地保持住它,絕不能說他本來就沒有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不善的思想和行為,就應閉門思過,檢查自己是否放棄了那些天賦的“心”,努力把這些“心”找回來,以恢復人的本性。此即孟子所言“求其放心”,後世稱為“復性”。如若反省自己,一切合乎天賦的道德觀念,那就是最大的快樂,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的性善論對傳統思想影響很大,宋代以後流傳的《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性本善」不代表「全是善」,而是「人類天性中有善」。性善論也成為後來儒家的正統觀念。在先秦儒家中,有一派反對孟子的性善論,而主張性惡論。這一派的代表就是荀子。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著名論點。他認為,人生來的本性是:餓了就想吃飽,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這是人之本性的真實表露。在他看來,“好利”、“疾惡”、“好聲色”等,都是人的自然情慾,也是人的性惡的表現。而善的道德意識是後天人為加工的結果。這種後天人為的加工就叫“偽”。荀子針對孟子的性善論,第一次運用“性”與“偽”的範疇來說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道德的關係,反對把人的自然屬性道德化,強調“性偽之分”,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於生理機能而產生的物質生活的欲求,而社會道德規範是對這種欲求的限制和調節,二者是對立的。同時,二者又是統一的,“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聖人之名一”。意思是說,沒有自然本性,社會道德的人為加工就無從施加;沒有人為加工,人性就不能由惡變善。聖人的作用就在於把“性”和“偽”很好的結合起來、統一起來。荀子較全面的論述了“性”與“偽”的對立統一關係,並著重強調對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偽”、“塗之人可以為禹”等觀點,認為人都有改變本性,成為聖人的可能。荀子性惡論的觀點對法家影響甚大,#重定向政治思想.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為孟子是民主的先驅)。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孟子認為取得政權要有愛民之心,還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權還要有取決於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為政不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喪失繼續執政的資格了。孟子並引用尚書太誓篇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告誡人君重視民心。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的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並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劉三吾等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如《盡心篇》,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十字。又《盡心篇》,刪“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七句。又《離婁篇》,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六句。孟子另外提出「浩然正氣」之說,影響了南宋政治家文天祥。仁政與王道.孟子主張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將自己的仁德推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愛護自己的家人,到愛護國民,就是仁政。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樂,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擁戴君主,國家自然富強安定。關於孟子究竟是主張王道還是德道學術界意見不一。從馬王堆帛書和郭店簡思孟學派代表作《五行》看,孟子主張的是善道和德道。《五行》講:仁義禮智四行全,善道也;仁義禮智聖五行全,德道也。善道,人道也;德道,天道也。《童子問易》總結由《易經》而來的德道說:所謂德道,就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文明、和諧,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德性與德行。身後.地位變遷.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漢書·楚元王傳贊》說:“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高,甚至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取代顏回成為“亞聖”。宋神宗熙寧四年,加封孟子為“亞聖公”,後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朱元璋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越南學者張漢超在文章中說:“為士大夫者,非堯舜之道不陳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紀念.歷代追封追諡海外影響.孟子對日本明治維新發起人吉田松陰等人有一定影響。因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作為戰犯被判處絞刑的東條英機在監獄中也曾引用孟子的話「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者而不動者,未之有也”(《孟子·離婁上》)。研究書目.歷代善本.以下為孟子相關參考論著資料: |
168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88 | 數量級 | 數量級又稱數量序、量級、階值,是對某個值取對數的近似值,對數的底數通常為10。數量級代表數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級別,級別間比例固定。常用的比例有10、2、1000、1024、"e"。通常,數量級指一系列10的冪,即相鄰兩級間之比為10。例如說兩數相差三級數量級,其實就是說一數比另一數大1000倍。本文主要描述十進位制的數量級,並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列表.要在物理世界中把事物分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比較它們的大小。本文以下的部份包括了同一數量級的事物的列表,這對於瞭解事物的相對大小及宇宙大概的規模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將會用到國際單位及其字首:這些單位都包含了數量級的概念。參看單位轉換。在下面的表中以下的數量將會被放在同一列:長度及光跨越該距離所需的時間;一正方形的面積及其邊長;一正立方體的體積及其一面的面積;某份量的水的質量及其體積。 |
169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698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作為英語簡稱。歷史.建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根據年初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國與蘇聯共同託管,並在三八線劃地而治。同年8月26日,北方成立“平安南道人民政治委員會”作為臨時行政機構。10月10日,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朝韓非軍事區板門店,同金正恩舉行會面。特朗普與金正恩委員長握手,隨後跨過朝韓軍事分界線,並站在朝方一側合影,特朗普成為首位踏上朝鮮實際控制領土的美國在任總統。與此同時,朝韓關係經歷了先好轉再惡化的過程。金正恩與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於2018年4月27日在板門店大韓民國一方的和平之家舉行朝韓首腦會晤,這是繼2007年時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與韓國總統盧武鉉的南北首腦會談後,時隔11年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正式會談前,兩位首腦牽手越過邊界,此次相逢為朝鮮戰爭後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踏足韓國土地。之後,兩國簽訂《板門店宣言》,同意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爭取在年內宣佈結束戰爭狀態等。同年5月和9月,朝韓雙方又進行了兩次會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外交成果。2020年6月16日,朝鮮不滿脫北者團體沿朝韓非軍事區散播傳單,遂以韓國違反《板門店宣言》為由,派遣朝鮮人民軍於炸燬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被暫時關閉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建築。此舉被指造成韓朝雙方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重趨緊張。地理.疆域.朝鮮位於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北部,跨越北緯37度至43度、東經124度至131度,面積為120,540平方公里,佔據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5%。該國三面沿海:西面有黃海和朝冰箱;zh-hk:雪櫃在鄉下也相當稀有。此外,由於經濟和法律因素,朝鮮人很少能夠到鄰近的城市或出國旅遊。朝鮮的廁所馬桶亦以蹲式為主,坐式的較為少見。熱水在朝鮮亦是十分奢侈的享受,即便在首都平壤也多為限時供應。兩性地位.朝鮮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但社會是以男性主導,女性地位低微。女子在完成學業後,往往會工作數年然後結婚,或者直接留在家相夫教子或從事兼職工作。1990年之前,朝鮮政府要求每一位健康的男性必須到國有企業工作,但允許約30%處於就業年齡階段的已婚女性留在家裡做全職家庭主婦,其餘的在婚後會繼續工作,婚後女性就業率高於同地區的日本、韓國和臺灣,但低於俄羅斯、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中國大陸,與今日的美國大體相同。隨著1990年代朝鮮經濟崩塌,有的原本選擇留在家中的婦女出外工作或從事小買賣而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現時,朝鮮市場中的商販至少有四分之三是女性。平壤甚至流傳著一則笑話:「丈夫與寵物狗有何共同之處?答案是:都不工作也不賺錢,但都很可愛,待在家裡,還能嚇跑小偷」。雖然法律上兩性是平等的,但朝鮮女性還受諸多奇特的不成文限制,比如不許吸煙、飲酒、駕駛,甚至踏單車,更奇怪的還被要求穿高跟鞋或裙裝等等。在政治上,她們有投票權,但歷屆的最高人民會議裡,女性代議員只有20.1%,而在1948年至2000年間,在260多個前任部長中,也只有6名女性。而朝鮮多元性別的概念尚不普及。資訊審查.隨著邊境貿易的增加和邊防的腐化,不少中國電視劇和韓國電視劇,以至美國荷里活電影,韓國電影,日本動漫也被偷偷帶到朝鮮。這些的產品在朝鮮廣為流傳,而且深受大眾的喜愛,更讓民眾瞭解到世界的真實面貌與政府所宣稱的截然不同。有的人更因而選擇脫北。2003年,一個調查就發現有67%的脫北者接觸過外國的影音產品。而一份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受調查的250名脫北者和出國旅行的朝鮮人中,有27%的受訪者收聽過大韓民國等國家的電視節目。由於這些的外來資訊衝擊著朝鮮政權的統治,因此,朝鮮政府一方面對這些的資訊嚴加打擊,凡觀看任何未獲政府批准的外國電影或電視,特別是來自南韓的節目,屬於嚴重罪行。並立法規定任何觀看或藏有者也會被送到集中營2-5年。2010年,就有1,000人因觀看南韓電視節目和電影而入獄;2013年11月,朝鮮數十人因觀賞走私進口的韓劇遭槍決。另一方面,朝鮮政府又告訴人民雖然韓國人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升,但他們還是渴望重歸朝鮮的懷抱,並指責外來文化的流入是美國和南韓試圖顛覆朝鮮的陰謀。由於科技發達,不少人暗帶DVD與MP3播放器等入境朝鮮,但當局難以控制。此外,一些美國電視劇如《-{zh-hans:絕望的主婦; zh-tw:慾望師奶; zh-hk:靚太唔易做》等也有朝鮮民眾追看,雖屬小眾,但都十分熱衷。色情管制.凡藏匿屬於色情有關的物品屬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嚴重罪行。為堵住所謂“黃毒”,當局採取了各種措施,例如只能播放朝鮮產DVD的播放機,同時將外國產播放機的操作基板換成國產產品;緊急斷電,逐家逐戶突擊檢查播放機裡的光碟;突擊拘捕並嚴厲處罰販賣光碟的商販等。此外在朝鮮,看色情影片是犯法的,而且要面臨最高五年的勞教。由於外國錄影資料的泛濫,2013年6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做出“嚴禁觀看淫穢影片”的批示。死刑犯家屬也被送往勞改營接受勞教。此外,2013年12月被開除勞動黨籍並判處死刑的張成澤,其罪名之一就是“向其心腹散播淫穢圖片”。不過,朝鮮高官有所謂的歡樂組,組員是從各地徵選的女性組成,她們為高官提供按摩、表演甚至是陪睡等性服務。醫療衛生.朝鮮向國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民眾如需看病,須先到地方診所,若情況較為嚴重的則會送到當地的醫院;再嚴重者則會轉介到道以至平壤的醫院。在朝鮮經濟尚未崩潰前,醫療服務得到政府的重視,1955年至1986年間,該國的醫院由285間升至2,401間,診所也由1,020間增至5,644間。人均壽命也由日治時期的38歲躍升到1986年的70歲,死亡率由20.8%降至9.8%。其時,民眾主要的死因如心臟病和中風等迴圈系統疾病(45.3%),其次為癌症(13.9%)和消化系統疾病(10.4%),因傳染病而死非常少見。但隨著經濟崩潰,朝鮮政府無法支援高昂的醫療開支,令各種的藥物和醫療物資奇缺。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就指該國缺乏近七成的基本藥物,當中包括抗生素。其它短缺的物資還有繃帶和手術刀。這也導致一些本來很容易痊癒的傳染病變得難以甚至無法醫治,病人最終因而死亡。此外,由於缺乏藥物的關係,不少的國民也患有一至兩種的慢性疾病。因此,朝鮮人的預期壽命下降為69.51歲,全球僅排名第155位。此外,所阻於持續的糧食短缺,朝鮮人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至2011年,全國估計約3分之1的兒童面對營養不良的問題。另一份的研究指,朝鮮18歲的成年男子比韓國的同輩矮5寸,同時全國近45%五歲或以下的兒童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而在脫北者當中,不少人也患有風疹、腮腺炎和麻疹等病。在衛生方面,朝鮮至今依然有50萬人得不到飲用水,這令到人們需走到河邊取水。然而,由於缺乏電力的關係,該國不少的汙水處理廠都無法運作,民眾所需得的水並不夠潔淨。另外,時至2004年的最新資料,朝鮮只有半數家庭有沖水馬桶。2022年5月12日,朝鮮首都平壤首次發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屬於奧密克戎(Omicron)BA.2變種病毒。這是自COVID-19全球爆發之後,朝鮮首次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住房政策.在2002年前,朝鮮政府向國民提供免費的房屋。新婚夫婦只要向政府申請,則可取得面積約50平方米以上至20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並會取得如衣櫃和桌椅等傢俱。此外,水電也是幾乎免費提供,僅過量時收取象徵性的費用。其中,城市人會取得公寓或排屋單位,而農村的則會取得單層的獨立房。為減少政府開支,朝鮮在2002年推行改革方案,把免費分配住房改為租借形式,住房開始出現黑市交易。這造成了房屋價格上升,有的居屋有價無市的現象,地下的房屋交易也隨之而出現。戶主只要同意就能私下將單位轉售,有的甚至將單位重建出售。在2007年,平壤的一個單位可值3至4萬圓。根據朝鮮在2008年進行的人口普查指,全國共有580萬戶家庭,其中357萬戶居於城市,其餘230萬在農村,鹹鏡南道有最多的城市家庭戶,數目近67萬,農村家庭戶最多的是兩江道,數目為63萬。在居所面積方面,七成的家庭單位面積為50至75平方米,只有不足1%的有100平方米以上。此外,多數的家庭戶也有4人居住。文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文化基本傳承了古-{朝鮮文化}-的特質並帶有較多中華文化色彩,朝鮮戰爭以後在政治層面較多金氏家族個人崇拜,但這點與傳統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王權體制並無太大衝突所以平順的過渡,然而長期的經濟貧困和國際封閉造成朝鮮較少人民有餘力從事文化活動和創造,諸多較高品質文化作品是政府資源所完成。教育.朝鮮自1975年起向國民提供12年制的義務教育。此外,政府還會向學生免費派發教科書和書包,如家長不讓子女上學會受到處罪。因此,至1989年,所有的成年人都完成中等教育。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由75%下降至現在全部識字並均達到中等教育水準;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不足35%上升至現在的100%。現時,朝鮮的學制為2年學前教育、5年小學教育和6年中學教育。此外,朝鮮教育還有數個特色。首先是該國實行中央統一集中的教育管理體制,國家負責投資和管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中央教育行政部門為教育省,下設政治思想教育局、師範教育局、普通教育指導局、專科學校指導局、大學指導局、廠辦大學指導局、金日成綜合大學指導局、計畫局、招生局、行政組織局、財政後勤局、教育方法局、科學研究指導局、對外教育局、體育局和經理處。其次,朝鮮的教育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學生除了要學習朝鮮語、英語、科學和歷史外,還要花四至八成的時間學習金日成父子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們提倡的主體思想和先軍思想。同時,朝鮮學生自幼被灌輸反美和反日思想。數學課會問「在祖國解放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勇敢叔叔在首場戰爭殺死了265個美帝雜種;在第二場戰爭所殺的雜種數目,較第一場戰爭多了70人。在第二場戰爭殺了多少雜種?一共又殺了多少雜種呢?」、「3名朝鮮人民軍殺了30名美國士兵,那麼每名人民軍平均殺了多少名美軍?」;語文課則要求學生讀殺日軍的文章;音樂課會教導學生唱《射死美國雜種》這類的歌曲。還有,該國重視科學教育,文史科目也被視為較不重要。在大學入學試中,除「革命史」和外語科,其餘的三份試卷也是理科,分別為數學、化學和物理。只有成績最出色的學生才能入讀國內知名的學府。朝鮮的高等教育可分為大學教育和學院教育,前者為教授生物、物理、化學等專門知識,後者為培養教師、會計師和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現時,朝鮮共有300家的大學和學院。要入讀大學和學院,高中生先要參加大學入學試,成績出眾者才可取得升讀大學或學院的資格,入學率為20%左右。目前,朝鮮的高等教育實行4年制本科,大學學士課程則由4年至6年,以至7年不等。在一學年內,學生要上35星期的課,每星期的課堂共有30至35小時。每個學期結束前,學生都需要考試,並以5分為最高,2分為不合格,未能合格的學生要於下學期重考該科目。而完成整個學士課程後,學生還需參加全國性的考試。考試結束後,學生可按其成績選擇繼續完成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也可接受政府的安排到不同的單位工作。另外,朝鮮的學生鮮能取得出國留學的機會,所有欲出國讀書的學生也要先得到警察部門的許可。目前,能夠出國學習的學生大概有數百人,他們也都是被政府選中的,大部份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學習,也有的到美國。宗教.由於佛教和儒學在朝鮮半島的歷史悠久,兩者因而成為了朝鮮的文化的一部份。在2005年時,政府重建一些在韓戰中毀損的佛寺,但觀察者認為這是出於文化遺產的考量,而非宗教信仰因素。同時,雖然朝鮮憲法第66條明言所有公民都享有宗教自由,朝鮮官方還表示全國共有10萬名佛教徒、1萬4,000名基督徒。但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的調查報告卻指出朝鮮宗教自由受到官方限制和打壓。歷史上,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曾受到嚴重的打壓,1949年,166名在平壤的修士和修女都被投進集中營,天主教平壤教區主教洪龍浩也未能倖免於難。同時,全國所有的教堂也被摧毀。國際非營利組織Open Doors指出朝鮮是有史以來迫害基督宗教信仰最嚴重的國家,至今,共有5萬至7萬名基督徒被拘禁於集中營。 |
170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00 | 威廉·吉爾伯特 | 威廉·吉爾伯特,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御醫、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物理學家。主要在電學和磁學方面有很大貢獻。威廉·吉爾伯特1544年5月24日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1569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吉爾伯特起先研究化學,1580年前後開始對磁學和電學產生興趣。1600年出版了物理學史上第一部系統性闡述磁學的科學專著《論磁石》。伽利略稱它“偉大到令人妒忌的程度”。1601年擔任御醫。1603年在倫敦逝世。吉爾伯特按照#重定向 的辦法制成球狀磁石,取名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羅盤針和粉筆劃出磁子午線。他證明#重定向 所發現的下傾現象也在出現在球狀磁石上,在球面上羅盤磁針也會下傾。他還證明表面不規則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線也是不規則的,由此認為羅盤針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離是由陸地所致。他發現兩極裝上鐵帽的磁石後,磁力會大大增加,他還研究了某一給定的鐵塊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關係,發現呈正比關係。吉爾伯特根據他所發現的磁力現象建立了一個理論體系。他設想整個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石,上面為一層水、岩石和泥土覆蓋著。他認為磁石的磁力會產生運動和變化。他認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並使宇宙合為一體。在吉爾伯特看來,引力無非就是磁力。吉爾伯特關於磁學的研究為電磁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電磁學中,磁動勢的單位吉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的貢獻。吉爾伯特的工作是實驗和理論結合的範例,是用實驗方法探索自然界和從理論上解釋自然界結合的範例。吉爾伯特是實驗科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但是吉爾伯特沒能避免舊學術傳統的影響。雖然他的理論是建立在實驗上面,但仍然屬於思辨性質。正如弗蘭西斯·培根所指出的,吉爾伯特沒有用他的假說來指導進一步的實驗,他在完成實驗後提出他的理論,但並沒有打算進一步做些實驗來證實他的理論。 |
170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06 | 弗朗西斯·培根 |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著名英國哲學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生平.1561年1月22日,弗朗西斯·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高階官員家庭。他的父親#重定向 爵士擔任過伊麗莎白女王的大法官。培根是父親第二位妻子的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個博學多才的貴族婦女,其母的妹夫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勳爵。有了這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再加上才華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宮廷的機會。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雄心勃勃的培根,很希望得到謀取功名利祿的終南捷徑。他十二歲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神學、形而上學,同時學習邏輯、數學、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他對當時大學的教育體制和主宰學術研究的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十分反感,1576年從劍橋大學畢業,他與英國駐法國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兒擔任英國駐法使館的外交事務秘書,並在巴黎學習統計學和外交。1579年因父病逝辭職回英國。1593年,他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617年,詹姆斯一世赴蘇格蘭期間,出任掌璽大臣,並被授予維魯拉姆男爵的稱號,1621年晉爵為聖阿爾本子爵。晚年因受賄案而被判有罪,國會指控培根身為大法官,卻接受當事人的禮物,當時國會正在攻擊國王在專利權發放的問題上圖利私人,培根因身為大法官而出審此案,但由於他與國王的同一陣線,也遭到國會的指控與攻擊,培根為了保護國王,只好全部認罪,培根被裁罰四萬英鎊的鉅款,罷免一切官位,從此一生不得擔任公職,並禁錮於倫敦塔,等候發落。罰款後來由國王支付。得到了國王的赦免後,他唯有閉門著書,生活頗為悽涼,卻在學術上卓有成就,於一個寒冷的風雪中做用「白雪儲存食物」實驗,而感染風寒,肺炎一病不起,終於喪命,卒於1626年4月9日。培根死後,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聖阿爾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思想及其貢獻.培根是第一個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試圖透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培根是一位哲學家。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他說他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學術的進展》,這是解釋他的見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讀物。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學術的偉大復興》出版了一部分,這部書到他死時還沒有寫完。培根把此書分為六個部分。這部書培根只寫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對十七世紀英國和十八世紀法國影響都極大。在這部著作裡他提出了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認識理論,作為歸納法理論逐漸為人所知。培根認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技術控制是相輔相成,兩者都是運用科學方法的成果。培根對印刷、火藥和羅盤的發明非常重視。他以這三種發明為例,證明近代人比古希臘人的知識高明得多。培根說:「因此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新科學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尋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式和新的事實。這類原理和事實可在技術知識中找到,也可在實驗科學中找到。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原理和知識以後,它們就會導致技術上和科學上的新應用。」培根請求詹姆斯一世頒佈命令去搜集各種方面的知識。他認為把大量事實蒐集起來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於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樣的百科全書,他就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所有現象。培根的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對科學方法上使用的數學和演繹法採取不信任態度。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獨創之見,但這些獨創之見也沒有立即得到應用。到十九世紀由於地質學和生物學中進化論的發展,培根的定性-歸納方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評價培根的方法論時,馬克思曾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在應用科學方面,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培根還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論說文集》 --, 文筆非常優美,是值得一讀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短語“ "scientia potentia est" ”,意思是“ 知識就是力量 ”,通常認為出自培根。原始其他 |
171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13 | 徐家福 | 徐家福,男,江蘇南京人,中國計算機軟體學先驅,中國計算機科學奠基人之一,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生平.1948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1957年至1959年去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1981年起任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出中國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學博士。後任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所長、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名譽主任。社會兼職.曾任教育部計算機軟體教材編審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及軟體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學術貢獻.主要研究高階語言、新型程式設計與軟體自動化。代表性成果有:"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建立、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171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15 | 越南 | zh:--;𣴓=>zh-tw:--;𣴓=>zh-hk:--;𣴓=>zh-mo:--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其中,首都河內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胡志明市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商業、經濟中心,海防是全國第三大城市和北部重要港口城市,峴港是全國第四大城市和中部重要港口城市,芹苴是全國第五大城市和南部九龍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地理.越南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方的中南半島東部沿海,由北至南比鄰北部灣、南海和暹羅灣等海域,位於北緯8度30分至23度22分、東經102度10分至109度分之間,屬熱帶國家:2,國土面積為331,2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67大面積的國家。越南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邊界長達1,347公里,西領寮國的平原:6。越南全國總面積有3/4為丘陵、高原和山地:4、僅1/4是平原:3,並有著極為豐沛的水資源,全國大小河流共2,860條,總長達4.1萬公里,沿海岸線計算,每20公里就有一條河入海,其南方西部地區河流水道密集,有著多處溼地和沼澤:4。按照地貌,越南地形大致可分作北中南三部份,其北部多山,高度由西向東遞減,西部地形相當險要,高度約在1,500至2,500米之間,是中南半島地勢最高的地區:3,有著「中南半島的屋脊」之稱,其中便有越南的最高峰——番西邦峰,卻是最肥沃的地區,常常自中上游沖刷腐植質到越南境內,形成面積約40,000平方公里的「湄公河三角洲」,這是越南面積最大、土地最肥沃的平原,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40%:7。湄公河也同樣不斷擴張著出海口的土地面積,每年約延伸60至80米:4-5。越南共有大小2700座,總面積達17,000平方公里,其中有84座島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越南島嶼多集中於東北部的廣寧省—海防市以東海域和最南端的建江省—明海以南海域,前者約佔總數量的83%:11。越南的主要島嶼有白龍尾島、姑蘇島、暹羅灣的土珠群島、富國島等等,另外也和中國、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有著南沙群島所有權的紛爭:13。人口・民族.截至2020年,越南總人口達9,758萬,居世界第15位,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位,其中男性佔總人口49.8%,女性佔總人口50.2%。全國有63.2%的人口生活在鄉村地區。越南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19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90人,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北部的紅河平原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最大城市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內是全國人口第一、第二大市。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54個民族,京族為主要民族,佔總人口86.2%,華裔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左右。經濟.越南自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確定建立社會主義主導的市場經濟之後,國民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以上,由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也是全球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為數不多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2022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達4090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110美元,全年經濟增速為8.02%,為12年來最大增幅。。越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農業活動,盛產稻米、熱帶作物和水產品,是東南亞的農產品出口大國,越南是全球腰果加工、出口第一大國,約佔世界腰果出口量的80%,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最大羅布斯塔咖啡出口國。越南自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透過引進外資,大力建設工業園區,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承接全球產業供應鏈轉移,開始成為全球海外投資重要目的地及亞洲新興的製造業中心,從農業國逐步成為電子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自2012年開始,電子產品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產品。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紡織業和服裝製造業是越南的主要產業之一,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量居全國第二位。文化.宗教.越南主要有六大宗教:另外,由於受到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影響,在越南祭祖的習俗也頗普遍,少部分人信奉越南道教。語言.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佈的民族共有54族。依據越南統計總局於2010年所公佈,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其中主體民族京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京族人就是一般常稱的越南人,母語為越南語。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看,越南的語言遠多於54個。根據Ethnologue的紀錄,若不包含手語,越南境內共有105種語言。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南亞語系、壯侗語系、苗瑤語系、南島語系和漢藏語系。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不同程度地使用越南語。近年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越南之聲廣播電臺和越南國家電視臺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色當語、巴拿語、嘉萊語等播出節目。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數量巨大的漢越詞和漢語借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一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其起源,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裡較適當。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目前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準。目前臺灣有關越南語的學術研究與出版多數來自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在中國統治期間,漢字被採用為正式的官方文字。稍後的藩屬國期間便大量採用了喃字。另外,16世紀末經由西歐傳教士傳入羅馬字來書寫越南語。經過不少傳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國籍傳教士羅歷山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羅馬字辭典《越、葡、拉》。羅歷山的羅馬字方案經過不同時期微幅修改後,才發展成現在越南普遍使用的正式文字。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上半段,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法語取代漢文及越南語而成為越南的官方語言。1945年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他並隨即宣佈採用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為官方語言的政策。自此,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取代法語、漢字而成為當今越南唯一的口語和書寫語標準。漢字在越南被使用了約二千年,知識分子使用漢字著書立說,政府檔案亦使用漢字。不過在越南文學史上,古典文學通常指用字喃書寫的作品,近現代文學則指用越南羅馬字寫的文學作品,所以跟日韓所指的漢字意思並不相同。教育.2000年越南已基本實現小學義務教育普及化的目標。2001年全面推廣9年義務教育。2001-2002學年,越南全國在校大、中、小學學生約1,860萬名。全國共有2.58萬所三級普通學校,179所高等院校。2001年大學在校學生91萬人。著名大學有河內國家大學、國立胡志明市大學、順化大學、太原大學、峴港大學、河內經營管理大學、國立河內百科大學、雄王大學等。文學.越南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協會、全國61個省、中央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專業文藝工作者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其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代表大會及其選舉產生的全國委員會。全國委員會選舉主席1名,副主席若幹名及委員若幹名組成主席團。越南文聯全國委員會設在首都河內。廣播電視.越南廣播事業始於1945年。當年8月,越南軍隊在河內郊區繳獲法國無線電發射機,以此成立越南之聲廣播電臺,用有聲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傳播秘密和公開資訊,同時承擔國家通訊社的任務。1950年,越南通訊社分出成立獨立機構。1976年全國統一後,同越南南方解放通訊社合併。80年代以來,廣播事業取得較快的發展。對外廣播語種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泰語、寮國語、高棉語、印尼語等。全國各省、市設有各地地方電臺,每天累計播音時間約300小時。近幾年,越南之聲電臺大量採用新技術,開發新頻道,並且開始了網際網路廣播,其播出時數也大幅度增加。始於1970年的國營機構越南國家電視臺是越南語電視連續劇製作的主要部門之一。2020年12月28日,越南已正式停止在全國範圍內提供模擬電視訊號覆蓋,實現全國地面電視廣播數字化。傳統文化.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越南長期實施科舉制度來選拔官吏,直到1919年才被廢除。今天在越南各地仍可見到文廟中的進士碑。而在越南,大乘佛教徒佔大多數,因此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多數越南人均停擺或減少工作去燒香拜佛。交通.越南的交通體系比其他鄰近的東南亞國家較為完整,在陸路、海路、空運以至鐵路網路都較為完善,不過相關的升級尚且不足。鐵路交通.越南鐵路全長2,652公里,是東南亞米軌鐵路。有兩條鐵路與中國鐵路連線,為國際聯運鐵道線路。其中西北方向的滇越鐵路經老街進入中國雲南河口直達昆明,其中越段、滇段皆系米軌;另一條鐵路在河內東北方向,經同登進入中國廣西憑祥市,與中國鐵路網相連線,目前已有河內至北京客運列車,但因軌距不同,需在友誼關換轉向架。越南國內鐵路線方面,河內至胡志明市的鐵路為主要鐵路幹線,全長1,730公里,貫穿越南。2005年,越南鐵路網實現貨物週轉量29.28億噸公里,旅客週轉量45.58億人公里。越南政府目前正計劃興建一條採用新幹線技術的高速鐵路,連線河內和胡志明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河內目前營運越南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河內都市鐵路2A線,另外胡志明市地鐵1號線也在興建中。公路交通.越南的國道以數字作為編號,其中1號公路是從中越邊境的零公里處起,經過河內、順化、峴港、芽莊、胡志明市,直至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市,全長2,247公里。而其一號支線則可經過柬越邊境的柴楨,直達柬埔寨首都金邊。5號公路是河內至海防,該國道也是目前越南運輸最繁忙、路況最好的公路幹線。7號公路則與寮國境內相接,可達川壙、琅勃拉邦。越南人一般用摩托車、腳踏車、計程車、公共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越南的公共汽車線路、車次較少,計程車多為豐田牌。目前越南與日本和韓國合資,在國內組裝日系韓系轎車越野車等。越南有「摩托車王國」之稱,所有主要城市,摩托車都是主要交通工具,在越南,摩托車也是家家必備、人人必有。不過其產品多為國外品牌,其中常見的品牌多來自日本。道路交通狀況不是很好,而越南更是沒有全國性的高速公路,只有地域性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目前越南每天死於交通意外者高達32.6人,已成為越南10大死因榜首,現在越南在加大道路的修建力度。水運.水路方面,越南國內河道很多,內河運輸也較為發達。加上越南擁有著3,0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其沿海港口也較為發達,這56個沿海港口對越南的國際、國內運輸有著重要的支援作用,其中重要的國際貨運港口有海防市和胡志明市。航空.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峴港機場以及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是越南的三大國際機場,其中國內航線15條,國際航線5條。目前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家航空公司有飛往越南的定期航班。主要航空公司有: |
171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16 | 一級方程式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場地是全封閉的專門賽道或者是臨時封閉的普通公路。每場比賽的結果算入積分系統並以此確定兩個年度世界冠軍:一個頒予車手一個頒予製造商。F1的車手必須持有FIA超級駕駛執照,這是國際汽聯核發的最高級別執照。一級方程式賽車透過產生大量的空氣動力學下壓力達到非常高的過彎速度,是風靡全球的賽車運動。發動機效能限制在每分鐘最多15000轉,其比賽最高速度可以超過350公里/小時。賽車過彎的橫向加速度超過5個標準重力。F1賽車的效能非常依賴電子系統、空氣動力學、懸掛和輪胎。F1被很多人認為是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同時也是最昂貴的體育運動,其賽車往往採用汽車界最先進的技術和高成本的材料。每年約有10支車隊參賽,經過16至25站的比賽,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儘管歐洲是這項運動的傳統基地並且每年舉辦半數左右的比賽,然而一級方程式現已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大獎賽在其他大洲舉行。2010賽季,一級方程式的全球收視觀眾達到5.27億人次。大獎賽始於1906年並在20世紀後半期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賽車運動。一級方程式集團是F1的商業權利的合法持有人。由於F1的年度支出總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其經濟效應和創造就業機會顯而易見,而相關的財務和政治鬥爭更是屢見媒體。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造就F1良好的商業環境,從而吸引贊助商的鉅額投資和製造商的海量預算。2000年以來,該項運動不斷上升的支出讓包括廠商車隊在內的數支車隊破產。而另一些車隊則被收購,這已經影響參賽車隊的數量。命名.F1早期稱為大獎賽。歷史.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有著漫長歷史的世界級賽車運動,其前身為1920年代和1930年代舉辦的歐洲大獎賽。1946年,新規則「Formula One」商定成功,並舉行首場非錦標賽。一些大獎賽組織機構戰前就已制定世界錦標賽的規則,無奈賽事止於戰爭,到1947年才正式出現世界車手錦標賽。第一場世界錦標賽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道舉行。1958年製造商冠軍被引入。1960年代和1970年代南非和英國還存在全國錦標賽。而非錦標一級方程式多年之後由於競爭成本增加,於1983年結束。1950年,第一場世界錦標賽由FIA於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1970年代是F1的瞬間加速期,空氣動力學套件加渦輪增壓引擎,使得賽車速度激增;1980年末開始引進的電腦科技使得賽車的油門、離合器全部由電腦自動調控;1990年代是F1的“自動化”期。然而賽車運動的樂趣在於選手的技藝,而非賽車的機械。某些批評家認為賽車的機械運作過度仰賴電腦,便宜技術欠佳的選手。因此比賽的主辦單位也經常修改規則,藉以降低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賽事迴歸.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的義大利車手朱塞佩·法里納於1950年以微弱優勢擊敗隊友阿根廷車手胡安·方吉奧拿下第一個F1世界冠軍。但方吉歐在1951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和1957年五次問鼎,中間兩年由於方吉奧的受傷而中斷。雖然英國人斯特林·莫斯能參與競爭,但卻從未贏得世界冠軍,現在他被廣泛認為是未獲世界冠軍的最偉大車手。方吉奧統治F1的第一個十年而被津津樂道,長期以來他被尊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大師”。這一時期特色是車隊由汽車製造商管理,而這些廠商都參加戰前的比賽。梅賽德斯車手兩度贏得世界冠軍,但在1955年勒芒慘劇之後退出F1。賽事模特.自1960年代起,穿著印有贊助商商標服飾的比基尼女郎,成為賽車的重要一環。21世紀以來許多中東國家陸續加入F1賽事主辦國行列,有關的風俗法例亦限制了女郎出場。而隨著性別平權冒起,廢除「物化女性」的意見亦冒起。F1於2018年1月尾發宣告宣佈,由3月25日揭幕的F1世界錦標賽季開始「中止採用賽車女郎的長期慣例」,新規定亦將適用於其他大獎賽賽事,但未明言參賽車隊可否繼續自行僱用賽車女郎宣傳。商業化.1970年代開始,伯尼·埃克萊斯頓。 他向賽道所有者提供一攬子方案,他們可以接受或拒絕。作為交換,他們幾乎唯一需要做的是放棄賽道旁邊的廣告。廠商重現.邁克爾·舒馬赫和法拉利車隊締造前所未有的車手五連冠。翌年,雷諾車隊和西班牙人再次奪得雙料冠軍。年底,舒馬赫鞠躬答謝告別16個春秋的F1生涯。2010賽季舒馬赫復出,加盟新成立的梅賽德斯車隊。糟糕的三年之後,七屆世界冠軍得主再次退隱江湖。為增加比賽精彩程度並減少開銷,國際汽聯在此期間經常改變賽事規則。車隊指令自F1建立以來就一直合法,但在2002年被禁。原因是有些車隊多次公然操縱比賽產生負面影響,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法拉利車隊在2002年奧地利大獎賽的讓車事件。規則的其他變化包括排位賽形式、計分系統以及發動機和輪胎的使用壽命等。廠商車隊的減少和私人車隊的迴歸.在2008年和2009年,本田、BMW和豐田都因為經濟危機從F1賽事中退出。這導致製造商車隊控制該項運動的結束。本田F1車隊管理層回購車隊成立布朗GP車隊。著名F1設計師羅斯·布朗和擁有並運營該車隊。布朗GP車隊經歷一段痛苦的減少公司規模的階段,他們解僱數百名員工。但是他們最後獲得世界冠軍。寶馬F1車隊由領導的創始團隊回購,蓮花車隊則是另外一個例子,先前由製造商擁有的車隊逐漸改變成私人車隊,最終改組為雷諾車隊邁凱倫同樣宣佈將逐步從梅賽德斯-賓士手中回購股份。在2010年,梅賽德斯-賓士購買布朗GP車隊重新以一家廠商車隊回到這項運動中。這一舉動使邁凱倫和賓士之間15年的合作產生裂隙。現在,在F1中僅有梅賽德斯、法拉利、紅牛-本田、雷諾4個動力單元製造商。政策爭議.FISA與FOCA的大戰.之間的F1控制權之爭在1980年代已愈發激烈。造成這種局面有非常多的原因,其中的很多未被重視的原因也許都已經湮沒在歷史的流河中。一些車隊和技術規則方面,FOCA加盟車隊認為規則應該更加靈活而非呆板的。本次大戰在FOCA加盟車隊準備抵制1982年的聖馬利諾大獎賽時達到頂峰。本來所有的FOCA加盟車隊都應該抵制該大獎賽來表明他們之間對解決規則和經濟問題的團結一致,他們尤其反對巴里斯特成為FISA主席,路特斯的科林·卡普曼和威廉姆斯的弗蘭克·威廉姆斯都表明他們不會參加由巴里斯特管理的F1。但事實上,幾家車隊之後退出抵制的行列。最後,各方於1981年1月9日簽署以會議舉辦地巴黎協和廣場命名的《協和協議》。實際上,現有六份不同的《協和協議》,所有條款都嚴格保密:第一份簽訂於1981年,其他的分別簽訂於1987年、1992年、1997年和1998年,當前的協議簽訂於2009年。但著名的賽車記者Forrest Bond揭開這個保守多年的秘密,RaceFax於2005年底公佈超過120頁的1997年版《協和協議》。FIA-FOTA之爭.在2009賽季,F1運動身陷一個管理危機中。國際汽聯之後宣佈他們別無他法將建立一個新的錦標賽。在6月24日,F1的管理層和各家車隊達成一項協議。這項協議要求在兩年內各家車隊必須將成本削減到1990年代的水準上,但是具體的數字並未說明,而且馬克斯·莫斯利同意不再在10月的FIA主席選舉中謀求連任。但是在馬克斯·莫斯利暗示他有可能繼續參加FIA選舉時,FOTA表達他們有可能重新開始他們的脫離該賽事的計劃。在7月8日,FOTA發出一篇新聞稿表明他們不會參加2010賽季,而FIA也稱FOTA代表已經終止雙方的會見。在8月1日,有說法稱FIA和FOTA簽署新一份的《協和協議》,標誌著這一危機的結束並保障該項運動直到2012年。非世錦賽賽事.F1賽事和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通常被視為同義詞。從1984年開始,每一場F1賽事都會被記錄到國際汽聯世界錦標賽,並且每一項國際賽事都必須遵循F1的規則。但是在F1早期歷史中,許多賽事是在世界錦標賽之外舉行的。歐洲非大獎賽賽事.在世界錦標賽建立之前的F1歷史中,每年在歐洲大概有20場賽事,舉辦時間從春天到秋天。大部分具有競爭力的車隊來自義大利,尤其是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當世界錦標賽剛剛建立時,這些非大獎賽賽事仍在繼續。在1950、60年代,有許多比賽並不被記錄到世界錦標賽之中。在1950年,一共舉行22場F1賽,但其中只有6場世界錦標賽。在1952年和1953年,當時世界錦標賽運營F2比賽,非大獎賽賽事僅僅在F1賽事中存在。包括車王錦標賽,這些賽事一般只能吸引到一些小規模的世界錦標賽參賽車隊。1970年代,這些非大獎賽賽事逐漸減少。1983年,非大獎賽賽事告別歷史舞臺,最後一屆賽事在布蘭茲-哈奇賽道舉行,當時的世界冠軍柯克·羅斯伯格獲得冠軍。南非F1賽事.,從1960年持續舉辦至1975年。此賽事不僅在南非國內舉行,也包括在羅得西亞和葡屬東非舉行的比賽。儘管賽事中有一些當地製造或改裝的賽車,但在該賽事中領先的賽車多數是最近從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中退役的。在60年代末,加入該賽事,二級方程式也在1973年加入。來自這些賽事的優秀車手通常也會參加他們當地的世界錦標賽大獎賽,以及小部分的歐洲賽事,儘管他們在這個級別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英國F1賽事.DFV引擎使得英國本土F1系列賽成為可能,這些賽事大致在1978年至1980年間舉辦。一些路特斯等知名車商的二手車被重新組裝來參加該項系列賽。在1980年,南非車手戴絲爾·維爾森駕駛Wolf WR3在布蘭茲-哈奇賽道贏得比賽,成為唯一一位在F1賽事中獲得勝利的女性車手。賽車技術與規則變化.比賽採用的賽車為單座四輪,敞開式座艙。這種沒有車頂與車窗玻璃的車身有助於減少車身上半部重量,降低重心增加操控穩定,將車身尺寸減至最小,輪胎周圍的葉子板車或原型賽車。車手頭頂上方為引擎進氣口,兩側為水箱散熱進氣口。雖然F1賽車車身使用許多大型擾流翼和小型擾流板來增加下壓力而造成風阻係數,量產跑車過彎抗離心慣性有1G即算優秀,而一般轎車過彎有超過0.8G就算不錯的表現。如果有足夠的天花板空間,當超過某個時速時,F1賽車的下壓力之大可以讓F1賽車倒置在天花板上駕駛。1980年代中期渦輪增壓引擎的F1賽車就有1200匹馬力,馬力比後來的自然進氣引擎的F1賽車高,在直線跑道加速更快,但現今F1賽車的優秀之處在於極高的過彎速度、強勁煞車與摩擦阻力超過1的高抓地力輪胎。以1990年Tyrrell車隊的Tyrrell 019這部對F1極具影響力的賽車而言,設計師Postlethwaite博士採用創新的高車頭設計,讓更多氣流進入車底產生文氏管效應,也減少車頭與前擾流翼連線處的亂流,在1990年法國站練習賽創下超過時速300公里過彎的記錄,達到4G的過彎抗離心慣性,成為後來各車隊的設計範例與F1賽車首創的特色。1970年代末期F1賽車的最佳過彎表現約為時速240公里,2G;2010年在新規則限制下F1英國站比賽仍有車手過彎時達到5G,2017年澳洲站賓士車隊漢鹹美頓則創下6.5G過彎的新紀錄。美國類似F1的Indycar賽車因為主要跑橢圓形傾斜跑道,利用路面朝圓心的傾斜角度抵銷許多過彎離心慣性,形成彷彿連續不斷的直線跑道,多數時間可以開到最高速,也沒有左右彎道,需要的下壓力較小,只在少數沒有傾斜路面有左右彎道的比賽場地才採用高車鼻設計車頭來增加下壓力。1990年代中期F1車隊後來為了因應 FIA新規則對效能造成的損失,F1賽車車身兩側水箱散熱進氣口下半部設計成圓弧內凹的形狀讓該部位氣流流動比側箱上半部快,讓側箱下半部氣壓變小也產生下壓力,前懸吊與水箱散熱口之間並增加破風板("barge board",最早的版本是在1985年由蓮花車隊的工程師Gérard Ducarouge所發明的小型破風版,90年代中期McLaren車隊使用大型的破風板讓下壓力明顯增加)來使剛流過前擾流翼與前輪懸吊系統有些紊亂的氣流變得整齊順暢,可增加約15%的下壓力,車尾底部加裝可加快車底氣流流動速度降低氣壓的氣流擴散器(diffuser),過彎抗離心慣性進一步達到5G。2009年禁用大型破風板後,各車隊都將車頭設計抬高,讓前懸吊支臂的亂流離車身下半部氣流遠一些。F1車手在一個半小時比賽中多次過彎與煞車時身體常承受數倍體重的重力,卻無法穿戰機飛行員的抗重力服來讓足夠數量的血液在腦部停留或離開,所以F1車手平時就需要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才不會比賽到一半就過度疲倦而撞車,2001年美國CART賽車在德州的賽道上因彎道設有大傾斜角度可以高速過彎,讓過彎離心慣性達到5.5G,多數車手難以承受而取消比賽。F1的引擎與傳動機械為了減輕重量提升加速效能常常得犧牲耐用度冒著引擎縮缸損壞的風險,甚至變速箱也曾嘗試使用碳纖維製造來減輕重量,完美的F1引擎是使用一至兩場比賽後正好可以報廢的設計,若太耐用就代表這引擎設計還有減重的空間,但近年來FIA已修改規定,提升F1引擎的耐用度。車隊與主辦單位之間長年進行貓捉老鼠的遊戲。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為了提高賽車的安全性、比賽的觀賞性,比賽規則與賽車的規格也不斷地進行改變。例如在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渦輪增壓引擎問世後,比賽規則就加入了對以上兩種技術的限制。此外對於電腦的使用,限制也是日益嚴格。因此就算某車隊靠著科技進步取得優勢,第二年主辦單位就可能制訂新規則以降低其影響力。同時其他車隊也會透過抄襲或自行研發,取得類似的技術以抗衡。雖然限制日益嚴苛,但F1並不因此而失去觀賞性。因為觀眾想看的並不是某輛賽車一馬當先,而是要看到車手之間的龍爭虎鬥。在每一輛車效能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正好能夠比較出車手技術的優劣。賽車的速度受到嚴格限制,不但是為了增加競技的趣味,也是為了降低車禍時的死亡率,藉以避免例如1994年巴西F1賽車選手艾爾頓·冼拿車禍致死的意外再度發生。雖然賽車主辦單位不斷限制新科技的運用,但是比賽用的賽車仍然比任何的民用車輛更為先進。汽車工業利用賽車實驗各種技術,這些發明與發現也經常用於改良量產的汽車。渦輪增壓引擎的普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車運動對於汽車的安全也有正面影響。2005年賽季F1規則有不少的變化,其中較大的變化包括一站比賽只准使用一套輪胎,與一臺引擎必須使用兩站比賽。2013年,國際汽聯又對比賽規則做非常大的改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動機改為1600cc V6渦輪增壓發動機。國際汽聯希望透過以上措施將比賽更進一步地轉變為車手技術之間的較量和限制賽車速度,2017年又恢復使用完整的破風板,提升過彎速度。比賽結構.賽季.F1賽車的一個錦標賽而廣為人知,因此今日縱使只是直接稱呼為GP,通常人們也都能理解是代表一個競技比賽場次的意思。F1的大獎賽舉辦地點遍佈全球各地,號稱除了南極洲之外範圍廣佈各大洲的世界性運動,但實際上它通常比較被看作是一種歐式的車輛運動競賽。不過由於近年來礙於歐洲日漸抬頭的反菸害運動與為了增加更多的收視觀眾群,FIA也積極地尋求讓F1出走到亞洲與美洲等其他地區的機會,增加在歐洲本土以外的舉辦場次。每賽季都會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行大概20場大獎賽,每場大獎賽排名積分如下:全賽季大獎賽結束後,積分最多的將成為該賽季世界車手總冠軍,也發生過賽季未完全比完,已可由積分累積確定冠軍得主的情況。2021賽季引入的排位衝刺賽,2022賽季排名積分如下:大獎賽.通常大部分的大獎賽都有其固定長年使用的賽道,但是有些比較特殊的大獎賽可能會在每年或每幾年就改變場地,或在不同的幾個場地間輪流。雖然大獎賽通常都是使用比賽場地所在國家的國名來命名,但也不保證該賽事一定是在掛名國的境內舉辦。舉例來說,聖馬利諾大獎賽事實上並不是在聖馬利諾公國的境內舉辦,而是在義大利境內的伊莫拉賽道的舉辦場地。一個大獎賽的日程非常緊湊。於一個非衝刺賽的比賽週末,星期四的賽前記者會需於練習賽開始前最少23小時舉行,星期五的練習賽1和練習賽2需相隔最少兩小時,星期六的練習賽3需與練習賽2相隔最少19小時,排位賽亦需與練習賽3相隔最少兩小時。於個別同時舉行F2或F3等比賽的賽站,倘若因其他賽事出現延遲,緊接的F1比賽專案亦需相應延遲。例如2022年亞塞拜然站,因F2衝刺賽最後一圈意外撞毀保護牆而需時清理賽道,導致F1練習賽3延遲15分鐘舉行,緊接的F1排位賽亦相應延遲15分鐘舉行。賽道.F1是一種封閉式的賽事,意思是說比賽是在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封閉的範圍內,以固定的路線繞圈進行。大部分舉辦F1的場地都是專門用來進行各類車輛比賽的賽車跑道,但也有以一般市街道路圍成,每年只有在舉辦F1比賽時才特別封路做出的市街賽道。甚至還有介於兩種場地之間,以一半市街地與一半賽車跑道組成的混合賽道。贊助商.如同大部分職業運動一樣,F1也是商業氣息非常重的一種運動比賽,因此除了各車隊、車手本身有許許多多廠商贊助之外,連大獎賽本身有時也會有專屬的比賽贊助商,稱為「掛名贊助商」。掛名贊助商通常都是針對單一場次的大獎賽進行贊助,當然,也有些預算龐大的贊助商,會一年之內贊助多場大獎賽,除了自己的品牌名稱可以出現在大獎賽的正式全名中外,通常比賽結束頒獎時頒獎臺後方與周圍的裝飾,也多是使用掛名贊助商的商標。因此,在加上贊助商的名稱之後,F1的各個大獎賽通常都有個非常長的全名,例如「安聯保險歐洲大獎賽」,是最為累贅的F1大獎賽名稱。長久以來各國菸商一直是F1賽事最大的贊助商,但自2005年10月起歐盟、英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禁止菸草廣告的法令對F1生效之後,菸草商已全面退出F1廣告市場。通訊、電腦軟硬體等高科技產業、酒類生產商與金融業成為接續煙商之後,最主要的贊助相關列表.大獎賽列表.以下列表列出的是F1史上曾經舉辦過和現在舉辦的部份大獎賽場次,與這些比賽曾使用過的賽道。在2023賽季舉辦的大獎賽如下曾經舉辦過的大獎賽如下車隊列表.因為F1以及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十分複雜且充滿了併購,收購等事項,所以相同或相似的名稱並不意味著這些車隊之間有著直接聯絡,與此相反,一些名稱上並無相同點的車隊反而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參賽中的車隊.注:所列名稱為車隊正式全名 |
172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20 | 歐洲聯盟 | 歐洲聯盟,其餘22個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歐盟目前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已將部分國家主權交給組織允許歐盟簽訂歐洲人權公約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生效後轉變成歐盟,並且漸漸地從貿易實體轉變成經濟和政治聯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最多時有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泥潭。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盟高峰會、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並使用了共同的貨幣歐元,由27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4億多歐盟公民在各國之間也直接享有工作權,甚至一部份的政治參與。在外方面,具備歐洲公民權的可申請使用標記歐盟標注的成員國護照,同時也享有所有成員國的領事保護資格。不過歐洲還未建軍。目前歐盟的主要議題有歐洲聯盟擴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歐元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洲移民危機等。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20年1月31日,經過多年的談判,歐盟重要成員英國退出歐洲聯盟。歷史.歐洲統一的思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20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中世紀時期的東羅馬帝國,以及其後的法蘭克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等都將歐洲許多地區統一在其疆域之內。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Podebrady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支援此提議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等。19世紀初,拿破侖曾在大陸封鎖期間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最初於1948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組成的關稅聯盟,主要是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貿易。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公佈“舒曼計劃”,建議將法國、德國的煤鋼生產置於一個高階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其他歐洲國家也可參加。1951年4月18日,西德、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六國簽署《巴黎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1952年7月23日,該條約生效,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該條約生效,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所屬機構加以合併,統稱為“歐洲各共同體”。1967年7月1日,該條約生效,“歐洲各共同體”正式成立。1972年後,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先後加入歐洲各共同體。1987年7月1日,歐洲單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簽訂《申根條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使會員國間無國界,於1995年3月26日生效。1992年2月7日,《馬斯垂克條約》簽訂,設立理事會、委員會、議會,逐步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並將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名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同時發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並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1995年1月1日,會員國增加瑞典、芬蘭和奧地利。1999年1月1日,推出共同貨幣「歐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啟用。2004年5月1日,第五次擴張第一階段,塞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第五次擴張第二階段,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條約》正式生效。根據《里斯本條約》,歐盟設定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階代表。條約加入了《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以保障人權,使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議會有更大的發言權以增加歐盟的民主正當性,並試著增進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效率。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將開始協商達成退出歐盟協議,直至2019年3月29日,英國將繼續是歐盟成員,繼續執行歐盟法律和其他經貿協議。直到英國和歐盟達成退出歐盟的協議,並獲得歐洲議會和英國國會的透過,英國才能正式脫離歐盟。直至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透過英國脫歐協議,同年1月31日英國才正式脫離歐盟。2022年1月23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爆發大規模反防疫示威,示威不但演變為暴力衝突,歐盟總部大樓也遭受衝擊和破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2022年2月28日宣佈申請加入歐盟,喬治亞及摩爾多瓦亦於3月3日相繼宣佈申請加入。前歐洲各共同體在歐盟中的角色.“歐洲各共同體”是三個歐洲國際組織在機構整併之後的統稱,它們分別是:歐洲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隨著歐盟成立,“歐洲各共同體”被立為歐盟三支柱的第一支柱,其他兩個是:第二支柱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和第三支柱刑事案件的警察合作與司法合作。“歐洲煤鋼共同體”之成立契約中即訂定有效期50年,於2002年到期解散;隨著2009年《里斯本條約》的生效,廢止了歐洲共同體,其任務和地位由歐盟承接;所以2009年12月起,三個共同體只剩下一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里斯本條約》也取消了歐盟三支柱的結構,將各支柱的任務與透過里斯本條約新取得之許可權做更緊密的整併。由於在《里斯本條約》的新架構下有這些變革,歐盟官方鑑於“歐洲各共同體”的名稱不再適於描述歐盟當前的運作方式,不再使用此名詞。政治.歐盟法律包括了許多。雖然如此,歐盟的法律和機構依舊相當複雜。歐洲聯盟機構.歐洲聯盟機構#重定向名稱釐清.以下是幾個非常容易混淆的歐洲機構:歐盟任務與政策.條約賦予的歐盟任務.依據《歐盟運作條約》,歐盟許可權分為聯盟專屬任務,以及聯盟與會員國的共同任務。其中第1部第2項規定,聯盟與會員國共同的主要任務領域有10個:目前主要政策.所有這些目標#重定向成員國.目前,歐盟有27個成員國。此外,還有4個歐洲微型國家,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沒有加入歐盟,但他們的周邊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他們的經濟也過多依賴他們的鄰國,而且這些國家境內主要流通的貨幣也是歐元,其中三個國家還與他們的鄰國沒有邊境檢查,有些小國還依靠鄰國的軍隊保護,故居民其實已生活在歐盟之中。這四個國家是:摩納哥不是歐盟的成員,但是透過與法國的關稅聯盟使用與法國一樣的貨幣:歐元,摩納哥與歐盟有非常緊密的聯絡。摩納哥獲得了歐元硬幣的鑄造權,即有在硬幣的國家面上使用摩納哥自己的設計的權利。安道爾並非歐盟成員國,但兩者間有特殊關係。此外安道爾本身並無法定的貨幣,1999年之前採用法國法郎及西班牙比塞塔,之後使用歐元。歐盟一部分成員國的海外領地,如格陵蘭等,不是歐盟的一部分,不過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因作為法國海外領土及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屬於例外。名義上,整個賽普勒斯都在2004年5月1日之後,正式加入歐盟,屬於歐盟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歐盟的範圍不包括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成員國的政體.歐盟成員國的政體雖各不相同,但基本同屬民主政體;塞普勒斯共和國為總統制;法蘭西共和國、葡萄牙共和國、立陶宛共和國、羅馬尼亞為半總統制;芬蘭共和國、愛沙尼亞共和國、拉脫維亞共和國、波蘭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義大利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愛爾蘭共和國、希臘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馬耳他共和國則為議會共和制;而荷蘭、盧森堡大公國、比利時王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西班牙王國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其中,實行共和制的成員國佔全部成員國的85%。擴大及成員變更.歐盟總面積4,233,262平方公里,如果視為國家的話,則是世界上第七大國家。歐盟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61兆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截止2022年,歐盟公民人口為4.46億,按一國算位居世界第三位,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之後。根據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所有歐盟成員國公民都是歐盟公民。最初六個成員國為:法國、西德、義大利以及比荷盧聯盟。1973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1981年.民主化後的希臘加入。1985年.格陵蘭脫歐,是首個正式退出歐盟的國家及不是脫歐公投的自治領地。1986年.民主化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0年.東德與西德合併,歐盟的領土和人口擴大。1995年.冷戰時的中立國奧地利、瑞典、芬蘭加入歐盟。2004年.中歐國家以及部分東歐歐洲國家賽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和斯洛維尼亞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張。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2013年.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於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2020年.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英國民眾決定退出歐盟。2017年3月29日,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式。2019年10月17日,英國與歐盟達成最終版本的脫歐協議。2020年1月22日,英國議會完成對脫歐協議的立法程式。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透過脫歐協議。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同盟。未來擴大.歐盟候選國.土耳其從1963年開始就成為歐共體的準會員國,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因此也被列入歐盟擴大的候選國。由於土耳其政府拒絕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賽普勒斯領土爭端和伊斯蘭教信仰等問題,直至現在還沒有被批准加入歐盟。此外土耳其缺乏民主、人權、新聞自由及司法獨立等,由於歐盟國家的經濟、宗教、文化及種族差異,加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近年漸趨威權主義及獨裁,其政策偏離歐盟的價值觀,尤以埃爾多安在2017年批評德國禁止土耳其官員入境,為居住德國土耳其僑民宣傳支援修憲的拉票活動是納粹的行為更為明顯,有關修憲內容更是擴大總統埃爾多安的權力,對民主及分權制衡造成破壞。現時土耳其已大大降低加入歐盟的積極性,與歐盟關係疏離,轉而在俄羅斯與美國和歐盟之間周旋,以獲取最大利益。並改以經濟條約談判取代。塞爾維亞、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及蒙特內哥羅在和歐盟談判中,並致力改善經濟、法治及人權,以達到歐盟的標準。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2020年3月26日歐盟同意,將與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兩國展開加入歐盟談判。其他沒有滿足加入歐盟條件的、但是有申請加入歐盟的還有科索沃和喬治亞等候選國。烏克蘭於2022年2月28日俄羅斯入侵之際正式簽署申請加入,3月1日歐洲議會透過呼籲歐盟委員會盡力授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的決議案,歐盟委員會說明烏克蘭需先結束戰事。喬治亞和摩爾多瓦也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相繼申請加入。2022年6月23日,烏克蘭、摩爾多瓦成為歐盟候選國。2022年12月,波斯尼亞成為歐盟候選國。2022年12月15日,科索沃正式提交加入歐盟的申請。!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FFF179;" |獎項 |
172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26 | 絞刑 | 絞刑分為“縊死”,是指以將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緊頸部繩索,從而引起死亡。“勒死”則是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又稱問絞、問吊、吊首、繯首死刑等。方法和原理.一般而言,把受刑者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現時執行時通常將犯人雙手反綁,站在活門上,然後在頸部繫上絞刑繩。當執行者拉開活門,犯人就會頸椎折斷致死。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絞刑死亡的原因相當複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行刑時所用繩索的長度亦需經過充分計算,在早先多個失敗案例的背景下,英國政府制定官方絞刑公式表,用以科學計算體重和繩索間的關係。現今,雖然英國已經廢除死刑,但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未廢除死刑的英聯邦國家仍以此表為標準計算繩索長度。吊起.即使在這種最不可能造成瞬間死亡的方式中,大部分犯人都不會掙扎很久,因為勒緊的絞繩阻塞了動脈向腦供血。短距墜落.與吊起類似,方法是讓犯人站在梯子,馬背,馬車等物上,然後撤去腳下物體令其死亡。如納粹德國戰犯卡爾·赫曼·法蘭克在1946年於布拉格被如此處刑。標距墜落.由愛爾蘭人薩繆爾·霍頓提倡,從1866年開始在英國採用並傳播開來的方法,使用1.2-1.8米長的繩子,被認為是一種人道的方法。一些納粹德國戰犯如裡賓特洛甫就是這樣被絞決的,1946年10月28日LIFE MAGAZINE報導說“活板一開啟,隨著一聲介於脆響和悶響間的聲音,他死了,繩子顫了一下然後就拉得筆直”。長距墜落.長距墜落被正確的置於犯人下巴左側,則他的身體停止下墜時,頭部會向後仰去。配合足夠的拽力,其頸椎會從第二和第三節處斷開,造成瞬間昏迷和迅速死亡。如果金屬環的位置不準確,犯人的頭部向前傾,則作用力會集中在氣管,造成犯人最終死於漫長的窒息過程。事實上,讓繩索的力量作用於頸椎並最終造成死亡的,是最後15釐米左右的下墜,而這個過程通常僅需要0.02到0.03秒。可見,正確執行的長墜式絞刑是一種理想的行刑手段。然而,犯人的體重以及繩索長度的不同,會直接影響作用在頸部的拽力。拽力太大,則犯人很可能會身首分離;拽力太小,犯人的頸椎不能被瞬間拽斷。1890年代,將手綁在身後的方式因其操作便利成為主流。在長墜式處決中,為防止犯人橫跨活動平臺而破壞死刑程序,將犯人的腳踝綁在一起成為標準操作。例如伊拉克前總統-{zh-cn:薩達姆·侯賽因;zh-hk:薩達姆·侯賽因;zh-mo:薩達姆·侯賽因;zh-sg:薩達姆·胡申;zh-tw:薩達姆·海珊}-便是被此方法處死的。後來傳出的錄影顯示,薩達姆脖子上有一道撕裂傷口,處決用繩長過長了。薩達姆·侯賽因同母異父兄弟、伊前情報部門負責人巴爾贊·易卜拉欣·提克里特2007年1月15日被處決時,當即身首異處。目前新加坡、伊拉克、馬來西亞、以及日本等國家就是使用這種方式行刑,而之前許多歐美及英聯邦國家及地區也曾用此方法處決犯人,如英國、加拿大及香港等。這種方式可能會把頭拉掉,如1962年絞決亞瑟·盧卡斯,加拿大最後2個被絞決者之一時就發生了。英國的絞刑技術文化輸出到各英屬殖民地: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愛爾蘭、印度、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在1880年用絞刑代替斬首,並在控制朝鮮後將絞刑技術帶到朝鮮半島。繯首死刑.繯首死刑最初用於西班牙,利用螺旋技術,將受刑人的頸部勒住窒息而死。犯人會坐上繯首架,雙手被反綁在柱子上,劊子手將繯首架上繩子套住受刑人的脖子,而絞繩後方綁著一支短棍。這時,隨著劊子手轉動把柄,絞繩便會將死刑犯的頸部緊緊套住,然後痛苦的窒息致死。隨著科技進步,1852年西班牙發明較新型的繯首死刑,將繯首架機械化,這樣能幫劊子手省力,也希望能減少受刑人的痛苦。新的執行方法將原本的絞繩取代為螺絲釘,至於固定死刑犯的頭部,改用鐵繯加以固定。當劊子手轉動短柄,螺絲釘會從頸部後方鑽進脊椎內,然後切斷頸椎。但是這樣的方法並不一定能減少受刑人痛苦,因為螺絲釘不一定會鑽進脊椎內。概況.世界各國均曾以絞刑處決犯人。在歐洲,多數情況下,受絞刑的都是平民或是重大刑案犯人,使用絞刑被當作是侮辱的象徵。因此,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許多以絞刑處死,而不是用軍人使用的槍決方式。與西方相反,在中國歷史上,絞刑通常是較高等的死刑。王、公貴族或三公宰輔等高官,為了保留屍體的完整性,通常會請求皇帝“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如馬嵬驛之變的楊貴妃就是被賜自縊。因為在中國,身首異處是不榮耀的象徵。英國曾以問吊作為其車裂刑的第一步,而犯人不會在此階段中死去。現今世界上仍以絞刑處決死囚的主要國家為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伊朗、埃及與保留死刑的英聯邦國家。中國的絞刑.1916年時任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已下令廢除斬首的行刑方式,並從義大利進口了一臺絞架。1919年4月15日,袁世凱心腹洪述祖因謀殺宋教仁而被判絞刑,成了中國近代司法史上死於絞刑的第一人。劊子手沒有執行絞刑的經驗,當洪述祖腳下的踏板被抽出後,他的身體在下墜一段距離之後即刻身首分離,鮮血狂噴,場面慘不忍睹。1927年以絞刑處決李大釗等20人時,使用的是洪述祖案的同一絞刑架,它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編號0001。 |
172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28 | 歐洲 | 歐羅巴洲,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歐洲東以烏拉山脈、烏拉河,東南以裡海、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歐洲嚴格來說在地質學上也不算是一個洲,只能算是為了地緣政治和文化而劃分的洲。歐洲並不是由海洋或其他自然邊界完全或幾乎完全與其他陸地隔離的相連的陸地。通常,根據政治、經濟、文化或實際考慮,歐洲的邊界線並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幾個不同“歐洲”的觀念。名稱.在古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一位腓尼基公主,她受到變成公牛的宙斯的引誘。一種說法認為她的名稱來自古希臘語語素“--”與“--”,因此其複合形式“--”可能有“寬廣的視野”或“遼闊的方位”之意。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使用“” 或“Europa”的音譯詞指代該大陸。在中文中,“歐洲”是“歐羅巴洲”一詞的縮寫,後者是由利瑪竇於自己翻譯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率先使用的。儘管在日語中片假名“--”正逐漸常用,在歐洲聯盟的“--”等詞彙中也保留了來自漢字的“--”也會用來指代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定義.163奧地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111保加利亞10賽普勒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4德國喬治亞希臘"格陵蘭 (丹)"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7哈薩克14拉脫維亞6立陶宛215馬耳他17512荷蘭挪威"斯瓦爾巴 (挪)"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新地島(俄)13斯洛伐克9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法羅群島 (丹)"8"亞""得""裡""亞""海""北冰洋""波羅的海""愛琴海""亞速海""巴倫支海""比斯開灣""黑海""裡海""凱爾特海""格陵蘭海""巴芬灣""加的斯灣""利古裡亞海""地中海""北大西洋""北海""挪威海""直布羅陀海峽"1 比利時2 盧森堡3 安道爾4 "直布羅陀 (英)"5 摩納哥6 列支敦斯登7 聖馬利諾8 梵蒂岡9 斯洛維尼亞10 克羅埃西亞11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2 蒙特內哥羅13 塞爾維亞14 "科索沃"15 北馬其頓16 阿爾巴尼亞17 摩爾多瓦地理.地形.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其餘歐洲地區除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沿海地區有大片的平原外,其餘多為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地交錯分佈的地形,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法國與西班牙、安道爾以庇里牛斯山山脈為界,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水文.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得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伏爾加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蝕湖使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氣候.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向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西部及南部屬溫帶氣候。整個歐洲不存在最熱月平均氣溫高於30攝氏度的酷暑區,亦不存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酷寒區,災害性天氣亦較其他各洲少。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的氣候是全球正偏差最大的區域,因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故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宜人居住,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東歐則屬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年溫差較西歐大,但仍較同緯度的東亞大陸小。南歐緊鄰地中海,夏乾冬雨,因為夏天副熱帶高壓壟罩,冬天西風吹拂。而北冰洋沿岸地區屬苔原氣候。歷史.遠古歷史.根據這兩、三百年的考古發掘,證實歐洲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公元前4000年-前26世紀,西歐的凱爾特人就出現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蹟。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公元前3世紀,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公元前27年,古羅馬興起,成立羅馬帝國,成為一個統治歐洲、西亞和北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亞平寧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公元1世紀後,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境內傳播開來。313年,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國教,取得在歐洲的統治地位。3世紀後期,羅馬帝國逐漸衰弱。376年,匈人擊敗東哥德王國,哥德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395年,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歐的日爾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4世紀,來自東方的匈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向西遷移。436年,西哥德人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帝國的東半部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最後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滅。中古史.中世紀時期,許多民族相繼建立王國,採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基督教教會遂逐漸成為社會上安定人心、救濟民眾的重要機構。修士的虔誠服務、默默行善及清高廉潔的形象,對傳布基督信仰助益甚多。8世紀,查理曼建立查理曼帝國。843年,即分裂。該帝國的東半部發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天主教教會在西歐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尤其是南歐和東歐遭受亞洲遊牧民族的多次入侵,比如阿拉伯人、馬扎爾人、阿瓦爾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近代史.14世紀開始,在西歐和南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透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非洲、美洲和亞洲。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16世紀,原來統治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的哈布斯堡王朝衰落,最終在三十年戰爭中喪失了歐洲霸主的地位。1667年到1763年,是新興的英國、法國、荷蘭三強鼎立,一共爆發六次戰爭:法國與西班牙——荷蘭的遺產戰爭。這些戰爭的最後結果:英國擊敗法國和荷蘭,奪取大片海外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崩潰,最終爆發震撼世界的法國大革命。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工業革命,隨即影響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義大利、德國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掠奪全世界的資源。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很大的創傷並喪失世界霸權。歐洲國家陸續喪失其殖民地統治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一批社會主義國家。1950年代開始,出現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產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到1990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重新回歸資本主義。現在,“歐洲”這個詞被更廣泛的用來作為歐洲聯盟的代名詞。現在歐盟有29個成員國,更多的一些成員身份談判正在或即將進行。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是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地區.聯合國的分割槽方法.政治.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雙首長制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一列俱全,諸如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保守主義、君主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左派與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注。歐洲一體化越來越成為歐洲發展的趨勢。歐洲許多國家的政黨之間組成各自的聯盟,例如歐洲人民黨、歐洲綠黨、歐洲自由民主改革黨、歐洲左派黨、歐洲民主黨、歐洲自由聯盟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現在的歐洲是世界最為關注的戰略重點,歐盟的發展加強歐洲一體化,現時歐盟更為一個超國家組織,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後,美歐爭奪歐洲主導權的鬥爭開始浮現出來。歐洲對於同性戀人士的政策在世界上也是最為寬容的。在全球二十多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中,歐洲就有十六個,分別是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島、丹麥、法國、盧森堡、愛爾蘭、芬蘭、英國、馬耳他、德國及奧地利。另外歐洲還有十多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他們是安道爾、捷克、斯洛維尼亞、瑞士、匈牙利、列支敦斯登、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愛沙尼亞、希臘、義大利、聖馬利諾。歐洲有37個國家立法禁止在就業、醫療等社會日常生活中基於對性傾向的歧視行為。此外,歐洲所有的國家規定兩個成年人之間自願的同性戀行為合法。經濟.資本主義最早從歐洲發展起來,其工業和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屬發達國家,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隨著歐盟的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1979年3月13日開始在歐洲共同體內部使用歐洲貨幣單位作為計價結算的一種貨幣單位。現在歐元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英鎊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景氣。在歐洲一些傳統產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產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佔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和旅遊業也很發達。人口.歐洲的人口約有7.28億人(2005年資料),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1%。其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洲的第一位。目前歐洲各國多面臨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問題,而推行各種政策以使人口正常成長。民族及語言.歐洲各民族主要是屬於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最為廣泛使用的有波羅的語族、羅曼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凱爾特語族以及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烏拉爾語系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爾泰語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家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家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只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家的人。歐洲人分屬多個不同的語族,其中有:關於歐盟成員國的語言使用,洲聯盟的語言。教育與文化.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民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或者至少是接受某種教育培訓。歐洲的義務教育大概從6、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5、16歲。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基礎教育的時間大概只持續四到五年,而在少數國家,卻需要七八年。基礎教育完成之後,學生所繼續接受教育的高一級的學校就有多種型別了,有繼續為高等學校預先培養人才的文理中學,還有一些技工學校。與此同時,在許多國家還有許多很有名望的高等專科學校和綜合性大學,接納那些已經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學生。在這種教育體制的促進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文盲率都很低。雕刻藝術建築、美術、文學以及音樂都是在歐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事物。許多城市,比如倫敦、巴黎、維也納、羅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為首都的同時,也被視作該國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許多城市還有很多重要的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設施。古代文化.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緊密。在文化方面,1950年創立以西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廣播電視機構為主的歐洲廣播聯盟。1957年8月21日創立的歐洲新聞社聯盟增進各國新聞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丹麥、義大利、瑞士8個國家共同經營的歐洲南天天文臺是位於南半球的大型綜合性天文臺,其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1973年由30多個國家建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促進歐洲各國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1975年5月30日由歐洲多個國家組成的音訊檔案是根據條目“歐洲”2005年12月19日的修訂版本錄製的,以普通話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更多有聲條目 |
173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39 | 法國國旗 | 法國國旗是一面從左至右藍、白、紅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法國人稱之為:簡介.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批准採用,以替換早先顏色較暗的三色旗版本。2020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未告知公眾的情況下,把國旗中的鈷藍色改回色澤更深的海軍藍,這一變動直到2021年11月才被新聞媒體發現。現在,除了在海軍中使用的三色旗是方形的外,其他場合使用的三色旗的長寬比都是2:3。長期以來,旗子中的三條色彩條紋不是嚴格相等的,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比是30:33:37,和早期法國革命時的巴黎市市旗的比例一致。這樣來劃分比例是有道理的。最初的法國國旗是按藍、白、紅三色同樣寬窄的尺寸做成的。後來發現,由於中間的白色較兩旁顏色明亮,使人眼產生一種錯覺,看上去總覺得兩旁的紅色帶沒有藍色帶-{}-寬。後來,為了克服這種錯覺,才把藍色條帶縮窄,把紅色條帶加寬,直到人眼看上去非常自然、勻稱,從而成為今天的比例。可是法國革命後於1853年5月17日左右,這面旗又被拿破崙三世下令改為相等寬度,但海軍軍旗沒有改動,繼續使用 30:33:37 比例的三色旗至今。歷代國旗.據說,三色旗的起源來自於1789年7月法國革命期間革命軍所戴的帽章。該帽章由革命軍總司令拉法葉侯爵。大多數的歷史學家和旗幟學家,包括法國的那些學家,同意現在這種最終的說法,雖然這傳說。最初,紅色在旗杆的一側,藍色在外側。後來為了避免與海軍的軍旗混同,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期間的1794年2月15日,旗杆一側被換成藍色,紅色被移到外側,並正式地被採用為法國的國旗,同年5月20日開始啟用。起初,它的採用並未受到廣泛歡迎,那時的海軍正繼續在君主政體的白色旗之下作戰,同時威脅要叛變。這種式樣的三色旗並不是最早出現的,舉例來說,1791年時的軍隊和1789年後的國衛隊就曾把它作為軍旗。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戰旗使用旗角是紅藍雙色菱形,中心繪有金fasces lictoriae的白色旗。垂直的旗子在1812年被軍隊採用了,以替換早先中央繪有白色十字架的紅藍兩色旗。1815年波旁王朝復闢後,三色旗被革命前使用過的王室的丁香花國王登上王位後,再一次指定三色旗為國旗,一直持續至今。1848年革命時期的旗子以在三色旗上繪有洛林紅十字為特色。它被支援新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政府的激進分子升起。 |
174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1 | 丹麥國旗 | 丹麥國旗,又稱為丹尼布洛,意思為「丹麥人的旗」或「紅色的旗」。丹麥的國旗是現今使用的國旗中最古老的,自1219年使用至今。丹麥國旗對北歐國家的北歐十字國旗設計起了重大影響。其他採取類似國旗設計的國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
174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3 | 日本國旗 | 日本國旗為一面白色長方形旗幟,旗幟中心為一個紅色圓形代表太陽。其正式名稱為日章旗稱之,中文地區常稱之為“太陽旗”。日本國旗也是該國名號“旭日之國”的體現。1999年8月13日,《國旗國歌法》公佈施行,將“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別正式定為日本的國旗及國歌,同時也調整了國旗製作的規格。儘管之前並沒有明確立法日本國旗為何,但與公眾及各類國際場合之間,日章旗就已是日本事實上的國旗。在1870年明治初期,時日本政府頒佈二項公文皆有涉及國旗設計之規範。明治三年2月27日第57號公告,日之丸正式作為日本商船的旗幟出航;而根據同年10月第651號公文更將該旗標為海軍軍用旗。在二戰後期,因日本的戰敗,該旗曾同帶有卐字的德國旗幟受盟軍嚴格之限制,期間日本的民船、商船一律使用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的代用旗;但後來該規定有所放寬。傳說日本是天照大神創造的,而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公元607年,日本聖德太子給中國隋煬帝的國書上,自稱是日出之國以來,日出符號成為倭國的象徵。公元701年這面旗幟就開始為文武天皇所使用,當時稱作“天皇旗”。在歐洲列強前往亞洲殖民以前,日本處在江戶幕府的鎖國時期,貿易往來較少,國家意識淡薄,因此與中國、朝鮮同樣未有制定國旗。直到幕末時期,歐洲列強和美國的軍艦前往日本列島,強行打開了日本的國門。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需要國旗進行識別,但是日本無旗可掛。1854年3月,《神奈川條約》簽署;同年7月,江戶幕府以老中阿部正弘之名釋出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日之丸旗。19世紀中葉開始,日章旗逐漸成為代表日本的旗幟,所有日本船隻懸掛著的就是這面旗幟。1870年,日章旗正式定為日本海軍旗幟,白色象徵神聖、和平、純潔及正義,紅色則象徵真摯、熱忱、活力和博愛。歷史.古時至中世紀.日之丸的明確起源至今仍然不詳,然自公元7世紀起,“旭日”於日本來説便有某種象徵意義至於日本官方正式認可這個説法的最早可追朔至公元607年,日本朝臣聖德太子代表天皇給與中國隋煬帝的國書上,就自稱是“日出之國”太陽的象徵含義與日本的皇室息息相關,因在日本神話,天皇係天照大神的直系後裔;日本人所信仰的傳統宗教是神道教崇拜世間萬物,並認為世間存在著“八百萬神”。而神道教也尊崇著太陽神,尤其在漁業及農業方面都會向上天祭祀以祈禱無風雨之災。在此傳統的基礎上,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就被認為是太陽女神。日本自彌生時代、古墳時代以來,內行花文鏡很常被用作與太陽相關祭祀等。此外,也有説法稱日本三神器之一的八尺鏡也曾被用作類似的祭祀與典禮。據稱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東徵期間曾行至浪速,而其皇兄彥五瀨命與當地部落領袖長髓彥爆發激戰,隨後戰死。神武天皇因此意識到,身為太陽之神的直系後裔的他不應面東進攻,而是在太陽光芒的庇佑下,往西方進攻。因此,神武天皇率領眾部族從紀伊半島的東往西向大和國推進,並與長髓彥的第二次戰鬥中取得勝利,進而完全征服整個近畿地區,建立大和政府。而首次以“太陽”這一形狀作為日本公家旗藍本的使用,被認為是自公元645年日本開始大化改新,作為太陽神後裔的天皇得以親政所起。據日本歷史載,第四十二代天皇文武天皇於702年的朝和儀式為迎接元旦而舉辦的慶典中,曾為裝飾準備舉行儀式的宮廷而掛起一面日像旗。傳言這就是最原始的日之丸,但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白底紅實圓。此外,也有另一種理論認為日之丸是受到源平合戰結果的影響;在平安時代,代表皇室及天皇本人的旗幟是錦之御旗,這同時也是日本朝廷的象徵物。該面旗幟底色是紅色,旗幟上繡有金色的太陽和銀色的月亮圖案。而當時在事實上統治日本並以平氏為代表武家政府則使用紅旗;與之對立的另一氏族——源氏則使用白旗作為象徵物。源氏於之後的合戰中勝出並建立幕府後,歷代徵夷大將軍均稱自己是源氏的繼承者,象徵國家統一的“白地赤丸圖”便被傳承下來。關於這點,可能有點類似英國玫瑰戰爭結束後,象徵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家合併後的都鐸玫瑰。在日本,紅白兩色被視為“喜慶的傳統顔色”。#重定向在公元12世紀的日本著名古典悲劇作品《平家物語》曾寫道,雖有諸多來自不同氏族的武士,但他們的私人扇上都會帶有太陽的圖畫。與日本國旗有關的傳説還有是日本僧人日蓮法師所作;傳言在元日戰爭時期,日蓮法師曾將一副日之丸旗贈與當時的幕府將軍惟康親王,並讓他帶著該面旗幟去戰鬥。最古老且可考證的一面日之丸旗現存放于山梨縣雲波寺中。這面旗幟傳言是由後冷泉天皇賜予源義光的。並在過去千年的時光裡,都被武田氏視為珍貴家寶。設計.色彩: |
174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7 | 西德 | 西德之俗稱。聯邦德國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冷戰開始時,歐洲被西方集團和東方集團瓜分。德國實際上被劃分為兩個國家和兩個特殊領土,即薩爾州和分裂的柏林。最初,西德聲稱對整個德國擁有專屬授權,將其確定為1871-1945年德意志帝國的唯一民主重組延續。西德西南部的三個州於1952年合併形成巴登-符騰堡州,薩爾蘭州於1957年加入西德。除了由此產生的十個州外,西柏林被認為是非官方的事實上的第十一州。雖然在法律上不屬於西德,但由於柏林在盟軍控制委員會的控制下,西柏林在政治上與西德結盟,並在其聯邦機構中直接或間接代表。1950 年代的經濟奇蹟奠定了德國今天佔據重要地位的基礎,當時西德從二戰造成的巨大破壞中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一直任職到1963年,他致力於與北約完全結盟而不是保持中立,並獲得了軍事聯盟的成員資格。阿登納也是發展成為當今歐盟的協議的支持者。 1975年G6成立時,對於西德是否會成為其成員,並沒有嚴肅的爭論。隨著以柏林牆的開放為標誌的東方集團瓦解,兩個領土都採取行動實現德國統一。東德於1990年投票決定解散並合併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它的五個戰後州與重新統一的柏林一起重組,結束了其特殊地位並形成了一個額外的土地。他們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聯邦共和國,將州總數從10個增加到16個,結束了德國的分裂。重新統一的德國是以前非正式地稱為西德的國家的直接延續,而不是一個新的國家,因為這個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自願加入的行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擴大到包括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另外六個州共和國。擴大後的聯邦共和國保留了西德的政治文化,並繼續其在國際組織中的現有成員資格,以及其西方外交政策與聯合國、北約、經合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等西方聯盟的聯絡。稱呼.西德官方認定的本國名稱只有一個,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政體。西德於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約,相對的,由蘇聯扶植、 德國統一社會黨主政的東德則加入了華沙公約組織,使得東西德間的交界成為兩大對壘陣營的最前線,冷戰的焦點。1957年,根據《薩爾條約》,原被法國託管的薩爾保護領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薩爾州。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東德領土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併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從此覆蓋德國全境,德國統一。1991年3月15日,四個佔領國正式放棄對其的佔領權。西德除了視為是一個分裂狀態下的獨立國家之外,因兩德統一的架構是由東德被併入西德,統一德國的所有制度與統一前的西德完全一致,所以西德也可被視為是當代德國的一段歷史時期。政治制度.有鑑於魏瑪共和國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的失敗教訓,同時避免總統制可能出現的獨裁,西德實行聯立制,政黨需取得5%議席才能進入議會。在西德大部分時期,議會只有四個政黨,分別為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德國社會民主黨及德國自由民主黨。德國綠黨在1980年代後才進入德國聯邦議院。聯邦德國沒有死刑,這點在其基本法第102條中展現。但刑法有關死刑部分則遲至1953年修為無期徒刑。有證據顯示,聯邦德國的廢死,最早來自右翼政黨的提案,原先目的並非是一般罪行的兇手,而是企圖阻礙盟軍對戰犯執行死刑;但實際上廢死並無影響戰犯的處決,也被認為無法對其法院有拘束力,所以相關處決則持續到1951年。詳情可見德國死刑制度一文。領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經濟.曾經被認為經濟會非常落後,但經濟一直勇猛發展。 |
174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49 | 世界語旗幟 | 世界語旗幟。根據國際世界語協會理事會推薦的尺寸比例應該為:旗幟寬比旗幟高比旁邊的白色正方形邊長應該是3:2:1。白色部分和包圍五角星的圓的半徑的比例應該為:10:3.5。一些世界語使用者認為這面傳統的旗幟對於一門國際語言來說太富民族主義色彩,所以很多組織已經不再推薦使用它了。很多人則繼續把它當成國際或超國家團結的標誌。雖然一些世界語者把所有人都把世界語作為第二語言當作“最後的勝利”而認為這面旗幟沒有使用的必要,但是有時世界語的旅行者仍會使用這面旗幟以方便和其他地方的世界語使用者見面。 |
175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51 | M | M, m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3個字母,在古典語言和現代語言中都發雙唇鼻子音。它起源於希臘的Μ, μ。閃族人起初用它來表述水。漢語拼音有一個 Unicode 未收的帶重音符的 m 用來表示「呣」的發音。在一些醫學檢驗報告中,參考值標示的M為男性的意思。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175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53 | 湄公河 | 湄公河是瀾滄江的下游河段、東南亞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下游河段與上游合稱瀾滄江-湄公河,幹流全長4180公里,是世界第十二長河流,亞洲第七長河流;瀾滄江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進入傣族地區後始稱湄公河並流出中國國界,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國和緬甸外,均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部分被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被稱為九龍江。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變化極大,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差。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航,本條目主要介紹下-{遊}-河段。名稱.儘管上游瀾滄江具有很多獨立的本地名稱,該河流自流入傣族地區成為湄公河。在緬甸語、高棉語、越南語和漢語中,借自傣語支的“湄公”兩音節則整體被處理成專名,配合各自語言對河流的通名構成在地名稱。此外,高棉語、越南語還有獨立產生的名稱——--“廣闊的大水”;--“九龍江”。儘管高棉語屬南亞語系,高棉語中除傣語藉詞“湄公”外並無帶有「--」語素的名稱;越南語名稱僅用於河口三角洲的九條分流。關於上游河段名稱,請滄江#名稱。河段.扎曲河源.瀾滄江的河源為扎曲,藏語的意思是「從山岩中流出的河」。扎曲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縣城以上流域被稱為雜曲河源區,其流域總面積10505平方公里,總長度199.3公里。河源區分三段,即「加果空桑貢瑪曲」、「扎那曲」和「扎曲」。加果空桑貢瑪曲.自河源至隴冒曲匯合口,河段長30.4公里,匯合口海拔4662米,河面寬約30米。扎那曲.隴冒曲匯合口以下至扎阿曲匯合口,長62公里,匯合口海拔4360米,河面寬約30米。扎阿曲.有「扎西氣娃湖」、「拉賽貢瑪」和「崗果日山」三個源頭,關於哪個是瀾滄江的真正源頭,目前尚無定論,有「崗果日山」說和「拉賽貢瑪」說。扎曲.扎阿曲匯合口至到雜多縣城,長106.9公里,匯合處河床海拔4055米,河面寬約100米。三角洲.湄公河下流及其9條叉道流入南海時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稱為湄公河三角洲,該河段被越南人稱為九龍江,是越南第一大平原,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口集中於此,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也是東南亞著名的產米區之一。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在近代稱為南圻,古時曾經被占城國和真臘國反覆爭奪,最終被越南佔領。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貢簽署《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友好條約》,首府是西貢,亦即是現時越南南部的重要城市胡志明市。湄公河自金邊以下分成兩支,在越南境內叫前江和後江,這兩江把三角洲分成三部分。後江以南部分為金甌半島,由於湄公河泥沙的淤積,半島每年向西南海邊延伸60-80米。半島西側海灘長滿了熱帶特有的紅樹林,內地多稻田和熱帶叢林。前江和後江之間是平坦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網。前江以北部分,西部為同塔梅平原,實際是沼澤區,雨季一片汪洋,水深3米以上,旱季也水深及膝,盛產蓮藕和浮稻。東部為同奈平原。流域面積.媄涳河-瀾滄江流域面積大約795000平方公里。水文與航運.湄公河的主要補給水源為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佔河流徑流量的一半以上,雪山融水佔約六分之一。湄公河的水流量在枯水期和泛濫期差異極大,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九至十月為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每秒7.57萬立方米。氾濫地區主要在湄公河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於有-{洞裡薩湖}-調節,減輕了氾濫程度。一月至二月為枯水期,最小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此外,湄公河上游一段河谷寬廣,水流平靜。沙灣拿吉瀑布」就在此段,寬約10公里,洪汛落差15米、枯水季落差24米。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湄公河航運並不發達,上下游航運不能直通:透過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的協調,湄公河幹流及其若干支流的通航條件也已得到改善,可望成為全線通航河流。支流.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較短小,長度均只有數百公里,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烏河、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及-{洞裡薩河}-。自出海口起至緬甸、中國邊界的主要支流如下:自緬甸、中國邊界至源頭的主要支流如下:湄公河最大支流是起源於泰國境內的蒙河,該河發源於泰國呵叻府,河流先向東北流,然後轉向東流,最後在空堅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長550km,流域面積15.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720立方米,其最大支流是錫河。湄公河另一條較大支流是-{洞裡薩河}-,該河發源於柬泰邊境,河流向東南流,最後在金邊注入湄公河。該河全長400km,流域面積8.4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960立方米,其上游有-{洞裡薩湖}-,在金邊附近分成前江與後江,目前-{洞裡薩湖}-和-{洞裡薩河}-可以通航。-{洞裡薩河}-的流向因季節而異。在汛期高峰,當湄公河水位高時,水經-{洞裡薩河}-流入湖中,湖面在此時從2,590平方公里的最大面積。在旱季,當洪水退去時,-{洞裡薩河}-逆向朝東南瀉入湄公河中。-{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主要的高產漁場。流域歷史.古代史.湄公河通航的困難,意味著當地居民難以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目前已知最早於公元前2100年,當地已有人類定居。泰國著名的班清 遺址,正是人類在湄公河流域有悠久定居歷史的最佳證明。考古發現,當時班清遺址的居民已進入鐵器時代早期。另一方面,位於現代越南安江省 的澳蓋遺址,是湄公河流域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據推斷,該遺址屬於在公元一世紀開始,在湄公河三角洲一帶盤踞的歷史古國——扶南國。經考古發掘,在當地發現從遙遠地方而來的古羅馬錢幣,可見當時扶南國的商業十分興盛。公元五世紀時,深受印度教——高棉文化影響的扶南國,被新興的真臘國取代。大約在公元九世紀期間,首都為吳哥的高棉帝國建立,不久便取代了真臘國,成為湄公河流域最後一個強大的國家。高棉帝國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縱貫高棉帝國統治期間,湄公河一直是高棉帝國對抗東南亞新興國家暹羅、占城及交阯的前線。高棉帝國一直企圖消除暹羅和交阯在湄公河沿岸的影響力。近代史.公元1540年,葡萄牙人安東尼奧·法裡亞成為第一個到逹湄公河的歐洲人。雖然當時很少歐洲人知道湄公河三角洲上游的情況,但一個由歐洲人在公元1563年繪製的地圖,仍然標示出湄公河流域的範圍。公元1641年,隸屬荷屬東印度公司,即現代寮國的首都。儘管較早前,西班牙及葡萄牙人已在湄公河流域進行探險貿易及傳教,但是普遍歐洲人對該地只有零星興趣,直至在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人企圖在當地建立殖民統治,才對湄公河上游進行大型及有系統性的探險活動。在歐洲人踏足中南半島之前,占城國與真臘國便一直爭奪湄公河下游的控制權,兩者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到公元1470年,黎聖宗黎灝南下御駕親徵,征服占城國為止。公元1623年,真臘國王與阮氏政權聯姻,真臘國王允許越南人在普利安哥地區建立城鎮,作為對阮氏政權的聘禮。這是自黎聖宗征服占城國以後,越南邊境再度向南擴張。後來阮氏政權經過二三代人對真臘國的戰爭,積極干涉真臘國王位繼承的內亂,以及華裔河仙鎮總兵鄚氏的協助,終於把湄公河三角洲納入版圖。不過,自從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1852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後,法國政府將擴張目光轉至海外。由於眼紅英國人在經營殖民地的成就,法國試圖在遠東的湄公河流域建立殖民地,在公元1861年,法國人佔領西貢。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貢簽署《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友好條約》和崑崙島給法國。兩年後的公元1863年,法國逼使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867年,法國再奪得昭篤 ,首府是西貢。在1874年3月15日簽訂的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政府正式承認法國對昭篤、河仙和永隆三省的割讓。為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試圖探索湄公河上游,以打通來往中國內地與交趾支那的「黃金水道」。公元1866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派出一支探險隊,名叫「湄公河探險隊」,考察湄公河流域及湄公河源頭。探險隊一行6人,隊長是歐內斯特·杜達爾·德·拉格雷中校,副隊長是安鄴大尉,都是海軍軍官。1866年6月5日,探險隊從交趾支那出發,沿湄公河北上,經柬埔寨,考察了剛發現不久的吳哥遺址,然後經泰國、寮國,於1867年10月進入中國雲南省,再由雲南到四川,考察長江流域,然後從漢口乘船到上海,1868年6月20日從上海乘船返回西貢。歷時兩年零半個月,行程8677.58多公里,其中5833.87公里是歐洲人此前從未涉足之地。。這次考察過程中,隊長德·拉格雷因在叢林中弄壞了鞋子,赤腳行走被水蛭咬傷,因傷口潰膿於1868年3月12日死在雲南東川,由副隊長安鄴繼續帶隊前行。安鄴返回巴黎後,寫了印度支那探險記的黑旗軍發生軍事衝突,導致中法越南戰爭的爆發。Garnier在1872年再次前往雲南,並打算從雲南進入西藏,但未獲成功。此後安鄴被派往河內,解決法國商人與越南當地百姓之間的衝突,但不幸於1873年12月21日在衝突中被打死。「湄公河探險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描繪不少當地風情、地貌的圖畫,可說是精細準確,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另一方面,探險隊考察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湄公河流域的歷史地理和當地人文風情,以及湄公河的水文氣象。他們沿途繪製了一系列極具軍事、科學價值的地圖,主要-{範圍}-包括印度支那三國,以及中國的雲南省。儘管上述的六人探險隊對湄公河流域的考察相當詳細,但卻沒有真正考察到湄公河的源頭,直到公元1900年,俄國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終於在一個高山隘上找到了湄公河的源頭。從公元1893年開始,法國沿著湄公河將勢力伸延至寮國,在二十世紀初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直到第一次越南戰爭後,法國才結束對湄公河流域的影響力。在第二次越南戰爭後,美國勢力退出湄公河流域,但由美國幕後支援的泰國,跟共產黨政權主政的越南、寮國等國,仍因意識形態的問題,阻礙了各方對湄公河的開發。水電開發與爭議.湄公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為475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據統計,湄公河大部分河段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其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為3700萬kW,年發電量為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寮國。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開發情況.中國在瀾滄江上游的扎曲規劃了果多水電站,在昌都以下的幹流則規劃了21個梯級水電站,其中西藏境內6級,雲南境內15級等。泰國在湄公河上建有。寮國、柬埔寨也有建壩的計劃。爭議.路透社於2020年4月報道引用水資源研究諮詢公司「Eyes on Earth」發表的一項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專案稱,湄公河下游在前一年出現50年一遇旱情,中國「在雨季時不讓水源流向下游」;又指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有11個堤壩,儲水逾 470 億立方米,限制會嚴重影響下游的生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此表示,令湄公河下游乾旱是中國的決定。中方對此回應稱“令下游乾旱”的說法不合理,2019年的蓄水是針對雲南省乾旱採取的措施。路透社同時指出該項研究著眼於從中國境內流出的水量,而忽略了下游的寮國2019年在湄公河干流上新建了兩座大壩。2017年由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聯合成立的湄公河委員會曾表示湄公河下游的乾旱並非上游水壩所致,而且在一些情況下還會有助於蓄豐補枯。險灘與瀑布.錦馬叻險灘.錦馬叻險灘是湄公河最長的險灘,位於湄公河從沙灣拿吉,其中險灘上段是一系列並排的石樑橫亙河中,綿延25公里,共有急流11處,下段有大片的成群岩礁阻塞河床,長達60公里,有急流4處,河水在岩石作用下被切成50-70米的曲折細流,汛期水深流急。在兩險灘之間是一段長約15公里的平緩水段,河寬約1.5公里。錦馬叻險灘以下的104公里,仍為石質河床,沿岸峽谷筆陡,水流湍急,至距巴色25公里處河道開始展寬,達200-3000米,水流逐漸平緩,河中有許多小島和沙嘴。該段落差從永珍至沙灣拿吉段為30米,從沙灣拿吉至巴色段為54.6米。孔瀑布.孔瀑布是湄公河的最大瀑布,也是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位於寮國南部邊境。寬10公里,洪汛落差15米,枯水落差24米。該地在雨季到來時,最寬的地方達14公里,是湄公河在寮國境內最寬的河段。旱季河水消退,這段「寬腰」會出現數以百計的小島及沙洲。如果把小渚、沙洲都算上,數量過千,當地人就把這個區域稱為「四千美島」。孔瀑布被河床岩礁分成兩半,西邊稱為松帕尼瀑布,東面稱為帕彭瀑布。松帕尼瀑布最高,枯水時完全斷流;帕彭瀑布枯水時落差18米。雨季洪汛流量為每秒4萬立方米。在法國殖民越南時期,孔瀑布一直被視為經湄公河往中國航運的主要障礙,法國殖民者曾多次嘗試打通孔瀑布上下游的航運,不過最終都失敗了。因此法國殖民地當局決定建造東德島窄軌鐵路,並由公元1893年開始營運,以協助運送湄公河上下游物資,不過該鐵路已在公元1940年停止營運。除此之外,孔瀑布亦是全球最大淡水魚——湄公巨鯰的棲息地。湄公巨鯰是鯰魚的一類,目前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動物。據資料記載,目前人類捕捉到最大的湄公巨鯰是在2008年捕獲,體長大約3米,重約293公斤。 |
178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0 | 底格里斯河 | 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億立方米,為西南亞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語源學.老虎河宗教中的底格里斯河.《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在創世記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依其希伯來名稱譯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及「伯拉大河」,也就是幼發拉底河。歷史的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
178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1 | 幼發拉底河 | 幼發拉底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被認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安納托利亞的山區,依賴雨雪補給;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下游在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歷史.幼發拉底河中下游從古代起即以灌溉著名,是古文化發祥地之一。聖經中的幼發拉底河.在《聖經》中幼發拉底河被稱為伯拉河的邊界之一。在當時,幼發拉底河並未與底格里斯河合流,而是直接流入波斯灣。後來由於河水帶來的沙泥把河床不斷填高,最終使兩河的河口不斷南移,最終合流在一起。根據《啟示錄》預言,幼發拉底河將會乾涸,為東方眾王預備道路。然而啟示錄的預言有時是以借代的名詞比喻,故不一定是指物理上的幼發拉底河。 |
178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784 | 國旗 |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國旗經常被政府機構懸掛,但通常也可被本國的公民使用。不同的國旗有著不同的樣式,包括不同的長寬比例,甚至不同的形狀。對於中國而言,近現代的“國旗”這一概念與國徽一樣同屬清朝中後期與歐美文化交流接軌後的舶來品。但是與國徽的設計與使用的不同之處在於,近代歷史的中國國旗從設計到實際使用的情況都非常混亂,甚至出現過誤用蘇聯國旗的現象。公用和私人建築物經常懸掛國旗。在某些國家,國旗在民用建築上只在幾個規定的國旗懸掛日懸掛。國旗通常分為陸上用旗和海上用旗兩種,各有三種類型,但大多數國家在這幾種型別上採用相同的設計。歷史.國旗作為國家政權的旗幟標誌,其該政權前身的政治實體旗幟標誌有關。這些政治實體的符號旗除軍旗外還可以追溯到政權前身的商會旗、黨旗、殖民地旗等旗幟上,它們在實際使用中會具有很多重性質的疊加,即政治實體的旗幟標誌在升格成為正式的國旗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的代表軍隊、政權的符號含義了。如沙俄、德意志帝國的國旗最早都是應用於海上貿易的“商旗”,而孫中山在廣州領導國民大革命時期所採用國旗也是反清革命的興中會旗幟。國旗起源於古代軍旗,作為戰場識別的標誌,希臘和羅馬的古籍中都有使用軍旗的記載,在歐洲中世紀時大量出現。當時歐洲的騎兵由於使用盔甲難以分辨敵軍,因此使用各自所屬紋章上盾徽的圖案作為軍旗,今日瑞士的州旗和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艦首旗仍採用紋章旗幟,大多數歐洲君主國家的國旗顏色也來自於紋徽色彩。在荷蘭革命期間,開始出現由簡單色條縫製的國旗,之後現代旗幟中簡化的幾何設計開始出現。海上旗幟也影響了國旗的產生。船旗在17世紀早期被設計出來,以便在海上識別船隻所屬的國家。早期的海上旗幟可能用於判斷風向。國旗設計的起源通常與戰爭和軍隊的旗幟有著緊密的關聯,甚至早期二者是共用的——因為一個新生政權往往面對著戰爭的壓力,此外軍事集團”便是一面源於 1219 年丹麥與愛沙尼亞戰爭中的旗幟。直到18世紀民族主義興起後才開始有在民間懸掛國旗的行為。例如英國國旗最初在17世紀作船旗使用,直到1908年才法定確立為國旗。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訂國旗是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開始的。原本沒有確立國旗的國家,如中國,也隨著與世界各國交流的增多而在19世紀末清朝晚期制定了第一面中國國旗;即黃龍旗。大多數歐洲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制定國旗,並且大多建立在先前軍事旗幟的基礎上。例如丹麥國旗在1854年正式採用,圖案源自1219年的設計。1889年確定的瑞士國旗源自中世紀時期的伯爾尼軍旗。近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史中的旗幟史也很具有代表性: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後中共的旗幟設計經歷了無旗幟、軍旗設計為實質“國旗”、正式的國旗設計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制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前和抗美援朝時期,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國旗,勸止懸掛蘇聯國旗。無論國旗的概念如何變化,但它的本質一直都沒有變化——即為辨別身份的“符號旗”,其符號背後所代表的身份、政治、軍事等含義皆是人們在實踐中根據用途和溝通而探索的使用方式。正因國旗的本質上是以旗幟的形式展現一個政權的識別符號,所以有時候能夠代表政權的“符號旗”往往不止一面,在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相互替代,這也就造成了一些國家或者政權在實際使用中以其他旗幟替代國旗使用。分類.陸上用旗.在陸地上,通常分為民用旗三種。政府用旗通常限制用於政府機關,而民用旗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軍用旗通常被陸海空三軍所使用。大多數國家三種陸上旗完全相同。而一些國家,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政府用旗和民用旗不盡相同。民用旗通常是簡化後的政府用旗,例如去掉國徽等。一些國家採用和國旗圖案不同的旗幟作為軍旗。在北歐國旗的燕尾版本經常作為軍旗和船旗,也有時用作國家元首旗幟。菲律賓沒有指定單獨的軍旗,法律上規定國旗在戰爭狀態懸掛時將紅色置於上方,而不是平時的藍色在上方。海上用旗.船隻上使用以辨別所屬國籍的旗幟名為船旗。和陸地上類似的是,船旗也具有三種類型:民船旗。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船旗和國旗完全相同。然而另外一些國家,例如英國和日本使用特別的旗幟作為船旗。大多數國家沒有更為具體的船旗,但英國例外。紅船旗作為民用旗,白船旗作為海軍旗,藍船旗為政府所屬非軍用船隻使用。對於軍艦而言,另需懸掛艦首旗,通常與國旗圖案相關。設計.相似性.另有一些國家的國旗相似度較高:摩納哥國旗和印尼國旗僅在比例上和紅色用色上略有不同,荷蘭國旗和盧森堡國旗僅在比例上和藍、紅色用色上不同。羅馬尼亞國旗和查德國旗僅在藍色的深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有一些國家的國旗有類似的制式和圖案設計,但相似度有所差異,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皆為由五角星及紅色旗幟底面組成;僅星星數量不同,而肯亞和南蘇丹國旗在色彩上也有一定相似性。樣式.以下是常見的旗幟設計樣式及旗幟示例:特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之國旗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為目前全世界唯一非矩形的國旗,亦是唯一縱幅大於橫幅的國旗。使用.規則.懸掛國旗有很多規則,大多數國家透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升掛國旗的辦法。各國有不同的規定,但一般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豎直懸掛.大多數國旗豎直懸掛時只是將旗杆水平放置,但部分國家的國旗在豎直懸掛時有相應的規定。通常是旋轉國旗上的國徽、文字等元素。一些國家制定了豎直懸掛時的規則:加拿大、捷克、希臘、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美國注:"斜體"代表該政體未被普遍承認為國家,刪除線代表該旗幟已作廢,方框代表該政體已不存在,紅色是因為該政體被非戰爭統一,藍色為政府組織。一些國家有另外的豎直版設計:奧地利、德國、匈牙利、墨西哥、波蘭、斯洛伐克、柬埔寨、多明尼加、列支敦斯登、朝鮮、黑山。 |
180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0 | D | D, d是拉丁字母中的第4個字母。閃族語的--可能是 從魚或門的縮圖中發展而來的。* 留意以上3個字母,大寫的形狀完全一樣,僅小寫有分別。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180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1 | A | A/a是拉丁字母的首字母,拉丁語中有低母音/aː/音值的希臘字母--。 其英文名為“a”,讀音為,複數為“aes”#重定向 。這一字母的形狀與其希臘字母alpha相似。其大寫體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大寫形式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小寫形式有兩種形式:雙層a和單層ɑ。單層A通常於手寫體及其衍生字型中使用,特別是供兒童閱讀的字型和斜體。“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不定冠詞。歷史.“A”的最早祖先是第一個腓尼基字母aleph。另外,aleph的祖先可能是受聖書體影響的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中牛頭的象形符號,其形狀為延伸出兩個角的三角形頭部。當古希臘人使用字母系統時,他們沒有用一個字母表示聲門塞音。聲門塞音在腓尼基語和其他閃米特語族下屬語言中用字母aleph表示, 這一子音是這個字母在腓尼基的發音的第一個音位。古希臘人因此用自己版本的這一符號表示母音/a/,並用類似的名稱alpha稱呼之。在公元前八世紀希臘黑暗時代後的最早希臘銘文中,這一字母側靠在一邊, 但在之後的希臘字母中,其通常類似於現代大寫字母,但許多地方字母有一條腿被縮短或交叉線傾斜一定角度的區別。伊特魯里亞人把希臘字母帶到了他們在義大利半島的文明中並把這一字母無差別的保留了下來。羅馬人後來用伊特拉斯坎字母書寫拉丁語,由此產生的字母被儲存在用於書寫包括英語的許多語言的拉丁字母中。印刷變體.從羅馬時代起,字母“A”就存在多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碑體或玉石體,用於在石頭及其他“永久”介質上題刻。另外也存在一種被用於日常或功利寫作、在易腐爛表面寫就的手寫體。因這類表面的“易腐”性質,該字型例項少於碑體,但仍有不同型別的手寫體例項留存,例如大寫手寫體、小寫手寫體以及小寫行書體。也存在介於手寫體和碑體之間的變體也存在。其已知變體包括早期半安色爾體、安色爾體和晚期半安色爾體。羅馬帝國末期,小寫手寫體的幾種變體在西歐有所發展。其中包括義大利的小寫行書,法國的,西班牙的和大不列顛的、盎格魯-愛爾蘭半安色爾體與大寫盎格魯—撒克遜體。到9世紀,與現在的字型相似的卡洛林體出現。它是書籍製作中主要使用的字型,與現代字型極為相似。這一字型是綜合之前的字型產生的。於15世紀,義大利形成目前已知的兩種變體。此些變體,亦即義大利體和羅馬體,均衍生自卡洛林體。a的義大利體形式,亦即"書寫體a,"在大部分筆跡中出現;它由一個圓圈及右側的一條豎線構成,寫作“ɑ”。它於五世紀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並且類似於中世紀愛爾蘭和英國作家手中的希臘字母Τ。a的羅馬形式被用於大部分印刷物中;它由一個小環和上面的弧構成,寫作“a”。這兩種字型都源於大寫體。如圖所示,希臘人在筆跡中把安色爾體的字母“a”左腿和水平線連線成一個環是常見的。在一些例子中,右腿的襯線被髮展為一個圓弧,形成了印刷體;但在另一些例子中,這一襯線脫落,形成了現代手寫體。平面設計師把"義大利"體和"羅馬"體a分別稱為“單層a”和“雙層a”。義大利體通常被用於區別文字的兩個部分在書寫系統中的使用.英語.在古英語中,a代表/æ/在古英語中則由æ表示。而在現代英語正寫法中,字母#重定向 至少代表七個不同母音:二合字母#重定向 在英語本地單詞中不存在,但其可以在一些源於外語的單詞中找到,例如"Aaron"和"aardvark"。但#重定向 出現在許多有自身讀音的常見二合字母中,特別是#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和#重定向 。其他語言.在大部分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重定向 表示開不圓唇母音,如/e/.其他系統.在語言學和音素符號中:其他用法.代數中,字母"a"及字母表中的各個其他字母通常被用於表示變數,它們在不同數學領域擁有不同的傳統意義。此外,勒內·笛卡爾在1637年“創造了用x、y、z表示未知數,a、b、c表示已知數的約定”,它通常會,特別是會在初等代數中會被遵循。在幾何學中,A、B、C等大寫字母通常用於表示線段、直線、射線等。大寫字母A通常也會是表示三角形中一個角的字母之一,而小寫字母a則會被用於表示與角A相對的一邊。“A”通常被用於表示有更好質量的某物或更高地位的某人:A-、A或A+是教師可以分配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的最佳成績,“A級”是對於清潔餐廳的評級,一流名人在英語中被稱為" celebrities",等等等等。這種聯絡可以作為一個動機起到效應,因為接觸字母A已被發現與接觸其他字母相比更能提高績效。“A”被用作某些詞的字首,以表示“非”或“無”,例如在asymmetry中。“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用於名詞短語之前的不定冠詞。字母A也被用於表示尺寸,如窄鞋型的鞋碼尺寸或胸罩中的小罩杯尺寸。在演繹法中,字母A表作形如“甲均是乙”的全肯定命題。字母I、E和O表形如“一些甲是乙”的部分肯定,以及一些形如“一些甲非乙”的部分否定命題。以上可能來自拉丁動詞affirmo。這種用法可溯至13世紀,雖然一些學者認為希臘邏輯學家。在十二小時制,a可代替午前,用於表示上午的時間段。在十六進位制計數中的數字10相對應的數字。碼位.下方為各種系統中字母A的碼位。1 也適用於基於ASCII的編碼,例如DOS、Windows、ISO-8859及Macintosh家族編碼。 |
180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2 | G | G, g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7個字母。字母G是由羅馬人發明的,因為他們覺得共用一個字母C對於表達清音/k/和濁音/g/來說並不足夠。此後,G取代了原來的字母Z來表達濁音/g/。就如同發音/k/的發展那樣,/g/也發展成上顎音以及軟顎音的變體。因此,如今G在羅曼語族的語言和英語之中有不同的發音。發音問題.字母G在臺灣普遍被誤讀作「居」,此現象自何時開始已無從稽考。參看. |
180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3 | V | V, v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22個字母。就像F那樣,在希臘語中,--。漢語拼音.由於英語不存在「ü」這個字母,所以大部份漢語拼音輸入法以「v」代替「ü」進行鍵入。這也導致翻譯人名時帶「ü」的名字被寫成「v」,如「呂」寫作了「Lv」;另外也存在寫成「Lu」的情況,與「陸」混淆。為解決這一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2012年5月15日新發的電子護照起,對姓名中的「ü」改寫成「yu」,如「呂」寫成「Lyu」,「女」寫成「Nyu」。參看.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180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6 | 恆河 | 恆河(,,烏爾都語:--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國。恆河全長2,525公里,流域面積91萬平方公里,達印度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 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有超過4億人口生活於此,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390人以上。恆河干流始於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在德沃普拉耶格的交匯。它橫越北印度平原下游的賈木納河匯合,最終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格納河,並在入海區域形成恆河三角洲。恆河對生活於其流域中的數百萬居民至關重要,他們依賴恆河獲取生活必需。過去許多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連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爾斯希達巴德、蒙格埃爾、巴哈拉姆普爾、加爾各答等。恆河中生活著大約140種魚類,90種兩棲動物,以及一些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例如極危物種恆河鱷和恆河豚。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恆河女神」的神祇。如今,恆河被,對其流域內的人類與動物的生存造成了嚴峻威脅。在瓦拉納西河段測得的水中水平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印度政府曾發起「」,但由於貪汙、技術不足、缺乏良好環境計畫、印度傳統信仰及缺乏宗教上的有利支援等因素,至今仍遭受重大挫敗。詞源.恆河的梵語-{}-和英語的come是同源詞,其本意就是速流、速去之河流,因含有速去速來、永無斷流的含義,漢地通譯為恆河,意為“恆久之河”。唐代玄奘法師譯名定為“殑伽河”。此外還存在“弶伽河”、“恆伽河”等譯名。河道.恆河前段始於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德沃普拉耶格的交匯。印度教認為帕吉勒提河是恆河的源頭,但水文學指出恆河的真正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因為它的長度更長。 阿勒格嫩達河源自楠達德維山、卡美特山、等處的冰川融雪。帕吉勒提河源於海拔5,356米的根戈德里冰川,印度教傳說溼婆居住於此;位於山腳的靈脩聖地距離此處僅5千米。雖然恆河河源還包括許多小溪流,但只有其中最長的六條河流及五個合流點被尊為聖地。六條河流分別為阿勒格嫩達河、道里根加河、南達肯尼河、品達爾河、曼達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五個合流點統稱為潘奇普拉耶格,皆位於阿勒格嫩達河上。從上游至下游,五個合流點分別是該河與道里根加河合流的毗濕奴普拉耶格、與南達肯尼河合流的南德普拉耶格、與品達爾河合流的卡爾恩普拉耶格、與曼達基尼河合流的魯德拉普拉耶格以及與帕吉勒提河合流的德沃普拉耶格。流經喜馬拉雅山區峽谷約250公里的狹窄河段後,恆河於瑞詩凱詩結束峽谷河段,在聖地赫爾德瓦爾附近進入恆河平原。 赫爾德瓦爾建有水壩將部分河水匯入恆河運河,用於灌溉北方邦的區。赫爾德瓦爾上游河段大致向西南流,下游則向東南流。恆河接著流經約900公里的曲折河段,經過卡瑙傑、法魯卡巴德和坎普爾等城市。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匯入,注入恆河的平均流量為500 m3/s。 恆河在阿拉哈巴德附近與長達1444公里的亞穆納河交匯,該合流點是印度教中的一個聖地。在此合流點,亞穆納河的流量較恆河更大,平均為2,948 m3/s,約佔匯流後總流量的58.5%。恆河繼續往東,與400公里長的塔穆薩河合流,塔穆薩河源自,平均流量為187 m3/s。然後恆河繼續與600公里長的戈默蒂河合流,戈默蒂河源自喜馬拉雅南麓,平均流量234 m3/s。隨後恆河與加格拉河合流,加格拉河是恆河的最大支流,長1,156公里,始於喜馬拉雅南麓西藏地區,流經尼泊爾,再至印度,平均流量2,991 m3/s。與加格拉河交匯後,恆河繼續與松河合流,松河長度784公里,平均流量1008 m3/s。然後恆河與814公里長的甘達基河、729公里長的戈西河合流,它們的流量分別為1,654 m3/s 和 2,166 m3/s。就水流量而言,戈西河是位於加格拉河和亞穆納河之後的恆河第三大支流,它與恆河的交匯點位於比哈爾邦。從安拉阿巴德至馬爾達之間,恆河流經的城市包括:丘納爾、米爾扎布林、瓦拉納西、加齊普爾、阿拉、巴特那、恰普拉、哈吉普爾、莫卡梅、貝古薩賴、蒙格埃爾、薩希布根傑、拉傑馬哈爾、巴加爾布林、巴利亞、布克薩爾、、蘇爾唐甘傑、。恆河從巴加爾布林開始轉向東南方。從法拉卡開始,恆河出現岔流,水流量開始損耗。第一條岔流是408公里長的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該河隨後發展成了胡格利河。在印度-孟加拉國邊界,法拉卡堰控制了恆河的流量,它將一些河水轉移至與胡格利河相連的支流運河,以降低胡格利河的淤泥含量。胡格利河始於帕吉勒提河與在卡特瓦的交匯,同時也接受了許多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是625公里長,流域面積25,820 km2的達摩達河。 在馬爾達至孟加拉灣之間,胡格利河流經了穆爾斯希達巴德、納巴德維普、加爾各答和豪拉,最終在附近匯入孟加拉灣。進入孟加拉國後,恆河主要分流被稱為博多河。博多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最大岔流賈木納河交匯,隨後又與梅克納河合流,後續河段被稱為,並最終匯入孟加拉灣。恆河在其入海口形成了1,430×3,000公里的孟加拉扇,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深海扇,其中埋藏了全球10-20%的有機碳。恆河三角洲主要由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攜帶的泥沙組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積達64,000 km2, 橫跨孟加拉灣400公里。世界上只有亞馬遜河和剛果河的平均水流量大於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的總和平均流量。 如果論總流量,那麼只有亞馬遜河略勝一籌。主要支流.以下由恆河河口至源頭依序列出兩側主要支流:地質.印度次大陸位於印度-澳洲板塊中的次板塊印度板塊最北部。 它始於7500萬年前南方超大陸岡瓦那大陸的分裂,分裂出的陸地向東北方漂移,該地質作用持續了5000萬年,並由此形成了印度洋。 印度次大陸最終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並隱沒至歐亞板塊之下,由此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在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時,其南麓曾存在大量因結構性下沉而出現的槽地質構造,後來隨著印度河及恆河的沖積作用而逐漸被填滿,最終形成現今的印度平原。 印度平原在地質上被認為是前淵或前前陸盆地。水文狀況.恆河左側主要支流是戈默蒂河、加格拉河、甘達基河和戈西河,右側主要支流是亞穆納河、松河、達摩達河和蓬蓬河。恆河的水文狀況十分複雜,尤其是在恆河三角洲區域,因此對該河的長度、及流域面積的測量值各有不同。河流長度.恆河這一名稱所指代的河流始於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帕吉勒提河與阿勒格嫩達河的交匯,終於印度與孟加拉國邊境附近該河流的首個分岔。一般而言,恆河長度被認為略長於2,600公里,不同觀點認為是2,601公里,2,525公里或2,650公里。 這些觀點一般將帕吉勒提河源頭作為恆河的起源,也即以位於的根戈德里冰川為起點,以梅格納河在孟加拉灣的入海河口為終點。 有時人們也將赫爾德瓦爾作為恆河的起點,因為此處源自喜馬拉雅的融水傾瀉進入恆河平原。有時人們將胡格利河,而非梅格納河作為恆河的延伸,因為胡格利河長於梅格納河,於是恆河的總長度。 還有時恆河長度被認為是2,304公里,計算長度始於帕吉勒提河源頭,終於印度-孟加拉國邊境。流域面積.與恆河長度類似,關於恆河流域面積也有不同的說法。恆河流域涵蓋了4個國家:印度、尼泊爾、中國和孟加拉國,印度11個邦:喜馬偕爾邦、北安查爾邦、恰蒂斯加爾邦、中央邦、旁遮普邦、賈坎德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西孟加拉邦以及德里直轄區。 恆河流域包括恆河三角洲,但不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流域,流域總面積約1,080,000 km2,其中861,000 km2 位於印度延伸到了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和中國。恆河流域的北端延伸到了喜馬拉雅山脈和,南至溫迪亞山脈北坡,西至阿拉瓦利嶺東側,東至及孫德爾本斯三角洲。恆河水流量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在喜馬拉雅山脈內,恆河流域綿延近1,200公里,西以亞穆納河-薩特萊傑河至西姆拉山脊作為與印度河流域的邊界,東部順著錫金邦與尼泊爾邊境的作為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邊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位於恆河流域內。 其它位於恆河流域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山還有:干城章嘉峰、 洛子峰、 馬卡魯峰、卓奧友峰、 道拉吉里峰 、馬納斯盧峰、 安納布林納峰和希夏邦馬峰。 恆河於喜馬拉雅山脈流域部分包括喜馬偕爾邦東南部、北安查爾邦全境、尼泊爾全境、西孟加拉邦西北部。水流量.根據源頭定義不同,對恆河的水流量也有不同的測量值。很多時候,人們以梅格納河入海口的水流量指代恆河水流量,在這種定義中,恆河水流量包含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的總和,年度平均水流量為38,000 m3/s或42,470 m3/s。 但也有將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流量分開計算的案例,在這種情況下,恆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16,650 m3/s,布拉馬普特拉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19,820 m3/s,梅格納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5,100 m3/s。恆河的最大峰值流量是在孟加拉國測得的,超過70,000m3/s。 最低流量也於1997年在同一地點測得,僅為180 m3/s。水文週期.法拉卡測站於1949年至1973年間所測得的月平均流量。恆河流域的水文週期取決於西南季風的活動,大約有84%的降水發生在6月至9月之間。因此,恆河的呈現出高度季節性。根據的測量資料,乾旱季節與季風時期的恆河水流量比率大致為1:6。這種季節性變化是該區域許多土地與水資源問題的根源, 它甚至可在同一年內造成乾旱與水澇。這些問題在孟加拉國尤為顯著,該國時常在旱季受乾旱困擾,在季風時節受洪水侵襲。河道變化.在恆河三角洲,數條河流匯聚到了一起,併為多條。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有多條分岔河道,而其中較大的河道又與其它大型河道合併,一同匯入孟加拉灣。這些河道不是固定不變的,隨時間發展,河道形態會發生變化,有時這種變化會顯著改變河道的分佈。12世紀之前,恆河的主幹是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當時的博多河仍只是一條小型河道。當時這條主幹道至入海口之間的河段不是今天的胡格利河,而是另一條被稱為 Adi Ganga 的河流。12-16世紀間,博多河與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的差距逐漸縮小。16世紀後,博多河逐漸成為了恆河的後續主要河段。 廣泛認為,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衰微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淤泥堵塞,這使得恆河主幹道的水流轉向了東南方的博多河。至18世紀,博多河已經成為了恆河的主要分流。 轉向博多河後,恆河與梅格納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交匯,隨後在孟加拉灣入海。恆河目前與梅格納河的交匯處大約形成於150年前。同樣在18世紀,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下游河道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它與恆河的關係。1787年,恆河-博多河的支流提斯塔河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洪災,它迫使提斯塔河向東改道並匯入布拉馬普特拉河,而後令布拉馬普特拉河向南改道,並創造出一條新的河道。這條新的河道被稱為賈木納河,它向南匯入恆河-博多河。歷史上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更加靠東,流經邁門辛市並匯入梅格納河。如今這條河道規模小了許多,但仍保留布拉馬普特拉這個名字,人們有時將它稱為老布拉馬普特拉河。 老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梅格納河的交匯處位於,該處被印度教徒視為一個聖地。就在交匯處附近。歷史.最早提到恆河的歐洲旅行者是古希臘的麥加斯梯尼,他在作品《印度史》中寫道:“印度也有許多寬廣的河流,它們源於北方邊境的高山,穿過平坦的陸地,其中有不少河流相交匯聚,併入恆河。恆河源頭寬30,自北向南流動,入海之處即戰象國度的東部邊境。”(Diodorus II.37)1951年印度表達了建造法拉卡堰的意願,因此而與鄰國東巴基斯坦產生了。攔河堰於1975年建成,最初目的是從恆河水流量分配 1,100 m3/s 給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以恢復的通航能力。在最乾旱的時期,恆河水流量約為1400-1600 m3/s ,也就是說此時流往東巴基斯坦的河水只剩下280-420 m3/s。 東巴基斯坦對此表示不滿,該爭端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1996年印度與孟加拉國簽署了一項為期30年的條約。該條約十分複雜,簡而言之,條約規定當恆河水流量小於2,000 m3/s時,印度與孟加拉國將各自配得50%水源,具體方式是每方在10天週期裡交替獲取1,000 m3/s的河水流量。然而,條約簽署後僅一年,法拉卡堰的水位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無法完成條約中規定的水源分配措施。1997年,流入孟加拉國的恆河水流量最低僅有180 m3/s。雖然在隨後幾年裡,旱季水流量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但雙方也在探討其它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方案是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西部的龐沙烏帕齊拉再建一個攔河堰,這個新的攔河堰可以幫助孟加拉國更好的利用分配到的恆河水資源。文化影響.許多印度人出於信仰認為恆河發源於西藏的聖湖瑪旁雍錯,印度人稱之為瑪納斯湖。很多虔誠的教徒會往恆河朝聖,並於河中浸浴及在河岸冥想。是故由於上述難以收斂的傳統習慣,恆河的環境至今依然極度骯髒,經常是恆河裡沐浴聖水者不遠處就有漂流的浮屍經過,人們安之若素。數個印度教聖地都位於恆河沿岸,包括赫爾德瓦爾及瓦拉納西。神性化身.恆河是印度教中的神聖河流。印度教徒在其中沐浴,他們捧起河水,然後讓其落回恆河,以此祭祀祖先與神靈;他們把玫瑰花瓣放在裝著油的小盤子上,用燈芯點燃,讓其漂浮於恆河水面。 回家前,他們會收集一些恆河水,以供後續儀式中使用;它們將採集的河水稱為“Ganga Jal”,也即“恆河之水”。恆河是所有印度教神話中聖水的化身。 人們有時會把如恆河一般神聖的河流稱為當地的恆河。 例如位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哥達瓦里河就被稱為“南方恆河”或“達克辛恆河”,據信它在聖人喬達摩引領下穿越印度中部。 恆河作為一切印度教儀式的用水因此它也存在於一切聖水之中。 此外,印度教徒堅信在恆河水中的沐浴能夠清除一切罪孽,沐浴活動在根戈德里、赫爾德瓦爾、、安拉阿巴德、瓦拉納西等地十分流行。 恆河的象徵性與宗教意義是印度教徒,甚至也是印度教懷疑者們的少數共識之一。 印度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也是一位印度教徒,他曾要求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 在遺囑中,尼赫魯寫道:“恆河是印度的河流,受其子民敬愛,她的種族記憶,她的希望與畏懼,她的勝利歌謠,她的恥辱與榮耀,一切都交織在一起。事物流變,而恆河作為印度這個古老文明的象徵,將永恆流淌在這片土地之上。”恆河降落.印度教節日 karunasiri 在每年五月末或六月初,目的是慶祝恆河自天穹降落世間。 該節日的慶祝日被稱為“Ganga Dashahara”,在印度教曆法中位於後十日,或洗脫十世罪孽。 那些無法來到恆河的人也可就近在當地河流中沐浴,人們認為對於真正的信徒而言,任何河流都可視如恆河。karunasiri 是印度教的一個古老主題,對此流傳有許多不同的傳說。 根據《吠陀》記載,掌管的因陀羅殺死了巨蛇弗慄多,從而釋放出被其堵住的甘露蘇摩,神聖的蘇摩落入大地,滋養萬物。根據毘溼奴派的說法,恆河於天國中的源頭是一條被稱為 Vishnupadi 的河流,也即梵語“自毗溼奴腳下”。 在毗溼奴的化身筏摩那完成三步跨走——跨過大地、天空與天國後,他在天穹跺腳,天上裂出一個洞,釋出彼時仍盤旋在宇宙巨蛋周圍 Vishnupadi 河。 河水從天穹湧入因陀羅掌管的天國,由毗溼奴的崇拜者所接收,德魯瓦如今已化為天空中的極星。 而後,河水穿過天空,形成銀河,併到達月亮處。 然後河水降入梵天的領域,梵天居住在須彌山頂,此山向外延伸出世間的所有陸地。 隨後神水落下形成帕吉勒提河,河流進入其中一塊被稱為“巴拉特”的陸地,也即印度,形成恆河。不過,在印度教的主要神靈中,溼婆才是最廣泛出現在恆河降落故事主題中的人物。 這些故事在《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中都有敘述,故事緣起於仙人迦毘羅的專注冥思被的六萬個兒子打斷,於是迦毘羅怪罪他們,憤怒的注視使他們全數化為灰燼,並將其送至冥界。只有彼時仍於天國流動的恆河之水才可將他們從冥界中拯救。於是,六萬之子後代之一為了拯救自己的先祖,作出了嚴格的懺悔,並最終成功得到將恆河之水引下凡間的獎賞。然而,恆河的降落會為天地帶來了巨大沖擊,跋吉羅陀王來到溼婆住處岡仁波齊峰,說服溼婆用纏結的髮束接收從天而降的恆河水。最終,恆河水落在溼婆發上,而後引入喜馬拉雅山脈。接著,恆河在跋吉羅陀王的引導下流經赫爾德瓦爾,穿過平原,在安拉阿巴德與亞穆納河匯合,然後流過瓦拉納西,最終在恆河三角洲匯入海洋。入海後,恆河水沉入冥界,拯救了的六萬個兒子。 為紀念跋吉羅陀王在恆河降落中的貢獻,恆河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源頭之一被稱為帕吉勒提河。救贖死者.既然恆河被認為是從天國落入世間,於是也有人認為他們可以經由恆河通往天國。 根據印度教傳統中的 Triloka-patha-gamini交匯。 因此,在印度教為死者進行的儀式上,人們會講述恆河降生的故事,在中也會使用恆河水。 在所有恆河讚美詩中,最出名的是那些寄寓在恆河水環繞下安息的詩歌,例如下面這首《Gangashtakam》:母親啊!...綴滿項鍊的世界!通往天國的大門!我懇求在你的岸邊,脫離我的身體。我將飲用甘露,沉浮在浪花之中,我會銘記你的名字,永恆凝視於你。在恆河途徑的所有墓葬之地參加儀式。此外,印度教還為死者進行 pinda pradana 儀式,在儀式中人們將點綴有芝麻粒的飯糰丟入恆河,並誦讀死者後人的名字。 據儀式背景所言,飯糰上每一顆芝麻都能為死者的親屬求得千年救贖。 恆河在死後祭祀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摩訶婆羅多》有一頌的傳奇故事:婆希加是一個貪得無厭的惡人,在森林中被老虎咬死。然後他的靈魂到死神閻摩面前接受審判,鑑於婆希加從未行善,他的靈魂被遣往。可就在這時,有隻禿鷹叼起了他留在世間的屍骨,並意外將其丟入了恆河。因為這個事件,就在婆希加去地獄的路上,一列天車出現,將他送往天國。淨化汙穢.印度教徒認為恆河水是純淨的,並且具有淨化汙穢的能力。 儘管科學研究顯示恆河水汙染嚴重,但它仍被廣泛用於各種宗教儀式,並被認為是純淨的象徵。 人們認為恆河水可將無序復歸為有序。 在印度教文化中,流動的河水寓示了淨化的能力,因為河水不斷吸收,並帶走汙濁。 恆河上游河段被認為有最強的淨化能力,因為那裡水流更湍急,沐浴者需事先綁上錨鏈,以免被水沖走。 被恆河洗淨的不止是可見的汙垢,也可以是象徵性的汙穢;沐浴時,恆河水帶走人的罪孽,洗脫的不僅是當前,也是一生的罪孽。17世紀詩人曾作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恆河讚美詩《Ganga Lahiri》。傳說賈格納塔因與一名穆斯林婦女有染而被趕出印度教婆羅門種姓。徒勞的抗爭後,賈格納塔來到恆河邊,恆河是無望者的希望,是流浪者的安息居所。賈格納塔和愛人一起,坐在瓦拉納西班幹加的階梯頂端。他讀著詩,恆河水逐漸上漲,沒過一級級臺階,最後攜這對戀人捲入恆河。 “我走向你,像孩子奔向母親”,《Ganga Lahiri》如是寫道,我走向你,像孤兒期待憐憫。我走向你,像流浪者尋求落腳之地。我意志消沉,你振奮我信心。我身體殘缺,你治癒我頑疾。我向你走來,帶著乾渴的心,你是美酒的海洋。我願把自己獻於你。恆河女神.恆河女神是印度教中三位主要男性神祗的共同伴侶。 首先,恆河以水的形式存在於梵天的水罐,跟隨他一同旅行。 恆河也是毗溼奴的伴侶,在恆河降落的故事中,恆河水自毗溼奴腳下流出,並且恆河女神也是毗溼奴的三個妻子之一。 在廣為人知的故事中,恆河女神與毗溼奴的另一妻子辯才天女發生爭執,她們相互詛咒,使之變為河流,並透過河水的洗滌,將人類崇拜者的罪孽帶入體內。為了調解她們的矛盾,毗溼奴決定將她們分開,他讓辯才天女成為梵天的妻子,讓恆河女神成為溼婆的妻子,而保留未參與爭執的吉祥天女為自己的妻子。但是恆河女神和辯才天女對這個處置感到不滿,她們迫使毗溼奴收回命令。她們維持河流的形態,並保留作為毗溼奴妻子的身份。恆河與溼婆的關係主要見於恆河降落的神話。 在故事裡,洶湧的恆河水永恆的從天穹落在溼婆頭髮上,並被永恆的馴服。 印度教也稱溼婆為“Gangadhara”,即“恆河承載者”,因為恆河順著他的髮束流向大地。 恆河與溼婆的關係是親密且永恆的,溼婆有時會被稱為“Uma-Ganga-Patiswara”,即“雪山女神和恆河女神的丈夫與主人”,恆河女神也時常被描繪對雪山女神心懷妒忌。恆河是夏克提,是永恆無止的流動力量,它使隱居、不可接近的溼婆以承接河水的方式在世間顯形。 作為河水,它的能量可被感受、品嚐和吸收。 在《》中的瓦拉納西章節,戰神室建陀對投山仙人說:人們不該感到驚訝……恆河的力量如此強大,她不就是永恆溼婆的最高夏克提以水的形式顯現嗎?這滿載悲憫之酒的恆河吶,諸神之主溼婆派她拯救世人。智者應當想到,這流經三界的恆河怎會如世間其它河流那般平凡,那些河流裝的只是水罷了。恆河女神在印度教中同時也被奉為母親的形象,被稱為“"Ganga Mata"”,代表博愛與寬恕。 與其他女神不同,恆河女神沒有破壞和可怕的一面,儘管在自然中,恆河可能和其它和河流一樣具有破壞性。 她同時也是其他神靈的母親。 她接受了溼婆從阿耆尼處取得的火種,因火種過於炙熱,她將其冷卻。 這個行為幫助創生了戰神室建陀。 在《摩訶婆羅多》中,她是福身王的妻子,毗溼摩的母親。 當毗溼摩於戰場中死去,恆河女神從河水中化為人形,在他屍體旁哭泣。恆河女神是印度教傳統、神祗、聖卷和啟蒙的源泉。 因此,對她的崇拜不必像其它神靈那樣,在儀式起始時召喚。 她的神性是直接且永恆的。藝術形象.在古印度文化中,恆河是繁殖力的象徵,因為流過的河水和留下的淤泥滋養了沿岸生態,併為周邊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必需。 恆河是炎熱夏日的理想去處,人們賦予它神奇的品質,並以擬人化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崇拜。 到了公元5世紀,關於恆河的神話故事越來越多,它的形象變為了一個女神,同時作為所有其它河流的象徵。 印度各處寺廟門前多有恆河女神的雕像和浮雕,象徵洗脫朝聖者的罪孽,並守衛寺廟內供奉的諸神。 作為,與恆河女神一同描繪的還有:摩伽羅、頭部的傘狀背景,以及其它一些人類隨從。摩伽羅是恆河女神的,也是印度文化中一個古老的符號,它的出現時間甚至比恆河女神的藝術形象更久遠。 摩伽羅的形象有兩種含義:首先,它代表了恆河所孕育的萬物生靈;其次,它代表了恐懼,既包含恆河水下未知之物的恐懼,也包含人們親眼所見的恐懼。 摩伽羅與恆河女神形象的共同出現可追溯到公元400左右的。在該遺蹟中的5號洞窟,位於毗溼奴野豬化身的雕像兩側,亞穆納河女神與恆河女神各坐在自己的坐騎俱利摩和摩伽羅上。摩伽羅常和一個名為 的小男孩一同出現,小男孩一般位於摩伽羅嘴旁,如上圖“笈多王朝的恆河女神像”所示。 Gana 寓意繁衍與發展。 年輕的 Gana 與可怖的摩伽羅分別寓意恆河的兩個特點,即,恆河雖然孕育眾生,但她有時也會為其中居民帶來了困苦、災禍和死亡。 恆河女神還伴隨有一個侏儒隨從,這個侏儒拿著妝品袋,有時也為恆河女神提供支援和依靠。恆河女神手中的。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在崇拜大壺,視其為無形的梵的象徵,同時寓意女性、子宮和繁殖力。 此外,恆河與薩拉斯瓦蒂河都被認為是從裝著天水的大壺中流出。在早期的寺廟雕刻中,恆河女神被描繪為站在懸垂的樹枝下,中的描繪也是如此。 不過樹枝的描繪很快轉變為了隨從拿著的傘蓋,如7世紀的中的雕像。 在上圖3中可清楚地看到傘蓋,圖4可看到傘柄,但其餘部分已經殘毀。在比拉斯布林寺,傘蓋變得類似蓮花狀,而在,傘蓋完全被蓮花所取代。隨著恆河女神形象的發展,雕塑家們開始製作大型場景,描繪由眾人伴隨的恆河女神,暗示她正前往河邊洗浴。 其中 描繪了與上圖4類似的一個場景:這是9世紀的典型浮雕,它曾被放置在一座寺廟的入口。在浮雕中,恆河女神被描繪為一位富裕的女士,並有許多隨從陪伴左右。按照慣例,她優雅的站在坐騎摩伽羅上,手裡拿著大壺,侏儒隨從則提著她的妝品袋,一個……女隨從舉著巨大的荷葉莖,為她的主人遮陽。另外還有一位男性隨從。在這類描繪中,摩伽羅的尾巴常被設計為蜿蜒捲曲,象徵水與植物。大壺節.大壺節是印度教的一個節日,前來朝聖的教徒會在恆河沿岸聚集。大壺節每三年舉行,每六年在安拉阿巴德和赫爾德瓦爾舉行半禮。大壺節最重要的一環是前往恆河完成。其它活動還包括宗教辯論、唱讚美歌、集體進食、宗教集會並討論和規範教義。大壺節是所有朝聖活動中最神聖的一個,成千上萬善男信女前來參與節日。根據傳統,苦行僧需要用紅花粉混合木灰抹在身上,而其中被尊稱為“naga sanyasis”的苦行僧甚至無需穿戴任何衣物。水利工程.自古代起,恆河及其支流就被廣泛用於農業灌溉。 早在公元4世紀的恆河平原,運河與水壩就已十分普遍。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格納河有十分巨大的水力發電潛力,預計從中產生的電力可達20萬至25萬兆瓦,其中有一半可被輕易利用。根據1999年的資料,印度僅利用了恆河12%的水電潛能,而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利用還不足1%。運河.古希臘學者麥加斯梯尼曾在公元3世紀訪問孔雀王朝統治下的印度,在作品中,他描繪了恆河平原上遍佈的運河。孔雀王朝建立者旃陀羅笈多一世的首席顧問考底利耶曾將破壞堤壩作為戰爭時的一項戰略。 圖格魯克王朝蘇丹曾修建許多運河,其中最長的是於1356年在亞穆納河上修建的,長度240公里的西亞穆納運河,該運河被多次修復。17世紀初,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漢在亞穆納河上修建了一條用於灌溉的運河。後來該運河被棄用,直到1830年在英國的控制下作為東亞穆納運河重新開放。這條重新開放的運河為後續恆河運河的建造提供了標準。英國在印度建造的第一條運河用於緩解災情,因此建造運河的想法重新引發了該公司董事會的關注。1839年,時任印度總督的奧克蘭伯爵在經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批准後向考特利提供了資金,用於運河修建的全面勘察。此外,鑑於此次饑荒的嚴重性,董事會還提議增加運河的覆蓋範圍,他們計劃將運河擴充套件到了整個區。但這種熱情很快隨著印度總督的更換而消退了,奧克蘭伯爵的繼任者對這類大型公共工程缺乏興趣,因此在他任內,這項工程的主要資金都被扣留。直到1844年,接替了愛倫堡伯爵的位置,這位新任印度總督重新批准了恆河運河工程的撥款。在工程暫停期間,考特利的健康似乎出了一些問題,他不得不在1845年返回歐洲休養。在這段旅居時光,他研究了英國與義大利的當代水利工程技術。當他返回印度時,和英屬印度的掌管者都支援運河工程,於是在考特利的監督下,運河修建工作全面展開。運河始於赫爾德瓦爾,主幹長560公里,在阿里格爾一分為二,分流長460公里。其中一條分流在埃塔瓦與亞穆納河匯合,另一條分流在坎普爾與恆河匯合。工程耗資215萬英鎊,1854年在印度總督達爾豪斯侯爵任下建成並開始使用。 據歷史學家伊恩·斯通所言:這條運河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運河,其長度是倫巴第和埃及所有灌溉支流總長的五倍,甚至比美國最大的運河還長三分之一。水壩.位於法拉卡的在1975年4月21日開始使用,位置在恆河從印度進入孟加拉國的邊界附近。恆河下游的另一分流胡格利河穿越西孟加拉邦至加爾各答,法拉卡堰透過其延伸出的42公里長的運河為胡格利河供水,該運河的供水管理一直是印度與孟加拉國政府的爭議焦點。 簽署於1996年11月的《》解決了兩國關於恆河水分配的部分問題。 在坎普爾的恆河段還有另一座。恆河的源頭之一帕吉勒提河上築有,水壩位於帕吉勒提河與巴希蘭格納河的交匯點下游1.5公里處。帕吉勒提河與阿勒格嫩達河在德沃普拉耶格交匯,後續河段被稱為恆河。 這座水壩因建立在地震帶而受到爭議。位於恆河的支流松河上,主要用於灌溉與水力發電。 透過在孟加拉灣海域附近建造,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澇季餘水可供給至河流右側流域以及印度中部與南部區域使用。經濟.肥沃的土地為印度與孟加拉國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援。恆河及其支流灌溉周邊土地,當地種植的主要作物包括稻米、甘蔗、小扁豆、產油植物、土豆和小麥。沿河岸的樹沼與湖泊也為豆子、辣椒、芥末、芝麻、甘蔗、黃麻等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環境。此外,恆河中也有許多漁業資源,儘管其中大部分已被嚴重汙染。而坐落在恆河沿岸的工業城市坎普爾與烏納奧更是加劇了汙染狀況。旅遊業.恆河周邊的旅遊業是另一潛在的產業。恆河沿岸坐落有許多印度教中的聖城,例如赫爾德瓦爾、安拉阿巴德和瓦拉納西,這些城市每年可以吸引數百萬遊客。朝聖者們相信恆河水可洗脫罪孽,幫助他們達成解脫。湍急的恆河水也吸引人們在此泛舟,這項活動在夏日尤受歡迎。包括坎普爾、加爾各答、帕特納等城市都修建了河濱步道以吸引遊客。生態.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活動幾乎取代了恆河流域所有的自然作物。恆河流域上游大約95%的區域都已被開發為了城鎮或農田,只有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部分割槽域還保留有相對完整的生態,這些區域包括、和。 直到16-17世紀,恆河上游流域還生活有數量可觀的亞洲象、孟加拉虎、印度犀、印度野牛、沼鹿、懶熊和亞洲獅。 但到了21世紀,該區域已很少見到大型野生動物的蹤跡,現存的大型動物包括鹿、野豬、野貓和少量的亞洲狼、亞洲胡狼、赤狐和孟加拉狐。孟加拉虎只生活在孟加拉灣的蘇達班紅樹林區。 但如今蘇達班區的淡水沼澤生境幾乎已接近消失。 也生長在恆河三角洲的蘇達班紅樹林區。 恆河平原上受威脅的哺乳動物包括虎、象、懶熊和四角羚。恆河流域也生活有許多鳥類,例如八哥、鸚鵡、烏鴉、鳶、山雞、雁雞。和鴨會在冬天遷徙,它們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前往溼地區域,並大量聚集。 恆河上游沒有特有鳥類。恆河流域的南亞鴇和的生存受到威脅。恆河上游流域的天然植被已幾近消失,因此難以確定原來的植被型別。根據僅存的幾塊樹林遺蹟,可以推斷恆河上游流域可能原本覆蓋有常綠闊葉林,其中娑羅樹為。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內的恆河下游流域情況也類似。下游流域有更多疏林,主要樹種是木棉、黃豆樹、八寶樹和絨毛蘋婆。假如這些樹林正常,最終的將會是娑羅樹。但多數情況下,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樹林無法達成最終的演替。 雖然人類已在恆河下游定居數千年,但直到20世紀初,該區域內的大部分樹林仍保持原有生態。不過,如今僅剩3%的生態區仍位於天然樹林,其中最大的一塊區域位於瓦拉納西南部。儘管下游流域有超過40處受保護的土地,但它們的面積大多小於100平方公里。 恆河下游流域的動物群與上游類似,特有物種包括江獺和大靈貓。魚類.估計在恆河流域生活有350種魚類,其中包括一些特有種。 根據2007-2009年的一項研究,恆河流域及其支流。恆河上游記錄到有超過50種魚類,其中80%屬於鯉科,數量最多的是爬鰍科和鮡科,分別佔15.6%和12.2%。 恆河流域海拔高於2,400-3,000米的區域基本沒有魚類生存,生活環境接近這一海拔的典型魚類包括:裂腹魚屬、結魚屬、紋胸鮡屬、、條鰍屬。 恆河流域中段。恆河流域的漁業曾十分發達,但近幾十年已經衰落。在流域中段安拉哈巴德,鯉魚漁獲量已從1961-1968年的424.91噸降至2001-2006年的38.58噸,鯰魚漁獲量從1961-1968年的201.35噸降至2001-2006年的40.56噸。在下游巴特那地區,鯉魚的漁獲量從383.2噸下降到了118噸,鯰魚從373.8噸下降到194.48噸。常見的漁獲物包括卡特拉魮、黃鰭結魚、結魚、蟾鬍鯰、、𩷶、鱧科、弓背魚、蝨目魚、魾。恆河中有30種魚的生存受到威脅,威脅因素包括過度捕撈、汙染、抽水、、物種入侵。 其中恆河露齒鯊屬於極危物種。 此外恆河上的水壩也阻礙了魚類的洄游。鱷魚和龜.恆河干流中生活有恆河鱷和沼澤鱷,恆河三角洲生活有鹹水鱷。生活於恆河的水生與半水生龜包括潮龜、三線稜背龜、哈米頓氏龜、冠背龜、黑山龜、印度孔雀龜、印度稜龜、帳篷稜背龜、緣板鱉、印度小頭鱉、恆河鱉、印度孔雀鱉、黿、、。 其中大多數龜的生存都受到嚴重威脅。恆河豚.恆河中最著名的動物是恆河豚,它被視為印度的國獸。 恆河豚曾廣泛分佈在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河所流經的城市中心,但如今由於汙染與水壩阻攔,它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如今恆河豚的數量僅為15年前的1/4,它們在恆河的許多支流中都消失了。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最近調查發現,恆河及其支流中只剩下了大約3,000只恆河豚。恆河豚是世界上五種淡水豚之一,其餘四種是:生活在長江的白鰭豚,目前似乎已經滅絕;生活在印度河巴基斯坦河段的;生活在亞馬孫河的亞馬遜河豚;生活在託坎廷斯河的。有些海豚也偶爾會進入淡水河流,但只有以上五種豚完全以淡水河流與湖泊為棲息地。氣候變化.青藏高原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是恆河的源頭,其中蘊藏有世界第三大儲量的水冰。中國氣象局前局長秦大河曾表示,雖然短期而言氣候變暖造成的快速融雪有利於農業和旅遊業,但長期看來卻是嚴峻的警告訊號:青藏高原的氣溫上升速率比中國其它地方快4倍,冰川消退的速度也高於世界其他地方。……短期而言,這會使湖泊擴張,造成更多洪水和泥石流……長期看來,青藏高原的冰川對亞洲河流至關重要,包括印度河和恆河。一旦冰川消亡,這些地區的水源供給將十分危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水流量增加,而峰值流量的增長會增加洪水氾濫的風險。汙染.恆河汙染程度相當嚴重,並影響了居住於河流附近的4億人口。 沿岸城市將廢水排入河道,而由無法分解的塑膠所包裹的工業廢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經人口稠密區時所造成的汙染。 河岸周邊貧窮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滌及烹煮,這些活動使水汙染問題越加惡化。 世界銀行估計印度水汙染造成的保健費用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 有報告指出印度80%的疾病及1/3死因與水傳疾病有關。瓦拉納西,坐落於恆河流域的聖城,每天在此排往恆河的汙水達200萬升,因此造成恆河水中大量繁殖。 根據官方標準,可供安全沐浴的水體糞生大腸桿菌含量應低於500每100毫升,然而甚至當恆河還未流過瓦拉納西時,其上游河壇檢測結果就顯示,河水中糞生大腸桿菌含量達到了標準值的120倍,即60,000每100毫升。在瓦拉納西河壇邊的墓葬地,火化後的屍體殘渣與骨灰被傾倒入恆河。過去霍亂蔓延時,許多染病死亡的屍體甚至不經火化就被直接丟入恆河,這種行為更加速了疾病的傳播。直到今天,那些死去的聖人、孕婦、麻風和水痘患者、被蛇咬傷的人、窮人、幼兒都未經火化直接丟入恆河,屍體自然分解,漂浮於恆河水面。此外,那些無錢購買木棺的死者只能選擇全身火化,而燃燒不完全的殘碎也被丟入恆河。流過瓦拉納西並接收該城排出的32股汙水後,恆河水的糞生大腸桿菌含量從60,000每100毫升飆升到了1,500,000每100毫升,峰值達到1億每100毫升。 在恆河中沐浴或飲用河水無疑有極高的感染風險。1985年至2000年間,印度政府花費了100億盧比施行“恆河治理計劃”,這項計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河流汙染治理行動”。 但是,這項計劃已基本被認定為“失敗”。 正如一項研究所言:有極高優先度以及大量擁蔟者的恆河治理計劃被延期兩年。計劃最終的開銷翻倍,成果卻十分有限。大多數開銷都用在了政治宣傳上。政府和相關組織並沒有期望其成功的意願,公眾意見也未被納入考慮。城市與工業汙水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流經排水管和下水道的汙水沒有得到適當的疏離。河邊焚燒丟棄屍體、清洗衣物、浸泡神像、放養牛群的習俗沒有得到遏制。政府沒有建造充足的公廁,數百萬人在露天環境往河流中排洩。所有這一切導致了恆河治理計劃的失敗。此外,恆河治理計劃的失敗還被歸因為“沒有正確理解人於環境的互動關係”,印度的“傳統與信仰”,“貪汙和技術不足”,“缺乏宗教團體的支援”。2009年,世界銀行同意在5年內向印度發放10億美元貸款用於治理恆河。 根據估算,治理恆河需要大約700億盧比。2008年11月,恆河被選為印度的“國家河流”,並由此成立了,該機構被賦予許多權力,致力於計劃、實施和監督恆河的治理。2014年7月,印度政府宣佈了新的恆河治理計劃“Namami Gange Programme”,該計劃資金為2,037克若盧比。 Namami 計劃主要目標為減少汙染物排放,並透過建造汙水處理廠、清理河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植樹造林、公眾宣傳等方式來提高恆河水質。2017年3月,宣佈承認恆河為具備行為能力的人,據一家報社所言,這一決定“有助於清理河流汙染”。 截至2017年 (2017)[ [update]],多數輿論認為這項裁決難以施行。 專家認為該裁決“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有後續行動”,並且決策過程“沒有徵詢北阿坎德邦以外相關人士的意見”。恆河周邊的日常用水會為居民帶來許多水傳播和消化道疾病,例如、霍亂、痢疾、甲肝、傷寒等,這些疾病的發病率估計每年為66%左右。最近指出恆河汙染增加了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孟加拉恆河沿岸居民患上癌症的機率。研究發現河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和致癌化學物質。委員會下屬的國家癌症統計專案顯示,恆河流域為該國癌症罹患率最高的區域。許多非政府組織也致力於恆河的再生。例如 SAFE Green 組織向印度國家綠色法庭提交了針對 Simbhaoli 製糖廠的請願書,因為該工廠將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恆河。隨後NGT對 Simbhaoli 製糖廠處以5,000萬盧比罰款,對同樣違規的 Gopaljee 乳業處以250萬盧比罰款。水資源短缺.隨著汙染狀況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日漸嚴重。恆河某些部分已完全乾涸,瓦拉納西河段平均水深曾為60米,但如今一些區域卻只剩10米。為解決長期面臨的缺水問題,印度部署了許多電力抽水泵、柴油動力油輪和燃煤發電廠。假如該國越來越依賴這些短期的能源密集型方案,整個地球氣候都將承受由此帶來的巨大影響。印度面臨巨大的壓力,它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維持環境,很少有國家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印度對水資源的所作所為將是其行為是否可行的驗證。非法挖掘.恆河在哈德瓦縣進入印度平原,此處存在許多非法挖掘恆河河床中沙石的活動。法律規定哈德瓦縣大壺節舉辦地周邊140 km2內禁止挖掘活動。 |
1807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07 | 印度河 | 印度河的字源就是來自印度河。在古代,India是指印度河東岸的地區,但在西元前300年時,包括麥加斯梯尼的希臘作者用--一詞表示整個印度次大陸。歷史.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曾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文明,以及的石器。在古健馱邏國發現有15,000年之前穴居的證據。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都市,像哈拉帕及摩亨佐-達羅,可以回溯到西元前3300年,是古代世界的最多人口群聚的地方之一。印度河流域文明包括巴基斯坦及西北印度,還延伸到傑赫勒姆河以東,到上薩特萊傑河的魯普納加爾。住在沿海的人從有在伊朗邊界,巴基斯坦的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大部份學者認為的在西元前1700年到600年曾在犍陀羅,當時的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已經荒蕪了。印度河下游的盆地形成伊朗高原及印度次大陸之間的自然邊界,這個區域包括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開伯爾-普什圖省、旁遮普地區及信德省的全部或一部份,以及印度及阿富汗的一部份。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越過印度河,但在馬其頓王國攻克了印度河的東岸以後,他們選擇由河的南邊撤退,結束了這一場戰爭。印度平原之後由波斯帝國及貴霜帝國統治,幾個世紀後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伽色尼的馬哈茂德、帖木兒及巴卑爾等人的部隊也越過印度河,入侵印度次大陸的東邊及南邊。地質學.印度河的沈積產生了印度河海底扇,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沈積體,約有從高山上侵蝕的沈積體,體積約五百萬立方公里。研究現在河流中的沈積物,發現沈積物主要是來自北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是第二大的沈積物主要是由旁遮普地區的大河。分析阿拉伯海的沈積物發現在五百萬年前印度河不是流向旁遮普的河流,而是流到恆河,後來印度河才改道,流到旁遮普。較早的研究發現來自在4500萬年前,西西藏的沙子和淤泥已流到阿拉伯海,意味著當時有另一條此流向的古印度河。已在卡塔瓦茲盆地找到原印度河的三角洲,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界上。在南迦帕爾巴特峰地區,印度河的大量侵蝕應該是造成山峰中較低部份的岩石露出的原因。主要支流.以下由河口至源頭依序列出兩側主要支流:經濟.印度河是旁遮普和信德平原最重要的水資源維持巴基斯坦農業及食品生產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印度河下游的降雨十分稀少,因此印度河格外的重要。最早印度河文明時曾經修築灌溉水道,後來貴霜帝國及莫臥兒帝國的工程人員也有修築類似用途的水道。現代的灌溉水道是英屬東印度公司在1850年修築的,修築現代的水道時也同時拻復舊的水道。英國興建了世界上複雜度數一數二的灌溉水道。長,灌溉蘇庫爾、雅各布阿巴德、拉爾卡納及喀拉特縣。灌溉範圍超過。 |
1828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28 | DirectX | DirectX是由微軟公司建立的一系列專為多媒體以及遊戲開發的應用程式介面。旗下包含Direct3D、Direct2D、DirectCompute等等多個不同用途的子部份,因為這一系列API皆以Direct字樣開頭,所以DirectX就成為這一巨大的API系列的統稱。目前最新版本為DirectX 12,隨附於Windows 10作業系統之上。DirectX被廣泛用於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Xbox電子遊戲開發,並且-{只}-能支援這些平臺。除了遊戲開發之外,DirectX亦被用於開發許多虛擬三維圖形相關軟體。Direct3D是DirectX中最廣為應用的子模組,所以有時候這兩個名詞可以互相代稱。DirectX主要基於C++程式語言,並遵循COM架構。元件.DirectX組成的元件有:廢棄元件.這些元件曾經也是DirectX的一員,但現在微軟只提供最低程度的維護,也不再建議使用。歷史.1994年末,微軟即將推出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95。決定新作業系統的最終價值的因素在於究竟新系統能執行哪些程式。微軟的三個員工:Craig Eisler、Alex St. John、Eric Engstrom十分關心這個問題,因為不少遊戲程式設計師更喜歡在DOS系統下編寫遊戲,這意味著,沒有多少人願意為WIN95編寫遊戲,新作業系統不會獲得多少成功。DOS允許直接訪問顯示卡、鍵盤、滑鼠、音效卡以及其他系統硬體設施。而Windows 95出於保護儲存系統的目的,限制了對硬體的直接訪問,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加規範標準的訪問方法。微軟需要一種方法讓程式設計師在WIN95中也能編寫出高效的程式。此時,離新系統釋出不到幾個月了。St. John和Engstrom聯合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將解決方案稱為DirectX。DirectX的第一個版本作為Windows Games SDK釋出於1995年9月,它作為Windows API的一部分用以替換Windows 3.1中的-{DCI}-和WinGAPI。ATI的一個開發團隊為微軟帶來了基本的遊戲影象技術,微軟方面,DirectX由專門的團隊負責開發,Eisler為團隊領導,而St. John和Engstrom則成為主程式設計師。DirectX出現之前,微軟已經將OpenGL包括在Windows NT系統中,而在當時,OpenGL對硬體要求嚴苛,這限制了一些工程師和CAD使用者。Direct3D就作為OpenGL的代替品被加入DirectX。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OpenGL成為行業標準,一場“戰役”發生在DirectX的支持者和OpenGL的支持者之間,而且前者只支援Windows平臺,而後者支援多平臺。在實際應用中,遊戲開發者常常兩者同時使用,因為DirectX支援許多OpenGL所不支援的功能,比如音效和輸入裝置。而選擇混合使用OpenGL和OpenAL的隊伍也在壯大。由此衍生出的“特別DirectX”也作為微軟Xbox和Xbox 360的圖形API,這套API由微軟和NVIDIA公司共同開發,Xbox API和DirectX 8.1比較相似,但跟其他主機科技一樣不能更新,Xbox版本也叫做DirectXbox,但由於商業銷售緣故,還是被簡稱為Xbox。2002年,微軟釋出了DirectX 9,它支援最新的頂點陰影著色器2.0版本,又於2004年4月將shader model 3.0加入了DirectX 9.0c。2005年4月,DirectShow從DirectX移除,加入到Microsoft Platform SDK。2010年6月7日釋出的DirectX SDK是最後獨立釋出的SDK版本,之後的DirectX SDK被整合進新版的Microsoft Windows SDK裡。例如DirectX 11.2 SDK被放在Windows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 for Windows 8.1裡。相容性.硬體製造商要為每款硬體產品編寫驅動程式來支援DX,甚至一些硬體商只編寫DX的驅動,這意味著要使用這款硬體就必須安裝DX,早期的DirectX版本自帶了所有支援DX硬體的驅動程式,後來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動更新系統下載適合的驅動。一些驅動程式只支援某個版本的DX,DX10之前,所有DirectX版本都保持向下相容性,即新版本相容舊版本,例如安裝了DX9的電腦,依然可以執行由DX6編寫的程式碼。安裝了DX11的電腦,依然可以執行由DX9C編寫的程式碼,不過小部分依然需要安裝DX9C。各種版本..NET Framework.2002年間,微軟釋出一個相容.NET Framework的DX版本,因而允許程式設計師充分利用.NET的特性編寫DX程式,這套API被稱為。2005年12月、2006年2月、4月、8月,微軟相繼釋出DirectX的更新版本,使之支援.NET 2.0框架。然而.NET 2.0版本至今只是個測試版。-{GDC}- 2006期間,微軟終止開發Managed DirectX,改推出了XNA framework,是一組基於Managed DirectX,幫助程式設計師更輕鬆的編寫遊戲的框架,將DirectX,Shader,高階著色器語言以及其他工具整合到一起。2006年12月11日,微軟對Windows XP提供免費的XNA Game Studio Express RTM的下載服務。DirectX 10.Windows Vista及以上的作業系統才支援DirectX 10,比起之前的版本,DX10做了重大的變動:增加了XInput用以處理XBOX 360手柄的支援,DirectSound將被XACT替換。DirectX 10也減少了對音效硬體加速的支援,更多的使用CPU來運算音效。Direct3D 10.1是DirectX 10的改進版,隨Vista SP1出貨。DirectX 11.DirectX 11是DirectX 10的改良,只對效能和擴充套件性進行最佳化,主要改進在提供Shader Model 5.0,加入對MSAA的直接取樣控制。大幅改進多執行緒效能,提供三個獨立的介面。進一步提高紋理壓縮,鑲嵌來支援GPGPU,提供新版HLSL語言。DirectX 11.1是DirectX 11的改進版,隨Windows 8出貨。Windows 7 SP1升級後部分支援。DirectX 11.2是DirectX 11.1的改進版,隨Windows 8.1出貨。DirectX 12.DirectX 12將更好支援多核心、多執行緒的最佳化,降低GPU處理瓶頸,並強化跨平臺功能,可有效支援微軟各式平臺,並提升硬體功耗表現。隨Windows 10 出貨並支援Xbox One。2019年3月13日,微軟於DirectX Developer Blog表示,未來魔獸世界8.1.5的遊戲更新將使Windows 7 平臺使用者也能體驗 DirectX 12的多執行緒渲染優勢,並提高遊戲效能。且未來陸續也會有其他廠商推出相關更新,將更多的 D3D12 遊戲移植到 Windows 7。DirectX標誌的變更.縱觀DX的各個版本,X都是一個核輻射警告標志或一隻螺旋槳葉片。這個設計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因為DX計劃的原名叫做“曼哈頓計劃”,這個名稱美國的核武器研製計劃,最終美國使用核武器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在暗示DX產品要替代日本在電子遊戲方面的霸主地位。這一說法被微軟公開否定,微軟表示這只是出於藝術設計的考慮。 |
183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30 | 電子遊戲機 | 電子遊戲機是運行遊戲軟體並透過螢幕輸出訊號,提供娛樂功能的一種消費電子產品。該詞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為消費者設計、專司執行電子遊戲一職的裝置,且通常沒有自帶螢幕,與個人電腦或街機有很大不同:個人電腦除了娛樂外,還具備了其他各式各樣的功能,並不侷限於遊戲領域;街機則是螢幕、搖桿、按鍵及主機本體一體化的遊戲機。廿一世紀,電競電腦的興起,使得電子遊戲機的角色開始模糊。此類電腦較一般電腦更適於執行遊戲,甚至比起電子遊戲機通常具同級或更佳的效能,而且還能執行一般電腦的日常用途,但是價格遠貴於電子遊戲機。但因為不少廠商都推出專為電子遊戲機的獨佔版、先行版遊戲,加上作業系統與遊戲機相異,因此一般不會視其為遊戲機的一種。電子遊戲機的主要組成元件包括CPU、記憶體、儲存媒體、影音輸出裝置、訊號輸入裝置等。其中,遊戲機的訊號輸入裝置又被稱為控制器、手把或搖桿。電子遊戲機與採用較開放標準的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不同,多年來皆採用特殊、獨立規格,以與其他競爭對手做出區別。電子遊戲機根據大小、用途不同,可分為家用遊戲機、掌上游戲機、微型遊戲機及專用遊戲機等。隨著時代演進,電子遊戲機不再像過去一般單一,漸漸兼具了CD播放機、DVD播放機、藍光光碟播放機、聯網用裝置及數位視訊轉換盒等多元化功能。歷史.第一世代.第一世代開始於1972年,由美格福斯發售第一款家用遊戲機,稱為美格福斯奧德賽。雖然奧德賽在銷量上可以稱為成功,但是真正令大眾對電子遊戲機產生注視是於同年推出,雅達利的街機遊戲"乓"。1975年,由於"兵"大受歡迎,美格福斯決定分別推出奧德賽100及奧德賽200,同時雅達利亦推出家用遊戲機版本的"兵"。而這三款家用遊戲機都使用比原本的奧德賽更簡單的設計,但在遊戲數目都較少,亦沒有任何配件及卡帶。之後,很多公司都生產相似的家用遊戲機並推出於市場。加上通用儀器稍後時間研發出更便宜的微型晶片,令更多小型發展商推出大量表面上相異但都只是包含相同遊戲的電子遊戲機。當中以Coleco的Coleco Telstar及任天堂的Color TV-Game都是執行晶片的遊戲機,都在當代取得較佳的銷售成績。而此世代大部分電子遊戲機都是專用遊戲機,正式來說只能稱呼為電子遊戲。由於雅達利、美格福斯及Coleco等公司大量推出相似的電子遊戲機,令整個市場都充斥著簡單及相似的電子遊戲。第二世代.第二世代開始於1976年Fairchild Channel F和的Radofin 1292 Advanced Programmable Video System推出。在這一世代的前段時間,各大廠商爭相為進入電子遊戲這一市場而推出了若干主機,而到了後期,推出的遊戲主機則大多是前一階段的改良。雅達利2600是在第二世代中比較有優勢的機型,而類如Intellivision、奧德賽2和ColecoVision也佔有一定的市場。在第二世代亦開始發展掌上遊戲機,這代的掌上遊戲機都是各自每一款內建專門執行指定遊戲,例如Entex Industries的Entex Select-A-Game有一款對應遊戲為太空侵略者。其中任天堂的Game & Watch整個系列在掌上遊戲機市場中脫穎而出,更帶動令其公司獲得可觀的收益效果,在市場受到關注。電子遊戲的第二世代在1984年由於雅達利引起的1983年美國遊戲業蕭條事件戛然而止。第三世代.第三世代一般認為是以1983年7月15日在日本發售的FC即Family Computer在此世代中擁有主導地位。在這個世代經歷了雅達利震蕩令遊戲業大蕭條後,隨著任天堂的遊戲推出,帶動大眾走出因為雅達利對遊戲產業的負面印象,逐漸走出上世代對遊戲的陰霾對遊戲接觸與接受程度得到遞進提升。第四世代.第四世代之爭。任天堂成功繼承在第三世代建立的基業,而SNES亦成為第四世代銷量最高的遊戲機。而世嘉亦在此世代發得重大成功,並創造出能夠與任天堂的吉祥物瑪利歐競爭的角色——超音鼠。除此之外,雖然有不少公司推出其他種類的遊戲機,但沒有一款獲得成功。但同時亦有不少公司認為遊戲機市場已經逐漸成熟,並計劃在將來推出自家研發的遊戲機。在經歷第二世代的掌上遊戲機起始發展後,部份廠商自第三世代起退出掌上遊戲機研發。與此同時亦有部份家用遊戲機廠商加入競爭,這一代同時出現多家廠商開始開發掌上遊戲機,如雅達利、日本電氣、世嘉、萬代等廠家陸續投入研發,同時令第四世代踏入展開掌上遊戲的競爭市場。世嘉的Game Gear為這世代全綵遊戲機的代表,對比其他廠家的色彩顯示更為多變,成為下世代掌上遊戲機的指標。這世代任天堂的Game Boy與其他競爭者相比,以獲得大幅擴大差距的市場佔有率,達至歷史上破億銷量成為當代市場的優勝者。第五世代.第五世代是以1993年10月4日在北美發售的3DO遊戲機作為開始。一開始索尼原打算與任天堂合作推出帶有光碟的,但任天堂看出索尼在合作開發的細節帶有隱憂後中止了計劃,轉為跟飛利浦另議合作,之後索尼為報復任天堂便推出了具有對於家用遊戲機歷史上具有新時代意義的Playstation。Playstation採用了造價低廉而容量可觀的CD-ROM,即使任天堂其後推出的N64擁有在當時非常出眾的3D運算效果,其市場策略使索尼輕鬆擊敗了任天堂原有的市場版圖,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地佔有壟斷地位。任天堂和世嘉分別於1996年和1994年11月推出了他們的主機N64和SATURN,但前者的卡帶式設計影響了主機效能的發揮,後者則缺乏第三方遊戲廠商的有力支援,最終都落敗於PS;N64最後在美國和日本依舊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世嘉 SATURN則僅在日本國內有較小的影響力。除任天堂與世嘉外,SNK及3DO等遊戲公司也推出了他們自己的遊戲主機,雖然其中不乏精品,但都最終都屬於曇花一現的產品,很快便退出了市場。隨著2006年Playstation的停產,第五世代落下了帷幕。在第五世代掌上遊戲機開始踏入彩色時代,多家廠商都投入研發多位元色彩的遊戲機,SNK和萬代正式加入競爭。除了上世代獲得優異成績的任天堂,這世代的主要競爭者為世嘉的Genesis Nomad(Sega Nomad)、SNK的Neo Geo Pocket、萬代的WonderSwan。最終在掌機市場多家加入激烈競爭下,任天堂穩固了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領前位置,繼Game Boy後Game Boy Color在第五世代同樣獲得銷售佳績,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地位穩定下來。第六世代.第六世代是以1998年11月27日,由世嘉DC的發售作為起始的遊戲主機的黃金時代。本世代的特點是DVD和網路的匯入。為挽回頹勢,世嘉於世嘉Saturn推出的第四年便推出了第六世代的世嘉Dreamcast,因不能向下相容Saturn而使得玩家們大為不滿,之後又因為所採用的GD-ROM容量問題和缺乏第三方遊戲廠商的的支援而最終落敗,並直接導致了世嘉完全退出遊戲主機市場;雖然第三方遊戲廠商的響應寥寥無幾,但世嘉DC上依舊不乏經典的大手筆作品,其中則以《莎木》曾被日本玩家評為最希望出續作遊戲排行的第二名,其續作並創下了20億日元天價開發費的世界紀錄,且其記錄直到2008年才被Rockstar Games的《GTAIV》所打破。隨後,索尼於1999年推出了Playstation的後繼機種Playstation2。索尼PS2向下相容上一代的Playstation,並依靠強大的DVD光碟機而輕鬆擊敗了世嘉DC後又面臨著來自微軟XBOX和任天堂Game Cube的威脅,其中微軟XBOX的效能為本世代最強,但最終都被PS2的豐富的遊戲數量和極高的價效比所擊敗;PS2截止至2011年的全球銷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億臺,並且還保持著三個世界之最的記錄,即世界上銷售時間最長、公司支援時間最長、遊戲最多的遊戲機。即使隨著2005年微軟Xbox360的發售遊戲機進入了第七世代,但PS2依舊在長時間內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直到2012年索尼才宣佈在日本地區停止生產PS2主機,而在東歐、北非和東南亞地區則依舊暢銷。在第六世代掌上遊戲機是多位元色彩時代,在這世代定調掌上遊戲機的定位去向。在本世代為掌上遊戲機最後一次的多家競爭,多家廠商如SNK、萬代等在本世代後陸續退出研發掌上遊戲機。世嘉則因為Dreamcast的發展問題,上世代的Genesis Nomad(Sega Nomad)為最後一代的掌上遊戲機。在上世代同樣獲得優異成績的任天堂,面對同樣的競爭者如SNK的Neo Geo Pocket Color、萬代的SwanCrystal,亦有新挑戰者諾基亞的N-Gage。最終任天堂繼Game Boy Color後Game Boy Advance以銷售量大幅拋離對手的佳績,正式殿定往後在掌上遊戲機市場的主導地位。第七世代.隨著2005年微軟Xbox360的發售,遊戲機進入了競爭白熱化的第七世代,並在市場佔有率上呈現出:任天堂的Wii、索尼的PlayStation 3與微軟的Xbox 360,三分天下的格局。第七世代的顯著特點是高畫質的遊戲畫面、網路服務的完善與體感娛樂的普及。率先於2005年發售的微軟Xbox360是Xbox的後繼機種,擁有著最為完善的網路功能Xbox Live,同時又在部分地區與當地供應商積極合作推出了流媒體服務,在美國地區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同時Xbox360在北美及歐洲地區帶來很好的反應,在對日本亞洲等地影響力亦令不少日本遊戲加入,同時令Xbox360在日本得到一定回應。在本世代中Xbox360開啟了銷路獲得優異成績及市場肯定,在本世代的末年PS3則挽回PS2後因為策略失誤的劣勢,另起爐灶開發了輕度玩家市場的Wii獲得更優秀的成績,最終以超過一億二千萬的銷量佳績成為本世代的競爭優勝者在第七世代掌上遊戲機經歷上世代後,除了任天堂外過往過往的所有研發廠家皆退出市場。在這世代索尼投入研發掌上遊戲機,索尼的PSP成為全新的競爭者,其中有的多媒體相關功能為賣點,則令市場出現了對比過往有力的競爭。在這世代以曾經一度迫近任天堂當代遊戲機的銷量,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優勢,並以獲得超過八千萬的佳績完成在本世代的歷史銷路。任天堂本世代的掌上遊戲機NDS免不了受到挑戰,在本世代則以輕觸式熒幕可用觸控筆使用的創意玩法,以及利用雙熒幕創造大量新概念的遊戲,在遊戲性得到更高的創造力令遊戲機在競爭中獲得市場歡迎與肯定。最終獲得在掌上遊戲機中比game boy更高的歷史首位銷售成績,以超過一億五千萬的銷量佳績成為本世代的競爭優勝者。第八世代.在電子遊戲歷史中,第八世代主要指2012和2013年間推出的數款電子遊戲機。第八世代包括了任天堂在2012年第四季推出的後繼機種Wii U;索尼的PlayStation 4則是在2013年2月20日正式對外公開,並於2013年第四季上市;而微軟是在2013年5月21日宣佈了Xbox 360的後繼機種Xbox One,同樣也在2013年第四季發售。在攜帶型遊戲機方面,第八世代是隨著Nintendo 3DS在2011年2月於日本推出後正式展開,3DS之後於同年3月陸續在北美洲和歐洲地區上市。PlayStation Portable的後繼機種PlayStation Vita則是在2011年12月在日本登場,之後於2012年3月在歐美地區上市。有許多觀點認為第八世代的遊戲機將會面臨來自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慧電視遊戲市場的嚴峻挑戰。由於這些裝置的成長速度極快,許多分析家認為第八世代可能是家用遊戲機的最後一個世代。在發售前就已透過群眾募款獲得數百萬美元資金的遊戲機OUYA,將開源自由開發和免費遊玩的商業模式帶入了第八世代主機。#重定向任天堂在2015年3月17日以「NX」代號首次公佈開發期中的主機,在2016年10月20日首次於線上影片上公開其造型以及正式名稱任天堂Switch(簡稱:NS),於2017年3月3日在多個地區日本、北美、歐洲和香港發售,同年12月1日在韓國和臺灣正式發售。遊戲機發展歷史至今首次出現家用機及掌機兼顧的混合型遊戲機,作為家用機的同時亦可隨時轉換為掌機遊玩,並且擁有可拆卸的控制器和可分離式的主機。在歸類上最初視為獨立待定的新世代主機,及後被歸納與WiiU同時作為第八世代主機記載。第九世代.在電子遊戲歷史中,第九世代主要指自2020年起推出的數款電子遊戲機。第九世代目前包括了索尼的PlayStation 5和微軟的Xbox Series X/S,其中兩款遊戲機均於2020年11月發售。 |
183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31 | OpenGL | OpenGL。這個介面由近350個不同的函式呼叫組成,用來從簡單的圖形位元繪製複雜的三維景象。而另一種程式介面系統是僅用於Microsoft Windows上的Direct3D。OpenGL常用於CAD、虛擬實境、科學視覺化程式和電子遊戲開發。OpenGL的高效實現存在於Windows,部分UNIX平臺和Mac OS。這些實現一般由顯示裝置廠商提供,而且非常依賴於該廠商提供的硬體。開放原始碼函式庫Mesa是一個純基於軟體的圖形API,它的程式碼相容於OpenGL。但是,由於許可證的原因,它只聲稱是一個“非常相似”的API。OpenGL規範由1992年成立的OpenGL架構評審委員會維護。ARB由一些對建立一個統一的、普遍可用的API特別感興趣的公司組成。根據OpenGL官方網站,2002年6月的ARB投票成員包括3Dlabs、Apple Computer、ATI Technologies、Dell Computer、、Hewlett-Packard、IBM、Intel、Matrox、NVIDIA、SGI和Sun Microsystems,Microsoft曾是創立成員之一,但已於2003年3月-{退出}-。設計.OpenGL規範描述了繪製2D和3D圖形的抽象API。儘管這些API可以完全透過軟體實現,但它是為大部分或者全部使用硬體加速而設計的。OpenGL的API定義了若干可被客戶端程式呼叫的函式,以及一些具名整型常數;C繫結的WGL、GLX和CGL;iOS提供的C繫結;Android提供的Java和C繫結。OpenGL不僅語言無關,而且平臺無關。規範隻字未提獲得和管理OpenGL上下文相關的內容,而是將這些作為細節交給底層的視窗系統。出於同樣的原因,OpenGL純粹專注於渲染,而不提供輸入、音訊以及視窗相關的API。OpenGL是一個不斷進化的API。新版OpenGL規範會定期由Khronos Group發布,新版本透過擴充套件API來支援各種新功能。每個版本的細節由Khronos Group的成員一致決定,包括顯示卡廠商、作業系統設計人員以及類似Mozilla和谷歌的一般性科技公司。除了核心API要求的功能之外,GPU供應商可以透過擴充套件的形式提供額外功能。擴充套件可能會引入新功能和新常數,並且可能放鬆或取消現有的OpenGL函式的限制。然後一個擴充套件就分成兩部分發布:包含擴充套件函式原型的標頭檔案和作為廠商的裝置驅動。供應商使用擴充套件公開自定義的API而無需獲得其他供應商或Khronos Group的支援,這大大增加了OpenGL的靈活性。OpenGL Registry負責所有擴充套件的收集和定義。每個擴充套件都與一個簡短的識別符號關聯,該識別符號基於開發公司的名稱。例如,英偉達正式批准該擴充套件,那麼這就被稱為一個“標準擴充套件”,識別符號使用ARB。第一個ARB擴充套件是GL_ARB_multitexture。OpenGL每個新版本中引入的功能,特別是ARB和EXT型別的擴充套件,通常由數個被廣泛實現的擴充套件功能組合而成。文件.OpenGL普及的部分原因是其高質量的官方檔案。OpenGL架構評審委員會隨規範一同發布一系列包含API變化更新的手冊。這些手冊因其封面顏色而眾所周知。Dave Shreiner, Graham Sellers, John M. Kessenich and Bill M. Licea-Kane. 2013. OpenGL Programming Guide: The Official Guide to Learning OpenGL, Version 4.3.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ISBN 978-0321773036.Randi J. Rost, Bill M. Licea-Kane, Dan Ginsburg, John M. Kessenich, Barthold Lichtenbelt, Hugh Malan and Mike Weiblen. 2009. OpenGL Shading Language (3rd Edition).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ISBN 978-0321637635相關程式庫.早期的 OpenGL 版本會一同釋出配套的 GLU 庫,提供一些同時代硬體尚不支援的簡單功能。GLU 最後一次更新規格要求是在 1998 年,對已棄用的 OpenGL 特性有依賴。還有幾個庫也建立在OpenGL之上,提供了OpenGL本身沒有的功能:特別是,庫——由SGI開發並可以在IRIX、Linux和Microsoft Windows的一些版本上使用,構建於OpenGL,可以建立實時視覺化模擬程式。當開發者需要使用最新的OpenGL擴充套件時,他們往往需要使用庫或者是庫提供的功能,可以在程式的執行期判斷當前硬體是否支援相關的擴充套件,防止程式崩潰甚至造成硬體損壞。這類庫利用動態載入技術搜尋各種擴充套件的資訊。上下文與視窗套件.OpenGL 上下文的建立過程相當複雜,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上也需要不同的做法。因此很多遊戲開發和使用者介面庫都提供自動建立 OpenGL 上下文的功能,其中包括 SDL、Allegro、、FLTK、Qt 等。也有一些庫是專門用來建立OpenGL視窗的,其中最早的便是 GLUT,後被freeglut取代,比較新的也有 GLFW 可以使用。歷史.1980年代,開發可以用在各種各樣圖形硬體上的軟體是個真正的挑戰。通常,軟體開發人員為每種硬體編寫自定義的介面和驅動程式。但這非常昂貴並會導致大量工作的重複。20世紀90年代初,SGI成為工作站3D圖形領域的領導者。其IRIS GL的API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科技並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準,而基於開放標準的PHIGS則相形見絀。IRIS GL更容易使用,而且還支援即時模式的渲染。相比之下,PHIGS難於使用並且功能老舊。SGI的競爭對手透過擴充套件PHIGS標準也能將3D硬體投入市場。這反過來導致SGI市場份額的削弱,因為有越來越多的3D圖形硬體供應商進入市場。為攻佔市場,SGI決定把IRIS GL API轉變為一項開放標準,即OpenGL。然而,SGI擁有大量的軟體客戶,對他們來說從IRIS GL遷移到OpenGL將需要巨額投資。此外,IRIS GL的應用程式介面擁有與3D圖形不相關的函式。例如,它包括視窗、鍵盤和滑鼠的API,部分原因是由於它是在X Window系統和Sun公司的NeWS系統之前開發的。而且,IRIS GL庫由於授權和專利問題並不適合開放。上述種種因素要求SGI繼續支援先進和專有的IRIS Inventor和IRIS Performer應用程式介面。IRIS GL的限制之一是隻能訪問由底層硬體支援的功能。如果圖形硬體不支援一項功能,那麼該應用程式將不能使用它。OpenGL透過為硬體不具備的功能提供軟體支援克服此問題,這就允許應用程式在相對較弱的系統中使用先進的圖形技術。OpenGL標準化訪問硬體的方式:硬體介面程式的開發交由硬體製造商,而視窗功能委託給底層作業系統。讓大量不同種類的圖形硬體講同一種語言影響深遠,它為軟體開發者進行3D軟體發展提供更高層次的平臺。1992年,SGI公司領導OpenGL架構審查委員會的建立。該委員會由若干公司組成,負責未來OpenGL規範的維護和擴充。微軟在1995年發布Direct3D,Direct 3D最終成為OpenGL的主要競爭對手。1997年12月17日,微軟和SGI發起華氏溫標專案,旨在統一OpenGL和Direct3D的介面。1998年,惠普加入。後來,由於SGI的財政限制、微軟的戰略以及缺乏行業普遍支援,專案1999年遭棄。2006年7月,OpenGL架構評審委員會投票決定將OpenGL API標準的控制權交給Khronos Group。高階功能.OpenGL被設計為只有輸出的,所以它只提供渲染功能。核心API沒有-{zh-cn:視窗系統; zh-tw:視窗系統}-、音訊、列印、鍵盤/滑鼠或其他輸入裝置的概念。雖然這一開始看起來像是一種限制,但它允許進行渲染的程式碼完全獨立於他執行的作業系統,允許跨平臺開發。然而,有些整合於原生-{zh-cn:視窗系統; zh-tw:視窗系統}-的東西需要允許和宿主系統互動。這透過下列附加API實現:另外,GLUT庫能夠以可移植的方式提供基本的-{zh-cn:視窗;zh-tw:視窗}-功能。版本.OpenGL進化自SGI的早期3D介面IRIS GL。IRIS GL的一個限制是它只能訪問底層硬體提供的特性。如果圖形硬體不支援例如紋理對映這樣的功能,那麼應用程式就不能使用它。OpenGL透過在軟體上對硬體不支援的特性提供支援的方法克服了這個問題,允許應用程式在相對低配置的系統上使用高階的圖形特性。Fahrenheit專案是Microsoft和SGI之間的聯合行動,為了統一OpenGL和Direct3D介面的目的。它一開始提出了一些把規則帶給互動3D計算機圖形API世界的承諾,但因為SGI的財政限制,這個專案後來被放棄了。2002年微軟的DirectX 9提出了全新的Shader繪圖功能以及高階著色語言,OpenGL霸主地位開始被瓦解。這使得3DLabs瞭解到必須開發全新的OpenGL 2.0版本,但僅加入支援GLSL的功能。2006年Khronos接手OpenGL,立刻著手發展Longs Peak與Mount Evans。2008年推出OpenGL 3,但評價普遍不高。2010年3月10日, OpenGL同時推出了3.3和4.0版本,同年7月26日又釋出了4.1版本。2011年8月8日釋出4.2版本。2013年釋出4.3版。 |
183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36 | 首都 | 首都、國都或京,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動的中心城市、各類國家級機關集中駐紮地、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在大部分國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國家,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例如美國的首都為華盛頓特區,經濟中心為紐約,土耳其首都為安卡拉,經濟中心為伊斯坦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為北京,經濟中心為上海等。有時候,一個國家會設有多個首都,如行政首都、立法首都、司法首都,分別作為該國的行政、立法及司法中心,例子有南非、史瓦帝尼等。此外,大部分外國駐當地大使館也設在首都。意義.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首爾”取代大韓民國、“吉隆坡”取代馬來西亞等。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設立考量.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裡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賈梅納、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博茲瓦納的嘉柏隆里、烏茲別克的塔什干、以及中國明朝的北京。特殊情況.每一個國家通常只設立一個首都,因為政府通常會將其重要機關集中在首都地區,以方便政府高層行政和管理,但亦有例外。一些國家有多個首都,一些甚至沒有。有時候,實際的首都和法定的首都由於某些原因並不在同一個城市。譬如,一個稱為「首都」的城市,實際上並非中央政府所在地。反之,所謂的正式「首都」雖然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可能不是政治決策的地理中心。故此,「行政首都」一般被認定為是該國的「國家首都」。國際組織.在如英語在內的一些外文中,首府和首都往往意義相近或者相同,部分國際組織所在地也會被稱為首都。首都存在爭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27年定國都於南京市。1937年11月因為抗日戰爭日本軍已嚴重威脅到首都安全,而遷都重慶市,在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5月還都南京。然而在1946年11月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中,對於國都設於南京或北平相持不下,經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主張國都地點不必明文定於憲法,始將制憲國民大會的第一讀會透過的「國都定於北平」一條予以刪除。故1948年5月20日以後,中華民國政府仍於南京辦公,南京仍是首都。之後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華民國國軍失利,中國人民解放軍則於1949年4月23日發動渡江戰役攻佔南京城。中央政府在幾次遷移後,於1949年12月7日遷往臺北市,之後臺北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或實質上的首都。然而,在1990年代及以前,中華民國政府從未放棄以武力反攻大陸並還都南京的目標,因此稱臺北市為「戰時首都」,並在教科書上記載南京市為首都。2000年後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官方多次表示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2002年起,中華民國教育部決議修改教科書的相關記載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位於臺北」或「中華民國中央部會在臺北」。與國家名稱相同的首都.在世界各國當中,因為政治和地理位置或歷史的原因,部分主權國家和屬地的首都和首府的名稱成為了政治實體的名稱。下列列舉出與國家名稱相同的首都。政治象徵意義.隨著現代帝國及民族國家崛起,首都已成為國家及政府的象徵,而且滲透著政治意義。在古代,多數國家行君主專制,「首都」一般指君主理政和居住的地方城市,所謂「天子腳下,首善之區」,首善之名,出自《漢書·儒林傳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序》說:杭州“車書混一,人物繁盛,風俗繩厚”,“為今日四方之標準”。不同的是,現代首都的選址、建立,以至遷移,均取決於人為因素。舉例:戰略意義.首都長久以來是戰爭的首要目標,佔領首都等同取得敵方的政府,是戰勝的關鍵。首都,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會聚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在古代,國家一般採取中央集權政策,地方勢力有限;首都一旦淪陷,就意味著朝代的覆亡。中國三國時代,蜀漢、吳因失去各自的首都──成都和建業而亡國。過去,社會經濟傾向地方權力,這戰略方式在封建制度發展後尤其盛行,其後又在民主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再獲肯定。對於世界其他地方,包括西方而言,首都在軍事上是較次要的。1205年,拉丁人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後佔領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然而,拜占庭勢力成功在數個省份中重組;地方貴族在60年後重奪首都,並把國祚延長了200年。英國勢力先後在美國獨立戰爭和第二次英美戰爭中劫掠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但美國勢力得到地方政府和傳統上獨立的邊遠地區的平民的支援,仍足以在地方開展戰鬥。例外的是,高度中央集權國家,例如法國,其中央政體有效地協調偏遠地區的資源,為國家帶來絕對的優勢。但是,假如首都被佔,國家會面臨崩潰的邊緣;其他戰略方面,法國的傳統敵人德國,於兩次世界大戰時把目標集中於佔領巴黎。遷都.「遷都」指一個國家將原來設立的首都,由另一個城市取代,主要行動是將政府高層重要機關總部遷移至新首都,而背後亦涉及很多原因。在古代,多數國家面對不穩定的政治環境,因而遷都的機會較多。也有可能是舊的首都由於某些原因而逐漸喪失其重要性。朝代的交替或領土的變更或擴大亦影響首都的遷移。在中國,明朝從應天府。而滿洲人在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二(1644年6月6日)進入北京,將首都從瀋陽遷往北京,則代表了正式的權力轉移。這樣的格局在中國歷史屢見不鮮,及至20世紀傳統儒家政體垮臺。滿清覆亡後,基於地方分權及交通技術的改進,國民政府得以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迅速遷都,並維持其原有的領導架構。1949年因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中華民國政府也從南京遷都至臺北市。在其他國家例子有蘇聯/俄羅斯。或是像巴西或澳大利亞等重新建造城市移轉首都的例子。然而,因為古代國家與開發中國家行政架構較為簡單,遷都相對於已開發或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容易得多。現代的國家遷都要顧及將龐大複雜的政府部門有序不紊地調遷的步驟,以及巨大的國家經濟開支,故此一次完整的遷都可能要花上近10年的時間。但也有其變通的方式讓國家資源不至於太集中於首都,但又不用花費巨資遷移首都,有些國家便設立所謂的副首都、行政副中心或是陪都來分散其風險。最大首都.一些國家的最大城市並非首都,如圖上所示。以下列出各大洲的最大首都,以市區/都會區人口計算: |
184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41 | 雙生子佯謬 | 雙生子佯謬是一個有關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登上超高速飛船作長時間的太空旅行,而另一個留在地球。結果當旅行者回到地球后,他發現自己比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輕。這個結果似乎與狹義相對論矛盾:狹義相對論所探討的是物體慣性參考系的相對運動,比方說物體A為觀察者,觀察到物體B等速率遠離自身。反之,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等速率離開自身,根據狹義相對論,物體A會認為物體B的時鐘走慢了,物體B也會認為物體A的時鐘走慢了。狹義相對論指出所有觀測者都有同等意義,沒有任何一個參考系是會獲得優待的。因此,旅行者覺得回到地球后會看見比他本人更年輕的雙胞胎兄弟,但他兄弟的想法卻恰好相反。不過實際上旅行者的期望是錯誤的:狹義相對論並沒有說所有觀測者都有同等意義,而是隻有在慣性系中的觀測者,所以他能夠把他跟他兄弟分辨開來。有些人在解決這個弔詭時會認為狹義相對論並不能夠用於加速中的物體,而只可使用廣義相對論,這是不正確的。舉個例說,該對雙生兄弟的年齡是可以藉著求時空間隔。當重力的影響是不能被忽略的時候,狹義相對論就變得不適用,這時就真的需要用到廣義相對論。這個結果是由狹義相對論所推測出的,而且能夠透過實驗來驗證。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這種怪異的情況:如果兩人相距一段距離,則A會看到B「縮小」了,但是B也覺得A「縮小」了。這種透視現象已經被人們適應、接受了,因為它存在於平日的生活裡,但是人們對相對論就毫無準備。我們已經對有關距離的相對論見解習以為常了:從甲地到乙地的距離當然等於乙地到甲地的距離。另一方面,當我們考慮到速度方面,會認為如果一個物體在運動,運動一定會是相對於某物:星體、地面或另一人。A物相對B物的速度,是相等於B物相對A物的速度,兩者完全相等。注意要在參考系統中建立「同時」的概念,「到底一件事是否和另一處的另一件事同時發生」這個問題有著關鍵的重要性。所有計算都最終要涉及到哪些事件是同時發生的。也要留意,要建立兩個空間中相隔的事件的同時性,這兩個地方一定要有訊息相互傳遞,這也代表了光速是決定同時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家當然會問到,狹義相對論怎麼能在A相對B有時間膨脹而B相對A也有時間膨脹的情況下不前後矛盾。要消除矛盾,我們必須丟棄人們日常對同時性的直覺概念。同時性,是位於一個參考系中的一位觀測者和一系列事件之間的關係。理論的架構裡有一個同時性的相對論,它影響著特定事件如何根據有相對運動的觀測者被調準。由於每個觀測者對兩個事件是否同時發生都有不同的見解。 |
184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43 | 五四運動 |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學生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當時的北洋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事情的緣由是,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本期望“公理戰勝強權”,能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參會各國決定把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民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積蓄的民族情緒爆發,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上街遊行,並發展到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五四運動”這個概念一般還包括5月4日後一系列的全國性遊行示威、罷課、罷市、罷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參與的六三運動,導致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被免職,最後中國代表團6月28日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關於“五四運動”跟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關係有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二者基本是一個運動的兩個階段,可以統稱為廣義的“五四運動”,或者“五四新文化運動”;另外一些意見認為二者有聯絡但應該區分開:自由主義者認為一個是文化運動,一個是政治運動;或者一個是啟蒙,一個是救亡;蔣介石認為一個是崇洋媚外,一個是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認為一個是舊民主主義,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個是新民主主義的開始,無產階級開始參與,並在此後成為領導。五四運動是一場學生和知識分子發動的政治運動,基本達成既定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想和政治熱情。五四運動本身得益於此前新文化運動對學生思想和組織的預備,又反過來幫助新文化運動進一步推廣,但也導致了新文化運動的分化。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一大批人積極投入政治活動,胡適等少數人繼續堅持非政治化的文化運動。非政治化的新文化運動廣度擴大了,深度卻停滯了,許多政治思想則被引入。五四激發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削弱了北洋政府統治。青年人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助成了北伐,但國民黨掌權以後自身也被學生運動所困擾。外來政治思潮加劇湧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影響擴大,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許多五四運動的參與者成為共產黨領袖。五四運動大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程序。從1939年起,國共兩黨都各自規定五四為青年節,國民政府於1944年改為文藝節。對五四運動認識和評價眾説紛紜,周策縱大致區分了自由主義者、國民黨、共產黨三大類立場,每一類裡面還有不同看法和歷史變遷。大致而言,自由主義者肯定新文化運動,肯定五四運動本身,但否定五四運動所引發的政治和革命浪潮,認為阻礙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中國國民黨方面,孫中山、蔣介石都提倡傳統文化,否定新文化運動,孫中山肯定五四,蔣介石對五四運動態度很微妙,明著還是褒獎,強調其民族情緒,不談其反傳統的一面,暗中盡量疏遠;共產黨對二者都肯定,從陳獨秀到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評價大大提高,毛澤東認為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將文化革命推進到新階段,開啟了新民主主義,無產階級開始參與,並在此後成為領導。背景.五四運動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革命浪潮之中,俄國十月革命的結果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工人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時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在1919年3月爆發三一運動,同年3月2日,第三國際在莫斯科成立。在外來思想和影響交織影響下,本土傳統的思想、文化、政治等都隨之發生巨大改變。而五四之前很多國家都爆發了群眾運動與民族主義運動,這些事件都為運動帶來催化劑作用。辛亥革命後政局與新思想發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代,到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和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的市民。社團組織在中華民國後發展,新文化運動中各種組織紛紛建立,出現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和工讀互助團等組織,打下社會政治動員的基礎。而同時間革命風潮導致政局一直極不穩定,由二次革命到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後,北洋政府就曾試圖恢復帝制,失敗後至1916年袁世凱去世,各地軍閥相繼各自對峙,期間爆發三次革命。而社會在曲折進步的同時,社會民眾也日益不滿持續動盪的時局。兩個政府與多派系的角力.「五四運動」前後,北京政府總統、內閣、國會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故政治運作較先前為暢順。當時政府領導者為大總統徐世昌、國務總理錢能訓,及「安福國會」幕後領袖段祺瑞。但政府仍深受各個黨派、各地軍閥的制約,政策因之時有變異。國會中段祺瑞操縱的「安福系」親日,梁啟超為首的「研究系」親英美派,研究系在五四前後一直煽動社會不滿情緒,「文治派」與「安福系」也藉機相互攻訐,以謀求自我派系之利益。是以「五四運動」絕對不可以單單理解為群眾在愛國意識之下的自發行為;事件源起、擴大都深受黨派鬥爭之影響。此時南方另有一政府,源於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開展三次革命,又稱護法運動,誓師北伐,但1918年孫中山在內部矛盾中離職,廣州軍政府由桂系軍閥掌控。1919年2月,南北曾經試圖和談,但並無結果。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五人中有一人為南方政府代表。孫中山寓居上海,那裡是蔣介石的勢力範圍,並與在福建的陳炯明來往密切。而同時其他軍閥都有參與角力,除了控制國會的皖係段祺瑞以外,還有直系馮囯璋,奉係張作霖,山西閻錫山,桂系陸榮廷等等,雖非獨立,但都各自為政,關係錯綜複雜。這些錯綜複雜的派系在五四前後都有很多的運作,為運動推波助瀾。周策縱認為:“新式知識分子在五四事件中能夠成功,在諸多原因中,其中之一便是軍事和政治派系之間的實力均衡”。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國內時呈現還有一個角力戰,是介於安徽派軍閥掌握的北京政府勢力,和希望介入中國支配權的日本帝國勢力間。由此於後顯見「運動」性質,非如表面單純反帝反封建,也暗內含反日、反安徽派的意圖。文化進步與學術繁榮.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相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朱家驊、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在思想上五四前夕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中國近代以來,排外與開放兩個思潮不斷鬥爭,甲午戰爭震動中國,一方面開始有更多的人重視思想的引進,另一方面也激發排外情緒,義和團事件是一次排外情緒大爆發,但此後轉入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年代,新政、憲政、基督教、進化論、德先生、賽先生,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等,各種外來思想紛紛進入中國。在外來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重新審視,出現了白話運動,反儒家思潮、整理國故。1915年以來,這些對內對外的思想運動到了一個新高度,稱為新文化運動,《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是這個運動的主要陣地,提倡民主與科學。國際間關係和民族思潮的變化.自從1895年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就在中國不斷擴張勢力。透過1895年甲午戰爭佔有了臺灣等地,使中國藩屬國朝鮮獨立,此後不斷蠶食,於1910年吞併朝鮮。1914年8月23日,大日本帝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對德意志帝國宣戰,旨在奪取德國在東亞的殖民地,包括膠州灣。經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膠州灣租借地。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釋出該協定,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但除跟日本以外,五四前夕的中外關係大部分是空前的好。美國一直是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1868年簽訂蒲安臣條約,承諾尊重中國領土完整,1899年,美國發表門戶開放照會,呼籲各國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義和團運動是一個中外關係的大倒退,但此後美國帶頭,各國主動放棄部分庚子賠款,中外關係大大緩和。1907年到1917年間,中英合作最終禁止了鴉片進口,1912年12個國家簽訂了《國際鴉片公約》,基本解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站在英法協約國一方向同盟國陣營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在跟法英美一同成了獲勝的協約國後,中國民眾歡呼“公理戰勝強權”,跟這些國家的政府關係和民間觀感可以說都在一個空前友好的階段。一戰與民族工商業成長.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戰後自決運動潮流.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為戰後國際和平而提出「民族自決」的口號,包含了十四條原則,連同1919年舉行的巴黎和會,共同促成世界各地獨立運動的快速發展。受蘇聯革命影響,在中國、朝鮮和臺灣等地,同時都注意到民族獨立的問題,在亞洲的各國民族運動者便開始相互交流意見或彼此支援。在五四爆發前兩個月,日據朝鮮爆發三一運動。朝鮮獨立人士在首爾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引發數萬名人民反日遊行示威。三一運動很快席捲整個朝鮮半島。有200萬以上群眾參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暴動。三一運動受到當時中國各界密切關注,得到當時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高度支援與讚揚,成為推進五四運動的思想動力。三一運動被認為是加速了五四程序,成為五四的行為楷模。前奏.1919年1月18日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國總統在會前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包括廢除秘密條約、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成立國際聯盟等,受到各國廣泛歡迎,中國希望藉此解決山東問題2月15日,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正式提交請求《山東問題說貼》,經雙方多輪陳述,幾經曲折,最後美國支援中國,英法傾向於日本,日本以退出國聯相威脅,美國妥協。大會4月30日決定支援日本立場,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代表團向政府直接報告結果的同時,代表團顧問梁啟超則致電外交委員會的汪大燮和林長民:“對德國事, 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 因日使力爭, 結果英、法為所動, 吾若認此, 不啻加繩自縛, 請警告政府及國民, 嚴查各全權, 萬勿署名, 以示決心”。5月1日北京《中國時報》刊登中國代表團所報告之失敗原因:“此次中國主張失敗之原因,一由於1917年2月至3月間,日本與英法諸國有膠澳讓歸日本之密約,二由於1918年9月,我國當局與日本政府有‘欣然同意’之山東換文,遂使愛我者無從為力”。5月2日,外交委員會事務主任林長民在《晨報》上發表文章《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昨得梁任公先生巴黎來電, 略謂青島問題因日使力爭, 結果英、法頗為所動, 聞將直接交於日本云云。嗚呼, 此非我舉國之人所奔走呼號, 求恢復國權, 主張應請德國直接交還我國, 日本無承繼德國掠奪所得之權利者耶? 我政府我專使非代表我舉國人民之意見, 以定議於內折衝於外者耶? 今果至此, 則膠州亡矣, 山東亡矣, 國不國矣。此惡耗前兩日, 僕即聞之, 今得任公電, 乃徵實矣。聞前次四國會議時, 本已決定德人在遠東所得權利, 交由五國商量處置, 惟須得關係國之同意, 我國所要求者, 再由五國交還我國而已, 不知因何一變其形勢也。更聞日本力爭之理由無他, 但執千九百十五年之二十一款及千九百十八年之膠濟換文, 及諸鐵路草約為口實。嗚呼。二十一款出於脅逼, 膠濟換文以該路所屬確定為前提,不得逕為應屬日本之據。濟順、高徐草約為預備合同, 尚未正式訂定, 此皆我國民所不能承認者也。國亡無日, 願合我四萬萬眾誓死圖之。過程.預備.5月2日晚,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議論巴黎和會事,氣氛激昂,決定通知北大全體學生舉行大會。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在北大法科舉行愛國示威遊行,四、聯合全國各界一致奮起力爭。五月四日.5月4日,上午10時,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學生代表召開碰頭會,陸軍學校也派了學生代表列席。教育部代表前去北大勸阻未果。下午1點許,諸院校共計三千餘名學生彙集天安門前廣場,預備進行示威活動:最早到達的學生來自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匯文大學,緊接的學生是來自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工業專門學校、農業專門學校、醫學專門學校、警官學校、鐵路管理學校、稅務學校、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和朝陽大學。最晚到達的是北京大學學生,因為在上午11時左右,教育部代表在幾名軍官警官陪同下到達北京大學,當著蔡元培的面,勸說學生放棄遊行,雙方經過長時間對話和辯論未有達成一致。教育部代表也隨同北京大學校生,抵達諸校學生分組列隊集合的現場,北大學生當場介紹該代表及前涉論辯事由。後教育部代表向學生詢問集會用意,學生便遞上傳單給他作答復,而該代表也繼續勸告學生解散集會,建議他們改推代表向政府和各使館交涉;步軍統領衙門統領李長泰、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相繼到場,勸告放棄遊行。學生們沒有接受勸告,段時間集會經幾名參與者大略闡述了集會意義後,至下午兩點左右,學生們開始有序地從廣場出發出中華門,向東交民巷各國公使館前進。隊伍在遊行過程中,四處分送傳單,手執白布製成之旗,上書「力爭山東問題」、「排除賣國漢奸」及「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字樣,還有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合約簽字」等標語、口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印刷了5萬份,廣泛散發: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併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國亡了,同胞起來呀!隊伍經過中華門到棋槃街向東轉,到了東交民巷的西口。學生們事先曾打電話與美、英、法三國公使館溝通,他們都表示歡迎,而西口內的美國兵營的軍官也在學生們抵達時放行了,還讓隊伍透過了美兵營和美使館。然而東交民巷的捕房拒絕學生隊伍繼續透過,說除非得到大總統的同意,才得準許入內遊行。當由該巡捕打電話與總統府交涉,往返磋商不得要領。據《每週評論》引述當時情景:“大家只好在美使館前連呼‘大美國萬歲!威大總統萬歲!大中華民國萬歲!世界永久和平萬歲!’四聲。”而後學生派代表前往美、英、法、意使館遞送說帖,至美國說帖中這樣説:“二十一條中日協約,乃日本乘大戰之際,以武力脅迫我政府強制而成者,吾中國國民誓不承認之。青島及山東一切德國利益,乃德國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還者。吾人以對德宣戰故,斷不承認日本或其他國繼承之。...吾國與貴國抱同一主義而戰,故不得不望貴國之援助。...請求貴公使轉達此意於貴國政府”。因為是星期天,並未見到各國公使本人。東交民巷未能通行讓學生很懊惱,臨時決定前往位於長安街東端之北的趙家樓二號曹汝霖住宅,下午4點半左右到達,要求曹汝霖出來解釋與日本締結密約的原因。數十名軍警把守,試圖讓學生後退。學生非常激動,翻墻開啟大門湧入。藏匿起來的曹汝霖未被學生尋見,適駐日公使章宗祥正在曹宅有所商議,被眾瞥見攢毆,受傷甚重。闖入者並搗毀傢俱,火燒曹宅,史稱“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聞警前來救火。奉召到場的警察總監吳炳湘及步軍統領李長泰,帶領警隊及步軍遊擊隊,強迫解散剩餘人群,並在街上捕去32名學生。章在警員護送下入醫院調治,據稱腦筋震動,遍體鱗傷。運動擴大.北京政府方面態度嚴厲。5月6日,總統徐世昌下令警察恢復秩序,“倘再有借名糾眾,擾亂秩序,不服彈壓者,著即依法逮捕懲辦,勿稍疏弛”。5月7日驅散社會團體的國恥日紀念活動。5月8日,訓誡教育部,要其整飭學校。5月10日,學生提訊。5月14日,下令將用軍力來鎮壓學生運動。5月18日,日本公使向外交部抗議,要求禁止學生的反日活動,日本軍艦集中於天津、上海、南京等港口遊弋,施加武力威脅。5月23日取消多種學生及社會刊物,5月25日,教育部下令學生3日內復課。學生方面寸步不讓,各校校方在短暫調停之後也與政府對立。5月5日,北京各校開會,重申要求。14所院校校長開會,著手爭取被捕學生的釋放,也勸告學生保持冷靜。5月6日,成立北京學生聯合會。9日,北大校長蔡元培辭職,11日,教育總長傅增湘辭職,多所學校校長紛紛辭職。北京教職員聯合會隨之成立。被捕學生向法庭提交言辭激烈之宣告。罷課開始是各校自行其是,到5月18日,學生聯合會決定全體罷課,上書總統,發表公開宣言,提出六點要求:不可簽字山東條約、懲辦曹章陸、挽回蔡傅、撤銷對學生壓力、抗議日本留學生被捕、重啟南北和談。5月21日,總理錢能訓回復,模稜兩可地表示會“鄭重進行”之意,隨後有更多高壓手段。學生進一步加強組織,設立義勇團、講演團、各校自治十人團。學生運動從大規模集會轉向多樣化小型街頭集會,發表演講,鼓勵抵制日貨。五四運動得到全國各界支援,影響了22個以上省份的200多個大小城市。大中院校的學生迅速響應,遊行、示威、罷課、成立學生聯合會,6月16日在上海成立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全國的報紙、社會團體、工商團體紛紛表示支援學生。各方政治力量也都表示支援學生,南方政府、孫中山發表言辭激烈的宣告,一些軍閥、康有為等也表示支援和同情學生。六三運動.6月3日,北京大逮捕,引發上海罷市罷工浪潮,進而擴充套件到全國,運動進入一個更激烈更廣泛的階段,這既是五四運動的一部分,也可以單獨稱作六三運動。6月1日,總統徐世昌下令北京戒嚴,2號逮捕7名學生,學生非常憤怒,出動更多的人上街,3號逮捕400餘人,4號逮捕700餘人,政府不得不徵用校舍作為拘留所,學生出動更多的人在街頭演講,做好了被捕的準備。1000餘名女學生在總統府遊行請願,教師及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去監獄慰問,送去食物。6月11日陳獨秀在街頭散發他寫的《北京市民宣言》被捕,後來9月16日方獲保釋出獄。5月下旬,上海學生與商人、工人積極聯絡,使得運動的參與面擴大了,成為運動的新的中心。5月31日,上海為在5月7日因傷去世的北大學生郭欽光舉辦追悼會,有10萬名學生和市民參加。6月3日,北京大逮捕開始之後,上海學生與工商界領袖開會,並一家一家地走訪商店,懇請支援。6月5日,上海大罷市開始,包括租界的商店也統統關門。上海工人也開始罷工,參加人數估計6萬到10萬以上。6月5日,上海各界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亦稱“工商學報聯合會”。此後罷工罷市浪潮擴散到全國。政府妥協.在全國各界的壓力下,北京政府終於後退。6月5日,軍警從校園撤退,6月9日,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辭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但沒有被接受,6月13日,總理錢能訓辭職,6月12號,各地的罷工罷市開始停止。6月24日,政府通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改變此前要簽約的指示,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簽約。全國各界各方前後給代表團發了7000多封電報,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巴黎華僑也組織遊行示威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對德《凡爾賽條約》中也包括廢除中德不平等條約的條款,這是中國想要的。代表團跟和會溝通,看是否能簽約但註明保留意見,不承認轉讓山東權益給日本相關條款,和會不允許,一直抗爭到最後無果。最後,6月28日簽約日,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影響.山東問題後續.中國沒有簽署對德《凡爾賽條約》,到1919年9月15日方正式宣佈終止與德國的戰爭狀態。後來與德國單獨談判,於1921年5月20日簽署《中德協約》,德國共和政府放棄《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所獲一切權益,包括膠澳租借地。1921年11月11日,美英法日中等九個一戰戰勝國在華盛頓舉行華盛頓會議。在美國的調停下,1922年2月4日,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將膠澳租借地交還中國,膠濟鐵路交還中國,所駐日軍撤離,等等。2月6日,九國簽訂《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又稱《九國公約》,宣告"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適用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等。這是中國的一個外交勝利,至此,山東問題算是比較圓滿地解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與分化.五四運動大大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新文化運動在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分化。五四運動剛結束,7月份,胡適和李大釗就因為“問題和主義”而辯論起來,陳獨秀和一些《新青年》的同仁因為是否談政治產生分歧,最後陳獨秀把《新青年》變成了共產黨的機關刊物,胡適等人另辦了《努力週刊》,正式分了家。1922年知識分子們關於非基督教運動又有一次爭論。此後各人愈行愈遠。大致上,一派是堅持非政治化的自由主義者,堅持民主、自由,如胡適、傅斯年,這是少數派;另一派是參與政治的左傾人士,這裡面又大致分兩派,一派後來轉向共產黨,如陳獨秀、李大釗,另一派轉向國民黨,如吳稚暉。五四運動大大增強了中國社會的反傳統思潮,杜威在1921年這麼評論說:“世界上似乎沒有一個像中國那樣的國家,學生如此一致和熱切地追求現代和新的思想觀念,特別是關於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思想觀念。同時也很少見到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有些辯論本來可以用來維護既成秩序和現狀的,卻一點也不被重視,事實上,完全沒有用來做辯護”。但相對堅持傳統的思想仍然還是存在,比如蔣介石、梁啟超、梁漱溟。學潮、工會與商會.五四以後,學潮成為中國的一大難題和主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之一,難以列舉。一項調查表明,1922年中國發生125次教育界大騷亂。學生也成立了很多學生組織,活動更加多樣化、社會化、政治化。自由主義者表達希望學生回校學習,左傾主義者則積極鼓勵學生運動。五四以後,現代工會開始發展起來,罷工也增加了,到1925年發展為五卅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積極參與工人的運動。五四以後,大城市中的商人們開始以各種方式組織起來。比如在上海,他們建立起馬路商界聯合會,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組織之一。直皖戰爭與北伐.五四運動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勢力的平衡。它削弱了段祺瑞的力量,1920年7月北方軍閥爆發直皖戰爭,皖系段祺瑞下臺,直系上臺。後來的國民黨、共產黨都積極吸納參加過五四的學生,毛澤東這麼評價五四與北伐:“很明顯,沒有五四運動,第一次大革命是沒有可能的。五四運動的的確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準備了人心,準備了思想,準備了幹部。”馬克思主義與共產黨.五四之前,傳入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不少,比如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五四以後成為一股熱潮。12月,社會主義研究會在北大成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都是成員,各地都有類似的組織。1920年3月,北京大學學生鄧中夏、劉仁靜等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五四的時候最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是無政府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漸漸被排擠、衰落。五四運動引起了蘇聯的注意,認為這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會,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遣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先後認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幫助成立了上海和廣東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6月3日,馬林來到中國,他發起並主持了中國共產黨一大。參加過五四的青年學生成為共產黨成員的重要非基運動與反帝運動.在五四之後日益濃重的政治氣氛中,出現了非基督教運動和反帝運動,蘇聯帶領中國共產黨策劃並發動了這兩項運動,許多參加五四運動的學生和知識分子積極地參與。反對基督教的思想在中國一直就存在,義和團運動就是一次大爆發,但此後進入一個比較寬容發展的時期,孫中山、宋教仁都是基督徒,基督教青年會、中國內地會等發展很快,國語的和合本聖經1919年翻譯出版,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11次大會於1922年4月4日在北京舉行。五四之後共產國際帶領中國共產黨發起了有組織的非基督教運動,得到青年和知識分子的熱烈回應。時任共產國際在華工作全權代表的俄國人利金,擬定了反對基督教運動之計劃。一些青年學生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倡議和領導下,於1922年3月4日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設立章程,規定同盟以反對基督教為宗旨,並於3月9日在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報《先驅》第四期發表特刊,發布《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及其通電,號召全國學生,起來反對將於4月4日召開的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大會。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大多不信基督教,在五四之前許多對宗教持溫和與學術性的批評態度,如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逐漸分成兩派,其中一派受蘇聯影響,積極參與非基督教運動,對基督教發起嚴厲的批判,與幾年前的溫和批評相去甚遠。1922年3月21日李大釗、蔡元培、陳獨秀等77人發表《北京各學校非宗教同人霰電》,4月4日,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12人發表《非宗教宣言》;3月31日,周作人等5人則發表《主張信教自由宣言》,此後雙方公開辯論若干回合。五四的宗旨是反日,不是廣義的反帝。反對帝國主義是列寧主義的重要部分,五四以後在蘇聯的推動下,國內左傾政治思想和民族主義思想不斷發展,推動了反帝運動的發展。前述1922年3月的《非基督教同學同盟宣言》,反對基督教的理由就是因為它幫助“資本主義”“掠奪我國經濟”,就是反帝的意思。1923年7月13日,中國學生聯合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商業聯合會等組織在北京成立“反帝國主義大同盟”。此後成為中國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少數自由主義學者如胡適並不認同將西方國家都歸為掠奪中國的帝國主義。重要參與者.學生.北京天津山東省上海武昌相關團體.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湖南四川其他以「五四」為名的事件.1980年代的新五四運動。2014年,由中華民國的新黨所提出的新五四運動,以發揚五四精神、捍衛民主與法治為號召,呼籲國人手持國旗走上凱達格蘭大道,一同譴責近日來太陽花運動以及426凱道反核的行動。根據警政署的統計,截至當日下午2點20分左右,約有1萬餘人參與。張安樂、王炳忠以及正逢母喪的馬以南、馬冰如皆有參與。2018年,臺大自主行動聯盟發起新五四運動反對政府引發的校長遴選事件。 |
184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46 | 奧斯曼帝國 | 奧斯曼土耳其人源自於西突厥烏古斯人的遊牧聯盟。自中亞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現今的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所以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蘇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長達六個世紀之久,直至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透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同時鄂圖曼帝國雖然是伊斯蘭教,但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由於鄂圖曼帝國在軍事上的成功與對歐洲人來說東方世界的異國魅力,十八世紀時在全歐洲也掀起一陣崇尚鄂圖曼文化與時尚的風潮,稱作圖其麗。此時的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等同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最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憑藉著強大工業力量的衝擊,局勢於19世紀初趨於轉變,開始成為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近代化程序的一環,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幹擾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將其阻止。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國民運動,成功推翻蘇丹的統治並放棄部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建立主權獨立但面積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國名及由來.鄂圖曼土耳其語的官方名稱為「--」,拉丁化轉寫為「--」,意為“奧斯曼的崇高國度”;現代土耳其語中稱為「--」“奧斯曼帝國”或「--」“奧斯曼國”。漢語譯名方面,《明史》稱之為“魯迷國”,亦即阿拉伯語化的“羅馬帝國”,這沿襲了唐宋以來稱呼建都君士坦丁堡的政權為“Al-Rum”的傳統;英語名稱為「--」或「--」,或簡稱「--」;阿拉伯語名稱為「 」。奧斯曼帝國國名得名於開國蘇丹鄂圖曼一世的名字。“鄂圖曼”,注意奧斯曼土耳其語原使用阿拉伯-波斯文字書寫,/s/音出現在母音後的詞中時以ث /θa:/標示。由於土耳其語無「θ」音,而以「t」音代之。當鄂圖曼勢力擴張到東歐時,日耳曼人將「عثمان」;另有「鄂-{}-斯曼」、「奧-{}-圖曼」、「奧-{}-圖-{}-託曼」等譯名。目前,中國大陸譯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簡稱「奧斯-{}-曼帝國」或「奧斯-{}-曼」。臺灣、香港一般稱為依照英語名稱音譯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部分書籍也音譯為「歐斯曼帝國」。歷史.崛起.西突厥與唐朝戰爭戰敗後西遷。阿拉伯帝國統治西亞期間,為對抗十字軍東征攻佔耶路撒冷等內憂外患,以塞爾柱突厥人為僱傭兵。到11世紀下半葉,突厥部落以塞爾柱人為首遷居小亞細亞,建立羅姆蘇丹國。13世紀30年代,烏古斯人卡耶部落首領埃爾圖魯爾獲得封地瑟於特,瑟於特遂成為奧斯曼帝國的發祥地。埃爾圖魯爾之子鄂圖曼一世蠶食拜佔廷領土,並於1299年自稱埃米爾,宣佈獨立,建立以其名命名的奧斯曼國家。自羅姆蘇丹國於1300年左右滅亡後,位於黑海和地中海間的安那託利亞高原上,分裂出多個獨立國家,統稱為安納托利亞侯國。在1300年,衰弱的拜占庭帝國失去了對安那託利亞地區的控制,該地區由埃爾圖魯爾加齊之子鄂圖曼一世率領的侯國統治,掌領安那託利亞西部的埃斯基謝希爾。鄂圖曼一世將其國境擴張至拜占庭帝國的邊境,並攻下後來的首都布林薩,奧-{}-斯曼一世因而得到「喀喇」的稱號。鄂圖曼一世被廣泛地認為是強而有力的領袖,即使在他逝世後,仍流傳著一句有數百年歷史的土耳其諺語:「他可能強如鄂圖曼」。中古土耳其故事「鄂圖曼之夢」亦顯揚了他的名聲,那是一個關於鄂圖曼在年輕時預見鄂圖曼帝國征服各國的神話。在他在位時,一個正式的鄂圖曼政府設立起來,其後這個政府在帝國時期經歷了劇烈的轉變。此外,政府設立法律實體,稱為米利特,各宗教派別及少數民族可在米利特底下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鄂圖曼一世逝世後,鄂圖曼帝國的統治擴張至地中海東部及巴爾幹地區。1387年,威尼斯人治下的重鎮塞薩洛尼基被鄂圖曼帝國攻陷。1389年,鄂圖曼帝國在科索沃戰役的得勢導致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結束,去除了鄂圖曼帝國進軍歐洲的屏障。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被視為中世紀最後一次大規模十字軍東徵,但未能阻止鄂圖曼帝國繼續擴張。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持續擴張,而進攻君士坦丁堡是鄂圖曼帝國的關鍵目標。君士坦丁堡的周邊地區幾乎已全部落入鄂圖曼帝國手中。1402年,帖木兒入侵安那託利亞,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在安哥拉之戰兵敗被擒,使東羅馬帝國得以苟延殘息。1402年後,鄂圖曼帝國對其佔據的部分巴爾幹地區暫時失去控制,在1430至1450年代間穆拉德二世在位時恢復對該地區的控制。巴耶塞特一世的被俘使土耳其人方寸大亂,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帝位,在1402年至1413年爆發內戰。穆罕默德一世繼位為蘇丹,結束了爭位戰爭,標誌著大空位期的結束。穆罕默德一世的孫兒穆罕默德二世重組國家及軍事結構,並在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當時的穆罕默德二世年僅21歲。君士坦丁堡成為鄂圖曼帝國的新首都,並開始使用羅馬皇帝的名號,但希臘及西歐都不承認穆罕默德二世負有這名號,而俄國沙皇也聲稱是拜占庭帝國的後繼者。為了鞏固其名號,穆罕默德二世希望可以奪取羅馬。1480年,鄂圖曼帝國佔領奧特朗託及普利亞,並深入義大利半島,但穆罕默德二世在1481年5月3日逝世,中止了鄂圖曼帝國的遠徵。擴張.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至1683年間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566年前的領土、經濟及文化擴張時期及其後的軍事及政治相對緩和的時期。擴張及極盛.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穩固了帝國作為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地區霸主的地位,接下來帝國進入了漫長的征服擴張期,將疆域擴至歐洲及北非。鄂圖曼帝國的陸上擴張主要倚靠其軍事革新及軍紀,而其海軍亦對其征服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義大利城邦及葡萄牙人手裡爭奪及保障了黑海、愛琴海、地中海、紅海及印度洋的遠航路線。由於鄂圖曼帝國握有歐亞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路線,帝國的經濟因而蓬勃發展。鄂圖曼帝國對西歐及亞洲間貿易的壟斷經常被引證為西班牙女王支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航尋找亞洲海路的主要原因。1492年前已有人推測地球是圓的,然而哥倫布卻是第一位發現了可縮短需經鄂圖曼帝國往亞洲貿易的危險路線的方法。鄂圖曼帝國在一些賢能蘇丹的統治下繁榮興盛。塞利姆一世在位時致力於向東及向南擴張,於1514年查爾迪蘭戰役擊敗了伊斯邁爾一世治下的薩非王朝。1517年,鄂圖曼帝國消滅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其海軍勢力亦擴至紅海。此後,鄂圖曼帝國及葡萄牙帝國成為了地區最具支配地位的勢力。繼後的蘇萊曼一世並沒有停止征服步伐。1521年,鄂圖曼帝國攻陷貝爾格萊德,其後征服了匈牙利王國,並在現今匈牙利及中歐的所在地建立鄂圖曼帝國屬匈牙利。1526年,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得勝,並於1529年發動維也納之圍,但由於冬季的來臨而被迫撤退。1532年,鄂圖曼帝國舉兵逾25萬再次進攻維也納,但在維也納以南的克塞格被擊退。1543年,鄂圖曼帝國繼續進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鄂圖曼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在蘇萊曼一世治下,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及反覆無常的摩爾多瓦都成為帝國的附屬國,須向帝國納貢。在東面,鄂圖曼帝國在波斯人手裡奪取巴格達,得以掌控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開啟了300多年的鄂圖曼-波斯戰爭。在蘇萊曼一世統治時期的末段,帝國的總人口多達1,500萬人。在塞利姆一世及蘇萊曼一世時期,帝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能控制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帝國海軍司令巴巴羅薩·海雷丁在蘇萊曼一世時期帶領鄂圖曼帝國海軍多次擊敗基督教國家的海軍,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西亞及阿爾及利亞。鄂圖曼海軍協助穆斯林及猶太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時期逃離西班牙,並護送他們抵達鄂圖曼帝國。1543年,鄂圖曼海軍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尼斯,這是由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促成的。法國及鄂圖曼帝國因與哈布斯堡王朝於中歐及南歐的敵對而聯合起來,成為當時的強大聯盟,這是一個軍事及經濟聯盟,鄂圖曼帝國允許法國可在帝國內貿易而免收徵稅。事實上,當時的鄂圖曼帝國是歐洲相當重要及受接納的政體,帝國與法國、英格蘭王國及荷蘭共和國締結軍事同盟,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義大利及奧地利大公國。隨著16世紀的發展,鄂圖曼帝國的海軍力量受到冒起的西歐勢力挑戰,特別是在波斯灣、印度洋及摩鹿加群島一帶受到葡萄牙威脅。由於鄂圖曼帝國封鎖了向南及向東的海路,歐洲各國只得另覓路徑。在陸上,鄂圖曼帝國被奧地利的戰爭及波斯這兩條戰線困擾,維持戰爭所需的資源、後勤補給及通訊因距離過遠而變得困難,使海軍無法維持。叛變及中興.蘇萊曼一世逝世後,鄂圖曼帝國的領土擴張逐漸放緩。西歐海事力量的增長、發展由歐洲前往亞洲的海路及新大陸破壞了帝國的經濟發展。以往有效的軍事及官僚體制因蘇丹的管治失當而變異。雖然帝國面對著這些困難,它仍然是歐洲的主要擴張勢力,直至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維也納之戰標誌著鄂圖曼帝國終止向歐洲繼續擴張。歐洲各國開始著手應付鄂圖曼帝國對陸路貿易通道的控制。西歐國家繞過帝國的貿易壟斷,建立她們通往亞洲的海路。從新大陸大量湧入的白銀導致鄂圖曼貨幣的貶值及通膨,這對鄂圖曼社會的各階層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塞利姆二世時期的大維齊爾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開始進行蘇伊士及伏爾加航道的開發,以挽救經濟,但這些計劃在後來被取消。1571年後,鄂圖曼帝國支援的克里米亞可汗德夫萊特·格萊計劃征服俄國。翌年,克里米亞軍在摩洛迪戰役被擊敗。當時的克里米亞汗國無疑是東歐的一個強大勢力,直至十七世紀末。在南歐,腓力二世領導的天主教聯盟在地中海挑戰鄂圖曼的海軍,他們在勒班陀戰役擊敗鄂圖曼艦隊,對於鄂圖曼海軍不敗的姿態造成打擊。現今的史學家認為,勒班陀戰役的象徵意義重於軍事。在鄂圖曼海軍戰敗後的六個月內,一支約250艘戰船、其中八艘配備現代三桅帆裝軍備的新艦隊建成。在君士坦丁堡的碼頭,造船高峰時每天都有船艦落成。鄂圖曼帝國大維齊爾在與威尼斯的部長討論時說:「在我們奪取塞普勒斯時,我們除去了你們的一支軍隊,而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也只不過是刨掉了麵包的一層皮。」鄂圖曼海軍驚人的恢復能力使威尼斯於1573年簽訂和約,帝國得以在北非擴張及鞏固其地位。哈布斯堡王朝的邊界則沒有太大的變動,只有多次爭奪個別要塞的小型戰役。這是由於歐洲發展了星形要塞,這是奧地利在邊界建造的一種低堡要塞,這種要塞須經長期圍攻方可攻破。鄂圖曼帝國對這種堡壘毫無辦法,帝國以往所使用的大炮都變得無效。這亦反映出其地理限制,在初春至晚秋的戰爭季節裡,鄂圖曼帝國軍從君士坦丁堡進軍,維也納是帝國軍的最遠點。此外,帝國亦須在前線部署軍力,一方面須防範奧地利人,另一方面又要對抗什葉派穆斯林的薩非王朝。在戰場上,鄂圖曼帝國逐漸被歐洲的軍事技術趕過,宗教及知識份子保守派的壯大扼殺了帝國的軍事革新。歐洲軍事革命對戰略及軍備的改變使以往令人聞風喪膽的西帕希騎兵的威脅減弱。在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冗長戰爭裡,帝國需要大量配備火器的步兵,於是放寬募兵政策,使土耳其新軍的數量大為提高,但卻引起了軍紀、兵士素質等問題,政府甚至需要應付軍士嘩變。歐洲提倡火槍而發展的長矛與火槍及綫列戰術對鄂圖曼帝國軍造成致命打擊。帝國軍招募了一些非正規的狙擊手應付戰爭,一些狙擊手於復員後在傑拉里叛亂裡淪為土匪,傑拉里叛亂讓安那託利亞在十六世紀末及十七世紀初陷入無政府狀態。至1600年,鄂圖曼帝國的人口達到三千萬,對土地短缺的訴求亦對政府構成壓力。不過,十七世紀並非單純是鄂圖曼帝國的滯止及衰退期,這亦是帝國及其體制開始適應內外新的壓力及事物的時期。原本在帝國的早期,一位蘇丹駕崩之後、其繼任者繼位之前往往有一段空位時期,這是因為當時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像史學家描述的那樣,是“適者生存,而不是長子繼承”:當一位蘇丹駕崩後,他的兒子們不得不為了皇位兄弟相殘,最終勝利者方能繼任蘇丹,並可任意處決兄弟。因為兒子們的內訌和兄弟相殘的發生,蘇丹駕崩和其繼任者繼位經常不在同一天。1603年穆罕默德三世駕崩後,只有兩個兒子13歲的艾哈邁德一世和12歲的穆斯塔法。如仍按先例處決穆斯塔法,則一旦艾哈邁德無後而亡皇室就將絕嗣,加上艾哈邁德對弟弟的喜愛,穆斯塔法僅被囚禁而免於一死,新蘇丹殺光兄弟的先例被打破。蘇丹女權時期是對政治有很大影響力的一個時期,由太后代表兒子行使權力,這並非前所未有,許蕾姆蘇丹在1530年代初繼承艾謝·哈芙莎蘇丹成為蘇丹皇太后,她被安德里亞·傑裡迪形容為「極度善良、有膽識及聰慧的女人」。由於易卜拉欣一世無力管治國家,以及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於1646年登位,政務就交帝國後宮治理,這時期最著名的女性是柯塞姆蘇丹及其兒媳婦。在柯塞姆蘇丹廢黜穆罕默德四世的計畫洩漏後,哈提婕的支持者在1651年將柯塞姆蘇丹殺害。接下來帝國進入科普魯律時期奉行其父的路線。科普魯律家族重振軍威的成果可見於重奪特蘭西瓦尼亞、1669年征服克里特及1676年擴張至烏克蘭南部,佔領霍京、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及波多里亞地區。1683年5月,剛得到重振的軍事力量再遭到毀滅,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舉兵再次進攻維也納,鄂圖曼帝國軍被波蘭國王約翰三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國及波蘭聯軍擊敗。《卡爾洛夫奇條約》的簽訂終止了大土耳其戰爭,使鄂圖曼帝國軍須首次割讓其控制的歐洲領土,包括鄂圖曼帝國匈牙利。自此,帝國無力再對歐洲奉行擴張政策,在歐洲戰線上只得採取防守。在這時期,只有兩位蘇丹可對帝國實施有效的政治及軍事管治。穆拉德四世重奪埃裡溫及巴格達,中央權力再次得到重視。穆斯塔法二世在1695年至1696年反攻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但在桑達大敗。滯止及改革.在滯止期,帝國的許多巴爾幹領地落入哈布斯堡帝國手中,而名義上歸鄂圖曼帝國的管治的埃及、阿爾及利亞實際上已獨立,後來受到英國及法國的控制。在十八世紀,中央政府給予地方統治者及領導不同程度的地區自治。在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間,俄國與鄂圖曼帝國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歷史學家認為鄂圖曼帝國長期的滯止是改革失敗的時代。鄂圖曼帝國在這時期進行過科學及教育改革,包括建立高等教育機構,如伊斯坦堡科技大學。鄂圖曼帝國的科學及技術處於中世紀時代,這是鄂圖曼學者將伊斯蘭的哲學及數學、中國的火藥及磁鐵羅盤知識綜合得來。在這時期,科學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一些作家的同業工會抨擊印刷機為「魔鬼的發明」。西方的活字印刷術在1450年由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1493年由逃避西班牙宗教裁判的塞法迪猶太人引入鄂圖曼,但在十六、十七世紀的鄂圖曼只得到有限的發展,由官方主導的印刷所只印製了少量的書籍且多次遭到關閉,印刷業的失敗從側面顯示了鄂圖曼面對歐洲近代國家挑戰時的日漸力不從心。鬱金香時期是以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喜愛的花卉而命名,鬱金香亦可象徵其任內的和平統治。帝國對歐洲的政策在這時改變,在1712年鄂圖曼帝國在第三次俄土戰爭裡取得勝利及簽訂《帕薩羅維茨條約》後,在1718至1730年間,地區都處於和平狀態。帝國在巴爾幹的邊疆城鎮加強防禦工事,以防範歐洲的擴張。一些初步的改革開始實施,如降低稅率,以嘗試改善帝國的形象,國內開始出現私人投資及企業家。鄂圖曼帝國軍事改革在塞利姆三世在任時開始,他是第一位嘗試沿用歐洲路線將軍事現代化的蘇丹,然而這些改革卻被反動分子妨礙,阻力來自宗教領袖及土耳其新軍,當時的土耳其新軍已失去控制及效用,他們對貧窮的不滿及反對變動觸發了叛變。塞利姆三世的改革終招致殺身之禍,其繼承者馬哈茂德二世在1826年對土耳其新軍進行了改革,壓制了叛變。衰落及現代化.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帝國現代化的時期。帝國在前線失去不少領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導致管治不穩,帝國在坦志麥特時期試圖對帝國進行改革及重組。在坦志麥特時期,帝國須應對外國的入侵,帝國獨力難支,於是開始與歐洲國家結盟,如法國、荷蘭、英國等。在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帝國聯合英國、法國等國抵抗俄國。坦志麥特時期一系列的憲政改革包括建立現代化軍隊、改革銀行系統,以現代工廠取代同業公會。1856年,法令保證所有鄂圖曼帝國的公民,不論種族及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地位,把1839年法令的內容進一步擴充。基督教米利特享有特權,如1863年的亞美尼亞國民憲法的憲法使改革時期達到頂峰,該憲法由新奧斯曼人的成員編寫,於1876年11月23日釋出,為國民建立了自由及平等的概念。一次立憲時期為期甚短,但其意念對改革派新奧斯曼人具有影響,新鄂圖曼人在西方大學接受過教育,他們相信君主立憲制能解決帝國社會不穩的問題。1876年的一次軍事政變廢黜了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穆拉德五世繼位,因精神問題,穆拉德五世在上任短短數個月內再遭廢黜。1876年12月23日,一如人們所期待,繼位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然而,憲政下的議會運行了僅僅兩年就被蘇丹封禁,但沒有被廢除,其後礙於壓力下,議會再度召開,坎寧-厄·埃沙西的有效性被降至最低。在十九世紀,民族主義的興起橫掃許多國家,奧斯曼帝國亦不能倖免。民族意識與公民民族主義意識的增長令西方的國家主義思想引入鄂圖曼帝國,使帝國須應付國內外的民族主義。國內滋生了不少革命政黨。民族主義興起對十九世紀的帝國影響深遠,還影響著二十世紀初帝國的國策。許多鄂圖曼土耳其人質疑當時的國家政策,一些人認為種族衝突源自外部,與行政無關。帝國在那時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她應付民族主義的能力也備受質疑。1829年,希臘在希臘獨立戰爭後宣佈獨立。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國及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興起,兩地已處於半獨立狀態。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宣佈脫離帝國獨立。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波士尼亞被奧地利帝國佔據,巴爾幹其他地區仍舊置於奧斯曼帝國的控制。在這反殖民化的浪潮裡,塞爾維亞裔猶太人居達·阿勒卡萊。帝國未能向歐洲銀行償還國債,導致的成立。十九世紀末,帝國沒有被西方勢力完全佔領是由於權力平衡的概念,奧地利及俄羅斯都希望藉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提高影響力及擴張領土,但英國竭力抑制他們,擔憂俄國會支配地中海東部。解體.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及蘇丹宣佈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後,奧斯曼帝國踏入,對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時期,政務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掌控。奧匈帝國乘鄂圖曼帝國陷於國內鬥爭在1908年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鄂圖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巴爾幹的領地,除了色雷斯及埃迪爾內。德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成為國際局勢緊張的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因之一。奧斯曼帝國在追擊戈本號及布累斯勞號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在戰爭初期,奧斯曼帝國取得多次重要的勝利,如加里波利之戰和。奧斯曼帝國也遭遇不少挫敗,如在高加索戰役敗予俄國。1916年的阿拉伯起義讓鄂圖曼帝國在中東戰線的良好形勢逆轉。有“三帕夏”之稱的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傑馬爾帕夏及恩維爾帕夏憂慮帝國內亞美尼亞人可能成立第五縱隊,下令逮捕亞美尼亞領袖,要求實施,開始大規模驅逐及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行將數千人帶到敍利亞沙漠的營地,事件演變成種族滅絕,估計有150萬亞美尼亞人因飢餓、缺水、暴曬、盜賊掠奪而死亡,是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亞美尼亞人遂以及成立作為回應。鄂圖曼帝國政府則指責亞美尼亞人在安那託利亞西部勾結入侵的俄國軍隊,俄軍裡就有亞美尼亞志願軍。至1918年,葉門和麥地那是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僅存的領地,《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奧斯曼帝國被迫交出葉門和麥地那,而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奧斯曼帝國奪取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都須一併交出。《色佛爾條約》的條約確立了鄂圖曼帝國的分裂。現時,在鄂圖曼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達40個。戰後安那託利亞地區的農民僅及戰前的四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的傷亡重大。佔領君士坦丁堡及激使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國民運動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下在土耳其獨立戰爭獲勝。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乘坐英國軍艦離開土耳其,宣告奧斯曼帝國滅亡。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7月24日簽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被大國民議會廢除,末任哈里發阿卜杜勒-邁吉德二世被剝奪頭銜並流亡海外,鄂圖曼皇室也被土耳其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且被驅逐出境。50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準許奧斯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滅亡原因.鄂圖曼帝國滅亡的主因是其經濟結構的崩壞,以及因幅員廣大而未能統合各地的經濟。另外,帝國的通訊技術不足以聯絡所有領土。奧斯曼帝國滅亡的環境與羅馬帝國衰落時相似,特別是國內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及政府未能調和種族問題。坦志麥特時期進行有關提高文化權利、公民自由及議會制度的改革開展得太遲,未能阻止十九世紀初民族主義崛起及國家分裂的潮流。政治.鄂圖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之國家。國教為伊斯蘭教,最高統治者為蘇丹,被認為是帝國最高統治者。中央機構有大維齊爾,輔佐蘇丹管理行政和軍事。下設兩名維齊爾,分管司法和財政,另外還有樞密大臣一人。如要罷相,就會召見國相,當場打碎相印。鼎盛時期,全國共分為31個省,250個縣,而土地為蘇丹所有,以服兵役為條件分封貴族。鄂圖曼帝國國家機關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制度,可分為軍政及民政。蘇丹是國家機關裡地位最崇高的。民政系統是以具宗教色彩的地區行政為基礎。奧斯曼土耳其人執行的系統可管理宗教學者如大法官、伊瑪目。一些土耳其的傳統仍對奧斯曼帝國的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奧斯曼帝國統治者認為,帝國的首要責任是保衛和擴大穆斯林的領土,以確保遜尼派伊斯蘭教法及國家主權支配範圍內的安全和平。奧-{}-斯曼王朝,在國家機關來說即「鄂圖曼皇室」,其規模之大及持久在伊斯蘭世界裡前所未有。鄂圖曼皇室在種族上有土耳其血統,但由於宗室與不同種族的人通婚,使奧斯曼皇室並非由純土耳其人主導。縱觀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即使蘇丹擁有原則上的權力及蘇丹授權給大維齊爾的實際權力,在許多情況下,地區政府可獨立運作,甚至對抗統治者。奧斯曼帝國蘇丹曾經被11次罷免,因被政敵視為對國家構成危害,嘗試推翻鄂圖曼王朝的叛變有二次,均以失敗告終,反映政制在沒有不安定因素下有能力處理革命叛變。伊斯蘭教中地位最高的身份—— 哈里發亦被奧斯曼帝國蘇丹所採用,是為鄂圖曼帝國哈里發,亦是穆聖逝世後,首位非阿拉伯人,更非古萊氏族出身卻擔任此位的人,從此在穆斯林世界中更有號召力。奧斯曼帝國蘇丹是帝國的唯一統治者,可視為政府的化身,儘管蘇丹不會完全行使其權力。帝國後宮是奧斯曼帝國宮廷內相當重要的權力機關,由蘇丹皇太后,即太后主管。她在後宮有絕對的權力,地位崇高。有時,蘇丹皇太后會干政,運用其影響力削弱蘇丹的權力。在十六世紀初至十七世紀,蘇丹皇太后掌握國家大權,稱為蘇丹女權時期。後繼的蘇丹由前任蘇丹的兒子當中選出。帝國學校強大的教育系統能夠排除不能勝任的蘇丹後裔,並為繼任者培育政治人才。帝國學校以雙軌的方式執行。伊斯蘭學校以穆斯林傳統來培訓知識分子及國家官員,使貧苦家庭的子女也有機會提升社會地位及收入。另外還有基督徒的寄宿學校,即恩德崙,每年在8至20歲的基督徒男生當中招募三千人入讀,這一過程稱為德夫希爾梅,不包括孤兒、獨子、已婚、猶太人、俄國人及牧師的孩子。雖然蘇丹是至高無上的君王,蘇丹的政治及行政權力都會被分割。國家政務由顧問及大臣組成的會議底萬主理參與。始自1320年,蘇丹任命的大維齊爾代表蘇丹行使權力。大維齊爾在很大程度上獨立行事,掌有幾乎沒有限制的任命、開除及監督權力。十六世紀末,蘇丹不再參與政務,大維齊爾實際上成為國家元首。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裡,地區首長在許多時候都能獨立行事,甚至違逆統治者的意願。1908年爆發青年土耳其人革命以後,奧斯曼帝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蘇丹沒有實權,建立議會,議會代表由各省選出,這些代表組成了奧斯曼帝國政府。高速擴張的帝國以忠誠、精明的人才治理國家,不論是阿爾巴尼亞人、法納爾人、亞美尼亞人、塞爾維亞人、波斯尼亞人、匈牙利人或其他種族。帝國不分宗教背景任用希臘人、穆斯林及猶太人改革行政系統。圖格拉是一種字母組合,是鄂圖曼帝國的官方記號,合共有35種。這些記號雕刻在蘇丹的印章上,帶有蘇丹及蘇丹父王的名字,多數包含「常勝」的意思。這種記號最早由奧爾汗一世所有。風格化的圖格拉衍生出奧斯曼土耳其書法的一個分支。法律.和多數世襲制穆斯林國家一樣,鄂圖曼帝國的司法系統只願採納大部分和其政權合法性沒有衝突的伊斯蘭教法,組織起一個地區法學系統。帝國的司法行政是平衡中央及地方權力的重要一環。帝國的權力執行與土地權利管理悉悉相關,地區當局需要空間以建立一個地區米利特。鄂圖曼帝國錯綜複雜的管轄權,是為了融合不同族群的文化和宗教,帝國合共有三個法院系統,穆斯林及異教徒各佔一個,異教徒包括猶太人及基督徒管轄的宗教社群,另一個是貿易法庭。整個系統由卡龍法規規管,此外,卡龍法規是不屬於任何教派的法律,以補足沙裡亞法規的“不足”之處。這些法院的分類範疇,並非全然是專門的,例如在帝國主要的法庭穆斯林法庭,可處理不同宗教背景訴訟各方的貿易糾紛。即使可透過地區統治者發揮影響力,鄂圖曼帝國傾向於不幹預非穆斯林宗教的法律制度。伊斯蘭教的沙裡亞法規集結《可蘭經》、聖訓的系統運作。主要位於君士坦丁堡及布林薩的法律學院會教授這些系統。坦志麥特改革對法律系統產生徹底影響。1877年,民法收錄在麥吉拉法典上。後來,麥吉拉法典包括商法、刑法及民事訴訟法。軍事.鄂圖曼帝國的首個軍事組織是十三世紀末由奧-{}-斯曼一世在安那託利亞西部的部族裡組織的。隨著帝國的壯大,軍事系統越來越繁複,它有一套複雜的募兵及封地制度。鄂圖曼帝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有土耳其新軍、西帕希、阿肯哲及軍樂隊,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戰軍隊,也是第一個使用火槍和加農炮的軍隊。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鄂圖曼人開始使用隼炮---一種輕型的加農炮。高速、高機動性的騎兵使用弓箭、短劍騎在土庫曼馬及阿拉伯馬上作戰,不攜重甲,強大、紀律嚴明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鎧,在最關鍵是向敵軍發動強力進攻。其作戰模式與蒙古帝國相似,如佯裝撤退,以新月型的陣式包圍敵人,發動突擊。17世紀中及大土耳其戰爭後,鄂圖曼帝國軍的戰績下滑。十八世紀,帝國軍在對威尼斯的戰事裡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北方還被俄軍迫得節節敗退,喪失領土。十九世紀鄂圖曼帝國的現代化始於軍事。1826年,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廢除土耳其新軍,建立現代化的軍隊,命名為新秩序。鄂圖曼帝國軍是第一個聘用外國專家及派遣軍官到西歐學習的組織。那些相對年輕、受新式訓練的人返回土耳其後遂開展青年土耳其黨人運動。鄂圖曼帝國海軍對於帝國在歐洲的擴張貢獻良多,海軍在1517年征服北非,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在阿爾及利亞及希臘失陷後,帝國的海事力量及對海外地區的控制力減弱。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嘗試重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其規模是英國、法國以後最大的。位於英國巴羅的船廠在1886年建造了首艘帝國潛艇。不過,鄂圖曼帝國崩塌的經濟未能支撐其海軍。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不信任海軍,認為大規模、昂貴的海軍在俄土戰爭裡毫無用處,於是將大部分戰艦鎖定在金角灣,戰艦在及後的30年裡逐漸鏽壞。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後,團結與進步委員會欲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海軍基金是為了收集公共損獻購買船隻而成立。帝國空軍在1909年6月成立,是世上首個飛行戰鬥組織。1912年7月3日,帝國成立空軍學院,著手培訓飛行員,並訓練空軍軍官。空軍學院的成立加快了空軍壯大的程序,使更多的人員充實其中。1913年5月,空軍學院進行世上首個專門偵察訓練計劃,並成立首個偵察部門。1914年6月,一個新的海軍航空學院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現代化程序倉卒地停止,帝國空軍在前線參與戰爭,西至加利西亞,東及高加索,南抵葉門。地方區劃.1923年,奧斯曼帝國滅亡前有23個州。經濟.奧斯曼帝國每定都一處,皆大幅改革當地經濟,使其成為新政經中心。諸如布林薩、埃迪爾內、君士坦丁堡皆然,因商人及工人對於創造大都會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與其繼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勵歐洲各地,尤其是被西班牙天主教政權迫害的塞法迪猶太人移居君士坦丁堡或其他城市,如薩羅尼加等(因土耳其人對經商不感興趣),而在許多歐洲地區,猶太人受到基督教徒的迫害。其經濟政策之最終目的仍使蘇丹之權力得以鞏固並擴大,故此特別著重於生產階級之利益上,使之生活富裕,從而使帝國生產力大增。另一方面,亦可減少紛亂,帝國清平。直至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國庫管理與法治組織皆領先同儕,伊斯蘭世界諸國無有及者 ,而經過高度訓練之金融專才亦不斷湧現 。這些組織發展出來的文書官僚,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傑出宗教領袖,使這些組織成為專業團體,許多鄂圖曼帝國政治家的成功都是基於這些專業團體發揮的效能。帝國的經濟結構受到地理因素影響,帝國掌控東西貿易之咽喉,堵塞了歐洲向東的陸路交通,迫使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航海家遁海路前往東方。帝國亦控制了馬可·波羅所用的香料之路。正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1492年抵達巴哈馬時,鄂圖曼帝國的國勢正處於高峰,其經濟影響力橫跨三大洲。現代研究奧斯曼帝國的學者認為,鄂圖曼帝國與中歐關係的轉變是源於海路的開通,西歐打通了繞過中東和地中海的遠洋路線,使陸路的重要性大減,從而導致帝國的衰落。《盎格魯-鄂圖曼條約》,又稱,將鄂圖曼帝國的市場開放給英國及法國,減緩了其衰落。縱然如此,其仍鼓勵城鎮自行發展,通由擴張領域至未開發地,吸引更多民眾聚居,增強生產力,從而發展成金融中心以保持競爭力,頗有現代資本主義之影子。社會.鄂圖曼帝國社會結構以米利特統合多樣性人口。米利特是宗教組織,可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建立各自的社群,在蘇丹的保護下能保留宗教法律、傳統及語言。米利特製度是帝國長治久安的關鍵。早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法納爾人已享有多方面的權利,帝國歡迎猶太人來定居,故帝國對民族差異有相對較高的寬容,有能力消除種族隔離,然而,米利特-{}-制度並沒有同化能力,使得在民族主義崛起後成為了一個弱點。鄂圖曼帝國的解體表示鄂圖曼化及一次和二次立憲時期政策的失敗。鄂圖曼帝國的生活模式結合了東西的生活模式。奧斯曼帝國生活模式其中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是非常無條理的,米利特-{制}-度產生了這種無條理的生活模式,使許多人在文化馬賽克裡生活。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有其獨特的文化,因君士坦丁堡曾經是羅馬帝國及拜占庭帝國的都會。奧斯曼帝國宮廷的生活模式在許多方面都傳承了波斯的古老傳統,並具有希臘及歐洲色彩。帝國宮廷四周形成的文化被稱為奧斯曼特色,可以託卡比皇宮作為概括。在當時,有許多大都市都受到奧斯曼帝國文化的影響,大抵是現今的塞拉耶佛、斯科普里、塞薩洛尼基、大馬士革、巴格達、貝魯特、耶路撒冷、麥加及阿爾及爾。後宮則作為藝術作品的主體。奴隸是鄂圖曼社會的一部分。即使到1908年,帝國內仍有販賣女奴的活動。在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在受到西歐各國的壓力下禁止這種活動,多位十九世紀就任的蘇丹亦致力取締奴隸貿易,不過未能完全廢除。宗教.伊斯蘭教不是從興起之時便立即流行於土耳其人或突厥民族,阿拔斯王朝在751年對中國唐朝的怛羅斯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沒有強迫突厥人放棄其所信奉的薩滿教和佛教,從而確保阿拔斯王朝在中亞的影響力。只是在戰後,許多突厥部落,包括塞爾柱王朝及鄂圖曼王朝的祖先烏古斯人在往後幾個世紀才漸漸轉改奉伊斯蘭。在十一世紀,他們將這種宗教帶入安那託利亞。鄂圖曼帝國容許基督徒及猶太人保持原有信仰,而不接納多神教,與沙裡亞法規一致。鄂圖曼帝國會向非穆斯林徵收吉茲亞稅。在米利特-{制}-度下,非穆斯林人和穆斯林一樣都是帝國的臣民,但不受伊斯蘭信仰及法律約束或管制,例如東正教米利特受民法大全約束,民法大全早在拜占庭帝國時實施了九百年。作為帝國最大的非穆斯林族群,東正教米利特在政治及商業上能享有特權,但須繳納較穆斯林為高的稅項(非穆斯林須隨身攜帶已支付吉茲亞稅的收據,否則將被監禁。)。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後允許當地的基督徒留居,並執行他們原有的體制,如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設君士坦丁堡亞美尼亞牧首。在此前,拜占庭帝國視亞美尼亞教會為異端,禁止他們在君士坦丁堡城牆內興建教堂。1492年,摩爾人及塞法迪猶太人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驅逐出西班牙,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二世派遣以凱末爾·雷斯為首的艦隊護送他們,並讓他們在鄂圖曼帝國定居。鄂圖曼帝國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教會的關係大致和平,縱使偶爾也會有一些針對希臘教會的壓迫性政策。教會的組織制度依舊不變,在緊密的監督下可獨自行事,除了1821年至1831年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及十九世紀初鄂圖曼帝國君主立憲的崛起。其他的東正教教會,如保加利亞東正教教會,被解散並將其置於希臘教會的管轄,直到1870年阿布杜勒阿齊茲設立保加利亞主教,並恢復保加利亞教會的自治權。鄂圖曼帝國的猶太人社群亦有設立米利特,歸哈克哈姆·巴斯或首席拉比所管;亞美尼亞教會社群則歸一名總主教所管,其他社群亦然。文化.鄂圖曼帝國採納地中海、黑海周邊地區的傳統、藝術及文化體系,並加入了新的元素。在鄂圖曼帝國之下,各種不同的文化得以傳承,故難以斷定一種具體的鄂圖曼文化,特別是在宗教中心及首都。宏觀來看,一種特殊的混合文化在奧斯曼的精英當中達致頂峰,這些奧斯曼精英包含無數的種族及宗教團體。奧斯曼帝國的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政策反映在米利特製度裡。隨著帝國向西擴張,帝國吸收了一些征服地區的文化。不同文化種族之間的通婚亦有助於創造奧斯曼的種族文化特色。與土耳其民族文化比較,這些新文化對創造奧斯曼文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鄂圖曼建築受到波斯、拜占庭及伊斯蘭阿拉伯式建築影響。鄂圖曼建築是前伊斯蘭時代薩珊建築的延續,例如方形建築上的圓穹是薩珊建築裡常見的型別,這成為了鄂圖曼建築的核心。在帝國崛起時,奧斯曼建築仍處於探索階段,帝國擴張時則是奧斯曼建築的古典時期。在鬱金香時期,奧斯曼建築受到西歐高度裝潢的風格影響,如巴洛克、洛可可、及帝政風格。鄂圖曼建築的概念主要圍繞在清真寺,清真寺是社交及城市規劃裡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清真寺外,其他奧斯曼建築的例子有公共廚房、神學院、醫院、土耳其浴場及墓碑。鄂圖曼古典建築的例子,除了伊斯坦堡及埃迪爾內,還可見於埃及、厄立特里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巴爾幹半島及匈牙利當地的清真寺、橋樑、水泉及學校。鄂圖曼裝飾藝術的發展受大眾影響,因為帝國種族繁多。宮廷技工對帝國產生了多元藝術性的影響,如以傳統拜占庭藝術混合中國藝術。鄂圖曼土耳其語是土耳其語的變種,深受波斯語及阿拉伯語的影響。土耳其語、波斯語及阿拉伯語對奧斯曼人來說都是有影響力的語言,例如重視阿拉伯語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是古蘭經的書寫語言。奧斯曼帝國官僚,特別是奧斯曼宮廷在後期以一種土耳其語溝通,同時採用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的文法及字彙。即使基本的文法是土耳其語,使用阿拉伯語或波斯語字詞的鄂圖曼土耳其語對於並非精通阿拉伯語及波斯語來說都是不能理解的。奧斯曼土耳其語這兩種變體的極度差異令民眾的識字率偏低,在一些兩個或兩個以上族群聚居的村落,居民不時也會說對方的語言。在一些國際都市,人們通常會說家族語言,接受過教育的官員主要多說奧斯曼土耳其語或波斯語,但都能說阿拉伯語。在帝國淪亡前的兩個世紀,法語及英語開始成為流行語言,特別是在黎凡特地區的基督教社群,精英以學習法語、使用歐洲製品以示上流地位。鄂圖曼帝國統治時,土耳其語的使用穩步上升,但仍保留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後來,波斯語只作為文學語言,阿拉伯語則純粹用在宗教儀式上,當時出現了許多波斯語詩人。鄂圖曼古典音樂是奧斯曼精英教育的重要部分,一些鄂圖曼帝國蘇丹是嫻熟的音樂家及作曲家,如塞利姆三世,他的作品直至現今都經常被演繹。奧斯曼古典音樂主要由拜占庭音樂、阿拉伯音樂及波斯音樂發展而來。在結構上,奧斯曼古典音樂透過一種稱為烏蘇爾的節奏體制及旋律體制木卡姆組織起來,烏蘇爾類似西方的韻律,木卡姆則酷似西方的調式。樂器方面以安那託利亞、中亞。由於首都與其他地區的地理及文化差異,奧斯曼帝國出現兩種明顯不同的音樂風格:奧斯曼古典音樂及民間音樂。在地區上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民間音樂,當中孕育出著名的音樂風格的地區如巴爾幹-色雷斯民間音樂、東北民間音樂、愛琴海民間音樂、安那託利亞中部民間音樂及高加索民間音樂。一些具獨特風格的有新軍音樂、羅姆音樂、肚皮舞及土耳其民間音樂。是指首府君士坦丁堡的菜式,各種文化匯聚的帝國創造了一種讓所有人都享受的菜式。皇宮御膳房的廚師測試不同的食材,創造了各式各樣的菜式,這種菜式透過賴買丹月活動、帕夏烹飪等方式流入民間,並流傳開去。現今,鄂圖曼菜可見於巴爾幹半島、安那託利亞及中東地區,這是「奧斯曼生活方式的遺產」。這種菜式基於地區變化並互相交流,但時又在首都居民的精煉下同化。大量的傳統和文化被鄂圖曼吸納,並以新的形式展示出來,將它們融入鄂圖曼帝國不同地區的種族及宗教族群,產生了一種新穎及獨特的鄂圖曼文化特徵。 |
185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2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選舉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截至目前仍為史上最高,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終結中國國民黨在臺灣長達55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臺灣政治上的一大發展。本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當選者得票數未過半的總統選舉。當選人於2000年5月20日宣示就職。1990年代的臺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國民黨在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第9任總統李登輝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規定「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原可繼續連任,但最終宣佈放棄。國民黨提名連戰參選,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臺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也跟著參選。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部分李登輝支持者成立臺灣團結聯盟並奉其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臺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組成國親聯盟並掌握立法院多數席位。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組、並和過去李登輝的政治本土化路線切割。總體而言,臺灣在本次選舉後,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政治背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成功連任後,動念再進行政治改革。在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首次聯手締造三黨不過半局面的民進黨與新黨開始合流,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出面和新黨領袖趙少康喝「大和解咖啡」,達成在立法院及國民大會中聯手合作的共識。在立法院長選舉中民進黨與新黨搭檔競選立法院長,但是原先被看好的施明德由於內部跑票,以一票之差敗給國民黨的候選人,跑掉的這一票更是黨內新興政治明星、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的子弟兵民進黨立委張晉城,造成施明德和陳水扁日後的不和。李登輝於是要新任副總統的連戰,繼續出任行政院院長,被民進黨等立委指責違憲。1996年總統選舉後,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以選舉失利引咎辭職,改由許信良再次出任民進黨主席。李登輝其後召開國家發展會議。會議中,時任總統李登輝以凍結臺灣省政府選舉,虛級化臺灣省政府功能來與民進黨交換行政院長不需要由立法院同意,只由總統任命即可。連戰雖然退下火線,但同時招來民選臺灣省長宋楚瑜的強烈反彈,為日後宋楚瑜脫黨參選種下遠因。1997年,國民大會透過第四次增修條文,正式落實國發會的決議,連戰專任副總統,改由立委蕭萬長出任行政院長,年底國民黨於縣市長選舉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慘敗,在多處縣市出現國民黨內鬨分散選票的情形下,團結的民進黨奪得了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的縣市的執政權。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以及立法委員選舉,國民黨奪回臺北市執政權,但同時失去高雄市,在立法院則重新奪回簡單多數。民進黨和新黨的立法院席次均告萎縮。陳水扁陣營在臺北市長選舉中一度以「土狗、貴賓狗」和「新賣臺集團的棋子」批評香港出生的馬英九。陳水扁的失利和外省籍選民在國民黨和新黨候選人之間的主動棄保引發民進黨內部反思,黨內四大派系於選後進行電視實況轉播的中國政策辯論會。會後,民進黨為了邁向執政而採取較溫和的兩岸政策。1999年,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連戰副總統獲得提名,而宋楚瑜決定脫黨參選。連任臺北市長失利的陳水扁獲民進黨提名,許信良脫黨參選。新黨提名作家李敖參選。中國國民黨.自時任總統李登輝連任以後,國民黨中生代的接班競爭日漸激烈。由於連戰已當選副總統,理應卸下行政院長一職。但時任總統李登輝考量立法院的席次以及中生代搶位置的問題,決定由連戰續任行政院長,當然,傳有“極具代表性的中生代重量級人士”同意此說,有說是宋楚瑜。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是戒嚴時代的事,原行政院長陳誠當選副總統後,行政院長由俞鴻鈞接任,但俞氏與監察院結怨,最後下臺,故由副總統陳誠兼任行政院長。後來由嚴家淦接任行政院長。陳誠病逝後,蔣中正提拔嚴家淦為副總統,嚴氏續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但同時蔣中正的兒子蔣經國被任命為行政院副院長。最後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直到此刻,並未再有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連戰以副總統身份兼任行政院長,引來在野黨違憲的指責。在野黨在立法院拒絕連戰進行施政報告,把之拒於門外。後來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作成《釋字第419號解釋》,指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與憲法本旨未盡相符」。宋楚瑜自出任臺灣省長後,成功塑造出勤政愛民形象,聲望日漸提高,政壇逐漸傳出對「葉爾欽效應」的疑慮。而省政府與行政院的對峙亦日益嚴重。雖然副省長林豐正北上出任內政部長,省府亦有一些官員高升,但省府仍然繼續因為省政事務炮轟行政院。在李登輝連任總統的選舉中,宋楚瑜出了不少力,間接對李登輝構成威脅。總統府放出訊息,表示有意把臺灣省政府虛級化,國民黨立委亦已顯示出動作。而臺灣省政府亦同時作出駁斥。時任總統李登輝宣佈在1996年12月舉辦國家發展會議,邀請民進黨一同協商。結果李登輝以凍省與虛省與民進黨交換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同意權。儘管國民黨與民進黨認為這是取材於法國的「改良式雙首長制」,但在民進黨執政以後,除了唐飛是國民黨,陳水扁任內所有行政院長是民進黨,朝野一直對立。時任臺灣省長宋楚瑜在國發會有決議以後,宣佈辭職抗議。結果在李登輝挽留下,宣佈請辭待命。本來宋楚瑜與李登輝情同父子,如今反目成仇。無論李登輝以甚麼理由凍省,但在宋心中都是針對其本人的削權打壓之舉。就以1997年8月的國民黨中常委選舉來說,宋得到第一高票當選中常委。但黨報中央日報中,完全沒有宋楚瑜以第一高票當選的訊息,頭版只有“蕭萬長以數票之差得到第二名”。自此宋與李漸行漸遠。蕭萬長於1997年國民黨全代會後接任行政院長。雖然連戰已經下臺,但接下來的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因凍省風波以及黨內內鬨而大敗。民進黨得到一些從未執政的縣市。1998年,臺北、高雄市長及立法委員選舉,雖然新黨也派出形象牌的王建煊出選,但在馬英九的超人氣加上棄保效應使新黨票源迴流,擊敗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而高雄市長由民進黨的謝長廷擊敗國民黨的吳敦義。1999年,時任副總統連戰得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想找前臺灣省長宋楚瑜為副手,可惜連戰太遲表態,總統府對宋又冷嘲熱諷,結果時任副總統連戰只好找時任行政院長蕭萬長為副手參選,而前臺灣省長宋楚瑜則脫黨參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連戰常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官宦子弟,再加上其性格保守,在政治上拙於表現,所以當時連戰的形象並不好,甚有「阿斗」之譏。另一方面,前臺灣省長宋楚瑜則成功塑造了精明幹練、勤政愛民的好形象,民意支援度遠高於連戰。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在1996年總統大選中,彭明敏及謝長廷的搭配對上李登輝慘敗,但同時在1996年國大代表選舉中得到可以否決修憲的席次,使國民黨不能一黨修憲。民進黨慘敗後,黨主席施明德辭職負責,第五屆黨主席、前桃園縣長許信良當選第七屆黨主席。一直致力於參選總統的他,被時任總統李登輝深夜請到總統府協商修憲事宜,被黨內視為“主席夜奔敵營”。時任總統李登輝召開國家發展會議,以凍省來交換行政院長由總統委任,在目的達到後不再續灘。兩黨聯手進行第四次修憲,但被人稱為“一件西裝換四條內褲”。1996年11月,國民黨籍的桃園縣縣長劉邦友被槍殺,1997年3月的桃園縣長補選,被視為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結果由民進黨提名的立委呂秀蓮勝出。年底選舉,民進黨一舉攻下多席縣市長,使國民黨執政的基隆市及臺中縣、市等變綠。1998年,北高市長及立委選舉,民進黨最高位階的民選首長,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被國民黨籍候選人馬英九擊敗,未能連任,但高雄市長則由謝長廷以些微票數擊敗尋求連任的吳敦義而當選,高雄從此由民進黨執政至2018年。1999年,許信良參與黨內總統初選,初時認為前臺北市長陳水扁被黨內公職參選相隨時間的限制而未能參選,但因陳水扁具有高度民意,所以部份民進黨人士有意專為陳水扁修改四年條款。雖然陳水扁籲請民進黨同志勿為其一人量身訂做規定,也口頭表態支援許信良出馬,但檯面下的運作暗潮洶湧。最終民進黨仍透過修改四年條款,使陳水扁得以解套參選。黨內初選結果由陳水扁打敗許信良得到提名,在民進黨5月8日召開全國黨代表前一天,許信良發表〈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宣言,宣告退黨參選。政黨內部初選.中國國民黨.國民黨並無舉行黨內初選,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堅持指定時任副總統兼國民黨副主席的連戰為總統參選人,前臺灣省長的宋楚瑜表示強烈不滿,最終公開宣佈退黨參選。在副手方面,國民黨高層一致屬意由蕭萬長成為副總統候選人與連戰搭檔競選,兩人最終獲得國民黨提名。而國民黨也於1999年11月開除宋楚瑜黨籍。新黨.新黨同樣也沒有辦理黨內初選,李敖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直接成為為新黨的總統參選人。在副手方面,李敖指定馮滬祥為搭檔。其他被連署人.這次總統選舉,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的被連署人共計六組,至民國89年:選戰過程.宋楚瑜領先.自1999年春起,宋楚瑜方面一直保持支援率的領先。雖然宋氏在省長任內亦有將地方派系當作自己支援基礎,但仍成功與李登輝及國民黨保持距離。宋氏雖然出身保守派,卻以改革為訴求。成功吸引了「期待結束國民黨的長期執政,卻又不放心讓民進黨執政」的選民。以族群論,支援宋楚瑜者除了外省人外,還有相當比例的客家人及原住民,以及一些閩南系本省人,宋楚瑜帶出的聲勢,遠遠超過只以外省人為支援物件的新黨。這是宋楚瑜的優勢。:156隨著1999年9月,宋楚瑜的聲勢仍未下滑,李登輝也開始急了。李登輝開始親上火線大力抨擊宋楚瑜。批評宋氏在擔任省長期間「只會拿省政府的錢來收攬民心」,是「提籃假燒金」。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也一再以情緒性字眼攻擊宋楚瑜。民眾的省籍情結也受到刺激,也使外省人對李登輝反感攀升。9月21日,臺灣發生大地震,災情極為慘重。選戰因此中斷了大約一個月,李登輝帶頭指揮救災及重建工作,再度讓世人感受他的重要性。但選戰重新開打後,宋楚瑜支援率仍居於領先地位。:156-157另一在野陣營陳水扁擁有政治改革的決心及能力,獲得民眾普遍認同。但亦有人擔心如果讓陳氏當選總統,不管是國內政治還是兩岸關係都會發生巨變。因此陳水扁陣營以「新中間路線」為口號,並不擺出與中國勢不兩立的姿態,而是主打執政之後將推動黑金改革。但即使如此,支援率還是沒上的徵兆。:157興票案.1999年12月9日,立委楊吉雄揭發「中興票券事件」後代」等說法,被認為前後不一,引起選民質疑,選情受到重大衝擊。另一方面,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原本支援度排名最後,以「清流共治」為訴求,在宋氏聲望下跌後開始支援度高昇。中國大陸的干涉與連戰陣營失策.2000年2月21日,距投票剩一個月的時候,中國大陸政府釋出了《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文中強調不排除動用武力,同時強硬要求臺灣當局立刻與中國展開以統一為前提的政治協議。在發表這篇白皮書的同時,大陸方面也透過對臺政策負責人的發言,企圖幹預選舉,阻止陳水扁當選。陳陣營冷靜以對,並沒有出現過度反應。:160在連戰陣營方面,出現1996年總統選舉脫離國民黨參選的陳履安,表態支援連戰。連戰也利用蔣經國故子的遺孀為自己拉抬聲勢,而且讓蔣經國時代的大老上臺發言,彷彿回到以前的時代。反而造成許多是因為李登輝才支援國民黨的本省人背離國民黨。陳水扁陣營趁機表示繼承李登輝理念的不是連戰,而是陳水扁,引誘支持者「棄連保扁」。:161連陣營為了挽回劣勢,開始大打負面選戰。當時臺灣的無線電視臺有四臺,其中臺視、中視及華視都受國民黨影響,唯獨民視是親民進黨的電視臺。當時三臺的黃金時段廣告幾乎全由連戰陣營包下,形成連一般的商業電視臺也幾乎看不到的詭異狀態。三臺的新聞節目也只報導連戰的競選活動,關於其他候選人的報導可說是少之又少。:162在各大報紙上,連戰陣營也靠雄厚的資金實力,持續發布大量競選文宣。以2000年3月7日的《自由時報》為例:全版共十六個版面中,連戰陣營就刊登了兩則全版廣告及兩則半版廣告。投票日前兩個星期,幾乎都是這樣的狀態。而且這些廣告大部分是攻擊陳水扁及宋楚瑜的負面文宣。反而讓標榜「優質民主政治」的連戰喪失了民眾的信任。:1622016年3月,有「國民黨大掌櫃」之稱的前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泰英,在接受《財訊》雙週刊專訪表示,連戰在2000年總統選舉時花了120億新臺幣。比李登輝在1996年選舉花不到20億還多。對此時任連陣營競選總部發言人的陳學聖於3月25日表示,120億元應該包含其他的捐款,但總數應該沒錯。百萬人民站出來.2000年初,由於陳水扁在民調上不及連戰,民進黨於3月17日召開名為「百萬人民站出來」的大型造勢晚會。李遠哲效應.在選舉最後關頭,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以「臺灣未來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之說公開支援陳水扁,並領銜時任奇美電子董事長許文龍、前臺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等多名重量級商業、學術、文化界人士組成「國政顧問團」為陳水扁背書,成為陳水扁當選的一大關鍵。朱鎔基言論.在選舉前三天的3月1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中外記者會上發表「不管是誰,只要搞臺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切莫一時衝動,以免後悔莫及」、「還有三天,世事難測,臺灣同胞你們要警惕啊!」的談話,朱鎔基的言論經電視畫面播出,瞬間被傳播到臺灣內外。朱鎔基此舉立刻引起中華民國陸委會主委蘇起表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並批評中共沒有權力對總統大選指指點點。同日美國國務卿阿布萊特在眾議院答覆問題時也表明無法接受中共對臺宣告,而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威廉·科漢在厚木基地接受訪問時亦呼籲中共停止對臺恫嚇,並表明美國有義務對臺灣提供防禦性武器裝備。朱鎔基宣告亦引起美國《華盛頓郵報》在16日發表「朱鎔基是柯里昂」社論,將其比為電影《教父》中的黑手黨老大。由於朱鎔基言論被視為對臺灣選民威脅,引發部分選民反彈反而支援被視為偏向臺獨的陳水扁,成為影響選情的因素之一。馬英九言論.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市長在選前二天,早晚各開一場記者會,說連戰的民調超過宋,說宋楚瑜已出局。選前之夜又說連戰的民調超過宋十多個百分點,結果反倒是宋贏了連戰13.4%(1,739,419票),結果證明馬英九釋出的民調是假的。選舉結果.這次總統選舉是民進黨的首次勝利,陳水扁及呂秀蓮當選為正副總統,成為首位民進黨籍正副總統,而呂秀蓮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國民黨在選前的分裂無疑對陳水扁的當選有很大的幫助。國民黨內宋楚瑜、連戰兩派人馬在選前未能整合成功,較高聲望的宋楚瑜最後宣佈退出國民黨獨立參選。這最終導致國民黨選民票源分散,宋楚瑜最後以30多萬票的差距落選,而連戰則慘敗。在選票的結果上可看到,國民黨是一面倒慘敗。傳統的國民黨支持者全部倒向宋楚瑜,而臺灣本土的支持者也全部倒向陳水扁。正如部分學者分析的一樣,李登輝的兩個圖騰,外省的代表以及本省的代表分別被宋楚瑜與陳水扁搶走,連蕭競選總部主委王金平則表示是「棄連保宋」、「棄連保扁」兩邊棄保效應都發作的結果。無論在馬英九執政的臺北市,還是傳統執政的花蓮縣、臺東縣等都一面倒倒向宋楚瑜。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的高雄縣,國民黨執政的嘉義縣、彰化縣則倒向陳水扁。而民進黨從國民黨手上搶得執政的桃園縣、新竹縣市、臺中縣市、以及南投縣倒向宋楚瑜。宋楚瑜之所以以30萬票之差敗選,部分看法認為一來是他的外省人身份,二來是興票案使他失去了大量中間選票,加上李遠哲臨門一腳,使中間選票流向陳水扁處。三來是棄連保扁的耳語,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朱鎔基於大選前三天一席「不管是誰,只要搞臺獨,就沒有好下場」的說話,引起臺灣選民反彈。部分人士則認為李登輝的本土老友們都現身支援陳水扁,使支援李登輝的本土票大量流向陳水扁,導致連戰失去與陳水扁相峙不下的機會,反變成連宋相爭、阿扁得利。然而以中選會資料顯示:在李登輝有影響力的故鄉三芝鄉,連蕭以48.44%得票率大幅領先陳呂配的24.53%,對比全國連戰23.10%落後陳呂39.30%,以及2004年三芝鄉陳水扁得到44.25%得票率來分析,2000年李登輝應有出力支援連戰。各縣市詳細投票結果.後續及影響.國軍效忠問題.當時臺灣長期處於從來沒有換黨執政經驗、中華民國國軍長期處於黨國不分的情形。在民進黨陳水扁確定勝選後,國家將首次進行政黨輪替時,當時軍方心態還相當保守,甚至出現無法接受過去被政戰系統列為「三合一敵人」的物件來擔任總統,時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湯曜明上將事前錄製好國軍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國軍堅持行政中立、軍隊國家化的談話影片,在總統大選開票確定後,透過電視向全國與國軍官兵表達國軍效忠《憲法》,不會因政黨輪替有所變動,穩定軍心。當時許多國軍高階將領心態上還無法接受有臺獨意識的陳水扁,因此湯曜明在開票結果的隔天,在陽明山青邨召開國防部主官會議,並說服該等將領應該服膺憲法,效忠新任的三軍統帥。國民黨中央黨部周邊的暴力示威.李登輝自述,中央黨部在選前提報的民調結果都顯示連戰會贏,只是多少的問題。因此在選前一天,李登輝還告訴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國民黨的連戰會贏六個百分點」。而有的估票系統提醒說那些樂觀的選情有假,李登輝還一度懷疑其忠誠。:158選舉開票當晚,李登輝取消了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行程,因為「口袋裡只準備了勝選謝詞,沒有落選感言」。:159而宋楚瑜、張昭雄支持者從19日凌晨即群聚國民黨中央黨部及中華民國總統官邸,要求李登輝下臺為選舉負責。凌晨一時,新黨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及臺北縣議員金介壽到達現場向民眾表達訴求。中午時,國民黨決定召開臨時中常會,國民黨及宋張支持者聞訊又開始聚集中央黨部,要求利用臨時中常會向李登輝總統抗議。下午二時四十分,中央黨部前聚集二、三千名群眾圍住中央黨部南北兩側停車場出入口及大樓門口,當時國民黨中常委徐立德坐車抵達中央黨部,由於仁愛路側門車道口被群眾包圍無法進入,徐立德只得下車走向正門,準備由大門近中央黨部,經過群眾時遭群眾認出,十餘名群眾立刻追打,徐立德在大門柵欄跌倒,引起群眾對其拳打腳踢,最後在保一總隊保護下才得以進黨部。另一中常委王又曾抵達黨部後亦遭群眾追打,王又曾情急之下攀爬黨部旁仁信郵局圍牆欄杆躲近中央黨部。下午二時四十分至五十分,群眾情緒失控,看到「黑頭車」入黨部側門就打,有人擲花盆、有人持榔頭敲毀車窗檔風玻璃,七、八輛黑頭車遭殃。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在抵達黨部也遭群眾發現並拉扯,王金平的領帶遭拉扯扯落,最後在警方保護下才搭上座車離開現場。而副主席連戰在總統府等候無法進入黨部。四時三十分,中央黨部再爆另一波激烈衝突,民眾抬來一箱箱雞蛋砸向中央黨部門口,並推擠大門前的電動鐵捲門,鎮暴警察以盾牌阻擋民眾的旗竿及汽笛瓦斯罐。五時四十分,警方完成部屬,分別從仁愛路及信義路兩側部屬鎮暴車噴灑強力水柱,強制驅離群眾,將群眾趕至仁愛路及信義路分隔島上。群眾則對鎮暴警察丟擲石塊、木棍、瓦斯空罐,並將警方拒馬扛至車道形成路障阻止警察前進。警方見群眾情緒激動,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停止噴水,雙方形成對峙。下午六時十五分,警方以優勢警力強制淨空中央黨部南北兩側出入口,在驅離過程中發生中山分局派出所主管-{於}-增祥被人打傷頭部,新黨臺北市議員李慶元鼻血直流。晚上八時,一輛宋楚瑜宣傳車抵達現場。向群眾宣佈臺北市副市長歐晉德要到現場,而市長馬英九則在開記者會。群眾高喊「馬英九不來不夠誠意」,當歐晉德上宣傳車時,談話也幾次遭群眾打斷。晚上九點四十四分馬英九市長趕至現場,表達理解群眾對李登輝主席下臺的要求,群眾曾一度歡聲雷動。但在馬英九表示將反映給李登輝,勸李主席做這樣考慮時,遭臺下爆出「他沒資格考慮,馬上下臺」,一度打斷其談話。十點四十分,有民眾更因認為馬英九沒有明確表態,丟出一顆雞蛋正中馬英九下顎,該名民眾也立刻被打到倒地不起,由鎮暴警察將他救起送醫。隨後馬英九表達願意促成李登輝辭黨主席,於十時四十五分離開現場,去李總統官邸。凌晨一時十分,立委謝啟大重返中央黨部現場,勸說群眾離去回家,部分群眾及一輛宣傳車離去,但仍有不少群眾圍著中央黨部並發表言論,與外圍警方對峙。國民黨方面.選舉失利後,國民黨支持者在街上抗爭,連續數天,要求黨主席李登輝下臺,結果時任總統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連戰出任代主席,連戰於同年年中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真除黨主席,翌年更當選國民黨第一個黨員直選的黨主席。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後,要求清算前總統李登輝與尊崇前總統李登輝的大有人在,加上連戰和李登輝關係決裂,使得李登輝與國民黨漸行漸遠,國民黨最終與前總統李登輝決裂,部分李系人馬在國民黨內被清除,導致了國民黨的再次分裂,部分原李系人馬和曾被李登輝提拔的如吳伯雄、馬英九與吳敦義等與李登輝決裂,之後成為國民黨的新主流派。國民黨在政黨輪替後仍是立法院第一大黨,作為最大在野黨掌握對立法院的控制權。雖然國民黨黨員唐飛受邀組閣,但是國民黨對唐飛的支援還是一般,加上核四問題,唐飛終於去職。作為反對黨領袖的連戰被時任總統陳水扁邀請到總統府面談,時任總統陳水扁當面答應研究是否停建核四的問題,連戰離去總統府後,時任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就宣佈停建核四。認為受到陳水扁侮辱的連戰,遇到宋楚瑜同時釋出善意,使國民黨與親民黨以及新黨,合組在野大聯盟,泛藍軍一說從此面世。由於泛藍佔立法院席次超過140席,甚至提出總統罷免案,民進黨政府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從此舉步維艱。2001年底立委選舉,由於親民黨分去不少泛藍票數加上藍軍高額提名,國民黨席次大幅滑落至68席。但仍多於親民黨的46席。相反同時舉行的地方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則重新奪回桃園縣、新竹縣市、臺中縣市、基隆市等傳統泛藍縣市,與民進黨一樣是9席,若加入親民黨、新黨和親藍的無黨籍席次,泛藍陣營可謂小勝。民進黨方面.本次是民進黨自創黨以來,首次獲得中央執政權。自1994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市長,1997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一舉攻下12席縣市長以來,更進一步地邁向執政。陳水扁邀請國民黨籍卸任國防部長唐飛組閣,由遊錫堃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張俊雄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總統陳水扁與行政院長唐飛甫上任時民意滿意度一度高達八成。但是未幾,八掌溪事件爆發,遊錫堃立即辭職承擔政治責任,由張俊雄接手,但是等風頭一過,數月後遊錫堃又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由於民進黨與在野國民黨陣營之間對停建核四之間的爭執越演越烈,兩邊不是人的唐飛乃以健康不佳為由請辭獲準,由副院長張俊雄接任。唐飛去職後,陳水扁一度因為停建核四風波而被在野國民黨企圖罷免。由於泛藍陣營佔國會多數,少數執政的張俊雄內閣這一年的施政可謂舉步維艱。在2001年12月的立法委員選舉中,被國民黨除黨籍的李登輝帶領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組成臺聯,與民進黨進行合作,奪得13席立委席次。民進黨則得到87席,首度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同時亦失去了6席在1997年奪下的中北部縣市長席位。泛綠陣營在225席的立法院中又得到趙永清和張花冠兩名無黨籍立委加盟,實力成長到102席。在選舉時,時任總統陳水扁稱組國安聯盟,拉攏國民黨內本土派系,但由於國親緊密合作,國安聯盟變成空話。立法委員選舉後,張俊雄內閣下臺,由總統府秘書長遊錫堃繼任,遊錫堃內閣歷時3年。黨主席林義雄宣佈不連任,由高雄市市長謝長廷一人同額參選,結果當選主席。扁代謝長廷宣佈謝與高雄市民有約,將參選年底的選舉競選連任。結果,民進黨黨內推「黨政同步」案,在執政時由總統兼任黨主席,結果連謝長廷也支援,陳水扁正式以總統身份兼任民進黨第十屆黨主席。宋楚瑜團隊方面.宋楚瑜在總統大選的得票率,創下36.8%的記錄。在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的鼓勵下,宋楚瑜宣佈組成親民黨。以搭檔張昭雄為副主席,鍾榮吉在辭去政務委員和退出國民黨後就任親民黨秘書長。親民黨以前臺灣省省長宋楚瑜在臺灣省政府的班底為基礎,加上退出國民黨的人士。親民黨在國會有一定數量的席次,但與國民黨不和。核四停建爭議爆發以後,宋楚瑜向連戰伸出友善之手,成功整合國親新三黨,結成在野大聯盟。在立委選舉以及縣市長選舉,親民黨的取向也非常重要,在彰化、南投等縣市,國親分裂使民進黨得利,國民黨的候選人在臺中市等地因親民黨的支援而當選。立委選舉中,親民黨席次之大幅成長至46席;親民黨還在臺東、連江兩縣成功取得執政權。部分意見認為,黨產資源原本就不如國民黨雄厚的親民黨在2001年縣市長選舉中接近全面性的禮讓國民黨,雖然幫助泛藍團結勝選,但也造成了親民黨更加缺乏地方執政資源的局面,無法培養自身的樁腳,導致它快速泡沫化。於2003年國親合作搭檔參選2004年總統選舉之後,親民黨的政治明星如謝國樑等人更是大量地迴流國民黨。 |
185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3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獲勝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0.23%,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為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結果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順利連任。議題.經濟民生.2004年的大選,經濟問題和兩岸關係依然是重點議題。經濟問題上,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及親民黨兩黨指責民主進步黨政府無能,搞垮臺灣的經濟。在野黨進一步比較臺灣執政黨——民進黨執政前與執政後的經濟形勢,試圖證明民進黨任內的臺灣經濟在下滑,失業人數上昇,而大學畢業生求職困難等。而民進黨政府則稱,經濟問題是國際大環境所造成的,與其他一些地區如歐盟、新加坡、香港等比起來,臺灣的失業問題並不太嚴重,經濟表現也不算太糟。執政黨支持者認為在野黨仗著其在立法院較多的席次,進行長期「非理性」政治杯葛,造成政治爭端不斷,也必須負起責任。兩岸關係.民進黨時而指責國親是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甚至暗示兩黨有「賣臺」意圖。民進黨也批評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長期打壓本土人士。國親聯盟則反過來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為臺灣帶來災難。在兩岸直航的問題上,民進黨持保留態度,而國親則趨於贊同,認為有助經濟發展。10月中旬,時任總統陳水扁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專訪時稱,國親接受中國的「暗助」。國親對此強烈否認,並控告時任總統陳水扁,不過因時任總統陳水扁享有司法豁免權而未獲受理。在統獨的問題上,國親旗幟也並非十分鮮明,始終不願公開、明確地支援統一併以此為選舉的主要政見之一。不過連戰2003年10月在美國的一個智庫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再次表示國民黨的立場,即支援一中各表,並向在場的美國政策顧問們解釋了一中各表的含義。但國親不願意公開提一個中國或統一,有人認為主要是擔心時任總統陳水扁會抓住把柄,批評國親是「外來政權」甚至與中共勾結賣臺。國親始終堅持的只是維持現狀、緩和臺海局勢。但副手宋楚瑜所提出的「一中屋頂」主張,卻被認為有著更向一個中國立場靠攏的意味。省籍與族群.統獨意識形態爭議因臺灣的省籍矛盾而更加複雜化。省籍問題是多次選舉中雙方都會面對的敏感問題。臺灣人口中,有約15%是1949年前後隨國民黨遷到臺灣的「外省人」,其餘人口絕大多數則為1949年前遷移來臺的中國大陸移民後裔以及屬於南島民族的臺灣原住民。民進黨多次指責國親是少數人的政黨,忽視多數人的權益,將臺灣大部分的福利分配不均,幾乎都落到戰後來臺外省人身上,同時也批評國民黨歧視本土族群。而國親反過來批評民進黨玩弄省籍問題,故意挑撥族群關係,是在搞民粹主義。2月28日是臺灣二二八事件紀念日。民進黨以這次機會舉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群眾集會活動「二二八手護臺灣」,參與的150萬群眾從南到北手牽手,喊出「支援公投」、「反對飛彈」、「中國NO」、「臺灣YES」等口號。此外,國親也在高雄市舉行「心連心」紀念活動,也有數十萬群眾出席。對於雙方陣營在2月28日以族群和解為名舉行大型造勢活動,多個團體和個人表示反對。族群和解聯盟就批評,兩個陣營都假借族群融合製造族群仇恨,在2月28日之前多次倡議雙方放棄在228當天舉辦任何活動。新憲法制訂.2003年9月末,時任總統陳水扁在民進黨黨慶上首次提出“新憲說”,稱要在2006年“催生臺灣的新憲法”,並在民進黨內邀集學者專家,成立「九人制憲小組」,由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李鴻禧擔任召集人,初步研究新憲法的架構,但卻刻意對新憲法的內容保持模糊。支援臺灣主權獨立的人士認為“新憲說”是與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的「2008年建國論」相呼應,而民進黨人士則否認新憲法將涉及更改國號或變更領土範圍等敏感議題,但雙方皆同意現在所施行的1947年在中國制定的這部憲法,已經與臺灣現狀脫節。“新憲說”被提出後成功地使民進黨獲得支援改革及臺灣認同代言人的形象,而國民黨也在10月10日“雙十節”時宣佈要在當選後修改憲法,完善憲政體制,但否認是由於受到時任總統陳水扁的新憲說的壓力,稱很早就有修改現行憲法的企圖。2003年10月1日,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召開記者會,以「由民主大憲章到催生新憲法」為題深入闡述。10月25日,民進黨發動20萬人大遊行,支援公投、制新憲法。在這次遊行中,副總統呂秀蓮首次提出要開創臺灣新時代,更改臺灣的國號,使之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民進黨在選舉中日漸傾向臺獨的言論,很多觀察家認為是為了兩點原因:一、鞏固臺獨與本土人士選票;二、激怒中華人民共和國,激起臺灣民眾的逆反心理,從而幫助提昇民進黨支援度。這在2000年時已有先例,當時在選舉前幾天,中國大陸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發表對臺強硬談話,令臺灣民眾反感。但這次北京當局始終保持沉默,很少對臺灣政局表示評論,美國則對總統陳水扁施加壓力,令該策略失效。時任總統陳水扁的言論也使華盛頓感到越來越擔心,美國CNN記者就報導布希政府目前需要中國大陸在各項議題上的支援,因此對臺獨無法容忍。:195公民投票.公投議題也相當突出。2003年6月時任總統陳水扁提出,將兌現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的承諾,在任內推動政策諮詢性公投,但將不涉及敏感的政治地位等公投。但是7月臺灣立法院召開臨時會議時,《公投法》並沒有獲得透過。不過時任總統陳水扁依然堅持公投,並說會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動,在2004年總統選舉前舉行有關龍門核能發電廠的公民投票。國親陣營指責時任總統陳水扁試圖透過公投議題激怒北京當局,惡化兩岸關係、挑撥臺灣民意,從而操控選舉。國親兩黨首先是反對,後來態度改變,支援公投立法,但是時任總統陳水扁必須為後果負全部責任。儘管如此,7月的立法院臨時會議上由於兩個陣營無法在公投法細節上達成協定而未能立法。之後在野黨就宣佈反對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強行進行公投。到12月,情勢發生轉變,泛藍宣佈不再阻擋《公投法》,使得該法順利透過,但是卻有諸多限制。時任總統陳水扁稱將使用《公投法》第17條所賦予總統的權力舉行“防禦性公投”,後又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改口為“防衛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但是依然面對美國方面的強大壓力。而在泛藍的操作下,民進黨在公投議題上已經沒有佔到優勢,反而失去了美國的信任。儘管如此,時任總統陳水扁還是在2004年1月公佈了兩個公投題目,並表明不受國際壓力影響,堅持彰顯臺灣人民反對中國軍事威脅的意志。針對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動作,國親表示反對,宣稱時任總統陳水扁的行為違法,因為他在國家主權沒有變更之虞的情況下就發動公投,而且兩個公投題目本來就已經是臺灣人民的共識,沒有舉行公投的必要。雖然在野黨表示反對,卻不願意發動拒領公投票等行為來抵制,擔心這樣做會影響到目前對泛藍有利的選情,且泛藍陣營內部,對於公投的意見也不一致。民進黨方面,則繼續宣傳公投的必要性。他們認為,中國以將近700枚導彈瞄準臺灣,隨時有可能意圖以強勢武力,威脅臺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符合公投法第17條「國家主權有變更之虞」的意旨。且臺灣人民反對中國武力侵略的主流民意,必須透過公投,讓國際上能夠更明確地瞭解。行政院新聞局宣佈,願意就是否應該舉行公投一事與在野或民間人士舉行10場辯論會,但國親因選舉考慮表示不願意參加。不過到2月17日,公投辯論一事發生變化,政治評論家趙少康、前無黨籍立委陳文茜、作家李敖、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等5名民間“名嘴”宣佈願意與行政院就公投議題辯論。他們批評,公投雖然是人民的基本權力,但是這次民進黨發動的公投既不合法、又沒必要,在在野黨不敢應戰的情況下,他們要站出來發表不同的聲音。在辯論會中,反方的一個共同的主軸是,公投非法,人民無論投贊同或支援,實際都預設了這種他們所宣稱的違法行為,唯一的抵制方法應該是拒絕領票,讓公投無法達到50%投票率的門檻,而最終無效。泛藍普遍對公投與總統選舉一起舉行感到不滿,認為是時任總統陳水扁因為自己選情告急,故意用這種方法來“綁票”。泛藍公開抵制公投,多名泛藍人士明確表示將不會領票,甚至有人說將會貼著“拒領公投票”的貼紙進投票站投票。選舉前估計,由於泛藍的不合作,公投有可能無法達到50%的有效門檻。教育改革.還有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是臺灣教育改革。臺灣教育改革1994年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領導規劃,但是在正式實施後暴露出許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包括:學費升高、學生壓力不減反升、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等。民進黨政府被指責應該為教改失敗負責,特別是在學費調漲方面。在野黨批評出生“三級貧戶”的時任總統陳水扁在當選後脫離了底層中低收入階層,學費負擔過重令許多學生無法進入大學。民進黨則反駁,教改是在國民黨政府時期就已經開始推動,因此國民黨才應負全部責任。事實上臺灣大學學費相對於國民所得仍是遠低於世界各國。候選人家產議題.在公投議題炒作不順利後,民進黨又轉而展開另一波攻勢,指責連戰的家產取得不當。民進黨稱,連戰祖上是臺灣名門望族,但是家產在連家遷回中國時已變賣,連戰現在的財產是從其父親繼承而來。但是連戰父親與連戰自己都是中國國民黨公務員,怎麼可能在兩代之內積累財富新臺幣200億元;民進黨又在連戰矢口否認在國外擁有房產後,挖出連戰在美國有三棟房產。國民黨則先是否認連戰200億財富的說法,後又指責陳水扁當總統的3年內,股票市值增長140%,而同時期全臺灣人民股票市值平均減少20%;國民黨還稱,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兒子在服兵役期間就可以開四門跑車,質疑陳水扁的財產黑金.黑金指的是執政黨利用行政優勢,從財團或個人取得非法或不當利益。在過去,“黑金”一詞始終與國民黨聯絡在一起,國民黨被認為是黑金政黨。而前總統李登輝則是“黑金之父”。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終結黑金”一直是民進黨的重點選舉訴求之一。但是在這一次的選舉中,民進黨政府,甚至時任總統陳水扁本人的清廉作風遭到在野黨質疑,最主要的批評就是陳水扁當選前一直攻擊國民黨黑金,當選後卻立即與前總統李登輝結盟,兩人關係形同父子。此外,也有報導稱,一直被指責是地方黑道大佬的立委顏清標被時任總統陳水扁多次召見;還有報導則稱時任總統陳水扁會見南部一地下賭盤莊主,這些都對時任總統陳水扁的改革形象造成嚴重衝擊。但是許多親泛綠陣營的學者則主張,黑金問題其實是泛藍陣營的資源,所以不存在黑金問題,因為本來就是國庫通黨庫、黨庫通家庫。又當時威權政府控制媒體,不許民眾質疑。才會有「連戰兩代公務員家產二百億仍為合理」的思想。泛綠稱稱前總統李登輝為「黑金教父」,只是當時李進行本土化路線時,受到當時既得利益者攻擊的緣故。時任總統陳水扁與前總統李登輝是為了維護臺灣主權獨立,和促進臺灣邁向正常國家的共同政治目標,才會進而結盟的。若進一步抽絲剝繭分析,可發現黑金問題在蔣中正以及蔣經國執政時期雖然存在,但是卻是在李登輝時期有了明顯的惡化。總之,稱李登輝為“黑金之父”是否妥當仍待歷史評論。在選舉之前30多天,臺灣的企業界人士,因負債數百億臺幣遭到臺灣法院通緝的陳由豪在香港表示,曾經以政治獻金方式資助國、民兩黨。3月1日,陳由豪又公開指控時任總統陳水扁,宣稱他曾經親自到時任總統陳水扁家中,送給第一夫人吳淑珍600萬現金。他還稱,時任總統陳水扁一共收受至少1400萬有記錄的政治獻金。但是諸多指控,都未能提出更為明確的證據。而臺灣的檢調機關也持續要求陳由豪回國說明,但陳由豪卻一直避不回應。由於陳由豪只透過媒體提出指控,因此也受到泛綠陣營普遍懷疑可能是泛藍陣營在背後操縱:200。3月15日,陳由豪再度在美國召開記者會,稱他一共給民進黨2,030萬元政治獻金,還公佈了之前一直被廣泛揣測的那位隨陳由豪到時任總統陳水扁家的“大老”就是民進黨立法委員沈富雄。對此沈富雄在3天後出面說明承認有此事,但不排除他自己或吳淑珍記錯了,他還表示自己有相關的證據,但是一定要到法庭上才會公佈。對此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表示,既然沈富雄已經承認有此事,吳淑珍就應該履行自己的諾言,讓時任總統陳水扁退選,但是吳淑珍之後又表示自己不會記錯。整件事情已經演變成為時任總統陳水扁個人的誠信問題,即使政治獻金不算違法。中國國民黨黨產爭議.國民黨黨產問題在每一次選舉時重複被民進黨提出,但因泛藍國會過半,法案無法成立,被稱為「吸票議題」。泛藍指控民進黨每每都在選舉前才開始炒作平日卻沒有太大行動,這點已經成為臺灣人民心中的問號,黨產議題是否只是民進黨炒作選舉的議題;國民黨認為因親泛綠陣營媒體的密集報導,多少遭到損害。許多臺灣民眾更對國民黨已經徹底洗心革面表示懷疑。泛綠表示國民黨在獨裁時代不當取得的資產,至今沒有歸還,且有透過所謂「信託化」的手段,藉以脫產的嫌疑。對於此一議題,除了泛綠陣營立法委員要求政府追討外,行政院也提出「不當取得黨產處理條例」。但在立法院遭到泛藍陣營立法委員聯手在-{程式}-委員會封殺,讓人民更為懷疑國民黨「還財於民」的誠意。泛綠也表示,追討黨產的動作一直在進行中,並非到了選舉才提出。競選過程.民意調查.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連宋從最高時領先20個百分點逐漸下滑,直到宋楚瑜下跪後跌至低谷,只領先3個百分點,已經是在誤差範圍之內。但是之後隨著泛藍選戰開打,民調的支援度又開始回升。在選前兩個禮拜,根據各個不同媒體、智庫、和政治團體所發布的民調,雙方幾乎是不分上下。臺灣智庫所公佈的數字是陳呂40.4%、連宋39.5%。選舉前一週國親召開記者會,稱根據內部民調顯示連宋可贏70萬票,而民進黨方面則稱陳呂可小贏16萬票。港資的TVBS也首次在選舉當天舉行出口民調。出口民調在許多國家都被使用過,被證明是非常準確的一種民意調查。TVBS原本宣佈將在全臺300多個投票所取樣,在選舉當天的4點01分公佈結果,但是最後卻因投票時間延長而拖延到5點30分左右才公佈結果,而且是認為連宋以7個百分點獲勝。出口民調的失準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是技術原因導致民調失準,例如缺乏經驗、選舉機構規定不得近距離取樣、拒訪率高等。特別是拒訪率的問題,這次民調的拒訪率高達三成,這樣的拒訪率已經讓民調數字無意義;而且以以往的經驗,支援綠營的選民比較不願意公開選舉意向。但是也有人認為出口民調的結果正好證明選舉開票過程有問題。實際上,臺灣高度政治化的媒體生態,使得泛綠選民經常不對傳統上被其認定為支援對手陣營的媒體表示意見,亦即,諸如擁有2100全民開講節目的TVBS,以及過去作為國民黨侍從報系的聯合報,其所做的民意調查,一直都有機構效應的問題,存在著與事實相當程度的偏差。歷次的選舉顯示,這些偏差約在數個至十幾個百分點不等。被連署人.這次總統選舉,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的被連署人共計二組,至民國93年:選舉策略.泛綠.民進黨的選舉主軸很早已經定下,即以公投為選舉的主軸,此外民進黨也丟擲2006年制憲,卻故意模糊2006年新憲法的內容,在鞏固自己的基本盤的情況下,也同時拉攏一些支援改革的中間/淺綠選民。民進黨對於泛藍指控經濟狀況問題,採用以下方法應對:1.由於2003年底、2004年的臺灣經濟已經恢復許多、並強調經濟情況不佳主因不是執政無能。2.公投及臺灣的政治地位問題以轉移焦點。3.強調過於冒進的三通及西進政策會造成產業外移、失業率上升,反而不利臺灣經濟。另外泛綠也意識到必須團結、鞏固自己的基本選民,為此他們動員20萬人發動1025公投大遊行,再次展示自己在南部的實力。同時他們也透過“負面文宣”,批評對手的參選人,雖然有可能喪失一些中間選民的選票,卻有利於鞏固傳統的親泛綠選票。民進黨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十分成功的,再加上時任總統陳水扁2003年10月過境美國出席多個公開場合,宣揚其在外交上的成就,使陳呂與連宋的民調差距從2003年3月最高時的15%左右已經縮小到3%的誤差範圍以內,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形容這次選舉將會是“割喉戰”,綠軍僅差40萬票。選戰開始時,民進黨的主要策略就是攻擊2000年選舉時聲望較高的宋楚瑜,其中之一就是指責宋楚瑜是 “散財童子”,在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利用經濟資源鞏固自己在地方的影響,“要5毛給1塊”,揮霍公款以突現自己的政績。宋楚瑜在擔任省主席期間以親民的形象獲得很高的民意支援,民進黨希望透過打壓宋楚瑜來打擊連宋的高支援度,也可分化藍營的團結。而諷刺的是,“散財童子”的“封號”正是 2000年總統選舉時國民黨批評宋楚瑜的主要宣傳手段,民進黨在2004年選舉中故意將2000年時連宋的矛盾暴露出來,希望能造成連宋是為利益結合的印象。對此親民黨表示現屆政府也同樣花費上百億元用於高速鐵路的建設,也是一種鞏固選票的行為,但不同的是民進黨政府用掉大筆資金,卻依然無法改善臺灣經濟。國親也將2000年選舉時的分裂歸罪於當時的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泛藍.泛藍因連宋民調高,主打傳統選戰:即鞏固外省票,透過軍公教系統團結淺藍票,經由農漁會地方派系樁腳拉攏中間票,故不打議題選戰,且也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造勢活動。 但由於民進黨的聲勢高漲,令連宋的支援度從剛剛宣佈聯合時的超過50%一路下滑,甚至在一些民調中已經落後民進黨1%。對此,很多人認為主要是由於泛藍沒有意識到選舉已經接近,而是依然認為自己遙遙領先,能夠依靠基本盤獲勝。有人警告,臺灣選民的基本結構已經從2000年時的60比40改為55比45。很多人建議,國親應該立即合併,以更有利於統一選舉步調。此外也有人提議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國民黨”或“臺灣國民黨”,以突現本土化成分。此外,有人也批評連戰所謂選舉是中華民國對臺灣共和國的說法,認為國親應該將選舉焦點帶到經濟方面,而不是在政治定位上與泛綠較量。隨著民調的不斷下滑,國親也有一些選舉策略上的調整。11月8日泛藍在臺中舉行首場造勢晚會,試圖拉抬選舉氣氛,凝聚選票。11月底國親又在公投議題上重拳出擊,國親提出的公投版本大獲全勝,令民進黨的選舉策略受到重大影響。之後泛藍決定由王金平出任連宋競選總部主委,馬英九為總幹事。王金平在泛藍較弱的南部有很大影響力,而馬英九則是國民黨的政治明星,兩人在選舉中擔任要角,無疑幫連宋加分不少。泛藍另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宋強連弱”。宋楚瑜一直一來就十分善於選舉造勢,而連戰卻一直被認為沒有領袖魅力。在這種情況下,泛藍的候選人時常給人造成“宋強連弱”的印象,使得一些國民黨的支持者擔心,如果連宋當選,宋楚瑜有可能掌控實權。對此宋楚瑜不得不減少發言次數,讓連戰擔當主角。到2003年12月時,大多數關於“宋強連弱”的擔憂已經消失。連宋之間的另一個問題是連宋兩人在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互相攻擊、攻擊言論還算惡毒;兩個互相攻擊的人居然在2004年合作競選政府總統,此點也成為泛綠選民揶揄的主題之一。在整場選舉中,泛藍始終沒有能夠主導選舉主軸,將焦點轉移到民生經濟議題上來。他們猛烈批評執政黨沒有執政能力,而突顯自己擁有專業的行政團隊,豐富的行政經驗,還拉來5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他們的經濟政策背書。但是儘管如此,相較之下顯然泛綠提出的公投制憲等議題更為吸引人,而且媒體在經濟上對於泛綠的攻擊已經很有效果。不過一些專家則認為,媒體所沒有興趣的並不等於公眾就一定沒有興趣,事實上大多數人對於公投的兩個題目都不清楚,他們或許更關注跟自己生活週遭的事情。另外,泛藍的三通議題對於人民的吸引力也令人質疑,畢竟三通很可能加速產業外移、增加失業率,對於臺灣的農民、勞工及社會治安有負面影響。泛藍當然也同泛綠使用負面文宣助選。長久以來,泛綠譴責臺灣媒體除民視及自由時報之外大多或明或暗的支援連宋配,並與泛藍合作助選連宋,泛綠屢次批評,認為泛藍「有媒體出政權」。群眾動員.臺灣選舉的一個大特色就是動員群眾舉行“造勢”活動。許多人相信,大型“造勢”活動對於拉抬選情有很大幫助,這在大型造勢活動後的民調中也有反映。但是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造勢”活動對於改變選民意願沒有任何幫助,而臺灣真正的“中間選民”人數很少,所以此類活動並沒有實際效果。不過兩邊陣營卻都認為,“造勢”雖然不會改變選民投票意向,但是有利於凝固自己的基本盤,並且鼓勵那些傾向自己,卻並不堅定或不願意投票的選民最終出來投票。泛綠.泛綠陣營最大規模的一場“造勢”活動是2月28日所舉行的“二二八手護臺灣”活動,有意仿照1990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為爭取脫離前蘇聯統治,達成主權獨立而組成的「人間之鏈」。當天下午2點28分,泛綠的支持者們手牽手,沿著臺一線道路,從臺灣北端的基隆市和平島,一直牽到臺灣南端的屏東縣佳冬鄉昌隆村,形成一條300多公里的人龍,不少地區還出現了兩、三排的人龍。參與者各出花招突顯自己,彷彿一場嘉年華會。活動透過紀念二二八事件,終結悲情,賦予新意義。與支援公投,反對中國大陸以導彈瞄準臺灣,意圖武力侵略等訴求,凝結支援民進黨的力量。人們先面向臺灣這邊的方向,高喊「Say Yes to Taiwan」。再面向中國大陸的方向,高喊「Say No to China」。時任總統陳水扁、前總統李登輝等人在苗栗縣的主會場發表講話,再次重申反對飛彈、支援公投、維護臺灣主權獨立,並且鼓勵民眾投票支援時任總統陳水扁。主辦者宣稱共有220萬人參加活動,不過一般媒體估計參與人數在150~170萬之間。228活動的成功不僅表現在參與的人數,更反應在此後的民意調查之中。原先綠營一直落後藍營7~5個百分點,但在228之後,綠營只差藍營3個百分點,一些民調甚至顯示綠營有超過藍營的現象。泛藍.民進黨228活動的成功令國親不得不舉行另一場活動來抗衡。他們決定在3月13日同樣發動百萬支持者的造勢活動,原先的主題是“反黑金”,後又改為反扁「嗆聲」大遊行,主要是擔心綠營諷刺國民黨是“黑金反黑金”。這場活動在全臺十多個縣市同時舉行,支持者在3月13日當天下午3時20分喊出“換總統”的口號。當天,連宋王馬四人分別在臺北市、臺中市、高雄市和桃園縣四個主會場。3時20分在吹響號角後,現場群眾高喊“換總統”、“320,連宋贏”等口號。但是當天的第二個高潮則是在10多分鐘後,宋楚瑜夫婦在臺中率先跪下親吻臺灣土地,10分鐘後在臺北,連戰夫婦更以五體投地的方式親吻土地,顯示自己熱愛臺灣。泛藍的動員超出預期,他們宣稱有300萬人參加,雖然大多數媒體認為參加人數在90萬人左右。針對第一夫人吳淑珍事前諷刺活動只會是“小貓兩三隻”,泛藍還很有幽默感地鼓動支持者帶著自己的寵物貓參加活動。馬英九表示看到那麼多人的參與,讓很多泛藍人士“吃了定心丸”;王金平則表示“選局已定”。電視辯論.在經過民進黨和國民黨多次的磋商之後,連戰、陳水扁終於達成協議,在2月14日、2月20日舉行兩場電視辯論會,這也是臺灣歷史上首次舉行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但是2月14日首場辯論結束後,卻令很多政治評論家和普通選民感到失望。雙方在議題方面的辯論都避重就輕,兩人卻有多次針對對方的人身攻擊。但是總體而言,大多數人認為陳水扁表現較好,但是連戰的支援度依舊領先。各界表態.在選舉進入白熱化的最後階段,臺灣各界的人士都紛紛公開自己的投票意向。中央研究院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在3月18日正式宣佈,支援時任總統陳水扁。李遠哲在4年前的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就已經挺扁,這次再度挺扁,而且與時任總統陳水扁一起召開記者會。他表示,民進黨雖然執政經驗不足,但是“有理想性,可塑性高”,因此繼續支援。但是臺灣評論普遍認為,李遠哲這次的挺扁效力遠不如四年前高,有些評論家甚至稱他已經“信用破產”。臺灣學術界很多人也批評李遠哲,再度破壞李遠哲本人上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發表的「學術中立」原則。臺灣商界的兩名重要人物,臺塑董事長王永慶和長榮董事長張榮發雖然沒有公開支援連宋,卻批評政府遲遲不開放三通。其中張榮發一直是時任總統陳水扁的長期支持者,但是時任總統陳水扁上臺後因三通問題兩人關係破裂。臺商的回臺投票率是歷次選舉中最高的,非正式的統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公開場合都表態支援連宋。臺商投票主要是因為民進黨中有人指責臺商“不愛臺灣”,而且遲遲不開放三通。臺商會長估計,大約會有15萬臺商返臺投票,可以影響30~45萬張選票。很多臺商早在2004年1月就在大陸臺商中為所支援的候選人拉票,甚至傳出在大陸舉行競選造勢活動的訊息,後因國臺辦介入,才被取締。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大陸、香港的機場中就已經舉出中華民國國旗和連宋的競選旗幟,公開挺連。除此之外,居住在其他國家的臺灣僑民也紛紛返臺。一般認為,越多臺商和僑民返臺投票,對泛藍就越有利。投票期間.投票日前夕.3月19日下午1點45分,正在臺南市市區掃街拜票的時任正副總統陳水扁、呂秀蓮遭到槍擊,時任副總統呂秀蓮膝蓋受傷,時任總統陳水扁腹部輕微擦傷。兩人後被送往奇美醫院治療,兩人都意識清醒,沒有大礙,醫院外聚集大批民進黨支持者。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在3點30分證實,陳呂兩人遭到槍擊,並表示已經找到子彈,但是沒有說明一共開了幾槍、找到幾個子彈,以及是否已經逮捕兇嫌。總統府也表示已經啟動國安機制,並表示不會推遲第二天的選舉投票。連戰也在得知訊息後表示“希望他們儘早康復”。針對這次事件泛藍支持者懷疑,根據電視畫面所見推論,子彈在汽車擋風玻璃右側撞擊,留下一個彈孔,但是當時時任總統陳水扁站在汽車的右側,副總統呂秀蓮在左側,因此子彈應該是先打倒時任總統陳水扁,再擊中副總統呂秀蓮。事件發生後,民進黨立即宣佈停止當天下午和晚上的一切競選活動。連宋陣營也表示立即停止競選活動,並由馬英九和連戰夫人連方瑀到醫院探望時任總統陳水扁。晚間,陳文茜等人召開記者會,宣稱據其「奇美小護士」內線訊息,強烈質疑槍擊案的真實性,並懷疑奇美醫院詹啟賢涉嫌作假。8月29日,李昌鈺博士發表了眾所矚目的319槍擊調查報告,首先排除部份輿論所謂自導自演之可能,並指出從兩顆彈頭內找出別的工具痕跡,應該是從同一把槍所發射,李昌鈺也認為改造槍枝的是內行人。但由傷口及彈道顯示,兩槍發射間格時間不超過一秒。TVBS曾在3月18日及19日晚間分別做了民意調查,在槍擊案前,連戰約領先10%。而槍擊案當晚的民調,連戰領先幅度掉到只剩1%。且據TVBS調查,許多搖擺選民在槍擊案後轉而支援陳水扁,成為其當選的可能原因之一。:213-214媒體灌票現象.臺灣電子媒體為製造『選務資料更新比別人快』的假象,於開票過程中,在中選會各次公佈正確數字之前,即自行猜測可能之票數加入刻正播出之開票過程,待取得官方確切數字後再行調整,因此雖然最後的總票數正確,開票中途之數字實為自行灌水而得,這種情形俗稱灌票。首次發生電子媒體灌票行為之確切時間不可考,然已行之有年。本次總統大選因選情激烈,各媒體之灌票行為空前嚴重。而選前之估算與選舉結果頗有差距,甚至有媒體之開票數字因灌票而超出合理範圍者。3月20日當天下午時間4點20分左右,從電視臺開票的資料中可以發現很多臺已經超過100萬票,4點40分時有許多臺已超過400萬票,當時同一時間點上中選會的開票資料仍顯示0,在4點54分左右,中選會開出2號為28票,而有部分電視臺早已超過500萬票。以下整理出票數一度超過中選會最終資料的電視臺,計有:臺視:1號;中視:2號;華視:1號、2號;民視:1號;GTV:1號、2號;年代:1號、2號;東森:1號、2號;中天:2號;TVBS:2號。中天和TVBS在晚間6點45分的二組資料完全一樣。民視則是唯一的「1號一直領先2號」的電視臺。另外,公共電視當時的中立性也受到質疑;因為公視當日開票時所使用的資料兩個,其一為中選會,其二為連宋競選總部。本次開票,報導的較為離譜的為年代及東森。年代灌爆的情形為1號有650多萬票,可能是電腦程式作業問題。三立更是下午5點打出總得票數綠贏藍100多萬票,但隨即消失,之後恢復雙方各450萬票上下的得票數。但中選會其實從5點起才有數字,5點到6點之間中選會呈現的資料的確為連宋領先,6點鐘時不過是28萬票對27萬票,6點以後公佈的資料1號就一路領先到結束。最後除了三立新聞臺和公共電視,其餘九家電視臺所開出的總票數,皆超過了最後中選會公佈的總票數。灌票合理的解釋有可能是為了收視率、廣告收入,或是電視臺本身的意識型態。也有人認為是資訊不足,佈線不夠,對於實際開票數字不能掌握,或內部電腦程式作業有問題,以及廣告時間的延誤等。臺灣媒體在經過此一事件後,信譽再度大幅下降。各縣市詳細投票結果.選舉後.公正性.對於臺灣選舉的公正性一直有很多懷疑,在這一次的選舉中,藍綠雙方都指責對方非法操控選舉。首先是藍軍稱,發現由民進黨執政的臺北縣近日銷毀56袋印錯的選票,而臺北縣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選票,置疑當局故意多印選票,然後發給民進黨支持者,以增加時任總統陳水扁的選票。民進黨則稱只印錯600多張選票,其餘是裁剪選票後遺留下來的紙張。但是泛藍仍然表示擔心,稱會在各投票站部署人員,現場監看投票過程。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在3月18日指責,泛藍在綠軍領先的南臺灣展開扣押身份證的行動,他們收購一些選民的身份證,在3月20日選舉結束後才歸還,以降低泛綠票倉的投票率,依此達到做票的效果。對此,藍營表示自己從未採取這類行動,是地方人士自發行為,而且根本沒有捲入金錢交易。泛藍陣營的反應.在選舉結果揭曉,時任總統陳水扁以不到3萬票的優勢獲勝後,連戰在泛藍支援群眾前表示,這場選舉“疑雲重重!”十分不公義,稱要提出選舉無效之訴,並要求中選會查封所有票箱,進行驗票。臺北市高等法院在3月21日早晨7點做出裁決,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大批泛藍支持者聚集在連宋競選總部前,不願散去,要求重點選票。在連宋離開後,群眾持續聚集通宵,在高雄和臺中也有群眾聚集,抗議選舉結果,甚至爆發警民衝突。在臺中,泛藍群眾聚集在臺中地檢署前,要求立即查封票箱,臺中市市長、國民黨中常委胡志強在凌晨3點30分到達現場靜坐抗議。親民黨立委邱毅率眾包圍衝撞高雄地方法院,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2007年「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罪犯減刑條例」公佈施行,減刑為有期徒刑7個月。在臺北,新黨主席-{鬱慕明}-、國親多位立法委員也來到連宋競選總部,支援連宋關於要求驗票的要求。凌晨4時,連宋律師團將25份已經簽字的訴狀分別遞往全臺25個縣市的高等法院,同時有群眾在總統府前聚集。3月21日上午10時,國民黨立法委員章孝嚴來到總統府,聲稱美國政府已經延後向時任總統陳水扁發賀電,表明美方面也置疑結果。臺北市長馬英九、時任行政院長遊錫堃則先後來到現場,要求群眾保持理性,主動離開,但是沒有效果。泛藍支持者宣稱,他們在重新驗票之前將一直在總統府廣場靜坐,即使22日工作日時人數也沒有大批散去。部分泛藍支持者的抗議行為引起部分輿論,特別是臺灣南部民進黨、泛綠支持者們的不滿。3月24日,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加入到抗議行列中,並以絕食表達不滿。3月27日,藍軍在總統府前組織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大量的國親支持者聚集在凱達格蘭大道,抗議選舉不公,並要求重新點票。根據一些報紙進行的調查顯示,59%的民眾反對抗爭,而66%的民眾贊成驗票。與此同時,數百名在紐約的泛藍支持者也舉行「紐約華人愛臺灣」的集會,表示聲援「327大遊行」。此外在華盛頓等地也舉行類似的遊行活動。3月27日當晚9點,時任總統陳水扁親自主持國際記者會,對示威事件發表強硬談話,稱總統府廣場必須在3月29日之前完全淨空,稱自己不是“軟腳蝦”。不過他也表示願意立即與連宋會面。在327遊行結束後,大多數支持者便離開廣場,只剩下上千名民眾繼續抗爭,這些人在凌晨也陸續離開,到3月28日清晨只剩下零星的數百人。3月28日清晨5點一刻,警方開始勸諭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剩餘的抗爭民眾離去,在此期間,警方與民眾發生零星衝突。在早上7點左右,清場工作已基本完成。而部分民眾則轉移到中正紀念堂繼續靜坐抗爭。從3月29日開始,陳文茜也每晚在中正紀念堂現場主持政論節目“文茜小妹大”,使得每天晚上參加靜坐的群眾人數又有增加。4月2日,臺灣高等法院首次就國親提出的選舉無效之訴開庭審理,有一名主審法官和兩名陪審法官負責,原定應在當天就可做出是否驗票的判決,但是因正反雙方無法就如何驗票以及驗票費用問題達成協議,法庭決定兩方應先溝通,延期判決。泛藍後做出讓步,表示同意全面驗票,而放棄之前所堅持的只驗陳水扁的票,但是有關費用問題卻依然存在分歧。4月2日,由絕食抗爭召集人臺大學生陳政峰與靜坐學生副總召陳信儒等來自臺大等七名「大學生」開始絕食抗議選舉不公,要求真相,自詡為野百合學運的翻版。最後一共有30餘名的學生採取絕食行動至5月20日的方式表達抗議。宋楚瑜的夫人陳萬水與1989年天安門六四事件中曾同樣參與絕食的政治評論員吾爾開希皆曾到場慰問。這些學生自稱無黨派色彩,但其他大學生在網路上激烈辯駁,並揶揄他們的接力絕食衹是為了吸引媒體的目光,並沒有抗議的誠心。後來並發現其中帶頭學生有泛藍政黨黨工、青年會身份,相關合照也被公佈在臺灣數個規模較大的BBS網路站臺。4月3日,國親再度在中正紀念堂舉辦5萬人的大型遊行抗議活動,批評選舉不公正。由於國親的合法集會時間到4月4日即將結束,而且之後所有的遊行集會申請全部被駁回,大部分泛藍支持者在遊行活動後響應連戰號召,結束街頭抗爭,但是還是有數百人來到總統府前廣場抗議,他們高唱中華民國國歌,要求驗票,在警方舉牌警告集會非法後,依然不願意離去,在4月4日凌晨爆發新一輪的警民衝突。4月4日,在中正紀念堂前靜坐的8名學生被警政署人員強行驅離,遭到泛藍人士的強烈抗議,他們稱學生們只是靜坐表達意願,並沒有妨害公共治安,警方沒有權力使用強制驅逐的方式。學生們在次日再度回到中正紀念堂繼續絕食靜坐。臺北市長馬英九隨後也到現場向學生致意,並稱他也反對警政署強制驅逐的做法,事前只是同意警方以柔性勸導的方式規勸學生停止絕食。4月7日,民進黨立法委員羅文嘉到達絕食現場,轉達時任總統陳水扁的決定:將在4月12日接見學生。但是學生們認為時任總統陳水扁誠意不夠,因為此前已經表明希望時任總統陳水扁在4月9日之前到絕食現場探望學生。他們決定將不會與時任總統陳水扁會面,並在4月9日結束第一輪絕食活動,將發動第二輪的運動,他們自稱為「四月學運」。但此時他們的中立性已受到其他大學生在網路上的質疑,不久後即草草收場。到4月3日的遊行後,國民黨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國民黨本土派成員認為應該結束抗爭活動,準備年底的立法院改選。但是親民黨和國民黨保守派則認為應該繼續抗爭。最終的決定是在4月10日舉行最後一場20萬人的遊行後不再舉行遊行活動,但是會繼續透過司法途徑來解決選舉爭議。他們同時也決定要發動連署發動公民投票,以成立三一九槍擊案獨立調查委員會,他們希望這個委員會能夠由立法院的朝野立委、監察院以及檢調單位三方組成,以確保調查的公正公開。不過這個提案在立法院已經遭到臺聯立委攔阻,只能透過公民連署然後舉行公投的形式實現。公投拚真相集會.4月10日,泛藍再度發動「公投拚真相」集會,群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抗議,據警方估計至少有十二萬人參加。下午6點04分,當集會活動結束、國親主席連戰、宋楚瑜立即離開會場;政治人物離去,但大部分群眾仍不離去,開始鼓譟。下午6點20分,民眾合力將四層樓高的看板暨燈光鷹架被推倒,橫躺在拒馬上面。晚上6點35分,七、八位民眾爬上橫躺的鷹架,向警方挑釁,有兩名男子和一名婦女爬過鷹架,闖入禁制區,立刻被警方逮捕。晚上7點08分,一名年約五十歲、爬上橫倒的鷹架上,向警方搖屁股挑釁的男子被逮捕,隨後部分群眾聚集介壽派出所前要求放人。晚上7點13分,鎮暴噴水車展開第一波噴水驅離,群眾卻愈聚愈多,場面失控。晚上7點15分,公園路介壽派出所被民眾攻擊,變電箱遭破壞。晚上7點33分,介壽派出所內全面斷電,頂樓的指揮監控系統也因此失效,指揮官改以無線電部署警力;民眾持續以石塊棍棒攻擊派出所。晚上7點38分,派出所前方空地突然冒出汽油味,警方發現有人趁亂以水瓶裝汽油向所內丟擲,警方立即噴滅火器以防意外,汽油未引燃,多數民眾聞到汽油味紛紛走避。晚上7點50分,仍有汽油彈扔進派出所,警方一度想衝出抓人,但滋事民眾趁鐵門未開即逃離,警方只得作罷。晚上8點10分,鎮暴部隊在公園路北側集結,推進至凱達格蘭大道前斑馬線,順利「收復」介壽派出所。晚上9點45分,集會時間即將屆滿,親民黨立委李慶華等人進入介壽路派出所協調,部分泛藍支持者陸續推倒另三座巨大鷹架,合力扛起鷹架當作「撞城木」衝撞警察與拒馬,並向警察丟擲瓶罐等雜物,警方再度動員逮捕滋事民眾,雙方再度爆發衝突。晚上10點10分,警方見集會遊行時間已過,開始對群眾喊話柔性勸導,但群眾情緒沸騰,企圖衝撞封鎖線,也推倒拒馬或架起木板,阻擋警方,另有群眾站上鷹架與警方對峙。晚上10點15分,部分群眾將矛頭指向媒體,年代新聞臺的攝影記者黃星皓正在拍攝現場時,不知何故,被近十名戴口罩、手持鐵條的青少年鎖定,恐嚇黃星皓「不要播了!」;有人持國旗旗杆毆打黃星皓,黃星皓反抗,但引來更多群眾攻擊,一位導播同事與一位工程人員欲助他脫困,也遭毆打;群眾同時毆打東森電視臺攝影記者魯品農。晚上10點20分,臺北市市長馬英九下令驅散群眾。晚上10點30分,警方展開驅離,一名群眾手持長木棍攻擊,零星衝突不斷,警方持續推進,並逮捕滋事民眾。約有20多名群眾不滿被驅離,又試圖推倒大型鷹架阻隔警方。晚上10點38分,一位不知名男子從臺北賓館內丟擲汽油彈攻擊警方,引發火勢;警方大動員迅速推進,強制驅離群眾。晚上10點45分,優勢鎮暴警力將群眾往景福門推進,淨空凱達格蘭大道。晚上11點05分,攝影風網站站長劉家任,因拍到群眾攻擊警方的畫面,群眾要求交出底片並出示身分證件,劉家任不從,被五、六名群眾圍毆,隨後劉出示名片,並表示他冒著生命危險採訪新聞被打,警方卻沒處理。凌晨0點35分,鎮暴部隊將群眾驅趕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群眾人數已逐漸減少。凌晨1點30分,宋楚瑜探視靜坐的親民黨立委勸他們回去,宋與該黨立委於二時許離去。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也於抵達臺大醫院探問國、親立委,並對有人在此次集會因遭驅離而受傷表示遺憾。爭議及影響.選舉結果質疑.泛藍陣營於3月20日開票當晚對投票結果不滿,拒絕認輸,稱時任總統陳水扁有舞弊嫌疑,主要爭議的疑點包括:3月21日清晨六時許,臺灣高等法院在泛藍陣營的要求之下裁定查封全國票匭。連戰、宋楚瑜於2004年5月10日提出總統大選陳、呂當選無效及選舉無效之訴;當選無效之訴主要是質疑陳呂以不法方式勝選,選舉無效之訴主要是質疑選務機關辦理大選不公;臺灣經歷了民主化以來第一次的全國性驗票。管轄當選無效之訴的臺灣高等法院經近半年的審理,於11月4日宣判連、宋敗訴。一判決指出,全面驗票後,陳呂與連宋票數贏輸差距,雖有變化,但陳呂仍贏2萬5,563票,不影響當選之結果。12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駁回國親提出的選舉無效之訴。選舉無效的四大爭議點為:公投綁大選、319槍擊事件、妨害投票秘密和選務工作違法,判決認為中選會點票有暇疵但不違法也不足以影響結果,總統大選和公投,依法可以同日舉行,而319槍擊事件、啟動國安機制等不是總統副總統選罷法中規定必須停止選舉的要件,因此中選會並無違反中立公正,所以判國親敗訴。2005年6月17日,最高法院判決連宋陣營所提之陳、呂當選無效之訴敗訴,當選無效之訴宣告定讞。2005年9月16日,最高法院判決連宋陣營所提之陳、呂選舉無效之訴敗訴,選舉無效之訴宣告定讞。政治影響及效應.綠營方面.時任總統陳水扁在當選連任之後,提拔黨內的明星及為黨內派系進行權力分配,首先行政院院長遊錫堃大幅改組內閣,行政院秘書長由葉國興出任。文建會主委則由陳其南接任。陳水扁也將任期過半的縣市長提拔,例如內政部長餘政憲以319槍擊事件下臺負責,由屏東縣縣長蘇嘉全接任。外交部長簡又新則以「為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夏馨因賀電事件下臺負責」為由請辭,由民進黨臺南縣立委陳唐山接任。時任客委會主委的葉菊蘭升任為行政院副院長,立委羅文嘉則任客委會主委。陳其邁則接任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則出任新聞局長。另外,四大天王之一的臺北縣縣長蘇貞昌被升為總統府秘書長。而高雄市市長謝長廷任期未過半,但他的子弟兵卓榮泰則升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在選後,綠軍士氣及支援度高漲,民調及輿論風向顯示臺灣當時應有明顯過半民眾認為藍軍以「非常不理性」的態度來對待民進黨政府、並製造謠言汙衊泛綠;故綠軍期待在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中,以民意支援而連任的執政者身份,來奪得「國會過半」的目標。於是綠營方面有信心選票會大幅上揚,故在一些在是次選舉大有斬獲的地方高額提名,種下立委議席未能過半的遠因。而後立委選舉結果顯示,泛綠得票率的成長未如預期,造成泛綠當選席次比得票率少的結果。藍營方面.國親合作選舉總統,其實有不少隱憂,因為國民黨內的本土勢力,向來與親民黨及宋楚瑜不和。而且國民黨高層也經常憂心,宋楚瑜一旦當選副總統將會對政府起主導作用,而非只當無實權的副總統。此外國民黨亦擔心以王金平為首的本土勢力會和宋楚瑜合作控制國民黨主流,如同李登輝時期一樣。而且,國親合作是因為2000年總統大選時,國親的票數超越時任總統陳水扁很多,所以他們期望合作贏回政權,以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內部不團結是國親敗選的主要原因之一。藍營方面認為,雖然他們對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弊案窮追猛打,但是最後敗給了「兩顆子彈」,如果當時陳水扁沒有中槍,就會落選,所以他們堅持319槍擊案是綠營操作的,於是他們提出當選無效之訴。他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來令自己不致於樹倒猢猻散,二來可以綁住國民黨的本土派,使他們不容易出走。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國親兩黨一片低氣壓,王金平、林豐正等人高呼立委提名數量“總量管制”,以現任立委連任為優先,限制兩黨提名的候選人數目。國民黨內部多次要求秘書長林豐正下臺,為敗選負責。時任總統陳水扁成立「三一九槍擊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並簽署箋函請監察院長錢復出任該委員會主席。錢復亦宣佈,在來年二月院長任期滿後,不再出任政府公職。泛藍以立院優勢透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簡稱「真調會法案」。由於泛綠認為真調會條例明顯違憲,不適用刑事訴訟法,故提出覆議,但覆議失敗。綠營以總統令加上「批示」,「批示」如下:「總統、副總統於選舉期間同時遭受槍擊,為明事實真相自應調查。政府支援調查,但不應違憲調查。本條例既有重大憲政爭議,宜尋求釋憲或修法解決,以符憲政秩序。」綠營隨後將此法向司法院提出釋憲。行政院長遊錫堃與其內閣團隊宣佈,行使公務員“合法”的“抵抗權”,反制真調會的運作。10月7日法務部長陳定南,行政院發言人陳其邁、內政部長蘇嘉全、政務委員許志雄、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至真調會,雙方互不相讓,使真調會召集委員、前司法院長施啟揚下逐客令,雙方不歡而散。綠營種種針對真調會的動作,使藍營更堅信:「319事件是綠營操作的結果,他們不敢接受調查。」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由於藍軍出現危機感,加上總量管制及票源整合,成功使藍軍維持得到過半的席次,繼續控制立法院。立委選舉過後,真調會被判定部分條款違憲,其違憲理由大致如同泛綠的指控。社會影響.2004年的總統選舉可以算是歷年來最激烈的一次,選舉的結果表明,臺灣社會對兩組候選人有幾乎相同的支援度,無論最終誰上臺,可能都難以得到另外一半選民的支援和認同,許多人擔心,未來的總統將很難推行任何重大改革計劃。泛綠的氣勢及民意支援率在總統大選後、因泛藍大規模的示威抗議而達到最高峰,一直到立委選舉後才開始明顯下降。無論時任總統陳水扁的中槍是真是假,全臺灣已經有一半的人對此表示懷疑,即使三一九槍擊事件是真的暗殺企圖,那麼多人的質疑也表明,總統的誠信已經蕩然無存;而泛藍選後的抗議大幅打擊泛藍及其支持者的形象,泛綠支持者及少數泛藍支持者則譴責連宋「輸不起,所以製造《槍擊案自導自演》及《做票》等謠言來汙衊陳水扁」,掩飾其拒絕接受選舉結果的事實。選後泛藍的抗議行為則讓泛綠支持者對泛藍不尊重選舉結果「感到仇恨」;泛綠批評泛藍支持者及親藍媒體製造謠言、仇恨、族群階級歧視。選後臺灣的政治衝突也令人憂心,這是因為藍綠雙方抗議行為過於激烈、言論過於惡毒;這種作法至少會引起對方內心的仇恨與蔑視、也可能引起對方學習此惡劣手段。此外,時任總統陳水扁在4年內增長150萬張選票,而民進黨在成立最初的10年中選票增長非常有限,卻在執政這4年中迅速增長了10多個百分點,認為陳水扁政府在四年間建立了更穩定的群眾基礎,即使沒有三一九事件,有關的選票也會流向陳水扁。陳水扁強烈要求維持臺灣主權獨立的現狀,反對中國武力威脅甚至侵略,捍衛臺灣的主權和利益,與美國保持合作關係,並繼承過去國民黨一直以來的親美反共的意識形態;民進黨長久以來累積的成長,以及臺灣主體意識在主流民意地位的鞏固,也在這次選舉當中得到應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臺灣經過這次的大選,已經清楚看到臺灣主體意識主導整個選舉,即使泛藍也趨向本土化,並日益減少過去的中國色彩,臺灣民主的體制也將面對一個嶄新的局面。 |
185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4 | 教育哲學 | 教育哲學是對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用哲學的方法和語言來研究教育問題。研究的物件包括教育的本質、目的、學習的歷程、知識的架構、人類的課題、權威的問題、教育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教育的方針等等。教育哲學認為人民素養和文化的傳承、演變大多取決於教育,而教育孩子及公民都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些班級經營方法,還涉及倫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美學和經濟學等不同面向。自從讓-雅克·盧梭開始,教育哲學開始跟發展心理學發生聯絡。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認為人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從旁協助他對世界的主動探索,而不是由成人來主導一切。東方的教育哲學.儒家.在春秋時期的中國,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道德上,以仁為目標,「忠」為基礎,強調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認為天道、人德、禮樂和人生智慧比知識重要,提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實踐方式,並透過六藝來鍛鍊身心。孔子的教育思想記錄在《論語》中。孔子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者能認清自己的侷限是很重要的。戰國時代的儒者荀子在〈勸學篇〉提出,教育和學習是為了超越人趨於惡的天性,建立人為的善,以達成公共秩序和個人的知識、修養。儒家思想雖有不同派別,都一致同意教育的目的是《大學》提到的明明德,以協助個人自身的提升為方法。在明朝,儒家分為程頤、朱熹的理學和陸象山、王陽明的心學。理學中強調透過明辨外在的事物來充實知識、體悟人生,因此學習的重點是分析客觀的世界。心學中強調知行合一,較重視內在的修行、致良知而較不重視分析客觀的世界。道家.春秋時代的哲學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的教育觀。老子提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方法,認為萬物自然會成長,學習者自然會學習,教育者應扮演協助的角色而不是引導或控制。這對自主學習的思想產生了影響。老子和孔子一樣,認為學習者應瞭解自己的侷限。佛家.主張人原本皆具足無量智慧與善良本性(以電腦比喻,電腦本身可以寫入完美的程式),只是因為累世以來業力蓄積,影響了原本的通達思考與良知良能(即剛開始寫入的程式並不完美,而且後面寫入的程式還受到前面的程式的影響).若能經常加以修行,即能保有一定的修為(不斷的修程式設計式達到完美),不至於因世事矇蔽而墮入六道輪迴,直至成佛.(將程式寫至完美便不再需要修改)淨土宗有一說法,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達到一心不亂,可以前往阿彌陀佛的無量壽佛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學習直至一生補處菩薩的境界,好來生成佛.宋明理學.朱熹陸九淵王陽明西方的教育哲學.教育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第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教育在他的整體哲學視野中只佔一小部分,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認為教育是創造和傳承他的理想國的一把鑰匙。他主張讓孩子遠離個別母親的照顧,接受整個社群的共同看護和公立的教育。透過教育的過程,一面培養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一面觀察他們,依照其能力分為不同的社會等級,最高的接受最多的教育,以使他們成為城市的領袖和衛士。一般的教育的內容以體育、音樂和數學為主。領袖的教育還包含哲學、遊歷等。亞里斯多德.亞裡士多德.盧梭.儘管盧梭(1712-78)對柏拉圖的哲學十分尊敬,但也拒絕了它。它因為社會腐朽而變得不切實際。盧梭卻對人類發展有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存在著一個所有人共同的發展過程。這是一個內在而自然的過程是源於求知慾。這是驅使孩子去學習及適應環境的天性。杜威.約翰·杜威斯金納.斯金納(1904-1990)對教育哲學的一個貢獻Critical responses and counter-哲學.威權體制教育指的是升學主義和管理主義思維下的學校體制。它的特色是:學生對師長的絕對服從、量化的考試成績做為衡量人的價值的主要量尺、幾乎沒有空堂或自由選課的時間、學生的生活規範多半由成人制定和執行。簡單來說,威權體制教育將學生為自己做決定的空間壓縮得很小,而將成人的價值強加在學生身上。為了方便管理,許多不符合教育原則的事也可能發生。其中最為惡名招彰的是體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教育與學習的哲學,同時是一門藝術。相較於其他教育學派,自主學習者認為沒有人能替別人作決定。這與許多教育的現況看似矛盾,因為成人總認為自己有權替孩子作決定,特別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從自主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他人所給予的只有資源和限制,但如何在這些條件下抉擇,以何種價值觀來抉擇,則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旁人最多隻能提供建議,不能替他抉擇,也不能替他判斷什麼對他好,什麼對他不好。 |
185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5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九屆總統選舉,於1996年3月23日舉行。此次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總統、副總統由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為繼1993年新加坡總統選舉之後,華人地區另一個以直接選舉方式產生國家元首的選舉。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雖然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面臨部分黨員出走參選,但在當時發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的推波助瀾下,最終投票率為76.04%,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連戰當選,並於同年5月20日於臺北市總統府宣示就職。總統直選制的建立.時任總統李登輝自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在1990年總統選舉中在國民大會當選獲得首個六年任期。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許可權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佔大多數,因此國民黨內能不能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是最大的關鍵。鑒於國民黨內「非主流派」仍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非主流派」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直選的構想被壓了下來。:110-1111992年3月,執政的國民黨舉行三中全會,但由於黨內不斷出現反對直選的聲音,因此這次會議沒能確定總統選舉方式。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對立越來越嚴重,民意則大多傾向簡單明快的直接選舉制。當時主張直接選舉制的民主進步黨,不斷在臺北市內發動遊行及靜坐抗議,強烈表達對直接選舉制的支援。:1111992年12月19日,立法院全面改選。國民黨雖拿到過半席次,但民進黨也成功拿下約三成的席次,「主流派」以立院改選為由,成功的讓「非主流派」的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率領內閣總辭。1993年8月,國民黨十四屆代表大會前。「非主流派」的「新國民黨連線」宣佈退黨,組織「新黨」。國民黨十四全象徵李登輝成功壓下「非主流派」,李氏以「老店新開」來形容此時的國民黨,象徵著國民黨的本土化。1994年4月,國民黨舉行中央委員臨時全體會議,透過總統直選案。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制。:1121992年6月於香港南懷瑾寓所的國共密使密談中,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曾對國民黨「直選」與「委選」衝突表達關切。當時臺灣的密使蘇志誠對汪氏說明,李登輝必須要推動總統直選,因為臺灣的老百姓歡迎直選,如果國民黨不走這條路,「直選會變成民進黨單一的本錢,國民黨將在選舉中失利」蘇志誠並指出,當前只有國民黨主掌政權,才能對兩岸關係有正面的貢獻。並解釋老百姓如果認為總統可以直選,就會比較安心,而不會被掛上「臺奸」之名。他希望汪道涵能夠向對岸領導層轉達李登輝的看法。:198-1991994年7月28日,國民大會透過第三次憲法修正案,《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明定「總統、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當選」,此外亦規定總統、副總統的任期由六年改為四年,僅得連任一次,「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並制定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施行細則。:112憲法增修後,總統任期由六年縮短至四年,可連任一次。已執政八年的李登輝是否繼續連任,成為焦點。1990年總統選舉參選人、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及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為了參選總統,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長職位。總統提名.中國國民黨方面.中國國民黨第十四屆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5年8月23日召開,支援黨主席李登輝連任總統。李登輝與當時的行政院院長連戰一同搭配競選正、副總統。李登輝表示在決定參選首屆民選總統前,他並無「非己不可」的想法。當初與李元簇一同競選時,也說過「六年後帶著李元簇一同退休」。後來司馬遼太郎來臺灣訪問時,李登輝也告訴他不打算再選了。:102在提名前,李登輝曾個別把連戰、宋楚瑜、許水德、吳伯雄等中生代找來,一一詢問每個人要推誰出來參選?最後也把大家找來,表明他無意參選,請大家當面公推人選,但中生代面面相覷,還是找不出共主。:102最後在中生代們各自不服對方下,中共壓力紛至,不服輸的個性,加上個人使命感一出,李登輝自是再批戰袍出征。:102後來李登輝決定參選第一任民選總統時,司馬遼太郎已經過世,其中的理由沒來得及告訴司馬遼太郎,李登輝耿耿於懷。直到1999年日本《文藝春秋》預備出版司馬遼太郎的紀念文集,特別來信請李登輝寫一篇文章,他才得以在文中說明:「以當時的情況確實最好不要再選了,但是出於愛臺灣,希望為臺灣做一些事,所以改變初衷又出來參選」。:102-103民主進步黨方面.民主進步黨方面,依據1994年修訂的黨規《公職人員候選人提名辦法》,採兩階段選出候選人:第一階段由黨內幹部及一般黨員進行投票,選出兩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由一般民眾進行投票,最後將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各50%比重進行合計,分數最高者為黨內提名候選人。第二階段的一般民眾投票,只要持有身分證,任何人都可以投票。:1231995年5月8日,開始接受黨內初選第一階段的登記參選。登記者有四人:分別是知名臺獨運動人士彭明敏。5月27日,在高雄勞工育樂中心舉行電視辯論會,由TVBS全程轉播。6月12日,公佈第一階段的幹部及黨員投票的開票結果。前兩名由許信良及彭明敏勝出。:123第二階段,民進黨自7月10日起,花兩個半月時間在巡迴臺灣各地,舉辦五十場政見說明會並舉行投票。:1239月25日,民進黨內初選結束。一般民眾投票結果,彭明敏獲17萬7477票、許信良為12萬9816票,總投票數約三十萬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合計之後的點數,彭明敏為40.88,許信良為36.12。彭明敏當選為民進黨提名候選人,並指定曾角逐臺北市市長初選失利的時任立法委員的謝長廷為副總統參選人。:125無黨籍參選人方面.林洋港與時任監察院院長陳履安脫黨參選,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獲新黨支援參選。而陳履安則與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的律師王清峰雙雙辭去監察院職務,搭配參選總統。該次選舉成為了五院中有三院的現任及前任院長參與的奇特現象;而所有總統參選人除彭明敏外,均有中央政府機關的現任或曾任職務:一位現任,二位因為要參選總統而離任,一位前任,立法院及考試院並未參與。過程.競選連任的總統李登輝成功在1995年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現任元首。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使李登輝在臺灣政壇的聲望高漲。當時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面臨到民調落後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的情況,1995年11月,當時民進黨內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臺北市市長陳水扁在對媒體分析總統選情時,也以「阿婆生子」來形容彭明敏當選機會低。引發黨內認為陳水扁「失言」,:110抨擊阿扁「向李登輝靠攏」的質疑。並引起國民黨及新黨借題發揮打擊彭明敏選情。:171陳水扁方面評估此事極易被炒作,甚至影響到第三屆立委選舉選情,最後陳水扁於1995年11月12日親赴仁愛路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登門向彭明敏致歉,一見面就以「彭總統」稱彭明敏,並稱「阿婆生子」的意思是要化不可能為可能,就像當年他選上臺北市長一樣。:11彭明敏則笑著說陳市長太客氣,一切都已過去,並稱讚阿扁的風度值得肯定。:111-112陳水扁為展現自己的助選誠意,喊出「要用生命為彭明敏助選」,在講臺上,陳水扁更形容「自己現在看到電線桿都會鞠躬伸手」,凸顯自己的賣力程度。:174飛彈危機.選舉期間,也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臺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演習,企圖影響中華民國選舉,導致美國出動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前往臺灣海峽與花蓮、臺東旁側太平洋海域的事件。這個引發國際關注的事件被稱為臺灣海峽飛彈危機。選舉結果.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飛彈演習,針對著時任總統李登輝,結果不少選民轉向支援李登輝。讓李登輝及連戰成功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正副總統。各縣市詳細投票結果. |
185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59 | 伽利略·伽利萊 | 伽利略·伽利萊,在《自然科學史》中記載,荷蘭人西蒙·斯特芬在1586年使用2個重量不同的鉛球在代爾夫特教堂塔頂上完成了這個試驗,並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在斯臺文試驗的幾個世紀以後,阿波羅15號的宇航員大衛·斯科特1971年8月2日在無空氣月球表面上使用一把錘子和一根羽毛重複了這個試驗,證明且讓地球上的電視觀眾親眼看到了這兩個物體同時掉落在月球表面上。1638年,伽利略出版《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主人公薩爾維亞蒂被普遍視為伽利略的代言人。薩爾維亞蒂認為,“在真空中,重量不同的物體以相同的有限速度下落。”但是,盧克萊修和西蒙·斯特芬此前也提出了這一觀點。克里斯蒂亞諾·本蒂的薩爾維亞蒂也認為,“鉛製鐘擺和軟木鐘擺具有不同的質量,而其它方面類似。透過比較兩種鐘擺在空氣中的運動可以驗證上述觀點。”伽利略指出,“只要下落的介質產生的阻力微不足道,或者在限定的真空條件下落下,落體將以均勻加速度下落。”他也推匯出均勻加速度正確的運動學規律,也就是說與所經歷時間的平方成比例。數學.在實驗物理上運用數學是一個重要創新,他的數學方式在當時也是相當標準。伽利略數學分析與證明法大量依賴於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五本中的比例論。該書由塔爾塔利亞等人於較早的一個世紀前翻譯完成。但到伽利略晚年時,這些運算方式被笛卡爾的代數法取代。伽利略也作出了一些數學貢獻:如伽利略悖論。悖論認為有多少整數就有多少完全平方,雖然大部分整數自身不是完全平方。天主教對伽利略的重新認定.1718年,天主教會放鬆對伽利略部份著作的禁令,允許他部份著作在佛羅倫斯印行,但是《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仍然遭到禁止。1741年,教宗本篤十四世授權,允許他所有在科學方面著作都能夠出版,包括經過審查修改的《對話》。1758年,天主教會將伽利略的著作由禁書目錄中移除,但是《對話》和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的一些未被審查版本仍然在名單中。直到1853年,伽利略的所有著作才從禁書目錄中被完全移除。1939年,庇護十二世在當選天主教教宗不久後,在宗教科學院發表演說,讚揚伽利略“是研究方面大無畏的英雄...不怕路上的危險與絆腳石,也不懼怕到達墳墓的那一刻。”。教宗40年的親密顧問羅伯特·雷伯教授寫道:“庇護十二世很注意不去對任何事物進行過早干預。在這點上他十分積極,並對伽利略的案件表示深深的後悔。1990年2月15日,紅衣主教約瑟夫·拉辛格在羅馬第一大學發表演說,引述了當代一些對伽利略事件的流行觀點,稱“這樁案件讓我們看到了現代人對自身深深的懷疑,以及科學技術在今天的走向。”他引述了哲學家保羅·費耶拉本德的一些觀點,稱“在伽利略時代,教會較之伽利略本人更加理性,同時考慮了伽利略教導對未來道義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教會對伽利略的判決是理性而公正的,對判決的否決不過是為了獲得政治利益而已。”主教並沒有明確指出他同意或否認費耶拉本德的觀點。但是他說道:“在此基礎上做出衝動性的道歉是愚蠢的。”1992年10月3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表示教會對伽利略事件的處理方式表示遺憾,並根據宗教文化議會的研究結果,發表了一份宣告承認教會對伽利略在科學的錯誤判決。2008年3月,宗教科學院院長尼古拉·加比伯宣佈計劃在梵蒂岡城牆上樹立伽利略的雕像,以示對他的紀念。同年12月,即伽利略的第一次利用望遠鏡進行觀測的400週年紀念日上,教宗本篤十六世讚揚了伽利略對天文學的貢獻。然而一個月後,宗教文化院長加弗科·拉瓦錫表示在梵蒂岡城牆上樹立伽利略雕塑被擱置了。流行文化.伽利略在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出現了多次。他在靛藍女孩的歌曲“伽利略”中也被著重描寫。21世紀有關伽利略的劇本有:德國劇作家貝託爾特·布萊希特的《伽利略傳》。貝莉·斯塔維斯的《午夜燭光》,和2008年戲劇“伽利略·伽利萊”。在金·史坦利·羅賓遜的科幻小說《伽利略之夢》中,伽利略穿越到了未來,破解了科學危機。故事主線在當時的伽利略時代與未來的假定時代之間穿梭。最近,伽利略·伽利萊成為了高價值紀念幣的主角:面值€25的2009年版國際天文年紀念幣。該幣同時紀念伽利略望遠鏡誕生400週年。紀念幣的背面印有他的一部分頭像,以及他發明的望遠鏡。背面他繪製月球表面的初稿。在銀色外圈是艾薩克·牛頓的望遠鏡,斯特修道院中的天文館,現代望遠鏡、無線電望遠鏡和空間望遠鏡。2009年,伽利略望遠鏡發行。這種被大批次製造的低成本、高質量望遠鏡為2英寸長,被廣泛用於教學。著作.1586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早期作品《小天平》記載了一些能在空氣中或水中稱重的精密天平。1606年出版印刷了《地理軍事兩用圓規使用指南》介紹如何使用地理軍事兩用圓規。伽利略早期動力學---運動和力學的科學的著作包括:1590年比薩版的《論運動》;大約1600年帕多瓦版的《力學》。《論運動》參考了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流體動力學,流體動力學認為“在一種流體介質中,重力加速度和物體超過介質的比重成比例;而在真空中,物體將按照與自身比重成比例的重力加速度下落。”《論運動》也參考了Hipparchan-Philoponan動力學。Hipparchan-Philoponan動力學認為,“動力自動消散。在經過最初的加速以後,根據物體的具體重量,真空中的自由落體將具有必不可少的極限速度。”伽利略1610年出版的《星際信使》是第一部利用望遠鏡進行觀測的科學著作。它包括瞭如下發現:伽利略在1613年出版的《論太陽黑子》中詳細描述了太陽黑子,並認為太陽和宇宙都是可以朽壞的。《論太陽黑子》中也記錄了他在1610年利用望遠鏡觀察的全部金星相位,土星奇怪的“附屬物”以及後者的神秘消失。1615年,伽利略寫成了《致大侯爵夫人克里斯蒂娜》手稿,但直到1636年才得以發表。手稿是《致凱斯泰利》的翻版,其中斥責了異端審判庭就禁止宣揚哥白尼理論的錯誤神學立場,認為後者是物理真理,與經文並不衝突。。1616年,異端審判庭下達指令,禁止伽利略為哥白尼學說辯護,伽利略不得不將基於哥白尼地理的《論潮汐》以私信的方式傳送給紅衣主教奧思尼。1619年,伽利略的學生馬里奧·古迪西出版了伽利略的演講彙編,命名為《論彗星》,反駁耶穌會對彗星的解釋。1623年,伽利略出版了《試金者》,攻擊亞里斯多德權威的學說,鼓勵實驗,並運用數學來支援科學理論。該書的出版獲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得到了一些天主教會高層的支援。在《試金者》的成功發表後,伽利略於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雖然顧及到了異端審判庭的1616年指令,但《對話》依然傾向於哥白尼理論而非地心說模型,並最終造成了伽利略受審,出版物被禁。雖然出版物被禁,伽利略依然寫成了《論兩種新科學及其數學演化》,並於1638年在異端審判庭管轄範圍之外的荷蘭將其出版。伽利略出版的主要作品.伽利略出版的主要作品如下: |
186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61 | 物理學家列表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包含更多的20世紀以及21世紀著名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早期著名物理學家 近代著名物理學家 18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19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 A—Z |
186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65 | 第一代程式語言 | 第一代語言或機器語言是一種低階的面向計算機的程式設計語言,使用0和1表示各種命令。起初,沒有為第一代語言使用的編譯器或聯結器,指令是透過計算機系統開關的面板輸入到系統中的。機器語言的特點是執行速度快,效率高,但是難以學習、記憶和修改,同時它的移植性很差。 |
1866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66 | C++ | C++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計算機程式設計語言。它是一種通用程式設計語言,支援多重程式設計正規化,例如過程化程式設計、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泛型程式設計和函式式程式設計等。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博士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期間在20世紀80年代發明並實現了C++。起初,這種語言被稱作“--”。這使得C和C++的標準庫實現常常被一併提供,在核心語言規則很大一部分相容的情況下,進一步確保使用者通常較容易把符合ISO C的源程式不經修改或經極少修改直接作為C++源程式使用,也是C++語言繼C語言之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廣泛被使用的工業語言,C++存在多個流行的成熟實現:GCC、基於LLVM的Clang以及Visual C++等。這些實現同時也是成熟的C語言實現,但對C語言的支援程度不一。值得注意,和流行的誤解不同,ISO C和ISO C++都從未明確要求源程式被"編譯上。傳統上,C++語言被視為和C語言實現效能相近的語言,強調執行時的高效。根據《C++編-{}-程思想》也算是多型的概念。分析和處理C++原始程式碼.std::vectortable1;std::vector,所以table1和table2均可透過編譯.)爭議.「在這12年裡,C++使用者人數大約每七個月半增加一倍」是許多C++相關檔案必引的一段話;然而,時至今日新語言層出不窮,使用者人數已不太可能以如此速度增長。分析機構--定期對開發人員展開調查,其資料顯示,以C++為工具的開發人員在整個開發界所佔的比例由1998年春天的76%下降至2004年秋的46%。一部分--程式設計師對C++語言深惡痛絕,他們批評的理由如下:概括說來UNIX程式設計師批評C++主要是由於--社群與C++社群的文化差異。Linux之父林納斯·託瓦茲曾經多次炮轟C++。圖靈獎得主尼克勞斯·維爾特也曾經批評C++語言太複雜、語法語義模糊,是“拙劣工程學”的成果。事實上,對於C++語言的批評並不只--系統下的程式設計師。就像C++語言本身是一個跨平臺的語言一樣,對C++的批評並不侷限於--系統使用者。 |
186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69 | 圖形檔案格式比較 | 下面是最經常使用的圖形檔案格式:技術詳情."注意: 交叉是指僅供web使用的圖片檔案格式。" |
187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70 | 公曆日期列表 | 這是一份公曆日期列表,共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於索引特定日期的歷史、出生和死亡人物、節假日等資訊。 |
1879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879 | 6月26日 | 6月26日在一年當中是第177天,距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88天。大事記.18世紀.20世紀.節假日和習俗. |
191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13 | PmWiki | PmWiki是一款用PHP編寫的、無需資料庫支援的Wiki。個人網站尤其適合。PmWiki支援簡體中文,但需要做一些修改工作,以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 |
1915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15 | 1月1日 | 1月1日是公曆。因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
193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30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聯邦,通稱澳大-{}-利亞、澳-{}-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澳洲人首獲此獎者。當今澳洲文學巨匠是來自西澳州的蒂姆·溫頓,他們主要作品包括:《雲街》、《乘客》、《塵土音樂》、《奧斯卡和陸辛達》、《凱利幫的真實故事》、《一個人的權勢》、《愚人節》、《託摩和霍克》、《傑西卡》。託馬斯·肯尼利是近代澳洲為世界文壇貢獻的最優秀文學作家之一。他曾是牧師,主要作品有《雲雀和英雄》、《鐵匠吉米的贊歌》、《辛德勒名單》。其大部分作品都已拍成電影,包括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導演是荷里活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澳洲其他著名作家還有墨累·貝爾、大衛·馬洛夫、科林·麥卡洛等。澳洲現代知名文學還有《瘋狂樹屋》《就是》等系列藝術.澳洲的繪畫和建築風格很不同於其他大洲。1850年代,澳洲不少畫家放棄原有歐洲畫派中心的創作思想,因為它無法充分呈現出澳洲景色的特殊風格。這時期的代表畫家有ST·吉爾、湯姆·羅伯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澳洲藝術領域維持既有固執而保守的風格,鮮少展開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等方面的革命。社會現實派畫家則以諾伊爾·庫尼漢、喬西·伯格納為首,刻畫新移民和勞動階層的痛苦生活,成為1950年代澳洲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澳洲知名藝術家另還有艾爾伯特·納馬特吉拉、西德尼·諾蘭、唐納德·弗蘭德、拉塞爾·德賴斯等。今日澳洲是公認的世上最具藝術活力國家之一,豐富多彩,具有獨特性。當代著名設計師肯·多恩、佈雷特·懷特利等人,將澳洲藝術推向世界領域,並取得國際地位。習慣戴貝雷帽的澳洲當代藝術大師羅爾夫·哈里斯乃代表性人物。2005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欽點他為八十歲誕辰慶典畫像。澳洲淘金熱在1840年代展開,澳洲建築風格同時趨向華麗典雅。澳洲基本是著重遺產保護的。現今的重要建築,如始建於1893年的悉尼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坎培拉國立美術館、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等。首都堪培拉乃預定規劃、以祥和四方為尚的人造城市,在當時被視為建築師的「操練場」。澳洲城市的居民建築通常是成片的低矮小樓,帶有花園,每棟約佔地1/4英畝,大於許多西歐國家、略小於美國。有些建築則保留原始建材的特色,如將磚、木頭裸露在外,具有墾殖時代的感覺。澳洲氣候適合全盤引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中海和亞洲熱帶地區的建築風格。澳洲建築業很注重節能環保,法律嚴格規定了許多建材用料的標準。音樂.澳洲有多位世界級歌劇演員,著名歌唱家包括1880年代的女高音內莉·梅爾巴女爵士,聞名世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20世紀下半葉有著名作曲家斯克爾索普等。著名指揮大師理察·波寧吉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人之一,多次為帕瓦羅蒂和世界知名芭蕾舞劇團錄製唱片。此外,鋼琴大師艾琳·喬伊恩和古典吉他手約翰·威廉斯亦為世界知名的澳洲音樂家。澳洲的流行音樂領域在西方流行樂壇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曾產生大量的國際知名的搖滾樂團,.如比吉斯、空中補給、野人花園和Jet。重量級的流行樂歌手則有凱莉米洛、奧莉薇亞·紐頓-強、Helen Reddy、希雅。電影.澳洲電影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澳洲即開始製作電影,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二戰後的澳洲電影業處於停頓狀態。直至1970年代,工黨領袖惠特蘭為首的執政黨政府設立澳洲電影發展公司,後更改名為澳洲電影委員會。電影委員會設立了政府自己的電影製片機構澳洲電影局,拍攝大量的電影,成為澳洲史上第一輪的電影製作熱。報紙專欄作家和廣告業巨頭菲利普·亞當斯是當時積極參與電影熱的名人之一。至今,澳洲製片人和導演以其獨特風格為自己在全球電影業贏得了無可爭辯的地位,且有力影響了荷里活。澳洲旅美電影人在荷里活因此被稱為「桉樹葉幫」,包括現今活躍於荷里活的多位製片人、導演和演員。著名導演有巴茲·魯爾曼、亞歷士·普羅亞斯、喬治·米勒和溫子仁等,著名演員包括 妮可·基嫚、凱特·布蘭琪、休·傑克曼、蓋·皮爾斯和蜜雅·娃絲柯思卡等。社會生活.人民生活.澳洲是一個高福利國家,福利的種類多而齊全,主要包括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及家屬優撫金、殘疾人救濟金、退休金以及家庭補貼等。2008年12月,就業人數為10,804,000。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醫療保健.澳洲擁有完善的聯邦醫療保健系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醫療保健系統的總排名,澳洲名列全球各國第12位。澳洲的公民和永久性居民都可以在全國任意的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顯示,在2006年至2010年的世界各國人口預期壽命排名中澳洲以平均壽命81.2歲排在世界各國第五位。澳洲的醫療保健體系會發給任何澳洲公民和澳洲永久性居民由公共事業部下屬的政府機構Medicare製造並帶有磁條的醫療保健卡,患者使用醫療保健卡前往任意醫院就醫將被醫院記錄在案,從而為每一個國民建立起一套強大的個人病例記錄系統。而根據澳洲與其他西方國家簽訂的《醫療保障體系的互惠協議》,所有澳洲公民和永久性居民持有Medicare卡可以前往如下任意國家享有免費醫療:英國、瑞典、荷蘭、比利時、芬蘭、挪威、斯洛維尼亞、馬爾他、義大利、愛爾蘭和紐西蘭。近年來,澳洲政府積極鼓勵擴大私人醫療保險;所有公民投保私人醫保可享受政府的保費補貼,這可以減少公立醫療單位的壓力。至2006年6月,約43%的人參加各種私人醫療保險。教育.澳大利亞教育為世界知名,全國有1所國立大學、3所私立大學,以及兩所國際大學。1990年代,各所大學皆已經-{升}-格為綜合型大學,且於海外廣設分校。截至2023年,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有10所大學的排名進入了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6所大學的排名進榜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大,3所大學獲得商學院三重認證。澳洲不同於美國,其最知名高等學府皆為公立。澳洲每年吸引到世界各地學生前往留學,是全球重要的教育樞紐之一,亦是澳洲經濟的最主要收入一。高等教育.在澳洲對於學士學位和以上之教育以高等教育稱之,目前全澳共有42所高等教育院校,其中37所為公立大學、3所為私立大學,還有2所為國際大學。大學一詞在澳洲有聯邦法律保護,須經專家學者及政府針對相關學術、財務等方面之品質評估與認可,且由國會或州議會立法透過,方-{準}-設立。透過以後,無論公立或私立,皆獲授權允自行核可開設課程以及頒授證書、文憑和學位並由澳洲教育部以學程名錄管理之。澳洲各大學的競爭力排名,隨著政府評鑑標準的多樣化而浮動。由於每一所高等學府都需要政府部門補助其校務發展經費,因此皆須即早定位出可長可久的發展特色和卓越的教學科-{系}-或研究-{系}-所,以利爭取經費、招生和全球學術評等。澳洲現有三大校際聯盟,目的都是在逐年遞減的聯邦教育預算趨勢中,提醒教育部增加或維持對大學教育品質的支援。八所最著名的大學組成了八大盟校:接著是由四所著名大學組成澳大利亞科技大學聯盟,,以理工、社會科學、創新研發,和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享譽澳洲:第三個校際聯盟澳大利亞創新研究大學聯盟則由六所大學組成,以商業、藝術、人文、教育、設計產業等見長於世,佔全國入學率15%,目標是建立共享的科學研究應用中心:體育.澳洲是體育運動大國,體育在全國各年齡段人口中都非常普及。國際運動競技場上,澳洲的許多運動如澳式足球、聯盟式橄欖球、橄欖球、板球、籃球、網球、游泳、賽車、單車、賽艇、曲棍球、籃網球等均名列世界前茅,足球、賽馬、高爾夫球和田徑等也是國內流行的運動。澳洲本土舉辦過兩次奧運會,分別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和2000年悉尼奧運,亦曾經參與了自第一屆奧運會至今的大部分賽事。澳洲曾經舉辦過四次英聯邦運動會,並出席了英聯邦運動會歷屆賽事。雖然現有僅有約2300萬人口,但數十年來卻一直位居夏季奧運會金牌榜的前六名,游泳和田徑專案通常帶來許多獎牌,其中游泳專案曾為澳洲贏得最多的金牌,亦是澳洲長期以來最為引以為傲的專案之一,其中不乏伊恩·索普這樣的泳壇巨星,其曾獲得5枚奧運金牌,是澳洲迄今的最高紀錄;著名的游泳運動員還有格蘭特·哈克特、喬迪·亨利、莉比·倫頓、艾麗斯·米爾斯和彼得裡婭·托馬斯等。澳洲是全球網球運動的聖地之一,四大滿貫之一的澳洲網球公開賽每年一月在墨爾本公園進行。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的一個比賽分站。澳洲有多位得過大滿貫賽事的網壇巨星,如柏·卡殊、羅德·拉沃、帕特里克·拉夫特、萊頓·休伊特、艾麗西亞·莫利克、薩曼莎·斯托瑟、瑪格麗特·考特和約翰·紐康姆等。澳式足球為澳洲特有,並且是澳洲最受歡迎的運動,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是澳洲第二受歡迎的職業聯賽,在昆新兩州和坎培拉甚至比AFL更受歡迎,並且是世界最高水準的職業聯盟式橄欖球聯賽。此外,超級橄欖球聯賽、和也是澳洲相當流行的體育聯賽。近年來籃球和足球亦迅速普及,澳洲國家籃球聯賽是世界一流水準的職籃聯盟,澳洲籃球國家隊是世界籃壇強權之一,屢次制霸亞太地區並在奧運及世界盃籃球賽取得佳績;澳洲職業足球聯賽在建立後發展迅速,不斷有新球會加盟,澳洲國家足球隊近年來成為澳洲頗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隊伍之一,2006年退出大洋洲足協加入亞洲足協,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表現出色,打入16強後,輸給後來得到世界冠軍的義大利國家足球隊,2009年更是以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8場不敗的戰績再次打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決賽階段,不過最終在首圈被淘汰。2015年1月,澳洲為東道國舉辦了亞洲盃足球賽,並在最終的決賽中擊敗宿敵南韓國家足球隊首次獲得冠軍。2023年作為東道國舉辦2023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形之下,棒球在澳洲顯得冷門,不過在澳洲棒球聯盟成立後,澳洲棒球發展迅速,並有許多球員在美國職棒體系打拼。 |
1932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32 | 6月29日 | 6月29日是陽曆年中的第180天,距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85天。大事記.20世紀.節假日和習俗. |
193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933 | 北戴河區 | 北戴河區是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個市轄區,瀕臨渤海灣。面積為70.3平方公里,海岸線22.5公里。北戴河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受海洋的調節,又具有的海洋性氣候特點。森林覆蓋率70%以上,暑期平均氣溫只有24.5℃。區人民政府駐戴河鎮聯峰北路88號。歷史.清朝光緒年間,許多住在北京的外國人要求在這裡建造別墅。清光緒二十四年,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闢為“各國人士避暑地”。1938年,已有別墅700多棟,中央和許多大型單位在北戴河又新建約200所療養院。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戴河區常住人口為130104人。行政區劃.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牛頭崖鎮原屬撫寧縣,2015年7月該地撤縣設區,同時牛頭崖鎮劃歸北戴河區管轄。旅遊.北戴河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人文.1954年7月26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寫了一首稱頌北戴河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政治.如同俄羅斯的索契或扎維多沃、美國的大衛營一般,許多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經常到這裡避暑、休養,並在此召開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會議,因此北戴河具有一定的政治含義。物種保護.北戴河是東亞最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涉禽和各種其它鳥類遷徙經過北戴河,北戴河溼地被觀鳥者稱為“觀鳥麥加”。北戴河鳥類環志站是目前中國環志鳥類最多的環志站點之一,目前北戴河市轄區內有北戴河市級候鳥保護區一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