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9
values | input
stringlengths 3
10
| output
stringlengths 7
1.36k
|
---|---|---|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 | 疲於奔命 | 近義詞:人困馬乏,精疲力竭 反義詞:逍遙自在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明若指掌 | ㄇㄧㄥˊ ㄖㄨㄛˋ ㄓˇ ㄓㄤˇ |
這個成語的使用時機為何? | 循序漸進 | 用在「逐步進行」的表述上。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青黃不接 | 青,指還沒成熟的綠色禾苗;黃,指舊有的黃熟穀物。「青黃不接」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語或本宋.歐陽修〈言青苗錢第二劄子〉。後用「青黃不接」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為繼。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海底撈針 | ※#元.吳昌齡《二郎收豬八戒》第二折*1*:#不戀恁身穿著細綾錦,好佳配甚不思尋。更何須白璧間黃金,才郎又㗳女貌寢。我如今憂愁自舉誰替恁,俊兒夫似海內尋針,姻緣事在*2*天數臨,無緣分怎的消恁?直*3*耽閣到如今。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寒灰重燃 | 此處所列為「死灰復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死灰復燃」原作「死灰復然」。西漢時,韓安國在梁孝王前做中大夫,深受梁孝王的器重,後來卻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監獄中。當時的獄吏田甲對他百般羞辱,韓安國非常憤怒,對田甲說:「已經熄滅的灰燼,難道不會再有燃燒起來的一天嗎?」意思是說表明自己只是一時的落難,終究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然而田甲卻回答說:「如果死灰再度復燃的話,那我就撒尿把它熄滅。」過沒多久,梁國內史官正好出缺,朝廷再度重用安國,派他做了內史官。田甲一得知這個消息,害怕韓安國會向他報復,於是就慌張的趕緊逃跑。韓安國因為找不到田甲,就放話說:「田甲如果再不出現,我就要殺他整個家族。」田甲聽到消息後,非常害怕,只好打著赤膊,去向韓安國請罪。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很有器度的原諒、善待他。後來「死灰復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撞鐘鼎食 | 猶「鐘鳴鼎食」。見「鐘鳴鼎食」條。01.元.揭奚斯〈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往時冠蓋如流水,撞鐘鼎食三萬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流言飛文 | 此處所列為「流言蜚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流語蜚語」係由「流言」及「蜚語」二語組合而成。「流言」是出自《書經.金縢》,根據記載,周武王去世之後,由於成王年幼,由周公代為攝政,政權集於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國中散布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蠢蠢欲動 | 用法: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 例句:面對偷渡客蠢蠢欲動,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敵軍不斷增援,蠢蠢欲動,我軍早已做好萬全準備。獨宿在野外,總覺外頭有什麼鬼魅正在那裡蠢蠢欲動。年節將近,各地歹徒蠢蠢欲動,治安單位已加強防範。選舉期間,警方極力掃黑,以防蠢蠢欲動的歹徒圖謀不軌。才聽說國際油價上揚,不法的商人便蠢蠢欲動,準備哄抬物價。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樂極則悲 | 即「樂極生悲」。見「樂極生悲」條。01.《淮南子.道應》:「夫物盛則衰,樂極則悲。」(源)02.《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天花墜地 |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氣象萬千 | 形容景象千變萬化,極為壯觀。語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衣冠禽獸 |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語或出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 |
這個成語與哪些成語是相似或不同的? | 改弦易轍 | 相似成語:「改弦易轍」及「改弦更張」都有改變計畫、方法、行為的意思。 不同成語:「改弦易轍」適用於方向、路線的更動;「改弦更張」適用於制度、想法的更動。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大義滅親 | 《左傳.隱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蒞于衛。九月,*1*衛人使*2*右宰醜*3*蒞殺*4*州吁于*5*濮。*6*石碏使其宰*7*獳羊肩蒞殺*8*石厚于*9*陳。君子曰:「石碏,*10*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力不副心 | 猶「力不從心」。見「力不從心」條。01.《太平廣記.卷一二三.韋判官》引《陰德傳》:「但揣微賤,力不副心,苟可施於區區,敢不從命。」02.宋.歐陽修〈蘇子美論書〉:「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副其心邪?」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義不容辭 | ㄧ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ㄘˊ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精衛填海 | 本指炎帝幼女女娃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憤而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經.北山經》。後用「精衛填海」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亦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遊魚在鼎 | ㄧㄡˊ ㄩˊ ㄗㄞˋ ㄉㄧㄥ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晨鐘暮鼓 | 此處所列為「暮鼓晨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暮鼓」和「晨鐘」是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因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認為「暮鼓晨鐘」具有警世的意味。這句成語當來自於生活經驗,較早的文獻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詩,使用了「朝鐘暮鼓」。這首詩表達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於京城的榮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鐘聲和傍晚的鼓聲都無法傳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雲高掛天空。世間的事物既分歧又複雜,還不如像那河邊的人們,平淡的過一生。詩中充分表達出遠離塵囂、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後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
這個成語的使用時機為何? | 百步穿楊 | 用在「技藝精湛」的表述上。&用在「技藝精湛」的表述上。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心驚膽戰 | ㄒㄧㄣ ㄐㄧㄥ ㄉㄢˇ ㄓㄢˋ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飾非文過 | ㄕˋ ㄈㄟ ㄨㄣˋ ㄍㄨㄛˋ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隔靴搔癢 |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隨勢應變 | 此處所列為「隨機應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隋煬帝死後,東都洛陽掌握在楊侗和大臣王世充手裡。各地起義軍除了瓦崗軍之外,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另外還有李淵的唐軍。王世充在打敗瓦崗軍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唐軍發兵攻打東都,王世充不敵,向竇建德求救,這時唐軍大多將領主張退兵避敵。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說:「現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時候,一定要乘勝追擊。否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秀外慧中 | 用法:形容一個人容貌秀美,內心聰慧。 例句:她秀外慧中,是眾多男士追求的對象。這位小姐秀外慧中,待人親切,難怪人緣這麼好!小王真有眼光,竟然結交上了一個秀外慧中的女朋友。看到新媳婦伶俐乖巧,秀外慧中,老太太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孤標峻節 | 「孤」謂孤高。「孤標峻節」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01.元.黃潛〈題黃給事山居圖〉:「覽是圖,猶想見其孤標峻節,當與之並存於天壤閒也。」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動心駭目 |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捲土重來 | 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據《全唐詩.卷五二三.杜牧》引):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1*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眉飛色舞 |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二.少穆尚書贈聯》:#時陝、甘捐輸之事,少穆尚書主之,余作手函懇其照拂,捐事已成,少穆復書相賀,中有「喆嗣以二千石洊登通顯,臺端以八十翁就養湖山」云云,余謝不敢當,而心豔其語,囑少穆就此演成長聯,將懸挂於武林寓齋,以為光寵。甫踰月,少穆果手製二十八字長聯見寄,並綴以長跋,詞翰雙美,感愧交并。時方輯錄*1*《楹聯餘話》,得此又增一美談,不禁眉飛色舞也。#句云:「曾從二千石起家,衣缽新傳賢子弟;難得八十翁就養,湖山舊識老詩人。」 |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 | 推陳出新 | 近義詞:革故鼎新,除舊布新 反義詞:因循守舊,抱殘守缺,食古不化,墨守成規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付之罔聞 | ㄈㄨˋ ㄓ ㄨㄤˇ ㄨㄣˊ |
這個成語的使用時機為何? | 鵬程萬里 | 用在「前途光明」的表述上。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得心應手 | ㄉㄜˊ ㄒㄧㄣ ㄧㄥˋ ㄕㄡ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目中無人 | 「目中無人」就是說眼中除自己外,沒有他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記載一段這樣的故事:明代正德年間,松江府有一對嚴姓夫婦,因晚年得子,所以對這兒子寵愛有加,百般呵護。因此,當這小孩長大後,卻只曉得賭錢及結交一些酒肉朋友,養成了「目中無人」的惡習,以為自己就像天王一樣。後來竟連自己的父親都以拳腳相向,乃致夫婦二人相當傷心難過。關於「無人」的說法出現頗早,如《世說新語.豪爽》中記載了王胡之,是晉代時頗具才氣的人,又是宰相謝安好友。一日他在謝安家作客,大家在杯觥之間,以吟頌詩辭助興。當吟詠至〈九歌.少司命〉的「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時,王胡之向座中諸人說:「當爾時,覺一坐無人。」意思是說這兩句話,讓人有飄然神往的感受,所以有「無人」的感覺。這裡的「無人」是形體消失的一種感覺,和「目中無人」的「無人」意思不盡相同。「目中無人」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高傲自大,瞧不起別人。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出類拔萃 | 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句成語,就從《孟子.公孫丑上》中的「出於其類,拔乎其萃」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能特出,超越眾人。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造車合轍 | 此處所列為「閉門造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閉門造車」是說關起門來,按照一定的規格在家裡製造車子,原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可見於佛教經典《祖堂集》。《祖堂集》是一部禪宗史錄,上溯古代七佛,下至南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者,必須先了解這個道理,然後順應因緣來修行,如此便能與佛祖最初的修行相應和。這就好像雖然關起門在家製造車子,但因為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所以成品能完全符合應行的軌跡。「閉門造車」這句成語在這裡原是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後則轉用於比喻凡事只憑主觀辦事,不問是否切合實際。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半就半推 | 即「半推半就」。見「半推半就」條。01.清.王夫之〈漁家傲.素女無媒長自守〉詞:「半就半推佯不受,傾情倒意輸僝僽。」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海乾石爛 | 此處所列為「海枯石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海枯石爛」係由「海枯」及「石爛」二語組合而成。「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鶴〈感寓詩〉,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荀鶴對人心難測有感而發,他認為海乾枯了,終有見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難了解他們的內心。「石爛」則是出自唐.杜牧〈題桐葉〉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重遊故地時引發的感傷,用石頭風化粉碎、松木變成柴火表示時間推移、世事無常。後來這二語被合用成「海枯石爛」,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又〈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至《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則以「海枯」表示乾淨澈底,「石爛」表示不留痕跡。這種意義現在少用。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眼高手低 | 眼高,是指一個人的眼光高。《宣和書譜.卷一九.草書七.南朝宋.鍾離權》:「神仙鍾離先生,名權,……狀其貌者,作偉岸丈夫,或峨冠紺衣,或虯髯蓬鬢,不冠巾而頂雙髻,文身跣足,頎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遊方之外者。」這段文字是說鍾離仙人道貌岸然,傲視一切,超脫於世俗之外,所以用「眼高四海」來形容。至於「手低」,則是指一個人的手藝低,能力差。《鬱輪袍》第三折:「他直恁的手藝低,口氣高,教人暗笑。」是說一個人光會吹牛,但是技藝實在不太高明。所以如果把「眼高」和「手低」合起來用,就是眼光雖高,要求雖嚴,而實行能力卻很低。這是一句用來批評他人眼光和能力不相稱的成語。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通權達變 | 用法: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例句:我沒見過如此冥頑不靈,完全不知通權達變的人。生意人就是要懂得通權達變,才能在市場上奪得先機。通權達變的精義是指順應時機,而非隨波逐流,投機取巧。為人處事有時需要通權達變,過於堅持己見,很難與人相與。能夠廣納意見,懂得通權達變,正是他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關鍵。我教給你的只是原則,至於如何運用發揮,就看你自己如何通權達變了。讀書不但要求博古通今,更要能通權達變,才不會拘泥前說,而能將知識活用。如果你早點了解通權達變的重要,必然可以得到人和,就不會做得那麼辛苦了!令嬡私下允諾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權達變一下,好讓美事成真?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鑠金眾口 | ㄕㄨㄛˋ ㄐㄧㄣ ㄓㄨㄥˋ ㄎㄡˇ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燒眉之急 | 即「燃眉之急」。見「燃眉之急」條。01.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齣:「望乞員外借貸些須,以救燒眉之急。」02.《水滸傳》第三四回:「我如今不知便罷,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燒眉之急!」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天翻地覆 | ㄊㄧㄢ ㄈㄢ ㄉㄧˋ ㄈㄨˋ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畏首畏尾 | 《左傳.文公十七年》:#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1*逞吾志。』敝邑有*2*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3*鹿死不擇音。』小國之*4*事大國也,德,*5*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6*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三姑六婆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三姑六婆》:三姑者,*1*尼姑、*2*道姑、*3*卦姑也。六婆者,*4*牙婆、*5*媒婆、*6*師婆、*7*虔婆、*8*藥婆、*9*穩婆也。#蓋與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於此,而不致姦盜者,幾希矣。若能謹而遠之,如避蛇蝎,庶乎淨宅之法。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頭頭是道 | 原為佛教語,指道無所不在。#語出《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後用「頭頭是道」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暮楚朝秦 | 此處所列為「朝秦暮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海陵集序〉是晁補之重要的文論之一,其中「朝秦而莫楚」句,源於戰國時秦、楚為兩個敵對的大國,地處兩者間的韓、趙、魏等弱小國家,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立場搖擺,一下以秦國為侍奉的對象,一下又依附於楚國。當時的說客策士,也沒有尊君愛國的觀念,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國間遊走不定。晁補之認為這樣的風氣,連帶的影響了當代文風,戰國時的文人,不像春秋時代文人那樣具有以尊君愛民為職志的胸懷,因此文章不再富含義理,而且出現許多誇大虛浮的部分。但雖如此,因為距離夏、商、周及春秋時代未遠,整體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心反覆無常。(二)北宋哲宗元祐年間,晁補之任齊州太守,在任期間,重修毀損已久的北渚亭,並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石爛松枯 | 猶「海枯石爛」。見「海枯石爛」條。01.元.薩都拉〈過桐廬〉詩:「碧桃海上開多少,幾度春風長瑤草。白雲滿地不歸來,石爛松枯天地老。」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一了百了 | 用法:主要的事一了結,其餘相關的事也隨之了結。 例句:他體內腫瘤雖然是良性的,醫生還是建議開刀切除,一了百了。這個問題存在已久,與其讓它一再發生,不如想個一了百了的辦法。預防禽流感並非只是撲殺染病雞隻就可一了百了,個人的衛生習慣更是重要。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金屋藏嬌 | 用法:比喻男子納妾或有外遇之事。 例句:老李看來忠厚老實,居然也會金屋藏嬌,令人深感訝異。丈夫金屋藏嬌,妻子紅杏出牆,這對夫婦最後以離婚收場。逢場作戲,容易演變成金屋藏嬌,人應當慎始,勿惡小而為之啊!八卦雜誌經常報導政商名流金屋藏嬌的緋聞,使當事人深感困擾。野花畢竟是野花,我勸你還是以家庭為重,不要有金屋藏嬌的念頭。他在外金屋藏嬌多年,最近終於被老婆逮個正著,這事情恐怕難以善了。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耳染目濡 |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目不轉睛 | 《孟子.公孫丑上》漢.趙岐.注:北宮,姓。*1*黝,名也。人刺其肌膚,不為*2*橈*3*卻,刺其目,目不轉睛逃避之矣。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掩惡揚美 |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身無長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1*王恭從*2*會稽還,*3*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4*簟,因語恭:「*5*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6*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7*悉恭,恭作人無*8*長物。」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勢不並立 | ㄕˋ ㄅㄨˋ ㄅㄧㄥˋ ㄌㄧˋ (變) ㄕˋ ㄅㄨˊ ㄅㄧㄥˋ ㄌㄧˋ |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 | 滿腹經綸 | 近義詞:大才槃槃,足智多謀,博學多才,滿腹經籍,學富五車 反義詞:才疏學淺,不學無術,不識一丁,胸無點墨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耳紅面赤 |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紅的樣子。 |
這個成語的使用時機為何? | 叱吒風雲 | 用在「威勢強盛」的表述上。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生殺予奪 | ㄕㄥ ㄕㄚ ㄩˇ ㄉㄨㄛˊ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土崩瓦解 | 土石崩塌、磚瓦破碎。比喻人民的反抗,及政權內部的爭鬥。語本《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列傳》。後亦用「土崩瓦解」來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作法自弊 | 猶「作法自斃」。見「作法自斃」條。01.宋.莊綽《雞肋編》卷中:「章誼宜叜侍郎,有田在明州。紹興二年出租,預買絹三匹,三年增九匹,歎其賦重。從兄彥武在傍曰:『此作法自弊之過也。』」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路無拾遺 |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 | 水泄不通 | 近義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反義詞:暢通無阻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法無二門 |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發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借花獻佛 |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善慧至前,見王家人,平治道路,香水灑地,列幢幡蓋,種種莊嚴。即便問言:「何因緣故,而作是事?」王人答言:「世有佛興,名曰普光,今燈照王,請來入城,所以匆匆莊嚴道路。」善慧復即問彼路人:「汝知何處有諸名花?」答言:「道士,燈照大王,擊鼓唱令國內,名花皆不得賣,悉以輸王。」善慧聞已,心大懊惱,意猶不息,苦訪花所。俄爾即遇王家青衣,密持七莖青蓮花過,畏王制令,藏著瓶中。善慧至誠,感其蓮花踊出瓶外。善慧遙見,即追呼曰:「大姊且止!此花賣不?」青衣聞已,心大驚愕,而自念言:「藏花甚密,此何男子,乃見我花,求索買耶?」顧看其瓶,果見花出,生奇特想。答言:「男子,此青蓮花,當送宮內,欲以上佛,不可得也。」善慧又言:「請以五百銀錢,雇五莖耳。」青衣意疑,復自念言:「此花所直不過數錢,而今男子,乃以銀錢五百,求買五莖?」即問之言:「欲持此花用作何等?」善慧答言:「今有如來,出興於世,燈照大王,請來入城,故須此花,欲以供養。大姊當知,諸佛如來,難可值遇,如優曇缽花,時乃一現。」青衣又問:「供養如來,為求何等?」善慧答曰:「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苦眾生故。」爾時青衣,得聞此語,心自念言:「今此男子,顏容端正,披鹿皮衣,纔蔽形體,乃爾至誠,不惜錢寶。」即語之曰:「我今當以此花相與,願我生生,常為君妻。」善慧答言:「我修梵行,求無為道,不得相許生死之緣。」青衣即言:「若當不從我此願者,花不可得。」善慧又曰:「汝若決定不與我花,當從汝願。我好布施,不逆人意,若使有來從我乞求頭目髓腦,及與妻子,汝莫生閡壞吾施心。」青衣答言:「善哉善哉,敬從來命。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使我生生不失此願。好醜不離,必置心中,令佛知之。」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凌雲壯志 | ㄌㄧㄥˊ ㄩㄣˊ ㄓㄨㄤˋ ㄓˋ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繁文縟節 | 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據《全唐文.卷六四九.元稹》引):朕明年有事於*1*南郊,*2*謁清宮,*3*朝太廟,繁文縟禮,予心*4*懵然。#雖舊章具存,而每事思問。求可以教諸生習儀於朝廷者,有司以扑齥上,求其勉慎所職,無令觀聽者有云,可守太常博士。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代庖越俎 | 猶「越俎代庖」。見「越俎代庖」條。01.宋.黃榦〈謝兩浙漕司送錢啟〉:「自冬涉春,深愧代庖而越俎,以新易舊,豈宜攘臂以下車?」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改頭換面 | 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函深奧的哲理。在這首詩中,寒山提到輪迴的苦痛是令人害怕的。眾生在六道中轉化不休,是一片紛亂的景象,在這輪迴中,眾生一直不斷地改變外在的容貌,然而相對的內在實質,則是完全沒有改變。「改頭換面」就是直接摘自詩中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形式雖然改變,然而實質卻未因而改變。亦用於比喻一個人澈底改變,有重新做人之意。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卷土重來 | 即「捲土重來」。見「捲土重來」條。01.唐.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源)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齊心戮力 |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責無旁貸 | 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語或出清.林則徐《林文忠公奏稿.奏稿七.稽查防範回空漕糧船摺》。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蓬蓽生輝 | 竇庠(約西元767~約西元828),字胄卿,唐平陵(今陝西咸陽)人。曾出任汝州防禦判官以及登州、婺州刺史。庠與其兄弟:常、牟、群、鞏皆善於詩文,《全唐詩》收錄21首詩作。古代文人習慣以詩文往來應答,因此常有相酬之作,竇庠便有這類作品,如〈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是酬和韓退之〈岳陽樓別竇司直〉;至於〈酬謝韋卿二十五兄俯贈輒敢書情〉則是酬謝友人餽送明璫而寄贈感懷的作品,其中「大賢持贈一明璫,蓬蓽初驚滿室光」一句說到,友人送來一對色澤耀眼的明珠耳飾,讓原本簡陋昏暗的住所頓時滿室生光,不禁令人對玉石的明亮感到驚奇不已。後來「蓬蓽生輝」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他人所贈之物或貴客之來訪令人倍感光彩。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水盡山窮 | ㄕㄨㄟˇ ㄐㄧㄣˋ ㄕㄢ ㄑㄩㄥˊ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夜郎自大 | 用法:比喻人見識短淺,狂妄自大。貶義。 例句:夜郎自大的人,讓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憐。那個人夜郎自大,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我們要進步,就絕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你可別夜郎自大了,要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強中更有強中手,年輕人有成就後切忌夜郎自大。晚清有些人對內堅持傳統禮教,對外則夜郎自大,盲目排斥外國文明。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外頭高手多的是,你只是校冠軍,出賽時千萬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輕心。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惹草拈花 | ㄖㄜˇ ㄘㄠˇ ㄋㄧㄢˊ ㄏㄨㄚ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風塵僕僕 | 「風塵僕僕」係由「風塵」及「僕僕」二語組合而成。「風塵」是出自漢.秦嘉〈與妻書〉。秦嘉,字士會,東漢隴西人。桓帝時,秦嘉為郡上計簿吏,因此須向中央報告該郡境內所有統計數據。有次,妻子徐淑因病返回老家,來不及當面告別,於是互贈詩文抒發思念之情,《玉臺新詠》即收錄有秦嘉〈贈婦〉詩三首。〈與妻書〉一文裡提到「當涉遠路,趨走風塵。」寫的是:出差的路途遙遠,一路上必然勞頓地趨走在風沙塵土中。「僕僕」則是出自宋朝高斯得〈經筵進講故事〉。文中指出近年來,士大夫汲汲於爵祿名位的追求 形成一種風氣,廉恥道德為之淪喪。也因為這樣,使得近來負監督糾彈諫諍之責的臺諫官員,「既往後來,僕僕道路」,也就是往返奔波,旅途勞頓。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風塵僕僕」,用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折衝尊俎 | ㄓㄜˊ ㄔㄨㄥ ㄗㄨㄣ ㄗㄨˇ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休戚共之 | ㄒㄧㄡ ㄑㄧ ㄍㄨㄥˋ ㄓ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大刀闊斧 | 大刀、闊斧,為兩種兵器。「大刀闊斧」形容軍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語或出《水滸傳》第四七回。後用「大刀闊斧」形容做事果斷、有魄力。亦可形容砍斷有力。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行空天馬 | 猶「天馬行空」。見「天馬行空」條。01.清.閻爾梅〈劉侗人北赴秋闈遇于虎丘月下詩以送之〉詩:「行空天馬脫驪黃,世間應自有孫陽。雲漢昭回生匹練,能使千人萬人見。」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積重難反 | ㄐㄧ ㄓㄨㄥˋ ㄋㄢˊ ㄈㄢ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滿城風雨 | 「滿城風雨」就是滿城到處都是颳風下雨的景色,常被詩人引進詩句。比較早的作品如唐代韋應物〈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詩:「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就已經有「滿城風雨」的意境了。全句連用則出現在宋代潘大臨的作品中,見於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滿城風雨近重陽》。潘大臨家境貧困,但寫了不少好詩。蘇東坡、黃山谷和謝無逸都是他的好友。潘大臨常寫出精彩的詩句,有次謝無逸寫信問他有沒有新作品。潘大臨回信說:「秋天的景色很美,到處都是可成佳句的好題材,只是遺憾常被世俗的煩惱所圍繞。昨天閒著沒事,躺在床上,忽然聽到林子裡的風雨聲,不禁詩興大發,下床提筆在牆上寫著:『滿城風雨近重陽。』才剛寫完這一句,我的靈感卻被催租人的敲門聲打斷了,所以只能寄這句詩給你。」所以這裡「風雨」原來指的是自然景象。後來被借來比喻漫天的流言,所以「滿城風雨」也被用來指事情一經傳出,便流言四起,到處議論紛紛。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虧於一簣 | ㄎㄨㄟ ㄩˊ ㄧ ㄎㄨㄟˋ (變) ㄎㄨㄟ ㄩˊ ㄧˊ ㄎㄨㄟˋ |
這個成語的使用時機為何? | 望塵莫及 | 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如虎傅翼 | 傅,同「附」,添加。「如虎傅翼」即「如虎添翼」。見「如虎添翼」條。01.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七:「得習吉之才筆,如虎之傅翼也。」02.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三二.妖人物》:「自此以後,水旱饑饉相仍逾年。稅使至,破壞全楚,如虎傅翼,擇人而食。」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爭先恐後 | 用法: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例句:搭乘公車要依序上下,不可爭先恐後。戲院散場請依序離開,不可爭先恐後。一打開柵門,賽馬就爭先恐後地衝了出去。大雨過後,新苗爭先恐後地從土壤中冒了出來。民眾都已養成排隊的習慣,爭先恐後的情景已不復見。外面忽然鑼鼓喧天,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熱鬧。一聽說百貨公司大拍賣,很多人便爭先恐後地前往搶購。明星一出現,記者們就爭先恐後地提出各種問題,要他回答。 |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哪裡? | 庸人自擾 |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1*錄事白曰:「此例當合與*2*杖。」*3*象先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4*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矯枉過甚 | ㄐㄧ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ㄕㄣˋ |
請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 | 空腹便便 | 比喻腹中空虛無真才實學者。見「大腹便便」條。01.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無多路〉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網漏吞舟 | 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從前的法令可以說非常嚴密,但是各種罪惡偽詐卻紛紛出現。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於教化,而不在於法令。後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比喻僥倖逃脫法網的人,或比喻驚慌逃竄的人。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金銷眾口 |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覆雨翻雲 | 此處所列為「翻雲覆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來是雨,形容人心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世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申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間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當下三人捏手捏腳,一直領到宜笑姐自己房中。連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雲覆雨,倒鳳顛鸞,自不必說。」。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不勝枚舉 | ㄅㄨˋ ㄕㄥ ㄇㄟˊ ㄐㄩˇ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涇渭了然 |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
請說明這個成語的用法,並提供例句。 | 瞠乎其後 | 用法: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 例句:他的棋藝進步神速,近來許多和他對局的人,都瞠乎其後了。我雖然也打籃球,但跟學長的運球、投籃等技巧比起來,我實在是瞠乎其後。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是文壇上的兩大奇葩,造詣高深,其他詩人只能瞠乎其後了。弟弟和妹妹雖然是雙胞胎,但妹妹的功課好,弟弟的功課總是瞠乎其後,應該加倍努力才行。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不暇暖席 | 此處所列為「席不暇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
請詳細解釋這個成語的典故。 | 臨渴掘井 | 「臨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也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這篇〈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強調人應依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著手準備,為時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面臨災難才趕緊鑄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趕緊挖井取水,雖然緊急採取行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會更明白。 |
這個成語的讀音為何?。 | 秋色平分 | ㄑㄧㄡ ㄙㄜˋ ㄆㄧㄥˊ ㄈㄣ |